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参考书

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参考书

2021-03-23 11页 doc 382KB 16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shmily

教师一名呀

举报
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参考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教师教学用书五年级上册·北京·科学教师教学用书五年级上册目录使用说明------------------------------------------------------------------------------------------------------教科书整体结构表------------------------------------------------------------------------------------------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
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参考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教师教学用书五年级·北京·科学教师教学用书五年级上册目录使用说明------------------------------------------------------------------------------------------------------教科书整体结构表------------------------------------------------------------------------------------------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主要材料清单------------------------------------------------------------------------------------------------各单元说明与教学建议------------------------------------------------------------------------------------生物与环境一、单元概述------------------------------------------------------------------------------------------------二、单元教学目标8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第1课种子发芽实验(一)------------------------------------------------------------------------第2课种子发芽实验(二)-----------------------------------------------------------------------第3课观察绿豆芽的生长--------------------------------------------------------------------------第4课蚯蚓的选择-----------------------------------------------------------------------------------第5课食物链和食物网-----------------------------------------------------------------------------第6课做一个生态瓶--------------------------------------------------------------------------------第7课改变生态瓶-----------------------------------------------------------------------------------第8课维护生态平衡--------------------------------------------------------------------------------四、评价建议-----------------------------------------------------------------------------------------------五、教学案例----------------------------------------------------------------------------------------------六、参考资料-----------------------------------------------------------------------------------------------光一、单元概述-----------------------------------------------------------------------------------------------二、单元教学目标-----------------------------------------------------------------------------------------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第1课光和影-----------------------------------------------------------------------------------------第2课阳光下的影子--------------------------------------------------------------------------------第3课光是怎样传播的-----------------------------------------------------------------------------第4课光的反射--------------------------------------------------------------------------------------第5课光与热-----------------------------------------------------------------------------------------第6课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第7课做个太阳能热水器--------------------------------------------------------------------------第8课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四、评价建议-----------------------------------------------------------------------------------------------五、教学案例-----------------------------------------------------------------------------------------------六、参考资料-----------------------------------------------------------------------------------------------地球表面及其变化一、单元概述-----------------------------------------------------------------------------------------------二、单元教学目标-----------------------------------------------------------------------------------------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第1课地球表面的地形-----------------------------------------------------------------------------第2课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第3课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第4课土壤中有什么--------------------------------------------------------------------------------第5课雨水对土地的侵蚀--------------------------------------------------------------------------第6课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第7课河流对土地的作用--------------------------------------------------------------------------第8课减少对土壤的侵蚀-------------------------------------------------------------------------四、评价建议----------------------------------------------------------------------------------------------五、教学案例----------------------------------------------------------------------------------------------六、参考资料----------------------------------------------------------------------------------------------运动和力一、单元概述----------------------------------------------------------------------------------------------二、单元教学目标----------------------------------------------------------------------------------------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第1课我们的小缆车-------------------------------------------------------------------------------第2课用橡皮筋作动力----------------------------------------------------------------------------第3课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第4课测量力的大小-------------------------------------------------------------------------------第5课运动与摩擦力------------------------------------------------------------------------------第6课滑动与滚动----------------------------------------------------------------------------------第7课运动与----------------------------------------------------------------------------------第8课设计小赛车----------------------------------------------------------------------------------四、评价建议----------------------------------------------------------------------------------------------五、参考资料----------------------------------------------------------------------------------------------科学教师教学用书使用说明与教科版科学教科书配套的《科学教师教学用书》是为切合教师教学的实际需要而编写的,三至六年级共8册。为了能清晰而简明地表达课程设计的意图,同时方便教师备课,我们设计了一些栏目和提供了相应的资源。下面是与使用有关的几点说明。一、教师用书的体例和作用1、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列写本学期的主要教学内容和在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方面希望达成的目标。为教师了解全学期的教学任务提供完整的框架和概貌。2、主要材料清单列出本学期探究活动涉及的主要实验和需要的器材与材料,供教师作和提前准备时使用。3、各单元说明与教学建议用文字形式介绍本单元的主要教学活动和活动间的结构,说明本单元的教学在整个教科书框架体系中的地位和意义。4、单元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从科学概念、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列出本单元要实现的教学目标,为教师把握单元教学提供方向。5、背景和目标这是分课时教学,说明教学内容选择的知识背景和学生的认识背景,方便教师理解教学活动的设计意图。所列的教学目标是直接针对该节课的。6、教科书说明用图文对照的形式详细说明正文、照片、图片、图表、对话框所包含的意义,对教科书正文中提出的问题给出必要的答案或说明。7、教学建议有针对性地为教学提供参考性策略,对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给予提示。8、评价建议立足单元教学指出评价的主要方向、可使用的依据,以及可采用的评价方法。二、课时安排建议修订后的教科书每册均安排了4个教学单元。三四年级每个单元包含7个教学活动,五六年级为8个教学活动。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1课时,这是根据目前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小学科学课中、高年级均为每周2课时的现状安排的。在设计时,我们也考虑到个别省份科学课的开设已经实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保持了弹性。针对这样的地区,我们建议在课时安排上可以采取下面的办法来解决:(一)对典型的过程与方法活动展开充分的探究,不以1课时为限制。例如“比较水的多少”“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等;(二)加强单元后的总结性教学,帮助学生梳理概念、澄清观点,开展单元性的评价活动;(三)实现教科书中已设计的拓展性活动,或资料库中的拓展性活动。这些活动对学生的发展是十分有意义的。如“小杆秤的制造”“设计制作一个强磁力电磁铁”等。为此每个单元安排3节左右的机动课时是适宜的,也是可操作的。三、教学目标的表述在这套教师用书中,我们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新的科学教育研究成果,将教学目标分别从科学概念、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表述。科学概念的陈述是用一句完整的话来完成的,它比一个简单的词有了更丰富的内涵,表达的是一个科学的观点或思想。科学概念也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例如核心概念和具体概念。每一个核心概念是由不同的具体概念组成的,而具体概念是从科学事实中归纳出来的。以科学概念作为教学目标,将促进学生对事实的理解,有助于他们形成重要的科学观念和思想,体现了科学教育改革的新方向。四、概念图和图表的使用修订后的教科书引入了多种形式的概念图和图表,因为它们是学生学习科学的有用工具。运用这些工具,学生可以记录和加工整理信息,同时用来描述概念。教师也可以借此了解学生的初始想法,为教学确定起点。 维恩图是一种选择、分类和比较信息的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帮助学生记录下他们的观察结果。两个圆可以呈现不同的信息,比如只属于陆生植物的特征和只属于水生植物的特征应分别记在一个圆里,而它们的共同特征则应记入两个圆的交叉部分。网状图是概念图中的一种,它的作用是用图解的形式记录与中心词有关的观点和内容,呈现中心词和与之相关内容之间的关系。使用网状图可以帮助学生围绕中心词作尽可能多的联想,由此教师可以了解到哪些知识是学生已经知道的。气泡图是一种简单的网状图,它可以帮助学生对中心词(主题)作出联想,记录下他们已经观察和了解到的内容。柱状图(条形图)是在坐标图上用填充的方式,完成的数据表达,表现为条形图,一般由两组数据组成,例如时间和影长、时间和温度等。柱状图可以直观地表现数据之间的差异。记录不仅仅可以用文字,科学图画也是适合小学生记录观察和与人分享信息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它比普通的图画倾注更多的精力在细节上。为了真实地记录,学生必须仔细地观察,记下每个小的特点和线条。使用这种记录方法可以提高每个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也可以从中评价他们的观察、表达和理解的能力。教科书整体结构表 教科书整体结构表修订后的教科书共32个单元,更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覆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与宇宙科学三大领域标准所规定的相关内容。教科书以科学概念和过程与方法两大主线并行发展的方式建立了自己的整体结构。书中每个单元后设置了资料库,是为了便于学生深入理解该单元的科学概念、丰富他们的已有经验和发展他们探究科学的兴趣,是科学课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仅供学生阅读。 上学期 下学期三年级植物植物的生长动物动物的生命周期我们周围的材料温度与物体的变化水和空气磁铁四年级溶解电路声音新的生命天气食物我们的身体岩石和矿物五年级生物与环境沉和浮光时间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热和燃烧运动和力地球的运动六年级工具和机械微小世界形状与结构我们身边的物质能量宇宙生物的多样性环境和我们 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从本学期开始,学生们将进入小学高年级阶段的科学课学习,科学教科书也将展现一系列新的内容,引导学生们开展更为丰富多彩的过程与方法活动。本册教科书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光”单元首先引领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本单元将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由于本单元探究的多是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规律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理解探究以及培养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比如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设计控制变量实验;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学生还将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主要材料清单“生物与环境”单元放大镜、绿豆种子、塑料种植盒(杯)、塑料调羹、纸巾、水桶、滴管、大头针或剪刀,蚯蚓、土壤、长方形木盒或塑料盒。做生态瓶的容器(每组一个,可以是大的饮料瓶或色拉油桶)、沙子和小石子、小铲、漏网等工具,大玻璃水箱(每班一个)、小鱼若干,水草若干。“光”单元手电筒、小长方体、纸屏,简易的日影观测仪,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空心弯管和直管,小镜子、制作简易潜望镜的材料。小镜子、凹面镜、凸透镜,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做成纸袋,温度计。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的材料(纸盒、泡沫塑料或棉花、能装水的塑料袋或短一点的饮料瓶、玻璃片或塑料薄膜、盒盖、黑色纸、镜子或锡箔纸)。“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风景照片、中国和世界地形图(或地形地球仪),地震、火山地貌的照片或多媒体。小岩石块、酒精灯、镊子、烧杯、水,石膏粉、豌豆种子、小碗或盘子,塑料瓶、碎砖块。新鲜湿润的土壤及干燥的土壤、牙签、放大镜、去掉上半部的饮料瓶。小铲子、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报纸、塑料薄膜、降雨器(饮料瓶,瓶盖上扎孔)、水、接水桶,有植物覆盖的土和无植物覆盖的土、塑料杯(杯底侧边扎孔)、大盘子、建造家园房屋的材料。“运动和力”单元小车及配件一套(包括装配气球小车的车架附件)。小钩、铁垫圈,车轴套、橡皮筋圈。气球、气球喷嘴、连接小车部件的螺丝钉、安装小车用的螺丝刀、纸盒子(装钩码用,在桌面测摩擦力也用这个盒子)、胶带(粘小车轮子用)。测力计、钩码,做“滚珠轴承”的玻璃珠、瓶盖。各单元说明与教学建议生物与环境一、单元概述在前面的科学学习活动中,学生们已经对生物体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观察、认识和研究,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们进一步研究生物与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在研究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时候,他们会发现:各种生物依赖于有生命和没有生命的环境,它们的行为与所处的环境有关,所有的生物也都会引起它们所生存环境的变化。学生们在探索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过程中,会进一步巩固他们对生物的已有认识,形成对生物的积极态度,并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在本单元中,他们将通过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掌握对比实验的探究技能,加强运用数据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解释的能力。在研究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同时,他们还将学习使用图式(包括肢解图式和箭头关系图式等)。此外,在本单元中,他们还将面临几次较长时间的观察,这些都将促进学生们过程与方法技能的形成,更加有效地开展过程与方法活动。本单元内容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3课):通过对种子发芽和种子生长的观察研究,认识植物与无生命环境的关系,了解植物的生存是需要一定条件的。第二部分(第4课):通过对蚯蚓与环境的研究,认识动物与无生命环境的关系,了解动物是会根据自身生存的需要对环境条件进行选择的。第三部分(第5课):通过认识和研究食物链与食物网,将植物和动物联系起来,认识到生物之间是互为生长环境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第四部分(第6~8课):通过建造生态瓶和模拟实验,认识在一定区域内生活的生物需要一个和谐、平衡的环境,平衡的改变会对生物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生态平衡是十分重要的。对于五年级的学生们来说,这将是一个有趣的单元。他们将通过研究植物对环境的需要、动物对环境的需要,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研究,建立起初步的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二、单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植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如空气、水、阳光、养分、空间等。●动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如空气、水、空间和食物等。●植物和动物都会对它们需要的环境进行选择。不同的生物对环境有着自己特有的需要。●所有的生物都会引起它们所生存的环境的变化。●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关系。●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在一定范围内的生物必须和谐共处,生态平衡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过程与方法●进行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并收集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发芽种子的数据。●观察绿豆芽的生长,并记录下它们的生长情况。●进行蚯蚓选择环境条件的实验,并收集相关数据。●用文字、数据、图表等对所观察到的内容进行记录、整理与分析。●通过文字、图画和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运用所了解的生物与环境的知识来理解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通过阅读资料来增加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在人工环境中培育和养殖动、植物。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植物和动物对环境需要进行研究的兴趣。●能够敏感地意识到生物对环境的需求。●获得生物生存需要一定环境条件的认识。●形成积极的对待生物的态度。●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三、分课时教学建议第1课种子发芽实验(一)(一)背景和目标在第一课中,学生们开始关注种子发芽的条件。学生已有种植凤仙花的经验,对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也有所了解,但对于种子的发芽条件进行过研究的学生并不多。哪些是必要的条件,哪些是可要可不要的条件,他们多数没有做过科学的研究。所以这节课就从熟悉的绿豆发芽所需条件实验开始研究。在本课中,学生要学习提出问题、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控制实验条件、设计实验、动手做实验、观察记录这几个过程。学生将第一次接触对比实验,改变条件和控制条件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在学生讨论实验时,要提示他们注意实验的公平性。学生还要交流实验设计,交流的目的是为了吸取别人的长处,改进自己的不足,完善、调整自己的实验计划。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比较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之处,找到自己计划的缺陷。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同时要记录种子的发芽情况,通过文字记录他们的发现。这个过程需要学生每天去观察,看一看种子从种下去,到长出叶这段时间要经历哪些阶段。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过程与方法●经历种子发芽实验的全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按要求制订自己的实验计划。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二)教学准备为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放大镜、4颗绿豆种子、两个干净的塑料种植盒(杯)、四张标签、一个塑料勺、一块纸巾。为每组准备:一个盛有潮湿土壤的桶、两支滴管、一些水。为全班准备:一个废物桶、大头针或剪刀、纸巾。特别提示:教师自己需要先种些绿豆种子,待它们发芽后,要做第三课中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的实验(可以做两至三组,也可以保证每小组都有)。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纸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这个实验的结果学生要在第三课课上观察,所以要提前做准备。(三)教科书说明教科书共3页,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实验要解决的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是:“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可能会有什么结果?”学生在三年级种过凤仙花,对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有所了解。卡通图中三个学生的对话,表达的是由问题引起的讨论,“天气太冷也会影响发芽。”“需要种到土里吗?”“需要浇水吗?”指示种子发芽可能需要的条件。教科书接着提出“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可能会有什么结果?”让学生做出思考和猜测。不同的猜测会引起矛盾冲突,在这样的情境下,激发学生用实验来验证他们的猜测,过程与方法活动就开始了。第二部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教科书通过卡通人物对话提示,“首先要选择一个研究问题!”“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哟!”接下来列举了改变水条件实验的例子。“实验计划”中列的五条是设计实验、制订实验计划内容的五个方面。教科书说明,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光、温度、水这三个条件适合进行实验研究,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设计实验。如果有学生提出想对空气的条件进行研究,也应充分给予鼓励。对话框中提出为什么要用两粒种子,在于提示学生科学实验的严谨性。如果只用一粒种子,种子没有发芽,有可能不是实验条件所致,而是种子本身不能萌发。用两粒种子就减少了这种可能性。一个实验至少要有两个小组同时进行,强调的是科学实验的可重复性。一个结论的得出必须有多个重复性的证据支撑才行。因此至少要有两个小组同时参与。种子发芽实验中的水是一个重要因素,对水量必须控制。这里是提示学生定时、定量地浇水。第三部分:种子的发芽实验首先要请学生观察种子发芽前的状况,并把它们画下来,用词汇描述它们。然后配备实验装置,教科书上的图表达了配备实验装置的过程。教科书通过卡通人物对话提示:“别忘了与对照组比较。”“别忘了给种子编号。”目的是提示实验的科学性,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的方法步骤后,再开始动手做实验。实验做好后就是一个观察的问题了,教科书中出示了一张实验,目的是提示学生要坚持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同时也是指导学生如何观察记录。(四)教学建议1.组织班级讨论,请学生交流他们以前种植种子的经验。“你们以前种植过种子吗?如何种的?”2.在讨论之后,提问:你们种植过绿豆吗?说说绿豆种子怎样才能发芽。(学生可能会说需要浇水,要种到土里,要有合适的温度……把学生说的归纳一下,写在黑板上)。3.让学生猜测一下,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什么。如果我们改变其中一个条件可能会有什么结果?(在这里要强调只改变一个条件。)向学生提问:我们可以改变哪些条件?为了帮助学生思考,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少浇一点水行不行呢?不种在土里行不行呢?让它受到光照行不行呢?温度低一些或者放到冰箱的冷藏室里能不能发芽呢?4.收集学生的想法,告诉学生要想知道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需要用实验的方法验证。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花点时间请各小组选出一个他们最想研究的条件,而且小组的四人要研究同一个条件。教师要了解学生所选的条件,要注意最好是每个条件都要有小组研究。参照书中内容,让学生讨论并完成本组的实验计划。5.实验设计完成后,交流一下各组的实验方案。这时,要请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第3页的实验计划,并提问:为什么同一组我们要种植两粒绿豆种子,而不是一粒?实验要至少两个组同时进行这是为什么?这对学生理解科学实验的客观性和可重复性是十分必要的。接下来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完成种子的发芽实验:请各组到材料中心领取他们所需要的材料,包括绿豆种子(每人4颗,共16颗)、种植盒(杯)每人两个共8个、滴管两支(两人用一支)、四个放大镜、纸巾、研究“土”这个条件的还要一个盛有潮湿土壤的桶和四个塑料勺。首先请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绿豆种子,测量它们的大小,并把它们画下来。使用大头针或剪刀的尖端,在每个学生的种植盒(杯)的底部钻两个排水孔。如果是研究“水”这个条件的小组,在两个种植盒(杯)内部垫上纸巾,再往一个纸巾上滴水,另一个保持干燥,然后在两个种植盒(杯)中,各放两颗绿豆种子。用标签标明对照组和实验组并把标签贴在种植盒(杯)的外面。如果是研究“土”这个条件的小组,在一个种植盒(杯)中加一些土,并用勺把土壤的顶部弄平。一个种植盒(杯)内部垫纸巾。再同时往两个种植盒(杯)中滴相同的水量,用手按出两个小洞种进绿豆种子。有土的是实验组,无土的是对照组。用标签标明对照组和实验组并把标签贴在种植盒(杯)的外面,把同一条件的两颗种子编上1号和2号。如果是研究“光”和“温度”条件的小组可以将两个种植盒(杯)中垫入纸巾再往两个种植盒(杯)中滴相同的水量,然后在两个种植盒(杯)中各放两颗绿豆种子。用标签标明对照组和实验组并把标签贴在种植盒(杯)的外面,把同一条件的两颗种子编上1号和2号。研究“光”这一条件的小组可把一个种植盒(杯)放在窗台上,另一个用盒子或黑色塑料袋罩起来(留有气孔)。研究“温度”这一条件的小组可把一个种植盒(杯)放在常温下,另一个放到冰箱里。6.课结束前可进行小结,并提出我们要怎样去照料种子。还要告诉学生要每天去观察种子,及时做记录,这是很重要的。让学生注意教科书上的记录单,引导他们阅读观察记录表,看上面有哪些项目,说说怎样记录。提醒学生,当检查种子的时候,他们可能不能确认是否需要给种子浇水。这时可以征求教师的意见。第2课种子发芽实验(二)(一)背景和目标这一课,学生们将要经历整理分析实验结果,用实验数据说明问题的过程。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是完整的过程与方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阶段。另外,学生在整理自己实验数据的基础上,还要与做同一类实验的其他同学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会发现不是所有的种子都会发芽,有些种子不发芽可能是由于外界条件不具备,也有可能是由于种子本身的原因。由于每个学生只研究了一个问题,还有一些问题是别人研究的,所以对于自己没有研究的问题就需要倾听别人的汇报了。另外,学生还将经历种植绿豆芽、照料绿豆芽的过程。这个活动的设计将引发学生去发现新的问题,经历提出问题、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控制实验条件、设计实验、动手做实验、观察记录、整理分析实验结果、用实验数据说明问题的科学研究过程。科学概念●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过程与方法●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对比实验、严格控制实验、重复实验的重要性。(二)教学准备为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放大镜、一个移植说明。(三)教科书说明教科书共两页,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整理分析实验信息教科书中先以研究“水”这个条件的小组为例。“我们小组的实验中,实验组里的绿豆种子全部发芽了,对照组的绿豆种子都没有发芽。”“这种实验现象说明什么呢?”这样的问题是提示学生要对自己组的实验进行观察和初步的分析。教科书又提示学生和其他组的同学交流从实验中获取的信息。收集做相同实验小组的实验信息,共同分析。教科书设计的几个问题“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有什么不同?”“从实验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吗?”“实验结果和我们实验前的猜测一致吗?”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注意从同一类、多组数据中分析研究的这个条件是否影响了种子的发芽。第二部分:交流实验信息教科书要求每种实验都要汇报,同时要求其他的同学认真倾听。交流和倾听不仅是获取更多信息的一种方法,而且是相互质疑的一个过程。这里是引导学生对每一组实验得出的结果检查它的可靠性,弄清是怎样用实验数据来解释实验结果的。如果发现实验结果和预测不一致,还要反思实验的过程或是对先前的预测进行质疑。最后一定要在全班汇报和讨论的基础上,对绿豆种子发芽的条件作出一个肯定的结论。第三部分:种植绿豆芽这个活动是一个探索植物生长需要条件的活动。可以将移植绿豆芽放在课后,在这里教师一定要讲述移植的方法,还要鼓励学生做这个事情。(四)教学建议1.询问学生的实验是否有结果。将研究不同条件的小组配对,让学生看一下其他小组的种子。2.请各组汇报一下他们的实验过程和记录。注意,教师要鼓励学生听取做不同实验小组的实验方法和获取的信息。教师可以把研究同一个条件的小组的实验记录进行整理,记录在教科书中的实验记录单上。3.把研究各种条件的实验记录整理好后,请学生观察一下班级的记录,然后提出以下问题:●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有什么不同?●从实验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吗?●实验结论和我们实验前的猜测一致吗?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思考,分析绿豆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最后一定要组织学生概括,通过实验说明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究竟有哪些。4.种植绿豆芽。绿豆种子已经发芽了,以后会怎样呢?向学生说明,我们要把它们种植到花盆里,让绿豆芽生长一段时间,以便研究下一个问题:绿豆芽生长需要哪些条件。这时要向学生说明移植的步骤:准备好移植的材料:一个带有排水孔的花盆,花盆中要有土壤,还要一个勺、一些水。把土壤填至花盆的1/3处,用工具把发芽的绿豆从种植盒(杯)中取出来,小心不要破坏了根。轻轻地疏松一下花盆里的土壤,把绿豆芽放在花盆中间,将花盆中的土加至离花盆口两三厘米处,轻轻地压一下绿豆芽周围的土壤。给花盆彻底浇水,直至水从排水孔流出来,然后把花盆放在阳台上。告诉学生要注意浇水,还要把绿豆芽的生长情况记录下来。请学生预测一下哪些条件会影响绿豆芽的生长。第3课观察绿豆芽的生长(一)背景和目标在这一课中,学生将先来对绿豆芽的生长进行观察。细心的学生会发现,并不是种到土壤中的绿豆芽都长得一样好。这就意味着学生又将经历一个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动手做实验,观察记录,整理分析实验结果,用实验数据说明问题的过程。另外,学生将要研究一个比较“特殊”的实验——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这个实验目的在于让学生体会植物在适应环境方面的能力。然后分析自然界植物在适应环境方面的例子,进一步建立生物的形态构造、生活习性与环境之间的联系。学生们经历的活动将为他们进一步发展对生命的认识奠定基础。因此,需要教师克服困难,积极为学生创设探究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机会,并引导他们不断提出新的、有价值的问题,以促进探究活动逐步深入下去。科学概念●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当环境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过程与方法●设计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的实验,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二)教学材料为每个学生准备:放大镜。为每组准备: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的实验(来自第一课的准备,也可以为全班准备一至两组)。为全班准备: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图片。(三)教科书说明教科书共两页,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教科书一开始就提出:“观察我们种下的绿豆芽生长得怎么样了。怎样才能让绿豆芽生长得更好一些?”这个问题是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以前面的研究结果——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作为导线,提出“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吗”。围绕这个问题设计一个对比实验。教科书中的对话再次提醒我们在设计实验时要注意的问题。由于这个实验需要学生在课外去进行,所以老师要鼓励学生持续地进行观察并记录。教科书中的记录表是对学生如何去观察以及观察什么的指导。在上课时让学生自己看看对他们的研究是很有帮助的。第二部分: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这个活动建议由老师来做,让学生来观察实验的结果。所以在上课前老师要提前几天把这个实验准备好。这个实验的现象是绿豆芽的根都向纸潮湿的一端生长,体现了植物适应环境的能力。第三部分:讨论动植物的身体结构与生活环境的关系教科书中提问到:“这三种植物生活在什么样的地方?它们的叶同它们生存的环境有什么关系?”香蕉生长在热带、亚热带,那里阳光充足、雨水多,所以叶子宽大。松树生长在温带地区,针形叶有利于减少水分蒸发。仙人掌原产于热带荒漠地区,叶变成了刺,茎肥厚多汁,能贮存大量的水,同那里缺水、酷热、干燥的环境有关。这三种植物的形态说明植物的器官是适应生存环境的结果。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希望学生明白,形形色色的植物生长在各种不同的环境里,环境会影响植物,植物能够适应环境。教科书鼓励学生“我们还知道哪些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是为了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收集更多有关植物与环境关系的信息。(四)教学建议1.可以以谈话的形式提问学生,他们的绿豆芽现在怎么样了,给他们几分钟的时间让他们把自己的绿豆芽和别人的比一比,观察一下自己和别人的绿豆芽的生长情况。2.问一下学生,绿豆芽的生长需要些什么(学生可能会说绿豆芽的生长需要水、阳光、土壤等)。让学生思考一下,绿豆发芽不需要阳光,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吗。不需要马上让他们回答,把这个问题在全班讨论,收集学生的想法,这对后面的评价环节有好处。3.向学生说明,刚才的讨论过程,只是一个猜测,要想知道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还需要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让学生对绿豆芽生长是否需要阳光这个问题设计一个实验。为了帮助学生思考,教师可以逐一提出以下问题:●我们怎样来研究?●可以设计几组对比实验吗?●我们只能改变哪些条件?不改变哪些条件?●两组的绿豆芽需要一样多吗?●改变了条件是不是对绿豆芽生长产生了影响,我们怎样才能知道?4.在班级对这些问题讨论之后,让学生按照教科书中提示的实验设计样式把实验方案写出来。然后在全班交流。5.告诉学生,我们要在未来的一星期的时间里对绿豆芽进行观察,并要做好记录,做好记录是很重要的。请学生讨论一下应该如何去记录。如果学生没有说到应该把现在绿豆芽的情况记录下来,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记录很重要,因为这样才能帮助我们比较。随后让学生把实验前绿豆芽的情况用图画和文字记录下来(包括高度、茎、叶的颜色)。复印教科书中的记录单给每个学生,鼓励他们进行持续的观察并做好记录。6.拿出事前做的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的实验(来自第一课的准备)。可以拿一组放在投影仪下,让学生们观察,也可以让每小组都有一组。接下来教师要介绍这个实验是怎样做的——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纸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引导学生讨论:●这5粒绿豆种子生存的环境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环境对绿豆种子的生长会产生什么影响?为什么我们这样推测?然后告诉他们,这个实验已经3天多了,现在请他们提起一层吸水纸,仔细观察绿豆种子根的生长情况。问他们发现了什么,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注意,这里的观察、讨论时间一定要充分。最后要概括到: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7.出示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实物或图片,然后讨论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的关系。为了帮助班级的讨论,教师可以提出下面的问题:●比较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叶有什么不同?●香蕉、松树、仙人掌生长在什么地方?●这三种植物的叶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鼓励学生说说他们还知道哪些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第4课蚯蚓的选择(一)背景和目标对于一个生物来说,周围的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生物环境有动物、植物、微生物等,非生物环境有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在这节课中,学生通将过对比实验,了解蚯蚓生活需要的环境条件。学生将经历两个实验。第一个实验是把蚯蚓放入半边明半边暗的纸盒里,观察蚯蚓往哪边爬。在这个实验中,盒子里的温度、湿度条件都一样,只有光的条件不一样。第二个实验是把蚯蚓放在干土和湿土之间,观察蚯蚓往哪边爬。在这个实验中,只有土的干湿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通过以上两个实验,学生可以发现蚯蚓需要黑暗、潮湿的环境。科学概念●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过程与方法●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二)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长方形扁纸盒两个(可以让学生准备)、黑布、塑料薄膜、玻璃片、蚯蚓15条(可以让学生准备)、干土、湿土。为全班准备:企鹅、天鹅等的图片。(三)教科书说明教科书共3页,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蚯蚓与环境在这一部分中,学生先要谈谈自己对蚯蚓生活环境的了解,做出自己的猜测,然后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把蚯蚓放入半边明半边暗的纸盒里,观察蚯蚓往哪边爬。在这个实验中,盒子里的温度、湿度条件都一样,只有光的条件不一样。然后请学生猜测实验结果,并观察、记录实验。在这个实验中,蚯蚓会爬向纸盒阴暗的一边。另一个实验是把蚯蚓放在干土和湿土之间。在这个实验中,只有土的干湿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请学生猜测实验结果,观察、记录实验。在这个实验中,蚯蚓会爬向湿土的一边。第二部分:动物对环境的需要和适应这个部分是让学生具体分析一些动物的生活需要,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动物生活也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体会到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四)教学建议1.开始可以以谈话的方式问学生,见过蚯蚓吗?能说说是在什么地方见到的吗?让学生讨论一下,你们觉得蚯蚓喜欢什么样的环境?告诉他们我们首先要来研究蚯蚓是适宜生活在明亮的环境里还是黑暗的环境里。怎样用实验的方法来证明呢?让学生说说他们的想法(学生可能会提到对比实验,这时肯定他们,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控制条件)。为了帮助学生思考,可以提示他们,如何想办法创设两个在某方面不同的环境——一个适宜蚯蚓生活,另一个不适宜蚯蚓生活,其他方面的条件相同,把蚯蚓放在两种不同环境的交界处,通常蚯蚓会爬向适宜它们生活的环境。2.向学生说明我们今天怎样来做实验,让他们清楚步骤:找一个长方形的盒子,把盒子的里面涂成黑色,盒盖的一端剪掉一块,在盒子底部铺上吸水纸。将捉来的蚯蚓5条一组放在盒子中间,盖好盖子,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做好记录。3.让各小组到材料中心领取材料,分发记录单,各小组分组实验。教师需要走到各小组中去,这样便于评价学生。4.让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全班分析实验的结果。讨论,实验说明蚯蚓适宜生活在什么环境中。5.提问蚯蚓还适宜生活在什么环境中?我们如何用实验的方法,观察蚯蚓是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里还是干燥的环境里。让学生讨论,怎样实验才能达到上述的目的。这个实验的步骤是:找一个盒子,在盒子的两端分别铺上一层泥土,一端铺湿润的,一端铺干燥的。将捉来的蚯蚓10条一组放在盒子中间,盖好盖子,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做好记录。反复多做几次。6.让各小组到材料中心领取材料,分发记录单,各小组分组实验。老师可以走到各小组中去,这样便于评价学生。7.让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全班分析实验的结果。讨论,实验说明蚯蚓适宜生活在什么环境中。8.出示企鹅、天鹅等的图片。让学生讨论:这些动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我们还能举出哪些动物适应环境的例子?第5课食物链和食物网(一)背景和目标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以及过程与方法的不断深入,学生们对森林、花园、草地、池塘等环境越来越熟悉,对环境方面的科学研究也会越来越感兴趣。在对环境的进一步观察中,他们会发现一些更加有深度和具有科学意义的问题。有可能在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进一步体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特别是认识到一种动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种动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件,进而在学生的心目中建立起初步的生态系统的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建立这样一种看待生命世界的观点,需要经历一系列有结构的活动。本课将侧重研究生物体与生物体之间的关系,初步涉及动植物及微生物之间的依存关系,对动植物间的食物关系进行重点研究。学生将从观察熟悉的“蔷薇花丛”开始,研究“花丛”中动植物间的关系,认识生态系统;研究它们之间的食物联系,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科学概念●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交换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科学态度。(二)教学准备为全班准备:蔷薇、草、树叶、蚜虫、瓢虫、蚯蚓、鸟的图片。(三)教科书说明教科书共两页,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谁吃谁教科书的图中有蔷薇、草、树叶、蚜虫、瓢虫、蚯蚓、鸟等动植物。要求学生按照谁被谁吃的关系在图中的圆圈中填入动植物的名称。它们的基本关系是:蔷薇或草→蚜虫→瓢虫→鸟生物之间这样一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称为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产者是蔷薇和草,直接或间接地吃别人制造的食物的消费者是蚜虫、瓢虫和鸟。蔷薇花丛这个生态系统中还可以找出的食物链是:落叶→蚯蚓→鸟。教科书中的卡通图暗示了大多数食物链应该从植物开始,希望学生能记住这个规律。第二部分:水田的食物网教科书图画中水田里的生物有:水稻、稻螟虫、蝗虫、蜘蛛、螳螂、蜻蜓、小鸟、蛇、老鹰、青蛙、白鹭、鱼、虾、田鼠、黄鼠狼、猫头鹰,等等。显然,这里面存在着多条食物链。教科书中卡通人的讨论暗示学生,像这种由多条食物链组成的网状结构叫食物网。通过图文,学生们可以直观地认识了解水田中复杂的食物联系。(四)教学建议1.可以以提问开始:生物的生存需要些什么?(由于前面的学习研究,学生可能会说生物需要水、阳光、空气等)。告诉学生,生物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将要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2.让学生说说花丛中一般会有些什么生物,出示一些花丛中的生物的图片,其中包括蔷薇、草、树叶、蚜虫、瓢虫、蚯蚓、鸟。让学生讨论一下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可以提问:这里的小动物们吃什么?把学生的回答记录下来,并用简单的文字和箭头表示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然后让学生观察一下它们之间的
/
本文档为【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参考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