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抗战前德国军事顾问团对中国军事教育的改进与贡献

抗战前德国军事顾问团对中国军事教育的改进与贡献

2011-01-07 7页 pdf 427KB 65阅读

用户头像

is_618815

暂无简介

举报
抗战前德国军事顾问团对中国军事教育的改进与贡献 80    20101 1 民国档案 ·史论· 抗战前德国军事顾问团 对中国军事教育的改进与贡献① 徐 康 [摘  要 ]  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内 ,德国军事顾问团的在华活动是当时中德关系的主要内容之一。由于顾虑 凡尔赛和约的限制 ,当时中德双方对于德国军事顾问团的在华活动大多避而不谈。② 随着对三十年代中德关系研究的 深入 ,学术界目前对于德国军事顾问团在华活动的梗概已经基本明了。③ 本文主要阐述了德国军事顾问团与当时中国 的军事教育之间的关系及德国军事顾问团为中国的军事教育发展做了哪些工作 ,究竟在军事教育方...
抗战前德国军事顾问团对中国军事教育的改进与贡献
80    20101 1 民国档案 ·史论· 抗战前德国军事顾问团 对中国军事教育的改进与贡献① 徐 康 [摘  要 ]  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内 ,德国军事顾问团的在华活动是当时中德关系的主要内容之一。由于顾虑 凡尔赛和约的限制 ,当时中德双方对于德国军事顾问团的在华活动大多避而不谈。② 随着对三十年代中德关系研究的 深入 ,学术界目前对于德国军事顾问团在华活动的梗概已经基本明了。③ 本文主要阐述了德国军事顾问团与当时中国 的军事教育之间的关系及德国军事顾问团为中国的军事教育发展做了哪些工作 ,究竟在军事教育方面发挥了多大的 作用。 [关键词 ]  德国军事顾问团  南京国民政府  军事教育   德国军事顾问团在华活动是民国时期中德关 系史上主要内容之一 ,对于三十年代南京国民政 府时期的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施展着或 多或少的影响。由于该顾问团主要是军事性质 的 ,故其对中国现代军事的发展有着更为密切的 关系。本文主要探讨德国军事顾问团与当时中国 的军事教育之间的关系 ,不妥之处 ,请方家批评 指正。 一、德国军事顾问团与中国现代军校教育体 系的建立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之前 ,中国的军校教育体 系很不完善 ,只有陆军大学、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等 少数军校。从三十年代初开始 ,在国民政府自身 的努力和德国军事总顾问佛采尔及其领导的德国 军事顾问团的建议和帮助之下 ,国民政府建立并 健全了各兵种、特种兵、后勤、通信保障等专业军 校 ,培养出了一批比较具有专业素质的现代化军 官 ,使得中国的军校教育体系得以健全 ,奠定了现 代军事教育的基础。在这一过程中 ,德国军事顾 问团充分发挥了自身的军事特点 ,为当时中国的 军事教育发展贡献了力量。 首先 ,德国军事顾问团参与了国民政府原有 军校的完善工作 ,并且在军校内担任主要教官。 三十年代之前 ,国民政府主要的军校就是中央陆 军军官学校 (原黄埔军校改编)和从北京政府手里 接收的陆军大学。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是由中央 军事政治学校改组而成的。1927 年 4 月蒋介石 定都南京以后 ,即在南京筹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 ① ② ③ 1927 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 ,于 1928 年开始聘请德国军事顾问团来华服务 ,该顾问团直到 1938 年才被德国元首希特勒下 令全部返回德国。本文研究的即为这段时期内德国军事顾问团与中国军事教育的关系。 一战结束后 ,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该条约第 179 条规定 :德国不但不能派遣任何陆海空军代表团驻在任何外国 ,而且将 “采取合宜办法 ,禁阻德国人民离开其领土以投效于任何外国之陆军、海军或空军 ,或随之以助陆军、海军或空军之练习 ,或大概在一外 国给协助于其陆军、海军或空军之教育。”故当时中德双方对于德国军事顾问团在华活动都持保密态度 ,拒绝向外界透露德国军事顾问 团的具体活动。可参见《国际条约集》,世界知识出版社 1961 年版 ,第 143 页。 目前学术界对于民国时期中德关系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 ,以往研究多集中于从整体上考察德国军事顾问团在华活动 ,德国军 事顾问团与中国军事教育在多本研究中德关系著作中均有涉及 ,但尚无系统专题研究。关于民国时期中德关系 ,史料集有 :中国第二历 史档案馆编 :《中德外交密档 (1927 —1947)》,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 年版 ;著作类代表作有马振犊、戚如高 :《蒋介石与希特勒———民 国时期的中德关系》, (台北)东大图书公司 1998 年版 ;傅宝真 :《在华德国军事顾问史传》,载 (台北)《传记文学》; [美 ]柯伟林著 ,陈谦平、 陈红民等译 :《德国与中华民国》,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 民国档案 201011 81    总部”。①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主要是培养初级军 官的军校。德国军事总顾问佛采尔在 1933 年 2 月致蒋介石建议书中谈到中央军校时写道 :“中国 陆军显著之进步 ,为近年来中央军校所施后起军 官之训练 ,惟声明此举实由中央军校张教育长 (治 中)与顾问及所属校内各顾问间之能密切合作。 张教育长能切实遵照钧座所示途径 ,决心按德式 教育之实验建设中国陆军 ,各项成绩均极满意 ,且 深信该校造就之数千军官 ,将来必能有益于中国 陆军 ,惟希望仍能遵现在途径继续进行。”②从佛 采尔所言可以看出 ,德国军事顾问团成员与中央 军校中方管理人员密切合作 ,推动了中央军校军 事教育水平的提高与发展。事实亦如佛采尔所 言 ,德国军事顾问团中许多成员任教于中央军校 , 他们与中国同行“密切合作”,为培养优秀的陆军 初级军官而共同努力。任教于中央军校的德国顾 问主要有爱基弟、马德 (步兵上校 ,任战斗教练及 野外演习指挥) 、诺尔特、凯塞、胡脑施坦音 (步兵 少校 ,任战斗教练及野外演习指挥) 、达麦劳 (步 兵上尉) 和布禄贺音 ;在中央军校兼职任教的德 国顾问主要有麦次纳 (化学瓦斯专家) 、毕里次 (炮兵少校) 和漆麦曼。③ 中央军校除了任用德 国顾问担任教官之外 ,还设有留德预备班 ,负责 考选优秀青年军官赴德学习军事。蒋介石次子 蒋纬国即于 1936 年冬天作为青年军官赴德学 习军事。④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是培养初级陆军军官的军 校 ,而培养高级指挥人员与参谋人才的最高军事 学府则为陆军大学。蒋介石对于陆军大学相当重 视 ,他在陆军大学南迁之后的第一次开学典礼上 致训说道 :“本校直隶参谋本部 ,以养成健全之军 事幕僚、高级指挥员与高等兵学教官为目的。当 努力勤奋 ,达此目的 ,以建立我国国防。”⑤德国总 顾问佛采尔对于陆军大学亦相当重视 ,将其视为 培养高级指挥人员与参谋军官的摇篮。他在致蒋 介石建议书中明确提到 :“前蒙容纳建议 ,将陆军 大学由北平移至南京 ,已有许多改良之处 ,倘陆大 方面能用德人教授 ,并吸收其百年来平战两时所 得训练之经验 ,则深信四五年中 ,必可养成后起之 参谋人才 ,非仅参谋机关本身 ,即全国陆军平战两 时获益匪浅。”⑥陆军大学在由北平迁往南京之前 即聘请了德国人林德曼中将为教官参与军事教 育。“(林德曼) 于民国十八年春受北平陆军大学 之聘 ,担任该校教官。”⑦迁到南京之后更有许多 德国军事顾问团成员任教于该校。从 1931 年到 1933 年在陆军大学任教的德国顾问包括史培曼 中将、史达开少将、史太邱少将等多名德国军事顾 问团高级军事人员⑧。1935 年前后又增加了顾 德威和教授参谋业务、列强军备及编制装备、输送 动员的王恩翰等等。⑨ 德国教官在陆军大学的教学给当时的陆大学 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十年代在陆大学习过的 国民党高级将领郭汝瑰 λυ对于德国教官的教学有 过专门的回忆。在他看来 ,德国教官的教法新颖 有创意 ,不拘泥于课本 ,让学员有自由发挥的空 间 ,使得学员们学习到了当时先进的军事技术 ;德 国教官在教学中尤其注意不空谈理论 ,而更注重 理论和实际的结合 ,充分发挥海陆空相结合的立 体战争优势 ,给对手进行毁灭性的打击 ;教学的不 足之处 ,则为教学内容有些脱离中国实际 ,而且其 所言内容经过翻译官翻译 ,教学效果多少要受到 点影响。λϖ 德国顾问在陆大的应用战术教学 ,基本教材 为由《联合兵种的指挥与战斗》一书改编而成的 《军队指挥》一册课本 ,是完全德国化的讲究集中 优势兵力快速进攻的 ,注重在战斗中发现有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λυλϖ 史全生 :《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史》,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6年版 ,第 259 页。《德总顾问佛采尔建议书》(1933 年 2 月 14 日)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 :《中德外交密档 (1927 —1947)》,第 138 页。根据《佛采尔主持顾问团时期各顾问工作分配一览表》所列 ,马振犊、戚如高 :《蒋介石与希特勒 ———民国时期的中德关系》,第 155 页。参见蒋纬国口述、刘凤翰整理 :《蒋纬国口述自传》,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8 年版。蒋纬国主编 :《国民革命战史———第三部 ,抗日御侮》第一卷 , (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 1977 年印行 ,第 125 页。《德总顾问佛采尔建议书》(1933 年 2 月 14 日) ,《中德外交密档 (1927 —1947)》,第 139 页。傅宝真 :《在华德国军事顾问史传》,《传记文学》第 25 卷第 2 期 , (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 ,第 79 页。根据《佛采尔主持顾问团时期各顾问工作分配一览表》,《蒋介石与希特勒———民国时期的中德关系》,第 155 页。马振犊、戚如高 :《蒋介石与希特勒———民国时期的中德关系》,第 131 页。郭汝瑰 :曾任国民政府国防部第三厅厅长、第二十二兵团司令。建国后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等职。 郭汝瑰 :《我在陆军大学 (1932 —1937)》,《民国时期的陆 军大学》,江苏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 , 1994 年 10 月版 ,第 61 —63 页。 82    20101 1 民国档案 利战机并及时扩大战果 ,掌握战斗主动权。“以优 胜劣”,一举取胜。这并不太适合当时中国军队实 情。但其中也有一些思想 ,如防御战中的持久抵 抗思想 ,保存力量避免硬拼的方法 ,仍不失为以劣 势对抗优势的有效战法 ,后来对中国的抗日战争 不无参考作用。以下即以任教于陆军大学的德国 教官为例 ,具体分析德国教官在军校中的工作 情况。① 德国教官史太邱少将在陆大教授中国学员空 军战术 ,他在讲课中十分注重进攻及赢得制空权 , 发展轰炸、驱逐能力 ,并以轰击对方基地或航母达 成阻止敌机空袭之目的。为此 ,德式空军战术强 调拥有强大的国防工业基础 ,以便在战争持续阶 段 ,空军有不断获得飞机、装备补给的能力。同时 也可利用民航储训飞行员后备力量。史太邱强调 空军的主要任务是攻击炮兵有效射程之外的敌后 方 ,以低空飞行掩护地面步兵及坦克攻势。对敌 方起威慑与杀伤作用 ,尚未涉及空降、空运等课目 内容。实际上是“机械化”加“制空权”式的战术。 史太邱将军的授课给中国学员们带来了一些新观 点 ,但与中国的国情有些距离 ,当时中国尚无强大 的国防工业基础。 林德曼中将为德军著名将领 ,主要专业领域 为炮兵。林德曼在陆大教授炮兵战术 ,主要内容 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在凡尔登战役及后来 阵地战中施用过的炮战经验 ,他要求炮兵战前要 有充足的准备 ,时间从一周到半月、一月之久 ,从 弹幕掩护射击、阻击射击、逐次射击到集中射击、 破坏射击、交通遮断射击 ,分类清楚 ,讲解详细。 但这种炮兵战术也需要雄厚的装备物资基础作保 证 ,不太适合中国当时国情。当时中国炮兵也正 处于建设之中。 除了以上两位德国教官之外 ,史培曼与古西 等德国教官经常开展“小战术”演练②,让学员自 己充当对阵两军指挥官 ,各按其指挥战 斗 ,胜败之余 ,加以评说 ,指出利弊 ,再推倒重来 , 有时他们也分任红蓝两军指导 ,不断根据演练情 况提出新问题 ,加以推演 ,使参练学员收一举多得 之效 ,直至完成预定科目 ,最后由顾问教官出面评 判得失。某次 ,史培曼曾在沙盘演练中设计一马 鞍形高地令学员分南北两军等距离去争夺。北军 排长全力扑向最高主峰阵地 ,但史培曼却诱导南 军排长兵分两路 ,一部首先抢战次峰 ,以机枪火力 压制北军 ,另一部顺利占领主峰③。这种直观教 学使教者不费口舌而学者记忆深刻受益颇多 ,而 且教学方法灵活多变 ,不拘泥于课本。 综合分析来看 ,任教于各军校的德国顾问教 官以德国人特有的严谨态度 ,讲授战术教学课程 , 比较注重战略战术态势、地形影响及时间、空间相 对关系 ,强调集中优势兵力 ,地空结合 ,高速立体 进攻 ,速战速决。这些都是以德国优势工业基础 为前提下的德军在一战中的经验总结 ,对中国学 员来说 ,内容新鲜 ,极富吸引力 ,传播了世界先进 的军事技术信息。而且德国顾问的教学方法灵活 多变 ,无论课堂讲授或图上、现地作业 ,他们都能 方法灵活 ,随机应变 ,不受教材次序限制 ,根据教 学实际不断变换教学内容。当然 ,不可否认的是 , 德国顾问的教学也存在着一些缺点 ,例如德国顾 问所讲立体快速进攻是基于德国拥有强大的国防 工业基础 ,这与中国三十年代脆弱的国防工业实 际不相符 ;因为语言不通而导致交流不便等等。 总的说来 ,德国教官综合素质是比较优秀的 ,军事 基础素质相当扎实 ,德国教官“对于所负担之工作 与责任均能胜任 ,并能克服人手不足之缺陷 ,大 多数顾问多身兼数职 :此即炮兵顾问不仅在中 央军校与炮兵学校任教 ,且须在炮兵部队担任 顾问之职 ;兵工顾问不仅在兵工署担任设计工 作或兵工厂中任工程师之职 ,且偶有在兵工学 校任教。”④德国军事顾问团将西方新式军事知 识传授给了中国学员 ,使这些土生土长的中国 学兵成为具有一定眼光的和初步具备了现代军 事知识的军官 ,为中国陆军培养了第一代现代 意义上正规的军官。在后来的抗日战争中 ,这 批军官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陆军大学作为中 国当时最高军事学府 ,其毕业生成为各地方及 各军兵种欢迎的人才。 德国军事顾问团在积极参与国民政府原有军 校建设的同时 ,还参与了完善中国的军校教育体 ① ② ③ ④ 以陆军大学为例是因为陆军大学为当时全国之最高军 事学府 ,德国教官在陆大的教学具有典型性意义。 “小战术”是指区别于中国教官所教授的战术课 ,详情参 见戚厚杰、林宇人 :《陆军大学发展史略》,《民国时期的陆军大 学》,第 25 页。 郭汝瑰 :《我在陆军大学 (1932 —1937)》,《民国时期的陆 军大学》,第 64 页。 傅宝真 :《在华德国军事顾问史传》,《传记文学》第 24 卷第 1 期 ,第 98 页。 民国档案 201011 83    系的工作。佛采尔对于中国的特种兵建设与教育 提出了积极的建议 ,佛采尔向蒋介石汇报工作的 报告中写道 :“共同建设工作中 ,关于初、中级官长 训练所树之基础如左 :一、步兵学校 ;二、骑兵学校 附骑兵教导团 ;三、炮兵学校附炮兵教导团 ;四、工 兵学校附要塞建筑学校暨教导连。上述四校已显 著成绩 ,骑、炮兵两校尤佳。此外 ,正在进行设立 者为 :五、通信兵学校 ;六、汽车学校 ;七、高射炮学 校 ;八、(海岸)要塞炮兵及电雷学校。此四校若充 分给以教材等项 ,亦能于最短期间获良好成绩。 总之 ,此种学校可云已树军官、军士新式教育训练 之基础 ,而新式与良好陆军犹如大厦 ,即可建筑于 是。”①当时国民政府当局对于特种兵建设也很重 视。蒋介石于 1935 年 2 月命令陈诚“中央直属各 军及各师部所属特种兵 —骑、炮、工、通信、辎重官 长 ,集中于各科军事专校分别训练。”②佛采尔所 提之各类军校从三十年代初开始陆续成立 ,具体 为陆军步兵学校成立于 1931 年 12 月、陆军炮兵 学校成立于 1931 年 12 月、中央陆地测量学校成 立于 1932 年 2 月、陆军工兵学校成立于 1932 年 8 月、陆军通信兵学校③、陆军化学兵学校成立于 1933 年 2 月、陆军骑兵学校成立于 1933 年 3 月、 陆军辎重兵学校成立于 1933 年 7 月。④ 此外 ,国 民政府还根据佛采尔的建议 ,在步兵、骑兵、炮兵、 工兵、通信兵等兵种学校聘请了德国军事顾问团 中的魏克上校、拉森上校、毕利慈少校、基尔伯上 尉和佰尔少校等担任教官⑤。在德国教官的指导 与帮助之下 ,培养出了一批具有专业技术知识的 军事初、中级军官。 根据现存资料 ,德国军事顾问在中国军校任 职状况如下表 : 德国军事顾问团在各军校任职一览表 (1931 年 — 1935 年) ⑥ 姓名 军衔军种 任教军校 克鲁格 ( Kluge) 工兵学校 韦白 (Weber) 工兵少校 工兵学校 毛奇 (Moltke) 航空兵上尉 教导队航空班 赖曼 (Lehmann) 航空兵上尉 教导队航空班 布罗赛 步兵学校 威尔克 (Wilck) 步兵上校 步兵学校 爱倍勃克 兽医学校 姓名 军衔军种 任教军校 漆麦曼 (Zimmermann) 军官学校 霍柏斯 军官学校 皮尔纳 ( Pirna) 军官学校 克鲁马赫 ( Krummacher) 炮兵上尉 军官学校、 炮兵学校 麦次纳 (Metzner) 化学、瓦斯专家 军官学校 爱基弟 军官学校 马德 (Bade) 步兵上校 军官学校 诺尔特 (Nolte) 军官学校 凯赛 ( Kaiser) 军官学校 胡脑施坦音 ( Hunorstein) 步兵少校 军官学校 达麦劳 (Damerau) 步兵上尉 军官学校 布禄贺音 军官学校 朗格尔 (Lange) 工兵军官 炮兵学校 毕里次 (Beelitz) 炮兵少校 炮兵学校、军官学校 卡诺布尔斯多夫 ( Knobelsdorff) 通信兵少校 炮兵学校 哈赛 ( Heise) 炮兵上尉 炮兵学校 基尔柏 ( Gilbert) 炮兵上尉 炮兵学校 毕格尔 (Boegel) 炮兵中尉 炮兵学校 郝次 ( Hotz) 炮兵学校 舒尔茨 (Schultze) 工兵军官 炮兵学校 王恩翰 (Wangenheim) 步兵少将 陆军大学 古西 ( Gruse) 陆军大学 林德曼 (Lindemann) 退役步兵中将 陆军大学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德总顾问佛采尔建议书》(1933 年 2 月 14 日) ,《中德外 交密档 (1927 —1947)》,第 139 页。 《手谕 各特种兵官长由各科军事专校训练》,何智霖 编 :《陈诚先生书信集———与蒋中正先生往来函电》(上) , (台湾) “国史馆”2007 年版 ,第 155 页。 薛选壁、张振华主编 :《中国军事教育史》,国防大学出版 社 1991 年版 ,第 267 页。 史全生 :《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史》,第 263 页。 王洽南 :《德国顾问在南京时期工作的回忆》,《传记文 学》第 27 卷第 4 期 ,第 52 —56 页。 根据《佛采尔主持顾问团时期各顾问工作分配一览表》 整理而成 ,《蒋介石与希特勒———民国时期的中德关系》,第 155 页。 84    20101 1 民国档案 姓名 军衔军种 任教军校 来佰耳 (Leipel) 陆军大学、 军官学校、炮兵学校 史培曼 (Spemann) 步兵中将 陆军大学 史达开 (Starke) 步兵少将 陆军大学 史太邱 (St reccius) 步兵少将 陆军大学 赖文 (Rave) 海军上校 陆军大学 包姆巴赫 (Baumbach) 炮兵上尉 陆军大学   二、德国军事顾问团与中国的参谋教育和军 校训练班 近代以来 ,军事参谋在军事上的作用大大加 强。德国的军事参谋教育又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 家之一 ;而当时中国的军事参谋素质则较低 ,没有 得到相应的重视 ,先后担任驻华德国军事总顾问 的佛采尔与法肯豪森①对于中国的军事参谋教育 相当重视 ,他们重视中国参谋人才的培养与参谋 本部的建设 ,欲以德国参谋人才的培养和参谋本 部为蓝本 ,帮助中国积极训练自己的高级军事 参谋。 1933 年 5 月 ,佛采尔向蒋介石呈上《整理部 队意见书》。在这份意见书中佛采尔将其提出的 建议分成三个部分 ,在甲项高级指挥中 ,他写道 : “陆军高级指挥所缺少之要件太多 ,无训练完善之 参谋团。目前各司令部充任参谋之人太多 ,若用 少数训练完善具有毅力之参谋 ,兼实任伍中勤务 , 谙练下级部队指挥 ,其成绩自必甚佳。”②在佛采 尔的建议下 ,陆军大学作为主要培养高级指挥人 才和现代军事幕僚即参谋人才的高级军事学府 , 开设了参谋训练班。据 1935 年 10 月在陆大参谋 训练班接受过参谋训练的国民党军官李鹤生③回 忆 ,当时陆大设立参谋班的目的为“集中部队现职 参谋人员予以培训 ,其目的是提高参谋业务能力 , 使之能胜任师、军参谋长之职。”④当时参谋班的 科目繁多 ,主要包括以下等项 :术科包括了徒手 操、跳高、跳远等基础身体素质训练、马术训练、测 量实施 (分目测距离、测板测图) ;学科方面则更加 繁杂 ,计有 :一、战术课 ,分为基本战术、应用战术、 陆军战术和空军战术 (德籍史太邱教官任之) 。基 本战术又包括了白纸战术和团师战术 (由斯佩宴 德籍教官任之) ;二、五大军事教程课 :兵器学、筑 城学、交通学、通信学和军制学。此外还有《兵要 地志学》《阵中要务令》;军队内务、陆军礼节、兵站 后防勤务等等。除了军事 ,参谋班课程还有国际 公法课及战时财政经济课⑤。从以上繁多的课程 可以看出 ,陆大的参谋班是比较正规的参谋业务 培养训练班 ,对于参谋的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 ,不 仅要精通军事 ,还要了解国际公法与战时经济。 德国顾问在参谋班中任教 ,教授参谋业务 ,培养出 来的参谋才能够适应复杂战争状况的需要。而且 陆大参谋班不仅注重理论的学习 ,还有固定的实 习期 ,即为参谋旅行。据李鹤生回忆 ,“参谋旅行 现地战术由杨杰教育长亲任。”⑥杨杰为陆大当时 的校长 ,参谋旅行由其亲自带队指导 ,可见陆大对 于参谋班的重视程度。随着参谋班的开办 ,中国 军队的参谋素质得到了提高 ,从而使得军队指挥 的效率也得到了提升。 除了佛采尔之外 ,最后一任德国军事顾问团 总顾问法肯豪森对于中国的军事参谋教育也给予 了相当的重视。法肯豪森将军于 1935 年接替塞 克特将军担任驻华德国军事总顾问 ,直到 1938 年 7 月不得不离开中国。在返国前夕 ,法肯豪森曾 于 1938 年 2 月 15 日至 4 月 28 日在武汉作过 17 次 ,对国民政府军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 改进建议 ,并对抗战以来的战略战术进行了总结。 在这 17 次演讲中 ,法肯豪森在前 4 次中系统完整 地论述了近代军事参谋这一话题 ,并对我国的参 谋教育与参谋机构的改革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法 肯豪森在第一次演讲中就很诚恳的讲道 :“根据世 界各国历史之演进 ,深知参谋人员之任务在如何 协助其长官指挥适宜 ,及充分达到所负之使命。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法肯豪森 ( Alexander von Falkenhausen ,1878 —1966) , 上将 ,1935 年 3 月至 1938 年 7 月任蒋介石政府第五任德国军事 总顾问 ,主要负责协助中国发展自给自足的军火工业 ,帮助国民 党军队建立现代化的轻武装机动陆军 ,建立长江以南防御体系 , 大量引进德式装备与军事体系 ,奠定中国现代化军事的基础。 《佛总顾问整理部队意见书》(1933 年 5 月 23 日) ,《中德 外交密档 (1927 —1947)》,第 146 页。 李鹤生 :时任国民党第六师司令部少校参谋 ,由师长周 嵒保送考入陆军大学参谋班第二期受训。 李鹤生 :《我在南京陆军大学参谋班第二期受训情况》, 载于江苏省政协文史委员会编 ,《江苏文史资料存稿选编》军事卷 (下)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民人出版社 ,第 433 页。 李鹤生 :《我在南京陆军大学参谋班第二期受训情况》, 第 434 页。 李鹤生 :《我在南京陆军大学参谋班第二期受训情况》, 第 434 页。 民国档案 201011 85    余充任各级参谋之职凡数十年 ,对于参谋作业颇 有经验 ,极愿共同努力 ,藉以协同诸君向此途径迈 进 ,而期达到此目的。”①他先详细说明了近代军 事参谋的起源、业务等问题 ,尔后论述了德国在军 事参谋教育与培养、参谋本部设立中的情况 ,最后 对中国参谋教育与参谋本部提出了中肯的改进建 议。② 法肯豪森所提出的改进参谋教育的建议 , 给了之后中国的军事参谋教育很大的启发与 帮助。 德国军事顾问团除了参与前述军校建设与参 谋教育之外 ,还参与了军校训练班的工作。在中 央军校与陆军大学开设训练班即为德国总顾问佛 采尔之建议。他在《整理部队意见书》中提到 :“鄙 意以为苟有可能 ,即应设立高级训练班 ,学期数 月 ,专收旅长以上之部队长官 ,使之多习新式用 兵。”“创办此项训练班 ,须按一定计划 ,用最优之 中国教官与最良之德国顾问。设立此项训练班 后 ,不但能熟悉各学员之能力 ,并能将新训练与用 兵之精神普及全国陆军。此外 ,则中央军校附设 之训练班仍继续办理。”③从以上建议可以看出 , 训练班为一种特别班 ,陆军大学开设的训练班可 以称之为高级训练班 ,主要是让担任高级军职的 军官接受先进的军事教育 ,充实高级将领的军事 知识 ,开拓他们的军事眼界 ,提高他们的军事素 养。能够参加陆军大学高级训练班的都是国民党 军队中的高级将领。据 1936 年进入陆军大学将 官讲习班学习 ,时任 14 师旅长的宋瑞珂④回忆 , 当时同他一起进入将官讲习班第一期学习的著名 将领还有 36 师师长宋希濂、87 师师长王敬久、88 师师长孙元良等人。⑤ 这些将领都是以后在抗战 中和日军打过硬仗的著名军官。相对于陆军大学 的高级训练班 ,中央军校的训练班主要是训练初 级军官的速成班。德国军事顾问均参与了这两种 训练班的教学。通过这种速成训练班的学习 ,那 些行伍出身、经验有余而缺少军事理论或者理论 不足的学员们提高了自身的军事素养 ,从而推动 了军官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德国军事顾问团指导下中国军事教育的 进步与成绩 在德国军事顾问团的帮助与指导下 ,中国的 军事教育从三十年代初至抗日战争爆发时为止 , 其教学质量得到了改进和提高 ,从而使得军队整 体素质得到了提升 ,这为后来的抗日战争提供了 基础保障。 首先 ,在德国军事顾问团的帮助下 ,中国的军 官教育有了一定的进步。德国顾问在中央军校与 陆军大学等各级军校中承担教学任务 ,提高了军 校的教育水平 ,使得中国的学员有机会接触当时 世界上先进的军事思想 ,开拓了他们的军事眼光。 中央军校作为国民政府培养初级军官的主要军 校 ,从 1928 年至 1937 年 ,其毕业生计达 10731 人。⑥ 这些毕业生毕业后基本都分配至改训完毕 的国防军中任职 ,在德国顾问的协助下 ,这些军官 的素质 ,得到了提高 ;而陆军大学培养出的军官与 参谋人员在军队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据统计 , “在抗日战争中 ,陆大毕业生中的 2100 人参加了 指挥作战 ,有的担任了各战区、各集团军、各军师 的主要长官 ,特别是从军委会到各军师参谋长中 , 几乎都由陆大学员担任。”⑦陆大毕业的参谋人员 在抗战期间“能力尚佳 ,表现也不错 ,只是资历有 不免稍差者。”⑧在抗战前毕业的这些军官在抗日 战争中展现了良好的素质 ,使得中国军队的整体 素质得到提高 ,其中尤其以德国军队范式组建的 国防军教导师素质为佳。87、88 两师作为新型国 防军的教导师 ,其军官来源主要就是来自于中央 军校及陆军大学的毕业生。在德式教导师编练之 初 ,蒋介石曾命令负责整理陆军的陈诚“编练教导 新师之第一期官长 ,其团长以下之军官 ,可在各部 队中挑选优秀军官与陆大高级班及军校第八期、 第九期毕业在部队尚未补缺为排长者 ,由军整处 会同铨叙厅考验选取后 ,先行集中训练。⋯⋯训 练满期后 ,再行考试 ,分别由本委员长分发委任各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德国军事总顾问法肯豪森演讲纪要》,《民国档案》2005 年第 1 期 ,第 26 页。 详情参见《德国军事总顾问法肯豪森演讲纪要》,《民国 档案》2005 年第 1 期。 《佛总顾问整理部队意见书》(1933 年 5 月 23 日) ,《中德 外交密档 (1927 —1947)》,第 147 页。 宋瑞珂 :曾任国民党六十六军军长、整编六十六师师长 , 建国后任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 宋瑞珂 :《忆陆军大学将官班》,《民国时期的陆军大学》, 第 160 页—167 页。 (台)“国防部史政编译局”编 :《黄埔军官学校校史简史 简编》,1986 年 ,第 180 页。 戚厚杰、林宇人 :《陆军大学发展史略》,《民国时期的陆 军大学》,第 49 页。 张瑞德 :《抗战时期的国军人事》, (台北) 中研院近代史 研究所专刊 68 ,1993 年 6 月版 ,第 16 页。 86    20101 1 民国档案 部队各级官长可也。”①抗战初期 ,中国能够抵挡 住日本现代化军队的疯狂进攻 ,特别是淞沪会战 能够坚持抵抗日军长达三个月之久 ,从而改变了 日军的侵华战略 ,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妄想 ,德 国军事顾问参与训练与指导的新式国防军功不可 没。淞沪会战开始前夕 ,87、88 两师即由张治中 将军率领 ,最先进入上海 ,并于 8 月 13 日首先向 日军发起攻击 ,给日军施加了强大的压力。由此 观之 ,抗战前国民政府的军事教育培养出了一批 接受过现代军事训练 ,具有现代军事思想 ,相对于 中国此前军官大多行伍出身而言 ,比较能够胜任 现代战争的军官 ,为抗战积累了一定的军事人才 , 而军事教育的进步与德国军事顾问团在各级各类 军校的培训是分不开的。 其次 ,德国军事顾问团参与了中国的军校 教育体系完善工作 ,如前所述 ,德国总顾问佛采 尔对于中国各兵种学校的建立提出了自己的积 极建议 ,德国顾问大量任教于各兵种学校 ,为南 京国民政府的军事教育体系的完善与发展尽了 一份力。经过整编的中国军队 ,也有了一定数 量的各专业兵种 ,例如炮兵、工兵、通信兵和辎 重兵等 ,改变了过去兵种单一 ,绝大多数军队仅 有步兵的现状。毋庸置疑 ,这些专业兵种学校 的建立及其所培养出来的专业性强的军官 ,对 于后来中国的抗战当然是有益处的。抗战期间 接替史迪威担任中国战区参谋长的魏德迈通过 观察认为中国战时低级军官的表现比过去进 步 ,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战前国民政府建立的一 些专业兵科学校水准较高所致 :“(国军) 为低级 军官设立了许多极佳的 (excellent ) 学校 (包括步 兵学校、炮兵学校、辎重兵学校、机械化学校) ,有 助于培养较佳的军官。”② 综上所述 ,德国军事顾问团在二十世纪三十 年代对于中国的军事教育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 献。德国军事顾问对于中国军事教育的发展提出 了很多十分有益的建议和计划 ,得到了国民政府 的认可并且进行了有计划的实施。在德国顾问的 参与之下 ,中国发展完善了军事教育体系 ,培养出 了一批现代军官 ,使中国的军事教育逐步向规范 化与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军事教育的进步与发展 提高了中国军队对外防御作战的水平。而这些努 力成果最直观的反映就是在抗日战争爆发时中国 军队的素质有了一定的提升 ,抗战初期 ,中国军队 所体现出的顽强战斗力超出了一般人们的想象。 其中 ,德国军事顾问团对中国军官的培训与对中 国军事教育之贡献是显而易见的外部因素之一 , 从历史的角度分析 ,我们对此应给予积极肯定的 。 [徐康 :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邮编 :210000 ] [责任编辑 :胡震亚 ] ① 《手谕编练教导师》(1935 年 2 月 22 日) ,《陈诚先生书信 集———与蒋中正先生往来函电》(上) ,第 155 页。 ② Albet C. Wedemeyer , Wedemeyer Report : New York , Henry Holt &Company ,1958 ,P325 ,转引自张瑞德 :《抗战时期的 国军人事》,第 39 页。 重 要 更 正 本刊 2009 年第 4 期第 138 页将《敬答池子华先生书评的意见》一文作者“中正大学历史系张建俅” 误为“张建毬”,特此更正 ,并向作者致歉。 《民国档案》杂志社 2010 年 1 月 15 日
/
本文档为【抗战前德国军事顾问团对中国军事教育的改进与贡献】,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