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西方艺术史基本脉络

西方艺术史基本脉络

2019-08-31 2页 doc 58KB 30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虚怀若谷

资深体系工程师

举报
西方艺术史基本脉络西方艺术史脉络1、分期:埃及美术、希腊罗马美术、中世纪美术、文艺复兴、巴洛克、罗可可2、艺术中心随经济中心的演变而转移:希腊、亚平宁半岛、弗罗伦萨、罗马、威尼斯、巴黎、纽约埃及美术:一般指公元前332年以前的埃及美术。它的形成和发展主要经过了史前期、早期王朝、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和后期王朝时期。埃及美术的产生和发展与埃及人的宗教信仰、墓葬习惯和王权思想有很大关系。他们认为,人的生命和宇宙万物是永恒的,死者是可复活的。相应地,陵墓作为人的永久住宅,它的修建和装饰,也受到重视。这些原因导致了金字塔、雕刻、墓室壁画等一系列艺术品的...
西方艺术史基本脉络
西方艺术史脉络1、分期:埃及美术、希腊罗马美术、中世纪美术、文艺复兴、巴洛克、罗可可2、艺术中心随经济中心的演变而转移:希腊、亚平宁半岛、弗罗伦萨、罗马、威尼斯、巴黎、纽约埃及美术:一般指公元前332年以前的埃及美术。它的形成和发展主要经过了史前期、早期王朝、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和后期王朝时期。埃及美术的产生和发展与埃及人的宗教信仰、墓葬习惯和王权思想有很大关系。他们认为,人的生命和宇宙万物是永恒的,死者是可复活的。相应地,陵墓作为人的永久住宅,它的修建和装饰,也受到重视。这些原因导致了金字塔、雕刻、墓室壁画等一系列艺术品的产生。埃及美术的一般特点是:建筑宏伟壮观;雕刻朴素写实,整体性强,表现遵守正面律;绘画线条流畅优美,色彩丰富,人物表现采用正、侧面混合法。希腊美术:希腊美术发源于地中海的克里特岛,早期希腊文明被称为“爱琴文明”,希腊文明一直延续到罗马帝国占领希腊各地,希腊艺术按照时间可以如下分期:1.爱琴文化时期、2.荷马时期、3.古风时期、4.古典时期、5.希腊化时期。希腊人创造了神,在希腊人的心目中最完美的人就是神,因此希腊人尊重人,神和人同形同性。希腊美术最重要的方式是神殿等建筑、雕刻和少量壁画。希腊美术的主要特点是无所不包的和谐与规律性,还有庄严与静穆。罗马美术:罗马美术吸收了希腊美术成就,继承了埃特鲁斯坎美术传统,而将美术更加推向实用主义,在内容上侧重描绘享乐性的世俗生活,在形式上追求宏伟壮丽的风格,在人物表现上强调个性化。其突出成就主要反映在建筑、肖像雕刻和壁画方面。中世纪美术:自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开始的一段时期,史称中世纪。它包括拜占庭美术、爱尔兰-撒克逊和维金美术、奥托美术、加洛林美术、罗马式美术和哥特式美术等。在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会的合法地位。由于基督教的影响占有统治地位,决定了艺术浓厚的宗教色彩。位于东方的拜占庭美术,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古希腊美术的保存者与传播者,并与当地民族美术相融和,而自成体系。西欧其他诸国基督教美术,也都带有本民族原始艺术的明显烙印。中世纪美术最重要的成就是建筑的发展。无论是拜占庭式教堂高大的圆穹,还是哥特式教堂火焰般的尖券,既充分显示出封建宗教的权威,也体现出当时工匠们的创造才能。同时与教堂建筑一起应运而生的装饰性雕塑、镶嵌壁画与彩色玻璃窗画,以及圣经、文学作品的插图画和各种小型艺术等,又赋予中世纪美术以丰富多彩的面貌。文艺复兴美术:文艺复兴是指十四世纪到十六世纪西欧与中欧国家在文化思想发展中的一个时期。“文艺复兴”的原意就是指“在古典下,文学和艺术的复兴。”在经历了封建教会势力的千年统治之后,人们开始挣脱精神上的奴役,被禁锢多年的古典文化又引起人们的重视。文艺复兴首先发端于意大利,然后逐渐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其变化的基础就是思想基础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本的世界观。在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下美术创作发生了相应的变革,显示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按照时间可分为:1.佛罗伦萨早期文艺复兴美术,2.罗马盛期文艺复兴美术,3.威尼斯后期文艺复兴美术。巴洛克: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6世纪下半期,它的盛期是17世纪,进入18世纪,除北欧和中欧地区外,它逐渐衰落。巴洛克一词本义是指一种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在当时具有贬义,当时人们认为它的华丽、炫耀的风格是对文艺复兴风格的贬低。巴洛文艺术最早产生于意大利。概括地讲巴洛克艺术有如下的一些特点:首先是它有豪华的特色,它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二是它是一种激情的艺术,它打破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三是它极力强调、运动,运动与变化可以说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四是它很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五是它的综合性,巴洛克艺术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六是它有着浓重的宗教色彩,宗教材在巴洛克艺术中占有主导的地位。罗可可:罗可可是一种种偏好艳丽色彩与优雅装饰的艺术风格,17世纪以后取代了巴罗克时代雄健奔放的趣味,表现出一种轻松活泼的特点。它由法国路易十五宫廷形成后流行开来,波及到德、奥和其他国家,最终形成了18世纪在欧洲占统治地位的艺术形式。二、19世纪艺术氛围: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1、新古典主义:大革命背景、古典理想与现实境遇、大卫、安格尔等新古典主义,一方面起于对巴洛克和罗可可艺术的反动,另一方面则是希望以重振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为信念。新古典主义的艺术家刻意从风格与题材模仿古代艺术。新古典主义兴起于17世纪的法国。在法国大革命及其政治和社会改革之前,形成了一场纯粹的艺术革命,这就是新古典主义美术运动。这一时期的法国美术既不是古希腊和罗马美术的再现,也非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的重复。它是适应资产阶级革命形势需要在美术上一场借古开今的潮流。新古典主义美术的特征是: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在艺术形式上,强调理性而非感性的表现;在构图上强调完整性;在造型上重视素描和轮廓,注重雕塑般的人物形象。2、浪漫主义:格列柯与戈雅等艺术家的传统、德国狂飙突进运动(哥德、席勒等)、藉里柯、德拉柯罗瓦等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作为一种主要文艺思潮,从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盛行于欧洲并表现于文化和艺术的各个部门。浪漫主义运动是法国大革命、欧洲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的产物。它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对个性解放的要求,是政治上对封建领主和基督教会联合统治的反抗,也是文艺上对法国新古典主义的反抗。浪漫主义画派摆脱了当时学院派和古典主义的羁绊,偏重于发挥艺术家自己的想象和创造。画面色彩热烈,笔触奔放,富有运动感。浪漫主义内部可以分为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者两种取向。3、批判现实主义:社背景、1848年革命、库尔贝及其现实主义宣言、巴比松画派、杜米埃现实主义就其本质来说,是如实地反映现实,不加任何美化。在十九世纪,作为继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之后的现实主义,指的是一个特定的、狭隘得多的流派,在美术中,主要是指以库尔贝为首的艺术家,而现实主义的含义,除了指创作方法外,同时还包含用写实的、忠于自然的表现手法,因此人们也把它称为写实主义或自然主义。他们的题材来自现实生活,他们写日常生活中的事,写生活中每天可以接触到的人,同时以揭露当代现实生活为主要任务。三、从古代到现代:印象派的崛起1、印象派兴起的背景:外光画派的影响、工业革命与科学精神、自然主义思潮(含文学,如左拉)2、印象派的概念(impressionism)3、印象派绘画的特点4、印象派的代表画家:莫奈、马奈、雷诺阿、毕沙罗、德加、5、新印象主义:修拉6、后印象派:塞尚、高更、梵高印象派: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印象派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印象派”因画家克劳德·莫奈的油画《日出·印象》得名。在艺术观点上,印象主义画家反对当时占正统地位的古典学院派,反对日益落入俗套、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它们吸收了北方绘画和东方绘画的营养,同时受现代科学,尤其是光学的启发,认为一切色彩皆产生于光,于是他们依据光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来调配颜色,因此他们在绘画中注重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主张到户外去,在阳光下依据眼睛的观察和现场的直感作画,表现色彩的微妙变化。新印象派:新印象派是继印象主义之后在法国出现的美术流派。画家们在画板上调出色调混合的高明亮度小点,彼此相邻近地排列于画布上,故又称点彩派。其出现与科学的迅猛发展有密切联系,光学和色彩学的理论以及实验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它的发展。其理论是:①色彩的分割理论,及分割法。②主张色彩、线的表现性与情感的特质相结合。新印象主义是印象主义的某些技法和科学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后印象派:后印象派是从印象派发展而来的一种西方油画流派。在十九世纪末,许多曾受到印象主义鼓舞的艺术家开始反对印象派,他们不满足于刻板片面的追求光色,强调作品要抒发艺术家的自我感受和主观感情,于是开始尝试对色彩及形体表现性因素的自觉运用,后印象派从此诞生。在艺术表现上,后印象派更加强调构成关系,认为艺术形象要异于生活的物象,用作者的主观感情去改造客观物象,要表现出“主观化了的客观”。他们在尊重印象派光色成就的同时,不是片面追求外光,而是侧重于表现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四、19世纪德国艺术1、文艺复兴大师丢勒2、社会背景:从农业国到工业国3、艺术行业的兴起:艺术协会、艺术博物馆、展览与艺术评论4、德国北方早期浪漫主义:风景画家弗雷德里希5、德国南方的浪漫主义:拿撒勒派6、德国现实主义:门采尔7、德国-罗马画派:安泽尔姆-费尔巴哈(19世纪60-70年代)8、德国象征主义:阿诺尔德-伯克林9、德国三大外光画家:马克斯-伯里曼、罗维斯-克林特、马克斯-斯勒福格特五、风景画的复兴1、风景画的西方传统:古代—尼德兰的老博鲁盖尔(风景的自觉)—普桑、洛兰(神圣的风景)2、英国风景画的贡献:特纳、康斯太勃六、19世纪其它地方的艺术流派:英国拉斐尔前派、伦敦印象派、美国哈得逊画派、美国印象派、俄国巡回展览画派英国拉斐尔前派:拉斐尔前派是1848年开始的一个艺术团体,由3名年轻的英国画家发起。他们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当时的艺术潮流,反对那些在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的时代之后在他们看来偏向了机械论的风格主义画家。他们认为拉斐尔时代以前古典的姿势和优美的绘画成分已经被学院艺术派的教学方法所腐化了,因此取名为拉斐尔前派。他们尤其反对由雷诺兹爵士所创立的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画风,认为他的作画技巧只是懒散而公式化的学院风格主义。他们主张回归到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的,画出大量细节、并运用强烈色彩的画风。他们以古典历史和神话作为绘画题材以及模仿的艺术态度,或者是以模拟自然的状态,来作为他们艺术的目的。这个画派持续三四年的时间,1854年后解体。俄国巡回展览画派:巡回展览画派1870年成立于莫斯科。一方面受当时现实主义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彼得大帝改革以来欧洲艺术的影响,巡回展览派画家以批判现实主义为创作方法和原则,主张把绘画艺术从贵族沙龙里解放出来,真实地描绘俄罗斯人民的历史、社会、生活和自然。画派的成员定期在全国各地巡回展览,前后活动了50年,共举行过48次展览。巡回展览画派中不但真正产生了现实主义风景画派,而且列宾、苏里科夫、马克西莫夫、彼罗夫、列维坦等主要成员对中国现实主义美术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得影响。七、西方现代美术1、由印象派延伸出来的三条道路:塞尚—立体派—抽象艺术—至上/构成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极简艺术—色域绘画梵高—表现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新表现主义高更—纳比派—象征主义2、现代美术的基本特点:对新时代背景的再现、追求内心和情感的表现、走出文学宗教的附属地位、追求形式自身的美3、野兽派:马蒂斯野兽派:野兽派是自1898至1908年在法国盛行一时的一个现代绘画潮流。野兽派画家热衷于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野兽主义得名于1905年巴黎的秋季沙龙展览,当时,以马蒂斯为首的一批前卫艺术家展于同一层厅的作品,引起轩然大波。此派的画家们,他们吸收东方和非洲黑人雕刻艺术的表现手法,注重纯粹造型的表现,惯用红、青、绿、黄等醒目的强烈色彩作画。他们以这些原色的并列,加上大笔触,单纯化的线条作夸张抑扬的形态,以达到个性的表现。野兽派是20世纪在欧洲第一个现代主义流派,它摆脱了物体固有的色彩特征,运用简练的线条和夸张的颜色来实现色彩在画面中的完全释放和独立,野兽派的出现把欧洲从几百年的传统的自然色彩概念中释放了出来,野兽派的产生意义,就在于色彩不必依附于任何自然形态以及他们的真实性,就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品格特征。4、立体派:毕加索、布拉克立体派:继后印象主义﹑象征主义之后,年轻的艺术家们普遍关注的是如何革新形式,来表现在迅猛变革的工业社会里人们的内在情绪和心理。1908年始于法国的立体主义是富有理念的艺术流派。它主要追求一种几何形体和形式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它否定了从一个视点观察事物和表现事物的传统方法,把三度空间的画面归结成平面的﹑两度空间的画面。明暗﹑光线﹑空气﹑氛围表现的趣味让位于由直线﹑曲线所构成的轮廓﹑块面堆积与交错的趣味和情调。立体主义强调秩序和规则,从而促进了立体主义朝着更为抽象和主观的方向发展,在分析的立体主义破碎而又剔透的结构中,保留着强烈的光线和某种空间感。画家们将不同状态及不同视点所观察到的对象,集中地表现于单一的平面上,造成一个总体经验的效果。综合的立体主义不再从解剖﹑分析一定的对象着手,而是利用多种不同素材的组合去创造一个新的母题,并且采用实物拼贴的手法,试图使艺术家接近生活中平凡的真实。5、未来主义:查拉、波丘尼未来主义:未来主义是一种1910年左右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思潮,意在表现当代生活有力的、充满活力的和激烈的特点。基本艺术观包括对陈旧思想的憎恶,尤其是对陈旧的政治与艺术传统的憎恶。对速度、科技和暴力等元素狂热喜爱。汽车、飞机、工业化的城镇等等在未来主义者的眼中充满魅力,因为这些象征着人类依靠技术的进步征服了自然。未来主义者对现代战争大加颂扬,认为战争是艺术最终极的形式。6、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主要以德国为中心的艺术运动、荷兰画家蒙克的影响、桥社、青骑士社、新客观派、康定斯基、马尔克表现主义:20世纪初的欧美文学艺术流派。表现主义一词最初是1901年在法国巴黎举办的马蒂斯画展上茹利安·奥古斯特·埃尔维一组油画的总题名。德国1905年组织的桥社、1909年成立的青骑士社等表现主义社团出现标志表现主义绘画作为运动的崛起。它们的美学目标和艺术追求与法国的野兽主义相似,只是带有浓厚的北欧色彩与德意志民族传统的特色。表现主义受工业科技的影响,表现物体静态的美。艺术家大都受康德哲学、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强调反传统,不满于社会现状,要求改革。在创作上,他们不满足于对客观事物的摹写,要求进而表现事物的内在实质;要求突破对人的行为和人所处的环境的描绘而揭示人的灵魂;要求不再停留在对暂时现象和偶然现象的记叙而展示其永恒的品质。它的特点是不重视细节的描写,只追求强有力地表现主观精神和内心激情。7、俄国现代艺术:至上主义、构成主义、立体-未来派、马列维奇、塔特林构成主义:构成主义是发展于1913--20年代。构成主义是指由一块块金属、玻璃、木块、纸板或塑料组构结合成的雕塑。强调的是空间中的势,而不是传统雕塑着重的体积量感。构成主义接受了立体派的拼裱和浮雕技法,由传统雕塑的加和减,变成组构和结合;同时也吸收了绝对主义的几何抽象理念,甚至运用到悬挂物和浮雕构成物,对现代雕塑有决定性影响。在绘画方面,构成主义接近抽象艺术。8、抽象艺术:荷兰风格派、蒙德里安、康定斯基抽象艺术:野兽派和立体派促进了形与色的独立发展,但康定斯基进一步发现了它的奥妙,他从音乐中获得美学启迪,在1910年画了第一幅断然抽象的水彩画,是一幅无具象愿望的、充满活力的重叠色点。现代抽象艺术大致可分两种:①对自然对象外观加以减约、提炼或重组;②完全舍弃自然对象,以纯粹形式构成出现,称纯抽象。前者有两种类型:一种以自己对事物的概念为创作依据,减去被认为是次要、偶发的因素,追求一种本质;另一种则从个别特殊的自然对象中抽取艺术形象的模式。后者则分情感型和理智型两类。情感型被称为热抽象;理智型被称为冷抽象。抽象主义思潮从20世纪初到50年代长盛不衰。9、巴黎画派:莫迪利阿里等巴黎画派: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前期居住在巴黎,尤其是蒙玛特区的艺术家,他们没有统一的风格,也没有参与到其它流派中去,艺术史上称他们为“巴黎画派”。如果说他们之间还有什么共同点的话,那只限于如下几方面:第一,他们与20世纪先锋运动的各种流派相比较,较多地保持着与传统绘画的联系,往往是以基于写实的变形夸张为主,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第二,由于没有团体的力量,他们往往性格孤癖、活动力弱,生活比较清苦,因而不少人对现实抱悲观消极的态度,从而使作品蒙上神秘或忧伤的色彩;第三,他们来自不同的国籍,客居巴黎,卖画度日,大多过着穷愁潦倒的生活,染上了颓废和没落情绪,甚至孤愤而死。10、达达和超现实主义:“达达”的来源、从达达到超现实主义、玛格丽特、达利达达:达达是1916年在瑞士苏黎世出现的艺术运动。达达这个名字就是在这一年提出来的,达达这个名字,主要是对一种玩世不恭的象征。达达主义者一致的态度是反战、反审美。他们一方面厌恶第一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的恐怖与灾难,另一方面对无论是传统的还是具有20世纪初艺术特征的试验性的艺术运动均给予扫荡。对于达达的评价,颇有争论,有人认为达达是虚无的破坏性的运动;但也有人认为应该了解的是许多有天份的艺术家都倡导达达,其中有些还是超现实主义和抽象艺术中的翘楚。若没有达达团体和其各成员的贡献,就不会有超现实主义运动的发展。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是在法国开始的文学艺术流派,源于达达主义,并且对于视觉艺术的影响力深远。此派别的理论根据是受到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影响,致力于发现人类的潜意识心理。因此主张放弃逻辑、有序的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而呈现人的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界,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融合。与自然主义相对立,超现实主义创作不受理性支配而凭本能与想象,描绘超现实的题材,表现比现实世界更真实的,比现实世界的再现更具重大意义的,想像领域中的梦幻世界。主要有两种方式。其一是以精细的细部描绘为特征,通过可以识别的经过变形的形象和场面,来营造一种幻觉的和梦境的画面,以及不受意识和理性控制的形象。;另一支超现实主义的绘画;追求作画过程的无意识性,以致在画面上出现纯粹受心理作用支配的意象,最终结果总是充满幻觉的和具有生命形态的抽象画面。11、抽象表现主义:波洛克抽象表现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早期的一种绘画流派。它是一群艺术家所做的大胆挥洒的抽象画。他们的作品或热情奔放,或安宁静谧,都是以抽象的形式表达和激起人的情感。抽象表现主义主要产生和发生在美国,也是二战之后西方艺术的第一个重要的运动,享有的地位无与伦比。它是战后漫长风格实验的开端,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自此之后的一段时期里,西方现代艺术的中心从巴黎转移到了纽约。12、波普艺术:沃霍尔波普艺术:20世纪50年代初萌发于英国,50年代中期鼎盛于美国。波普为Popular的缩写,意即流行艺术、通俗艺术。这是一个探讨通俗文化与艺术之间关连的艺术运动。波普艺术试图推翻抽象艺术并转向符号,商标等具象的大众文化主题。他们认为公众创造的都市文化是现代艺术创作的绝好材料,面对消费社会商业文明的冲击,艺术家不仅要正视它,而且应该成为通俗文化的再现者。美国波普艺术的出现略晚于英国,在艺术追求上继承了达达主义精神,作品中大量运用废弃物、商品招贴电影广告、各种报刊图片作拼帖组合,故又有新达达主义的称号。13、后现代艺术西方美术史——17世纪~18世纪美术概况一、意大利贝尼尼(Bernini)贝尼尼被称为巴洛克艺术之父,其雕刻、建筑艺术非凡的成就使自己当之无愧地成为17世纪最杰出的艺术大师之一。贝尼尼的艺术为上层阶级服务,一生始终是王公贵族和几代教皇的座上客。17世纪的欧洲是个大动荡的欧洲,民族、民主革命的运动蓬勃发展。在美术上,现实主义与反现实主义的斗争明显而激烈。艺术家的队伍开始分化,一部分人成为宫廷画家,贝尼尼便是其中一位。贝尼尼是位比较复杂的艺术家,他虽然服务于宫廷,创作上有被利用的一面,这是主流,但也有想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的一面,他是一个始终处在矛盾地位的巴洛克艺术家。贝尼尼的艺术不模仿前人而多有创造,他喜欢表现戏剧性的题材和运动中的人体,通过这样的题材表现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和瞬息万变的运动。他强调激情和运动,重视明暗对比,他塑造的人物雕塑总是处于激烈的动势中,人物的表情和姿态传达出内心和气质上的感染力,给观者以强烈的震惊和激动,而光的巧妙运用又让这戏剧性的场面更加振动人心。贝尼尼似乎能够使大理石在他手中产生奇妙的化学变化,凿出的人体细腻光滑并富有弹性,在强烈的动势中还能看到肌肉的紧张和似乎正在呼吸的起伏,给人一种朦胧的幻觉。人物的衣服总是随风轻轻飘起,给人一种轻快、活泼和不安的感觉。贝尼尼的早期艺术还不是典型的巴洛克风格,有人文主义思想和古典艺术的影响,作品中既有古典主义的典雅,又表现了人的感情和力量,同时具有巴洛克艺术的运动和激情。早期作品《大卫》完全像是一个世俗中的人,从慢了热情和意志力量,正处在旋风般的运动中。《阿波罗和达芙妮》群雕是为罗马的红衣主教波尔盖兹所作,这件作品的完成为贝尼尼赢得了不仅整个罗马连同教职人员的赞叹。这件作品取材于希腊神话,歌颂了人类的理想和爱情。陷入情网的阿波罗疯狂地追赶达芙妮,而美丽的少女却冷若冰霜极力躲避,在阿波罗的一只手触到达芙妮的身体时,美丽的少女变成了一棵月桂树。这两个人体十分轻盈,好像是沿着一个对角线的方向跑去,仿服要离开大地。达芙妮的身体有着湿润和柔和感,她斜视的眼光里闪着诱人的目光。这件十分生动的作品,充分显示出贝尼尼一心为宗教服务的思想,也显示出巴洛克艺术的综合性、豪华性、装饰性、戏剧性等特点。1623年贝尼尼进入教廷后,艺术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时的雕塑越来越显示出一些程式化倾向,人文主义色彩减弱,现实主义的因素也减少了,更多的是宗教神秘色彩。虽然在创作技巧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然而不少作品已缺乏生气和创新。艺术风格的变化和地位的变化有着密切关系,过上贵族一样豪华生活的贝尼尼不可能接近下层,表现下层的真实生活。乌尔班八世是贝尼尼艺术的最大支持者,贝尼尼为这位教皇创作了很多作品,其中乌尔班八世陵墓尽力追求豪华的风格对其进行讴歌。这个时期更为出色的是他的肖像创作,这些作品中虽然有巴洛克风格的影响,但也包含着现实主义因素。贝尼尼的肖像雕塑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奉教皇、国王之命所作的肖像雕塑。这类作品多般华丽有余,个性不足,往往缺乏人物内心的刻划。第二类是他为自己的朋友和家人所作的肖像雕塑。在制作朋友和家人肖像时,他有更大的自由,所以表现得更为生动些。在给红衣主教波尔盖兹作的雕像中,揭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活动,给人印象庄严而又带点做作,自信又有点迟钝,眼睛很有神气,表现了贵族的高贵感,微微张开的嘴仿服正在往外吹气。祭坛雕塑《圣德列萨祭坛》的成功,标志着贝尼尼雕塑的顶峰的到来。贝尼尼在这件最得意的作品中,成功表现了修女德列萨在幻觉中复杂的由痛苦和幸福交织在一起的形象:天使正把金箭从她的心中抽出来,似乎已经刺入好几次还要再继续;她的头无力地后仰,手脚忘情地下垂,这个身体坐在云端上——上面的灯光照着祭坛上部一束束镀金的象征圣光的金属条,给整个人体洒上金色,更增加了雕刻的戏剧气氛。在这件作品中,贝尼尼体现出人文主义的思想。它反映了人的尊严、理想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也是贝尼尼创作中的积极成分,也是与一般的巴洛克艺术的不同的地方。总的来说,贝尼尼是巴洛克艺术家,但在他的一些作品中仍然有着现实主义成分,他是有着积极精神的巴洛克艺术家。虽然为教廷服务,创作中有妥协的一面,但同时也有反抗的一面,特别是他的一些优秀的肖像作品,弱点是脱离生活,远离人民。他和委拉斯贵支虽然是同时代的两个人,所处的环境也都差不多都是宫廷画家,但他没有能够像委拉斯贵支那样一生坚持真理,对劳动人民表现出深刻的同情,这是他的局限和不幸。卡拉瓦乔(Caravaggio)是意大利16世纪末17世纪初著名画家,和贝尼尼同为那个时代的巨匠,但由于所持的艺术观点和所选的艺术道路不同,一生充满了艰辛和不幸,年仅37岁就悲惨离世。卡拉瓦乔的艺术像一座桥,既继承了文艺复兴的传统又推开了17世纪现实主义的大门,把文艺复兴和17世纪两个时代联结了起来。17世纪的现实主义艺术把人们带到了一个更具体、更真实的世界,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充满幻想,而是逐渐揭去了那层美丽的轻纱,看到了生活中的苦难和不幸。有些现实主义的画家不仅描写了现实,还对社会的黑暗第一次提出了批判,这是现实主义艺术发展史上的一个很大变化。卡拉瓦乔最初艺术的进展主要受到的影响:一是米兰的现实生活,二是这里的文艺复兴传统尤其是达芬奇的艺术,三是一些现实主义画家的影响。其中还有威尼斯画派明快的色彩、激烈的运动和自由流畅的笔触、宏大的构图,这些条件相互结合促成了卡拉瓦乔艺术的成长。卡拉瓦乔早期的艺术大多是画一些年轻男女,在这些人物身上多充满了宁静和欢乐的情绪。他画静物,画从大街上请来的各种角色,从一开始就走着一条写实的路,表现的是真实而富有生活气息的人物,有血有肉,内心充满了欢乐和青春。如《女卜者》描写了既没有维纳斯也没有阿穆尔的爱情,在当时的意大利是不多见的。画中的女主角是从他门前路过的一个吉普赛女人,男青年是他的一个朋友,两人眼光相碰,男青年正挑逗地望着吉普赛女人,这个女郎则显出害羞的样子,好像忘记了看手相,而是望着男青年的脸。这些从生活中来的人物和在真实生活中所见的鲜艳明快的色彩,帮助卡拉瓦乔追求着现实的亲切的美。卡拉瓦乔早期的这些半风俗半肖像的作品唯一的缺点在于人物内心的刻画还不够深刻,个性化还不突出。早期他也创作了一系列宗教画题材的作品,他的宗教画缺乏虔诚,像前辈的人文主义画家一样,主要着力于表现人的理想而不是对神的歌颂,而且在宗教题材世俗化方面,他比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画家走得更远。例如描写穿着现代衣服的圣女思索这人间的事情。卡拉瓦乔生活的经历让他一生都在极力表现最底层人的生活状况,无论是宗教题材还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都应该有现实生活中人物的影子,圣人要以普通人的形象出现才能为大众所接受,才能更接近最广大的人民,他追求神人不分,宗教题材世俗化。卡拉瓦乔的艺术往往来自生活中一个场面突然带来的灵感,他重视光的运用和选择最能够表达主题的情节,画面具有真实性、现场性,让人觉得似乎自己就在现场,就在当面,似乎正在参与。卡拉瓦乔曾为孔塔雷利礼拜堂作祭坛画《圣马太和天使》,在这幅画上,他画了两个等身大的人物置于前景,而让人震惊的是,圣马太史无前例地被画作一个粗野、额上条条皱纹、浓眉大眼、络腮胡子、并且似乎因为突然想到什么而激动不已的握笔的手已经战战兢兢的农民的样子。他认为圣马太就该是这样朴实,并且认为美不在外表而在内心。《圣马太被感召》同样是这个教堂的壁画,也取材于圣经。这幅精彩的作品通过一束强烈的光线把基督和马太联系起来,基督半隐在暗光中的面部正好更凸显了露在光照中指向马太的手的中心地位,又与马太指向自己的手很巧妙地让观者一目了然这幅画的意义。故事情节表现在一个灰暗的小房子里,画面上的人物性格多样但都统一在总情节中,整个画面统一在暖褐色调子中,在射进来的阳光照耀下,马太的红衣和身旁青年的鹅黄色衣服显得十分鲜艳夺目。卡拉瓦乔用一件宗教题材的外衣,反映的完全是世俗的生活和人间的疾苦。1605-1606年卡拉瓦乔完成了他一生中最出色的作品《圣母之死》,这幅画标志着他创作的顶峰。这幅祭坛画上既无飞翔的天使,也无神的赞颂,平凡的一切完全是人间的景象。画中圣母玛丽亚的形象可以称得上是欧洲17世纪现实主义艺术中最有典型意义的形象之一,在之前还没有出现过一个如此真实的形象。在一个破陋的农家茅舍里,死去的玛丽亚躺在床上,一群农民式的人物围着她哭泣,每个人都低垂的头加重了画面的悲剧气氛。圣母头上的光圈几乎看不到了,她完全像一个死于饥寒和贫困的农家妇女。她头发蓬乱,面色苍白,脸部显得浮肿,遗容上留下了生活忧愁的影子,身上穿的是当时农家的服装。最为别致的是画家把她安置在一个极短的小床上,为的是让她的两只光脚悬空放着。前景中的农家姑娘是玛格达丽娜,她坐在一个粗笨的小板凳上哭得十分伤心。这幅画的成功概括地说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卡拉瓦乔完全摆脱了过去的陈规俗套,他借助圣母升天这一题材,真实地丝毫不加掩饰地画了一个农妇之死。二是这幅画是卡拉瓦乔平民的美学思想的体现。美在于真实,反对一切粉饰和美化。三是在他的作品中表漏了画家对下层人民贫困生活的深刻同情心,他这种揭露性的描写实际上就是对社会贫富不均现象的批判。卡拉瓦乔的艺术道路被美术史学家称作卡拉瓦乔主义,它的影响是极广泛的,不仅对当时意大利国内有影响,同时也影响了欧洲各国,不少17世纪的现实主义画家都程度不同地受到了卡拉瓦乔主义的影响,卡拉瓦乔主义对鲁本斯的影响是最为直接的,鲁本斯作品中那种粗矿的气质、健壮的人体、民主的思想都和卡拉瓦乔的一束很接近。卡拉瓦乔主义对欧洲各国艺术的影响既不应抹杀它的作用,也不要加以无限夸大。它对其他国家艺术的影响只是一个外来因素,各国的现实主义的发展程度如何首先取决于本国的条件。卡拉瓦乔艺术的意义概括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他的作品像一面镜子一样真实反映了16世纪末17世纪初意大利这一动荡的年代。正是时代孕育了他的艺术,他的艺术反过来又表现了这个时代。二,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卡拉瓦乔有着自己的美的,他来自生活底层,熟悉并同情这些人,在下层劳动者的身上和内心去寻找美。他作品的人民性也表现在艺术的真实性上,真实为他的艺术带来了撼动人心的力量,他总是从生活出发反对一切虚构和臆造。三,在卡拉瓦乔的艺术作品中开始出现了一些对社会批判的因素。文艺复兴是理想的时代,而17世纪是人们理想破灭的时代,他画中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死亡、鞭打、哭泣、沉思、乞求、骚动不安以及其他一些方面的描写都是对社会的批判。四,在艺术技巧上的革新。1.是他对光的研究运用,他把色彩和光结合成一个整体,产生了更真实、更鲜明的艺术效果,并突破了画面的平面,使人体更有雕塑感。2.构图法和文艺复兴时期不同,主要采用开放式构图,人物多处于前景,尽量使画面上的人物与观众结合在一起,使之产生情感的交流。3.无论是画静物还是人物都力求表现出事物的质感,画面上的每个部分都给人极其真实的感觉。4.卡拉瓦乔表现的运动和巴洛克艺术家表现的运动不同,巴洛克艺术作品中的运动往往是无目的的,而卡拉瓦乔的运动总是有目的和内容的,是受画面主题支配的。二、荷兰17世纪上半期,荷兰是一个经济贸易的强国,一个典型的商业资产阶级国家,这里既没有豪华的宫殿,也不修建雄伟的教堂,建筑与雕刻不发达,而为市民阶层服务的绘画艺术则特别受到重视。市民用绘画装饰家庭成为一种时尚,绘画贸易特别发达,绘画和其他商品一样有行情有市场。艺术的商品化促使艺术走向社会,也是绘画题材更加广泛,而且主要是世俗的生活。现实主义的艺术独树一帜,画家多采用通俗的艺术语言,作画很少运用寓意和戏剧化的手段。荷兰的艺术是市民的艺术,荷兰画家也大都不去意大利“朝圣”,他们有自己的审美观,认为自己的艺术是最完美的艺术。伦勃朗(Rembrandt)是17世纪荷兰画派的首领和具有世界影响的现实主义艺术大师,荷兰最杰出的肖像画大师,他一生创作精力旺盛,给人类留下了极其丰富而珍贵的遗产——六百幅油画,三百幅版画和二千幅左右的素描的速写。他的画作题材广泛,擅长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宗教画、历史画等。伦勃朗早年在老师那里接受了意大利艺术特别是卡拉瓦乔主义的熏陶,他非常重视写生,常画双亲、身边的人和自画像。也画宗教题材画,不过这些宗教题材画从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世俗气息。1632-1643年间伦勃朗的艺术走向成熟,他创作的著名的《蒂尔普教授的解剖课》是其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他选择了蒂尔普教授正在给他的学生讲授人体解剖学课的情节,因而这幅肖像画又带有风俗画的性质。在作品《丹娜伊》中,相比较提香的同名作品中描绘成的美妇,伦勃朗笔下的丹娜伊完全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画家描绘了丹娜伊在金雨到来时的惊喜,她正扬起右手迎接幸福和爱情的到来。背景上有一位老妇人正出神地看着眼前的奇迹。画面的光完全集中在丹娜伊身上,光线的变化与明暗对比增加了画面的戏剧气氛。40年代初到50年代中期,伦勃朗的创作更具有现实色彩。1642年,他出色完成了后来被称为《夜巡》的作品。这幅画原来是受阿姆斯特丹警卫公会委托而作的一幅集体肖像画,他却把它当作一个离世的主题画来构思。他选择了大尉班宁科克下令射击手连出发的瞬间,将主要人物安排在画面的主要位置,而把其余的人安排在后边。此画无论人物刻画,构图处理上以及光色运用上都达到了完美程度,颇有独创性。伦勃朗的艺术道路既不属于巴洛克也不属于古典主义,而是具有荷兰特色的卡拉瓦乔主义。他是17世纪伟大的现实主义画家,走着一条独立的艺术道路。在绘画史——不单单是荷兰的而是全欧洲的绘画史上作占的地位,是与意大利文艺复兴诸巨匠不相上下的。他把艺术、名誉和自由看得比金钱更重要,不愿迎合他人平庸的艺术趣味而降低作品的艺术性,不愿放弃自己的美学观点和表现手法,在艺术上大胆探索实践,无论宗教、神话、肖像、风景、动物等各种体裁,都有独到的成就,而光和影成为他表达主题和情感的有力的艺术语言。他注重用广来造型,强调明暗对比,突出主要人物,这种艺术表现手法无疑是受了卡拉瓦乔主义的影响。他使用的色彩,常带有一种金属和宝石般的高贵感,使粗陋的物象也变得华美悦目。他遵守的原则是:我就是我。主要表现在:一,生活化。无论画什么题材、什么人物都是从生活的角度出发,英雄也好,圣母也好,都是生活中的人。二,时代化和社会化。他的作品充满了时代气息和社会特色。充分显示了那个时代的精神和市民的荣誉感以及各种人物鲜明的个性与职业特点。三,非宗教化。尽管他画了许多宗教题材,但都是借助宗教题材来宣扬人性的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基督教的精神和人道主义融合在一起。四,他的艺术具有一定的批判色彩。五,在肖像画方面有独特的贡献。在人物内心刻画上,在多样化和典型化方面都表现出独到的功夫,不同凡响。他的肖像画不仅仅是描绘了一个人,而且描绘了一个社会一个时代,是时代与社会的一面镜子,曲折地反映了人的命运、痛苦和欢乐。六,在技法商和技巧上的成就非常突出。他善于用光来造型,画面上常常看不到清晰的轮廓线,二是运用明暗对比的方法造成人物的立体感,突出人物在空间的位置。光线和色调的变化十分复杂而微妙,却在画面上起到了协调和统一的作用。伦勃朗不用于荷兰小画派的艺术家,他不会迎合新主人而委屈自己的艺术,作品都有丰富心理和道德的内涵,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在17世纪继承了文艺复兴的传统并发扬光大,使荷兰画派的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顶峰。哈尔斯(Hals)是哈勒姆画派的主将,肖像画方面的另一位声名卓著的大师,是一位难得的现实主义画家,他的肖像画既画上层人物也画下层百姓,画中有贵妇、军官,也有流浪汉、酒鬼、农民、渔夫和吉卜赛人。他画宴席中的军官,他们在笑,笑声中包含着生活的满足和自豪。他画的小丑、流浪汉有时也在笑,但笑里隐藏着一丝悲哀。所以哈尔斯的肖像画并不简单,其中包含着很多内容,里面有生活、时代和人性的东西。他有着娴熟的功夫和技巧,画面总保持着一种激情和新鲜感。在17世纪30年代以前的作品大多是表现了欢乐和愉快的情绪。如著名的团体肖像作品《圣乔治射击手连军官们的宴会》,画家没有画11个人排排而坐,二是画他们在饮宴中的欢乐,用情节把他们组织在一起,这是个热闹的宴会,人物处在自然状态之中,反映出一种民主、平等的精神。人们饮着美酒谈笑着,面部带有一种自信和自豪的表情。《愉快的酒徒》是一幅肖像画,人物的表情描绘得甚为生动,惟妙惟肖:他带着几分醉意,两眼惺忪,目光恍惚,托着酒杯的手摇晃不定,杯中的酒快要溢出。哈尔斯画种种人常常是以平等的眼光来观察对象,既不美化也不丑化,完全尊重真实的原则,因此作品极有力量。30年代到50年代是哈尔斯创作的中后期,他继续画了一系列肖像画。这一时期的肖像画中有一个较为明显的特点,这就是在前期画中常见人物的英雄气概和洋洋自得的满足感减少了,形象进一步平民化了。60年代是他创作的最后时期,他创作了《哈勒姆养老院的女主持人》和《哈勒姆养老院的男主持人》,在这两件作品中,他画出了世态炎凉和人心不古。哈尔斯晚年在养老院度过,很熟悉这些人,这些人物的面部都缺乏热情,甚至冷若冰霜,很有之夜的特点。维米尔(Vermeer)是代尔夫特画派的画家。早期曾做过一些宗教题材画,中后期他的宗教题材画几乎绝迹。他50年代的作品多具有质朴的特点,如《读信的少女》是一幅风俗性的作品,描绘了一个贵妇站在窗前读信。女主人的一幅并不华丽,但显出很有修养的样子。艺术语言明白易懂,画了一个典型中产者的家庭环境。60-70年代的作品则表现出华丽,但这不是巴洛克的华丽,仍然具有世俗和生活的特点。他的作品色彩晶莹明亮,境遇透视,善于表现空间,层次分明,富有诗意。《情书》庙会一个弹鲁特琴的贵妇手里拿着刚刚收到的一封信,望着送信的女仆,二人相对会心地微笑。这里么有复杂的情节,也没有过多的戏剧气氛,一切都是那么平常自然。从左上方射入室内的光线把人物和室内的一切都照亮,画家好像为我们撩开神秘的帷幕,让我们看到一个静谧的世界。静物画和风景画17世纪荷兰画怕的静物画非常出名,静物画又分为花卉、乐器、器皿、蔬菜、水果、海鲜等等门类,各有专门的画家。最早的静物画常带有一定象征意义,或表现生命的短促,或寓意世间的沉浮,如王冠、珠宝代表人类的欲望,乐器代表享乐放荡的生活,计时沙漏器、钟表和红烛表示生命短促和时光即逝。后来的静物画不太注重象征意义,主要表现人民的生活,采用了明白易懂的艺术语言。主要代表有海达、卡夫等。荷兰风景画借助于地理特点,主要描绘水和天空,很少有全景式的风景画作品,多是表现一个角度或海湾的小构图作品。运河岸和入海口是很时髦的主题,色调柔和,多为棕色和灰色调子,以写实为主。霍贝玛是荷兰风景画的代表画家,他只在母国的阿姆斯特丹生活,只画他喜爱的题材,特别是树木环绕水塘的风景画,并且一再的重复着。他的作品多与生活联系,有一种质朴的乡土气息,对后来的巴比松画派也有一定的影响。代表作有《林荫道》、《水车农舍》、《林中茅屋》和《森林》等。另外的代表画家还有霍延、寇普等。佛兰德斯画派主将——鲁本斯佛兰德斯画派与荷兰画派在艺术方面有许多不同。荷兰画派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商人和市民;佛兰德斯画派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宫廷、教会和贵族,以巴洛克艺术为主。佛兰德斯画派主要向意大利学习,因为他们同属于天主教占统治地位的国家和地区。与此同时,与巴洛克艺术并存的还有卡拉瓦乔主义和古典主义艺术。佛兰德斯的巴洛克艺术虽然收到意大利的影响,但又与意大利的巴洛克艺术大师有所不同。意大利巴洛克艺术的服务对象首先是教会,其次是贵族;佛兰德斯的巴洛克艺术主要为宫廷、贵族服务。起那这要虔诚得多,宗教色彩更浓;后者(如鲁本斯、凡戴克的作品)享乐主义成分多,在宗教题材中往往也充满世俗的精神。17世纪佛兰德斯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绘画上,它的雕刻、建筑远不如绘画名气大。巴洛克艺术虽然兴起于意大利,但在绘画方面最杰出的代表却出现在佛兰德斯画派。充满激情和享乐主义情调的鲁本斯把巴洛克绘画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鲁本斯最初师从于风景画家维尔哈希特和多才多艺的画家阿达姆·凡·诺尔特,在他们的门下学习了4年时间,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不久又成为从罗马归来的维尼乌斯的弟子,使鲁本斯受益很大,这使年轻画家对意大利,特别是罗马充满美好的向往。在他21岁时成为安特卫普画家公会的会员。两年之后实现了去意大利留学的梦想。  1600年,鲁本斯来到了意大利的威尼斯,他以极为虔诚的态度研究学习提香的色彩艺术和丁托雷托具有生动韵律的构图及明暗法。后来相继访问罗马、佛罗伦萨和热那亚等地,精心研究临摹古代艺术精品和文艺复兴盛期大师们的画迹。同时,卡拉瓦乔的现实主义绘画强有力的艺术效果也吸引了他,而最感兴趣的是正在兴起的意大利巴洛克艺术。  在意大利期间,接受曼图亚大公的礼遇成为奥奇契的宫廷画家,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古代艺术珍藏,丰富了他的艺术修养。受到大公的赏识和信任,让他作为宫廷使臣去意大利各地和西班牙收集艺术珍品,青年画家的难得机遇,有可能使他在艺术上博采众长。    1609年鲁本斯成为佛兰德斯的统治者伊萨贝拉的宫廷画家,不久便与人文主义者、名律师的女儿布兰特结婚,画家为妻子画过不少著名的肖像,过着豪华安定的生活,画家投入积极的创作活动,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特别注重带有旋转的运动感的结构来表现激动人心的场面,他善于运用对比的色调,强烈的明暗和流动的线条来加强这种画面的运动感。这种巴洛克式的艺术风格主宰着他几乎一生的创作活动。  鲁本斯一生的创作中,主要是宗教神话题材,他在基督教题材的创作中,不可避免要受到教会的制约,但在神话题材创作中,就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艺术个性。鲁本斯从威尼斯大师们那里获得色彩造型的启迪,在自己的创作中,色彩艺术得到了尽善尽美的发挥,已经超过了他所尊重的威尼斯画派的成就。  鲁本斯是一位伟大的人文主义画家,即使宗教神话是他创作的主要题材,但他还是以世俗的人物和自然去描绘神界人物,正如法国美术史家丹纳所言:他的作品表面上涂着一层天主教的圣油,而骨子里的风俗、习惯、思想感情,一切都是是异教的。在鲁本斯的作品中体现出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美好理想、丰富的想象力,通过艺术形象肯定人的力量和人生的欢乐,他善于运用健康丰满、生机勃勃的形象,洋溢着乐观与激情的性格,去表现自己的审美理想与趣味。由于他所处的上流社会环境,迎合上层贵族的审美要求,所以他笔下的人物,尤其是妇女几乎都是贵妇人,体态胖肥,皮肤细嫩,骚首弄姿,扭捏作态,而男子都是浪荡公子一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佛兰德斯贵族资产者的追求享乐和骄奢淫逸的生活情趣。鲁本斯一生创作极为丰盛,作品多具有宏大的场面,强烈的运动感,雄健的造型,富有想象力和戏剧性情节;对比鲜明、响亮饱满的色彩;流动的线条、激动人心的画面艺术效果,给人以一种富丽堂皇、华美火热、欢腾鼓舞的艺术感受。  鲁本斯一生过着王子般的生活,49岁时爱妻去逝,53岁时又与一位16岁的妙龄少女海伦·富尔曼结婚,仍然过着幸福生活。在他63岁时走完了自己艺术的一生,为人类艺术宝库贡献了三千余幅艺术珍品。法国美术史家丹纳说:佛兰德斯只有一个鲁本斯,正如英国只有一个莎士比亚,其余的画家无论如何伟大,总缺少一部分天才。早年在一位伯爵夫人家里作侍童,精通德、拉丁、弗兰芒几种语言。后从几位画家学画,1598年成为画师,擅长绘制宗教、神话、历史、风俗、肖像以及风景画。1600年来到意大利,受聘任贡扎加的宫廷画师,还曾以外交使节身分出访西班牙,获得研究马德里宫廷藏画的机会。这期间作品《莱尔马公爵骑马像》、《圣海伦娜》、《竖起十字架》、《基督戴荆冠》等,画风受文艺复兴美术影响,有威尼斯画派的特点。1608年他回到安特卫普,次年出任摄政者的宫廷画师,所作一批以宗教和神话为题材的油画《复活》、《爱的乐园》、《强劫留基伯的女儿》、《末日审判》等,笔法洒脱自如,整体感强,表明其艺术创作已进入鼎盛阶段。特点是将文艺复兴美术的高超技巧及人文主义思想和佛兰德斯古老的民族美术传统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热情洋溢地赞美人生欢乐的气势宏伟,色彩丰富,运动感强的独特风格,成为巴洛克美术的代表人物。1630~1640年,他已进入老年,因患风湿病而手指成为畸形,但仍坚持作画。一批出色的风景画和人物肖像,用色、用笔更加奔放自如,虽然画作的大部分的要由助手和学生来协助完成,但他亲手制作的那些油画草图,仍可看出他的绘画到后期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鲁本斯的绘画对佛兰德斯以及整个西方绘画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17世纪后期巴黎的法国皇家美术学院就出现了一批鲁本斯主义者。18~19世纪法国画家A.瓦托、E.德拉克洛瓦、P.-A.雷诺阿和英国画家J.雷诺兹、J.康斯特布尔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过他的影响。西班牙美术17世纪的西班牙逐渐沦为二等国,但美术人才辈出,在17世纪上半期出现了一个“黄金时期”。西班牙美术的繁荣主要有三个条件:一是西班牙文学对美术的有力影响,二是西班牙地方画派中现实主义力量的存在和发展,三是意大利卡拉瓦乔主义艺术的影响。西班牙文学提倡艺术要表现时代,应该把在生活中看到的东西反映出来。“黄金时期”的三大代表人物是:里韦拉、苏尔瓦兰和委拉斯贵支。里韦拉早期在艺术上曾受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和提香等人的影响,卡拉瓦乔的艺术对他的影响尤为直接和明显。他的肖像画鲜明地表现了画家朴素、先进的美学思想,表明美和智慧来自于下层人民。有的画虽然以古代哲学家命名,但画上的人物完全是照着西班牙的流浪汉、农民的形象画出来的。他们的形象呈现出一种真实、自然、粗犷、豪放的特色,这种富有农民气质的肖像画,在以前是很少见的。代表作有《圣伊涅萨》、《跛足者》、《雅各之梦》等。《圣伊涅萨》是他的一件代表作品,取材于宗教传说,描绘一位14岁的少女宁受脱衣之辱也不肯改变自己的宗教信仰,她那坚强不屈的形象如同一座纪念碑令人肃然起敬。《跛足者》是一幅很不容的肖像画,画上的小男孩脸上泛着淡淡的笑容,在笑容后面似乎隐藏着一丝悲伤、寂寞和孤独。里韦拉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和卡拉瓦乔一样,是一位把社会的真实生活毫不粉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的画家。苏尔瓦兰(Zurbaran)的艺术总的来说有以下特点:一,作品的题材面比较狭窄,多以宗教题材为主,此外画一些肖像画和静物画;构图简洁、明快;人物造型强调立体感,具有庄严静穆的特色;善于表现空间,明暗对比强烈;笔触自由洒脱,很注意细部的描绘,色调庄重和谐,有着丰富细微的变化。二,他的艺术有着鲜明的民族、民主、生活、哲理的特色。民族的特点表现在他笔下的人物具有西班牙的气质,笔下的风景亦具有西班牙特色,这种乡土气息让人感到十分亲切。明珠和生活特色在他的作品中尤为突出。他描绘的圣者和常人经常合而为一,宗教题材中多充满了世俗的情趣。在表现人民的智慧和高尚品质方面,反映了他的朴素民主主义思想。他的肖像画中的人物初看好像很平淡,缺乏戏剧气氛和动的感觉,如果细细玩味就会发现平淡中有神奇,静止中有变化,其内心世界里有着丰富复杂的感情。这些人物形象总是生气勃勃,在她们身上有着时代和生活的烙印。三,他塑造和刻画的圣徒、僧侣、学者以及凡夫俗子,身上常常流露出西班牙画家作品中普遍具有的哲学家气息,他们好像总是在严肃地思考着什么。苏尔瓦兰的作品主要有:《圣劳伦斯》、《圣玛格丽达》、《圣路加在十字架前》、《圣母的童年》等。真理的画家——委拉斯贵支委拉斯贵支是美术上的一代宗师,无论是从艺术上还是品德上都是值得后人敬仰的,堪称楷。他一生坚持真理,至今在他的墓碑上还渴着这样的碑铭:真理的画家。委拉斯贵支一生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塞维利亚时期、马德里前期、马德里后期和晚期。塞维利亚时期1623年前为委拉斯贵支创作的早期。他在塞维利亚接受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重视增进各方面的修养,不仅研究绘画艺术,同时还阅读了大量的语言学、文学和哲学方面的书籍,为他后来称为一位大艺术家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在艺术上,卡拉瓦乔主义对委拉斯贵支有着极为明显的影响。当时在赛维礼仪流行着一种被称为波德格涅斯的风格,这种风格的艺术在题材上主张描写现实生活,面向下层,基本上放弃对神话或宗教题材的描写;即便描写宗教或神话题材,话中人物也多来自现实生活,有着极浓郁的生活气息。委拉斯贵支最早接受了这种风格的影响并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和推广,最终成为这种风格的领袖。他早期常在塞维利亚的街头巷尾作画,使他最感兴趣的是农民、小贩、老妇、小孩以及流浪汉等贩夫走卒的形象。他对这些人物和他们的生活做过极详尽的观察,并把这些对象和生活的场面画进他的作品。这方面的优秀代表作有《早餐》、《卖水人》、《老厨娘》等。《卖水人》完全是一幅典型的波德格涅斯风格的作品,画面上的主角儿塞维利亚的卖水人,形象朴实、庄重,是一个来自于生活底层的人物
/
本文档为【西方艺术史基本脉络】,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