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初一美术教案上册全集

初一美术教案上册全集

2019-02-25 50页 doc 194KB 45阅读

用户头像

is_105949

暂无简介

举报
初一美术教案上册全集格尔尼卡 一、教学目标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与公正的价值观。 (二)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了解作品中艺术语言与主题表达的关系。 (二)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 三、课前准备 (一)学生课前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准备铅笔、课本。 (二)教学器材:多媒体教室。 (三)教学课件:“格尔尼卡”、“9、11事件”。 四、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第一课时:以欣赏为主...
初一美术教案上册全集
格尔尼卡 一、教学目标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与公正的价值观。 (二)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了解作品中艺术语言与主题表达的关系。 (二)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 三、课前准备 (一)学生课前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准备铅笔、课本。 (二)教学器材:多媒体教室。 (三)教学:“格尔尼卡”、“9、11事件”。 四、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第一课时:以欣赏为主。 导入: 屏幕上出现“格尔尼卡“的作品。 学习新内容: 1、 感受作品的整体氛围(获得初步的整体印象)。 2、 了解作者的艺术思想、艺术品味和艺术风格。 立体主义——这种创造视觉形象的革命性手法是法国画家毕加索和勃拉克在20世纪的头十年所创立的。虽然,立体主义呈现出抽象的几何状态,但事实上它却是在描绘真实的形体。这些画布上的平面物体,同时呈现了各个视角下物体的各个平面,是一种通过二维空间诠释物体的新颖方式。这种创新重新确立了形体与空间的相互作用,改变了西方艺术的进程。毕加索说:“我是依我所想来画对象,而不是依我所见来画的。”可见,立体主义并不拘泥于客观的视觉感受,而更关注对形象的主观创造。 象征——是用一种形象和事物代表另一种事物和意义的方法。通常是用一种具体的形象代表抽象的意义。例如,龙就是一种象征,它代表着什么呢?《格尔尼卡》中的马、牛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 3、 简单描述: 画面上表现了木然屹立的公牛、濒死嘶鸣的马、奔跑的脚、举油灯的人、断臂倒地的士兵、抱着婴儿嚎啕大哭的母亲、仰天狂叫的求救者等。 4、分析作品: 全画只用黑白灰,更加突出了口恐怖的气氛。构图饱满,以不安、强烈、破碎的形象、冲撞的动势、惊恐的气氛和灾难的象征混合于一体,打动着每一个观众的心。这一切使《格尔尼卡》成为上世纪少数几件真正具有大众意义的作品之一。 5、诠释作品: 作品表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法西斯空军野蛮轰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镇格尔尼卡的事件。此画不是用写实的手法进行报道,而是采取象征的手法有力地揭露了侵略战争的罪恶和法西斯暴行。如:公牛头象征残暴和黑暗;马的嘶鸣象征痛苦的人民;像眼睛的灯象征光明、希望;手举油灯的女人象征光明、和平等等。作品以二维空间来诠释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物象,并把看到的物象分解成几何形体,然后主观地重新组合,构成画面,以追求物象形态的动感、变化。 6、评价作品: 画家采用半抽象(意象)的立体主义手法,以寓意和象征的形象把法西斯令人发指的暴行揭露出来。这些超时空的形象组合蕴含了画家愤懑的抗议。这种打破空间界限的绘画形式,使画面失去错觉性深度的效果,以一种史诗般的悲壮触动着观众的视觉和心灵。因此,这幅画成了20世纪美术史上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 练习活动: 1、 学习评价: (1)我明白毕加索从多个角度来 观察物象,并在平面作品上营造错觉性深度的空间。 (2)我明白立体主义从不同角度观察物象的含义。 (3)我明白立体主义绘画并非把描绘对象画得如我们的眼睛所见般的真实。 (4)我能仿效毕加索从不同角度观察及描绘物象。 (5)我对自己在学习活动中表现的评价。 2、 课后随想: (1)对立体主义的绘画理论和方法我感到能理解或很难理解,因为: (2)我喜欢或者不喜欢用立体主义的绘画方式作画,因为: 二、 练习活动: 创作一幅以“9、11”事件为题材的绘画,并用简短的文字写出创作心得。形式不限,单色、着色、漫画、抽象、写实、电脑创作、拼贴资料均可。 通过查阅资料回答问题 如:格尔尼卡、毕加索 用简单的形容词,回答对作品的初步印象。 如:沉重、灰暗、凌乱、 恐惧等。 简单回答 如:背景、内容、方法、 色彩、作者等等 作者介绍见课本第3页 请一同学阅读。 学生略答。 仔细观察作品,学习观察和描述自己的所见。 在描述的基础上分析作品,由感官优先,进入到思维的主导状态。透过表面,更深地理解作品的意蕴。 对作品的意义进行诠释,并理解作品在艺术形式上的特色。 综览所有要素后,对作品进行归纳性的评价。 学会思考和表达。 将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认识以书面的方式表达出来。 课后思考 搜集资料 以“9、11”事件为题材将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认识以自己创作的方式结合起来,旨在加深对《格尔尼卡》的理解,。 引出问题 这幅作品名称是什么?作者是谁? 说一说你对这幅作品的整体初步印象? 归纳:欣赏美术作品感受固然重要,但是还要注意理性的思考与分析。 欣赏作品,你想从哪些方面深入了解呢? 你对毕加索有多少了解? 你知道他的艺术思想和艺术风格吗? 呈现图片资料: 《蒙娜丽莎》 《哭泣的女人》 以感官感受画面,对作品进行描述。 作者为什么用黑白灰而不用其他更丰富、鲜明的色彩呢? 这些人和物画的完整吗? 作者采用了什么艺术形式表现的? 这件作品是在什么背景下创作的呢? 出示课件: 详细介绍作品内容以及作品所表现的形式。 你能根据以上的描述、分析和诠释的结果,评价这件作品吗? 布置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布置作业 提高技法上的指导。 课后准备: 搜集有关“9、11”事件的资料,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准备所需要的工具和材料。 第二课时:创作练习 一、 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看一段“9、11”恐怖分子袭击美国纽约的录象。“9、11”事件虽然与格尔尼卡事件不同,但性质是一样的。让我们学习毕加索,以“9、11”为题材创作一幅画。       五、教后感 让美术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链接,在现代教育中是非常值得提倡的。传统的美术欣赏课最容易上成以教师为主角的讲授课,教师从时代背景、画家生平、作品的形式等角度全面分析作品。学生在下面拼命地记笔记,他们只有听的资格。在许多的教师眼里,作品的意义、表现手法在美术史中有了一些定论,学生没有必要再进行参与。新的课程带来了新的教育观念,既然是提倡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在欣赏课上,就一定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当前,教师的一个重要责任就是在贯彻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努力进行教学实践,把教育新理念落到欣赏教学的实处。 在《格尔尼卡》的欣赏课上,以“美术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链接”为基本思想,对欣赏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第一节课,在教学过程中,不但强调学生的感受,而且还强调了理性分析。第二节课,以“9·11”这个主题,让学生进行创作,写创作心得。 (一)第一节课,欣赏程序为:感受、认识作者、描述作品、分析诠释、评价,在这一程序中,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引导他们积极地参与、讨论,但又有教师的讲解,这是一种非常适合中学生的欣赏程序。 我们必须认识到学生的潜质,不能低估他们对美术作品的分析的能力。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反应决不是单向的、被动的。他们对生活、对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这些感受是有待开发的教学资源,是课堂教学中的宝贵财富。课本里,一张再好的美术作品,如果失去了学生,失去了学生的感受,还有什么价值?充其量只是一张印刷品而已!只有学生,才能赋予这张印刷品以生命力。所以,我们必须通过双向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发挥能动作用。 (二) 此次课程改革虽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但接受性学习仍然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正像肖川教授所指出的:“对一些学习内容来说,不仅个体学习的组织形式是必不可少的,接受学习也是必要的。”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讲解,把“立体主义”、“象征”等美术知识传授给学生,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不认为,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就完全否定接受性学习方式。在适当的场合下,接受性的学习方式仍然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三)创作课,是建立在学生对毕加索的立体主义风格以及寓意、象征的表现手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的。有了欣赏课作基础,学生的创作就能从自发的状态进入到自为的状态。他们就会发生观念上的变化,尝试运用新的视觉语言去创作,这一点从学生的作业就可以体现出来。 我一直认为,要想和学生要东西,必须先要给学生东西。也就是说,要想提高学生的创作质量,必须先要“武装”他们。学生没有新的艺术观念,没有新的视觉语言,他们的创作也就了无新意。长此以往,他们就会渐渐失去创作的兴趣。甚至会出现“无病呻吟”的苍白画面。 欣赏课应该怎么上?把学生在欣赏课上学到的东西,通过创作课把它们巩固和运用。也就是说,欣赏课不单要教给如何欣赏一幅艺术作品,了解艺术家的手法和艺术主张,还要通过创作进一步地理解和消化这些手法和艺术主张,只有会运用了才能称得上是真正地理解了。 在美术世界中遨游 教材分析:初中的学生应当有丰富的美术知识,有更开阔的视界。此课就是准备给学生提供一个较为全面地认识美术世界的机会,增加对美术不同种类的了解。在美术世界里,种类的不同,根本的原因是材质的不同。本课不是从传统的角度介绍各个画种,而是以材料来区别不同的画种,力求使学生明白画种的不同,是因为画家使用的材料的不同。本课还希望通过对一些现代艺术的介绍使学生明白随着时代的前进,美术材料也在不断地出现新的变化,新的材料会带来新的审美观念。 一、教学目标 本课不是从传统的角度介绍各个画种,而是以材料来区别不同的画种,力求使学生明白画种的不同,是因为画家使用的材料的不同。本课还希望通过对一些现代艺术的介绍使学生明白随着时代的前进,美术材料也在不断地出现新的变化,新的材料会带来新的审美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欣赏课本的图片,并引导学生回忆在小学时欣赏过的图片,进行美术作品制作材料的分析。 (二)难点:学生能够独立、正确地从美术作品的材料的角度认识美术作品的门类。 三、课前准备 (一)教师准备一些不同画种的材料实物,如油画颜色、木刻刻刀、油墨及各种绘画用纸等给学生传看。 (二)教师讲课、学生练习用的多媒体课件,师生均应准备一些画作印刷品、幻灯片或录像等以补充课本内容。 四、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对美术不同种类的了解。了解材料与画种的关系,向学生展现出美术世界的广阔,使他们能对美术种类有一个正确的判断。 同时,使学生对各个美术门类,其中包括现代美术设计的特点、功能、材料有初步的认识。 通过欣赏、感受、体验美术作品,对美术的种类有初步的了解。对美术材料与画种的关系有初步的认识。, 以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探究性学习,要特别强调学生进行研究。要为学生创设一种学习、探究的氛围。本节课的探究题目为:“是什么决定了美术门类的不同?” 请学生观看录像及图片资料。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是什么决定了美术门类的不同?” 引导学生查找资料。 教师应抓住材料与画种的关系,使学生对美术种类有一个正确的判断。对各个美术门类,其中包括现代美术设计的特点、功能、材料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过程设计 (一)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学习 探究性学习要特别强调学生进行研究。要为学生创设一种学习、探究的氛围,要有探究的课题。这节课的探究题目就可以确定为:“是什么决定了美术门类的不同?” 1.教师放映幻灯或者录像片,向学生展示美术世界的丰富多彩,为学生创设一种置身于美术作品之中的氛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细部,让学生看出不同画种的效果,甚至能够看出不同的材质。 2.回到课本上的图片,具体地分析每幅作品由于材质的不同,使得美术作品效果截然不同(以学生的自行探讨为主,教师适当地加以补充)。如将《父亲》和《秋瑾》对照,同样是画人物,它们有什么不同?(可以从色彩、光线、立体感等方面相小对照) 3. 如果有条件,教师给学生准备一些不同画种的材料实物,像油画颜色、各种绘画用纸等给学生传看。 4.教师设计一些类似智力测验式的思考题,看学生是否能够将艺术作品和材质正确地“挂钩”,一边看作品,一边正确地找出作品使用的材料。课前,师生均应准备一些画作印刷品、幻灯片或录像等以补充课本内容。像学生甲指版画《秋瑾》,学生乙找出版画用的材料;学生甲出示卡片——“浮雕”,学生乙就要指出书上图片中的浮雕;学生甲出示“水彩画”的卡片,学生乙就要从课本外找出一张水彩画的作品。 5.为了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还可以从课本之外找一些图片,让他们做出分析和答案。 6.找出一些图片留给学生作课外的探索。如设计领域的广告,就有不同的材质。如版画中的铜版画、石版画都可以让学生了解,但不要在课上花费太多的时间。通过课外的探讨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地学习知识,为他们创造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机会。 五、教学点评(教学反思) 让美术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链接,在现代教育中是非常值得提倡的。传统的美术欣赏课容易上成以教师为主角的灌输式授课,教师一般对美术的概念、种类,作品的内容、形式等角度全面分析作品,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在许多的教师眼里,作品的意义、表现手法在美术史中有了一些定论,学生没有必要再进行参与。新的课程标准带来了新的教育观念,提倡感受和体验,提倡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在欣赏课上,就一定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当前,教师的一个重要责任就是在贯彻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努力进行教学实践,把教育新理念落到欣赏教学的实处。 本课强调学生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进行研究学习。要为学生创设一种学习、探究的氛围,要有探究的课题。.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美术世界的丰富多彩,为学生创设一种置身于美术作品之中的氛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还应强调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直接的感受和体验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细部,让学生看出不同画种的效果,甚至能够看出不同的材质。使学生能够独立、正确地从美术作品按工具材料分类的角度认识美术作品的门类。 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 教材分析:“手绘线条图像”是人们最为常见的绘画表达方式,是美术中的白话文,它“对美术具有普遍意义,适应于广大空间、长久时间和众多方面应用价值,并可成为从事各项职业都用得着的工具”。 第一课时的练习,可作为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热身训练来进行。内容可选择与学生生活有联系的、熟悉的内容,或能够使学生的思维迅速活跃的内容,为学生今后能够大胆、自信地表达,能够生动、有个性地表达奠定基础。第二课时的练习,以描述、说明、记录等表达为主,联系内容和形式的选择应将学生置于生活情景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能有手绘线条图像迅速、果断、大胆而有个性地表达出物象的基本特征,能抓住事物发展中的主要环节记录和叙述事物和事件的发展过程,并能初步地运用一些艺术手法表达思想和情感。第三课时的练习,将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作为交流语言,运用夸张、象征、借代等表达手法,表达自己的需求、思想和情感及其他一些较为抽象的内容,锻炼形象思维能力和形象的创造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教学内容与目标:显性内容与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应当使学生能够运用线条大胆、果断、自信而有个性地去表达物象,能抓住物象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但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目标切忌标准化。应以大多数学生能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目标。隐性内容与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及独立思考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对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意义、功能的理解,体会用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乐趣。培养和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难点:能够迅速把握物象的特征,大胆、果断、有个性地表达。能发挥想象以及运用丰富的手法表达事物。能够在复杂的情境中,综合处理信息,抓住关键,创造性的表达。 一、教学理念: 我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因素的要求和中学生的心理,结合“课程是活动,是经验,教师是‘主持人’,是‘沟通者’,学生是快乐学习者”的课程改革新思想,进行 了大胆的创新和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完成本课内容,使学生人人参与,都有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现能力、合作能力等。 二、教学效果:    本课是自己在运用美术新教材进行的美术教学实践的实例,在美术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教育观 念的转变,主要体现在美术教材模式、学生学习方式和课程评价方式的变革。有效地运用各种资源,强调了教与学的趣味性,增强了美术教学的效果,充分发挥了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课堂效果表明学生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完美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三、教学目标: 1、能解读手绘线条图像所传达的信息。 2、以他们所熟悉(喜欢)的事物进行手绘线条图像尝试练习。 3、通过学习活动,了解手绘线条图像的实用价值及作用、功能。 4、将对事物的喜爱情感与手绘线条图像表达联系起来。 四、工具材料: 各种手绘线条图像范例(教师挑选各科所用的教学图像)、《清明上河图》、世界名画小图片、铅笔、绘画纸等 五、实施过程: 第一课时 1、和准备: 从手绘线条图像本身的功能、用途这一角度来强调信息的传达和交流,并让学生之间利用手绘线条图像相互交流各种信息。 (1)、安排学生在课前特别关注自己喜爱的事物和熟悉的环境。 (2)、确定教师要怎样利用有关资源和布置课堂环境。 (3)、收集手绘线条图像或其他图例,并对这些图进行整理、准备工作。 (4)、作为美术教师应当考虑带点与线条图像有关的画作与学生分享。 2、教育策略与动机的形成: (1)、本课加深了学生对线条的理解,它把学生对事物形态特征的概括与信息传达和交流联系在一起。可以通过游戏和解读图像等方法,帮助学生了解线条图像的实用功能和作用。 (2)、学生可能对于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自信心不足,很难自由发挥,教师应从极自然的手绘线条出发,引导学生,使其增强自信,大胆表现。 (3)、不要把太多的时间花在手绘线条图像的讲解上,目标是让学生多做手绘线条图像的练习,并利用它传递信息解读信息。从而快乐的学习,理解手绘图像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及作用。 3、教学过程: (1)学习内容的导入 提出问题; ● 是否有同学去过杭州宋城? ● 我国北宋时期人们的生活习俗和城市面貌是怎样的? ● 是否觉得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那么用什么方法可以让人直接了解到当时的民俗及面貌? ●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展示《清明上河图》 (学生分小组欣赏、思考、讨论,寻找答案。其他小组根据图片信息行动。) 教师播放手绘线条图像,图像信息为阅读书本第8、9两页。 教师巡视,并辅导学生欣赏、了解画面传达的信息。 教师小结:当口语、文字很难表达时,可以利用图像辅助说明。 导入的安排,着重于学生对画面的研究分析,从中寻找答案,体现新课标理论中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要求。“读图*行动”则体现了教学环节的趣味性,是新课标特别强调的。 4、学生欣赏并分析各种手绘线条图像(包括各学科教学挂图)传达的信息,并对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方法进行初步探讨。这一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总结归纳信息的能力。 教师巡视,并辅导学生解读图像信息。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 教师小结并分析手绘线条图像的实用价值及作用、功能。 5、学生尝试图像表达: ● 蜡烛的熄灭过程; ● 自己房间的布局; ● 篮球比赛中教练所画的进攻配合简图; (教师展示部分学生作品,并要注重学生表达形式的评价) 教师应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及时的评价并引导学生自评,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 5、快乐学习,从游戏中尝试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并体会其功能及作用。 游戏规则: (1)、利用手绘线条图像传递信息。 (2)、第一位同学根据老师提供的表达内容画出图像(抽签,并传给第二位同学看,5秒钟后将图像交给监督者。第二位同学根据图像写出内容,并传给第三位同学看,依此类推,最后一位同学解读后马上举手并说出内容。 (3)、分四组,每组10人,并派出二人监督并收集作品。 (4)、最先完成两题并内容正确的一组获胜。 (5)、获胜者得小小名画图片一张。 游戏内容词汇: (1)、花瓶;(2)、长城;(3)、向日葵;(4)、金字塔;(5)、语文课本;(6)、热水瓶;(7)、冒热气的茶杯;(8)、发出声音的录音机;(9)、被风吹歪的小树根据游戏结果教师给予评论或解释。(同时展示部分同学作品,学生自评) 老师应注意掌控游戏的进度,应注意与学生沟通,对学生的活动表现做出相映的评论。最后对游戏结果进行评述,部分优秀作品学生自评,提高其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创造性思维与合作能力等。 6、要求学生课后表达生活中喜爱的事物及观察有那些地方利用手绘线条图像表达可以更清楚的传递和交流信息。体现了新课标理论中学习与生活相联系的一面。 7、相关活动: (1)、课前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或留意自己喜爱事物的形态特征。 (2)、以后生活中尝试利用手绘线条图像直观记录较有意义的事和物。 六、教学反思: 校园写生课符合新课程理念学生兴趣高涨,分组写生活动中师生关系融洽,绘画积极性高,课堂小结中,学生发言积极、气氛热烈,使我感到初一新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能力强,对于学生的发言,我一个个给予肯定,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力等方面全面发展。 通过这节课我感到课堂教学,课课都会有不同的情况发生,这就要求老师具有应变能力,使课堂教学收放自如,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成长需求,体验需求和选择的需求。 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方法 一、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方法。 解决方法:通过小组间的游戏练习应用线条简练描绘物体的能力,并应用于绘画中。 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 解决方法:学生小组讨论解决及师生共同探究解决。 二、学生分析: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部分学生还做好了课前预习。但是,大多数学生应用手绘线条刻画事物的能力不高。学习本课比较吃力,应重点辅导。 三、设计理念: 通过游戏、小组讨论、集体讨论等方法,解决本课问题。并放在实践中去检验。 四、教学目标: 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爱好,充分认识“生活中处处存在美、关键要靠我们的眼睛去发现” (罗丹语)。 教学知识点: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初步了解绘画过程抓住事物特征绘画的重要性。指导学生运用绘画知识表现自己生活中的万事万物。 能力渗透点: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用自己的绘画语言去发现美、创造美。 五、教具准备: 生活日用品(数件)、磁性白板、手绘线条图片(数件) 六、教学过程: 1、手绘线条图片欣赏导入。 老师:同学们好,老师近日画了一张画,大家想不想看一看? 学生(齐声):想。 (老师展示手绘线条图片画。) 老师:谁知道我画的都是什么东西? (学生争先回答并认真欣赏,产生浓厚兴趣。) 2、师生初步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 老师:谁能用语言来描述一下这些东西,他们都是做什么用的? (学生发言踊跃,通过发言初步意识事物因作用不同而产生的外形的差异。) (老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鼓励、肯定。) 学生:我也想画出这么美的画,可是我能行吗?(及类似的话) 老师:当然能行!自然界处处存在美,要靠我们自己去发现,但发现后还要想办法把它用我们的画笔描绘下来。我们现在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如何又快又好地画出我们看见的东西好吗? 学生(齐声):好。 3、师生共同探讨总结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方法。 老师:那么,通过刚才的欣赏,谁说一下我们该如何描绘一件物品呢? (学生开始分小组边议论边发言,各抒己见。) (接下来,教师将各小组的讨论结果拿出来与全体学生共同进行探讨总结。) (各小组相互取长补短,一起完善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方法。) (最后,老师将探讨结果板书到黑板。) 学生看作品,进一步系统的了解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方法 4、老师总结本科教学内容。 老师:今天,大家的表现太棒了,我们想到了这么多方面。 (老师边总结边板书,并给与一定的补充。进行小结。) 5、内传递本科目标,激发学生兴趣。 老师:我们先来画这几样东西,看看谁画的好。 (此时,学生探索美的兴趣被激发了出来) 学生分组开始写生,老师组织、协调。 (学生分组开始写生。) 课堂内学生自我评析,老师点评总结。 (学生分组出示优秀作品,自我评析,共同欣赏。) (老师组织、协调并进行总结。) 七、板书设计: 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方法 1、手绘线条图像的特点:形象鲜明、绘制快速、用具简单、表达        多样、易于掌握。 2、用具:笔(铅笔、钢笔、圆珠笔、毛笔等)纸(各种类型纸张均可)橡皮(可不用) 3、注意事项:线条力求简洁概括。 抓住绘画对象的特征。 选择最合适的描绘视角。 八、教学反思: 《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选自第13册人美版美术教材造型·表现单元。相对于以往教材中的线造型单元单调枯燥的内容而言,新教材注重综合性,大大加强了课程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造型·表现单元包括《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和《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方法》两课时,《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作为第一课时是一个开始,教学旨在激起学生的兴趣,通过游戏、猜谜、欣赏等丰富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与学生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敢于“尝试用动手画图像的方式表达自己”,能够大胆自信的进行表达。 事实上,“手绘线条图像”是人们最常见的绘画表达方式,是美术中的“白话文”,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切入点,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对于学生来说,不需要高超的绘画技能和复杂的作画工具,“一只笔+一张纸”这样简单的准备可以方便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如果在设计讲课的时候首先用电脑绘图软件进行绘画,以游戏的形式提高学生的绘画积极性以及发散思维能力(简单演示),然后让学生在黑板上以及画纸上进行绘画,这样既可以调动绘画积极性又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动手绘画,这样效果应该会更好一些。也会让学生感到快乐有趣。而且,在今天的社会,图象传达已广泛的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各方面,我们面临“读图时代”的挑战。作为中学生应该具备这种综合能力。 本课有别于传统的线造型绘画课,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淡化美术技能的培养。希望以“看看,想想,画画,猜猜,玩玩”的氛围让学生学的愉快,画的开心,在轻松愉快中激发学生热爱美术,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注意将引发学生的兴趣这一理念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激发学生情感。如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以画提问”方式导入新课;“你画我猜”小游戏的设计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课堂气氛小高潮;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欣赏手绘线条图像风格的动画作品并进行欣赏评述;设计动手动脑环节,大家一起来用画笔描绘自己真实的学习和生活等活动调节课堂气氛。 2、教师进行恰当的引导和评价,对学生知识掌握的要求的尺度上,既面向全体,又关注优秀。鼓励学生对大家的作品敢于评价,在评价中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鼓励。 3、课的设计上应不拘泥于绘画形式,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考虑得更充分一些,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我们的教学方法教学法贵在灵活,一点收获来共赏。前一段时间我招收了一些美术特长生。鉴于现在的升学环境,其中有部分学生是为了生入重点高中而学习特长,对于美术也不是特别的爱好,为此我便想到先培养这部分学生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尝试到大自然中去,入其境动其情,激发创作灵感绘画兴趣。我根据学生对新知识新事物充满兴趣和好奇的心理带他们到大自然中去,给学生们一个全新的环境,在这种特定环境中加强指导陶冶美的情感,学生们的思维如鱼得水,活跃至极。为了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认识,带学生们到秋天的自然景色中,观察秋天大自然缤纷的色彩,并分别说出每种事物的颜色是什么?属于什么色?陶醉在自然界中的学生们个个精神倍增,思维开阔,争相告诉老师,在学生们心中对秋天大自然的各种颜色形成一定的印象的时候,再遵照尝试教学法迁移规律的作用,促成知识的迁移,我适时提出 “看谁能用原色、间色、复色配合画一幅色彩丰富的秋天自然风景画,”学生们触景生情,积极投入创作,所展示作品不再是千篇一律机械的模仿,而是围绕秋天大自然的景色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创作出独具特色的作品。如有画红黄相间、黄绿相间的一片树叶、蓝蓝天空下丰收的庄稼等等,最后展示每个同学的作品进行点评欣赏(以鼓励为主)。这样通过有选择的灵活教学不仅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而且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与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第四课 生动的小泥人 教材分析:本课根据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利用随处可取的黏土材料。运用传统的泥塑造型方法,塑造学生喜欢的人物形象,并通过小小的泥人来了解祖国民间艺术文化。欣赏古代、现代各地区泥塑的艺术特色和审美情趣,同时让学生感受泥材,了解三维空间的塑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与目标:应知:民间艺术是中国的文化遗产,民间泥塑表达了劳动人民纯真、热烈、乐观向上的感情,无拘无束的自由想象,反映了浓厚的生活情趣。作品大多运用夸张、简练的基本造型方法,给人以美的享受。应会:用黏土捏一个印象最深刻的生动的小泥人。 隐性内容与目标:体验原始材料的乐趣,了解泥塑造型的文化以及悠久的历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文化的情感和弘扬民间艺术的愿望。 教学过程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了解陶器的起源与发展 1、主动学习并引发对陶艺的兴趣。 1、由历史老师配合,讲解陶器的起源与发展,并提供相关资料及网址。 2、收集民间泥塑作品实物或图片资料,交流对作品的认识和看法。 2、学生收集民间泥塑作品实物或图片资料,展示并交流对作品的认识和看法。 2、教师展示民间泥塑作品或图片资料,鼓励学生收集的资料 3、感受泥性,摸索捏泥人的方法 3、学生熟悉陶泥,感受泥性。 3、教师适当引导。 4、欣赏现代雕塑作品,重点学习塑造人物所采取的夸张和变形的艺术手法。 4、学生欣赏现代雕塑作品。 4、教师展示现代雕塑作品,并引导学生总结“夸张”和“变形”的艺术手法。 5、采取个人与集体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进行“主题性创作。 5、“主题性创作” 5、教师加以适当引导。 6、展示泥塑作品。 6、布置展厅、欣赏其他同学作品。 6、教师策划并组织学生布置展览。 7、评价。写出手捏泥人的感受并交流。作品展出后把作品带回家里,请父母一同欣赏学生作品,并写出对作品的评价。 7、学生写出手捏泥人的感受并交流。以及父母对作品的评价。         第一节 在广泛的历史文化情境下了解陶器的起源与发展。 附:历史老师提供资料提纲: 陶器的发明 彩陶的制作 彩陶的类型及特点 黑陶 白陶 导入。由古代陶器引出现代陶艺,欣赏现代陶艺图片。 以分组形式进行。学生展示所收集的民间泥塑作品实物或图片资料,交流对作品的认识和看法。教师适当鼓励,并展示教师收集的民间泥塑作品事物和图片资料。 感受泥性,摸索捏泥人的方法。 我们在做陶中感受不同泥的质地、分量、粘性、张力。我们在触觉的指引下把泥做成各种各样形状,我们或拉伸、或拍压、或刻划,在泥上留下各种各样的肌理纹样。我们在同你交流着,有时是我们在征服泥,更多的时候我们在顺从泥。我们在通泥的交流中理解着泥,理解着世间万物,获得成长。 第二节 欣赏现代雕塑作品,重点学习塑造人物所采取的夸张和变形的艺术手法。 现代艺术家不断打破艺术之间的界限,拓展观赏者思想、增进了解他们作品的新方式,希望人们全身心地感受艺术。运用多种感觉来感受思考我们自身与世界万物。 采取个人与集体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进行“主题性创作。 联想生活中见到的那些生动有趣的人物形象、或自己喜爱的形象。 第三节(略) 学生作品阴干后用白乳胶通刷一、二遍。 学生给自己的作品上色。 第四节 学生布置泥塑展厅,摆放自己的作品,制作作品卡,制作泥塑展海报。 评价建议: 问答方式: 是否能感受到泥塑的独特魅力? 是否能积极参与泥塑的创造活动? 自己的作品是否具备神情生动、造型有特点,运用了哪些雕塑技法? 文字表述: 写出手捏泥人的感受并交流。作品展出后把作品带回家里,请父母一同欣赏学生作品,并写出对作品的评价。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使学生和大自然有了一次亲密接触,使他们的天性得以释放。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既有个性的充分展示,又有分工合作的集体智慧。“主题性创作”的作业要求使学生作品的思想性得以升华。例如,“原始部落”是由五名同学共同完成的,他们的创作灵感来自于他们对原始时期的好奇、向往;“下棋”是由三名同学共同完成的,他们的作品灵感来自于他们对日常生活的细心观察;“外星人”则是杨里淳同学对外星世界的想象;“温馨家园”是四名学生创作的他们心中理想的家园;“走进大自然”从几只憨实可爱的小象走进丛林的场景,表达了同学们心中对大自然的向往,等等…… 由本课作业完成后举办的“泥土与生命的歌——初一年级泥塑作业展”深受老师和学生的喜爱,同学们有了很大的成就感。 由学生、家长、老师共同参与的评价,不但向家长展示了教学成果,使家长积极参与教学,而且增进了学生、家长、老师之间的交流,对学生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 认识自己的脸. 教材分析:本课根据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对面部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平时学生很少注意自己的脸部形象与特征,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认真观察自己的形象,把握自己的特征,运用浮雕的形式反映自己的性格、爱好,同时了解浮雕的基本方法和要求,用泥板或石膏板尝试练习,进一步提高空间表现能力。 教育内容与目标:1.应知:欣赏古代雕刻和现代雕刻艺术,了解雕刻(浮雕)的基本知识与方法。2.能在泥板或石膏板上雕刻自己的形象,并学习用辅助工具和材料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饰。隐性内容和目标:相信自己、发现自我,表现自我,享受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与难点:1.从内心到外形,找出最具特征的我。2.浮雕作品主题感的表现。 本课设计2课时,第一课时以引导学生学习观察人物五官的特点为重点 第二课时以制作浮雕为重点。 第一课 一、教学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己查资料和上课听讲两条渠道获取知识,从而了解我们每个人长相的差别所在,让学生学会如何去观察一个人的长相,养成细致观察的良好习惯。 本节重点: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习观察人物五官的特点。 本节难点:难点是在课堂上的组织,引发学生的兴趣,有条理地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观察。 二、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从图书、画册以及通过上网查出一些五官比较有特色的人物的照片。上课前按照班里的七组把学生分成发型、脸型、眉、目、鼻、口、耳七组,分别查资料。每人带一面小镜子、图画纸、铅笔、橡皮。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材、。 教学器材准备:电脑、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讲台。 三、教学设计 1、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2、入新课: 每个人都十分在意自己的形象,特别是一些演艺界、政界的名人,不惜在自己的脸上花上大量的时间及金钱,这充分说明形象在他们生活中的重要,作为我们每一个平常的人虽然不是“靠脸吃饭”,但在我们生活中自己的形象也是十分重要的。 3、标题:“认识我们的脸” 我们每个人的脸都是我们形象的代表,我相信每个人都十分重视我们自己的这张脸,虽然每个人的长相都有所不同,但这都是我们个性的表达。我们都知道我们这个地球上有各种不同的人,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部短片,看看世界各地的人都长的什么样? 4、V片断。 每天我们都和许多人打交道,每个人都有一张个性鲜明的脸。那么是什么决定了我们每个人都长得各不相同呢? 学生回答:略 刚才同学们都说了,五官以及脸型发型是区分人与人差别的主要部分,那么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些关于“长相”的知识。(课件展示:发型、脸型、眉、目、鼻、口、耳) 5、各组学生代表介绍各组查到的资料: 头发是我们头上的一片茂密的森林,它是头上最醒目的一部分,下面我们就听听第一组同学是怎么介绍头发特点的。(学生分析略) 6、总结:直发、卷发、长发、短发、传统发型、新潮发型……等等 脸是我们头上广博的土地,它的形状对一个人的长相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就听听第二组同学向我们介绍一下脸型的知识。 (介绍完后教师总结汉字表示的脸型)“田国目用,甲申由风” 眉毛是我们脸上的一道防风林,每当下雨的时候,眉毛会挡住流向眼睛的雨水,那么眉毛又是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教师总结:长眉、短眉、浓眉、淡眉、上挑眉、下垂眉……等等 眼睛像是什么呢?(问学生?) 教师总结:眼镜是心灵的窗子,人的丰富的感情世界都靠这扇窗子来展示。 鼻子又像什么呢?——“脸上挺拔的山峰” 教师总结:高鼻、窄鼻、肥鼻、瘦鼻、长鼻、短鼻……等等 下面我们来看看在脸上有着重要作用的嘴。 在总结完嘴的特点之外,向学生讲:“微笑是最好的社交语言!”提倡以乐观的微笑面对人生。 我们的头上还有一对永远也不能见面的“双胞胎兄弟”——耳朵 看完了七个组的介绍,下面我们来看几张照片: 展示:付彪、巩汉林、葛优等人的照片及漫画像。和学生一起观察人物的五官特点。 (每看一位名人都让学生讲出他的五官特征、脸型特征以及发型特征,讲完后再让学生看明星的漫画像,通过漫画象证实学生学生分析的正确与否。) 7、位学生上讲台,由班里的同学观察他的五官特点。 8、作业: 利用自己带的小镜子观察自己的五官特点,并试着画一张自己的漫画像。此时教师在教室巡视,帮助一些学生分析他们的特点并进行造型的辅导。 最后,教师总结。 四、教学点评 通过这一节课的设计,我觉得学生的积极性一旦被调动起来,能量是巨大的,他们会去主动地到生活中去寻找许多相关的话题,从而又带动了更多的学生,而且学生的语言又是他们最好接受的,学习效果十分明显,学生能够产生出极大的学习兴趣。教与学真的是需要花一番工夫去研究的,不能把全部的知识都通过教师交给学生,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寻找他们想要的东西。 第二课 塑造自己的形象 一、教学目标 通过课上对浮雕这种造型手段的了解,使学生初步对浮雕的制作过程以及制作手法有一个大体的了解,结合上节课的自画像作业进行制作浮雕。 二、教学重点以及难点 重点是如何把头型制作好。 难点是注意整体作品的造型协调。 三、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从图书、画册以及通过上网查出一些相关浮雕作品的照片并了解浮雕的特点。每人带一面小镜子、陶泥、小勺、牙签等小工具。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材、教案。 教学器材准备:电脑、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讲台 四、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引入新课: 我们在讲美术的分类时已经讲过了什么是浮雕,那么怎么制作浮雕呢?浮雕又能传达出什么样的美呢? 板书课题:“塑造自己的形象——浮雕制作”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周围有许多艺术品在点缀着我们的生活,其中也有不少的浮雕作品,同学们能不能说出在你身边的浮雕作品呢?(学生回答略) 浮雕是一种半立体的艺术形式,在平面上塑造立体的空间是它的特点,那么它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段关于浮雕制作的录像。 看课件《浮雕的制作过程》 看过录像,我们知道了浮雕制作的大体方法,我们都知道了浮雕应该把人物的形象与背景托开这一特点,也就是说注意背景是浮雕制作的第一步空间制作的关键。那么既然背景制作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可不可以想一些快捷、方便、迅速的制作方法,把背景制作得既美观又容易制作呢?(学生回答略) 正像同学们说的,运用不同的工具会使得浮雕背景的制作效率事半功倍,如用一些钮扣、小图章印制的方法,还可以利用刀子刻、刮、铲、削的方法制作,还可以通过树叶印制的方法,包括我们前面讲泥塑时学过的用剪刀剪的方法。总之对于背景的制作方法希望大家动脑筋,发挥我们丰富的想象力去创作各种方法,做到既美观又好操作。 除了上面我们说过的背景制作的方法之外,对于人物脸型以及发型的制作也学要针对每一位同学的不同情况进行分析,对照我们每人带来的小镜子进行观察,自己属于哪一种脸型和发型,所以今天在正式制作之前,我们还有一件重要的事要作:那就是对照镜子再好好修改自己的自画像,不要盲目的就开始制作。另外我们在制作时也可以利用一些小东西,来制作我们的眼镜之类的小道具。 下面我们就来开始制作,首先修改自己的自画像,然后开始制作浮雕。 学生开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总结学生的作品,调出一些比较好的作品进行讲评,先由学生讲评再由教师进行讲评。 总结: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美的因素,无论是立体的还是平面的都需要我们去主动的发现、去品味,今天我们只是利用浮雕这一种手法塑造了我们的形象,希望将来我们能够学会更多的造型语言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五、教学点评 通过这一节课的设计,我体会到教与学真的是需要花一番工夫去研究的,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把全部的知识都通过教师交给学生,要在愉快的气氛中甚至是游戏中学到相应的知识,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寻找它们想要的东西。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达到应有的效果。 未来的我 教材分析:本课是以造型—表现为主的课程,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第四学段的阶段目标设课。这是一节用电脑来完成的课程。学生作业主要是应用电脑美术的相关软件来完成。在图例中展示了一幅学生自己的照片和她所选背景素材的图片,以及创作完成后的效果。此时的“造型—表现”的关键是学生对自己创意的“设计”,主要是学生用头脑中的“设计”来引导手的操作完成,所以完成创作的技巧是第二位的。 教学内容与目标:学会应用“设计”功能进行创作构思,学习为自己的创意寻找合适的素材。学会应用电脑图像处理手段进行创作,按照自己的创意对素材进行加工、整理、合成。通过创作引发学生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激发学生更积极的学习态度。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本课学习,发掘学生思想深处蕴藏的个性思维方式和艺术发展空间。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整合手段,收集和处理信息资源的能力。 (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产生主动参与、抒发情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美术的兴趣。从兴趣入手,削弱既往由于基础、能力等因素形成的差异,主张学生彰显个性,以突出自我、易于表现、快乐无限为过程体验,感受艺术魅力。 二、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一)教学重点在于教师要有较高水准的示范、启发和点拨,造就学生创意思维如泉涌,只要是学生想到的内容都可以是创作之源。另外,合理地、恰如其分地选择和搭配素材,也是获得意想不到效果的关键。不过,这个过程是要循序渐进,要避免学生急于求成的焦躁心态。 (二)教学难点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课前素材的收集,来自于教师和学生、照片和插图以及网络信息资源。另一方面是计算机操作技法的传授,教师必须让学生熟练掌握最基本、最实用且效果明显的图像处理方法。这样,才能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课前准备 (一)学生课前准备创作用图像素材,最好录入软盘。教师也可用扫描仪、数码相机集中采集,并图像文件输入硬盘下为教学而专门建立的子目录。 (二)教学器材准备学生创作用电脑,最好是装备有局域网的网络教室,学生能够相互访问,也可登陆教师提供的资源站点,实现资源共享和网络讨论的学习方式。 (三)教师可使用《超越现实、实现自我》教学课件进行示范讲解。课前要按照操作提示进行安装和调试。(分辨率为800×600dpi) (四)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图(在尚不完全具备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学校,下列图形可按步骤排列为板书设计,并依次标注序号。)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美术教材13册中第6节《未来的我》一直是学生特别关注的热点。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抱有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同时,这节课也融合了两个学科的教学内容,相互补充、相互提携,这就奠定了很好学习基础和条件。建议将课业标题提升为《超越现实、实现自我》,打破教材中仅限于“理想”范畴的局限,只要是学生良好的愿望,都可以参与课堂实践,使教学内容更全面、更贴切,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在教学设计中,首要任务是制作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课件是本课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带给学生是直观、生动、形象和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我们将课件大致划分为四个步骤,分别是“魂牵梦绕”、“惊奇感受”、“意想不到”和“原来如此”。一步一步地把学生引进教学环节之中,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由于课件中引用学生熟知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文化娱乐的相关内容,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更在课件中出现了童话世界、科幻探索、璀璨明星(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甚至是学生意想不到自己的形象也出现在“梦境”当中,自然是兴趣盎然。 设问导入: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美丽的梦想,你的梦想是什么?课件演示:你梦想着有一天学业有成,头顶博士帽、手持毕业证书站在同学们面前;你曾在梦中穿上威武的军装,庄重地敬上一个军礼;或许你想驾驶属于自己的豪华跑车周游世界;或许你想成为足球明星哪怕是和明星在一起合影留念,也会满足你深藏心底的愿望;或许你想和“哈里?波特”一起步入美丽而神秘的童话世界;也可能穿上宇航服遨游太空,成为中国第一太空人才是你真正的梦想…… (三)学生的兴趣产生之后,就会迫不及待地要求去尝试实践活动,这时是教师启发引导和基本技能训练的最好时机。学生为“实现自我”就会认真地听讲识记,渴望尽快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的实践活动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落实和创新部分。但前提是要克服计算机操作实际水平和想象力发挥的局限,为此,将学生划分为实践组,可以互相学习、讨论。以组为单位发挥群体优势,发挥一部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熟练的电脑操作技巧,带动其他学生共同完成艺术创作。在活动中,学生根据自己想象的情景,进行创意(设计)并寻找合适素材,以美术创作的形式回答上面的问题,注意,教师在评价学生作品时,不能把制作技巧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应尊重和保护学生个性发挥,创作手段不要过分强调一致,使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完成作业。然后分组或全班欣赏作品,鼓励一些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在没有电脑创作的条件的学校,也可以进行类似的教学。教师讲解、创作方法和学生作业安排略有变化,评价标准以衡量学生创意水平为主。(由教师灵活掌握) 实践的主要手段或说是创作途径,是将学生自己的头像进行选择剪切,然后粘贴入已经过处理的主画面中,可自由组合、拼接。从最后作品效果说,构思巧妙、“天衣无缝”是最完美的作业。在教学评价中,我们改变了过去单一的评价标准,把学生在实践中的综合能力和探究性学习作为评价的依据。评价的目的旨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多级式评价标准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 五、教学点评 教学效果总体是令人满意的,学生的学习美术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一部分学生作业成为教学范例。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又发现了一些新问题: (一)教学课件中尚存缺陷,如在“魂牵梦绕”中,为学生展示的画面需要不断打开/关闭窗口,容易造成学生认知体验和思维过程的中断,也耽误教学时间。为此,在改版课件中“多彩梦幻”是以电影逐帧放映的方式呈现的,既缩短了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部分教学设计内容由于不符合学生的情趣,如学生关注的明星是新鲜而短暂的,他们的形象和观念是不断受到新鲜事物冲击的,如果我们没有与学生的新观念、新思维同步,这节课就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从理论角度讲,就是在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共同的价值观的同时,还要提供给学生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 大家动手做条龙 背景分析: 教育是人类文化的一个方面,必须把教育放在政治、经济、科学、哲学的大的文化背景下去思考;如果就教育谈教育,或者说,站在校园内和书斋里谈教育,结论永远是片面的。世界将在瞬息万变之中把我们带入21世纪。在20世纪的最近几十年里,全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学的信息化、技术的数字化、经济的一体化、政治的多极化、文化的多元化……均是国际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向,也体现了21世纪社会的发展趋势。在这种背景下,21世纪必将是一个“知识化时代和“学习化时代”;而教育工作的重心不再是教给学习者固定的知识,而是转向塑造学习者新型的自由人格与授人以渔。在21世纪,将要求每个人发挥更大的独立性和判断力,并具有更强个人责任感,以实现共同的目标。教育必须履行的责任是开发每个人的潜在智能,这些智能包括记忆力、推断力、想象力、体力、审美力、交际能力以及领导能力等等。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劳作,学会如何与他人共同生活以及学会如何生存。因此,教育者知识与观念的自我更新便显得比以往任何时代更为刻不容缓了。古人云“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学。”故,今日之师者只“传道、授业、解惑”是不够的还必须要经常地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要经常讨论发表、质疑提问、相互启示、共同研究。并启发学生去发现、获取、研究及主动地探索。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是人类文明的必然要求。只有当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得到充分尊重的时候,社会生活中才有平等、民主可谈。否则,任何形式的教育都是专制与不平等的温床与土壤。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是自由的活动,包括脑的活动和手的活动。只要可能,就让学生通过做而学,这是教育的金科玉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就必须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在讲到怎样对待学生的兴趣时杜威指出:“兴趣不应予以放任,也不应予以压抑。压抑兴趣等于成人代替儿童,这就减弱了心智的好奇心和机敏性,压抑了创造性,并使兴趣僵化。放任兴趣等于以暂时的东西代替永久的东西。兴趣总是一些隐藏着的能力的信号;重要的事情是发现这种能力。放任兴趣就不能从表面深入下去。它的必然结果是以任性和好奇代替了真正的兴趣。”兴趣与好奇是两个概念,好奇仅仅是人们对眼下事件或问题的一时的关注与好奇,它与人的潜力、智慧的体系没有关系。而兴趣则不然,它是相对稳定的、能体现人的能力倾向、发展倾向的心智特点。兴趣是人格与个性的一种体现。无视或压抑兴趣就是对人格的蔑视,对个性的扭曲。兴趣属于感情、意志、理智的综合产物,压抑兴趣只能使学生失去活力、麻木不仁、奴性十足、虚伪、或者是敌视、对抗,为所欲为。    学习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主动探寻的学习,另一种是被动灌输的学习;即:一种是通过操作、制作而学习, 另一种是通过讲解、记忆而学习;也可以说:一种是为了应用知识而学习(做中学),另一种是为记忆知识而学习。我们所倡导的是前者——“做中学” 。 做中学,是学生在教师设计、指导下展开的它的目的与本质是学习:先确定一个学习目标(奋斗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会有一个或多个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这就是为达到目标而追求(奋斗)的过程。而在这些过程中总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障碍;这就需要学生的创造力、智慧、毅力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去共同完成。用清代学者王国维的治学三境界解释为:“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确定目标);“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苦苦追求和奋斗的过程);“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达到了目标) 美术课程改革的基本描述:在美术学科中,尽可能选择对学生发展有用的、感兴趣的、能够学会的知识与技能,尽可能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增强愉快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综合学习(过程与方法),发展基本的美术素养,尽可能让他们学会学习,形成有益于社会和个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文化情境: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艺术家在创作作品时,不可避免地受到所处时代和环境的影响。实际上指的是一件美术作品被创作出来时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及其特征。 注重文化情景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的涵义,二是帮助学生通过美术作品更好地理解一定社会的人文和科学特征。这两个方面的作用体现为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设计理念:(指导思想): 教师在处理教材、设计教学环节、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模式上等等方面要尽量避免枯燥、繁难;最大程度的发掘教材中的“生动、趣味”,并使学生能“删繁就简”。能做到这样是很不容易的,但我们必需向这个方向去努力。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我就在琢磨:旧的教学方式方法已不能满足当代信息社会的学生在“知识爆炸”时代的学习要求。思考如何“新课标”思想的指导下上好课,而“初中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信息含量大、直观形象,同时具有声、光、电等“冲击力”、的立体教材颇具吸引力。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于2003年5月开始着手以新的教育理念,编写了《美术影视广告欣赏与电脑创意画(广告艺术欣赏与POTOSHUP的运用)》、《中国画欣赏》这两课的多媒体课件(PowerPoint演示文档);在运用于课堂实验后我发觉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1、因图片量大,学生见多识广,教师举例生动形象、实在详实;改变了以前形象直观的图片少,教师想把某种艺术思想、审美意识“诠释”给学生时苦于找不到合适并且直观准确的图片表达出来。2、音画相配,和谐动听;改变了以前教师“独角戏、单音节”的枯燥,而成为音画呼应、相互衬托、相得益彰的艺术整体。3、多媒体字幕的运用,使“知识点”(板书)清晰、明亮;改变了以前教师板书不清晰、黑板“反光”学生看不清的弊端,提高了学习效率。于是2003年9月起,我又根据新教材——初中美术(第13、14册等)自编了“美术大家族”、“龙文化与制作”、“色彩的搭配与生活中的运用”、“商品的广告与包装设计”、“反对战争、热爱和平”、“未来的我”、“陶艺与雕塑欣赏”、“中国画欣赏”、“建筑欣赏”、“环境保护影视欣赏”等十多课的多媒体课件。本课为其中之一。 一、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改变了以往以单纯讲解立体构成知识为主的方法,而是把构成的知识隐含在制作的过程之中。同时还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瑰宝——书法、把“纸造型”的知识和方法也融合在这一课中,并结合废弃物的利用采用了课本中的纸杯,以降低难度,增加学生的多选性、参与性使学生对多元文化理解程度逐步加深。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进行有目的的设计和制作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1、 了解龙的来历与造型特点,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和积极参与文化传承的意识,并在欣赏中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激发爱国热情,同时提高学习兴趣,引发动手创作的欲望,为上好这一课打好基础,做好前期的准备。 2、 学生的活动,从课本上可以看到学生活动的场景,说明本课在学法上提倡小组集体制作和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应更注重学生的制作过程,和分组活动之中的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强调集体主义精神的体现。并在展示作品的过程中展现集体的智慧和才华,突出集体竞争的气氛。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1) 应知a、图腾崇拜是龙的起源。b、以龙为形状和图案的装饰品、书法与物品。 C、以龙为道具的活动舞龙、赛龙舟等。d、平面与立体e、布局(构图)与构成。对传统文化的欣赏和立体构成中的空间是由一个形体同感觉他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主要是根据人的触觉和视觉经验所确定的。 (2) 应会a.对书法的了解(掌握),对中锋、侧锋等行笔笔法的运用;以一个基本(纸杯、圆台型体)为设计元素进行重复的构成练习,形成起伏变化的中国龙的形象。 b·初步了解剪刻、粘的方法。 c、掌握龙身起伏变化的切口,方向和剪、刻的方法。d.试用穿、捆、插等方法进行连接。 e、夸张变形龙头的制作方法。 f、起伏变化的龙身龙尾的制作。g、多种方法把龙头和龙身连接成整体。h、能用口头表达的方式把本组作品的特点和创新点讲解清楚。 i、能够采用最佳的展示方法展示小组的作品。 2.隐性内容与目标:a,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是炎黄子孙的民族之魂,中国人称自己是龙的传人,我们把龙作为尊严和吉祥的象征。把龙作为文化和历史的载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b.构成他向造型艺术以外的更为广阔的领域渗透,包括数学、力学、材料学、心理学等。构成教育把有关造型关系以及学生对事物的想象,实现为学习中手脑并用的创造活动。c,设计构成能力的培养。d、动手能力的训练。e、审美能力的提高。 f、好的合作精神。 g、细致规范的操作。 h、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增进团结有利于展现集体的智慧和才华。i、合理利用废弃物,爱护教室环境的良好品德。J、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k、强调竞争意识、激发创造精神、突出集体竞争的气氛。l、培养善于向他人学习、乐于助人的好品质和做事认真负责的态度。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通常都是一课一个主题内容;而“新课标”要求学科间的知识相互渗透(课程具综合性),本课就是按这个“初衷”来进行选材、编辑、制作的,让学生通过了解(理解)“龙文化”、能“写龙、制作龙” 与熟记“龙”的成语,达到做“龙的传人”,有一颗永远不变的“中国心”。 三、教学的重点: 调动同学情绪,使大家能热情、积极地参与到写龙、做龙的活动中来。 四、教学的难点: 如何把平面构图(布局)构成知识应用到设计和制作中,使龙与龙字的造型和结构有新的创意。 五、解决重点与难点的要点: 1.解决重点的要点:    ①首先要创建分组竞争的课堂气氛,鼓励每一个小组争先、争胜、争取班级第一。比那组最快,那组最好,那组最有新意。 ②组织好小组讨论,群策群力完成任务。 ③分组时注意人员搭配,使各组能力基本均衡,保证公平竞争和顺利完成作业。 。  2.解决难点的要点: ①要鼓励创新,尽可能地想出新的方法。 ②多举一些简单明确的构成的例子,让学生们能从中产生一些联想以促进创新想法的产生。 六、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学习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①课堂纪律会因分组工作出现不稳定。 ②因使用工具不当出现墨汁弄到衣服上、划破手或损伤桌面等情况。 ③讨论之中出现争论,产生不团结。 ④部分组的同学不能完成任务。 2.解决出现的问题: ①对学生提出要求,要有秩序的完成工作,这也是我们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 ②鼓励学生大胆设想,细心操作,注意安全。 ③可以给同学确定讨论题以保证讨论按计划发展。 ④对学生采取鼓励的方式讲评,表扬他们在创意、制作过程中表现出的优点和良好品质以利它们的发展和进步。 ⑤一定在课前提出要求,以利用废弃物或废旧材料人手。 七、准备(教具、学具): 1、《龙文化与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2、视听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室。 3、活动黑板。 4、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5、废弃的纸杯、胶卷盒、药盒、易拉罐、刀、剪、糨糊等 八、教学过程与课堂实录及诊断: (二课时) 学海拾贝 Ⅰ、《辞海》第3793页,龙: 1 有鳞有须、能兴云布雨的神物。 2 古生物——恐龙。 3 封建时代帝王所指:“龙颜”、“凤子龙孙”等。 4 高大的马——“龙驹”。 5 山势:起伏绵垣的脉络称为“龙脉”。 6 星名:“东方苍龙七宿”的统称。 7 文学上:《诗?小雅?蓼萧》“既见君子,为龙为光”。“龙”通“宠”。 8 姓氏。 Ⅱ、龙的种类: ①夔(kui)龙:张口、单足的独角兽,身细长如蛇。 ②烛龙《淮南子》:“人面龙身无足者谓烛龙。”烛龙应该是能喷火的火龙。 ③虬(qifi)龙《楚辞》:“焉有虬龙,负熊以游。”《说文》:“虬,龙子有角者。” ④蟠(pan螭chi《广雅·释螭》:“龙无角曰螭,龙子也。”螭是龙属的蛇状神怪之物,是一种没有角的早期龙,对蟠螭也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指黄色龙似虎有鳞。 ⑤蛟龙《说文》:“龙属,无角曰蛟,从虫交声。”《埤雅》:“蛟其似蛇,而四足细颈。” ⑥应龙:有翼的龙称为应龙。 ⑦鱼龙:龙首鱼身,如鳖鱼飞鲤鱼跃龙门。 Ⅲ、    龙生九子:陈益宗(台湾)编著 ①囚牛:龙生九子的老大,平生喜爱音乐,因此琴头上便刻上它的遗像。 ②睚(yd)眦(zi):是老二,平时好斗喜杀,刀环、刀柄、龙吞口便是它的遗像。 ③嘲风:形似兽,是老三,平时好险又好望,殿台角上的走兽是它的遗像。 ④蒲牢:形似盘曲的龙,是老四,平生好鸣好吼,洪钟上的钮是它的遗像。 ⑤狻(suan)猊(n0:形似狮子,排行老五,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又喜欢烟火,因此佛座上和香炉上的脚部装饰就是它的遗像。 ⑥霸下:形似龟,是老六,平生好负重,力大无穷,碑座下的龟趺是其遗像。 ⑦狴(bi)犴(an):又叫宪章,形似虎,是老七,平生好讼,却又有威力,狱门上的虎头型的装饰是其遗像。 ⑧贔(bi)屃(xi):似龙形,排行老八,平生好文,石碑两边的文龙是其遗像。 9 螭吻,龙形的吞脊兽,是老九,口阔嗓粗,平生好吞,殿脊两端的卷尾龙头是其遗像。 (一) 激发兴趣与引导:(第一节) 师:调动学生、引导学生进入课题:“中华民族又称为‘龙的传人’,那么关于‘龙’的话题你们知道多少?” 生:“老师,武汉的‘红金龙’香烟,‘金龙泉’啤酒,还有歌星张明敏唱的歌《龙的传人》,电影《龙在江湖》;我们就知道这么多。”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得很好,现在请大家看看老师收集的‘龙’的图片资料,请看我制作的课件。”播放《龙文化与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并且一边播放一边解说… 生:目不转睛的认真欣赏。1、龙脉(其起伏绵亘的山势脉络为“龙脉” );2、恐龙—霸王龙;3、中国画(人物御龙);4、书法(真、草、篆、隶、行);5、剪纸;6、年画;7、陶瓷;8、雕塑;9、刺绣……  45、建筑 (二) 按兴趣选定目标: 1、 平面的——书法; 2、 立体的——“纸杯龙” 分组完成: 谈出各类的特点与实用性 1 平面——书法:艺术欣赏、商业与宣传; 2 立体——“纸杯龙”:空间造型的启蒙。) 书法幻灯片(或悬挂教师书法作品): 师:刚才我们看了许多‘龙’,也包括‘龙’字‘龙’画;那么我们现在请上几位同学上来演示写‘龙’字、画‘龙’画;(鼓动学生上来写龙、画龙——“我早就知道有的同学书法写得不错,今天请大家‘露一手’,不过写不好也没关系;那有人天生会这、会那的只要大胆尝试就会成功……”。) 生:四名学生分别举手上台演版——用毛笔在宣纸上书写‘龙’。教师鼓励道:“你们可按照自己的特点,可任意发挥,写‘野’一点。” 上来的同学们都能行笔流畅地书写‘龙’;其余学生在下面也写着、画着。                                  教师也书写“龙”字助兴,写了一个厚重、沉稳的隶书‘龙’,又写了一个潇洒、飘逸的草书‘龙’。 (三)强调合作学习的方法完成龙的制作注重探究与合作的过程:(第二节) 提供纸龙杯制作的影片。 选择并制作; 纸杯龙的制作(制作过程与工艺): 整条龙分三个部分,即:1、龙头、2、龙身、3、龙尾。可分别组成三个小组,制作三个部分;然后组合而成。 1、龙头:先将杯底、杯口(不完全剪下)剪割下来,再将杯身剪开,分别剪出龙眼、龙耳;再取两杯子,做好龙角、龙须;后镶嵌而成。 2、龙身:先将几个去了底的杯身竖折一道,再用刀插上小眼,再两两用绳穿起;然后再用绳“腰系”在杯口,并留出头挂在铁丝扎成的“龙架上”。 3、龙尾:先剪下杯口,再斜剪出“尖三角状”的龙尾,挖出俩杯底、夹粘在彩纸上,并在另一杯底剪开插入即成。 疑难解答: 教师来回巡视,一边鼓励同学们大胆制作,一边辅导、解决疑难……。 教师奖励: 师:我请学生介绍并演示写龙、制作龙的作品。 师:我想请两位学生主持“论功行赏”请获奖学生“玩文字游戏”,即:说出带“龙”字的成语老师奖励相应的书法作品。      生:很快有两名“自愿者”上场,教师将奖品(十幅不同字体、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龙书法’)给了他们…。 小结: 本节课通过观看图片、书写“龙”字、动手制作一条龙等内容学习,大家理解本课的意义吗? 生:通过“龙文化”的学习,那么多的‘龙’形象使我们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我们通过写“龙”字、动手制作一条龙,让我们懂得了:我们是“龙的传人”就有一颗永远不变的“中国心”……。                            九、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方法: 通过各组介绍和评价自己小组的作品,师生共同考察教学效果。 2、教学评价点: (1)对龙这一艺术形象是否喜爱?是否了解其思想文化内涵? (2)是否积极参与龙的制作活动?在造型上有无独创性? (3)能不能与同学密切协作共同完成一个作品? 十、课后的反思(希望): 本节课上得非常轻松、自在,学生们始终都是在一个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来感受“龙文化”。这也正是我们“新课标”所追求的“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我所没想到的是:我作为他们(学生)的“新”老师(我不在实验中学任教),他们与我的配合非常默契;这能说明两点:一是学生们的素质高,二是我的教法得当。更使我没想到的是:在本课小结时,他们(学生)在我的稍加提示下作出“完美”的回答:“通过‘龙文化’的学习,那么多的‘龙’形象使我们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我们是‘龙的传人’就有一颗永远不变的“中国心”……。” 师生无尊卑,学“道”有先后。美术课是学生在“主课”之余,情感在其作品(作业)中得到宣泄;教师的任务就是“找块石头扔下去”,起到“一石激起千重浪”的效果。即:创造一定的条件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作为教师,应当站在这个层面上理解教材,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学生是极富有幻想力的,作为老师,就要尽量地去满足孩子们的要求,回答问题,或引导孩子们去认识客观事物、去感受自然、社会等等。并教育和培养孩子们怎样去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智慧以及发扬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开发和培养孩子们的智商、情商,给孩子们幻想的空间(即:创造性思维的雏形)。同时,也要认真处理好对学生心理上和生理上的健康发育。做到少批评指责,多鼓励激发,循循善诱(如果我们的教材能象中央电视台的《大风车的动画城》栏目一样,就避免了不生动、平面化,激发不了孩子们的思维联想)。应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以改变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并有以下优点: ①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可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及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 ③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利用和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 ④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成功与失败,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⑤培养学生有严紧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学习中认真踏实地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尊重他人想法和成果,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磨练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⑥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关心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新课程的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完全统一体制、统一大纲、统一教材、统一命题、统一答案的教育模式,只能束缚教师和学生的创造力。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创新是人的头脑中最敏感的机能,也是最容易受到压抑的机能。基础教育阶段,人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可能光芒四射,也可能渐渐熄灭。教育既有可能为创新提供发展的契机,成为发展的动力,也有可能阻碍,甚至扼杀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点燃火把,让它燃烧。“学生应该是能发光的灯,而不是存储燃料的瓶”。教师不应做学生思维的保姆,而要让知识成为学生自己思考的果实。 新课改是需要我们去不断探究、完善、修复的过程。本节“课件”存在“眼高手低”或这样那样的不足;本人愿为“新课改”抛砖引玉、铺石为路。渴望领导、老师们的批评指正。 对印的乐趣 教材分析: 本课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要求学生采用易于处理的底版,通过画、印等方法,制作对印版画。对学生而言,对印的方法易于理解、接受和操作,制作材料随手可得,制作成果当堂可观,且没有雷同,所以容易激发学生的制作欲望和兴趣。学生可以通过对印、剪裁、添加、组合等技法,运用恰当的工具、材料、探索不同的制作方法,制作出具象或抽象的对印作品,从中体会肌理、色彩和形状的美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美术学科要想在大多数学生的心目中保有一席之地,就应该使之与学生发生兴趣方面的关系,即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兴趣。”“并且,在基础美术教育中,使全体性的实现成为可能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在导入过程中,以丰富的肌理、斑斓的色彩、造型各异的画家的对印作品,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产生学习的原动力。 (2)探究与实践的过程,原本就是学生乐于参与的过程。对印的方法要求学生在自主实践中了解,用漂亮的色彩随意涂抹在不吸水的底版上,用纸压印下来,呈现的效果的不可知性,对学生很有吸引力。 (3)制作对印作品的方法易于理解、接受和操作,制作材料随手可得,制作成果当堂可观,且没有雷同,所以容易激发学生的制作欲望和兴趣。 (4)评价以激励为主,设有色彩美奖、肌理美奖、创意奖、速度奖、合作奖、鼓励奖等奖项,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 (5)学习内容与生活相联系,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后小结时,拓展所学内容,与贺卡,家庭装饰画等的制作相结合,肌理效果可以用多种多样的手段等,鼓励学生课后尝试,保持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2、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由学生自主实践制作的方法和过程,在相互交流中进一步理解制作的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对印原理和制作方法。 能力目标——尝试多种对印方法,用自己喜爱的方法制作抽象或具象的对印作品。 情感目标——体会肌理、色彩和形状的美感,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掌握对印和涂色的方法 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不同媒材和方法制作有个性特色的作品。 教学准备: 1、4人1组,分10组 2、学具准备:糨糊、明胶片、挂历纸、水彩颜料或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用具、水罐、纸、剪刀或刻刀。 3、教具准备:教学课件、范画、颜料等 教学过程与意图 : 一、激趣导入 1、欣赏作品 展示有对印效果的绘画作品3幅,《北国风光》郭德庵(如图所示),课本作品《视线》加纳光於(日本)、《水帘洞》韩铁山,请学生欣赏。(以中外画家的作品、色彩绚烂的画面和丰富的肌理效果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产生学习原动力。)    2、师生讨论 教师提问:这些画与你们平时经常看到的画有什么不同? 生:…… 3、教师直观演示对印 教师谈话引入:这样的有纹理的效果你平时见过吗?我先试一试。教师当堂演示:在16开明胶片上,涂画调了糨糊的色彩,然后取铅画纸盖在明胶片上,轻压,掀起……(直观演示,初步了解对印的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实践的目的性,克服盲目练习造成的时间和资源的浪费。) 二、探究实践 1、这种创造方法是不是很有趣,这种方法我们称为对印。你也来试试吧?展示作业要求:每一小组合作完成两幅作品,一张直接用颜料印,一张用调了糨糊的颜色印,比较两幅作品在纹理方面有什么不同?同时思考:纹理的方向和掀纸的方向有什么对应关系?纹理和颜料所含的水分多少有关吗?(明确实践的目的,在自主尝试过程中,了解对印的方法) 2、学生尝试对印,并在实践过程中探究对印的方法。 3、作品展示,比较两类作品有什么不同?并和其他小组的同类作品比较,讨论并回答展示的问题。(在思维的碰撞中进一步明确对印的正确方法,为体验成功作好充分的准备。) 三、造型表现 1、相信大家已经了解了对印的方法和过程,知道了色彩要饱满,水分要充足,在颜料未干时压印,才会有丰富的肌理效果。(适时总结,有利于学生理清思路。) 2、这样的作品还不够完整,我们先来看几幅的作品,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展示作品做的。(如上图所示)(激发学生的制作欲望和兴趣。) 3、小组讨论后得出结论,可用对折印、裁剪、添加,组合等方法,使画面更完整,更丰富。(学习经验,拓展思维) 4、演示实践题(请各小组合作完成一对印幅作品,并为自己小组的作品取一个合适的名字。)(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节省有限的课堂时间) 3、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1)为有困难的小组提供帮助。 (2)展示有借鉴意义的作品,提高作品成功率。 1、学生把自己的作品按小组编号贴到展板上,按下表所列奖项自评自己的作品。(体现评价的激励作用。) 2、各小组相互评价 3、教师激励评价,为每个小组颁奖。(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愉悦) 创意奖 肌理美奖 色彩美奖 合作奖 鼓励奖 速度奖             五、拓展迁移 1、一张对印作品除了漂亮的色彩,还可以利用各种材料产生丰富的肌理效果。如树叶、树皮、木头、席子、泡沫板……表面都是有肌理的,在颜料里加入浆糊或是在画好的底板上洒上盐或油也会形成特殊的肌理效果。(展示如下图所示的几幅运用各种材料制作的肌理效果明显的对印作品。)(拓展思维,促进学生进一步探索绘画创作的新途径,保持对美术的持久兴趣。) 2、此外,同学们还可以在课后将对印的方法运用到贺卡的制作中,还可以将作品用来装饰居室和教室哦。(学以致用,学习与生活相结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 教后录: 本课教学在首次试教时,为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开始先展示画家作品,在没有示范的的基础上让学生先进行探索实践,结果发现学生实践作品的效果不太理想,学生容易出现挫败感,不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为改变这一状况,我对原有的设计进行了调整,增加了教师示范的内容,并在学生实践基础上,经过讨论,明确对印过程中水分的控制,明确纹理与掀纸方向的关系,增加了拓展迁移的内容,始终抓住学生的兴趣设计教学过程。很受学生的欢迎,也获得了听课同行的好评。 生活中的色彩搭配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中学美术六册系列色彩学习的引导课。与后五课共同围绕色彩搭配带领学生进行探究。突出的特点是把对色彩知识和规律的学习生活化、实践化,学习的重点从色彩写生训练,变成帮助学生学会感知色彩现象,并能从中体验不同的美感和文化艺术内涵,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感受和运用色彩的能力。 教学内容与目标:本课通过一组具有典型性的图例和文字,着重从三个方面去研究身边的色彩现象:1.生活中色彩无处不在,启发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色彩现象。2.每一种色彩现象的背后都体现着不同的色彩搭配,即不同的色彩关系。3.恰当的色彩搭配体现着人们对色彩规律的认识与对美的追求。 本课引导学生从了解生活与色彩之间的关系入手,认识学习色彩搭配知识对于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并通过分析生活中的色彩,使学生对色彩现象及色彩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进一步的了解。 本课的突出特点是把对色彩知识和规律的学习生活化、实践化,学习的重点从色彩写生训练,变成帮助学生学会感知色彩现象,并能从中体验不同的美感和文化艺术内涵,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感受和运用色彩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了解生活与色彩的关系,认识学习色彩搭配知识对于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2) 通过分析生活中的色彩,使学生对色彩现象及色彩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进一步的了解,并能从中体验不同的美感和文化艺术内涵,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感受和运用色彩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到处存在着色彩现象,它的形成受色彩规律制约;好的色彩搭配是我们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满足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的重要手段。 [教学难点] (1) 使学生学会用色彩基本知识和规律去感知色彩现象。 (2) 学生能运用色彩知识去进行色彩搭配的练习并进一步应用于生活。 (3) 使学生了解不同色彩搭配所体现的多种文化艺术内涵。 [教学设计] 一、设疑提问,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无色的,那将是什麽情景呢? 生:没有生机,没有活力------(自由讨论发言。) 师:对,我们之所以能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和美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身处在一个绚丽多姿的色彩世界里。那麽在生活中,色彩如何搭配才能让我们感觉到美的享受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生活中的色彩搭配》。 (设疑导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师:首先我们来了解有关色彩搭配的一些知识。请大家看大屏幕(多媒体展示有关色彩的基础理论知识)。 1、 色彩的形成 光是一切物体颜色的唯一来源,映入眼内的大量的色彩是由于物体对光的吸收和反射而形成的。反射光刺激到人的视网膜时就形成色觉。因此,我们通常所见到的物体颜色,是指物体的反射颜色,没有光也就没有颜色。不同的光线会产生不同的色彩效果,而要创造不同的色彩搭配效果,就要认识和运用色彩的三要素以及三要素之间的各种对比关系。 2、 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1) 色相 色相就是色彩的名称,同时也是各个颜色的相貌和倾向。例如红、黄、蓝等。通常用色相环来代表光谱的基本色彩,常见的色相环多由12色组成。(如图:依顿12色相环) (2) 明度 色彩的明亮度叫明度。明度最高的色叫白色,最低的色叫黑色,它们之间按不同的灰色排列,显示了明度的差别,有色彩的明度是以无色彩的明度为基准来判定的。(如图:单一色明度变化,彩色的明度变化) (3) 纯度 纯度指色彩中色素的饱和程度。色彩的相对纯度取决于在色彩中加入黑色、白色或灰色的多少。 3、 色彩的主要搭配方法 人们通过对色彩规律的认识,主观地调整色彩之间的关系,以满足功能和审美两方面需要的行为即色彩搭配。方法: (1) 色相对比: 不同的相貌的色彩被运用到一起会产生丰富的色彩效果,能够吸引人的关注。如图: 《少女的服饰》——红、黄、绿你看到了吗?五颜六色中闪动着青春活力。 (2) 同类色调和: 同一色相的色彩进行变化统一,形成不同明暗层次的色彩,是只有明度变化的配色,给人以亲和感。如图: 《建筑》——深蓝、浅蓝把和谐融进蓝天里。 〈包〉——拎着它走吧,深赭、浅赭在倾诉着单纯和高雅。 (3) 类似色的调和: 色相环上相邻色的变化统一配色,如红、橙、黄、绿等,能给人以融合亲近感,可以构成平静调和而又有一些变化的色彩效果。如图: 〈大男孩〉——金黄色的阳光勾勒着他褐色的衣衫,告诉我们天使的憩息就是这样平静而自然。 (4) 对比色的调和: 色相环上处在对应的或接近对应的颜色搭配在一起,其在色相、明度、纯度上都相差较大,给人以强烈鲜明的感受。如黄——紫,红——绿等。例: 〈室内设计〉——红绿,黄紫。 〈布老虎〉——在大红大绿中吼一声,给你一个热烈而深刻的问候。 (5) 纯度对比: 色彩鲜艳即纯度高,反之纯度低。 (6) 暖色调搭配: 以红、橙、黄等暖色为主调的色彩搭配,这种搭配能给人以热烈、温暖、激情等感觉。 (7) 冷色调搭配: 是以蓝、绿等冷色为主调的色彩搭配,能给人以清凉、冷静、亲和的印象。如图: 〈绳画〉——蓝色、绿色构成的清新、清爽、清凉,是不是象春林中的一声鸟鸣? 生:边学习理论知识,边运用它互相分析讨论图例。 (通过以上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规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色彩现象中体现的各种色彩关系。) 三、分析讨论,巩固知识 生:运用所学的色彩三要素及色彩的搭配方法来分析书中的范例,试着说一说这些例子为什麽好?并引申到自己收集的实例,依次推断出什麽样的色彩搭配比较成功?怎样才能设计出好的色彩搭配? 师:列举大量生活实例,如:运动服装给我们感觉多为比较鲜艳,它在色彩搭配上运用的是什麽方法?穿着运动服装去听音乐会好吗?节日前布置一个联欢会的环境,用什麽色彩搭配更能突出喜庆欢快的气氛?用同样的手法布置会议室合适吗? 生:互相分析讨论,大胆发言。 (师生共同讨论,教师随时点拨,得出接近成功的结论。) 四、欣赏图片 师:多媒体展示一些色彩搭配的实例。 生:分析设计师采用的手法以及取得的实际效果。 (这使学生将刚刚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的实验过程,应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自己对色彩搭配的认识水平和分析能力。) 五、教师小结 师:好的色彩搭配体现着人们对色彩规律的认识与对美的追求,是需要认真学习、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和运用的。在生活中培养自己的色彩感受和表现能力是学习色彩搭配的最好途径。色彩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应充分的去体验它,享受它。 (点明学习本课的重要意义,启发学生在生活中注意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提高生活品质和审美情趣。)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组织中,采取启发和引导的方法,多从生活中的色彩现象入手,提出问题,让学生参与思索和讨论,在这当中学习和认识色彩规律。在启发和引导的过程中还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不同的色彩搭配的实例来使学生真正感知和理解。通过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手段,充分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大胆发言,并引导学生把学习的重点从色彩写生训练,变成学会感知色彩现象,从中体验不同的美感和文化艺术内涵,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感受和运用色彩的能力,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淡化专业”的思想。 学习服装搭配 一、教学难点 用新颖有趣的教学形式,启发学生利用现有的衣服尝试服装的搭配,穿出自己的风采。通过学习本课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评论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  怎样找出适合自己的色彩?怎样搭配服装?(色彩的搭配、款式的搭配,不同时间、地点、人物的合理运用等)通过查找资料、相互探讨或独立思考,用自身服装展示或制作剪贴画等方式来完成作业,以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 三、课前准备学习材料 (一)电脑、相关软件、录像和服装搭配范例。 (二)各种不同颜色、质地的布料,各色卡纸及零星饰品。 (三)铅笔、橡皮、颜色、毛笔(大白云、叶筋笔)笔洗、调色盘、剪刀、线、胶水等。 (四)相关的书籍和网上下载的资料。 (五)少数民族的教师可以搜集有关民族服饰的,传说(本民族与其他少数民旅),本民族的服饰特点,在不同节日里,各种服饰的运用。 四、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利用色彩、款式扬长弊短,结合身材,巧配衣服。并学习根据不同的气候、时间、地点和用途,不同的肤色、体型、年龄和气质去选择不同款式、材质、色彩以及不同功能的衣服。2、了解服装搭配的法则和要点,了解相关知识,欣赏一些好的搭配实例。利用现有的衣服尝试服装的搭配,穿出自己的风采。 课前教师让学生穿一套自己认为漂亮的衣服,上课后学生先自评,看谁搭配得最和谐,为什么?这种方法既直观,又容易理解,不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给自己喜欢的人设计任意一款服装,并谈谈自己的设计意图。最后用画笔描绘出来或用彩纸、布头等材料粘贴出来。让学生评论谁设计的搭配方案最准确、最理想。最后,教师总结点评,指出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 让学生课前准备相关资料。教师启发学生思考问题,集体合作,共同解决难点。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介绍服装种类、款式,以及不同的人在不同季节、场合、时间选择不同服装的搭配规律,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立足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学内容加强趣味性和实用性。对学生的生活实践有指导意义。 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尊重多样性、尊重差异性,使学生能大胆尝试各种风格的衣服搭配。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解决难点的要点: (1)让学生课前准备相关资料。教师启发学生思考问题,集体合作,共同解决难点。 (2)教师利用电脑演示,录像、图例、小玩偶展示,介绍服装种类、款式,以及不同的人在不同季节、场合、时间选择不同服装的搭配规律,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3)以民族审美情趣为切人点,讲授我国人民着装习惯,并适当介绍外来服饰文化对现代青少年着装的影响,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当前的一些流行倾向。 (二)解决重点的要点: (1)教师改变以往陈旧的观念和教学模式,范画加大视觉冲击力,用新鲜的实例、生动的语言,传达服饰美的审美情趣。 (2)立足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学内容加强趣味性和实用性。对学生的生活实践有指导意义。    (3)启发学生从各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并得出结论。尊重多样性、尊重差异性,使学生能大胆尝试各种风格的衣服搭配。 (三)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1)教师可以以欣赏为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开阔学生的眼界,用粘贴和绘画的方式来完成作业,以达本课的教学目的。    (2)如果只凭讲授不容易理解,可以制作成课件,或做成投影片讲解。 (3)没有电脑和画册的学校可以自己动手画或制作一些剪贴画,方便简洁。 (4)服装画的形式要多样化,’要有个性,引导学生不要受卡通画的影响。(除及个别卡通画画得好的同学) 课前提问: 1、要不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为什么? 即使你一言不发,你的穿着打扮已告诉他人。服饰作为一种符号和象征,可以表明你的身份、个性、气质,也可反映你的追求、理想和情操。美国科学家兼政治家本杰明?富兰克林说:“饮食也许可以随心所欲,穿衣却得考虑给他人的印象。” 服装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十分重要的。服装好比信号灯,可以吸引他人做进一步的交往,也可以警告他人使之退避三舍。认真装饰自己,以取得他人的好感,并非不光彩,这正是尊重他人,表达善意、传递友情的一种方式。 2、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形象变美? 漂亮的款式、流畅的线条、和谐的色彩、精致的做工、新奇的构想,以及衣料的质地和当今流行的趋势等,这些都是服饰美的要素,但重要的是适合你的个性、身份、年龄、气质,并且与季节相符,盲目追求所谓时尚,无视气候和周围条件的装束,只能是不伦不类,贻笑大方。并且美是内在与外在的结合,丰富的内心加上美丽的外表,才是真正的美。 3、如果你拿来一件衣服问我美不美,我会怎样回答? 同一人穿不同的服装,效果完全不同。所以衣服只有穿在人身上才能获得生命。衣服不像画一样,挂在墙上让人欣赏,也不像雕塑那样立在公共空间公开展示。衣服从一开始就与人联系在一起。因此服饰美是人的外在形体与内在素养的共同展示,无法与人分开。服装配穿应考虑WHO (谁穿)、WHERE(在哪穿)、TIME(什么时候) WHAT(穿什么)。如:面料的选择要与款式相符,色彩要与你的皮肤、头发相配,花形要适合你的身材,保暖的程度与环境和气候相适应,剪裁缝制精到,穿着得体等等。 1、自主式学习  上课前教师让学生穿一套自己认为漂亮的衣服,上课后学生先自评,看谁搭配得最和谐,为什么?然后教师总结。这种方法既直观,又容易理解,不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第二节课再穿一套自己认为漂亮的衣服,进行反馈,让学生谈谈对服装搭配的理解,并评出最佳评论员和最佳服饰搭配秀。最后教师总结:使学生明白,并不是华丽而昂贵的服装才是美,只要我们自尊自爱,朴实无华的美也是一种美。 2、探究式学习  用摄像机摄出街上形形色色的路人(有代表性的)和各种不同场合的着装,可以用录像机截取片段。在课上让学生欣赏、分析、评论。或学生用自己的相机,点击生活中的不同画面(美的与不美的),并用自己的观点评述,教师总结。 [师生互动]    指出画面中搭配不和谐的服饰有那些?怎样搭配才算美?搭配和谐的服饰有哪些?为什么? 授课内容: (1)年龄: 服装的色彩与人的年龄要协调。一般来讲,年轻人的月隙色彩只起陪衬作用,不选择过于鲜艳,以免喧宾夺主。中年人,脸部失去光泽,此时应以服装的色彩来掩饰其缺点。老年人服装色彩一般有两种选择:一种庄重、文雅的灰色调;另一种是色彩纯度较高的、明快的鲜艳色调。我国老年妇女多选择前一种,外国妇女则比较流行另一种。 (2)种类: (a)家庭劳动装:是装修房屋、打扫卫生等家庭劳动时穿的服装,与正式劳动时所穿的服装有所区别,在服装上有装饰。除睡衣外,家庭一般装是休息时的装束,还可以在家接待朋友或外出购物时穿。 (b)运动装:在运动时穿,但它却与进行各种体育运动时的专用服装不同。此种服装的设计特点是在一般服装上加入运动装的特点,也可称为运动服式样的服装。一般内衬有较厚的绒布。网球衫,原则上一般为白色或奶油色,通常与连衣裙、开关式T恤领及V字领毛背心和裙裤组成,领线处多与红蓝作边线。溜冰服无特别设计要求。滑冰服要选用保暖、防水、透湿、伸缩性好的面料。 (c)学生装:是进入社会前的年轻人的服饰,由于学校特定的环境而设计,适合学生在学校进行各项活动。 (d)旅游装:具有防风、防雨、通气、轻便、简洁等特点,多用茄克衫式样。 (e)休闲装:是居家休息时的装束,但与睡衣等休息时的专用服装不同。是上街购物以及看电影、看戏、欣赏歌剧或文艺演出、参观展览、约会、拜访客人、在外就餐时的着装。如果去小店购物,可以穿得随便一些,如果去大商夏,则应穿得正规一些。访友如果是熟人可以穿得随意,如果第一次见面,或是长辈、上级、贵客,或不是很熟,则要穿得讲究些。 (f)牛仔服,是现代服装中最具有传奇色彩的,牛仔之美是一种运动型的、开放型的美。牛仔服的美是多向性的,从不同角度着眼即能获得不同的美感。如经典之美、颓废之美、叛逆之美、前卫之美。青少年可以穿出活力的美、中老年则是洒脱干练的美;下层百姓穿出它的无拘无束,上层人士则穿出平易近人;有人在休闲时穿,有人在工作时穿。 (g)制服:又叫工作服。根据工作的性质、行业的不同,搭配不同的款式和颜色。制服在时代背景下悄悄追随时尚,成为人们眼中的时尚。大致分为以下几种:制服的种类有酒店制服、商业制服和公检法制服等。 (h)礼服:在正式宴会和婚礼时穿。 (3)根据地点、场合选择服装: (a)逛公园、购物、去舞厅、看电影、旅游、爬山、过节时,可以穿得随意一些。如休闲服、牛仔服、运动服、旅游服。 (b)欣赏音乐会:大型音乐会一般比较正统,小型音乐会可以休闲一些,但不要过于随意。 (c)应聘、各种大型宴会则应穿得比较正规。如礼服、西服套装等。 (d)文艺演出[特殊]:主要注意舞台效果,色彩突出和谐。  (e)上班或上学:穿工作服或校服。 (4)色彩 (a)色彩的象征意义:  色彩对于着装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人的眼睛、头发、肤色等天生色彩进行分析、配穿,。了解哪种颜色能更好地衬托你的气氛,找出适合你的色彩,会使你更加美丽出众。美的形象是每个人的个性风格的展现,也反映了我们对美的理解和追求。在众多颜色当中,白、天蓝、海蓝、银灰对大多数人都比较适应。红色使皮肤显得白皙,但会使胖人显得更胖,黄色和粉色对皮肤红润者适宜,但对于肤色黄的人会使肤色更深。黑色皮肤不配咖啡色,黄色皮肤不配绿色。皮肤较深的应配较浅的明调子(用各种色彩混合不同分量的白色)。皮肤较白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气质、年龄选择自己喜欢的任意色彩。性格内向的一般选择冷色,外向的人则反之。 红  色:在所有的色彩中最刺激、最鲜艳。红色热情、奔放、喜庆,使人感到精神振奋,是十分喜气的颜色,在结婚和庆典上常常使用。红色最容易搭配的颜色是白色、黑色和灰色。 黄  色:充满幻想,颜色明朗,很难当基本色使用,但可以和许多颜色搭配。比较适合运动衫和休闲服。 橙  色:表现华贵、活泼、任性,给人愉悦感。在众多色彩中十分醒目,只要稍加利用,就能取得最佳效果。一般用于点缀,如帽子、围巾等。 粉红色:是少女色,被许多女性喜欢,代表着少女的纯情淡雅、稚嫩青春。 赭石色:在大自然中,如树木、泥土等,很多都是赭石色,所以这个颜色给人一种塌实、沉着的感觉。比较容易与其他颜色搭配。 绿  色:给人文静、友好、安宁、舒适的感觉,同时也给人以冷漠、孤独感。因绿色非常抢眼,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所以一般不用在传统服装上。 蓝  色:使人联想到天空与深沉的大海。它兼有活泼和沉稳双重性格,给人以沉静、深远、活泼的感觉。是学校和机关的常用色。 紫  色:是高贵的颜色,呈现出威严。有神秘冷艳、幽雅梦幻的感觉,不过稍有使用不当就容易显得病态。 白  色:给人一种纯洁、平凡、古板、寂寞的感觉。如与其他颜色相配适当,也会产生调和、雅观的效果。 黑  色:给人以庄重、沉默、严肃之感。正规服装中最常用的颜色。 结合你本人的爱好和自身的气质与肤色,通过以上讲解,你认为你最适合什么颜色呢? (b)服装的色彩的巧妙搭配:    人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多彩的世界,色彩是自然的化妆师。马克思曾说过:色彩的感觉是美感的最普及的形式,所以人的视觉对于色彩有特殊的敏感性是必然的。因此色彩具有先声夺人的力量。色彩在美术中有“远看色彩近看花,七分颜色三分花”的说法,也正说明了色彩的重要性。在学习服装的搭配中,科学的运用颜色和款式,可以使人扬长避短。 身材矮小的人:可选择颜色鲜艳、明度较高的服装,整套服装的颜色变化不要过于复杂,要简洁明快,图案宜采用小花形。 身材较胖的人:穿深色显得健美,因为深色具有体积缩小的感觉。胖人适合穿纯度较低的、小碎花的服装,不宜穿浅色的、大花的服装。矮胖的人不宜穿上下装色彩对比强烈的服装,应尽量用单色、明度对比不大的调和色。 身材较瘦的人:穿浅色显得较丰满,因为浅色具有体积膨胀感。 颈部较短的人:穿V字领、U字领和勺形领的衣服,应避免围住颈部。 头大的人;不宜穿衣领紧闭的衣服,可以在衣服前面设计纵方向的条纹,下身穿着要有晕感,以免头重脚轻。 腰围较粗的人,不应将上衣扎入裤子里,不宜在衣服外面系腰带。 腹部突出的人:宜选择宽松的上衣加宽松的萝卜裤。避免穿紧身衣。 臀部过于丰满的人,不宜穿紧身裤、旗袍、百褶裙、碎褶裙,应选择斜裙、西装裙。上衣应避免穿不过腰的,宜穿浅色上装配深色下装。 臀部下坠的人:应选择腹部带有皱褶或在臀部高位做装饰袋的裤子。避免穿立档过于短和过于长的裤子、裙子。 臀部扁平的人:可穿多皱褶的裙子和长上衣。 大腿较粗的人:选择冷色衣服。不宜穿紧身裤。 小腿过粗的人:宜穿长裤、长裙,裙子要选择具有收缩感的色彩,袜子选择有花纹或具有膨胀感的色彩。腿形不好的人,应穿质地挺括的面料制成的肥瘦适中的裤子。 腿短的人:上衣比一般人短,宜穿高腰裤,连衣裙的腰线要上提。裙子宜长,袜子与鞋色调一致,最好穿高跟鞋。 (c)单件衣服的搭配: 我们常常买回一些单件的衣服,然后自己配穿,其实这种搭配行为就是一种创意,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也是一名设计师。然而,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必须了解有关的知识,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是学会搭配服装的捷径。 A:有彩色:按可见光的不同波长区分,则有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感。这些被称为有色彩。 同类色搭配:有色彩搭配可以选用同一色系,但明度、纯度上稍有一些变化的色彩。 临近色搭配:选用色环中临近的色彩搭配。如黄色可以搭配橘黄、橘红等色。色彩和谐中,带有一份活跃的色彩。 对比色搭配:色彩效果对比强烈、耀目。搭配时注意色彩面积的大小比例不同、色彩的纯度不同、或色彩中出现黑色,这样搭配才会和谐。 牛仔服搭配:牛仔系列是仿旧颜色,粗犷、古朴,可与毛衣、夹克、休闲上衣等款式搭配。从色彩上考虑可以选择任意色,比较随意。 花色衣搭配:无论是抽象图案还是具象图案,无论是花格还是花道衣服,在配另一件衣服时一定要选用单色,并且色彩要选择花色衣中的色彩之一。 单色衣搭配,可以选择单色衣搭配,也可以选择花色衣搭配。(花色衣中含有单色衣的颜色) B:无彩色: 有丰富的明暗区别而不带颜色,如黑、白、灰一般被称为五彩色。也称消色和极色。 白色:给人以纯洁、干净的感觉。 灰色:给人以高雅、精致、耐人寻味的印象。 黑色:给人以庄重、沉默、严肃之感。 黑白灰可以相互搭配,也可以和任何有色彩系搭配。 光泽色:指金属色(金、银)。辉煌、高贵。可以与任何彩色搭配,也可以与黑白灰搭配。 C:明度与纯度:服装搭配除了注意色彩之间的变化,还要注意明度与纯度的变化,明度与纯度不同,直接影响服装的整体效果。 纯度:是色光波长的单纯程度,也有称之为鲜度、彩度、饱和度。任何一种单纯的颜色,加上五色彩系中的任意一色混合,即降低它的纯度。我们将各色加等量的灰,使其渐渐变为纯灰,通过实验,红色最难变灰,青绿色最容易变灰。这说明红色纯度最高,而青绿色纯度最低。 明度: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也可称亮度、深浅程度。在其他颜色中加入白色,可以提高混合色的明度,加入黑色可以降低混合色的明度。有色系中,明黄色明度最高,蓝紫色明度最低。无色系中,最亮的极色是白,最暗的极色是黑。歌德认为:色彩的力量决定于明度与面积。说明颜色的深浅可以给人带来感官上的不同变化。 高纯高明:颜色鲜艳而明亮的衣服,给人感觉明快、干净。 高纯中明:颜色鲜艳,明度一般的衣服,给人感觉色彩响亮,仅次于高纯高明的色彩效果。 中纯高明:颜色纯度一般,明度很高,给人感觉洁净明快,属于可爱型的色彩。 中纯中明:纯度与明度中性,给人感觉鲜明活泼、青春亮丽。 低纯低明:纯度和明度都很低,给人感觉含蓄、高雅、稳重。 e.服装整体外形: (a)上下宽,中间窄。突出腰身的变化。适合身材较好的人穿。 (b)上窄下宽。如紧身上衣配宽松下衣。裙装则突出下摆的变化。 (c)上下一样宽。适合身材较胖的人,此款外形完整,简洁明快。 (d)上宽下窄。上衣宽松下衣紧身。男士西装中运用较多。 f.服装的配套要素: 搭配衣服除了注意款式要素、体型要素和色彩要素,还要注意配件要素、发型要素、化装要素、个性要素、经济要素。 (a)配件要素:指帽子、围巾、鞋、包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恰到好处才为美。过之,就会画蛇添足。总之,配件的门类很多,无法一一列举,但要切记,一定与人体密切相联。 帽子:根据不同款式、色彩和脸形、肤色来选择帽子。 包袋:包的种类很多,不同职业、不同场合、不同服装用不同的包袋。    围巾:可以围在头颈、肩部,用于修饰、点缀服装和人体。 鞋:鞋的功能居首位,首先选择与自己配套的尺寸,其次根据不同季节与服装的款式、颜色选择不同的鞋。 (b)发型要素:发型的选择主要是根据自己的脸形。发型的种类很多,有长短曲直之分。随时代的变化,现在还有不同的颜色,作为‘名合格的中学生,自然色最好。发型与服饰要统一。 (c)化妆要素:运动、休闲时化妆随意,上班时淡妆,大型宴会时浓妆,并与服饰颜色相呼应。 (d)个性要素:符合自身的气质与性格,不要盲目追求新奇。 (e)经济要素:要考虑自己的经济实力,不要随心所欲地购买无法与自己现有的衣服相配的衣服。 要想使自己变得漂亮,就要全面地修养自己。光有外表的美还不够,还应利用业余时间,多读书看报、参观美术馆、听音乐会、与人交流,要不断地充实自己,修心养性,使自己由内而外地美,只有这样的美才是永恒的美。在生活中,人之美比衣之美更重要,你精心地打扮,最终目的不是让人欣赏你的衣服,而是衣着之下的你,太复杂太炫目的衣服,常常会使人只注意衣而忽视人的存在,这就叫人不胜衣,这不是我们期望的美。 g.服装搭配的效果图:(根据配套光盘讲解或自己画出范画) (a)男女比例图例:可以设计成8~12个头长的男模特或女模特。动态各异,可以借鉴相关资料。 (b)生活中的灵感:服装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自然具象的启示,如果我们善于发现美,那么搭配出和谐的色彩并不难。在生活中,如果同学们仔细观察,会发现自然界中有许多搭配和谐的颜色。无须你绞尽脑汁,只要稍加利用,就能轻而易举地搭配出一套新颖别致的服装。如蝴蝶美丽的翅膀、鸟儿艳丽的毛、民间质朴的纹样、家中的具有装饰味的挂碟、街心公园造型优美的雕塑、大海中千奇百怪的贝壳……都是我们灵感的源泉。正如法国著名的雕塑家罗丹的一句名言;“生活中到处都有美,并不是没有美,而是在于发现美。”同学们可以从一幅画、一幢建筑、一件古玩中吸取精华,发现美的色彩,来装点自己的生活。 (c)表现方法:可以采用不同的工具和不同的手法。如彩色铅笔、水粉平涂、色卡纸拼接、麦克笔、水彩效果、水笔描绘、带有底纹的纸设计、用彩纸或布剪贴制作。由于工具不同、手法不同,所以画面呈现的效果各种各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来完成自己的作业。 七、教学点评(教学反思) 采用新颖的教学形式,启发学生利用现有的衣服尝试服装的搭配,穿出自己的风采,或用简捷的手法以画笔描绘或用彩纸、布头等材料粘贴制作出效果图。通过本课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评论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是本课学习的主要目标。怎样找出适合自己的色彩?怎样搭配服装?是本课的重点。 因此,课程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实用为主,用以指导日常着装和提高学生对服饰文化的审美品味,是本课学习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在因素。同时在教学中,强调互动性、相互探讨或独立思考,是本课学习中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学习方式。 策划一次校园活动:卡通画展 教材分析:本课是根据国家课程标准设计的综合实践课之一,和后面四课组合成一个单元,促使学生在学习本单元时,采用研究性的学习方法,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理解美术与校园生活的关系、美术与环境的关系、美术与其他课程的关系,能够跨学科全面地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运用美术设计与创作的手法把经过调查研究积极思考的结果记录下来,同时用美术作品的形式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意见,。通过讨论与同学进行良好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A.了解如何策划校园活动。B.了解怎样结合校园活动进行调查研究。C.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活动所涉及的部门与学科。D.活动还需要哪些人力与物力。E.活动还需要与哪些方面进行沟通和联系。F.跨学科的全面的思考与设计才能创作出好的策划。G.调查研究可分组进行以便提高效率。应会:A.搜集信息:调查、图书馆查找资料、网上搜集可利用的信息、报刊杂志上寻找资料和信息、通过访谈了解信息。B.怎样利用信息。C.怎样把信息转化成策划中的美术形式?D.学习和了解策划图的绘制方法、流程图的方法、路线图的方法、图标加说明的方法、鸟瞰图的方法、卡通画的方法等。E.学习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方法增强设计能力。 本次活动计划使用10课时时间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集体合作参与办画展的美术活动形式,尝试对一个展览的策划、竞标、设计与制作,使学生得到文笔与口才、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欣赏与评述、自主与合作、实践与创新等方面的锻炼,培养整体筹划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对活动的整体构思和策划能力;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协调、合作的精神。 难点:活动中的每一项设计的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思路 根据新初一美术教材中十五个单元的内容,把课本中十课内容综合起来,设计成一个综合的整体大单元进行教学,使学生围绕“策划”一课,把课本中各单元内容联系在设计一次实际的校园活动——“卡通画展”中。让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能融会贯通地运用美术知识与技能。此外,在全校范围内举办卡通画展,使课堂美术教学向课外延伸,在校园营造浓郁的美术氛围。 (四)教学策划 首先在开学后对初一年级新生做初步了解,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卡通画的兴趣,了解各班学生写作、语言、绘画、计算机操作的水平和思维活跃的程度。 如同游戏活动一样,先制定游戏规则,例如把班级模拟成公司(X X广告公司、X X公关公司等),把小组模拟成部门(X X业务一部、X X制作设计二部等),组长为部门经理。 第1课时的工作是:分好小组,发给学生项目记录、评价表,用图标形式进行画展的整个策划,选出各班的优秀策划书,6个班中再选出前三名。每班请各组文案起草“卡通画展”参赛要求书面通知书(打印完成稿):每班自荐一个竞标书,6个班各推荐2人加教师共13人组成展览组委会,评出最佳竞标书作为本次画展 的中标书,其他为优秀竞标书。 第2课时完成画展校园布置示意图(用手绘线条图像表现方法来绘制)。由中标班级作为画展的主办方,处理展览的主要事宜。例如,负责张贴参展通知,班长和美术课代表负责收作品贴标签,协助作者填写。     ·第3课时进行色彩搭配知识学习及练习,为后面的课打基础(学生完成色彩方案草稿):各班宣传委员和表演积极分子策划发布会和颁奖仪式,并写出方案文稿。     第4课时完成对印及其他色彩肌理练习,设计招贴画草图:  完成招贴画并选出最佳设计,各班评选1名最佳设计者。准备初一年级发布会<选器乐手、街舞小组)由文体委员2人负责。         第5课时进行面具设计制作,张贴画展海报。完成会标、吉祥物的设计制作:设计展览的标志(每班·评出优秀标志、吉祥物设计1名)。布展、评奖项(每班课代表及主办方宣传委员、课代表、班长、美术老师组成评委会),完成展览的其他宣传品设计(彩旗、请柬、签到簿、小礼品等),主办班布展,利用周一中午时间举办发布会: 第6课时回顾整个活动的过程,总结经验和教训。画展在周括:综合运用“造型·表现”、“设计·运用”和“欣赏·评述”等知识和技能;增强与社会经验的联系;实施跨学科教学;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方法,但以探究性学习方法为主。 当然,我们不能说在我们以往的美术教学中没有综合、没有探索,其实综合和探索始终存在于我们教师,尤其是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中:但单独地将综合和探索的问题在课程标准中提出,并使之显化,则是前所未有的。正因为如此,需要众多的教师在教学一线,积累经验,丰富这一学习领域的内涵,充实方法。 (五)教学反思 《策划一次校园活动》就属于“综合·探索”领域的课程,教师在处理这一课时,非常具有魄力,将其组织成一个大型的综合单元,用6课时完成教学活动。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体现了如下优点: 第一,找到了一个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主题,并将这一主题一以贯之,统领各种学习活动。我们知道,兴趣是活动的动力,一个好的主题往往能引发学生进行持续的学习活动。执教者通过调查,发现该年龄段的学生对卡通画普遍具有较浓厚的兴趣,所以将办一个卡通画展作为此次学习活动的主题。 第二,从学习活动所涉及的范围看,它包括语言文字活动、交流组织活动、表演展示活动、绘画设计活动、计算机操作活动。这种将各种学习活动融入一个整体的构思,让学生综合运用美术知识和技能以及其他知识和技能,既使学生加强对美术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运用,也培养了其他方面能力,从而扩大了美术教育的功能。 第三,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合作精神。  自主能力和合作精神是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精神,尤其对独生子女而言,更具有针对性。如果孩子没有较强的自主能力和较好的合作精神,将影响他们未来的社会生存能力和更大的发展。在整个活动中,许多工作是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自主进行的,如组织一些评选委员会。同时,完成这些工作又是在合作的状态下进行的。 第四,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没有忽略对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现在有些课,看起来非常热闹,但偏离美术本体太远,学生接触美术知识和技能太少。但从这一课中我们可以发现,执教者对美术本体和教育功能的关系把握得较好,始终注意了对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例如手绘线条图像,色彩搭配知识及练习,招贴画、色彩肌理、面具设计制作,会标吉祥物设计制作,彩旗、请柬、小礼品.设计制作。 第五,注意了学习活动与未来的联系。例如,教师最后总结学习策划和整体设计的意义,简介企业C1S知识,组织学生联系此次策划活动,以“畅想未来”为题进行讨论,使学生认识到这次学习对未来的影响。 当然,在进行组织这类活动时,如果能将单元再缩小些,可能更容易操作些,也更容易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面具设计制作 教材分析:本课的设置,改变以往课程中只侧重于面具的制作技术,而忽视对美术文化的学习的做法,引导学生关注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面具的由来、演变和不断变化的过程,了解不同国家、地域、民族对面具的理解,以及出于这种理解对面具产生的不同情感、态度及审美习惯。了解面具的造型特点、材料特点,面具表现人物的形象特征和性格特征的常用手法,了解面具与人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从而进一步认识面具深刻的文化内涵,“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教学内容与目标: 1.通过对面具艺术的欣赏,了解不同地域、民族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审美习惯,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通过对面具文化的学习,认识面具的演变、发展过程,了解面具与热泪、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通过对面具艺术的欣赏,分析面具的造型、色彩、材质特征,了解面具的设计特点和造型方法,了解面具在表现人物外形特征和性格特征上常用的手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初步学会面具的设计与制作。选用恰当的材料,运用剪、刻、粘贴、彩绘等技法,设计制作出平面或立体的面具。 4.通过为艺术节举办面具表演活动,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使学生亲身体验面具带给自己的乐趣。 教学难点 设计出具有新意、艺术效果独特并符合表演角色性格特征的面具。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图表、面具光盘。 (2)面具相关文字资料及图片资料。 (3)学生制作面具的海绵纸,胶水等。 (4)学生表演节目用的道具和音乐。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激发兴趣与合作探究 第二课时学习与制作 第三课时展示、体验、交流。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分组合作,讨论节目,分配角色。搜集面具资料(图片、实物、文字资料等) 与同学交流自己对面具文化的了解。欣赏中外面具作品。学习面具的设计制作方法。设计有创意的面具 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节目,评价自己与他人的面具及节目的设计。 引导学生观看录像。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位要演节目及角色,引导学生查找资料。 讲解面具知识,面具的历史、面具的制作方法。重点讲面具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指导学生设计出有个性、有创意的面具。 正确引导学生评价       教学过程设计 (一)第一课时  激发兴趣与合作探索 1、影片欣赏:播放童话剧《马兰花》录像资料 2、教师总结:看了录像中戴面具表演的节目。我们也要开一场联欢会。要以小组的形式每个同学戴上面具,表演你喜欢的节目。 3、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思考:a、你和谁一组?b、表演什么节目?c、我演谁?d、角色的性格是什么样的?e、你如何给角色设计面具? 4、请你用形象或语言描绘出你所演角色的特征。 5、请同学查阅有关面具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实物等。(通过书籍、网络、电影、录像等) (二)第二课时:  面具知识的讲解与面具设计与制作 1、面具知识的介绍 引导学生把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同学展示。交流对面具文化的了解。 交流内容应包括: (1)古代面具的由来、意义、功能。 (2)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国家面具的造型特点及风格。 (3)面具的材料及色彩特点。 (4)现在面具的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面具的功能已不再是祭祀,驱鬼怪,除病魔。 提问:现在社会中面具都运用在哪些方面? 学生思考:家居装饰、表演道具、狂欢节、物品的设计等。现代面具是人们除旧迎新、欢歌劲舞、交流情感不可缺少的装饰。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现代面具图片,加深对现代面具的了解。 2、教师讲解面具的设计制作方法,步骤。 3、学生制作面具 在教师介绍面具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学生展开设计与制作。 学生思考: (1)设计什么风格的面具?(粗犷、奔放或细腻。写实或抽象) (2)运用什么样的色彩表现人物的个性?(色调统一、色彩对比强烈) (3)采用什么样的制作方法?(平面或立体) 要求:面具造型色彩夸张独特,符合节目的角色。 (三)第三课时  展示、体验、交流 根据上节课制作好的面具向全班同学展示、体验、交流。 1、分别以组为单位,上台表演本组设计好的节目。同时,体验角色的内心情感。为了使节目更生动,可以考虑音乐、旁白、服装、道具等。 2、发给每人一张评价表。每组表演完节目后,给以评价。 3、全班同学的面具贴在黑板上。教师引导同学评价。(从面具及表演两方面评价) 教师提出问题:你最喜欢哪组同学设计的面具?为什么? 你最喜欢哪组同学表演的节目?为什么? 4、学生交流体会,赞美他人的优点,欣赏他人的成功。 5、教师总结评价 附: 评价表   面具造型30分 色彩30分 节目创意20分 表演20分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第六组                   教学反思 本课程属于设计应用课。在教学设计上更注重学生的体验,由于学生知识、能力不同,在设计面具和表演节目上,教师要尊重学生自主兴趣,情感的表达。节目的选择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展示学生的所思所想,是学生内心世界的一种真情流露。 设计吉祥物 一、教材分析 吉祥物设计课是一门综合的课程,它不仅是某一门艺术学科的设计与知识,其中包含了创作技能、文化背景、风格流派等内容的综合,同时设计到各种创意,设计,制作表达,交流以及多视角的连接和转换,为同学们提供创作性解决问题和发挥其艺术潜能的机会,赋予他们表达自我和发挥想象力的空间,吉祥物的设计课程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课程。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 应知:知道部分著名吉祥物,了解他们的造型,色彩和年代。国度代表哪个重要活动。 应会:能自选媒体,自定手段设计,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吉祥物,通过以上知识和技能学习,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情感与态度以及个人审美取向的形象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法设计 1 、本课充分利用多媒体提供大量优秀作品,以学生直观感性为主,教师进行引导,充当“导演”。 2 、在教学中,教师要富于激情,注意眼神交流,寻探语气的应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采用轻音乐和谐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 3 、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作品,并展示作品,谈思路,充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挥学生个性。 四、学法指导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多看、多想、积极参与,进行批判性思维,师生共同探究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教学过程 1 、组织教学:稳定课堂气氛,检查用具及搜集的资料。 2 、导入新课 欣赏雅典奥运会精彩图片,欣赏结束后。师: 2004 年奥运会已经拉在雅典落下了帷幕,中国运动健儿们不负众望,在奥运会期间发扬了拼搏、团结合作的精神,不怕艰难困苦,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我们在这里应该鼓掌为他们加油喝彩,希望他们在 2008 年的北京奥运会中取得更辉煌的成就。 (中间穿插这段话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多多关心国家大事,做一个爱国的人并学习运动员们的这种精神。让他们把这种精神应用到学习中去,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师:谈到奥运会,同学们会想到一个非常可爱的东西(吉祥物)。提问:谁知道 2004 年雅典奥运会的吉祥物是什么?生:雅典娜,费沃斯(屏幕上出示图片)。谁有能介绍一下这个吉祥物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教师小结:他们长着大脚丫,长长的脖子,小小的脑袋,一个穿着深黄色衣服,一个穿着深蓝色衣服,头和脚为金黄色,十分可爱,雅典娜是智慧女神,费沃斯是光明与音乐之神,体现合作、公平竞争、友谊和平等奥运精神。像这样可爱、美丽的吉祥物到底是怎样设计的了?引出课题:设计吉祥物。 (设计说明:这一部分教学是利用大家比较熟悉的图片进行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的去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问题也是一环紧扣一环。同时初步感受吉祥物的作用和可爱之处。了解学生在课外掌握的知识有多少,为教师有效的调控教学提供参考) 3 、讲授新课 师:说到吉祥物,同学们并不陌生,因为经常会在书本上,电视上,生活中见到,那谁知道什么是吉祥物了?请同学们来回顾一下,你见过一些什么样的吉祥物,是属于哪个活动?(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发表意见) (设计说明:注重学生自主观察、思考与集体的讨论想结合,体现出教与学的方式的改革) 师:同学们刚才说的都非常好,看样子同学们的课外知识真是很丰富呀! (对学生进行肯定,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会更高。) 那接下来我们大家一起来看几幅比较有名的吉祥物作品。不过在看之间还是先来欣赏一段音乐。(多媒体播放音乐) (设计说明: 1 、音乐与美术相结合,可以产生不一般的效果,同学们也可以暂时放松心情,以便对后面的学习有更好的发挥,同时也增强学习美术的兴趣。 2 、通过音乐提出问题,引出后面的内容。) 提问:这段音乐是属于哪一届奥运会的主题曲。生: 1988 年汉城奥运会。这届奥运会的吉祥物是什么了?生:“贺多利”。师:同学回答的非常正确。屏幕出示图片。大家来共同分析这个吉祥物有什么特点,接着逐一对 90 年北京亚运会、 80 年莫斯科奥运会、 96 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吉祥物的特点有什么共同之处进行讨论,总结。(学生找自己比较喜欢的一个有名吉祥物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其中,最后学生来总结研讨成果) (设计说明:这是本节课的第一个重点,这个过程是依照首先观察,然后分析与研究,讨论与解释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探索,获得体验。能逐步增强观察和评价美术作品的能力,提高审美能力。) 师:我们刚才欣赏了一些有名的范作,那同学们对吉祥物的知识到底了解多少了,这时候就请同学们把自己在课外通过各种手段准备的吉祥物资料拿出来,十人一小组相互学习,不过学习的时候要带着屏幕上的问题: 1、吉祥物一般是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 2、吉祥物设计最主要是体现哪 些方面?3、你从中获得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疑问? 4、设计一个完整的吉祥物主要 分为哪几步? ,每个组选派一位小组长,根据大家意见找出你们这个组比较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 (这样做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兴趣来进行一些改变,这样学生讨论的积极性才会更高,效果才会更好。毕竟他们找的都是自己感兴趣的,想解决的问题。) 然后组内选一位代表对研究的成果进行汇报,作后教师进行适当的小结。 (设计说明:我选用的这种学习方式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方式,就整个学习过程而眼,是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表达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并掌握基本的设计、绘画等方面的技能,这样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利的。从而改变旧教学中教师把知识嚼啐后喂给学生的教学方式,而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是本节课的第二个重点) 师:通过上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吉祥物的知识有了初步了解,也知道了怎样来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吉祥物。我看同学们的手都痒痒了,也许自己动手来尝试一下了,那下面的时间就交给你们,同学们都知道 2008 年的奥运会将在北京举办,这是中国的一件大事,也是每个中国人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那作为中国人我们是不是可以尽自己的努力为奥运会做点力所能及的贡献了。正好老师前段时间天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条信息,这时候发下来大家看看, 2008 年奥委会已经开始征集奥运会的吉祥物了,我希望同学们能挑战自我,大胆的去尝试一下,我相信你们会做的很好,你们更要相信自己的能力。 (设计说明:在这里就贴近了生活,与实际的事情联系在了一起。并且利用现在最热门的事情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带着一种精神来完成教学建议)。 下面就来尝试一下,完成这节课的教学建议: ①为 2008年北京奥运会设计一个吉祥物。②为学校运动会设计一个吉祥物。③为学校艺术节设计一个吉祥物。(草图) 在设计的过程中顺便欣赏屏幕上的优秀作品,希望能从中吸取灵感。设计出更优秀作品。 (完成教学建议时,还是提倡团队结合作精神,三、四个人一小组的形式编排,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积极进行创造,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果有条件的,也可在电脑上直接完成早图) 4 、作业评价 ① 用最后 10 分钟的时间鼓励学生自告奋勇展示小组作品,对设计的吉祥物谈创意,谈思路。然后贴到老师指定的位置。 (教师给予肯定,培养学生成功感,活跃课堂气氛) ② 同学之间相互评价,你喜欢其中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③ 教师评价,总结。 六、课堂总结 (设计说明:我们的教学不应仅仅局限在课内,还应拓展延伸到课外,学生可以根据老师提出的建议,自主的到社会生活中、图书馆、电脑上进行更深一步的学习,这也是研究性学习在美术教学中的实践,以次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发放《课堂评价表》,由学生填写,然后回收。 (教师能够更清楚的了解到学生在这节课中的学习状况,有什么不足之处,学生有什么样的建议,这样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渐进的过程,对老师来说在教学中有很大的帮助,这样才会有更大的进步) 宣传品的设计制作 一、教学目标 1、校园活动中艺术宣传的重要性。 2、际设计中,掌握宣传品的内容和形式应用与表现。初步了解宣传品的设计特点。 3、平面设计的方法,认识到材料的特性,能够运用剪、贴、刻等多种方法制作宣传品。通过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4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探究知识,提高审美意识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在图案、文字、色彩、材料上放开手脚,大胆创意,做出符合功能要求的宣传品。 教学难点:宣传品设计风格要统一化、系列化。 三、课前准备 学习材料:除课本中展示的材料有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纸张,水彩、水粉画颜料,一次性纸杯,手提袋之外,还可以根据地域特点尝试其他材料。如瓦楞纸、碎布、废画报、木板、文化衫、背心、帽子、丙烯画颜料等。 四、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了解宣传品的作用。 应用和掌握表现宣传品的内容和形式。 了解宣传品的种类以及宣传品强化主题,烘托气氛,并体现文化内涵的作用。 4、 初步了解宣传品的设计特点。了解平面设计的方法,认识到材料的特性,能够运用剪、贴、刻等多种方法制作宣传品。通过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1)由学生介绍与展示收集到的资料和宣传品,并将宣传品按内容分成几大类。讲调查到的本校正进行的活动或将要进行的活动的信息。 (2)请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宣传品知识(形式、材料、造型特点等),以及这些宣传品在活动中起的作用。也可向其他同学提出问题,由其他同学回答。 (3) 学生分组讨论,艺术节的宣传品有哪些种类及特点?本校活动需要哪些种类的宣传品?设计成什么形式?用哪些材料制作?用哪些方法制作? 教师展示艺术节宣传品范例并讲解有哪些种类?有什么样的特点?设计成什么形式?用哪些材料制作?用哪些方法制作?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整理。要强调学生研究性学习,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主动地研究问题。 教师帮助学生把主动地学习研究,使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记忆深刻。 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探究知识,提高审美意识和创造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活动方式与教学方法: 研究性学习 本课教学时,为调动学生积极性,可进行研究性学习,其特点是体现学生的参与性。 课前教师布置,要求学生查找各种活动的宣传品信息,并调查本校正在进行的活动或将要进行的活动信息。 教师准备以艺术节为例的系列宣传品范例。 主要教学活动: (1)由学生介绍收集资料的方法和渠道。让学生谈一谈,调查到的本校正进行的活动或将要进行的活动的信息。展示自己收集的宣传品。将宣传品按内容分成几大类。 (2)根据学生准备情况,请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宣传品知识(形式、材料、造型特点等),以及这些宣传品在活动中起的作用。也可向其他同学提出问题,由其他同学回答。 (3)教师展示艺术节宣传品范例并提出问题:艺术节的宣传品有哪些种类?有什么样的特点?他们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在本校正进行的活动需要哪些种类的宣传品?这些宣传品可以设计成什么形式?可以用哪些材料制作?可以用哪些方法制作?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整理。(学生制作略) 强调学生研究性学习,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主动地研究问题。教师帮助学生把主动地学习,主动地研究的知识引向更深的层次,使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记忆深刻。 合作式学习 以一次校园活动宣传品的设计制作为例,办投标会。 教学以竞标的形式进行,教师为主办方,各小组长为项目经理,组员为主管。拟订三个竞标项目,每两组一个项目。 以举办一次大型的宣传品会的形式进行校园活动宣传设计:通过活动所须的海报、宣传画、请柬、节目单、签到册、纪念册等宣传晶的设计,让学生用口头和文字的方法描述自己的创作思路。可把单独评分制度,改为以小组共同完成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评分。使学生更感兴趣,有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组织教学是本课的难点,往往对全盘的教学起决定性作用。 主要教学活动: (1)教师可把学生分成六个小组并按组就坐,指定各组的组长。 (2)结合课本讲解宣传晶的作用和内容。 (3)说明要竞标的内容:艺术节宣传品的设计制作。可选三个项目(1.海报、节目单。2.请柬、纪念册。3.饮水纸杯、提袋)的投标设计。分别下发给六个以组划分的公司,每两个公司一个竞标项目。    、 (4)明确主办方(教师)与经理(各组长)的关系,经理与主管(组员)的关系,便于分工、合作、评价。 (5)提出评价标准: ● 宣传晶要紧扣活动的主题。 ● 设计要活泼、新颖、多样,色彩要和谐明快。  ● 各项宣传作品要体现他的功能(如海报要简洁明快,请柬要便于携带,提袋要突出主题)。 ● 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投标项目”。 ● 竞标陈述时要求语句通顺、流畅、生动地表达设计思路、意图及理念。符合以上标准的公司为中标公司,成绩为优秀。 (6)教师宣布中标公司,并评估各公司作品,给出各组成绩。 建议:经理在其中负责陈述竞标语、介绍本公司员工、树立本公司形象、并对本公司的作品进行阐述介绍。(这里要求领导身先士卒亲自参与,做好笔头修改与口头表达工作。)各公司的主管可分为:计划主管(调查搜集资料素材)、总务主管(准备设计所需的用具用品)、技术主管(主笔设计制作竞标作品)、公关主管(竞标文稿的拟订,作品设计的分析阐述文字)等。(学生制作略) 强调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给绘画设计基础差的学生一个参与和学习的机会,除了设计制作训练,还有口头表达训练、分工合作训练。做到因势利导、人尽其才。从中模拟实际工作、增长合作经验,提高了每个学生参与、竞争的意识。最终达到提高学习宣传品的设计技能和制作兴趣的效果。 2.本课需解决的重点与难点的要点: 宣传品在设计时,要有专人负责统一风格,使宣传品成系列化。这要经过集体讨论解决办法之后,分头设计制作。为避免学生用一些局部的方法,犯一些常见的错误:如在很大的纸上画一些很碎很小的图案,画一些与主题无关的美人头或卡通形象,可以让学生用贴纸的形式制作,这样可以克服局部刻画,使作品更整体、大方、统一。 标志设计:应准确、清晰的传达信息。构思应力求巧妙、独特、表意准确。汉字、字母为主。色彩应单纯、强烈、醒目。表现形式有:具象形式、抽象形式、意象形式。 桌牌设计:应以立为主导。注意选用的纸张是否具有足够的支撑力,是否稳定。制作顺序为先制作好基座的形状,然后再装饰版面。基座的造型多种多样,可先由几何形人手,再逐一发展多元化。版面设计应以醒目的造型、配色和与文字搭配。 节目单、签到册、纪念册、手提袋: 这些设计一般为系列化设计,可利用与活动有关的吉祥物、标志、文字、图形等加以设计。如教科书中艺术节请柬、节目单、 签到册、纪念册、手提袋的设计是系列化设计,请柬、节目单、签到册、纪念册、手提袋的设计在形式上有各自的特点,请柬、节目单形式多样多,如单页式、对折式、多折式、异形式等。为方便携带,体积不宜过大。签到册、纪念册、手提袋形式可以为长方形、正方形、异形(如教科书中“纪念册”的外形为调色板形状)。体积也可比请柬、节目单大一些。除系列化设计,也可以独立设计,制作方法可采用手绘的方法,也可采用如教科书中的剪贴方法。图案可以采用对称纹样、放射纹样、单独纹样、角隅纹样等。 海报设计:要有独特的创意,画面主题突出,图形设计简洁,富于形式美。色彩要求响亮、明快、醒目。表现方法多采用色块平涂方式。制作方法可手绘也可剪贴。 3、教学评价 评价点: (1)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2) ◆ 认识到宣传晶在活动中的重要性。 ◆ 认识到宣传品的种类。 (3)认识到宣传品对环境、气氛的烘托渲染作用。 (4) ◆ 认识到宣传品的设计规律、设计方法,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 ◆ 认识到材料的特性,运用不同的制作手段。 ◆ 合理搭配色彩,色彩效果强烈。 ◆ 能够运用剪、贴、刻等多种方法制作宣传品。 ◆ 有一定动手能力。作业完整,制作精良。 (5)用口头和文字的方法描述自己的创作思路。 评价方法: (1)组织学生查找各种活动的宣传品信息,调查本校正在进行的活动或将要进行的活动的信息。回答教师的提问。 (2)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学校活动中宣传品所起的作用。学校哪些活动需要用宣传品? 需要哪些种类的宣传品?自己对宣传品设计的认识。讨论后选一个代表总结发言。 (3)组织学生观看优秀的宣传品并进行讨论。使学生开阔眼界,明确设计要求。了解宣传品在校园活动中所起到的烘托气氛的作用,并受到感染。 (4)组织学生进行设计制作,如运动会需要的宣传品:海报、秩序册、活动项目标志、班级标志牌等。红五月歌咏比赛活动需要的宣传品:入场券、节目单、海报等。科技月则设计科技小组的版面。通过展示学生作品,对学生设计制作进行评价。 (5)组织学生通过评选、竞标等方式以小组为单位,选出一名代表起草竞标书,一名代表阐述本组的设计思路与制作方法。 (六)根据下表的内容评价自己的作品。(可用短语评价) 主题突出 形式活泼 体现功能 色彩和谐 创新意识                     六、教学点评(教学反思) 本课采用研究性的学习方法,本课的主要意图是引导学生通过调查,了解宣传品在校园活动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课堂教学了解宣传品的内容和形式,学习宣传品的设计与制作过程。把艺术教育与学生的校园学习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动手创作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及团队协作精神,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现代教育理念。 了解宣传品的设计特点及平面设计的方法,认识到材料的特性,能够运用剪、贴、刻等多种方法制作宣传品。通过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是本课主要培养目标。课前结合学校的实际进行调查研究。根据本校的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要有应变措施,预先考虑好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组织教学是本课的难点,往往对全盘的教学起决定性作用。 课校园活动策划竞标 本课内容主要是美术的表达与文字表达、口头表达和适当的身体表演相结合,并应用设计—应用的知识完成竞标书的展板布置,通过会场和舞台的安排布置使竞标活动现场达到庄重大方的要求。同时,这节课也是经过一系列的活动后同学们进行总结,展示成果的过程要通过这节课体现:“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能力。”用美术的技法和表现方法完成校园活动策划竞标和布置设计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运用美术知识解决和完成课堂任务的要求,需要综合美术字、色彩、图案、版面安排、舞台设计等知识,实际的情况和场地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安排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教学内容与目标: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A.标书封面的装饰。B.服装搭配的方法。C.竞标时的基本表演方法。D.竞标场地地选择与安排的方法。应会:A.标书的撰写。B.口头表达的方法与技巧。C.标书展板设计布置的方法。D.舞台的设计布置方法。E.竞标攻关和与各部门联系的方法。F.因地制宜使用当地材料进行装饰的方法。隐性内容与目标:A.通过竞标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B.通过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竞标加强合作学习的能力。C.通过展板和舞台的设计提高设计和动手能力。D.通过竞争培养团队精神和集体合作精神。E.通过竞争标活动增强竞争意识,提高竞争能力。 一、教学目标 通过竞标活动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增强竞争意识,提高竞争能力;通过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竞标,加强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展板和舞台的设计提高设计和动手能力。通过竞争培养团队精神和集体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解决重点的要点:通过分析比较,使学生看到美术活动在竞标活动中的重要性。 2、解决难点的要点:通过实地考察分析,了解美术知识与方法在竞标活动中的应用位置和作用,从而更好地使美术与竞标相结合。 三、课前准备 1、纸张:彩色纸、及时贴、皱纹纸等。 2、颜色:广告色、墨汁等。 3、胶水或双面胶、图钉或大头针等。 四、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分组讨论,确定方案。 标书的撰写。 确定方案决定主讲人选。 排练竞标。 画出舞台和展板的设计图。 全班展示完成竞标。 分组合作,讨论节目,分配角色。搜集面具资料(图片、实物、文字资料等) 与同学交流自己对面具文化的了解。欣赏中外面具作品。学习面具的设计制作方法。设计有创意的面具 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节目,评价自己与他人的面具及节目的设计。 引导学生观看录像。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位要演节目及角色,引导学生查找资料。 讲解面具知识,面具的历史、面具的制作方法。重点讲面具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指导学生设计出有个性、有创意的面具。 正确引导学生评价       五、教学过程设计 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1、分组讨论,通过讨论明确应采用怎样的方法去竞标。 2、标书的撰写,按照策划的方案把讨论得到的方法采用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 3、确定方案决定主讲人选。通过讨论把竞标方案确定下来,通过排练选出竞标的最佳人选。 4、排练竞标,通过排练演练竞标的方案的实施过程,提高竞标效果。 5、画出舞台和展板的设计图,应用美术技法画出展板和舞台的效果图,并布置出竟标的会场。 全班展示完成竞标,通过展示交流学习的经验,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和合作学习的优点。 六、教学点评(教学反思) 本课程属于设计应用课,对于美术课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学习方法,是美术的表达与文字表达、口头表达和适当的身体表演相结合,它要求学生通过标书的撰写,达到文字简练、表达准确,把策划的精神表达出来的要求。并应用设计知识完成竞标书的展板布置,通过会场和舞台的安排布置使竞标活动现场达到庄重大方的要求。“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用美术的技法和表现完成校园活动策划竞标和布置设计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运用美术知识解决和完成课堂任务的要求,结合实际的情况和场地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安排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组织教学仍是本课的难点,、周密的计划与有序安排对全盘的教学起决定性作用。
/
本文档为【初一美术教案上册全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