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高中作文提纲

2017-09-19 34页 doc 63KB 125阅读

用户头像

is_792768

暂无简介

举报
高中作文提纲高中作文提纲 写作中新材料的审题立意 一、抓住关键性语句,分析基本立意 关键性语句是指所给材料的中心句和关键句。在区分这些关键性语句时,要注意联合复句、偏正复句或联合句群、偏正句群的辨识。 例1: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注意联系社会生活实际。 ?在美国阿拉斯加一个自然保护区,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狼消灭了。?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十几年后,鹿群由4000只发展到40000只,但它们体态蠢笨,没有了昔日的灵秀。?植物也因鹿群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鹿由于缺乏充分的...
高中作文提纲
高中作文提纲 写作中新材料的审题立意 一、抓住关键性语句,分析基本立意 关键性语句是指所给材料的中心句和关键句。在区分这些关键性语句时,要注意联合复句、偏正复句或联合句群、偏正句群的辨识。 例1: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注意联系社会生活实际。 ?在美国阿拉斯加一个自然保护区,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狼消灭了。?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十几年后,鹿群由4000只发展到40000只,但它们体态蠢笨,没有了昔日的灵秀。?植物也因鹿群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人们只好把狼再请回来,鹿又四散奔逃,但却恢复了蓬勃生机。 这是个叙述性材料。纵观全段文字,??两句是关键性语句,句?从反面说明错误做法导致的不良结果,句?用转折复句从正面指出恢复生态平衡所收到的良好效果,由此不难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 二、分清叙述的主次,揣摩材料的主要倾向 一个材料,其叙述对象往往不是单一的,常常具有多个叙述对象。因此在阅读材料时,我们一定要分清哪个叙述对象体现了整个材料的主要倾向,哪个叙述对象没有体现主要倾向。体现主要倾向的就是叙述的主要对象,反之,就是次要对象。把握了这个倾向,材料的立意也就不难搞清楚了。 例2:就下面短文的寓意,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能够联系实际的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山坡上有一棵巨树的残干。?据说它的存在已有400年了。?当初它只是一棵树苗,在漫长的生命过程中,曾被闪电击中14次,经历了无数次的山崩和风雨摧残,然而它顽强地生长成为一棵大树。?可是后来飞来一群甲虫,由树皮往里吃,以它们微小的却不停止的攻击,渐渐摧毁了大树的内在力量。?它终于毁在一群人类可以用两个手指捏碎的甲虫面前。 此材料叙述的对象有两个:大树和甲虫。依据句?中“然而它顽强地生长成为一棵大树”和句?两个关键性语句,可推断出材料叙述的主要对象是大树。历经400年,遭受14次闪电、无数次山崩和风雨摧残却顽强成长为大树的“它”,竟然毁在一群人类可以用两个手指捏死的甲虫面前,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微小的错误,要防微杜渐。这就是材料的主要倾向和立意。 三、用由果寻因法或对比法确定材料的主旨,提炼观点 任何一个材料都要交代事情的结果,如果我们抓住这个结果,并由果寻因,常常会分析出材料的主旨,从而确立正确的立意。同样,有些材料是具有对照性的,如果我们在由果寻因的基础上,又根据材料的对比性特征,全面分析材料,就会对材料作出更加全面正确的分析,也就避免了片面性。 :阅读下面的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例3 19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曾进行过一次著名的“青蛙实验”。实验人员先把一个油锅加热,然后把一只青蛙扔进油锅。在这生死存亡关头,这只青蛙反应相当敏捷,它双腿一蹬,一跃而起,竟跳出油锅,安然逃生。 隔了半小时,实验人员又架起一只锅,注入满满的清水,然后把那只青蛙扔进锅里。这一回,那只青蛙游得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实验人员则悄悄在锅下面加热。青蛙并不在意,仍然一副优哉游哉的样子。等到水不断升温,青蛙终于感到难以忍受,但它却再也没有那一跃而起的力量,只得葬身锅底。 青蛙为何能“安然逃生”,正是因为它有一种忧患意识,在生死存亡关头,能一跃而跳出油锅。同样也还是这只青蛙,却又为何“葬身锅底”,这是因为它满足“逍遥自在,恬然自得”的环境,以致当危险悄悄袭来时,它“并不在意,仍然一副优哉游哉的样子”。同样是这只青蛙,在不同的情况下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材料本身具有明显的对照特点。我们在由果寻因法的基础上,再运用对比法进行比较分析,不难得出这样三条结论:一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是处逆境要勇于拼搏,居顺境应头脑清醒,自强不息;三是及时自拔,犹未为晚,不以为然,则必将滑向灾难的深渊。 四、选择基本论点或立意 一个材料,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很可能会提炼出几个论点,但必须选择基本论点或立意去写。因为这个基本论点或立意最能全面概括或体现整个材料的主旨或倾向,我们只有抓住它们,才是找到了最佳角度,才能切合题意,不至于偏离主旨。 例4:根据下列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苏东坡少时读了一些书,觉得自己见多识广,颇有点飘飘然,竟不知天高地厚,很自负地写了副对联贴在门上:“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对联贴出不久,来了位白发老人,他将手里拿的一本书翻开向苏东坡请教。苏东坡接过一看,书上的难字、僻字很多,有的根本未见过,顿时面红耳赤,深悔自己的狂妄与骄傲,他马上在门前对联上加了四个字,变成:“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对这则材料,如果从苏东坡前倨后恭,立即改联这个角度去分析,可以提炼出:人应具有知错转自就改的勇气。如果仅从苏东坡题写对联和修改对联的角度去看,可以提炼出:少年苏东坡才智超人。但这两个立意只有前一个是基本立意, 只有它能全面概括或体现整个材料的主旨,是最佳角度,而后者则是偏离材料主旨的。学生只有从前一个角度去挖掘,并在切合题意的基础上,在论证、结构和语言上下工夫,才能够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 五、多题一做要采用合并同类于是我们可以这样立意:治学要注意积累。有时,多题一做作文所给材料是一正一反的,但它们仍然有共同点。我们审题时必须抓住这个共同点,提炼出观点,并用正反对比论证法来作文。 六、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分析材料,确定立意 众所周知,哲学是分析一切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的有效工具,是研究一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有利武器。在给材料议论文的审题、立意中,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是准确立意,避免偏题、离题的好方法。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哲学观点:辩证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度”的观点、内因和外因的观点、量变和质变的观点、现象和本质的观点、理论和实践的观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等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例6 在西伯利亚雪原上有一种动物叫白貂,白貂十分爱惜自己一身纯白、漂亮的毛皮,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愿意玷污。于是猎人们抓住白貂这个弱点,在它巢穴周围撒上一圈煤粉,这样白貂往往束手就擒了。白貂没有因此改变自己的习性,依然年复一年地守护着自己纯白、漂亮的毛皮。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拟题目;不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得套作、抄袭。 从材料的主要内容看,白貂执著于自己好干净、爱美丽的天性固然没错,但它“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愿意玷污”,却超越了事物发展的“度”,甚至当猎人以自己的智慧,利用白貂这个弱点将它擒获时,白貂“没有因此改变自己的习性,依然年复一年地守护着自己纯白、 漂亮的毛皮”,这无异于将执著变成了固执。这种执迷不悟、抱残守缺的习性,束手就擒也就可想而知了。我们再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生物已进化了几百万年,从体形、外观到思维、习性,都已发生巨大变化。而作为一个种群的白貂,身陷绝境却依然固我,其前途真是不妙。由此可见,这则材料的正确立意应该是:变通。在审题过程中,我们运用了“度”的观点、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使对材料的分析科学而深刻,避免了错误和肤浅。 七、漫画议论文必须看准 必须看准漫画的题目,抓住画面中的每一个细节,理清画面中人物与人物、人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然后分析、整理,通过联想、引申和参悟,归纳出漫画所蕴涵的深刻寓意。 漫画是通过讽刺漫画、新闻漫画、歌颂漫画、抒情漫画、哲理漫画、寓言漫画和幽默漫画等形式,运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以讽刺或歌颂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人或事,启迪人们去领悟深奥的道理。因此,在审题过程中,我们必须清楚漫画的特点——歌颂真善美,抨击假恶丑,以提高审题的准确性。 例7:2007年高考全国卷?所给漫画的题目是“摔了一跤”。画面上画的是:一个孩子不慎踩了西瓜皮摔倒在地。站在孩子旁边,分别代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三位大人,同时发出“出事了吧~”的惊呼。要求选择一个角度,不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意范围作文。 对这幅漫画,一些考生理解比较肤浅,有人写成了环保,有人写成了和谐。其实,画面内容可从两个角度理解:一是从青少年自我成长与教育的关系的角度,确定立意为青少年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怀与教育;二是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不恰当态度的角度,可确定立意为关心、教育孩子不可过度,不能溺爱。这便准确地理清了孩子成长与家庭、学校、社会的关系。事实上,“摔跤”之类的挫折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不必大惊小怪,只要正确对待,适度引导,那放飞的风筝必会高飞而不断线。可见,正确理解画面内容,进行合理的联想、引申和参悟,对漫画议论文的审题、立意非常重要。 总之,掌握了以上七种技巧,对给材料议论文的审题、立意,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不妨一试。 议论文写作事项之议 议论文是同学们公认的比较难写的一种文体,但是议论文又是运用最为广泛而且在考试中经常考查的文体,因此在这里我想浅谈一下议论文写作的几点注意事项,以供大家参考。 我国元代乔梦符说,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头”。这种说法形象地说出好的开头应具备的两个特点——短小、漂亮。短小,便于让读者了解论点或论题,从而把握全文主旨;漂亮,才能吸引读者。正如明代谢榛所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爆竹之起爆,何等干脆利落~不可拖泥带水,拖沓冗长。那么,好的开头究竟有哪些标准呢, 第一,要明。 好的开头,要一下子让读者知道你要说什么,也就是让读者了解你的论点或论题。白居易说:“首句标其目”,主张开宗明义。李涂在《文章精义》里说:“文字起句发意最好。”总之,要让读者知道你在谈哪方面的问题,开篇知其旨意。 第二,要美。 只有美,才能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文章开头的美,主要指技巧美,如“设悬念”、“用典故”、“引名言”、“用类比”等等。形式美是内容美的保证,二者相辅相成。切不可低估文章开头形式美、技巧美的作用,有了这种美,才能先声夺人, 吸引人看你的文章。 第三,要简。 简洁是明朗的保证。有的学生在写材料作文时,喜欢把原材料复述一下,这就太罗嗦了。既要从原材料说起,又不能复述原材料,怎么办,办法有两个:一个是对原材料“一言以蔽之”;另一个是选取原材料中一句有代表性的话,让读者知道原材料大致是个什么意思就行了,千万不要较多地引述原材料。 精彩开头举例: 例一:有人问:幸福是什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尼采认为:“能把蜈蚣、碎玻璃、肉虫、石头一齐吞下肚,但却毫不恶心,这种人是最幸福的。”而思多葛派却认为:“拥有无穷的财富和威力,而且能够处事不惊,那才是真正的幸福。”(《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设臵问题法) 例二:宋代理学家朱熹有这样一首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子讲的是他的读书体验。拿来一本书,作者的观点、思想一目了然,这就是所谓“清如许”,作者平时不停地读书、思考、探究,这就是所谓“活水来”。没有“活水来”就没有“清如许”,所以,一定要“搞活”。世事皆如此。(引用名言名句法) 例三:雄鹰的位臵是青天,在那里它飞出一道俊逸潇洒的弧线;鱼儿的位臵是河海,在那里,它展出一派鱼翔浅底的安然;苍松的位臵在峭壁,在那里它诉说着栉风沐雨的坚韧;小草的位臵是平原,在那里它享受着阳光雨露的悠闲。人,也要寻找自己的一片天空,在那里,把自己的价值实现。(《寻找自己的天空》类比法) 当然要想写出一篇精彩的议论文,除了精彩的开头,还必须有一个清晰的结构。结构对于议论文就如骨架对于人体,没有结构的支持,文章就如一盘散沙。下面主要介绍两种常用结构形式: 一、 并列式结构。 在论证思路中,为了论述的方便,将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平行的、并列的分论点,或是把论据并列起来,论证的几个层次或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这就是并列式。并列式结构最大的好处就是思路清晰,论点分明,能够让阅读的人一目了然,这种结构也是最受高考改卷老师青睐的一种结构。 如满分作文《稳中求胜》在亮出中心论点“为人沉稳,稳中求胜”之后,便从三个方面展开了充分的论述:“沉稳从志而来,沉稳从难而来,沉稳从无欲而来”。这三个分论点共同证明了中心论点,论证充分,结构清晰。 二、递进式结构 在论证思路中,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步步推进,这就是递进式结构。它的特 点是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变更。一般议论文采取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思路,即体现了层进式结构的特点。这种结构的好处在于能够使论证显得深刻透彻,也同时体现出作者的思维有条理且深入。 例如:08年安徽卷《带着感动出发》结构如下: 1(“是什么”感动的含义 是一种自然的情感流露和表白,是一种无声的教 感动是一种美丽的情感体验, 育,是心灵的滋补,是一种有益的洗濯和陶冶。 2(“为什么” 只有那些对真善美有着本能追求而又情感丰富、细腻的心灵,才善于领悟世界的美好,才会时常被感动的潮水濡湿。对于那些心灵来说,感动是无处不在的。正是这来自心灵的感动,让人倍觉人生的温馨。 3(“怎么办” 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抖擞精神,总有一种力量它驱使我们不断寻求“正义、爱心、良知”。这种力量来自于你,来自于我,来自于你们中间每一个人。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关注自我,去寻找一种久违的感动,去体验一种泪流满面的冲动…… 4(“会怎样” 感动,把我们的眼睛叫醒,把我们的鼻子叫醒,把我们的心灵叫醒,我们因感动而胸怀理想,因感动而充满希望,它把我们引向美好的未来。 议论文就是要以理服人,所以就必须分析说理,把问题展开、论透。为此有了清晰的结构之后还要有恰当的论证方法与之相配。下面举出几种容易出彩的论证方法,共同学们揣摩习用。 (一)举例证法:列出观点后举出具体实例证明观点的论证方法,又叫例证法。例证法在议论文中用得最多,它是卓有成效的一种推理方法。因为任何观点不能弧立存在,而事实胜于 雄辩,最具说服力,所以例证法是一般议论文都要用到的。但是,注意不能只把例子摆在论点后,而不去揭示论点论据之间的内在联系。因为不加以充分的分析、说理,就不能把观点阐述清楚,文章就会变得简单化,缺乏内在的逻辑力量。摆出事实后,一定要讲道理。另外,例证法中所选的例子,一定要真实而典型,否则就无法说明问题。这就需要平时的积累,有的同学一写作文就举自己读书的例子、生活的例子,这其实是材料积累不深厚的体现。当然具体论证的时候可以参考以下几种方法: 1.描述性。 听一听潘多的故事,或许你会增长几分自信。 刺骨的寒风夹着雪花和冰凌无情地打在脸上,稀薄的空气让人窒闷,脚下的岩 石滑而峭峻,潘多再一次从那块巨石上滑了下来。就快到峰顶了,队友们都翻过了巨石,就剩潘多一个人了。作为唯一的女队员,她并不认为比别人脆弱,她相信自己定能登上珠峰之巅。队友们也都鼓励她。她脸色发紫,气喘吁吁,但她又一次攀住了岩石,咬紧牙关,一点一点———潘多翻过了巨石,和队友们一起登上了峰顶,立在雪中,她感到不尽的骄傲和自豪。自信给潘多以力量,给潘多以克服困难的勇气,让她以巨大的毅力冲破层层险阻,翻过巨石转自登上了世界最高点,实现了梦想,成就了历史上的那次壮举。 2.正反对比举例分析论证 马谡也是历史上出名的悲情人物。马谡自幼饱读兵法,自认为行军打仗不过尔尔。于是他带兵去守街亭,依样画葫芦,坚持在山上下寨,部将王平谏曰:“若魏兵四面围定,断汝水源,汝之奈何,不若依山下寨。”马谡哪里肯听,“丞相平时用兵尚且问我,汝等休言”。马谡不接受意见,以致兵败街亭,斩首示众。而汉高祖刘邦,每次征战都要召开军事会议,听取大将张良、韩信等人不同的意见,以拟订最佳方案。这也是刘邦能够战胜不可一世的项羽的一条重要方法。 由此可见,包容就要能够接受不同意见,以便不断完善和鞭策自己。 3.假设对举分析论证 沉稳从磨难而来。一个人若没有经历无数的挫折与磨难,身陷蜜水与襁褓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一遇困境,便心浮气躁,岂能成所谓大事者哉。君不见“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没有经历磨难,便无法形成沉稳的性格,也就无法取得辉煌的成就。始皇建秦以来,不居安思危,声色犬马,终心浮气躁,毫无沉稳。最后因“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倘若秦王不念纷奢,经历磨难,以求沉稳,则可递三世以至万世而为君。 4.引用排比举例分析论证 包容是一种智慧,一种气度。英谚有云:“世上没有不长杂草的花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他人的包容,正是建立在对他人的体谅和理解之上。鲍叔牙对管仲的包容,成就了“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的壮举;蔺相如对廉颇的包容,成就了“将相和”的佳话~李世民对魏征的包容,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而宋朝君主对士子学人的包容,则迎来了继战 国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文化繁荣的高潮~包容的意义,绝不仅仅停留在个人层面,它对整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同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二)比喻论证: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说明论点的方法。这种论证方法可以使文章更富有文采,也更容易读懂。比如在“悲观与乐观”话题作文时,有一个学生就用了这样的方法。他说:“在乐观者的眼里,生活就像陨落的流星雨;而在悲观者的眼里,生活就像流星雨的陨落。”形象的比喻,生动的说明了两者间的不 同。在《拿来主义》这篇文章中,鲁迅先生也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形象生动地论述了如何实行拿来主义。他把文化遗产中的精华比作鱼翅,主张我们应该像吃萝卜青菜一样把它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他又把文化遗产中精华与槽粕并存的文化比作鸦片,主张要把它送到药房,只不要打出“出售存膏,售完为止”的招牌;他还把文化遗产中的糟粕比作姨太太,还是请她们各自走开为好。这样,就使非常枯燥难懂的道理变成了生动有趣的内容,为广大读者所接受。 (三)类比论证:通过讲故事、打比方的办法将相类似的两件事进行比较,从而由此及彼,自然地得出新结论的论证方法。类比论证在议论文中经常使用。它以浅寓深,以近比远,形象鲜明,有很强的说服力。比如《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来类比梁惠王治理百姓只是比邻国国君好那么一点点,都不是实行仁政。要注意,类比论证要求必须用同类事物进行比较,而且要求根据类比对象共有的本质属性来进行推理,如果类比的事物具有的共同属性愈多,结论的可靠程度就愈大,反之,则可靠性小,所以用此方法时一定要确认两者间的本质关系。 其他的论证方法还有引证法、正反对比论证法、归纳法、演绎法、分析法等等,同学们在实际操作中可适当选择应用。 结尾也要有文采,但与开头不同的是,结尾时笔法要简洁、明快、干净利落,犹如豹尾劲扫,响亮有力,给读者以咀嚼回味的余地。如“宠辱皆忘,看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望庭前花开花落。向太阳挥一挥手,去捕捉理性的灵光~”其实,文章的结尾有时比开头还重要。李渔曾说:"篇际之终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流连,若难遽别。"结尾如有此种效果,整篇文章将增色不少。下面介绍几种议论文结尾的方法: 一、点明论点,暗示主旨。 如考场文《品茶的滋味》,它先细腻地描写了品茶的滋味是先苦涩,再芳醇,最后由茶及人生写了这么一个结尾:“或许人生本来就是苦与甜的轮回,人们不辞辛劳,只是为了一个美好的将来——为了将来的—一份欣慰、一份收成。因此,吃苦便不再是一种不幸,因为吃更多的苦,便会有更多的甜,有更丰厚的收成。这就像品茶,越是浓的,越觉得醇香。”乍一看,茶味和人生之味仿佛风马牛不相及,细一品嚼,它们又似乎隔得很近——先苦涩,再甘醇,而且体味得更深刻,它是文章主旨的升华,其语言真正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呼应开头,全文。 文章的标题绝大多数蕴含着文章的主旨,当把作文主体部分的“龙身”绣好之后,结尾 处涂点“亮眼”,它能使行文收束有力,主旨集中,韵味刚劲。例如2003年中考江苏盐城以“真”为话题的考场文中,满分作文《展现真实的自我》的结尾是:“面对生活,我们应该拥有真实的自我。展现你真实的风采,你就拥有了整个世界!”这个笔力遒劲的结尾既点出了标题中的“真实”,又突出了话题中的“真”,它 能照应主题,主旨鲜明,富有震撼力! 三、引用名言,深化中心。 即引用警句、名言、诗句、经典著作、俗语、谚语等作文章的结尾,达到“立语言而居要”。例如《吐出自足成虹霓》的结尾是:陆游曾说:“谁能养气塞天地,吐出自足成虹霓。”即使你没有博大的思想,但你有意识,也就拥有了发言权,站起来吧,像王朔叫板金庸一样,舞出自我生命的亮点。 四、排比结尾,凸显文采 排比句子结尾显得文章气势非凡,文采斐然,又能强化文章的主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在《直面困难》这样结尾: 风雨过后,眼前会是鸥翔鱼游的天水一色; 走出荆棘,前面就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 登上山顶,脚下便是积翠如云的空蒙山色。 在这个世界上,一星陨落,黯淡不了星空灿烂,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人生要尽全力度过每一关,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不可轻言放弃当然结尾的方法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议论文的结尾,要收束全文,突出中心论点;要体现全文结构的紧凑、完整,不能草率收兵,也不能画蛇添足;语言要干脆有力、清音留响,富有启发性和鼓舞性。这一点首推鲁迅先生的文章,他的《论雷锋塔的倒掉》,结尾只有两个字:"活该~"短短两字,可谓简洁之至,力透纸背。 总之,议论文是所有文体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文体。因此同学们一定要学会议论文的写作,并且能够写出精彩的议论文。方法再好,也离不开平时的广泛阅读,广集素材,经常训练。在此希望同学们能够读写结合,将学到的理论运用于实际中,写出优秀的议论文。 怎样使高考作文上档次 杜甫在诗作《偶题》中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才思泉涌,文采飞扬,意蕴深远是我们对写作的最高追求。但是,高考场上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选择最佳角度,用最美的语言,创造出让评卷老师叹为观止的佳住,这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人说:“文无定法”, 其实是说写作时,我们既可以匠心独运,别具机杼地布局谋篇,也能够洋洋洒洒,下笔如有神,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是,写好高考作文确实是有规律可循的. 因为,我们都知道,要做好一件事,必须先清楚有什么要求,它的质量标准是什么.做好高考作文也如此. 高考作文赋分60分.评分标准细分为基础等级50分和发展等级10分。基础等级又分为内容25分和表达25分。 一、内容方面总要求:切合题意, 内容充实,中心突出,感情真挚 (一)先谈切合题意。 1、切合题意的具体要求及示例。 切合题意是指考生能准确、全面领会命题者意图,准确是指审题时能分清是非、优劣、高下、大小;全面指审题时看清试题中各部分的字面和深层的含义。 例如:湖南2007年高考作文要求考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怎样切题,大有讲究. 首先,考生要明白“诗意地生活”与“诗意的生活”有区别.“地”字表示“诗意”在这里是名词作状语,修饰动词生活.因而,“生活”在此应理解为一种动态的行为过程或心理体验。考生要写的生活是自已经历过的或正在经历的。 其次,“诗意”不仅要理解为“像诗歌中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而且所指意更广泛,必须与生活联系起来,主要指人的一种生存状态、生命质量、心灵世界、精神生活、审美价值取向。“诗意地生活”是充满希望、情趣、理想、激情、信念的生活过程或精神层面上的体验。如“自由”“高雅”“闲适”“聪慧”“崇高”“儒雅”等等。 “诗意”的核心,除了审美意义上“给人以美感”外,还有伦理上的“有意义和价值”。 “诗意”是种感受,无须精确注释,也不要硬定一个客观标准。考生自由发现挖掘,也可从“粗俗”“丑恶”“压抑”等词语的比较中辨析其意义指向. 考生如果能够按以上分析的去做,那么,他的考场作文肯定做到了切题。也就为高考考场作文获得高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打个形象的比方,如果把考生比作参赛的车手,那么,写作时做到了切合题意的考生,就是驾驶着赛车在规定的道路上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否则,开得再快,始终是南辕北辙,永无取胜的希望。 2、怎样做到切合题意。 现在,话题作文淡出考场,一般采用材料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要切题,关键是抓住题眼。古人将完整的题目分为题身、题神和题眼。如2006年上海题《我想握住你的手》,题身是“手”,即要表达的 第三、对提供线索的标题,要围绕线索确定作文范围和重点。 如《我在实践着一条格言》,“格言”是线索,要围绕它联想到自身和现实生活. 第四、对半命题作文,要重在把握材料的重心。明确了重心,则抓住了纲,写作起来才会切题。 如2008年湖南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唐代诗人韩愈的名句。诗句的意思是说,在滋润如酥的初春细雨中,春草发芽,远远望去,一片淡淡的绿色,可是走进后,却只见到极为稀疏的草芽,绿色反而感觉不到了。诗句的意境是美的,隐含的哲理也很丰富。它使我们领悟到: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觉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对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和现象,都含有这两句诗的意境与哲理,关键在于你的观察与体会。 请根据自己阅读诗句所体会到的意境与哲理,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做好这篇文章,考生首先要理解这四句诗中的诗眼所在,那就是“草色遥看近却无”这一句。进而揭示其意境和哲理: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觉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对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 考生 写作的重点就是命题者所提示的三种感悟. 以上讲的是如何按命题者的要求,做到写文章切合题意。 (二) 要做到“内容充实” 1、“内容充实”的具体要求 “内容充实”主要是就选材而言, 就是言之有物,持之有据。用足够的高质量的材料显示文章的主题。当然,“内容充实”不仅指有足够的“量”,更为重要的是要有较高的“质”。“质”的标准是:材料的典型性、现实性、新颖性。简言之,“内容充实”就是要求记叙文中的人物事件具体实在,议论文中的论据充分鲜活,小说中的形象丰满。 2、怎样做到“内容充实” 【例文一】 : 忘记成败,只留平常心 人生在世,要轻装上阵。如果过多注意身后盛开的鲜花或头顶挥之不去的阴霾,脚步会不由自主地放慢,甚至走回头路。只有忘记成败,保留一颗平常心,才能走向成功。 前几天,看第48届世乒赛,我有很多感触。张怡宁拿了女单冠军之后只是在领奖台上笑了一下,然后又恢复往日的平静。记者问她是否感到轻松。她平静地说:“只可以轻松一会儿,明天还有女双和中国香港队的比赛。”那天是她继邓亚平、王楠之后成为大满冠的日子,这个乒坛的“冷面杀手”是那么冷静。可见,只有忘记成功,才能走向新的成功~ 有时,我们必须忘记落后甚至失败,才能走向胜利。本次世乒赛刘国正又当了一回英雄。七场比赛打到第六场时,他以3:8落后,他的教练过度紧张.而刘国正根本没去想自己的比分落后。他以一颗平常心,顽强地将比分追成8平、9平„„最终取得了胜利。由此可见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落后的阴影笼罩着,不能辨明前进的方向,导致最终失败。只有忘记失败,保留一颗平常心,才能赢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过分看重成败,将成为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 我们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忘记一切成败,留一颗平常心,脑中才能拥有一抹淡如蓝天的宁静,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平常心高考中显得尤其重要。因为谁放松心态去考,谁就能正常或超常发挥,谁就有可能取得超常的成绩。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例文评析】 这篇作文 第二,作文时,思维要敏捷、灵活. 要多想一想:想一想读过的书,想一想看过的精彩文章,想一想有过的独特经历,想一想听说过的让人心动的事,想一想曾有过的很好的构思,想一想写过的成功的文章„„总之,只要是与主题一致的,我们尽可能多的从记忆仓库中拿来,然后精选出最有表现力的和新鲜的组织到文章之中。考场上你就能用己所长,游刃有余。 如果我们能在某一方面有高人一筹的积累,不论是写“心灵的选择”,还是写“诗意地生活”、“我想握住你的手”等等,都可以使文章在内容上呈现出鲜明的特色。 (三)、要做到中心突出 1、中心明确的具体要求 中心突出是指,作者在写作之前就明确“为什么写”和“写什么”,写作过程中清楚“怎么写”的问题。 从近几年的高考考卷来看,学生作文基本观点不明朗,若隐若现的现象还是存在。 一些同学一味地追求内容的充实而不顾是否对中心有 利,则会出现多个中心或主次不清等中心不明确的现象。 2、怎样做到中心突出 我们应当把握以下几点要求: 第一、要避免选材方面的误区:“禁区”“盲区”与“老区”。 背现行法律和人伦道德及其相关的材料。所谓“盲区”,即自 所谓“禁区”,即违 己从来都不熟悉的材料,只是一知半解或零星听闻。“老区”,即指乃尔老生常谈的材料,如爱迪生,张海迪等,人人会说,没有新鲜感,也很乏味。 第二、要学会运用辩正的眼光看待问题。 要看问题的主流,要善于在曲折的道路上发现光明的前途。即使是选材与别人雷同,也要注意选取巧妙的角度。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考生思维的独创性与灵活性。 第三、积极思考,厚积薄发。 广泛搜集课外的优秀事例,作到占有材料。再思索这些材料归属于哪一类,各反映了什么样的观点,我们能从中吸取哪些经验和教训。如看到观察的对象,要善于凭借自己的经验和熟悉的形象来创造新的形象,以至展开合理的想象。 【例文二】 安 于 心 每一条走过来的路都有不得不这样跋涉的理由,每一条要走下去的路都有不得不这样选择的方向。”席慕蓉如是说。冥冥之中,“不得这样”透出些许的无奈,但我读出来的更多的是理性的光辉和安心。 有人说“人是情感的奴隶”,也许在某个时刻如果可以,将情感置于天平之上,标码向哪里拨,你在犹豫,他在彷徨。可我们大多人会选择自己问心无愧,要的是叫彼此心安,尽量不给理智放假。 家是温暖的港湾,家是老爸信任鼓励的目光,家是老妈的千叮咛万嘱咐。于是乎,我疯狂地思恋心中的它,牵挂是世间最动情的组合,宋之问的“近乡情更切,不敢问来人”怎能不叫你我动容,也曾豪迈又违心地说:“离家的孩子是最有出息的。”可此时却难心安,梦醒十分想家的时刻,午夜我要拨通电话说“妈,我好想回家„„”离家的人,盼家的心,深知有触,但浓于水,已忘言。天未明朗,踏上月台,铁道的出站口,有家人的期许和守候,于亲情,于心安,没人会说“无所谓”。 梁祝化蝶的爱情传说又有几人不知,爱情——人间歌咏的主题。心心相印的安心与执著,爱之深沉情之真切。爱情是海洋,深沉隽永,爱情是杯水,透明纯净,众多主人公告诉我们的岂不是安于心,安于爱, 以上的青草地,微风轻扬,会心笑,无须言表,之于家人、友人、爱人,懂得珍惜与满足,让心如沐春风。 鲁克斯说“我们永远关在圈内,永远在一个圈内打转。”如若在圈内我能心安,绝不会给理智放假。 【例文评析】 这篇文情真意切地对亲情友情爱情进行描摹,诠释令人心安的人情主题,中心非常突出。安于心,之于他人无愧于天地间,纯净真诚的人生追求。呼吁人们关注内心世界,真诚对待情感,做到无愧于他人. (四)、要做到“感情真挚” 1、“感情真挚”的具体要求 “感情真挚”是指考生的作文应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使情感的流露给人真实感、真诚感。近年来,一些考生误以为生活本身平淡无奇,家庭变故之类的才是 ”,于是动辄编造一些离奇荒诞的故事来煽情。庸俗的虚构,明显的生活“动情点 虚假,其情感自然令人质疑。另外那些老掉牙的材料虽然真实,但不宜入文。只有那些充满新鲜的生活气息,富于时代特色,蕴藏作者情感的题材才容易为人所认可。 2、怎样做到感情真挚 第一、善于捕捉生活的“闪光点”。 从生活中取材,是我们写作时的第一选择。考生首先要用心体验自身成长过程中所承受的真诚的关爱和呵护。写作时选择那些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或者最熟悉的情感素材来写,如父子情、母女情、手足情、同学情等等。现实的生活和身边的世界,才是作文的源头活水。高考作文正是考查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感受生活、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的能力,所以,高中生写记叙文,应当留意身边的人和事,关注日常生活中迸发出来的微妙的人情火花。自己亲身感受过的,写起来最真切;自己动过情感的,写起来最美好。千万别忘了关注生活和重视人生体验, ”,用自己的笔去抒写自我的真实感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的可贵之处即“闪光点 受。 第二、敢于袒露真情 。 冰心说:“要对读者真实,首先要对自己真实,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只有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袒露在读者面前,才有可能与读者产生情与情的交流,心与心的撞击。散文《春日,来到你坟前》中写道:“你的人生序幕才拉开一点,就又匆匆地合上了。直到现在我才明白,你跟每一个同学一样,在这六十平方米的教室里,应占有一个属于你的位置,分 享一份属于你的欢乐,你跟每个同学一样,在人的尊严面前,我们都是平等的。直到现在我才明白,过去是我们剥夺了你应有的这些。”纯朴、瘦弱又经常受到捉弄的农村孩子陈玉生在平房上晒辣椒时不小心摔死了。作为同桌的小作者失落而沉重,羞愧而揪心,甚至愤怒于自己以前对陈玉生的无礼和轻视,怀着沉重的负罪感,真诚地在陈玉生的坟前献上了初放的小野花,写下了感人的篇章。这段文字不仅表达了对陈玉生的歉意,更重要的是作者能够真诚勇敢地面对人生,在情感的激流里洗净了自己灵魂上的污点。 第三. 力求抒写独到感悟。 虽然中学生的生活阅历、情感阅历不太丰富,但考生只要把自己的真实体验和丰富情感充分地坦露出来,把自己独有的才情和个性完美地凸显出来,把高中生应有的蓬勃向上的活力和朝气尽情地展现出来,就有可能与读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和思想的撞击。尤其要选择了那些自己融入其中的、自己被深深感动了的题材,因为只有自己先感动了,才能感动别人。大凡伟大的作品,都是作者熔铸了个人切身体验和强烈情感。推及到高考,大凡高分作文,都是考生最深切的感情的流露和个人思想智慧的结晶。 第四、巧妙运用“点染”手法。 生活中有一些在常人看来不起眼的寻常小事,因缺乏“新”意,缺少“典型”意义,似乎没有什么优势可言。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对这些小事、琐事进行情感化的处 理,在叙事时,就借助描写景物,酿造意境,渲染出浓郁的情感气氛,完全有可能收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这就是“点染”手法。如《项脊轩志》中的“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一段以枇杷树之繁茂写出妻死室坏的寂寥黯淡,因其巧妙点染,情真意切,富有感染力。试想如果考生也来饱 ”,将阅卷老师带入有情之境,自然能博得高分。 蘸深情的一两句“点染 情感的体察、酝酿是基础,袒露、提纯、升华是关键。只要能把握住这些重要环节,我们就能写出“感情真挚”的文章来。 二、表达方面总要求:符合文体要求;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体工整。 形式是为 议论文应以阐述事理为主,一般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组成.基本思路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议论文要有明确的中心论点,要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辩证地确立文章的分论点。议论文重在“议”,要议得实在,不说空话、套话;要议得合理,能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要议得辩证,切忌简单化、绝对化。 第二、文体不同,思维方式不同。记叙文以形象思维为主,形象思维具有形象性、想象性和情感性。思维的起点是形象,特别注意用有特征的生活细节进行思维。议论文以抽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具有概括性、严密性,思维的起点是概念,通过分析、综合、判断、推理达到对事物规律性的认识。 第三、文体不同,表达方式不同。 记叙文多采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刻画形象,以情动人。议论文多采用议论、说明、记叙的表达方式,分析推理,以理服人。 第四、另类作文也要符合文体要求。有部分考生大胆地改造应用文体或套用专业文体,创造出别样化的另类体裁,比如会议记录、网页、招标书、忏悔书、广告、寻物启事、辩论词等,写作这些另类文体绝不是随心所欲的,也要符合此类文体的要求。我奉劝考生绝不要采用另类作文的方法写高考作文。 话说时尚 何为时尚? 华装异服是时尚,头染黄发是时尚,还是体刺文身是时尚?时尚是昳丽,时尚是流行,时尚是动感? 你或许认为时尚是美国理工大学最高学府里American Football赛场上跃动的身影;你或许认为时尚是赢得伊顿公学颁发的最高奖学金;你或许认为时尚是在康河柔波的小船上,低头捡起散落在漪澜上的月光;你或许认为时尚是坐卧在塞纳河畔,一边沉浸在理查德带来的钢琴乐曲《水边的阿依妮娜》之中,一边陶醉于巴黎圣母院外法国女郎风姿绰约的倩影里;你或许认为时尚就是手按在操纵盘上,驾驶奔驰600碾过郊外散满樱花的园径;你或许„„ 但是,对我来说时尚不仅仅局限于此,时尚更应该是敢于追求,敢于创新,敢于向传统说NO。 我认为时尚是刘翔在猩红的塑胶跑道上,在短短的12秒91内,一个冲刺就把几十年来压在亚裔同胞身上的欧美堡垒给颠覆;我认为时尚是丁俊晖在台球场上一举击败号称世界第一的对手,站在领奖台上高呼“我能行”的豪迈。 创新是时尚,改变是时尚,与时俱进是时尚。做墨迹旁边深红的亮点,枫叶当中的一只黑雁,让我们共主时尚。“会当击水三千里”,在生活的大海里,一定会 有我们晶莹的浪花。 【例文评析】 (一)要做到结构严谨 1、结构严谨的具体要求 结构严谨就是要求我们用清晰的思路来组织安排写作的内容。结构严谨是对作文形式的基本要求,其主要表现为开头结尾的起合,过渡照应的转承,段落的合理安排,总之要做到作文思路展开有序,形式上有头、有中、有尾(结构上的完整),前后照应,上下连贯,主次分明;逻辑上线索清晰,层次分明,顺序恰当,段落合理。 2、怎样做到结构严谨 考场作文要做到思维层次清晰,结构匀称合理,材料与中心紧密结合。主要是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突出文章的逻辑性。 首先是突出材料与主题的逻辑关系 。考场作文一定要做到:材料必须为主题服务,材料必须紧扣主题。若做不到这一点,就会出现“材料堆砌,不能达意;材料相抵,自相矛盾;远离中心,偏离题旨”的毛病。 其次突出语言之间的逻辑关系 ,一篇成功的作文的语言应做到逻辑严谨。是按时间顺序说还是按空间顺序说,都应有一个明确的逻辑。决不能东扯一句,西扯一句,没有主次,没有顺序。此外,一些因果、假设、递进、承接等句式的写作也必须严格按照句式的特点去做,不能相互混用。 第二、考场作文一定要采用很规范的结构形式来写(以议论文为例): ?根据高考优秀作文的构思总结出来的一种议论文的结构样式,特点如下: 全文为六个层次,纵横结合,层层深入,概括为六个字:点 正 反 深 联 总 “点”——开门见山,点明中心论点(或论题);略写(简洁,醒目,可用4行两段开头) “正”——正面举例论述; 较详 (排比列举,写法:角度—叙例—勾联) “反”——反面举例论述; 较略 (举例的三种形式:实例、概括、假设) “深”——对中心和事例进行深入分析、开掘; (方法:辨是非、挖原因、引哲理、换论证、提办法等) “联”——紧密联系现实展开议论; 较略 (联系现实生活和自身实际) “总”——总收全文,呼应中心。 略写 (或重申论点,或发出号召„„) ?、运用题记或尾记(不宜过长,20字以 或展示主体内容,或提示作品内涵,或阐述写作缘由,让阅卷者从中透视到作品的亮点,触摸到情感的脉动,激起阅卷者的兴趣。 ?运用小标题进行分节叙述或抒情。考场作文,使用简洁醒目的小标题,既有提纲挈领、条分缕析之效,又可以减少过渡性文字的铺排,以便突出重点。既可让文章疏密有致,卷面爽目,又可充分展示考生的人文素养,吸引阅卷者的注意。 第三、考场作文要采用照应的技巧 所谓照应是指作品中出现在首尾、前后不同地方的有关内容之间的照顾与回应。它能使作品结构更加缜密,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 照应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题文照应。 指标题与正文的照应。行文与标题的照应,能使文章的主旨得到有力的表现,清楚明了地表达出文章的主题。 ?首尾照应 。指作品的开头与结尾遥相呼应的方法。首尾呼应,瞻前顾后,使文章前后贯通,圆满而深刻。结尾时回过头来与开头照应一下,既概括了全文,在结构上又给人以整体感。 ?随时照应。在文章中,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文章的脉络和层次之间的 我们常用的几种开头方法: A、开门见山法:开头不加任何修饰,直接进入正题。如朱自清的《背影》开头。 B、反向切题法:开头可以先“反向”肯定某些观点,再回头提出自己的见解。如:“人 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其中道理不言而喻,但我还要说‘近墨者未必黑’,这主要取决于近墨者的自身素质。” C、引言切入法:开头可以引用一段或一句切合题意的名言、警句、俗语、哲言等,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扣题定位。 D、倒叙设悬法:开头以特写镜头或倒叙之法写出事件某个最富有吸引力的片段或事情的结果,以设置悬念。 E、骈整句式法:开头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采用骈句、整句的形式,来议论点题,抒发感情,总领全文,以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F、题记入题法:开头采用议论或散文化的语言作题记,不仅示意阅卷老师作者已领会了出题人的意图和 第五、一定要对首段进行精雕细刻。 人们看人看事,总有个先入为主的心理定势和思维习惯.第一印象好将对评卷老师判分产生很大的良性影响。元人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里提出:“为文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果响亮。做到让人“一见钟情,扣人心弦”。怎样开头才能达到此效果呢,那就是七个字,即“扣题”“定位”“引下文”。“扣题”,就是把题目中重点的字或词,写进开头;“定位”,一方面主要指确定写作范围,另一方面也指完成情感定位,即对所写人或事,是喜是恶、是褒是贬表明自己的观点;“引下文”,即为什么这样说,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在读者心中设疑,引起下文。 请看【例文四】《往事依依》的首段: “年华似流水。几十年过去了,不少事情已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例文评析 】 扣题: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定位:开头有感而发,“已经模糊”“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与“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形成强烈反差,给读者造成强烈的悬念。 引下文:为何作者会对往事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引出了对几件往事的回忆。 总之,历史的经验告证法诉我们,好的首段,绝对是成功的开始,胜利的前兆。 (三)、要做到语言流畅 1、语言通畅的具体要求 语言要流畅。这是对作文语言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求语言运用规范、准确、连贯、得体,读起来文从字顺,通畅流利。其次,语言要有文采。这是在“语言通顺”的基础上提出 的高一层次的语言标准。或是词语生动,或是句式灵活,或是善于运用修辞手 法,或是文句有意蕴,这些都是有文采的表现。 2、怎样做到语言通畅 第一、语言规范。 在写作中,要符合语言规范的要求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用词要体会词义的轻重、词语适用范围的大小、词语的感情色彩,不能随自己心意生造词语;二是句子不能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和误用关联词语等毛病;三是除了在记叙性文章中为了描写风土人情的需要可以适当使用方言、俚语外,一般不使用方言俚语。 第二、语言准确。 要符合语言准确的要求就要注意有些问题有些看法要表达得十分准确才行。“我认为”“大家都这样看”“从全局看是好的”“我愿意这样”等等,是全称还是特称,一定要搞清楚,千万不要以偏概全。有些说法还需要婉转。如:“发牢骚,是人们将 第三、 语言连贯。 要做到这点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章中的每一段文字,都要统一于一个话题,围绕着一个中心;二是一段话要按照各句与中心的关系以及各句之间的关系合理地组织起来,可以根据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根据句子的意思和思路的展开依次排列,也可以凭借语法手段(关联词、方位词、数词、代词等)或修辞手段(排比、对偶、层递等)来组合各个句子;三是句子之间要有语言和语气上的联系,如用主语承前省略、利用代词呼应、使用关联词语、适当重复上下文的内容或语言等方法来确保语言呼应;四是增添必要的过渡性语言,避免由于思维的速度大大高于表达的速度而带来的中间环节被省略或淡化了的“跳跃”现象。 第四、语言得体。要达到语言得体的要求一要注意表达对象,“心中要有读者”是写作的重要原则,只要试题中规定了写作对象,语言的运用就要考虑到这一条件。二要注意区分不同的文体:记叙性文体要以情动人,以叙述、描写为主,语言形象生动;议论性文体要以理服人,以阐述、议论为主,语言严密概括. 【例文五】 从吵架开始 观我中华俗文化,吵架堪为一大亮色。当然,并非夷人生来不吵架,本人曾有幸在欧罗巴短暂旅行,眼见多起夷人纠纷,但我中华之吵无论是频率还是方式均有国粹之特色。 谁都知道,咱中国人凡事爱争个理。当然这理得向着自己,至于死理活理,正理歪理,一边先站着。于是坐出租要吵架,二楼拔了一楼一颗大蒜头也要吵,孩子在幼儿园打了一架,还要吵。吵就吵吧,还得带上两个帮腔的,于是一个电话,好,二姥爷受委屈了,我们晚辈能闲着吗?同去,同去。所以我们常看见一种群吵,一个人惹事,全家老小,三姑六婆一齐上阵,一起闹啊!结果,本来就背理,不分清红皂白一闹,更没话说,怎么办?丢人。 我曾问过一位帮架的大妈,“您为什么帮您侄子吵架?”大妈很气愤:“我侄子我能不帮吗?他骂我祖宗,我能装没听见吗?”“那您知不知道本来就是您侄子的错,要是外人您还帮吗?”大妈不语。嗬!其实人说吵架一团气,全凭意气,不假。如此不分正误,是全凭意气。难道我们大伙真的就好坏不明吗?不可能。您又不傻,可为什么一时心急,上了贼船?为什么?因为那个吵架一方是你的至亲好友,感情深你对他有一种信任感和亲近感,而这正是一个陷阱,埋藏了是非正误,削弱了你对事物的认识程度。你想想,如果上文那个不是大妈的侄子,大妈恐怕就要想了,这到底是谁错谁对,自然不会去乱吵。 光吵架这样吗?不。生活也一样,每一个人在做事时,都容易让主观左右自己, 用自己的感情喜好迷了自己的眼睛,昏头昏脑犯了大错。关心时政的人都知道,萨达姆就是典型。当然,人是感情动物,做事意气很正常,遇上熟人乃至亲朋,印象分就上去了。但是,别忘了印象的背后还有基础分、客观分。一个社会,需要感情做它的润滑剂。但社会的存在有它 的人间正道,有它的黑白天理。个人的感情在规律的面前,在正误的认识面前,过于主动过于激化,只会与正确背道而驰,只会蒙住你的双眼,因为感情代替不了认识,我们是理性的。 从吵架开始,让感情不再拦住你正确的认识,给世界多一点公平。 【例文评析】 第五、语言生动。 语言生动是指在恰当的基础上增强词语的表现力,就是要求我们选用恰当精妙的、新鲜传神的、具有形象性的、极具表现力的词语,使所描述的对象给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的感觉,以增强感染力;把所阐发的事理表达得清楚明白,深刻透彻,以增强说服力。 有以下方法可用. ?精心锤炼动词。动词是文章活的灵魂,动词运用得妙,就能增强文章的精确性、鲜明性、生动性,使文章富有文采,令人耳目一新;动词运用得有灵气,还能增强文章的气韵,使文章活起来,给人以美的享受。 ?(精心锤炼叠音词。运用叠音词,增强语言的音乐美,同时使词语描述更形象,表情更细腻浓烈,增强语言的意境美。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描写月光:“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如果说,仅仅把月光比作流水不算稀奇,那么一个“泻” 字配上“静静地”这一叠音词,就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又无声响,引起读者无限的遐思。 ?(精心锤炼色彩词。色彩词能增强语言的意境美、绘画美。如朱自清的《春》描绘春景:“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作者抓住色彩的连锁关系,写景物色彩层次清晰、意趣盎然,洋溢着春之生命舞动的美感,烘托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之世界,如诗如画,意境优美。 ?(精心锤炼成语及其他四字短语。成语及其他四字短语能形成一种整体和谐美。成语的主要特点是可以达到言简意赅的效果,成语的连用有时还可以有增强情势的效果。 ?(精心锤炼词的活用。 A可以巧借词语。一个词,由于词义不同,色彩不同,就有了约定俗成的种种规矩。但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临时打破这些俗规,改变词的适用对象、场合、范围,改变词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这样就可以使语言富有风趣,充满生气,收到特殊的表达效果。比如,说房屋的结构可以用“简捷”形容.也可以说歌喉很酽. B、活用词性。活用词性,就是临时把某一类词转化为别的一类词使用。其中最常用的情形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形容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等。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表情达意的需要,恰当地活用词性,同样是增强语言生动性的有效方法。 第六、 灵活运用整句与散句。 运用整句即运用排比、对偶、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采用骈句、整句的形式,来议论点题、抒发感情、总领全文,以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整句适用于抒情和 议论为主的文章。如2001年高考作文《家》的开头:“远去的飞鸟,永恒的牵挂是故乡;漂泊的船儿,始终的惦记是港湾;奔波的旅人,无论是匆匆夜归还是离家远去,心中千丝万缕、时时惦念的地方,还是家。”用三个结构相近的句子组成排比句,用“飞鸟”、“船儿”、“旅人”类比来点题,形象生动而极富吸引力。有时文章老是用整句,也会显得呆板而毫无生气,这时就得运用整散结合句,形成一种整齐错落有致之美。 第七、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修辞,就是修饰词句的意思。对于语言表达来说,语法是解决通不通的问题,逻辑是解决对不对的问题,修辞是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广义的修辞包括炼词、炼句等许多问题;狭义的修辞是指运用修辞格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考试说明》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常见的修辞格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修辞手段使表达富有文采。运用多种修辞手段,使语言骈散结合,形象鲜明,气韵流畅。音调铿锵有力,这就是有文采;有文采往往可以使文章产生一种思辨的魅力。给读者以艺术的享受,或者使文章具有 第八、做到文句有意蕴 “文句有意蕴”主要是指在叙事、抒情一类的文章中,语言不直白,不浅露,言简意赅,内涵丰富,含不尽之意于言外,让读者有咀嚼、回味的余地。文句富有意蕴,启迪人思考,给人以教益。 ?(形象表达。运用象征、比喻、拟人、双关、婉曲等等手法,形象化地抒发情感、发表见解。比如,不说“我很悲伤”,而说“我心灵的天空一直下着雨”;不说“女人和男人 应有平等的社会地位”,而说“女人应是一株木棉,和橡树并立在一起”;不说“没有钱”,而说“与孔方兄无缘”,都颇有意蕴。 类比也是一种形象化方法,它通过此类与彼类的对比说明抽象的道理。如:“国画中有 ‘计白当黑’之法,其空白处,或天空,或烟霭,或流水,或远方,使得画面境界空灵,意趣无穷。„„作为文学大师,鲁迅先生也喜爱‘空白’这一独特的艺术语言。” ?(注重引用。恰当地引用一些精辟的名言警句,能收到言简意丰、增添文采的效果。如:“面对玫瑰的艳丽,‘离离原上草’的我不会叹息;面对高山的峻拔,‘低矮黄沙土丘堆’的我不会自卑;面对别人的荣耀,‘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我不会忧伤„„” 但是,禁止以引用代替自己的议论。“引用”仅仅是表达个人观念的手段,不是目的。但是有考生以“引”代“议”,一“引”便万事大吉,造成了缺乏个性、潦草肤浅的弊病。不仅不能为文章增色,反而,暴露出自己思想的贫乏和学识上的无知. ?(移花接木。优秀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形象以及寓言故事、成语典故、历史传说等,这些材料表现了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概括和总结,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或哲理,具有永久的魅力。在写作时,恰当地借用,或者作为论据来形象说理,或者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对此予以加工、演绎、包装,即进行再创作„„都能增强作文的意蕴。2002年高考有考生虚构了昭君在出塞前心灵抉择的故事,添加了幼蛾赴火等情节,极富意蕴。 ?(留有余地。质朴的语言让读者易于理解,平易近人,但质朴绝不等于浅陋。如果能在质朴的语言中感受到作者深刻的思想,让读者深入思考,这样质朴就和深邃结合在一起了。含蓄的语言能使读者体会朦胧美,使文句之中有言外之意。 这种暗示的方法也会取得好的效果。别忘了给读者留下想像的空间。作品的真正魅力在于是否留下了读者再创作的空间。当作者的创作结束时,正是读者再创作的开始,这样的作品才会有生命力。如果不能通过你的创作引发读者联想和想像,或是进行再创作的话,那么,这样的作品不是成功的。 总之,优秀的文章不管是议论文还是记叙文,不管是明白如话还是委婉含蓄,总有一些文句言简意赅,辞约旨丰。或蕴含生活哲理,人生真谛,给人以理智的启发,使人深刻地思索;或饱含深厚的情感,独特的体验,使人感悟到人生的况味,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展开 丰富的联想和想像。这样的文章,篇中有余意,句中有余味,使玩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这类文章是最受阅卷者青睐的。 (四)、做到字体工整 1、字体工整的具体要求。 字体工整的具体要求是书写规范,标点正确。卷面质量是考生给评卷老师的第一印象.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情绪,进而影响到判分.现在实行网上评卷,高考的答题卡纸质很好,考生的文章是扫描后存入电脑的,而作文格的线很细,颜色也浅,扫描后看到的主要是字,文格就不清晰了.因此,要求考生文面必须很整洁,书写很规范,笔画很清晰.不写错字、别字和生造字。 2、怎么做到字体工整 第一、考生用的笔不能太粗也不能太细,0.5的笔尖效果就可以了. 第二、考生一定要使用考试笔,墨水颜色适中, 扫描后看得清楚。 第三、整篇文章只能用一种字体,每个字都得写清晰,占格不要太满,字体不能太小,否则就看不清.还有,沿着方格底线写字,就没有那么容易扁歪. 第四、做到“三清”:卷面清浩、字迹清楚、笔画清晰。做到“三准”:用字准、标点准、格式准。做到三适:大小适中、轻重适度、颜色适宜。 写作能力提高的五个好习惯 习惯一:勤圈点 在阅读自己的书籍时,我们可以随时在书中重点、难点以及精彩的地方画线和各种自己看的懂的符号。比方说:直线、双直线、空心圆、黑点、交叉、曲线、三角形、五角星、疑问号、惊叹号„„等等。有些精度的书,还可以用色彩不同 的笔画线做记号,以示区别。比方说:在重点 习惯二:勤批语 在阅读中,要养成勤批语的习惯,在文章的“开头”“结尾”和其他空白的地方,随时写上自己对所看的一些想法和体会。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方便于以后阅读时引起注意,注重阅读。在清代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的时候都属于这样一类读书笔记。 习惯三:勤摘录 在阅读的时候,难免会在文章 习惯四:勤提纲 在我们读文一篇文章后要勤写提纲,把文章的提高,重点等写出来,概括出基本的内容,尽量做到简明扼要,但是不要把自己的想法等写进去,这样对自己以后再写作中的资料运用会起到很大的帮助。 习惯五:勤 读完一本书或者一篇好的文章以后,我们要及时的把自己体会到的最深刻、最 有意义的部分写成心得笔记,可以随意的写,不强求格式,也不必拘泥于固定的格式,随感而发。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经过很多人的体验、总结出来的一个读书方法,经过无数人的验证二来,这种方法对于提高我们写作能力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基础训练 方法。因此同学们在以后读书的时候务必做到“五到”。
/
本文档为【高中作文提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