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资源环境价值研究探析

资源环境价值研究探析

2012-01-08 3页 pdf 318KB 13阅读

用户头像

is_144049

暂无简介

举报
资源环境价值研究探析 资源环境价值研究探析 冯 俊 ,孙东川 (1华南理工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41;2.暨南大学,广东 广州510632) 【摘 要】 如何看待资源环境价值是树立正确的资源环境价值观和开展资源环境核算的重要基础,也是构建可持 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前提。文章从资源环境的内涵出发,考察资源环境价值的认识过程,在对资源环境的价值理论、经济发 展与资源环境互动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价值观。 【关键词】 资源环境;资源环境价值;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
资源环境价值研究探析
资源环境价值研究探析 冯 俊 ,孙东川 (1华南理工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41;2.暨南大学,广东 广州510632) 【摘 要】 如何看待资源环境价值是树立正确的资源环境价值观和开展资源环境核算的重要基础,也是构建可持 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前提。文章从资源环境的内涵出发,考察资源环境价值的认识过程,在对资源环境的价值理论、经济发 展与资源环境互动关系进行的基础上,提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价值观。 【关键词】 资源环境;资源环境价值;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768(2009)18—0088—03 一 、资源环境的内涵 资源是人类社会生产实践的自然条件和物质基础,是可供 人类利用的宝贵财富。从广义上说,资源包括自然资源、经济资 源和人文社会资源;从狭义上讲,资源特指 自然资源,如矿产资 源 、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等。自然资源具有两层含义:一 是自然资源是自然因素;二是 自然资源能为人类提供效益,能 够产生经济价值,体现了自然资源的社会属性。环境是指以人 类为中心或主体的、与人类生存发展及享受有关的、一切外界 有机或无机的物质、能量及其功能的总体。广义的环境包括自 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两个部分,是人类生存 、发展和享受的物质 基础,也是人类开发利用的对象。从狭义上讲,环境特指自然环 境。自然环境一方面是人类汲取基本生产物质的场所,是为人 类提供生产建设原料的基地,为人类文明提供财富、商品、原材 料等;另一方面又接受 、分解、还原、转化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废 弃物和其他有害影响 ,从而满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生态需 求。本文的资源环境,主要指狭义的资源与环境。两者具有统一 性,同时又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资源与环境通过相同的物 质载体予以体现,环境不仅强调资源的经济价值 ,同时突出其 生态价值。 二、资源环境价值的认识过程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对待资源环境是否具有价值这个 问题,人们的认识大体上经历了两个阶段,即资源环境无价值 阶段和资源环境有价值的阶段。 在 20世纪70年代以前,人们认识 、适应、改造资源环境的 能力较低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人们主观认识具有明显的局限 性:(1)认为资源环境是对社会有用的自然力和自然物质的储备, 人们可以直接取之于自然界,并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2)认识不到被消耗掉的自然资源的自然再生需要一定的条件 和时间,以至于只是单纯的索取、甚至掠夺 ;(3)认识不到社会 经济再生产与资源环境再生产之间的协调平衡关系,当社会经 济发展到一定时期,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需求将大大超过资 源环境的自然再生能力所提供的供给;(4)认识不到需要对资 源环境进行保护和投入。在资源环境的再生能适应经济发展的 需要,或者当经济发展速度超过资源环境再生速度 ,但对资源 环境的消耗尚未引起严重的资源约束时,人们不重视资源环境 再生产 ,认为资源环境不具有价值,这就成为必然的结果。 20世纪 7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的空 心化现象 日趋严重。人 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成为全世界面 临的主要问题,特别是资源环境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在 这种条件下,人们对 自然资源的认识有了明显的提高:(1)认识 到地球上的 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资源是稀缺的;(2)认识到资源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性;(3)认识到需要依靠科技进步降 低对自然资源的?肖耗或开拓新的可替代资源,以缓解资源枯竭 之势;(4)认识到需要增大对资源环境的投入,以保护和促进资 源环境的新陈代谢和再生产循环,并扩大资源环境的再生产总 量;(5)认识到有必要界定出新的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即资源产 业 ,提高资源再生产产业的供给能力 ,并通过产业政策促进新 兴的资源产业发展;(6)认识到储备的 自然资源也是真正的财 富,具有价值,应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由此可见,在经济产值的增长快于资源环境存量减少并达 到一定程度之前,人们无偿或低价使用资源环境是很自然的 事。只有到了经济发展中出现了资源空心化现象、资源环境基 础不断削弱 、真实的资源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发展后劲和基础 遭到破坏,即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激化的阶段,人 们才真正认识到资源环境具有价值。 三、资源环境价值理论 价值论作为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不同的价值理论,对 资源环境价值问题有不同的阐释。从总体上看,有关资源环境 的价值理论主要有劳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均衡价值论和存 在价值论等,这些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分别阐释了资源环境的价 值。 1.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是物化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 【收稿日期】2009—05—0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440011) 【作者简介】冯俊(1973一),女,陕西西安人,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经济核算;孙东川(1 944一),男,江苏镇 江人,暨南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所长、教授 、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发展战略与战略管理。 动量决定商品价值的理论。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是价值是由 劳动创造的,其最基本的概念就是“劳动”,代表人物有威廉 ·配 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卡尔·马克思等人。马克思是在批 判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基础上建立起 了科学的 劳动价值理论 ,他指出人类的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价 值量的大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依据马克思劳动价 值论观点,处于 自然状态下的自然资源,是 自然界赋予的天然 产物 ,不是人类创造的劳动产品,没有凝结着人类的劳动,它没 有价值;只有凝结着人类劳动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才有价 值。尽管如此,劳动价值论认为:没有凝结着人类劳动的自然资 源没有价值 ,但可以有价格表现,其主要理论根据是地租理论。 所谓地租 ,即资源作为资产的收益或者价格。 当人们基于以上观点考察资源环境的经济价值的时候,出 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立足于劳动价值论 下的各种不同的结论,都没有解决资源环境被无偿使用的问 题。有人根据劳动是价值的惟一源泉的原理,得出资源环境没 有价值,致使资源环境被无偿使用;有人尽管认为资源环境具 有价值,但价值的补偿只是对所耗的劳动进行补偿 ,同样也没 有涉及到对资源环境本身被耗费的补偿。另一种观点认为:劳 动价值论固然没有考虑资源环境等现实问题,但如果立足于经 济尚不发达、资源环境问题还不突出的年代,无疑是正确的。而 现在 ,经济高度发达 ,资源环境问题 已经成为全世界面临的重 大问题,资源环境的供给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经济需求, 因此我们必须参与资源环境的再生产 ,这样也就不可避免的要 投人人类劳动,于是环境资源也就有了价值。 2.效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是从物品满足人的欲望能力或 人对物品效用的主观心理评价角度来解释价值及其形成过程 的经济理论。所谓的效用是指物品满足人的需要的能力。19世 纪 70年代,经济学发生了边际革命 ,出现了边际效用价值论 , 进而形成了边际效用学派。该学派认为,商品的价值不是来 自 于生产过程,而是来自于消费者对于商品的主观评价。物品对 人的效用是决定和衡量物品价值的基础 ,但效用必须与稀缺性 相结合,才构成价值形成的充分条件。价值体现的是人与物的 关系 ,即主观心理因素与客观物品效用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人 与人之问的生产关系。运用效用价值理论很容易得出资源环境 具有价值的结论,因为资源环境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 的,无疑对人类具有巨大的效用。 效用价值论的实质在于说明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而是否 “有用”则取决于主体的评价。价值的内涵是人的主观需要 、主 观意图,价值的存在与否、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人的主观意志的 选择或作用。可以看出,效用价值论是与劳动价值论对立的,该 理论中的效用本身很难确定 ,而且无法解决长远或代际环境利 用问题,因此,尽管依据效用价值理论可以得出资源环境具有 价值的结论 ,但仅以此为理论基础来研究资源环境价值是不完 善的。 3-均衡价值论。均衡价值论认为价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市场供大于求 ,客体的价值就低。相反,价值则高。这样,价值的 决定实际上与主体和客体本身无关。瓦尔拉认为,商品的价值 就是它的实际市场价格,决定于市场供需关系。在前人研究的 基础上,马歇尔创立了供求决定论。马歇尔承认价值的存在,并 直接将交换价值视为价值,他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引申出商 品的需求价格 ,并认为需求价格同商品的需求量成反比;又根 据生产费用递增规律引申出商品的供给价格 ,并认为供给价格 同商品的供给量成正比。价值由供求双方达到均衡时的价格决 定,即商品的价格如果使购买者对它的需求量和生产者对它的 售卖量相等时 ,市场上的供求处于均衡状态,这时的价格就是 “均衡价格”,也就是商品的价值。 20世纪 60年代以来,随着环境污染 、资源耗竭、生态破坏 的 日益加剧,资源与环境表现出“稀少”的特性 ,在供给与需求 之间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并成为全球性的突出问题,由此得出 资源与环境具有价值的结论是必然的。但是,均衡价值论以商 品及其交换为出发点,不是商品、不能交易的东西便不能认为 它有价值,从而天然的资源与环境本身也就没有理由说它有价 值。所以在应用均衡价值理论来解释资源与环境的价值时也遇 到了困难。 4.存在价值论。存在价值论将价值分为使用价值部分和非 使用价值部分,后者也称存在价值,主要包括能满足人类精神 文化和道德需求的部分,如美学价值等 ,与人类对 自然爱和依 恋的感情密切相关 。无论是劳动价值论 ,还是效用价值论,都不 承认不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有价值,但存在价值论认为 :非使 用价值,即独立于人们对物品的现期利用的价值,是客观的。 克鲁蒂拉(Krutilla)在 1967年首先把存在价值引入主流经 济学的研究。在他的经典文章《自然保护的再认识》中,他认为, 为了从惟一的、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的继续存在中获取价值, 人们不应该成为资源的积极消费者,尽管那些对环境资源存在 价格歧视的垄断者可能会贬低对这些资源的支付意愿。克鲁蒂 拉和费舍尔(Fisher)还把存在价值归结为三种动机:同情 、期权 及未来可用的遗传信息。布鲁克塞(Brookshire)等研究存在价值 各种动机间的联系,讨论了各种动机后面隐含的道德伦理观 念,认为个体的最大支付意愿可能大于其经济价值。在资源、环 境的代际问题中,存在价值是很有意义的,它理应成为代际问 题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决策参数。但是,存在价值是基于人的行 为,并不是一个完全的价值理论,而是人们为计量价值量时区 分出来的,且没有一个客观的价值标准。不过,它为我们进一步 研究资源环境价值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综上所述,从劳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 、均衡价值论、存在 价值论等不同角度探讨 了资源环境的价值,此外涉及到资源环 境价值的基础理论还有供求理论、价值工程理论 、财富论等 ,但 可以看出,资源环境价值的来源在理论基础上还不够完善和统 一 ,需多种理论结合来研究。如我国著名的环境经济学家李金 昌教授结合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提出环境价值的产生来 自两个方面:一是天然生成;二是人类创造。资源环境价值首先 决定于它对人类的有用性 ,其价值大小则决定于它的稀缺性 (体现为供求关系)和开发利用条件:不同的丰度、不同的品种、 不同的质量、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条件、不同的时间,都对资源 环境价值的大小有所影响。 四、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互动关系 如何看待资源环境 ,怎样对待资源环境,本质上就是资源 环境的价值观问题。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 制约,也相互依赖和相互促进。人类的各种经济活动必然会影 响资源环境状况,带来资源环境的增长或退化 ,但主要是资源 的耗减变化;同时资源环境为人类从事经济活动提供了生存支 持系统,而资源环境存量流量的变化同样反作用于人类的生产 活动,两者之问具有明显的互动关系,其整体的消长变动关系 可以通过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加以反映(见图 1)。 资源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这样的关系:在 经济发展的较低阶段 ,由于经济活动的水平较低 ,环境污染水 平较低;在经济起飞,制造业大发展阶段 ,资源的耗费超过资源 再生速度 ,环境恶化;在经济发展的更高阶段 ,经济结构改善, 污染产业停止生产或被转移,经济发展带来的积累可以增加环 境治理投入 ,人们的资源环境保护意识也加强了,因此资源环 境状况随之改善。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倒“U”型曲线。 图 1 人均收入 从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具体关系来看,可以表现为 多种形式,如果仅仅从经济增长速度的高低与环境污染程度的 高低进行两两组合,至少存在四种模式:高增长 、高污染 ;高增 长、低污染;低增长 、高污染;低增长、低污染。很明显 ,我们所追 求的目标是“高增长 、低污染”的模式,但是实际结果往往并不 是这样。国内外的大量事实表明,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 展中国家,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都来 自于粗放经营式的经济增 长;资源环境价值的维护都是在人们认识到其重要性而确立了 环境保护战略之后才得以实现。这一点 ,我们从资源环境质量 变化和经济增长存在倒“u”型关系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可以清 楚地看出。这里,我们对图2的改进后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示 意图注入新的含义 :即 Ll是环境系统维持其平衡的环境质量 极限值(即所渭的生态阀值),L2是环境系统遭破坏时的环境 质量恶化最低值。这样,从示意图三条曲线可以看m如下三种 类型: 入均 圈 民收 入增 加 图 2 第一,当一个国家、地区或城市环境决策者在启动经济高 速发展的初期就树立环境保护战略时,其启动经济增长的模式 必然是集约型和与环境协调发展型的 ,这时 ,其经济增长虽然 也伴有环境质量下降的问题,但能使环境质量的下降控制在环 境系统可以自然降解的阀值 Ll的限度之内,从而使该曲线形 成 ABEF轨迹,即未 现“先污染 、后治理”、“先破坏、后建设” 的问题。这是被生态学家和环境经济学家所倡导的类型。 第二,当一个国家、地区或城市的决策者同上一类相反,即 坚持用粗放经营的方式来促使经济增长,始终没有树立环境保 护战略,结果就是经济增长无法持续,环境质量却迅速恶化,不 但超过了环境系统阀值的极限 L1,而且也超过了维护环境安 全所必须控制的极限阀值IJ2,从而使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形成 ABCD轨迹。其最终结果是由于环境破坏导致整个环境经济社 会复合系统的瓦解。 第三,当一个国家 、地区或城市在经济增长使环境质量恶 化程度超过环境系统的阀值 Ll后才逐步确立了环境价值增长 战略时,他们就走上了“先污染 、后治理”、“先破坏 、后建设”之 路,并使其环境质量恶化未达到 L2的程度,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形成 ABCTEF的轨迹。这是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 道路,也是目前中国多数区域和城市正在走的道路。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对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在工 业化时期都是普遍适用的,但是由于不同国家的环境经济发展 的初始状态、过程特征和发展水平各不相同,所以该曲线根据 不同的国家、地区或城市的结构、技术水平、环境保护和治理的 模式产生不同的转折点和弧度。事实上,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 并不是一对矛盾,相反它们是一个整体,相互促进与发展,现在 国内外有学者提出资源环境——经济整体论的概念,正是将资 源环境与经济作为一个系统的整体研究对象。资源环境不仅是 人类社会经济存在发展的基础,也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贡 献。王奇等人在索洛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构造了 包括资源环境投入的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分 析了资源与环境在我国 1993年 ~2002年工业经济增长中的作 用,分析结果表明,资源与环境要素投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 献率达到了10%之多。而全要素生产率也比不含资源环境分析 时要低,这些佐证了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的基本 观点。这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保护资源与环境并不会降低经济增 长的速度,反而会对经济增长有积极的支撑作用。 五、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价值观 通过上面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由经济活动所造成的环境 污染、生态破坏,归根结底在于对资源环境价值认识的不足,导 致资源产权不明晰,资源环境要素市场难以形成。因此,树立可 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价值观将在资源环境价值的认识和实现 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经济发展必须与 资源环境协调,生态环境是社会经济运行的基础条件 ,资源和 环境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必须反映在经济运行的价值核算体系 中。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注重发展的状态和目标,更强调发展潜 力的培养和发展的可持续性。在资源环境价值的可持续发展 中,即要注重长期经济利益 、生产率及产值的提高;也要保障生 态环境系统的良性发展。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互联系,不可 分割,环境保护应是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资源环境 的质与量及动态变化是衡量发展质量 、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的 客观标准之一。资源环境价值、污染损失 、绿色 GDP及环境经 济综合核算等的研究是资源环境进入市场并促使外部成本内 部化的重要前提,从而使经济持续发展获得资源环境长期持久 的支撑。 【参考文献 】 [1】李金昌.生态价值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9. . 【2]马中.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s·库兹涅茨.现代经济增长 :发现和反映[A】.现代国外经济学论文选 (第二辑)【c】.北京:商务印馆,1999. f4】于连生.自然资源价值论及其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5】唐德才.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经验及启示fJ1.生产力研究, 2006,(12). 【6]张赞.中国工业化发展水平与环境质量的关系【J1.财经科学 ,2006, (2). [7】彭育新.资源和环境价值的经济学基础lJJ.中国人VI、资源与环境, 2000,(3). [8]洪阳,亲胜基.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的库兹尼茨关系探讨IJJ_上海环 境科学,1999,(3). (责任编辑:X 校对:Z)
/
本文档为【资源环境价值研究探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