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毒理学基础试题整理(全)附答案Word版

2021-03-25 2页 doc 111KB 68阅读

用户头像 机构认证

夕夕资料

拥有专业强大的教研实力和完善的师资团队,专注为用户提供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各类模板等,同时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举报
毒理学基础试题整理(全)附答案Word版第一章绪论1、毒理学主要分为(D)三个研究领域。A描述毒理学、管理毒理学、生态毒理学B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生态毒理学C生态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D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2、用实验动物进行适当的毒性试验,以获得用于评价人群和环境特定化学物暴露的危险度信息是(A)的工作范畴。A描述毒理学B机制毒理学C管理毒理学D生态毒理学3、被誉为弗洛伊德学说的先驱、化学揭破学家、药物化学创始人和现代化学疗法的教父的是(C)。AGrevinBRamazziniCParacelsusDFontana4、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毒理学基础试题整理(全)附答案Word版
第一章绪论1、毒理学主要分为(D)三个研究领域。A描述毒理学、管理毒理学、生态毒理学B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生态毒理学C生态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D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2、用实验动物进行适当的毒性试验,以获得用于评价人群和环境特定化学物暴露的危险度信息是(A)的工作范畴。A描述毒理学B机制毒理学C管理毒理学D生态毒理学3、被誉为弗洛伊德学说的先驱、化学揭破学家、药物化学创始人和现代化学疗法的教父的是(C)。AGrevinBRamazziniCParacelsusDFontana4、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A危险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危险度管理。B替代法又称“3R”法,即优化、评价和取代。C通过整体动物实验,可以获得准确的阈剂量。D只进行啮齿类动物的终生致癌试验不能初步预测出某些化学物的潜在危害性或致癌性。5、危险度评价的四个步骤是(A)A危害性认证、剂量-反应关系评价、接触评定、危险度特征分析。B观察损害作用阈剂量(LOAEL)、剂量-反应关系评价、接触评定、危险度特征分析。C危害性认证、剂量-反应关系评价、获得阈剂量、危险度特征分析。D危害性认证、结构-活性关系研究、接触评定、危险度特征分析。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毒理学研究方法(C)A体内、体外实验B流行病学研究C临床试验D人体观察7、体内试验的基本目的(A)A检测外源化合物一般毒性B检测外源化合物阈剂量C探讨剂量-反应关系D为其它实验计量设计提供数据8、体外试验是外源化学物对机体(B)的初步筛检、作用机制和代谢转化过程的深入观察研究。A慢性毒作用B急性毒作用C易感性研究D不易感性研究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概念1、毒物是指(D)。A对大鼠经口LD50>500mg/kg体重的物质B凡引起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物质C具有致癌作用的物质D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能引起机体发生损害作用的物质2、关于毒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毒性的大小是相对的,取决于此种物质与机体接触的量。B毒性较高的物质,只要相对较小的剂量,即可对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C毒性是物质一种内在的不变的性质,取决于物质的物理性质D我们不能改变毒性,但能改变物质的毒效应3、一次用药后,(C)个药物消除半衰期时,可认为该药物几乎被完全消除。A2B4C5D84、化学毒物对不同个体毒作用敏感性不同,其原因不包括(A)。A化学物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B代谢酶的遗传多肽性C机体修复能力差异D宿主其他因素5、重复染毒引起毒作用的关键因素是(B)。A暴露时间B暴露频率C接触时间D接触频率6、急性毒性是(C)。A机体连续多次接触化学物所引起的中毒效应B机体一次大剂量接触化学物后引起快速而猛烈的中毒效应C机体一次大剂量或24小时多次接触外源化学物后所引起的中毒效应,甚至死亡效应D瞬间给予动物一定量化学物后快速出现的中毒效应7、急性动物试验选择动物的原则是(D)。A对化学物毒性反应与人接近的动物B易于饲养管理的动物C易于获得,品系纯化,价格低廉D以上都是8、急性毒性试验观察周期一般为(C)。A1天B1周C2周D3周9、如在急性吸入毒性实验当中,随着苯的浓度越来越高,各试验组的小鼠死亡率也相应增高,这说明存在(D)。A量反应关系B质反应关系C剂量-量反应关系D剂量-质反应关系10、可以用某种测量数值来示,通常用于表示化学物质在个体中引起的毒效应强度的变化的是(C)。A效应B反应C量反应D质反应11、以“阴性或阳性”、“有或无”来表示化学物质在群体中引起的某种毒效应的发生比例称(D)。A效应B反应C量反应D质反应12、化学毒物与集体毒作用的剂量-反应关系最常见的曲线形式是(D)。A直线型B抛物线型C对称S状型D不对称S状型13、毒物兴奋效应是(C)。A低剂量时不表现刺激性,在高剂量下表现出强烈的刺激作用B低剂量表现适当的刺激性,在高剂量下表现出强烈的刺激作用C低剂量时表现出适当刺激性,在高剂量下表现为抑制作用D低剂量时表现为抑制作用,在高剂量下白哦先为刺激作用14、LD50与毒性评价的关系是(C)。A、LD50值与毒性大小成正比B、LD50值与急性阈剂量成反比C、LD50值与毒性大小乘反比D、LD50值与染毒剂量成正比15、LD0是指(C)。A绝对致死剂量B最小致死剂量C最大耐受剂量D半数致死剂量16、LD01是指(B)。A绝对致死剂量B最小致死剂量C最大耐受剂量D半数致死剂量17、LD50是指(D)。A绝对致死剂量B最小致死剂量C最大耐受剂量D半数致死剂量18、LD100是指(A)。A绝对致死剂量B最小致死剂量C最大耐受剂量D半数致死剂量19、常作为急性毒性试验中选择剂量范围依据的是(B)。A、LD0和LD50B、LD0和LD100C、LD01和LD50D、LD01和LD10020、有害效应阈值和非有害效应阈值应分别在(C)之间(注:未观察到作用的水平,NOEL;观察到作用的最低水平,LOEL;未观察到有害作用水平,NOAEL;观察到损害作用的最低水平,LOAEL)。ANOAEL和LOEL;NOEL和LOAELBNOEL和LOAEL;NOAEL和LOELCNOAEL和LOAEL;NOEL和LOELDNOEL和LOEL;NOAEL和LOAEL21、制定化学毒物卫生最重要的毒性参考指标是(D)。ALD0BLD50CLD100DNOAEL和LOAEL第三章、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1、化学毒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称(B)。A生物转化B生物转运CADME过程D消除2、化学毒物在体内生物转化的最主要器官是(A)。A肝B肾C肺D小肠3、对靶器官内化学毒物或者其活性代谢物与大分子(靶分子)的作用,及所引起的局部的或整体的毒性效应的研究是属于(B)的研究范畴。A毒物动力学B毒物效应动力学C生物转化D生物转运4、关于生物膜说法错误的是(C)。A生物膜是细胞膜(质膜)、细胞器膜的总称B生物膜在机体主要起隔离功能、进行生化反应和生命现象的场所、内外环境物质交换屏障三个作用C生物膜的转运方式主要有被动转运、易化扩散、主动转运D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由载体介导,可饱和。5、关于脂-水分布系数说法错误的是(A)。A表示的是内源化合物的脂溶性B是一种物质在脂相和水相分布达到平衡以后,其在脂相和水相溶解度之比C一般来说,外源化合物的脂-水分布系数越大,经膜扩散转运越快D脂溶性外源化学物易于以被动扩散方式通过生物膜6、下列关于给药途径与机体吸收强度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A呼吸>舌下>直肠>肌肉>皮下>经口>皮肤B呼吸>舌下>直肠>皮下>经口>肌肉>皮肤C呼吸>舌下>直肠>肌肉>经口>皮下>皮肤D呼吸>舌下>直肠>皮下>肌肉>经口>皮肤7、关于血-气分配系数说法错误的是(C)。A血-气分配系数是药物经呼吸道吸收难易的评价指标B在呼吸膜两侧分压达到平衡时,物质在血液中的浓度与在肺泡空气中的浓度之比C血-气分配系数越大,气体越难被吸收入血D血-气分配系数越低的外源化学物经肺吸收速率主要取决于经肺血流量8、大部分毒物的吸收方式是(C)。A滤过B主动转运C被动转运D膜动转运9、外源化合物经消化道吸收的主要方式是(C)。A通过营养物质作为载体B滤过C简单扩散D载体扩散10、影响化学毒物吸收的因素是(D)A药物属性B吸收部位C血流量,吸收面积,接触时间,亲和力D以上都是11、化学毒物在消化道吸收的主要部位是(C)。A食管B胃C小肠D大肠12、化学毒物及其代谢产物的肝肠循环可影响化学毒物的(D)。A毒作用发生快慢B毒作用性质C代谢解读D毒作用持续时间13、血脑及胎盘屏障受以下(D)因素的影响。A动物种属B年龄C胜利状态D以上都是14、下面哪项描述是错误的(C)。A解毒作用是机体防御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B动物的种属、年龄、性别、营养状态及遗传特性对生物转化的性质与强度都有重大影响C经过体内生物转化,所有化学毒物的毒性均降低D前致癌物可通过生物转化后变成终致癌物15、发生慢性中毒的基本条件是毒物的(D)A剂量B作用时间C选择作用D蓄积作用16、毒物排泄主要途径是(D)。A肠道B唾液C汗腺D肾脏17、下面哪项描述是错误的(D)。A化学毒物的蓄积作用,是慢性中毒的基础B物质续集可能引起慢性中毒的急性发作C有效得排除体内毒物,防止或减少毒物的蓄积作用是预防和减少慢性中毒的重要措施D在体内检查出化学毒物时,机体才可能出现相应的机能改变并表现出中毒病理现象18、影响化学毒物毒作用性质和大小的决定因素是化学毒物的(A)A化学结构B吸收途径C剂量D作用时间19、化学毒物的蓄积系数是(C)。A多次染毒使全部动物死亡的累积剂量/一次染毒使全部动物死亡的剂量的比B一次染毒使全部动物死亡的剂量/多次染毒使全部动物死亡的累积剂量C多次染毒使半数动物死亡的累积剂量/一次染毒使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D一次染毒使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多次染毒使半数动物死亡的累积剂量20、慢性毒性试验最主要目的是(A)A探讨阈剂量及最大无作用剂量B探讨剂量反应关系C预测有无潜在性危害D为其他试验剂量设计提供依据21、化学毒物的一般性试验,如无特殊要求,则动物性别选择为(B)A雌雄多少都可以B雌雄各半C全部为雄性D全部为雌性22、对人体有毒的元素或化合物,主要是研究制订(C)A最低需要量B最高需要量C最高容许限量D最低容许限量23、生物转化酶的基本特征为(D)A具有广泛第五特异性和立体选择性B有结构酶和诱导酶之分C某些酶具有多态性D以上都是24、关于经典毒物动力学说法错误的是(D)A经典动力学基本理论是速率论和房室模型B房室模型可分为一室开发模型、二室开放模型、多室模型C化学毒物内转运的速率过程分为一级、零级和非线性3种类型D毒物动力学参数AUC越大,药物消除速率越快2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生物转化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B外源化合物生物转化酶所催化的反应分Ⅰ相反应和Ⅱ相反应C一般说来,生物转化使外源化合物水溶性增加,毒性降低D以上说法都不对26、外源化合物生物转化酶所催化的Ⅰ相反应不包括(B)A水解反应B甲基化反应C还原反应D氧化反应27、化学毒物代谢酶最主要分布在(C)A微粒体或细胞核B微粒体或细胞膜C微粒体或胞浆D细胞膜和胞浆28、一般而言,Ⅱ相反应对代谢的影响以及其中甲基化结合和乙酰化结合主要作用为(B)A使代谢活化;增加毒物水溶性B使代谢活化;增加毒物脂溶性C使代谢解毒;增加毒物水溶性D使代谢解毒;增加毒物脂溶性第四章毒性机制1、毒效应强度直接影响因素是(A)A终毒物在其作用位点的浓度及持续时间B终毒物的机构类型C终毒物与内源靶分子的结合方式D毒物的代谢活化2、自由基的特性为(B)A奇数电子,低化学活度,生物半衰期极短,有顺磁性B奇数电子,高化学活度,生物半衰期极短,有顺磁性C奇数电子,低化学活度,生物半衰期极长,有顺磁性D奇数电子,高化学活度,生物半衰期极长,有顺磁性3以下选项中哪个不是成为毒物靶分子的条件(C)。A合适的反应性和(或)空间结构B易接近性C必须为能催化毒物代谢的酶D具有关键的生物生理功能4、下列有关自由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B)。A自由基是独立游离存在的带有不成对电子的分子、原子或离子B自由基主要是由于化合物的离子键发生均裂而产生的C都具有顺磁性、化学性质活泼、反应性高、半衰期短的特点D当体内自由基产生和清除失去平衡就会使机体处于氧化应激,造成机体的损害5、下列属于毒物引起的细胞调节功能障碍的是(D)。A基因表达调节障碍B信号转导调节障碍C细胞外信号产生调节障碍D以上都是1.外源化合物的联合作用类型有(D)A.相加作用B.协同作用C.拮抗作用D.以上都是2.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毒物作用于机体表现出独立作用,主要是由于(A)A.化学毒物各自作用的受体、靶不同,出现各自不同的毒效应B.化学毒物在化学结构上为同系物C.化学毒物毒作用的靶器官相同D.化学毒物在对机体毒作用方面存在竞争作用3.关于脂水分配系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在同系化合物中,对于在水中溶解度越大的化合物,由于其较易随尿排出体外,故毒性越小B.化学物的脂水分配系数越大,则越容易以简单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C.解离的无极性化合物脂水分配系数较非解离化合物的大D.脂溶性物质易在脂肪蓄积,故肥胖者对脂溶性毒物的耐受性总是较强的4.甲烷(CH4)若用Cl取代CH4上H后,其毒性最大的是(D)A.CH3ClB.CH2Cl2C.CHCl3D.CCl45.自由基具有下列特性(B)A.奇数电子,低化学活度,生物半减期极短,无顺磁性B.奇数电子,高化学活度,生物半减期极短,有顺磁性C.奇数电子,低化学活度,生物半减期极长,无顺磁性D.奇数电子,高化学活度,生物半减期极长,有顺磁性6.体内消除自由基的酶系统包括(D)A.超氧化歧化酶(SOD)作用B.GSH-PxC.过氧化氢酶(CAT)D.以上都是7.化学毒物体内生物转化I相反应的酶主要存在于(A)A.内质网B.线粒体C.细胞膜D.细胞核8.关于CYP45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是一组由结构和功能相关的超家族基因编码的含铁血红素同工酶B.CYP450由血红蛋白类、黄素蛋白和磷脂组成。C.对于一种毒物,同种动物的CYP450是一样的D.不同毒物诱导的是不同CYP450系列9.描述S-9混合液错误的是(A)A.多氯联苯诱导B.肝匀浆9000g上清液C.为代谢活化系统D.含葡萄糖10.微核试验的遗传学终点为(B)A.DNA完整性改变B.染色体完整性改变或染色体分离改变C.染色体交换或重排D.细胞分裂异常11.关于基因突变的碱基置换,下述哪一项描述是错误的(C)A.DNA的嘌呤换成另一嘌呤,称为转换B.DNA的嘌呤换成另一嘧啶,称为颠换C.DNA的嘧啶换成另一嘌呤,称为转换D.DNA的嘧啶换成另一嘧啶,称为转换12.下列哪些发生断裂与重接的染色体基因不丢失和增加(B)A.倒位B.插入C.易位D.重复13.关于微核的描述不正确的是(C)A.实质是DNAB.是丢失的染色体片段C.存在于细胞核中D.存在于细胞质中14..以DNA损伤为检测终点的致突变试验是CA.微核试验B.染色体畸变试验C.UDS试验D.Ames试验15.SCE是(B)A.染色单体交换B.姐妹染色单体交换C.染色单体互换D.姐妹染色体交换16.关于彗星试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A.以DNA损伤为检测终点B.原理是大片段DNA比断裂的DNA片段迁移的快,电泳后出现彗星状C.试验过程中需要制备单细胞悬液D.该方法敏感性高,要求的细胞数少17.急性毒性是(C)A.机体连续多次接触化合物所引起的中毒效应B.机体一次大剂量接融化合物后引起快速而猛烈的中毒效应C.机体(人或动物)一次大剂量或24小时多次接触外来化合物后所引起的中毒效应.甚至死亡效应D.一次是指瞬间给予动物快速出现中毒效应18.由于不同种属的动物对化学毒物的反应存在差别,所以在急性毒性试验时,最好选用两种动物是(C)A.大鼠和小鼠B.大鼠和家兔C.大鼠和狗D.狗和猴19.急性毒性试验选择动物的原则DA.对化合物毒性反应与人接近的动物B.易于饲养管理C.易于获得.品系纯化价格低廉D.以上都是20.化学毒物的蓄积系数为(C)A.多次染毒使全部动物死亡的累积剂量/一次染毒使全部动物死亡的剂量比值B.一次染毒使全部动物死亡的剂量/多数染毒使全部动物死亡的累积剂量比值C.多次染毒使半数动物死亡的累积剂量/一次染毒使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比值D.一次染毒使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多次染毒使半数动物死亡的累积剂量比值21.急性毒性试验一般观察时间是BA.1天B.1周C.2周D.3周22.下列哪项描述是错误的(D)A.化学物的蓄积作用,是慢性中毒的基础B.物质蓄积可能引起慢性中毒的急性发作C.有效地排除体内毒物,防止或减少毒物的蓄积作用,是预防和减少慢性中毒的重要措施D.在体内检出化学毒物时,机体才可能出现相应的机能改变并表现出中毒的病理征象23.慢性毒性试验最主要的目的是(A)A.探讨阈剂量及最大无作用剂量B.探讨剂量反应关系C.预测有无潜在性危害D.为其它试验剂量设计提供数据24.体外试验有(D)A.小鼠微核试验B.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C.显性致死试验D.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试验25.染色体数目异常的表现不包括(B)A.单倍体B.二倍体C.三倍体D.五倍体26.关于倒位的描述正确的是(D)A.染色体只发生一次断裂B.染色体两臂均断裂断片互换C.染色体旋转180度D.以上都不对27.急性经口染毒为了准确地将受试物染入消化道中,多采用(A)A.灌胃B.喂饲C.吞咽胶囊D.饮水28.化学物的一般急性毒性试验,如无特殊要求,则动物性别选择为:(B)A.雌雄多少都可以B.雌雄各半C.全部为雄性D.全部为雌性29.测定化学物LD50时,常用的观察期限是CA.7天B.10天C.14天D.28天30.最常受到烷化的是鸟嘌呤的(C)A.N-5位B.N-6位C.N-7位D.O-7位第四章:1.苯在人体生物转化的主要器官是:AA.肝B.肾C.肺D.小肠2.解毒败的原因有:DA解毒能力耗竭或解毒酶失活B某些代谢解毒作用被逆转:结合反应失效C解毒过程产生有毒产物D以上都是3.作为为毒物的靶,不具有下列那种特性:DA合适的反应性和(或)空间结构B易接近性C具有关键的生物生理功能。D具有自我复制功能3.自由基具有以下特性BA.奇数电子,低化学活度,生物半减期极短,有顺磁性B.奇数电子,高化学活度,生物半减期极短,有顺磁性C.奇数电子,低化学活度,生物半减期极长,有顺磁性D.奇数电子,高化学活度,生物半减期极长,有顺磁性4.体内消除自由基的酶系统不包括BA.GST(谷胱甘肽S-转移酶)B.GSH-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C.G-6-PD(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第五章1.化学结构与毒效应DA.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决定理化性质B.理化性质决定化合物的生物活性C.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决定该化合物的化学活性D.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决定其化学活性级理化性质2.化学物质的那些物理性质影响毒效应DA.电离度B.熔点C.挥发度D.以上都是3.影响环境污染物毒性大小和毒作用性质的决定因素是化学物的AA.理化性质B.剂量C.作用持续时间D.联合作用4.苯环上的一个氢被烷基取代,其毒性发生改变AA.苯对造血功能主要是抑制作用,而甲苯为麻醉作业B.苯主要从呼吸道,对呼吸道系统有毒性作用,而甲苯没有C.苯中毒产生过量的儿茶酚胺刺激心肌细胞发生心室颤动,而甲苯没有D.苯为致癌物,甲苯为工业毒物5.研究化学结构与毒性效应之间关系的目的是A.寻找毒作用的规律,有助于通过比较,预测新化合物的生物活性B.预测毒性的大小C.推测毒作用机理D.以上都是6.外源化合物联合作用的类型有DA.相加作用B.协同作用C.拮抗作用D.以上都是7.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毒物作用于机体表现出独立作用,主要是由于AA.化学毒物各自作用的受体,靶不同,出现各自不同的毒效应B.化学毒物在化学结构上为同系物C.化学毒物毒作用的靶器官想同D.化学毒物在对机体毒作用方面存在竞争作用8.甲烷(CH4)若用Cl上H后,其毒性最大的是DA.CH3ClB.CH2Cl2C.CCl4D.CCl3第六章1.毒理学体外实验常选用CA.大鼠和小鼠B.果蝇C.游离器官,细胞,细胞器D.鸟类2.急性,慢亚性,慢性毒性实验分别选择动物年龄为AA.初成年,性刚成熟,初断乳B.初断乳,性刚成熟,初成年C.初断乳,初成年,性刚成熟D.初成年,初断乳,性刚成熟3急性毒性是A.机体连续多次接触化合物所引起的中毒效应B.机体一次大剂量接触化合物后所引起快速而猛烈的中毒效应C.机体(人或动物)一次大剂量或24小时多次接触外来化合物后所引起的中毒效应,甚至死亡效应D.一次是指瞬间给与动物,,快速出现中毒效应4.由于不同种属的动物对化学毒物的反应存在差别,所以在急性试验时最好选用两种动物是CA.大鼠和小鼠B.大鼠和家兔C.大鼠和狗D.狗和猴5.急性毒性实验选择动物的原则是DA.对化合物毒性反应与人接近的动物B.易于饲养管理C.易于获得,品系纯化,价格低廉D.以上都是6.急性经口染毒,为了准确地将受试物染入消化道中,多采用AA.灌胃B.喂饲C.吞咽胶囊D.饮水7.接触化合物的途径不同,其毒性大小的顺序是EA.静脉注射>经呼吸道B.静脉注射>腹腔注射C.腹腔注射>经口D.经口>经皮E.以上都是8.经呼吸道静式染毒主要优点是DA.设备简单B.操作方便C.消耗受试物少D.以上都是9.动式染毒主要优点是DA.装备有新鲜空气补充B.受试化合物保持浓度不变C.保证染毒柜内和二氧化碳分压恒定D.以上都是10.几种动物静脉注射的注射剂量范围是DA.大鼠0.2~0.5B.大鼠1.0~2.0C.家兔3.0~10.0D.以上都是11.急性毒理实验一般观察时间是CA.1天B.1周C.2周D.3周12.改进寇式法要求DA.设5-7个剂量组B.每个剂量组小鼠不可少于100只C.组距为几何级数D.以上都是13.霍恩法的要求是A.4个染毒剂量组B.每个动5只或4只C.组距2.15或3.16D.以上都是14.亚慢性毒性实验对动物的要求是BA.成年动物B.大鼠100g左右,小鼠15g左右C.大、小鼠,狗,家兔均可用D.必须为啮齿动物或非啮齿动物15.关于食物利用率,下面哪一项是错误的CA.其为一般性观察指标B.是指动物食入100g饲料所增长的体重克数C.体重增长减慢,则食物利用率肯定降低D.每日食量减少,食物利用率不一定改变16.慢性毒性试验结束时,将部分实验动物继续留养1-2个月,其目的是什么AA.补充实验动物的数目的不足B.对已显变化的指标进行跟踪观察C.观察受试化学毒物有无后作用D.观察受试化学毒物有无迟发作用第七章1.下列哪些形式不属于基因突变BA.颠换B.倒位C.移码突变D.大段损伤2.由于因突变的碱基置换,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CA.DNA的嘌呤换成另一嘌呤,称为转换B.DNA的嘌呤换成另一嘧啶,称为转换C.DNA的嘧啶换成另一嘌呤,称为转换D.DNA的嘧啶换成另一嘧啶,称为转换3.SCE是BA.染色单体交换B.姐妹染色单体交换C.染色体互换D.姐妹染色体交换4.染色体数目异常表现不包括AA.二倍体B.三倍体C.四倍体D.多倍体5.关于S-9混合液错误的是A.多氯联苯诱导B.肝匀浆9000g上清液C.为代谢活化系统D.含葡萄糖6.体外实验常用的方法是DA.游离器官B.原代培养细胞C.细胞器D.以上都是7.化学毒物引起的突变类型不包括BA.基因突变B.癌变C.染色体畸变D.染色体数目异常1.外源化学物的概念DA.存在于人类生活和外界环境中B.与人类接触并进入机体C.具有生物活性,并有损害作用D.以上都是2.毒物是DA.对大鼠经口LD50>500mg/kg体重的物质B.凡引起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物质C.具有致癌作用的物质D.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能对机体发生损害作用的物质3.LD50的概念是CA.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最大剂量B.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C.出现半数动物死亡的该试验组的剂量D.能引起一群动物50%死亡的剂(统计值)4.LD50与毒性评价的关系是CA.LD50值与毒性大小成正比B.LD50值与急性阈剂量成反比C.LD50与毒性大小成反比D.LD50值与染毒剂量成正比5.对于毒作用带描述,下述哪一项是错的CA.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值的比值为急性毒作用带B.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为慢性毒作用带C.急性毒作用带值大,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大D.慢性毒作用带值大,发生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大6.毒物不引起受试对象出现死亡的最高剂量CA.绝对致死剂量(LD100)B.最小致死剂量(LD01)C.最大耐受剂量(LD0)D.半数致死剂量(LD50)7.评价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是DA.绝对致死剂量(LD100)B.最小致死剂量(LD01)C.最大耐受剂量(LD0)D.半数致死剂量(LD50)8.对LD50描述错误的是DA.指毒物引起一半受试对象死亡所需要的剂量B.是评价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C.是对不同毒物进行急性毒性分级的基础标准D.毒物的急性毒性与LD50呈正比9.对毒作用带描述错误的是CA.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为急性毒作用带B.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为慢性毒作用带C.急性毒作用带值大,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大D慢性毒作用带值大,发生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大10.急性毒作用带为AA.半数致死剂量/急性阈剂量的比值B.急性阈剂量/半数致死剂量的比值C.急性阈剂量/慢性阈剂量的比值D.慢性阈剂量/急性阈剂量的比值11.慢性毒作用带为CA.半数致死剂量/急性阈剂量的比值B.急性阈剂量/半数致死剂量的比值C.急性阈剂量/慢性阈剂量的比值D.慢性阈剂量/急性阈剂量的比值12.对于同一种化学物,在相同的条件下,下列哪项毒性指标数值最小BA.LD50B.LD0C.LD01D.LD10013.对LD50描述,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CA.指毒物引起一半受试对象死亡所需要的剂量B.又称致死中量C.毒物的急性毒性与LD50呈正比D.是对不同毒物进行急性毒性分级的基础标准14.毒物排泄的主要途径是DA.肠道B.唾液C.汗液D.肾脏15.机体组织细胞对毒作用反应特点不包括:BA.具有特异的靶器官和靶部位B.病变性质相同C.病变性质各有不同D.病变程度存在剂量-效应关系16.S-曲线的特点是AA.曲线开始平缓,中间陡峭,最后又趋平缓B.曲线开始平缓,中间平缓,最后陡峭C.曲线开始陡峭,中间平缓,最后仍平缓D.曲线开始陡峭,中间陡峭,最后平缓17.外源化学物经消化道吸收的主要方式是CA.通过营养物质作载体B.滤过C.简单扩散D.载体扩散18.影响化学物质经呼吸道吸收的因素是DA.肺泡的通气量与血流量之比B.溶解度C.气血分配系数D.以上都是19.pKa为4.2的有机酸(苯甲酸)在消化道中吸收最好的部位是AA.胃B.十二指肠C.小肠D.结肠20.血脑及胎盘屏障受以下因素的影响DA.动物种属B.年龄C.生理状态D.以上都是21.肾脏排泄主要的机理是CA.肾小球简单扩散B.肾小球主动转运C.肾小球滤过D.肾小管主动转运22.代谢活化是指CA.一相反应可以增毒,二相反应可以减毒B.经结合反应后,水溶性增大,毒性也增大C.原形不致癌的物质经过生物转化变为致癌物D.减毒或增毒必须经过四种反应23.外源化学物生物转化的两重性表现在DA.N一氧化.苯胺N羟基苯胺(毒性增强)B.脱硫反应,对硫磷对氧磷(水溶性增加,毒性增强)C.环氧化,苯并(α)芘7,8-二醇-9,10环氧化物(致癌)D.以上都是生物转化两重性的典型例子24.对于呈气体状态或易挥发的化学毒物的排泄,下列哪一项描述是正确的DA.通过主动转运的方式经肺泡壁排出气体B.排出的速度与吸收的速度成正比C.血液中溶解度低可减缓其排除速度D.肺通气量加大可加速其排除速度25.能阻止水、电解质和某些水溶性差的物质屏障是BA.表皮角质层B.连接角质层C.上皮角质层D.真皮角质层26.能沿浓度梯度扩散,需要载体参加但不消耗能量的转运方式称为CA.简单扩散B.主动转运C.易化扩散D.滤过27.下述哪项描述是错误的CA.解毒作用是机体防御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B.动物的种属、年龄、性别、营养状态及遗传特性,对生物转化的性质与强度均有重大影响C.经过体内的生物转化,所有化学毒物的毒性均降低D.前致癌物可通过生物转化后变成终致癌物28.化学毒物在胃肠道吸收的主要方式为AA.简单扩散B.主动转运C.易化扩散D.胞吞29.化学毒物经皮吸收必须具备下述哪项条件CA.水溶性B.脂溶性C.水溶性和脂溶性D.分子量小于10030.影响化学毒物毒性大小和毒作用性质的决定因素是化学毒物的AA.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B.吸收途径C.剂量D.作用时间31.用“阳性或阴性”、“有或无”来表示化学毒物与机体接触后引起的生物学效应,称为BA.效应B.反应C.量效应D.质效应32.化学毒物及其代谢产物的肠肝循环可影响化学毒物的DA.毒作用发生快慢B.毒作用性质C.代谢解毒D.毒作用持续时间33.化学毒物对不同个体毒作用的敏感性不同,其原因不包括:AA.化学物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B.代谢酶的遗传多态性C.机体修复能力差异D.宿主的其它因素34.化学毒物生物转化的I相反应,不包括下列哪一种反应AA.甲基化B.羟化C.共氧化D.环氧化35.发生慢性中毒的基本条件是毒物的DA.剂量B.作用时间C.选择作用D.蓄积作用36.经典的毒理学研究对象是DA.核素B.细菌C.病毒D.各种化学物质37.毒性的上限指标有BA.绝对致死量,最大耐受量,最大无作用计量,最小致死量B.绝对致死量,最大耐受量,半数致死量,最小致死量C.绝对致死量,最大无作用计量,阈计量,半数耐受计量D.绝对致死量,阈计量,最大耐受量,最小致死量38.最小有作用剂量是DA.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方式与人接触,出现了亚临床症状的最小剂量B.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方式与人接触造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的损伤的最小剂量C.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方式与人接触引起免疫功能减低的最小剂量D.一种化合物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机体接触,使某项指标开始出现异常变化的最低剂量39.最敏感的致死剂量指标是BA.绝对致死剂量B.半数致死剂量C.最小致死剂量D.以上都是40.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中的个别成员出现死亡的剂量BA.绝对致死剂量(LD100)B.最小致死剂量(LD01)C.最大耐受剂量(LD0)D.半数致死剂量(LD50)41.毒物引起一半受试对象死亡所需要的剂量DA.绝对致死剂量(LD100)B.最小致死剂量(LD01)C.最大耐受剂量(LD0)D.半数致死剂量(LD50)42.对阈剂量描述错误的是DA.指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中少数个体出现某种最轻微的异常改变所需要的最低剂量B.与毒物一次接触所得的阈剂量为急性阈剂量C.长期反复多次接触毒物所得的阈剂量为慢性阈剂量D.毒物的急性阈剂量比慢性阈剂量要低43.化学毒物与机体毒作用的剂量-反应(效应)关系最常见的曲线形式是DA.直线型曲线B.抛物线型曲线C.对称S状曲线D.非对称S状曲线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概念1.下列有关毒物方面的说法,哪个是错误的(B)A.毒物是指在较低的剂量下可导致机损伤的物质,是法规管理名词。B.毒性是指化学物引起有害作用的能力。C.中毒是生物体受到毒物作用而引起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后出现的疾病状态。D.所有物质都是毒物,剂量将它们区分为毒物与药物。2.毒理学研究外源化学物和内源化学物对机体的(C)A.营养作用B.治疗作用C.有害作用D.有益作用3.按毒物的性质分类,毒物不包括(A)A.环境因素B.化学因素C.物理因素D.生物因素4.下列情况不属于外源化学物对机体的损害作用的是(C)A.代偿作用降低B.易感性增加C.易感性降低D.对外界环境应激的反应能力降低5.外源化学物作用于生物体的毒效应谱,随剂量增加表现为AA.机体负荷增加意义不明的生理和生化改变亚临床改变临床中毒B.意义不明的生理和生化改变机体负荷增加亚临床改变临床中毒C.机体负荷增加意义不明的生理和生化改变临床中毒亚临床改变D.意义不明的生理和生化改变机体负荷增加临床中毒亚临床改变6.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影响毒作用的因素DA.剂量B.接触吸收速率C.接触途径D.接触面积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某些外源化学物在一次暴露后的短时间内所引起的即刻毒作用称为速发性毒作用。B.在一次或多次暴露某种外源化学物后,经一定时间间隔才出现的毒作用称为速发性毒作用。C.局部毒作用是指某些外源化学物在机体暴露部位间接造成的损害作用。D.外源化学物的可逆作用是指停止暴露后不可消失的毒作用。8.选择性毒性不可发生在(D)A.物种之间B.个体间C.群体间D.细胞间9.下列关于毒物靶器官的说法正确的是CA.外源化学物可间接发挥毒作用的器官称为靶器官。B.外源化学物可直接发挥作用的器官称为靶器官。C.外源化学物可直接发挥毒作用的器官称为靶器官。D.内源化学物可间接发挥毒作用的器官称为靶器官。10.在全身毒作用中常见的靶器官不包括CA.神经系统B.造血系统C.脑D.肝11.影响某个特定器官成为毒物靶器官的因素不包括(A)A.器官存在非特殊的酶或生化途径。B.器官具有特殊的摄入系统。C.器官对损伤的修复能力。D.器官在体内的解剖位置和功能,毒物吸收和排泄器官。12.构成高危险人群易感性的生物学基础不包括(B)A.年龄B.体重C.遗传因素D.性别13.下列哪个选项不能作为生物学标志DA.接触生物学标志B.效应标志C.易感性标志D.服用剂量14.暴露生物学标志物的检测注意事项不包括(B)A.时间B.剂量C.技术D.途径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内剂量指的是被摄入到体内的量。B.送达剂量是指应用剂量中被器官吸收的剂量。C.生物有效剂量是指直接与机体的吸收屏障接触可供吸收的量。D.化学物对机体的损害作用的性质和强度直接取决于其在靶器官中的剂量。16.下列不属于空气中化学物的物理形态的是(A)A.云B.雾C.烟D.尘17.气溶胶是哪三种空气中化学物物理形态的统称(D)A.雾、烟、蒸气B.烟、蒸气、粉尘C.蒸气、粉尘、雾D.粉尘、雾、烟18.下列哪个选项不是暴露的特征(B)A.暴露途径B.暴露速率C.暴露期限D.暴露频率19.毒理学一般将动物实验按染毒期限逐级分为(A)A.急性、亚急性、亚慢性、慢性B.亚急性、急性、慢性、亚慢性C.慢性、亚慢性、急性、亚急性D.急性、慢性、亚急性、亚慢性20.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合理应用剂量-反应关系概念的前提(A)A.反应的强度与时间有关B.所研究的反应是由化学物接触引起的C.反应的强度与剂量有关D.要有定量测定毒性的方法和准确表示毒性大小的手段21.下列选项不属于剂量-反应关系研究在毒理学中的意义的是(C)A.有助于发现化学物的毒效应性质B.所得到的有关参数可用于比较不同化学物的毒性C.有助于发现新的靶器官D.有助于确定机体易感性分布22.“低剂量刺激,高剂量抑制”指的是BA.毒效应谱B.毒物兴奋效应C.毒物损害作用D.毒物促进作用23.关于毒物兴奋性剂量-反应关系曲线说法正确的是(A)A.在低剂量表现为适当的刺激反应,而在高剂量条件下表现为抑制作用。B.在低剂量表现为适当的抑制反应,而在高剂量条件下也表现为抑制作用。C.在低剂量表现为适当的刺激反应,而在高剂量条件下也表现为刺激作用。D.在低剂量表现为适当的抑制反应,而在高剂量条件下表现为刺激作用。24.毒理学的研究方法根据动物实验分类可分为(C)A.组织实验和体内实验B.细胞实验和体外实验C.体内试验和体外实验D.整体实验和体内实验2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LD100指引起一组实验动物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或浓度。B.LD50指引起一组受试实验动物半数死亡的剂量或浓度。C.LD01指一组受试实验动物中,仅引起个别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或浓度。D.LD0指一组受试实验动物中,不引起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或浓度。26.LOAEL指的是(B)A.未观察到有害作用水平B.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水平C.观察到作用的最低水平D.阈值27.NOAEL指的是(A)A.未观察到有害作用水平B.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水平C.观察到作用的最低水平D.阈值28.关于阈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A.一种化学物对每种效应都可分别有一个阈值。B.是一种物质使机体开始发生效应的剂量或浓度。C.浓度低于阈值时效应不发生,浓度高于阈值时效应将发生。D.一般认为遗传毒性致癌物有可检测的阈值。29.动物试验外推到人通常方法不包括CA.利用不确定系数B.利用药动学外推C.利用药效学外推D.利用数学模型30.每日容许摄入量(ADI)指的是(A)A.允许正常成人每日由外环境摄入体内的化学物质的总量。B.允许正常成人每日由体内合成的化学物质的总量。C.允许正常成人每日由外环境摄入体内的有效营养物质的量。D.允许正常成人每日由体内合成的有效营养物质的量。31.治疗指数(TI)指的是(B)A.用来计算安全性,TI越大安全性越低。B.TI=LD50/ED50C.TI=LD01/ED99D.TI=LD50/LD100第三章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与生物转化1.ADME分别对应于(A)A.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B.吸收、代谢、分布和排泄C.排泄、吸收、代谢和分布D.分布、代谢、吸收和排泄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吸收、分布和排泄具有共性,统称为生物转化。B.代谢称为生物转运。C.代谢过程与吸收过程合称为消除。D.ADME各过程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彼此相互影响,通常可以同时发生。3.下列选项不属于生物膜的功能的是CA.隔离功能B.生化反应和生命活动的场所C.储存功能D.内外环境物质交换的屏障4.外源化学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可分为哪两类CA.被动转运和简单扩散B.主动转运和易化扩散C.被动转运和特殊转运D.特殊转运和膜动转运5.下列选项不属于特殊转运的是(B)A.主动转运B.简单扩散C.易化扩散D.膜动转运6.扩散的前提条件是(B)A.外源化学物具有脂溶性B.浓度梯度C.有载体D.有能量供应7.下列关于脂溶性的说法错误的是(C)A.经简单扩散方式转运的外源化学物必须具有脂溶性。B.脂水分配系数指的是当一种物质在脂相和水相之间的分配达到平衡时,其在脂相和水相中溶解度的比值。C.外源化学物的脂水分配系数越大,越易溶解于脂肪,经简单扩散转运的速率也就越慢。D.弱有机酸在酸性环境中、弱有机碱在碱性环境中多处于非解离态,易于透过生物膜转运。8.影响生物转运的因素不包括(D)A.外源化学物的结构B.分子量大小C.脂水分配系数的大小D.外源化学物自身能量9.外源化学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中需要消耗能量的是(A)A.膜动转运B.易化扩散C.简单扩散D.滤过10.大部分毒物吸收都是通过哪种方式DA.主动转运B.易化扩散C.膜动转运D.被动转运11.吸收的主要部位不包括(C)A.胃肠道B.呼吸道C.肝D.皮肤12.“CO于血红蛋白,百草枯于肺”指的是外源化学物在器官中的(A)A.功能性蓄积B.物质性蓄积C.简单的存积D.以上都不正确13.排泄的主要方式是哪三个(C)A.肾、肝、汗液B.汗液、肺、粪便C.肺、粪便、肾D.粪便、肾、汗液14.一些外源化学物经生物转化其毒性被增强的现象被称为(B)A.代谢解毒B.代谢活化C.代谢转化D.代谢增毒15.下列选项不是生物转化酶的基本特征的是(B)A.广泛的底物特异性B.生物转化酶只有结构酶C.生物转化酶的结构存在多态性D.外源化学物存在立体选择性16.生物转化酶主要位于(D)A.内质网和线粒体B.线粒体和细胞核C.细胞核和胞液D.胞液和内质网17.下列选项不属于I相反应的是(C)A.氧化反应B.还原反应C.结合反应D.水解反应18.细胞色素P450酶系催化的基本反应是(A)A.单加氧反应B.水解反应C.脱氢反应D.共氧化反应19.结合反应主要在(B)进行A.肾脏B.肝脏C.肺D.肠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A.生物利用度指外源化学物进入机体时的摄入量B.生物利用度F=AUC(静脉注射)/AUC(非静脉注射)C.静脉注射途径的生物利用度为100%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第四章毒作用机制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C)A.毒效应的强度主要取决于终毒物在其作用靶部位的浓度和持续时间。B.终毒物是指生物靶分子反应或严重地改变生物学环境、启动结构和功能改变的化学物。C.终毒物不可以是机体接触的化学物原型或其代谢物。D.毒物从暴露部位转运到体循环的过程中可能被消除。2.下列选项中不是妨碍毒物向特定部位分布的因素是(A)A.专一性的膜转运B.血浆蛋白结合C.专一化屏障D.贮存部位的分布3.关于自由基的定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自由基是在其内层轨道中含有一个或多个不成对的分子或分子片段。B.自由基是在其外层轨道中含有一个或多个不成对的分子或分子片段。C.自由基是在其内层轨道中含有一个或多个成对的分子或分子片段。D.自由基是在其外层轨道中含有一个或多个成对的分子或分子片段。4.解毒过程失效的原因不包括(D)A.解毒能力耗竭B.解毒酶失活C.解毒过程中产生潜在有害副产物D.某些结合反应不可逆转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D)A.终毒物可能与靶分子发生非共价或共价结合B.终毒物可能通过去氢反应、电子转移或酶促反应改变靶分子C.某些毒物以非极性交互作用或氢键与离子键等方式与靶分子结合D.共价结合是可逆的6.下列选项不是毒物对靶分子影响机制的是(C)A.靶分子的功能失调B.靶分子的结构破坏C.毒物的代谢活化D.新抗原形成7.关于终毒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A.终毒物是指直接与内源靶分子反应或引起机体生物学微环境的改变、导致机体结构和功能紊乱并表现毒物毒性的物质。B.终毒物是指间接与内源靶分子反应或引起机体生物学微环境的改变、导致机体结构和功能紊乱并表现毒物毒性的物质。C.终毒物是指直接与内源靶分子反应但不引起机体生物学微环境的改变、导致机体结构和功能紊乱且不表现毒物毒性的物质。D.终毒物是指间接与内源靶分子反应但不引起机体生物学微环境的改变、导致机体结构和功能紊乱且不表现毒物毒性的物质。8.终毒物主要包括(C)A.亲电子剂、亲水基、自由基、亲核物B.亲水基、自由基、亲核物、氧化还原性反应物C.自由基、亲核物、氧化还原性反应物、亲电子剂D.亲核物、氧化还原性反应物、亲电子剂、亲水基整理为word格式整理为word格式整理为word格式
/
本文档为【毒理学基础试题整理(全)附答案Word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