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农业技术推广学作业及答案

2022-07-27 6页 doc 178KB 5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我思故我在

暂无简介

举报
农业技术推广学作业及答案PAGE\*MERGEFORMAT1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农业技术推广学作业题库第一章农业创新扩散原理一、名词解释:1、相对优越性:是指人们认为某项创新比被其所代替的原有创新优越的程度。2、创新的采用:是指采用者个人如何采用一项农业创新的过程。3、创新的扩散:是指一项创新由最初采用者或采用地区向外扩散,扩散到更多的采用者或采用地区,使创新得以普及及应用的过程。4、发明:是新技术的发现。5、创新:是将发明应用到经济活动中,为当事人带来利润。二、填空:1、美国学者罗杰斯根据不同时间的采用者划分为5种类型,分别为(创新先驱者...
农业技术推广学作业及答案
PAGE\*MERGEFORMAT1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农业技术推广学作业题库第一章农业创新扩散原理一、名词解释:1、相对优越性:是指人们认为某项创新比被其所代替的原有创新优越的程度。2、创新的采用:是指采用者个人如何采用一项农业创新的过程。3、创新的扩散:是指一项创新由最初采用者或采用地区向外扩散,扩散到更多的采用者或采用地区,使创新得以普及及应用的过程。4、发明:是新技术的发现。5、创新:是将发明应用到经济活动中,为当事人带来利润。二、填空:1、美国学者罗杰斯根据不同时间的采用者划分为5种类型,分别为(创新先驱者)、(早期采用者)、(早期多数)(后期多数)、(落后者)。2、农业创新总体的发展在时间序列上的(无限性)与每项具体的农业创新在农业中应用实践的(有限性),使农业创新的扩散呈现明显的(周期性),而某项具体的(创新成果)的扩散过程就是一个周期。3、在农业推广学中,S形扩散曲线所揭示的规律称为(S扩散理论)4、根据扩散曲线中不同时间扩散速率的特性变化,可把其分为4个不同时期(投入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衰退阶段)。5、代代连续不断的往下传的方式叫(世袭式扩散)。三、简答题:1、简答创新的特性。答:创新的特性:相对优越性、一致性、复杂性、可实验性、可观察性。2、农民采用农业创新的过程分为几个阶段?答:农民采用农业创新的过程分为几个阶段:认识阶段、兴趣阶段、评价阶段、试用阶段、采用阶段。3、简答农业创新的扩散方式。答:农业创新的扩散方式:传习式扩散方式、接力式扩散方式、波浪式扩散方式、跳跃式扩散方式。4、简答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答: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突破阶段、紧要阶段、跟随阶段、从众阶段。5、技术的适用性具体有几种情况?答:技术的适用性具体有几种情况:立即见效的技术和长远见效的技术、一看就懂的技术和需要学习理解的技术、机械单纯技术和需要训练的技术、安全技术和带有危险性的技术、单项技术和综合性技术、个别改进技术和合作改进技术、先进技术和适用技术。四、论述题:影响农业创新扩散的因素有哪些?答:首先是经营条件的影响,农业企业及农户的经营条件对农业创新的采用与扩散影响很大,经营条件好的农民,他们具有一定规模的土地面积,有比较齐全的机器设备,资金较雄厚,劳动力充裕,经营农业有多年经验,他们对创新持积极态度,容易接受新的创新措施。其次是农业创新本身的技术特点的影响,主要取决3个因素,第一技术的复杂程度,第二技术的可分性大小,第三技术的适用性。再有就是看农民自身因素的影响,包括了农民的年龄、户主的文化程度、还有家庭关系的影响。试述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答: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是指在一个农业社会系统内,人与人之间创新采用行为的扩散,即由个别少数人的采用,发展到多数人的广泛采用,这一过程是创新在农民群体中的扩散的过程,也是农民的心理、行为的变化的过程,典型的创新扩散过程具有明显的规律可循,一般要经历4个阶段首先是突破阶段,突破阶段是创新扩散必不可少的第一步,农村社区中的创新先驱者会付出大量心血和劳动来进行各种试验,他们一旦成功,以令人信服的成果证明,创新可以在当地应用而且明显的时候,就实现了突破。第二是紧要阶段这个阶段是创新能否进一步扩散的关键阶段,实际就是创新成果由创新先驱者向早期采用者进行扩散的过程。第三是跟随阶段,有些人刚开始可能不理解创新,一旦发现创新的成功,他们会以极大的热情主动采用,所以又叫自我推动阶段。最后一个阶段是从众阶段,这个阶段几乎不需要什么驱动力,而被生活所在的群体所推动,此阶段的扩散速率呈不断减小的趋势。第二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原理一、名词解释:1、科学:是人类对自然界客观事物存在形态、结构、性质与内在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一个系统化的理论体系。2、技术:是人类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的所采取的手段。3、科技成果:是科学与技术的统一体。4、科技成果转化: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5、应用性研究成果:是运用基础研究成果的原理对一些能够预见到的应用前景领域进行研究,从而开辟的科学技术途径和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方法、新工艺等。二、填空:1、物化类有形成果的特点(商品性)(特异性)(时效性)。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要素有(转化主体)(转化客体)(转化受体)。3、科技成果依据表现形式分为(物化类有形科技成果)和(方法技术类无形科技成果)。4、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社会效益,是建立在(经济)和(生态效益)基础之上的更高形式的综合性效益。5、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的运行机制是(经营)(咨询)(推广)。6、衡量成果质量的有(创新性)(成熟性)(效益性)(适用性)(实用性)。三、简答题1、农业科技成果的类型?答:按成果性质分类分为基础性研究成果、应用性研究成果、开发性研究成果。按成果的表现形式分类分为物化类有形科技成果和方法技术类无形科技成果。2、农业科技成果的特点?答:物化类有形成果的特点是商品性、特异性、时效性。技术方法类无形成果的特点是生态区域性、效果的不稳定性、综合性和相关性、不可逆转的时序性、持续性和应用的分散性。3、简答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要素。答:包括:(1)转化主体;(2)转化课题;(3)转化受体。4、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社会效益是什么?答:是建立在经济和生态效益基础之上的更高形式的综合性效益,可将越来越多的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从事知识密集型的创造性劳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业从业人员与社会各业人员的比例。5、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方法是什么?答:(1)产量增减量(2)某些指标的生产率(3)某种资源的利用率(4)某种指标的提高率(5)某种指标的降低率四、论述题1、试述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常见的运行机制是什么?答:(1)科、教、推三结合的运行机制(2)技、政、物三结合的运行机制(3)农业高新技术科技园的运行机制(4)企业、基地、农户三结合的运行机制(5)经营、咨询、推广三结合的运行机制。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条件是什么?答:(1)成果质量:包括成果的创新性、成果的成熟性、成果的效益性、成果的适应性和成果的实用性。(2)转化系统体系建设:包括:应用成果产出系统、成果鉴定系统和成果推广系统。(3)农民需求。(4)政策与资金。第三章农业推广心理学原理一、名词解释:1、社会心理:是指人们在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社会交往中产生的心理活动及其特征。2、群体:是通过一定社会关系连接起来的人群集合体。3、心理定势:是指在人们的心理活动中,以前形成的心理准备状态对后续同类心理活动的决定作用和定向趋势。4、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5、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6、能力:是与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有关的个性心理特征。7、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8、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了的行为方式的总和。9、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10、情感:是人脑对于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11、意志:是人自觉确定行动目的,并支配行动以实现此目的的心理过程。二、填空题:1、人的心里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2、社会心理包括4方面的研究内容即(社会环境)、(社会心理活动)、(社会行为)、(社会行为的个体差异)。3、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4、个性心理特征具体表现在一个人的(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5、气质的类型有4种,即(多血质型)、(胆汁质型)、(黏液质型)、(抑郁质型)。6、能力根据对完成活动的作用不同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7、心理定势的类型分为(首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效应)、(经验效应)、(移情效应)。8、思维的特点是(间接性)、(概括性)。三、简答题:1、群体有几种不同的类型?答:(1)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2)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3)联合群体和集体。2、群体的作用是什么?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完成群体的任务,实现群体的利益。群体通过对成员的有效组织,使其分工合作,达到群体的目标,二是满足群体成员的需要。3、群体意识形成的条件是什么?答:群体意识的形成需要以下条件首先是共同的目标利益,这是形成群体意识的基础,其次是合理的奖惩制度,这是群体稳定与发展的重要手段,还有就是自然领袖,这是群体的核心,最后是亲近和友爱,这是群体意识的纽带。4、农民群体的特征是什么?答:农民群体具有一般群体的功夫同特征,又具有农民群体的特殊性。有以下4方面特征(1)群体规模和性质的不确定性(2)群体成员情感联系的紧密性(3)群体成员信息共享的制约性(4)群体中核心人物的重要性。5、影响个性心理形成和发展的条件是什么?答:(1)生理素质(2)社会生活条件(3)教育(4)社会实践6、性格的特征是什么?答:性格的特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1)性格的态度特征;(2)性格的意志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4)性格的理智特征。7、农业推广人员应进行哪些方面的思维训练?答:(1)发散性思维(2)侧向思维(3)逆向思维(4)动态性思维(5)纵向思维与横向思维相结合。8、农业推广人员应具备哪些能力?答:(1)市场适应能力(2)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能力(3)群众工作和组织协调能力(4)语言表达能力(5)合作共事能力9、使用暗示法影响推广对象要遵循几点规律?答:(1)要遵循感知规律(2)要区别不同对象(3)要区别不同环境条件。10、常见的吸引法有几种?答;(1)利益吸引(2)新奇吸引(3)信息吸引(4)形象吸引(5)示范吸引(6)目标吸引。四、论述题1、意志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农业推广人员的意志培养包括哪些方面?答:意志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行动的目的性,目的性是人的行为与动物行为的根本区别所在,人在行为之前,就已经确定了行为要实现的目标,达到什么水平和效果,这是动物根本不具备的,二是以随意运动为基础,三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农业推广人员意志的培养包括几个方面,(1)意志的自觉性,是指人对行动的目的及其意义有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并能主动支配行动使之符合该目标的能力(2)意志的果断性,是指人在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过程中能够迅速和坚决的进行决断的能力(3)自制性是指善于克制自己的情绪并能有意识的调节和支配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4)意志的坚韧性是指能以充沛的精力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一切困难和挫折,坚定的实现既定目标的能力。2、农业推广者怎样对农民的心理产生影响?答:主要通过3种方法对农民的心理产生影响,首先是劝导法,这是影响人心里最主要、最直接、最常用的方法,包括流泻式劝导、冲击式劝导、浸润式劝导。还有暗示法,是以含蓄、间接的方式传递思想、观点、意见、情感等信息,使对象在理解和无对抗状态下自然受其影响的一种方法。最后是吸引法,就是通过各种途径来引起农民的兴趣、注意、好奇等心理反应的方法,具体包括利益吸引、新奇吸引、信息吸引、形象吸引、示范吸引、目标吸引。第四章农民行为改变原理一、名词解释1.行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在人的意识支配下,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并取得一定结果的活动即行为。2.需要:是指人们对某种事物的渴求或欲望。3.动机:是行为的直接力量,它是指一个人为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活动的意念和想法。4.行为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使人产生内在的行为冲动,朝向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5.感染:是指群体成员对某些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无意识及不自觉地感受与接受。二、填空1.农民是农业推广行为的主体,是农业科学技术的最终接受者和采用者。2.人的行为是由动机产生,而动机则是内在的需要和外来的刺激而引起的。3.需要是引起动机,进而导致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4.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5.认知失调理论认为,人的每一种看法都是认知元素,而两个认知元素之间具有协调、不协调和不相关的三种关系。6.行为改变的基础内容就是行为的强化、弱化和方向引导。而方向引导就是实现行为强化、弱化和方向引导的主要手段。7.动机对行为具有三种作用是:始发作用、导向作用、强化作用。8.动机的产生要满足两个条件:内在条件,即内在需要;外在条件,即外界刺激物或外界诱因。9.人们行为改变的层次主要包括:知识的改变;态度的改变;个人行为的改变;群体行为的改变。10.态度的改变就是在知识改变的基础上,通过认识的改变,特别是情感的改变,来达到意向的改变。1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个人行为的改变要经历解冻、变化和冻结三个时期。12.改变农民个人行为的途径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增加动力的途径,二是减少阻力的途径。13.群体行为的改变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参与性改变,二是强迫性改变。14.政府通常采用政策、法律、经济、补贴等手段影响农民的行为。15.推广人员则主要通过教育、培训、试验、示范等手段影响农民的行为。16.农业推广工作就是要使农业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产生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三、简答1.人的行为具有哪些特点?答:目的性:人们为达到一定的目的,去采取一定的行为。可调节性:受思维、意志、情感等心理活动的调节。差异性:人的行为受个性心理特征和外部环境的强烈影响,所以人与人之间的行为都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可塑性:人的行为是在社会实践中学到的,受着家庭、学校及社会的教育与影响,所以一个人的行为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2.“需要层次论”,把人类的需要划分为哪几个层次?答: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社交需要④尊重需要;⑤自我实现的需要。3.农民行为改变的动力因素有哪些?答:一是农民需要——原动力。大多数农民都有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改善家庭生活的需要,这种需要是农民行为改变的力量源泉。二是市场需要——拉动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增加,农民有志于参与市场交易,进行商品生产。因此,市场需求拉动着农民行为的改变。三是政策导向——推动力。农业生产关系国计民生,政府为了国家和社会的需要,要制定相应政策来发展农业、发展农村,推动着农民行为的改变。4.农民群体成员的行为规律是什么?答:①服从。遵守群体规章制度、服从组织安排是群体成员的义务。②从众。群体对某些行为没有强制性要求,而又有多数成员在采用时,其他成员常常不知不觉地感受到群体的“压力”,而在意见、判断和行动上表现出与群体大多数人相一致的现象。③相容。同一群体的成员由于经常相处、相互认识和了解,即使成员之间某时有不合意的语言或行为,彼此也能宽容待之。④感染与模仿。在农民中,一种情绪或一种行为从一个人传到另一个人身上,产生连锁反应,以致形成大规模的行为反应。群体中自然领袖一般具有较大的感染作用。5.常见影响农民行为的方法有哪些?答:①强迫和强制使用权利,迫使某人做某事②交换③咨询④公开影响农民的知识水平和态度⑤操纵⑥提供条件⑦提供服务⑧改变农村的社会、经济结构6.改变农民行为的基本策略有哪些?答:①以农民为中心的策略,即以提高农民本身素质为主的策略。②以改变环境为中心的策略,即变革社会环境或农民工作环境的策略。③人与环境同时改变策略,即提高农民素质与改变其工作环境同时进行。7.如何正确使用期望激励调动农民积极性?答:①正确确定推广目标,科学设臵推广项目;②认真分析农民心理,热情诱发农民兴趣;③提高推广人员自身素质,积极创造良好推广环境,增大推广期望值。四、论述1.试述影响行为产生的因素?答:根据行为产生模式,人的行为受人的内在因素和外在环境的影响,具体分析,人的行为主要受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使不同环境下的人们(农民)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征。二是受人的世界观的影响。世界观影响人们的社会认知和社会态度,从而影响人们的行为。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态度和不同的行为。三是受人的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以及男性和女性在生理上的差异可以导致行为的不同。同时,人的性格、气质、情感、兴趣等心理因素也影响人的行为。但是,在所有心理因素中,对人们行为具有直接支配意义的,则是人的需要和动机。2.按农民需要进行推广,推广机构和人员应注意的问题?答:⑴应深入了解农民的实际需要,启发诱导、挖掘农民需要;要尊重农民的客观需要;辨别合理与不合理、合法与不合法的需要;分析满足需要的可能性、可行性,尽可能满足农民合理可行的需要。⑵分析农民需要的层次性。根据需要层次理论,推广人员应用对不同地区(发达、一般、落后等)和不同个体(生产水平高低等)制订不同的推广目标,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农民的不同需要。(3)分析农民需要的主导性。所谓需要的主导性就是在众多的需要中,某种需要在一定时期内起主导作用,它是关键的需要,只要一经满足,就会起较大的效果。3.怎样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推广的动力?答:⑴应深入了解农民的实际需要,启发诱导、挖掘农民需要;要尊重农民的客观需要;辨别合理与不合理、合法与不合法的需要;分析满足需要的可能性、可行性,尽可能满足农民合理可行的需要。⑵分析农民需要的层次性。根据需要层次理论,推广人员应用对不同地区(发达、一般、落后等)和不同个体(生产水平高低等)制订不同的推广目标,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农民的不同需要。(3)分析农民需要的主导性。所谓需要的主导性就是在众多的需要中,某种需要在一定时期内起主导作用,它是关键的需要,只要一经满足,就会起较大的效果。第五章农业推广沟通一、名词解释1.沟通: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运用媒介彼此交流信息的过程。2.人际沟通:就是指推广人员和推广对象之间彼此交流知识、意见、感情、愿望等各种信息的社会行为。3.农业推广沟通:是指在推广过程中农业推广人员向农民提供信息、了解需要、传授知识、交流感情,最终提高农民的素质与技能、改变农民的态度和行为,并不断调整自己的态度、方法、行为等的一种农业信息交流活动。4.个人沟通:指个人之间直接面对面,或通过个人媒介如书信、电话等进行的沟通,如农家访问、电话咨询等。5.大众沟通:指借助大众传播媒介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进行的沟通,如科技广告、科普杂志等。6.沟通主体:指承担信息交流的个人、团体及组织。7.沟通渠道:是指传送和接受农业信息的通道和路径。8.沟通媒介:指沟通的信息载体和信息传播工具。9.农业信息准备:是指推广人员从多种途径获得农业信息,有了传播的意向,为信息的传递所做的准备工作。10.农业信息编码:就是指推广人员将所要传播的信息,以语言、文字或其他符号来进行表达,以便于传递和接受。11.沟通环境:是指沟通现象赖以发生效果的社会的、文化的、心理的背景。12.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的有关个人或团体特性的知觉。二、填空1.人际沟通按其对媒体的依赖程度,可以分为直接人际沟通和间接人际沟通。2.伯罗的SMCR沟通模式将沟通过程分为四个要素,即传播者、接受者、信息和媒介。3.根据沟通渠道不同可划分为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4.根据沟通所用的媒介不同可分为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5.信息沟通是指以交流信息为主要目的沟通,如提供市场信息、科技信息等。6.根据在沟通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职能,沟通主体又分为传送者和接受者。7.每一项具体的农业推广活动一般应包括两大要素,即推广内容和推广方法。8.农业推广沟通与一般的人际沟通一样,必须具备四大要素,即沟通主体、沟通客体、沟通渠道和沟通媒介。9.从信息发送者与接受者之间的地位是否交换,可分为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10.农业推广中常见的沟通渠道有四种类型,单串型、饶舌型、扩散型和全通道型。11.推广沟通常用的媒介有大众传播媒介、声像宣传媒介、语言传播媒介。三、简答1.农业推广沟通的分类?答:①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②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③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④个人沟通和大众沟通;⑤信息沟通与心理沟通。2.农业推广沟通的一般程序是什么?答:首先由推广人员进行农业信息准备,然后将这些信息进行编码,变成农民能够理解的信息传递出去,经一定的途径让农民接受;农民在收到信息以后,进行译解,变成自己的意见和采取一定的行为,并将行为结果反馈给推广人员。3.农业推广沟通有何特点?答:在沟通中,推广人员和农民都是沟通的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两者是平等的关系。因为无论缺少哪一方,都不能进行沟通。但是农业推广沟通是农业推广人员为推广科学技术这个最终目的来与农民沟通的,所以推广人员常常以沟通的传送者的面貌出现,而农民则以沟通的接收者的面貌出现,两者互相提供的信息的数量和作用不能等量齐观。在沟通中,是推广人员主动适应农民,而不是农民去适应推广人员,例如,农业推广人员是根据农民的具体条件、具体需要决定沟通的方法和内容,而不是农民根据推广人员的需要来决定内容和方式。双方肯定是互相影响的,但这种影响作用和性质不同。4.影响农业推广沟通的因素有哪些?答:4.①沟通环境因素;②沟通目的因素;③沟通反馈因素;④社会知觉因素⑤自我认识因素;⑥风俗习惯因素;⑦组织行为因素。5.农业推广沟通的一般准则?答:信息内容要与推广对象相关;信息的组织与处理应简单、明了;适当重复信息的关键内容;运用比较和对比;加强信息反馈;改善沟通环境;重视沟通网络。6.农业推广沟通的基本要领?答:摆正“教”与“学”的相互关系;正确处理好与农民的关系;采用适当的语言与措辞;善于启发农民提出问题;善于利用他人的力量;注意沟通方法的结合使用和必要的重复。四、论述1.试述农业推广沟通的必要性。答:农业推广的内容(信息)要传播给接受者(农民),此内容是为农民服务的,必须是切中农民所需要的、有现实意义的、能被农民所接受的;而沟通则是信息传递的必然过程,没有沟通,再好的信息也不能起任何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说,沟通往往比信息更为重要。这是由于信息(技术、方法、经验等)为一种客观存在,但农民对信息的感受、理解、态度、接受则是多种多样的,要受到多种主、客观的影响;同一推广内容可以遇到农民的不同的态度和看法。所以推广人员要根据不同推广对象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用有效的沟通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2.如何提高农业推广人员的沟通技巧?答:(二)给人留下好的第一印象;(二)要做农民德尔知心朋友;(三)与农民沟通之前先“认同”;(四)要让农民对你感兴趣;(五)善于利用人们迷信成功者的心理;(六)了解、利用风俗,为农民推广服务;(七)善于发挥非正式组织的作用。第六章农业推广教育与培训一、名词解释1.集体教学法:是在同一时间、场所面向较多农民进行的教学。2.示范教学法:是指对生产过程的某一技术的教育和培训。3.鼓励教学法:是通过农业竞赛、评比奖励、农业展览等方式,鼓励农民学习和应用科研成果、新技术,熟练掌握专业技能,促进先进技术和经验的传播。4.农业推广人员的培训:是指农业推广人员职前和在职的学习、培养和训练提高的过程,也是对推广人员继续教育和提高工作能力的过程。5.职前培训:是指对准备专门从事推广工作的人员进行就业前的职业教育。6.在职培训:是指推广组织为了保持和提高推广人员从事本职工作能力所组织的学习活动。7.绿色证书:是指农民达到从事某项农业技术工作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求,经当地政府或行政管理部门认可的从业资格凭证,是农民从业的岗位合格证书。二、填空1.现阶段农业推广教育的主要对象是成年农民,他们是农业科技成果直接接受者和应用者。2.农业推广教育的特点有普及性、实用性、实践性、时效性。3.农民学习和掌握科学技术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农业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4.对科技示范户短期技术培训方法有组织现场培训、田间指导和个别接触。5.对普通农民的短期技术培训方法有技校培训、成果示范和方法示范、服务咨询和现场会。6.世界银行对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推广人员的在职培训方法,对我们来说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其方法主要有:每月讲习班、两周培训班和生产推荐项目培训。三、简答1.农业推广教育的教学原则是什么?答:①理论联系实际原则;②直观原则;③启发性原则;④因人施教原则。2.推广人员为了保证推广教育活动的正常实施,应做好哪些工作?答:①场所、设备、经费的准备。②教师的联系和安排。③示范场所和实习场所的准备。④课程或培训内容的安排和通知的发出。⑤教育培训过程的各项组织工作。3.农业推广教育和培训的评价及反馈内容?答:教育和培训的组织工作做得如何,哪些经验教训;培训内容是否合适,还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修改和补充;参加者是否满意,有哪些意见和要求;时间的长短、培训的场所是否合乎要求;培训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未达到目的的原因是什么。4.农业推广工作中有哪些教学方法?答:.①集体教学法是在同一时间、场所面向较多农民进行的教学。②示范教学法是指对生产过程的某一技术的教育和培训。③鼓励教学法是通过农业竞赛、评比奖励、农业展览等方式,鼓励农民学习和应用科研新成果、新技术,熟练掌握专业技能,促进先进技术和经验的传播。④现场参观教学法组织农民到先进单位进行现场参观,是通过实例进行推广的重要方法。5.农民技术培训教师应具备哪些方面的能力?答:对农村社会进行调查研究的能力;提出改进当地农业教育项目的能力;使用辅助教学设备的能力;安排和组织教学的能力;保存记录和学报告的能力。6.农民在农业推广学习中有何特点?答:学习目的明确;较强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精力分散,记忆力较差;学习时间有限;农民之间的相互学习。7.农民在学习中的心里期望是什么?答:农民是农业生产经营者,期望获得好收益;农民是务实主义者,期望解决实际问题;农民是生产劳动者,期望帮助决策分析;期望主动关心和鼓励他们学习新的知识技术。8.在职培训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更新和进行基础专业教育、现代推广理论和技术的教育;掌握新技术、新信息、更新应用技术;根据推广工作需要的专业教育;掌握农业发展形式的主要特征,讨论有关任务和工作方法;掌握新的视听、宣传工具,补充新的教学手段。四、论述1.试述农业推广人员要高度重视在职培训的原因。答:一般说来,一个农业推广人员所具有的知识是有限的,即使是比较高级的推广人员,在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也会深深感到知识的匮乏。通过在职培训,不断地给自己充电,这是每一个农业推广人员所渴望的。通过在职培训,一方面可以重新温习过去学过的知识,结合工作实践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补充新的知识和内容,以适应当前和当地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需要,解决自己通过自学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只有通过不断培训,农业推广人员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第七章农业推广组织与人员管理一、名词解释1.农业推广组织:是构成农业推广体系的一种职能机构,是具有共同劳动目标的多个成员组织的相对稳定的社会系统。2.农业推广体系:是农业推广机构设臵、服务方式和人员的总称。3.教育型农业推广组织:以农业大学(科研院所)设臵的农业推广机构为主,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民,也可扩延至城镇居民,工作方式是教育性的。4.自助型农业推广组织:是一类以会员合作方式而形成的组织机构,具有明显的自愿性和专业性农民组织。5.农业推广人员的素质:是指完成和胜任推广工作所必须具备的思想品质、生理条件、职业道德、科学技术知识、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综合表现。二、填空1.农业推广组织主要围绕服务三农的中心目标,参与政府的、决策、农民培训及试验、示范的执行等任务。2.行政型农业推广组织就是以政府为主设置的农业推广机构。3.美国实行的是教育、科研、推广“三位一体”的农业推广体制。4.一个推广组织的管理系统应由指挥中心、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反馈机构四部分组成。5.农业推广人员肩负着传播农业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历史使命。6.县级农业推广机构是综合性的管理和技术指导机构。7.按照我国目前情况,农业技术职务(职称)分为技术员、助理农艺师、农艺师、高级农艺师和推广研究员五个级别。8.农业推广人员的管理就是对农业推广人员的发现、使用、培养、考核、晋升以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作用,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多出成果,快出人才的过程。三、简答1.农业推广组织有哪些类型?答:①行政型农业推广组织;②教育型农业推广组织;③项目型农业推广组织;④企业型农业推广组织;⑤自助型农业推广组织。2.农业推广组织的管理要遵循哪些原则?答:①目标性原则;②层次性原则;③协调性原则;④整体性原则;⑤能动性原则;⑥封闭性原则。3.高层推广组织的管理与监控有哪几方面职能?答:①推广者的人事管理;②对基层推广者的技术支持;③推广者的基础培训与高级培训;④管理职能;⑤对基层推广者的监督;⑥对基层推广者的评价。4.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农业推广人员应具备哪些条件?答:一要有严肃的科学态度,有勇于吃苦、献身农业的精神;二要有广博得业务知识,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市场经济意识;三要有较强的业务实践能力,有组织群众工作的经验和良好的作风。总之,推广人员应是德才兼备、一专多能的多面手。5.农业推广人员应具备哪些业务素质?答:①学科基础知识;②管理才能;③经营才能;④文字表达才能⑤口头表达才能;⑥心理学、教育学等基础知识。6.农业推广人员的管理方法?答:①经济的方法;②行政的方法;③思想教育的方法;④精神激励法;⑤法律的方法;⑥农业推广人员的资格地位。四、论述1.农业推广组织的职能。答:1、确定推广目标。推广组织的职能之一就是结合当地政府和农民的需要,为各级推广对象确定清楚、明确、具有说服力的推广工作目标。2、保持推广工作的连续性。推广组织要根据本地区推广工作长期性的特点,在安排推广任务时,在使用推广方法上,在推广人员、推广设备、推广财政支援方面,都突出地保证推广工作的连续性。3、保持推广工作的权变性。要求组织形式和组织成员经常保持高度的主动性,发现并利用机会灵活地处理各种复杂局面,建立、培养和发展同各界的联系,以利于发挥推广组织所特有的权变性。4、信息交换。生产有时会影响生活问题,经济问题很可能影响政治、社会等问题。因此,建立有利于信息交换的系统是推广组织极为重要的职能。5、控制。推广组织需要经常检查与目标工作程序有关的实际成就,这就要求组织必须具有对组织成员、工作条件和工作内容的调控能力。6、激励。推广组织必须具备促进组织内部成员积极工作的动力。推广组织的责任就是创造一种能够激发工作人员主动工作的环境。7、评估。组织对推广机构的组成,对成员工作成绩的大小,对推广措施的实施,对计划制定的完成程序都需要进行考核。2.如何加强中国的农业推广组织管理?答:1、应用信息管理强化农业推广的咨询服务功能。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与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信息化正在往广度和深度发展,并进入管理活动与业务活动综合信息化的新阶段。信息管理渗透于和体现在各种管理的一切方面和全部过程。形势要求农业推广部门能适应农业国际化的需要,加强农业推广的信息基础设施及网络建设,对农民展开广泛的咨询服务,服务内容要从产中技术扩展为农业、农村、农民需求的全过程,服务范围要小到农户、村、乡,大到县、市、省或全国。2、应用知识管理创建学习型的农业推广组织。人类社会的经济形态正逐步由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度,知识经济已经初现端倪。人才和智力资源是知识经济的主要因素,而高素质的员工和具有特别的专业知识则是竞争成功的关键所在,知识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和组织提高员工的素质,充分利用知识,提高生产力和竞争能力。有鉴于此,我们说知识经济时代呼唤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企业和组织在知识经济环境下一种必然的战略性选择,农业推广组织也毫不例外。3、实行企业化管理创建示范农场和高新技术园区。创建示范农场和高新技术园区能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将农业的新技术、新成果、新组织方式和运行机制向农民示范,可大大加快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农业的企业化是世界行的潮流,只有企业化才能提高规模效益和管理水平。4、依靠可持续发展管理完成政府赋予农业推广部门的公益性任务。在我国,由于农民组织和农村服务组织不健全,国家兴办推广体系尤为必要。农业推广的公益性决定了国家兴办推广体系的必要性,而且这应该是一个长期的基本方针。3.试述农业推广人员应具备哪些素质?答:(一)政治素质:(1)热爱本职,服务农民;(2)深入基层,联系群众;(3)勇于探索,勤奋求知;(4)尊重科学,实事求是;(5)谦虚真诚,合作共事。(二)业务素质:(1)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2)丰富的农村社会学知识和较强社会工作能力;(3)经营管理能力;(4)教育学知识和推广教学能力;(5)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三)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要强调(1)经营管理能力;(2)信息知识;(3)知识更新能力。第八章农业推广的外部环境一、名词解释1.农业推广外部环境:是指影响农业推广工作开展的外部环境因素,是农业推广工作系统无法控制的。2.农业推广的政策环境:是指直接影响农业推广工作开展的相关政策。3.地区发展补贴:是向农业生产条件明显不利的地区发放的补贴。二、填空1.影响农业推广的外部环境因素很多,但从影响作用的大小来分析,主要有法律因素、政策因素和社会因素。2.美国合作农业推广工作的主导法律是《史密斯—利弗法》。3.《史密斯—利弗法》奠定了美国农业推广的基石,它确定了美国农业推广的基本特征:教学、科研、推广“三位一体”的合作推广。4.我国的第一部农业推广法规是1929年被国民党政府正式核准和公布实施的《农业推广规程》。5.进入21世纪后,我国党和政府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主要体现在1998年10月14日中国共产党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6.影响农业推广的经济环境因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三、简答1.我国《农业法》制定的目的与意义?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于1993年7月2日颁布实施。《农业法》共9章66条,对农业的生产经营体制,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农业投入,农业科技与农业教育,农业资源与农业环境保护,法律责任等做出了明确的法律规定。制定本法的目的是要保障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维护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和农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强调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目标是什么?答:努力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的生产力,开发、利用农村劳动力、土地和各种资源,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应,满足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增加农业劳动者的收入,提高其生活水平,建设共同富裕的文明的新农村,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3.WTO的“绿箱”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①由公共基金或财政开支所提供的一般性农业生产服务;②为保障粮食安全而提供的储存补贴;③粮食援助补贴;④单亲家庭农场补贴;⑤一般性农业收入保障补贴;⑥自然灾害救济补贴;⑦农业生产者退休或转业补贴;⑧农业生产资源储备补贴;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性投资补贴;⑩地区发展补贴。四、论述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实现跨世纪目标必须坚持的十条方针。答:(一)始终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首位;(二)长期稳定农村基本政策;(三)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四)实施科教兴农;(五)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六)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多渠道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七)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八)实现计划生育国策;(九)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2.试述影响农业推广的其它社会、经济环境有哪些?答:(1)经济环境:包括经济效益和经济体制结构;(2)社会文化环境;(3)农业生态环境;(4)推广工作的行政和组织环境。第九章农业推广方式与方法名词解释1.农业推广方式:农业推广体系开展推广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或途径,它体现了推广体系的基本指导思想和策略原则。2.产品专业化推广方式:是为提高某特定产品的总产量而专门进行推广的方式。3.农业推广方法:农业推广方法是农业推广部门和推广人员为达到推广目标,对推广对象所采取的不同形式的组织措施、教育和服务手段。4.农业推广的手段:农业推广手段,是指在传播农业技术时所利用的各种载体和媒体。5.大众传播法:大众传播法是推广者将农业技术和信息经过选择、加工和整理,通过大众传播媒体传播给广大农民群众。6.集体指导法:即在同一类型地区、生产和经营方式相同的条件下,采取小组会议、示范、培训、参观考察等方法,集中地对农民进行指导和传递信息的方法。7.个体指导法:是推广人员和农民单独接触,研究讨论共同关心或感兴趣的问题,是向个别农民直接提供信息和建议的推广方法。8.现场指导:是指组织农民领导、农民技术员、科技示范户及农民到试验、示范现场参观考察,并对他们进行实地指导,是通过实例进行推广的重要方法。9.田间插旗法:是在推广人员走访农户或田间调查,未遇到当事人时而采取的一种约定俗成德沟通方法。10.推广效率:是指通过某种方法采纳某成果的农户数占成果到户总数的百分率。填空1.农业推广程序是农业推广原则在推广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2.项目选择是一个收集信息、制订计划、选定项目的过程,也是推广工作的前提。3.实验室推广的基础,是验证推广项目是否适应当地的自然、生态、经济条件及确定新技术推广价值和可靠程度的过程。4.推广是指新技术应用范围和面积迅速扩大的过程,是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过程。5.农业推广的三个基本程序是试验、示范、推广。6.随着农业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经济增长方式的加速转变,现代农业推广也正向农业增效、农村稳定、农民增收的目标转变。7.项目计划是政府有计划、有组织地以项目的形式推广农业科技成果,是我国目前农业推广的重要形式。8.1984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出版《农业推广》的一书中,按照传播方式将农业推广方法分为三大类:大众传播法、集体指导法、个别指导法。9.大众传播媒体分为印刷品媒体、视听媒体、静态物象媒体等三大类型。10.个别指导法包括农户访问、办公室咨询、信函咨询、电话咨询、田间插旗法、电脑服务等形式。11.农民访问大体分为准备、进行、解决问题及考评四个方面工作。简答1.简述目前世界上农业推广方式。答:①一般推广方式;②产品专业化推广方式;③培训和访问推广方式;④群众性推广方式;⑤项目推广方式;⑥农业系统开发推广方式;⑦费用共担(分摊)推广方式;⑧教育机构推广方式。2.在农业推广中哪些情况下适用大众传播法?答:①介绍农业科技新观点、新成果,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兴趣和认识。②及时发布天气预报、病虫害预测预报等,并提出相应的具体措施。③介绍某人成功的经验,以便他人学习。④针对多数农民共同关心的问题提供咨询。⑤扩大推广活动的影响。⑥传播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技术信息和具有重大效益的信息。⑦强调或重申重要的信息和建议,以便加强记忆。3.集体指导法有哪些特点?答:①指导范围较大,推广效率高;②双向交流信息,信息发馈及时;③利于开展讨论,达到一致意见;④注重整体效应,个人难以满足。4.技术承包方式有哪些?答:(1)联产提成;(2)定产定酬;(3)联效联质;(4)技术劳务;(5)集团承包。5.个别指导法的运用条件及其要求?答:良好的交通和通讯条件,这是个别指导法顺利进行的前提和保证。足够数量和高质量的推广人员。对推广人员本身有以下要求:①推广人员要有真才实学的推广才能;②推广人员要有不怕苦、不怕累和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献身农业推广事业的精神;③推广人员态度谦虚,对农民要有爱心、耐心,尊重农民;④推广人员要深入研究和充分了解农民的个别要求,及时掌握反馈信息。尽量创造信息指导与物化服务相结合的条件,实现“既开方、有卖药”,方便群众,有针对性地解决生产技术问题。6.推广人员在访问农户时要注意的事项?答:访问要有目的、计划及准备。如果农民提出问题解释不了,要实事求是地向农民讲明。选择好访问对象。应重点选择农村的“三户”即科技户、示范户、专业户,以及具有代表性的一般农户。坚持经常访问,特别在关键时期要不失时机地对农户进行访问,不断向农民提供信息,发现情况,及时帮助解决问题。访问时推广人员要有同情的态度,关心农户问题,并有兴趣和信心帮助解决。做好访问记录,尽可能多记、记全,访问后要及时整理。访问要有结果,对被访问农户要进行考评。论述1.科技下乡在农业推广中的重要意义?答:①科技下乡是“科教兴国”、“科教兴农”的政策体现,推动了农科教、产学研的结合,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②科技下乡为学校与地方、教授与农民沟通信息架起了桥梁,实现了农业科技信息的直接传递,加速了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转化及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③科技下乡是目前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重要补充。科技下乡一般由农业主管部门牵头组织,由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具体实施,具有技术性强、针对性强、系统性强等特点,能对症下药,解决实际问题,加快了科技推广速度。④科技下乡是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通过科技下乡,向农民灌输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增强科技意识。⑤有利于充分发挥科技院所和大专院校的潜力。科技下乡活动为科研和生产实践找到了结合点,为教学、科研提供生产中需要研究的新问题、新思路,培养、锻炼一批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科研、教学业务骨干。⑥科技下乡有助于农村调查研究,有利于宣传党的方针政策。2.试比较大众传播与直接交流两类推广方法的主要区别。答:一般而言,大众传播和直接交流两类推广方法的区别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1)信息流向方面:直接交流是双向的,大众传播是单向的;(2)反馈量方面:直接交流反馈量大,大众传播反馈量小;(3)传播速度方面:直接交流慢,大众传播快;(4)修正信息的可能性方面:直接交流大,大众传播小;(5)人均有效交往费用方面(或成本方面):直接交流高,大众传播低。3.如何综合运用农业推广方法?答:农业推广综合方法的运用是指选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合理配合、综合运用。(1)考虑的因素有:具体推广内容;推广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推广对象的文化素质和对技术的接受能力;其他因素。(2)农业推广方法的选择:①不同推广方法所产生的效果不同:示范参观是目前中国最有效的推广方法。②推广方法选择考虑的因素:a.考虑不同技术类型:物化技术采用示范、咨询服务效果较好;知识型技术采用培训、印刷品宣传、巡回指导和科普宣传效果较好。b.不同类型地区采用的方法不同:经济发达地区,以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法为主。主要采取印发技术资料、成果示范、方法示范经验交流会等形式推广技术;经济发展区,推广方法以成果示范、方法示范、集体指导等方式为主;经济开发区,推广方法主要运用大众传播、加强个别指导,组织农民参观,拓宽农民视野。c.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推广方法:对科技示范户应注重个别指导;对具有一定技术和文化水平的农民应以培训、经验交流、成果示范、参观学习等方法为主;对技术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民应以直观教学为主。第十章农业推广试验与示范一、名词解释1.开发性试验:是指对于某些引进的新技术、新品种、新项目,进行探讨性的改进试验,以寻求该项新技术成果在本地最佳实施,使其更加符合当地的生产实际,技术的经济效益得到更充分的发挥。2.系统误差: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目标量时,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保持稳定;在条件改变时,则按某一确定的规律而变化的误差。3.随机误差:指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目标量时,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合的变化时大时小,时正时负,没有确定的规律,也是不可预定的误差。4.成果示范:是指农业推广专家的直接指导下,在农业生产者承包经营的土地或科技示范园等特定场地中,把经过当地适应性和开发性试验取得成功的某个单项技术成果或综合组装配套技术,严格按照其技术规程要求实施,将其优越性和最终效果尽善尽美的展现出来,作为示范样板,以引起周围生产者的兴趣及采纳激情,并采用适当的方式鼓励、敦促他们效仿的过程。5.方法示范:是指推广人员利用适宜规格的植物、动物、农机具或其他实物做直观教具,将某些仅通过语言、文字和图像来表达显得困难,传授效果极差的操作性技能,通过实际操作演示与语言传授相结合的方式传授给农民,并现场指导他们亲自操作,直至掌握其技能要领的推广教学方法。6.技术适应性试验:是将国内外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研究成果,或外地农民群众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成果,引入本地区、本单位后,在较小规模上进行的适应性试验。7.试验方案:是指在试验未进行之前,依据当地科技推广的需要,拟进行哪些方面的试验,采取何种方法进行试验,试验的设计,实施时间、场地,调查项目及测试仪器解决途径,期望得到哪些结果,所得结果对当地农业生产的意义和作用等,诸项内容的一个总体规划。二、填空1.试验与示范是农业推广程序中的两个基本阶段,也是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过程的两个必要环节。2.试验是示范的基础,示范是动用人的所有感官来学习的方法。3.农业推广试验在性质上划分,一般可归纳为适应性试验、开发性试验和综合性试验三大类型。4.适应性试验的主要目的是观测检验新技术成果在本地区的适应性和推广价值。5.开发性试验是理论联系实际对原有技术成果进行改进创新的重要过程。6.试验误差的来源有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7.控制和降低随机误差是田间试验设计的主要任务,也是试验设计原则的出发点和归宿。8.试验水平的确定应掌握居中性、可比性和等距性三个原则。9.农业推广方法示范的基本要求有短时准确、操作为主讲解为辅和农民亲自操作。10.农业推广试验的基本要求是试验目的要明确、试验要有代表性和试验结果要准确可靠。11.一项成果示范结束后,应及时写出一份综合的技术总结。总结包括两部分,一是工作概述,二是技术部分。三、简答1.试验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答:①重复原则②随机原则③局部控制原则④惟一差异原则2.农业推广试验实施步骤?答:①制订实施计划②试验物质准备③严格落实农艺操作④观测记载⑤试验的收获3.如何做好农业推广试验的总结工作?答:试验总结的过程,也是对研究事物再认识的过程。首先应对观测数据进行科学的归纳,运用统计手段从繁杂的现象中抽象出本质的规律,然后按照既唯物又辩证的多向思维去分析所获客观规律形成的原因。以便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再创新。对一些效果显著,规律性较好的试验可按科技形式撰写并发表。对某些无规律可循且效果不显著的试验,应及时修改试验方案,进行下一轮试验。4.农业推广成果示范的基本要求?答:①技术要成熟可靠②示范目标与农民和社会生产目标相一致③具备成果示范的必要条件④示范点的选择和布局要合理。5.农业推广成果示范的方法步骤?答:①制订示范计划;②示范地点和示范户的确定;③加强指导,创建高质量的示范样板;④观察记载;⑤组织观摩。6.农业推广方法示范的步骤?答:①方法示范计划的制定;②方法示范内容的准备;③示范的组织;④方法示范的实施;⑤操作练习和回答问题。四、论述1.为什么成果示范是最为有效的方法?答:国内外的推广实践证明,在多种不同的技术推广方法中,成果示范是最为有效的方法,它之所以具有良好的效果,其原因在于两个方面:第一,成果示范不同于试验,试验虽有成功的希望,但也存在失败的可能。而成果示范是在适应性和可发性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成果质量在创新性、成熟性、效益性、适应和实用性等方面,经过了验证和改进,加之有严格的技术操作,预期效果一般情况下优于当地原有的使用技术。由于示范点设在拟推广区的生态、生产环境中,又是农业生产者亲自操作完成,效仿者不仅可以看到最终结果的优越性,通过参观、交流还可以了解到示范技术的基本操作过程,便于分析判断成功的把握性,采纳的欲望容易被激发。第二,在我国农业发展的现阶段,生产者的科技素质偏低,分析判别新事物的能力较差,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思维定势的影响,不愿意接受一些抽象而空洞的说教式的技术传授。成果示范避免了一般技术传授的欠缺,示范过程可使仿效者充分使用视觉、听觉、触觉等所有感觉去考察认识新事物,并进行自己分析、判断,所以可有效地说服持有疑虑态度的生产者采纳新技术。2.何谓成果示范?如何充分发挥成果示范的作用?答:成果示范是在农业推广人员的指导下,将在当地经实验成功的某项科技成果组装配套技术或某项实际种植经验有计划地在一定面积上进行实际应用,做出样板,示范给其他农民,引起他们的兴趣,鼓励推动他们共同效仿的推广方法。要发挥成果示范的作用,应该:(一)坚持成果示范原则(1)有计划;(2)与农民目标一致;(3)示范点有代表性;(4)取得当地
/
本文档为【农业技术推广学作业及答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