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XX煤矿信息化建设方案

XX煤矿信息化建设方案

2021-11-04 7页 doc 4MB 17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文档爱好者

暂无简介

举报
XX煤矿信息化建设方案------------------------------------------作者xxxx------------------------------------------日期xxxxXX煤矿信息化建设方案【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精品文档】XX矿业有限公司工业环网、人员定位、安全监控及广播通讯系统技术方案XX公司2012年05月目录TOC\o"1-3"\h\z\uHYPERLINK\l"_Toc324975169"一项目概述PAGEREF_Toc324975169\h5...
XX煤矿信息化建设方案
------------------------------------------作者xxxx------------------------------------------日期xxxxXX煤矿信息化建设【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精品文档】XX矿业有限公司工业环网、人员定位、安全监控及广播通讯系统技术方案XX公司2012年05月目录TOC\o"1-3"\h\z\uHYPERLINK\l"_Toc324975169"一项目概述PAGEREF_Toc324975169\h5HYPERLINK\l"_Toc324975170"1前言PAGEREF_Toc324975170\h5HYPERLINK\l"_Toc324975171"1.1矿井生产需要PAGEREF_Toc324975171\h5HYPERLINK\l"_Toc324975172"建设项目PAGEREF_Toc324975172\h5HYPERLINK\l"_Toc324975173"2总体设计PAGEREF_Toc324975173\h7HYPERLINK\l"_Toc324975174"2.1工程范围PAGEREF_Toc324975174\h7HYPERLINK\l"_Toc324975175"2.2设计目标PAGEREF_Toc324975175\h7HYPERLINK\l"_Toc324975176"2.3设计原则PAGEREF_Toc324975176\h7HYPERLINK\l"_Toc324975177"2.3.1高可靠性和可用性原则PAGEREF_Toc324975177\h7HYPERLINK\l"_Toc324975178"2.3.2先进性原则PAGEREF_Toc324975178\h8HYPERLINK\l"_Toc324975179"2.3.3化、化原则PAGEREF_Toc324975179\h8HYPERLINK\l"_Toc324975180"2.3.4兼容性、开放性和扩充性原则PAGEREF_Toc324975180\h8HYPERLINK\l"_Toc324975181"2.3.5经济性原则PAGEREF_Toc324975181\h8HYPERLINK\l"_Toc324975182"2.3.6安全性最高的原则PAGEREF_Toc324975182\h8HYPERLINK\l"_Toc324975183"二工业以太环网PAGEREF_Toc324975183\h9HYPERLINK\l"_Toc324975184"1系统概述PAGEREF_Toc324975184\h9HYPERLINK\l"_Toc324975185"2建设目标PAGEREF_Toc324975185\h9HYPERLINK\l"_Toc324975186"3设计依据PAGEREF_Toc324975186\h9HYPERLINK\l"_Toc324975187"4方案设计PAGEREF_Toc324975187\h10HYPERLINK\l"_Toc324975188"4.1系统拓扑结构PAGEREF_Toc324975188\h10HYPERLINK\l"_Toc324975189"4.2光缆铺设PAGEREF_Toc324975189\h10HYPERLINK\l"_Toc324975190"4.3交换机布置PAGEREF_Toc324975190\h11HYPERLINK\l"_Toc324975191"5环网交换机介绍PAGEREF_Toc324975191\h11HYPERLINK\l"_Toc324975192"5.1井下环网交换机PAGEREF_Toc324975192\h11HYPERLINK\l"_Toc324975193"三人员定位系统PAGEREF_Toc324975193\h13HYPERLINK\l"_Toc324975194"1概述PAGEREF_Toc324975194\h13HYPERLINK\l"_Toc324975195"1.1行业现状PAGEREF_Toc324975195\h13HYPERLINK\l"_Toc324975196"1.2系统简介PAGEREF_Toc324975196\h13HYPERLINK\l"_Toc324975197"1.3建设目标PAGEREF_Toc324975197\h14HYPERLINK\l"_Toc324975198"2方案设计PAGEREF_Toc324975198\h14HYPERLINK\l"_Toc324975199"2.1设计依据PAGEREF_Toc324975199\h14HYPERLINK\l"_Toc324975200"2.2系统拓扑结构PAGEREF_Toc324975200\h15HYPERLINK\l"_Toc324975201"2.3地面监控中心PAGEREF_Toc324975201\h15HYPERLINK\l"_Toc324975202"2.4传输网络PAGEREF_Toc324975202\h16HYPERLINK\l"_Toc324975203"2.5井下前端设备PAGEREF_Toc324975203\h16HYPERLINK\l"_Toc324975204"2.6井口检卡PAGEREF_Toc324975204\h17HYPERLINK\l"_Toc324975205"3系统优势PAGEREF_Toc324975205\h18HYPERLINK\l"_Toc324975206"3.1先进性PAGEREF_Toc324975206\h18HYPERLINK\l"_Toc324975207"3.2兼容性PAGEREF_Toc324975207\h18HYPERLINK\l"_Toc324975208"3.3稳定性PAGEREF_Toc324975208\h18HYPERLINK\l"_Toc324975209"3.4扩展性PAGEREF_Toc324975209\h19HYPERLINK\l"_Toc324975210"3.5耐用性PAGEREF_Toc324975210\h19HYPERLINK\l"_Toc324975211"3.6安全性PAGEREF_Toc324975211\h19HYPERLINK\l"_Toc324975212"4系统主要功能PAGEREF_Toc324975212\h19HYPERLINK\l"_Toc324975213"4.1人员考勤管理PAGEREF_Toc324975213\h19HYPERLINK\l"_Toc324975214"4.2人员安全管理PAGEREF_Toc324975214\h20HYPERLINK\l"_Toc324975215"4.3报警功能PAGEREF_Toc324975215\h21HYPERLINK\l"_Toc324975216"4.4人事系统管理PAGEREF_Toc324975216\h21HYPERLINK\l"_Toc324975217"4.5系统安全管理PAGEREF_Toc324975217\h22HYPERLINK\l"_Toc324975218"4.6系统联网PAGEREF_Toc324975218\h23HYPERLINK\l"_Toc324975219"4.7系统扩展PAGEREF_Toc324975219\h23HYPERLINK\l"_Toc324975220"5系统关键技术PAGEREF_Toc324975220\h23HYPERLINK\l"_Toc324975221"6系统设备参数PAGEREF_Toc324975221\h25HYPERLINK\l"_Toc324975222"6.1系统主要参数PAGEREF_Toc324975222\h25HYPERLINK\l"_Toc324975223"6.2KT160-F1型读卡分站及电源PAGEREF_Toc324975223\h26HYPERLINK\l"_Toc324975224"6.3KJ237-F-S型动态目标识别器PAGEREF_Toc324975224\h29HYPERLINK\l"_Toc324975225"6.4KJ237-K型人员标识卡PAGEREF_Toc324975225\h30HYPERLINK\l"_Toc324975226"四KT160无线通讯系统PAGEREF_Toc324975226\h32HYPERLINK\l"_Toc324975227"1概述PAGEREF_Toc324975227\h32HYPERLINK\l"_Toc324975228"2系统简介PAGEREF_Toc324975228\h32HYPERLINK\l"_Toc324975229"3目标和原则PAGEREF_Toc324975229\h33HYPERLINK\l"_Toc324975230"3.1设计原则PAGEREF_Toc324975230\h33HYPERLINK\l"_Toc324975231"4方案设计PAGEREF_Toc324975231\h34HYPERLINK\l"_Toc324975232"4.1组网方式PAGEREF_Toc324975232\h34HYPERLINK\l"_Toc324975233"4.2网络拓扑结构PAGEREF_Toc324975233\h34HYPERLINK\l"_Toc324975234"4.3系统设计PAGEREF_Toc324975234\h34HYPERLINK\l"_Toc324975235"5系统功能PAGEREF_Toc324975235\h35HYPERLINK\l"_Toc324975236" 通话PAGEREF_Toc324975236\h35HYPERLINK\l"_Toc324975237"5.2群呼PAGEREF_Toc324975237\h35HYPERLINK\l"_Toc324975238"5.3组呼PAGEREF_Toc324975238\h35HYPERLINK\l"_Toc324975239"5.4短信群发PAGEREF_Toc324975239\h35HYPERLINK\l"_Toc324975240"5.5呼叫记录显示PAGEREF_Toc324975240\h36HYPERLINK\l"_Toc324975241"5.6转接PAGEREF_Toc324975241\h36HYPERLINK\l"_Toc324975242"5.7代接PAGEREF_Toc324975242\h36HYPERLINK\l"_Toc324975243"5.8强插PAGEREF_Toc324975243\h36HYPERLINK\l"_Toc324975244"5.9强拆PAGEREF_Toc324975244\h36HYPERLINK\l"_Toc324975245"5.10监听PAGEREF_Toc324975245\h36HYPERLINK\l"_Toc324975246"6系统优势PAGEREF_Toc324975246\h37HYPERLINK\l"_Toc324975247"6.1组网灵活PAGEREF_Toc324975247\h37HYPERLINK\l"_Toc324975248"6.2安装、维护容易PAGEREF_Toc324975248\h37HYPERLINK\l"_Toc324975249"6.3调度方便PAGEREF_Toc324975249\h37HYPERLINK\l"_Toc324975250"6.4系统容量大PAGEREF_Toc324975250\h37HYPERLINK\l"_Toc324975251"6.5扩展性好PAGEREF_Toc324975251\h38HYPERLINK\l"_Toc324975252"6.6强大的移动性PAGEREF_Toc324975252\h38HYPERLINK\l"_Toc324975253"6.7移动通话PAGEREF_Toc324975253\h38HYPERLINK\l"_Toc324975254"7主要设备介绍PAGEREF_Toc324975254\h38HYPERLINK\l"_Toc324975255"7.1KT160-F1矿用本安型无线基站PAGEREF_Toc324975255\h38HYPERLINK\l"_Toc324975256"7.2KT160-F2矿用本安型矿用基站PAGEREF_Toc324975256\h40HYPERLINK\l"_Toc324975257"7.3KT160-S型矿用本安手机PAGEREF_Toc324975257\h41HYPERLINK\l"_Toc324975258"五安全监控系统PAGEREF_Toc324975258\h43HYPERLINK\l"_Toc324975259"1系统介绍PAGEREF_Toc324975259\h43HYPERLINK\l"_Toc324975260"2.1设计依据PAGEREF_Toc324975260\h44HYPERLINK\l"_Toc324975261"2.2设计目标PAGEREF_Toc324975261\h44HYPERLINK\l"_Toc324975262"2.3方案设计PAGEREF_Toc324975262\h44HYPERLINK\l"_Toc324975263"3系统特点PAGEREF_Toc324975263\h49HYPERLINK\l"_Toc324975264"3.1自主产权PAGEREF_Toc324975264\h49HYPERLINK\l"_Toc324975265"3.2多系统兼容PAGEREF_Toc324975265\h49HYPERLINK\l"_Toc324975266"3.3系统维护和测试功能PAGEREF_Toc324975266\h49HYPERLINK\l"_Toc324975267"3.4“黑匣子”功能PAGEREF_Toc324975267\h49HYPERLINK\l"_Toc324975268"3.5多重信号容错滤波技术,抗干扰能力强PAGEREF_Toc324975268\h49HYPERLINK\l"_Toc324975269"3.6多重校验传输保障技术。PAGEREF_Toc324975269\h50HYPERLINK\l"_Toc324975270"3.7高度可靠的数据冗余保护技术PAGEREF_Toc324975270\h50HYPERLINK\l"_Toc324975271"3.8高可靠的电源系统PAGEREF_Toc324975271\h50HYPERLINK\l"_Toc324975272"3.9监控中心站软件PAGEREF_Toc324975272\h51HYPERLINK\l"_Toc324975273"4系统主要设备介绍PAGEREF_Toc324975273\h52HYPERLINK\l"_Toc324975274"4.1KJF86N系列监控分站PAGEREF_Toc324975274\h52HYPERLINK\l"_Toc324975275"4.2KDW0.3/660A(B)型电源箱PAGEREF_Toc324975275\h53HYPERLINK\l"_Toc324975276"4.3GT500A型一氧化碳传感器PAGEREF_Toc324975276\h54HYPERLINK\l"_Toc324975277"4.4GWD100型温度传感器PAGEREF_Toc324975277\h55HYPERLINK\l"_Toc324975278"4.5GFW15型风速传感器PAGEREF_Toc324975278\h56HYPERLINK\l"_Toc324975279"五公司简介PAGEREF_Toc324975279\h58HYPERLINK\l"_Toc324975280"1、企业概况PAGEREF_Toc324975280\h58HYPERLINK\l"_Toc324975281"2、成长历程PAGEREF_Toc324975281\h58HYPERLINK\l"_Toc324975282"3、公司结构及人员组成PAGEREF_Toc324975282\h59HYPERLINK\l"_Toc324975283"4、承担的部分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PAGEREF_Toc324975283\h59HYPERLINK\l"_Toc324975284"5、创新成果展示PAGEREF_Toc324975284\h60HYPERLINK\l"_Toc324975285"6、经营目标PAGEREF_Toc324975285\h60HYPERLINK\l"_Toc324975286"六售后服务PAGEREF_Toc324975286\h62HYPERLINK\l"_Toc324975287"1、技术培训PAGEREF_Toc324975287\h62HYPERLINK\l"_Toc324975288"2、售后服务承诺PAGEREF_Toc324975288\h62HYPERLINK\l"_Toc324975289"3、技术服务站点PAGEREF_Toc324975289\h63HYPERLINK\l"_Toc324975290"4、网络化服务PAGEREF_Toc324975290\h64HYPERLINK\l"_Toc324975291"5、系统备件及专用工具供应PAGEREF_Toc324975291\h64一项目概述1前言随着国家矿山行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矿山管理信息化将为非煤矿山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非煤矿行业的管理信息形式标准化、信息传递规范化以及信息内容系统化、安全生产监测监控自动化是非煤矿山行业应用系统的必然趋势。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开发矿山安全生产综合信息系统并在实际中应用是很有必要的、而且是及时的,更是矿山管理部门管理创新和技术进步的要求,从而进一步提高矿山安全生产的整体管理水平。1.1矿井生产需要矿井生产作为高危行业之一,安全生产始终是头等大事。由于矿区环境复杂,井下作业远离地面,地形复杂,环境恶劣,所以容易发生事故,对井下作业环境、作业地点的监控是矿井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在矿井安装安全监控系统,实时监测井下各项安全数据;安装人员定位系统,把握井下人员人数、位置、考勤等信息;安装通讯联络系统,用于解决日常井下与井上通信的和日常生产调度的需要;通过建设三大系统,随时掌握井下现场的实际情况,对安全生产、调度指挥、科学决策提供直观、可靠的手段非常必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明确规定:“煤矿、非煤矿山要制定和实施生产技术装备标准,安装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等技术装备,并于3年之内完成。逾期未安装的,依法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下发了《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紧急避险系统主要包括:永久式避难硐室、井下移动式救生仓;对避难硐室内、外的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的监测。1.2建设项目XX省XX矿业有限公司,是以开采、加工、销售铁矿产品为主的股份制企业,是XX省矿业行业第一家通过挂牌竞标取得采矿权和招商引资建立的企业,注册资金为8400万元。现拥有资产总额10.10亿元、员工642人。XX铁矿已探明拥有磁铁矿石储量B+C+D级10363.7万吨,伴生铜90144吨,硫278.6万吨,原矿全铁平均品位高达44%,磁性铁含量84%。后续地质勘探和深部探矿工作正在进行,有望进一步扩大储量规模。公司于2001年12月注册,2002年12月开工建设,2005年底试产,2006年正式投产。目前生产规模为年处理原矿100万吨,年处理300万吨二期扩建项目正在申报核准,相关资料已按要求上报国家有关部委。公司主要产品为品位65%以上的铁精矿、45%以上的硫精矿、18%以上的铜精矿,所生产的铁精矿供应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武汉钢铁公司等国内6个大型钢铁企业。公司2005年被XX省列为“861”行动重点,是省重点工程建设先进单位、省十大矿业品牌单位,市劳动保障诚信A级企业、省劳动保障诚信示范企业、守合同重信用单位,被巢湖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企业”,被XX省民政厅、XX省慈善协会、XX省红十字会授予“爱心慈善企业”,获得中华慈善总会授予的“中华慈善突出(单位)企业贡献奖”。2008年9月被列为“XX省节能减排试点单位”,2009年9月被评为“XX省环保产业优秀企业”,2009年2月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钢铁工业协会授予“全国钢铁工业先进集体”称号,2009年度XX省十佳资源再生企业,2009以来在XX省民营企业百名排序10强企业。为了提XX铁矿公司安全生产、加大对井下作业人员的管理能力、对井下实际情况实时了解与掌握和解决先日常通讯与调度的需要,共拟建以下系统:安全监控系统:完成对矿井的环境监控和数据采集等功能,监控中心站软件具有综合性强、功能先进、富有人性化、易操作等特点,可对监测信息进行快速处理并自动执行监控操作。人员定位系统:可以随时掌握井下人员及设备的出入和分布情况,为生产调度和安全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发生突发灾害时,地面管理人员可以从监控中心及时获取事故现场的人员分布、被困人员数量、姓名等详细信息,并对事故现场进行多尺度模拟分析,为制定事故应急处理方案提供科学的辅助决策,极大地提高了事故救援的效率。通讯联络系统:解决地面与井下通话和信息交流的需要,同时还可以解决日常生产调度和应急通讯功能的需要,为提高生产效率和在井下发生突出事件时,通知拆离现场,确保井下人员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2总体设计2.1工程范围本工程的工作范围包括矿井安全监控、人员定位、通讯联络及工业以太环网的设计、制造、供货、运输、调试、培训、试运行及质保期维护。1)总体负责整个矿井安全监控、人员定位、通讯联络及工业以太环网的系统集成工作。2)提供全部图纸及技术资料。3)对用户进行技术培训。4)售后服务。5)全面实现本技术规格书所确定的全部综合监控功能。2.2设计目标构建XXXX矿安全生产,安全监控、人员定位、通讯联络及监控中心大屏幕显示系统,实现对井下安全、人员管理、通讯联络。所有系统均采用基于IP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实现数据采集自动化、业务信息集成化、信息管理网络化。2.3设计原则我司在进行系统设计时,本着“高可性、可用性、先进性、标准化和规范化、兼容性、扩充性和开放性、经济性、安全性”相统一的原则进行设计。本方案以用户至上为原则,在符合国家规范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本着技术先进、高效便利、投资合理的宗旨,用最佳设计方案体现最高的性价比,使系统的功能和指标达到国内同类系统的先进行列,是我们的总体设计思想。2.3.1高可靠性和可用性原则系统必须能保证持续运行的高可靠性、稳定性。系统采用先进的层次化设计保证系统能连续稳定的运行。2.3.2先进性原则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迅速,各种新技术应用层出不穷;现有技术也不断提高,为保证建设后系统的技术在目前阶段处于先进地位且能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不被淘汰,系统采用目前先进的IP方式传输技术。2.3.3标准化、规范化原则此方案设计所采用的技术和设备材料,都必须符合相应的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并严格依据煤炭安全行业的相关标准进行设计;便于系统的升级、扩充,以及与其他系统或厂家的设备互连、互通。2.3.4兼容性、开放性和扩充性原则系统的软、硬件均采用模块化、组态化的设计理念,可以方便地进行容量(增添其它设备)的扩充和功能的升级。系统建设基于矿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网络,构建安全生产综合调度系统。2.3.5经济性原则系统采用优化设计,系统具有标准化、模块特点,在实现先进性和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达到较优的性能价格比。2.3.6安全性最高的原则系统具有抗过流、过压、防雷击等保护措施。具有防强电磁场干扰、特殊冲击波的冲击。依据国际、国家标准及非煤行业的相关要求和结合上述设计原则,充分考虑满足矿方对矿井无线通讯功能的需求。二工业以太环网1系统概述井下工业环网系统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是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与建筑技术密切结合的结晶。随着全球社会信息化与经济国际化的深入发展,井上工业环网系统已成为矿山企业综合经济实力的具体象征,也是各大矿山企业竞争实力的形象标志。建立一套先进、完善的井下工业环网系统,为高性能的网络设备提供平台,为各种应用,包括视频、语音、数据等应用系统提供接入方式,既充分满足华星煤业目前各功能区域当前的使用需求,又考虑系统将来发展的需要,从而实现系统配置灵活、易于管理、易于维护、易于扩充的目的。2建设目标构建XX铁矿井下工业以太环网,为矿山提供一个高性能、功能完善和技术先进的以太环网,为矿井各种应用,包括人员定位、安全监控等系统提供一个传输平台。3设计依据《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8566《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IEEE-802.3标准》《EIA/TIA568工业标准及国际商务建筑布线标准》《YD/T926.1-1997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标准(邮电部部颁行业标准)》《建筑与建筑物群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CECS2000)《MT/T1006-2006矿用信号转换器》《MT/T1007-2006矿用信息传输接口》《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核管理规定》《矿山安全条例》《软件开发规范》《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维护性管理》《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用户终端设备耐过压和过电流能力规范》《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设备的安全规范》4方案设计4.1系统拓扑结构工业环网系统网络结构如下图:4.2光缆铺设本系统主干光缆从调度室到混合井口入口,到-370工作面,经东斜坡道一直到-320工作面,延320工作面经西出口到370工作面西斜坡道到-370进风井,经进风井到地面,然后返回调度室。主干光缆采用8芯铠装光缆,其中4芯用于数据通信,其余4芯备用。4.3交换机布置根据需要,此次需要在井下布置11台千兆环网交换机和2台地面环网核心交换机,方便其它井下系统的接入。5环网交换机介绍5.1井下环网交换机1、KJ306-J1以太网交换机交换机工作电压:127V/220V/380V/660V以太网光信号接口a、接口数量:4个;b、传输方式:全双工TCP/IP传输协议,波长为1310nm的单模光纤;c、传输速率:10/100M自适应;d、光发射功率:≥-10dBm~-5dBm;e、光接收灵敏度:≤-20dBm;f、到KJ306-J矿用数据传输接口之间最大传输距离:60km{使用MGTSV-(2、4、6、8、10、12)A型光缆}。以太网电信号接口性能(本安接口)a、接口数量:6个;b、传输方式:全双工TCP/IP传输协议;c、传输速率:10/100Mbps自适应;d、信号工作电压峰峰值:1V~5V;e、 到分站设备之间最大传输距离:5m(MHYVR电缆,电缆分布参数:分布电容:μF/Km;分布电感:;直流电阻:Ω/Km);RS485信号接口(本安接口)a、接口数量:6个b、传输方式:半双工RS485信号,双极性;c、传输速率:2400bps;d、信号工作电压峰峰值:≤10V;e、信号工作电流峰值:≤95mA;f、到分站设备之间最大传输距离:60km;三人员定位系统1概述1.1行业现状随着国家对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日益重视,以及矿山生产企业及管理部门自身现代化管理的需求。从技术和管理的角度出发,矿山企业井下人员定位管理系统的在线监测已是必然趋势。根据矿山企业的要求,实现矿山企业矿井下人员定位检测和管理的一体化,完善矿山企业自动化监控系统,提高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和自动化水平。在矿山井下普遍存在入井人员管理困难,尤其是采矿工作面人员进出矿井时间不固定、不集中、分散性极大,给矿井准确掌握出入矿井人员情况造成极大的困难,导致了井上井下难以及时上传下达,给安全和生产管理带来了巨大隐患,极不利于矿井安全管理。同时,井上人员难以及时动态掌握井下人员的分布及作业情况,一旦发生事故,抢险救灾、安全救护的效率低,效果不理想,特别是事故发生后对矿井人员的抢救缺乏可靠信息。1.2系统简介KJ237型矿井人员管理系统是集计算机软硬件、信息采集处理、无线数据传输、网络数据通讯、自动控制等技术多学科综合应用为一体的自动识别信息技术产品,该系统是通过对矿山坑道远距离移动目标进行非接触式信息采集处理,实现对人、车、物在不同状态(移动、静止)下的自动识别,从而实现目标的自动化管理。 该采用目前最先进的无线扩频通讯技术,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和高速数据传输速率.彻底解决了远距离,大流量,超低功耗,高速移动标识体的识别和数据传输难题。KJ237型矿井人员管理系统按照“统一发卡、统一装备、统一管理”和“一人一卡”的原则对上岗人员进行管理,实现井下作业人员和重要设备的实时定位和跟踪。通过KJ237管理系统,地面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掌握井下人员及设备的出入和分布情况,为矿山生产调度和安全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发生突发灾害时,地面管理人员可以从KJ237监控中心及时获取事故现场的人员分布、被困人员数量、姓名等详细信息,并对事故现场进行多尺度模拟分析,为制定事故应急处理方案提供科学的辅助决策,极大地提高了事故救援的效率。系统由地面监控中心站、传输网络和井下前端设备三大部分组成,系统集成了技术含量高的无线射频识别技术,采用专用射频通讯控制芯片实现可靠的无线数据通信,基站及信息机为本质安全型电路,安装方便,作用距离远、识别无"盲区"、信号穿透力强、安全保密性能高、对人体无电磁污染、环境适应性强、可同时识别多人。该系统以其技术先进性和实用性深受矿山用户的欢迎,在煤炭行业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3建设目标系统的建设本着“实用、可靠、先进、经济、安全”的指导思想,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和矿山的实际情况,我公司采用KJ237型矿井人员管理系统为矿山井下人员管理作贡献。系统符合新颁布AQ标准的要求,满足矿山井下人员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等功能,实现下井人员的下井时间报表、出勤月报表、加班报表、请假或缺勤报表、检查人员、管理人员的情况等。井下人员定位考勤系统的基本要求,能够实时监测人员上井和下井记录、实时监测重点区域、限制区域的人员分布及时刻,并将井下各个区域人员的动态情况反映到地面计算机系统。使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准确掌握入井人数和入井人员的工作区域,随时掌握干部跟班下井情况、井下人员的分布状况和每个作业人员入井、升井时间及运动轨迹,以便于进行更加合理的调度管理。当事故发生时,救援人员也可根据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所提供的数据、图形,迅速了解有关人员的位置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1、考勤管理功能:能够根据矿实际情况对矿山人员入井时间、升井时间、滞留时间等进行统计、查询;2、井下人员位置监测与管理功能:能够实时显示井下采区及突出头面各类人员状况和分布情况;3、紧急告警与自检恢复功能:出现紧急状况时,系统具备告警通知等功能;系统具备自检功能,遇事故受损时,能恢复事故区域信号;4、管理功能:具有图形管理功能,能对整个矿山工作人员进行信息管理,与已用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提供数据接口。2方案设计2.1设计依据此系统在满足矿山井下人员管理功能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国家矿山行业、电子、计算机、建筑等行业标准和规范执行:《电气设备的抗干扰性基本测量方法》《矿井通风安全检测系统装备标准和使用管理规定》《检测监控质量标准化实施标准》《智能调度室装备规范》《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KJ237型矿井人员管理系统企业标准》2.2系统拓扑结构根据矿井通风系统图,本次系统采用工业以太环网组网方式,系统结构图如下:2.3地面监控中心实现功能:负责整个系统设备及监测数据的管理、定义配置、实时卡号采集、分析处理、统计存储、屏幕显示、查询打印、远程传输、画面编辑、异常报警、网络通讯等任务。完成系统监测信息异地实时共享,能够以文本或图形方式显示安全生产信息,查询各类报表数据。方案设计:本方案采用2台研华IPC-610工控机作监控主机和2显示器,采用双机热备软件实现一主一备,井下监控分站上传的所有监控数据同时写入监控主机、备机数据库。监控主备机之间通过网线连接进行“心跳”监测,当主监控机发生故障时,备监控机自动启动,切换时间小于5分钟,保证监测数据不丢失。同时,为监控中心配置UPS后备电源,以保证电网断电后能正常运行,安装一台打印机以供打印各类报表。2.4传输网络实现功能:传输网络承载着整个矿井人员管理系统的数据传输任务,将前端设备(读卡分站、动态目标识别器)所采集到的实时数据高速、稳定、实时的上传到地面监控中心;并将地面监控中心站的指令数据传回至井下前端设备。方案设计:根据矿山通风系统图,本次人员定位系统采用无线通讯系统已达建好的环网络作为整个系统的传输主干网,读卡分站通过485电缆连接到主干网上;动态目标识器和监控分站间采用矿用阻燃电缆连接。2.5井下前端设备KJ237型矿井人员管理的井下前端设备包括读卡分站(KT160-F1)、动态目标识别器、人员标识卡。实现功能:井下前端设备主要完成对标识卡的无线识别、双向呼叫、数据传输、卡号显示;对系统设备自检、系统设置等功能。方案设计:读卡分站(KT160-F1):主要完成对识别器的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分类显示、与地面监控中心站的数据通讯、所接识别器的集中供电等。动态目标识别器:识别器通过电缆与分站联接,对通过监测点的卡号进行无线读卡、显示最近通过的9个卡号,对识别卡进行呼叫等。人员标识卡:人员标识卡由下井人员佩戴,一人一张,承载唯一的人员编码信息,当标识卡进入动态目标识别器工作区域后,即将人员编码加密信息发射出去;动态目标识别器接收到标识卡发来的无线信号,经分站接收处理后,提取出人员编码相关信息,经数据传输平台送至地面监控计算机,完成矿井人员管理功能。根据矿山通风系统图,给井下配置47台读卡分站(KT160-F1),含(KDW0.3/660(A)型隔爆电源箱),160台动态目标识别器。根据实际需要,分站安装在取电方便、识别器集中区域,以便节约电缆。具体安装位置在CAD图。井口检卡本部分由检卡主机、考勤机、井口大屏幕、数据传输接口等设备组成,在矿井出入井口安装检卡系统,其系统连接图如下:检卡主机:配备1台,用于井口大屏控制和信息显示,并与远程监控中心通讯。考勤机:出入井口配置KJ53-Q矿用本安型人员考勤机作为井口检卡器,实现100%精确考勤,“唯一性”考勤报警功能,在出入井口规定区域内实现一人单卡信息显示,声音提示;一人多卡声音报警功能;一个井口配置两台,1进1出。LED大屏:井口检卡显示大屏幕能够将出入井人员、井下人员分布,数据统计等情况进行实时直观显示。井口检卡系统主要实现以下功能:准确统计出入井人数;有效的做到标识卡欠压告警、欠压卡统计、坏卡检测;防止员工不带卡、带多卡、代打卡和不打卡等违章违规现象。结合矿方实际情况,在主井中心和进风井两个井口分别安装一套考勤检卡系统,可以防止漏打考勤现象的出现。3系统优势3.1先进性X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矿山安全技术的高科技公司,有专业的研发中心,在产品的研发时就与矿山的现代化生产特点、矿山工人在井下工作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产品研发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运用于系统的井下设备在质量及性能方面在国内属一流,而且我们一直在跟踪当今先进技术,不断地完善和发展。采用先进2.4G的直序扩频通讯技术,(基于IEEE802.11b)、嵌入式16位微处理器和完全自主研发的嵌入式软件保证数据传输可靠性。集人员定位、快速搜寻、无线通讯、设备收发、车辆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系统扩容性强。KJ237型人员管理系统支持井下车辆管理,在系统升级时只需增加设备和软件模块就能实现。KJ237型人员管理系统支持矿井设备收发管理,如矿灯、便携仪、放炮器收发管理等。KJ237型人员管理系统支持放炮闭锁、避灾路线指示、禁入区域语音报警等。KJ237型人员管理系统与无线通信系统无线融合。3.2兼容性KJ237型人员管理系统的所有产品均由公司自主研发,可满足不同用户需求,在产品体积、重量、性能等方面较国内同类产品具有较大优势。所有产品在下线时与数据传输接口组成一个完整的网络进行数据测试,对于外购品也进行联网测试。KJ237型矿井人员管理系统分站支持RS485通讯协议、TCP/IP协议,可方便与其它系统汇接,兼容性强。KJ237矿井人员管理系统可外接查询系统,矿井人员可自主查询本人的相关信息。KJ237矿井人员管理系统可与矿现有的考勤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结合,为系统接入提供端口或数据。3.3稳定性系统通讯采用了目前高速数据有线通讯中广泛使用的RS485技术,实现了真正的信号无极性二线传输,通讯距离远,抗干扰能力特强。系统配备的分站和动态目标识别器采用高性能16位单片机,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运行速度和稳定性,同时全部具有监测信息“黑匣子”功能,分站存储数据时间大于4h。3.4扩展性本系统不仅具有矿井人员定位、矿井人员考勤功能,同时具备矿车定位管理功能、三人联动智能放炮闭锁功能、员工智能发卡功能。充分利用无线射频技术、电子、通讯技术,做到井下的智能化监测与管理。3.5耐用性产品在出厂时就经过老化实验、出厂检验等,保证产品经久耐用。在生产中完全按照ISO9001:2008版为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进行监督管理,让产品在出厂时就是一个优等品,保证能长期稳定的工作。所有外协加工件均为电信和军工企业承担,使外协件质量能得到保障。让产品能更加耐用。人员识别卡使用可更换工业电池,一次更换可持续工作1年以上,且具有电池欠压提前报警功能;3.6安全性系统软件具有用户认证功能,只有经过系统授权的用户才能对数据进行浏览和修改等。动态目标识别器和人员标识卡为矿用本质安全型,在井下安装位置不受限制。系统在矿井下所有设备获得“防爆合格证”和“MA标志证”。在传输电缆中采用矿用屏蔽线缆,保证了传输过程中的信号抗干扰等能力。4系统主要功能4.1人员考勤管理实时对矿山人员入井时间、升井时间、工作时长等进行统计、查询;能实时对各单位人员下井班数、班次、迟到、早退等情况进行监测和分类统计;能实时对井下各监测区域工作人员的数量和分布情况进行分类统计。能自动汇总、存储、自动生成报表和打印以上各信息。数据支持实时查询,随时可查询单独人员、班组、井、矿领导或公司领导下井情况。系统可提供两年数据的汇总统计功能,考勤管理可按班组、部门、全矿等分级汇总统计、查询、打印。提供包含月考勤统计、月班次统计、日考勤查询、下井人数查询、个人月考勤查询、工作面人员查询、当前井下人员查询、定时定点人员查询、报警历史数据查询、当前超时人员查询等功能。◆月考勤统计:可统计全矿或某部门指定一个月(可指定月开始日期)内所有人员的下井信息,包含下井班次,累计下井次数等;可选择打印或导出到EXCEL;◆月班次统计:可统计全矿或某部门指定一个月内所有人员的下井信息,包含下井班次,每班各下井多少次等;可将查询到的信息直接打印出来,也可导出EXCEL数据用于工资、津贴发放计算之用◆日考勤查询:可按全矿或某部门、指定某天某个时间段条件来查询人员下井记录;并可按卡号、部门、入井时间、工作时长来排序查询、打印和导出EXCEL等操作◆下井人数查询:可按条件统计全矿或某部门、某一天或某一个月的下井总人次;便于相关管理部门了解特定时间段的全矿下井情况,方便制定相关安全等管理规范;在某些矿井可用于班中餐补贴的自动统计发放等◆个人月考勤查询:方便员工本人或相关管理部门查询该员工某月的下井情况明细,查询时根据权限进行查询管理,权限不同查询内容也不同;◆工作区域查询:可以任意设置和管理相关工作面或区域,自动进行工作面人数统计或查询工作面人员明细;使管理人员可以方便的知道特定区域的工作人数、人员明细、当前井下人数、今日下井总人数等信息;也可用于后勤部门班中餐发放,该功能给后勤服务提供了及时可靠的信息,能准确知道相应地点的准确人数,保证井下工作人员及时就餐;◆当前井下人员查询:提供可按行政部门划分的方式统计井下人员总数,也可查询该部门当前井下人员明细;◆定时定点人员查询:可以查询任一地点任一时间段的人员的流动路线、地点、时间、未到达区域等信息查询;可以实时对瓦斯检查员、安全检查员、跟班领导等安全生产岗位人员进行有效监督;能有效提高安全生产防范能力,有效减少“三违”,促进安全生产;4.2人员安全管理◆动态图显示:支持地理信息系统(GIS)、矢量图、位图等多种图形显示方式,根据图形化的信息可以很直观的显示井下巷道分布,设备安装及运行状态、当前各区域人员分布,下井人员的滞留信息等。当有人员滞留超过设定时间或设备运行异常时,动态图采用不同的图标信息模拟显示,并发出声光报警,同时信息栏给出语音和文字双重提示,另可设定多级短信报警,根据具体情况分别报送各级部门。◆井下人员分布(明细):通过表格的形式分列出当前井下识别器的运行状态、经过人员、停留人员等相关信息,并对井下各分站人员、异常信息进行统计显示以及定时巡更。WEB软件支持矢量图显示各监测点实时信息,可显示当前站点、区域的人员、设备等情况。◆历史活动轨迹:根据输入的标识卡号或人员姓名,可查询该员工当天或一定时间段内的下井轨迹详细信息,同时实现轨迹图回放,直观的再现该员工当天的下井情况;可根据用户需求选择直接打印查询信息或转换成EXCEL数据以做它用。◆实时定位跟踪:可以对任意指定编号或者姓名的员工进行实时跟踪(可同时对多人进行跟踪);可以对特定人员当前井下位置进行迅速定位查询,指定人员一旦在井下移动了位置,可以第一时间进行自动报告;可以帮助调度人员实时跟踪、监督特殊工种人员当前的作业状况,核查相关领导是否进行了跟班作业;事故抢险过程中,地面指挥人员可以在第一时间知道抢险人员与被困人员当前所在位置,为事故的抢险赢得宝贵时间。◆双向呼叫功能:系统具有自动监测延时呼叫和多次呼叫功能,具有管理中心呼叫和被呼叫时人员及移动目标实时动态显示、告警等功能。◆超时人员查询:可以查询在井下滞留超出某一时间段的人员信息;帮助管理人员了解当前井下人员的滞留情况;◆区域超员报警:工作面、掘进面、特定区域等超过安全规定人数时,自动声光报警,可有效阻止人员继续进入。4.3报警功能◆人员报警:本系统提供区域超员报警、未足班报警、人员脱岗报警、违章进入报警(包含禁止进入和限制进入)、下井超时报警、驻留超时报警等多种报警;可以对下井人员限制人数、出入时间及地点,如果超过区域限制人数、授权时间或进入未经授权的地点都会触发报警设备发出警示;◆设备报警:交换机、光端机、分站、读卡器等设备出现故障将自动报警。同时将弹出报警信息框并发出中文真人语音报警,以便控制人员迅速做出反映,采取安全措施。◆报警历史数据查询:支持对人员、设备等所有的报警查询;如:超员报警、未足班报警、人员脱岗报警、违章进入报警(包含禁止进入和限制进入)、下井超时报警、驻留超时报警、设备故障;双向呼叫管理查询。◆标识卡报警:当标识卡电池电压不够,中心站软件以及标识卡均提供告警功能,提示工作人员更换电池。欠压报警后,标识卡仍能够使用1个星期,方便电池的更换。4.4人事系统管理结合矿上人力资源信息库,提供对员工基本档案信息的管理,将矿上现有的人事管理数据库与人员管理的数据库相结合。包括对员工的姓名、学历、职位、工种、照片等相关信息的增加、删除、修改、排序、打印等档案信息管理操作;同时系统还兼容了考评情况、奖惩情况、培训情况、调动信息以及部门相关信息的管理功能,做到全面细致的进行人事系统的管理。◆新增员工档案:录入员工的姓名、卡号、部门、工种、生日等基本档案信息;◆员工档案管理:管理员工的基本档案信息,可对信息进行编辑、删除等。◆员工档案查询:可按姓名、卡号、生日、部门、工种等信息查询员工档案信息;◆员工档案浏览:可浏览员工卡号、职称、籍贯、照片等信息;◆标识卡管理:提供标识卡遗失或损坏后的补卡功能,人员信息可调入;◆工资管理:包括工资发放管理、套账管理、工资分组管理、工资单管理等。4.5系统安全管理◆双机热备:系统地面中心站采用双机热备功能,数据可保存十年以上,当系统发生故障时,主备机切换的时间长度应不大于5min。井下人员定位信息数据同时写入主机与备用机中实现数据的双写入,确保了系统数据存储的安全。◆通讯恢复续传:井下动态目标识别器与人员定位分站、人员定位分站与地面中心站失去联系时,动态目标识别器和分站均能独立工作,自动存储人员监测数据,当通讯恢复后监控主机可提取数据自动完成数据修复。◆故障自诊断:系统具有故障自动诊断功能,可自动判断出故障设备及定位到具体识别器、读卡分站等系统设备,自动弹出报警对话框并语音报警。记录故障时间和故障设备,以供查询及打印。◆系统模块管理: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所有的功能都是通过一个个的功能模块来实现的,通过对系统模块的管理做到保留适合本单位、禁用可有可无的功能模块,做到最优化配置、最适合本矿的软件功能配置。◆时间同步:中心站、分站、识别器分别增加了同步时间命令的下发和接收功能,在中心站下发同步命令后,所有识别器、分站的时间将统一调整为中心站时间,有效解决了由于时间不统一导致的有的卡号无法下井或出井等相关问题,不再需要操作员经常下井核对识别器的时间这一繁琐、无效率的工作,使得系统更加高效。◆用户管理:提供对登录本系统的用户管理,包含新建、查询、修改、删除用户等。◆数据升级:系统集成了数据升级功能,在用户向新系统的升级的时候可以选择保留系统设置信息、人员档案信息以及选定时间段内每日监控信息的完整保留。做到新老系统的平滑升级,不影响用户的日常使用。4.6系统联网KJ237人员管理系统软件全部应用微软公司最新的.NET2
/
本文档为【XX煤矿信息化建设方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