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药品不良反应论文药物的不良反应论文

药品不良反应论文药物的不良反应论文

2017-09-20 5页 doc 61KB 80阅读

用户头像

is_435706

暂无简介

举报
药品不良反应论文药物的不良反应论文药品不良反应论文药物的不良反应论文 药品不良反应论文药物的不良反应论文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260例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引发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2008年收集到的260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老年人发生ADR的几率较高;抗感染药物引发ADR的比例最高(50.38%),其次为中药注射剂(10.77%);静脉给药途径较其他给药途径更容易发生ADR(92.69%);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及循环系...
药品不良反应论文药物的不良反应论文
药品不良反应药物的不良反应论文 药品不良反应论文药物的不良反应论文 药品不良反应260例 【摘要】 目的 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引发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 对我院2008年收集到的260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老年人发生ADR的几率较高;抗感染药物引发ADR的比例最高(50.38%),其次为中药注射剂(10.77%);静脉给药途径较其他给药途径更容易发生ADR(92.69%);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及循环系统损害。结论 应加强医院ADR的报告及监测工作,确保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合理用药;分析;监测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监测是加强药品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及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有效手段。随着ADR监测工作的不断深入,临床医务人员对ADR的严重性和危害性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为了解我院ADR发生的特点及引发的相关因素,进而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我院属三级乙等医院,从2007年正式成立ADR监测机构后,ADR报表明显增多。本文对我院2008年至2010年12月上报的260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我院2008~2010年12月上报的260例ADR报告,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第四章药品不良反应病例的分析与评价进行评价,1,,其中肯定231例,很可能25例,可能5例。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按照患者的一般情况、引起ADR的药品种类及ADR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情况 260例ADR患者中,男142例,女118例,年龄1~85岁,平均年龄43.9岁。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 2.2 涉及药品种类分布 260例ADR报告中,以抗感染药物为主,发生131例(50.38%)。其次为中草药制剂28例(10.77%),循环系统药18例(6.92%),抗肿瘤药16例(6.15%),神经系统药14例(5.38%),血液及造血系统药12例(4.62%),激素有关药物11例(4.23),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各8例(3.08%),其他14例(5.38%)。 2.3 给药途径 静脉滴注为主141例(92.69%),其次为口服10例,皮试7例,肌肉注射2例。 2.4 ADR累及器官及临床表现 260例ADR中,累及最多的器官是皮肤及附件,占46.54%,临床表现多为皮疹、斑丘疹和瘙痒等,其次多累及消化系统,占17.69%,临床表现多为恶心、呕吐等,见表2。 3 讨论 在ADR年龄分布上,老年人群的发生率较高,占50.38%,主要原因是老年人多病且治疗时使用药物品种多,而其各项生理功能减退发生体内药物积蓄。41~60岁占40.38%,是ADR易发的年龄段,可能与该段人口数量多,面临压力大,容易处于亚健康状态而增加用药机会有关。 抗感染药物是引发ADR的主要药品类别,其次为中草药制剂,与相关报道一致,2,。抗感染药物使用频率高,使用时间长,不合理应用尤其是滥用及多药并用是导致ADR的重要原因。加强抗菌药物的临床管理,积极合理应用是临床医生和临床药师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我国中草药制剂尤其是注射品种不断增加,临床应用广泛。但是中药制剂成分复杂,有效成分纯度、稳定性和质量等方面存在不足,由此引发的ADR逐年增多,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在使用中药制剂时严格掌握适应证,注意过敏史,尽量单独使用,以减少ADR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损失。 给药途径决定着药品的生物利用度,即药品进入体内的速度和程度。体内药物浓度不仅决定疗效,也与ADR密切相关。本次调查分析静脉滴注的ADR发生例数最多,为141例(92.69%),说明静脉滴注较易引起ADR,其原因除与患者自身特殊体质因素有关外,可能还与注射剂纯度不高、个别成分不单一、滴注速度过快及临床用药习惯等有关,3,。目前国内外大力提倡“能够口服不肌注,能够肌注不静脉”的用药原则,以减少静脉用药导致ADR的风险概率。 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常见,其次为消化系统。皮肤及附件损害表现为全身各部位的皮疹、瘙痒、红肿,临床上较易发现和观察,故此类不良反应报告最多。但是,其他系统或器官的损害可能比较隐匿,医患双方都不易觉察,对人体的危害更大,应引起临床医务人员的重视。综上所述,ADR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用药途径和药品种类等密切相关,因此,在临床诊疗中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遵循个体化原则,合理选用药物,采取合适的给药途径,并注意加强ADR的监测。 参考文献 ,1, 国家食品药物监督管理局. 药品不良反就报告和监督管理办法.中国药事,2004,18(4):203- ,2, 潘国宏.我院2006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同顾分析.安徽医药,2007,11(9):855- ,3, 吴佩芬.我院2005年8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
本文档为【药品不良反应论文药物的不良反应论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