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工作规范解读

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工作规范解读

2023-03-22 3页 doc 2MB 3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is_872866

暂无简介

举报
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工作规范解读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工作规范解读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工作规范解读  大肠癌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欧美国家,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分别列第4及第2位。在我国,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方式的西方化,特?e是高脂肪和高热量饮食增多,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而上海市居民中大肠癌发病率的增长尤为明显。我国超过60%的大肠癌患者被确诊时已经处于中晚期,即使是医疗条件较好的上海地区,大肠癌的I期诊断比例也仅为12%,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大肠癌防控的目标是降低死亡率和提高生存率,通过人群筛查提高早期诊断比例最...
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工作规范解读
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工作解读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工作规范解读  大肠癌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欧美国家,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分别列第4及第2位。在我国,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方式的西方化,特?e是高脂肪和高热量饮食增多,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而上海市居民中大肠癌发病率的增长尤为明显。我国超过60%的大肠癌患者被确诊时已经处于中晚期,即使是医疗条件较好的上海地区,大肠癌的I期诊断比例也仅为12%,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大肠癌防控的目标是降低死亡率和提高生存率,通过人群筛查提高早期诊断比例最为关键。2011年,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被列为上海市新增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旨在提高居民参与大肠癌早发现的意识,通过开展筛查服务,提高上海地区大肠癌早期诊断比例,降低大肠癌死亡率和远期发病率。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上海市卫生和生育委员会的指导下,制定和实施了《上海市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工作规范》(《工作规范》),以明确相关机构工作职责和要求,规范筛查工作,落实各项技术,提高筛查服务效果。本文对《工作规范》中相关技术细节进行介绍。  1筛查流程见,50岁作为起始年龄是适宜的。筛查终止年龄目前世界各国尚无统一的意见,但筛查对象的年龄越大,其检查风险也越大,甚至风险可能大于收益,美国预防医学工作组(USPreventiveServicesTaskForce,USPSTF)建议75~85岁人群需要制定个性化的筛查策略。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肿瘤登记资料显示,上海地区大肠癌发病呈现明显的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50~74岁的发病率为81/10万,占所有大肠癌发病的58%,50~54岁年龄组发病率是45~49岁组的2.3倍,平均发病年龄为66岁,中位年龄男性和女性均为71岁。因此,在七宝镇试点时,根据上海人群大肠癌平均风险,综合考虑上海大肠癌年龄别发病率历史和现况资料,以及欧美、部分亚洲发达国家大肠癌筛查的人群证据,将上海市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对象的年龄确定为50~74周岁。  4粪便隐血检测  粪便隐血检测因其无创性、低成本和易操作性成为世界各国大肠癌筛查的首选方法,包括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在内的发达国家都将粪便隐血检测结合具有诊断作用的肠镜检查作为大肠癌的筛查方法。本项目采用免疫法粪便隐血检测,相比较于化学法粪便隐血检测,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检测结果不受饮食因素的影响,居民可以在家中自行采样。  粪便隐血检测采用2次采样的,肠道病变导致的肠道出血通常为微量间断性出血,多次采样可以减少漏诊的概率,提高大肠癌的检出率。目前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都采取每次粪便隐血检查进行2次或2次以上的采样方法,以提高肠道出血的检出率。我国海宁和嘉善地区的大肠癌筛查经验显示,2次采样的检出率比1次采样高25%,提示如果只采样1次,可能有25%的漏诊概率。本规范中要求2次检测间隔7d,任何一次阳性即可判断为粪便隐血检测阳性。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粪便隐血检测属于定性检测,检测结果与出血量无关,不存在弱阳性结果。痔疮、女性生理期、服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感染药、牙龈出血、胃肠溃疡等情况也可导致粪便隐血检测出现阳性结果,暂不做鉴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可提醒存在上述状况的居民暂缓接受粪便隐血检查。为防止粪便样品变质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居民在家中完成采样后应该在48h内送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检测。  5危险度评估  筛查对象的危险度评估是通过筛查对象的疾病史、家族史以及近期的肛肠症状等判断筛查对象是否属于大肠癌高危人群,是对粪便隐血检查的有效补充,也是对筛查对象进行危险度分层的重要依据。经过专家论证,确定采用卫生部颁布的《癌症早诊早治项目技术方案》中提出的《大肠癌筛查危险度评估表》,并根据上海实际情况对个别问题进行了调整。  6初筛结果的判断  2次粪便隐血检测中有任意1次或2次结果均为阳性则判定为粪便隐血检测阳性,粪便隐血检测阳性、危险度评估阳性或两者皆阳性的筛查对象判定为初筛结果阳性。上海市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项目第1轮筛查数据显示,初筛对象中危险度评估阳性为42.68%,粪便隐血阳性检出率为47.84%,两者同时阳性占9.48%。表明在初筛中,危险因素评估与粪便隐血试验的检出能力相似,绝大多数受检者只有其中的一项阳性,两者均为阳性者较少。粪便隐血检测中,第1次检测中检出了66.03%的阳性对象,第2次检测检出了54.28%的阳性对象,2次粪便隐血试验同时阳性的占20.31%。因此,采用规范的初筛结果判定可以减少筛查中漏诊的可能。  由于危险度评估中各问题在结果判定中所占的比例不同,因此《工作规范》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在进行结果判定前必须将危险度评估问卷内容录入大肠癌登记管理系统,由系统根据问卷填写情况进行判定,避免人工判定可能带来的疏漏。  7筛查人群管理  随着筛查工作的持续开展,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到筛查中,会有大量的居民重复参与筛查。根据专家建议,筛查过程中目标人群涉及3种情况的处理意见如下:第1次参加筛查的居民,按照筛查流程进行登记并提供筛查服务;已参加过筛查,最近一次筛查的结果是初筛阳性,但肠镜检查未见异常的居民,建议其在第2年继续参加初筛,如果初筛结果依然为阳性,建议其前往区内定点医疗机构的筛查门诊进行咨询;已参加过筛查,最近一次筛查的结果是初筛阴性的居民,原则上建议每3年为其提供1次筛查服务;最近一次初筛结果为阳性的居民,如果满足本人息肉史、本人癌症史或大肠癌家族史这3条中的任意1条,则判定为高危人群,可选择前往区内定点医疗机构或市级筛查支持中心进行诊疗咨询(见图2)。  本工作规范属于指导性文件,各筛查执行机构在筛查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规范中未涉及的问题,可以在不违反筛查流程和技术要求的情况下,在大肠癌筛查市级专家的指导下处理。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及时收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特殊情况,阶段性地对筛查工作进行内部和外部评估,不断对现行《工作规范》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订。
/
本文档为【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工作规范解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