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精品文献】第三讲-货币的定义

2017-12-20 14页 doc 33KB 16阅读

用户头像

is_105949

暂无简介

举报
【精品文献】第三讲-货币的定义【精品文献】第三讲-货币的定义 第三讲:什么是货币,如何研究货币的定义,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该讲主要讲述货币、货币供给量的定义及其研究方法。通过对该讲的学习~要求同学们掌握货币、货币供给量的理论内涵~掌握货币、货币供给量的构成及其作用~掌握信用货币的发展方向及电子货币发展对中央银行基本理论的冲击,该讲是学习和研究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理论的基础~只有真正理解和把握了货币、货币供给量的本质~才能真正学好金融理论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相关知识~才能对货币政策运行中的实践问题有所思考、有所研究、有所创新。 一~ 该讲基本内容: 1~...
【精品文献】第三讲-货币的定义
【精品文献】第三讲-货币的定义 第三讲:什么是货币,如何研究货币的定义,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该讲主要讲述货币、货币供给量的定义及其研究方法。通过对该讲的学习~要求同学们掌握货币、货币供给量的理论内涵~掌握货币、货币供给量的构成及其作用~掌握信用货币的发展方向及电子货币发展对中央银行基本理论的冲击,该讲是学习和研究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理论的基础~只有真正理解和把握了货币、货币供给量的本质~才能真正学好金融理论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相关知识~才能对货币政策运行中的实践问题有所思考、有所研究、有所创新。 一~ 该讲基本内容: 1~序言 2~研究货币供给定义的基本方法: 3~货币供给的理论定义: 4~货币供给的实证定义: 5~当代货币、货币供给的基础定义与基本构成 三~该讲的具体内容: ,一,~序言 货币是什么,应当如何定义,这是研究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理论必须首先回答的一个问题。因为:第一~中央银行整个货币政策操作与运行~都是围绕着 货币供给量这一中心,第二~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就是要研究能否通过对货币供给量的调控~实现与事前预测相符的方式影响就业、产出、物价、国际收支等特定的经济变量~进而调节宏观经济~实现预定的调控目标,第三~判断一定时期内货币量的多少、银根的松紧、物价的高低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必须首先解决货币问题~并确定货币供给量的具体内涵。 但是~迄今为止~理论界对货币供给的定义还没有一个完全绝对统一的认识~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国内理论界~都是如此。也正是因为如此~对许多理论和实际问题如货币在整个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货币政策的作用效果、货币影响整个宏观经济的途径、货币政策目标的确立、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界定、货币与非货币的具体区别等都存在着激烈的争论。而这些争论~又大多是建立在对货币供给量的不同定义基础之上,所以只有首先统一明确了货币的基本定义~才能了解各个经济金融学派争论的分歧及实质~才有利于进一步研究与货币供给相关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 ,二,研究货币供给定义的基本方法: 研究货币供给定义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先验 推理法~即研究法,二是实证研究法。 1~先验推理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规范研究法~即从货币的基本特征入手~考虑货币应包括的内涵及其具体项目。 通常~货币有四大职能:,1,价值尺度,,2,交换手段,,3,支付手段,,4,贮藏手段。在这四大职能中~作为价值尺度与支付手段的货币是抽象的货币~作为交换手段和储藏手段的货币才是具体的货币。从给货币下定义而言~抽象货币无意义~只有具体的货币才是有用的。因为:,1,~具体的货币的所有权才能随交换的发生而转移,,2,~具体的货币~其数量才能计算~并且在某一时点或某一时期才是一个有限的量,,3,具体的货币数量变化~才能通过支出水平的变化影响就业量、产出量和物价水平等经济活动变量。 因此~应当从交换手段和储藏手段这两个特征来定义货币~也就是说:“凡是能充当交易媒介和储藏手段的物品就是货币~反之则不是货币。”这一点在理论界是没有分歧的~争论不休的地方是哪些物品可以充当交易媒介和储藏手段~从而应包括在货币之中~哪些不能包括在货币项目之中。 如果从交易媒介的特征来定义货币~则货币就是 支付工具~交易媒介的一个基本特征在于普遍接受性~因此凡是普遍接受地作为支付工具或清偿债务的物品都是货币,问题是如何衡量其普遍接受性,从法律的角度看~只有具有无限法偿的物品才具有普遍接受性即中央银行发行的钞票才是货币~这一点在现实中显然是行不通的~我国曾经在理论上都是这一观点占主导地位~解放后长达三十多年,,,如果从法律和传统习惯双重标准来衡量其普遍接受性~则货币不仅包括了中央银行的钞票~还包括了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乃至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存款。这里~除中央银行钞票外~其它都只有一定程度的接受性,有限接受性:举例说明现金货币升水、转帐货币贴水,外汇券升水、人民币贴水的状况:,,~活期存款是如此~定期存则更是如此,但活期存款的普遍接受性高于其它两种存款~当然随着金融的发展与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化~这种差别会越来越小~如定活两便存款、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定期存款帐户开列支票等的出现与推广~银行金融机构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差别正在不断缩小,。 如果从价值储藏职能的角度来定义货币~则货币就是暂时储藏购买力的工具~问题是:,1,多长的时间可以称之为暂时,没有一直公认的标准:,2,即使 作出统一规定比如三个月为暂时~但是不同的投资者、不同的货币持有者~其心理预期不同、价值观念不同~也可能发生显著的差异,,3,交易媒介中有一系列替代品~这些替代交易媒介而作为价值储藏的流动性资产中~哪些是货币,哪些是非货币,则很难在实际中加以准确的区分。 总之~用规范研究法来定义货币~无论是从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出发、还是从价值贮藏职能出发~都很难找到一个明确同一的货币定义。 2~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指从货币的基本概念入手~然 后运用实证资料与数据~设法找出与概念上定义相 符合的对称物。比如~将货币定义为交易媒介~然 后对众多具有交易职能的资产进行实证研究~从中 找出与定义相符合的资产~将他们归于货币的各项 目之中~显然这种实证研究法在本质上与规范研究 法没有多大的区别~无非是把规范研究法实证化, 另一种具体的实证研究方法是以实际观察一类资 产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为基础~然后和 定义货币~把货币看成是与宏观经济变量,如投入、 产出、物价、就业率、汇率、国际收支等,有显著 相关关系的资产的集合体。具体地说~就是运用相 关分析法、回归分析法等~分析某一类资产与国民 收入等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相关系数~相关系数高 的就定义为货币~否则就不是货币。,但是~在实 际运用中也至少面临三个问题A~相关系数多少算 高,多少算低,B~与哪些宏观经济变量进行相关 和回归分析,C~在某一时期相关系数高的资产会 产生怎么样的变化,, 以上两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缺陷~都不是十 全十美的~这也正说明了货币定义的复杂性,在我 们的学习与研究中应灵活运用~而不应当简单地局 限于传统的教条与结论~应不断创新~才能推进我 国金融研究的深入与实用。 ,三,货币供给的理论定义: 货币供给的理论定义即以纯粹的规范分析法来定义货币~这里货币的基本功能则成为阐述货币起源和作用的准绳、成为鉴别货币基本性质和特征的标准。采用这种方法来定义货币~形成了四种观点即四种货币供给的定义: 1~以货币的交换媒介功能为基础定义货币~也就是通常所称的狭义的货币定义即:M1=C+D,即货币是现金+活期存款, 这一定义是大多数经济金融学家们都比较乐于接 受的~其基本依据在于:,1,货币的主要作用是提高经济运行中的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充当交易媒介是货币的基本职能~因此从理论上讲货币的内涵指的就是那些具有普遍接受性的、广泛用于交易媒介的工具及清偿债务的资产~在量上就是中央银行发行的钞票和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2,~货币的基本特征就是在交易过程中和清偿债务时~能被人们普遍接受~中央银行投放的现金C是法偿货币~其普遍接受性是众所周知的~只要国家政权不倒~始终都具有普遍接受性~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基于人们对于商业银行的信任和便利交易~也具有良好的、广泛的流通基础~在一般情况下它与中央银行发行的现金具有同等的可接受性~应该包括在货币的内容之中~至于其它的金融资产~则不具备完全的普遍接受性~可以排除在货币之外。 但是~这一货币的定义又存在以下几个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1,~没有把交易媒介和支付手段这两项货币功能划分清楚~尽管这两项功能有着历史和逻辑的联系且随着金融制度的发展日趋接近~但是这两项功能的差别却始终存在~比如货币在交易中转瞬即逝~这是交易媒介的功能~但在交易中成为延期支付的手段~则属于支付手段的职能,延期的同时新创造 了债务,,,2,~按货币的交易功能作为定义货币的标准与普遍接受性有矛盾~因为在C和D之外~有大量的其它资产都在不同的程度上被人们在交易中所认可~这些资产与C、D只是普遍接受性程度的差别~而并非种类上的差别~因此货币与非货币的界限并不是很清楚的,,3,~以普遍接受性作为划分货币的标准~应该达到哪种程度~才能满足普遍接受性的标准,这是很难说的清楚的~一般地说除C具有100%的普遍接受性之外~其它资产都很难达到100%的普遍接受性,,4,~即使以普遍接受性作为实践上的标准~仍然没有充足的理由证明货币量的统计与实际发生额完全相符~因为普遍接受性是一条社会标准~它与个人对接受性的标准随时都有可能不相符合~社会的标准不能简单的代替或抹杀个人的标准~否则在货币量的统计上就会出现很大的偏差,,5,~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活期存款与储蓄存款、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的区别正在逐步缩小甚至消失~因为活期存款储蓄化、储蓄存款活期化、定期存款支票化、定期存款转让流动化等已经或正在成为国际国内金融创新的趋势。 2~以货币的价值贮藏手段为基础定义货币~即较 广义的货币定义:M2=M1+T 这种观点主要为弗里德曼,FREEDMAN,等人所倡导~其主要依据是:,1,~强调货币作为价值贮藏手段的资产功能~认为货币应是购买力的暂栖所即贮藏价值~认为以交易媒介作为区分货币的做法是不完善的~货币标准应视一项资产能否成为购买力的暂栖所而定~因此在货币项目中应该包括那些具有价值贮藏功能的资产,,2,~之所以选择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作为货币的新增项目~这是因为除了考虑其价值贮藏功能外~还必须考虑其流动性程度~只有同时具有高度流动性的资产~才能充当货币~虽然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的流动性不如M1中的C和D~但是它们与M1中C和D的替代性很强~两者之间可以随时转移~且转移的费用很低、时间极短~因此可以作为货币对待,,3,~根据美国货币史的实证研究~M2最能反映货币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因为M2与国民收入的相关性最大。 但是~这一较广义的货币定义也存在一些欠妥之处:,1,~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的流动性有多高~这本身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即使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的流动性相当高~但是其它金融资产如大额存单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存款等的流动性是否就一定不如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如果它们在实际上并无流动性强 弱之分~为什么定期存款和储蓄是货币而这些却不是呢,,2,~货币的暂时储藏只是提供了一个较含糊不清的时间长短尺度~缺乏一个明确的时间概念~时间多长为暂时,一般地说~时间越长~可供选择的能替代交易媒介而作为价值储藏形式的流动性资产就越多~反之则越少,若以较长的时间称之为暂时的话~那人们就应当选择长期证券~因为它的收益很高~但是证券为什么又不是货币呢,因此~在一系列交易媒介的替代品中~货币与非货币并没有较明确的判定标准,,3,~这一观点还存在逻辑上的错误~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既不是交易媒介又不是支付工具~为什么应包括在货币项目之中,为什么大量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存款又排除在货币之外呢,,4,~实证上的缺陷~以M2与国民收入的相关系数来判断货币~许多人用其它的货币定义也能得出与国民收入有很高相关系数的结论,此外~托宾等人还认为~在1914年以前~美国的统计数据根本无法区分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3~从强调货币的替代性得出更广义的货币定义:M3=M2+Dn,Dn-----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存款与负债, 这种观点是托宾和格利*萧等人所倡导的~其理由 在于:,1,“二战后”各种形式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迅猛发展~这些非银行金融机构所发行的负债急剧增加~成了一国社会信用的重要来源~对整个国民经济的作用也越来越大,,2,~各种研究的结果都标明~货币与其它金融资产的界线的确不易确定~各非银行金融机构所发行的负债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等一样~同样具有高度的货币性~并且彼此之间的替代性也很强~因此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负债与商业银行的负债并没有实质性的区别~都应在货币之列,,3,尽管各种金融资产的替代性并不相同~不能直接将各种金融资产的价值加总累计~但是可根据各种资产的流动性和替代性来测定其货币性~以其货币性进行加权~然后计算出M3的货币总量,比如:C的货币性为100%~D的货币性为90%~T的货币性为70%~Dn的货币性为60%等等,。 这种定义的不足之处在于:,1,~忽视对货币基本特征的理论分析~难以得到经济金融学家们的普遍赞同,,2,~流动性的概念在实际中也较难准确地把握,,3,以各种金融资产的替代性程度测算其货币性~权重怎么样赋予,具体怎么样计算,也难以达成一致结论。 4~最广的货币定义:M4=M3+L,L---金融机构之 外的短期资产, 以一般的流动性为标准即在M3之外~货币供给量的统计还应当包括金融机构之外的短期流动资产,L,。 这一观点是在1959年英国提出的~这种观点侧重于分析货币资产与经济关系的密切程度以及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以资产的一般流动性概念说明货币的社会功能~认为选择一组既能影响有效需求又能受政府控制的流动性资产作为衡量货币的标准~更能展示货币方方面面的作用、更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更能准确研究货币的特征、组成、发展与创新的动向与趋势~这里的一般流动性是指随时能以最低的交易成本换取交易媒介的可能性。 这一定义的优点在于:,1,~它以流动性为基础~以资产的替代物为依据~因此比传统的普遍接受性更加简单明了,,2,~在当今高度发达的金融制度和市场环境中~各种流动性资产充斥市场~这种观点就有了事实上的依据。 这一定义的缺陷在于:,1,~流动性的概念相当模糊~也没有提出以替代物为依据选择资产项目的明确标准,,2,~完全混淆了理论上货币的交易媒介与资产的流动性的差别。 5~总的来看~尽管货币和货币供给的理论定义有以上四种~但是绝大多数的经济学家们主要采用第一种货币的定义~其原因在于:,1,~无论是在理论分析还是实证分析中~这种货币定义与经济活动的关系都相当紧密~其它的货币和货币供给定义尽管也与经济活动有密切的联系~但并没有特别充足的说服力,,2,~这种货币定义简单明了~便于统计~而其它的货币定义则界限并不十分清楚~统计难度大、调控难度也就更大,,3,无论货币定义如何扩大~货币供给所包括的项目怎样延伸~第一种货币定义始终都是所有货币定义的基本构成部分。 ,四,货币供给的实证定义:,自己学习、自己总结, 1~ 从货币与国民收入的相关系数入手定义货币与 货币供给, 2~ 从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入手定义货币与货币供 给, 3~ 从货币的替代程度入手定义货币与货币供给, 课后同学们自己去进行分析与总结。 ,五,当代货币及货币供给的基础定义与构成: 1~货币是指具有一定流动性的金融资产。,注意以 下几点, 注,1,:金融资产的定义:金融资产就是金融证券~ 是一种对资本或所得的索取权证书~又称为虚拟资 本。,金融资产就是金融工具~金融工具具有双重 性质~对于发行者而言是其负债,对于持有者而言 就是其资产。, 注,2,:金融资产的种类: FA1:债权类金融资产如货币~存款单~债券~ 基金~外汇~各类票据等。 FA2:所有权类金融资产如股票。 FA3:特殊类金融资产如黄金~SDR等。 注,3,:金融资产按流动性划分的货币层次: M0=现金, M1=现金,活期存款,支票存款,, M2=现金,活期存款,商业银行的其它存款, M3=现金,活期存款,商业银行的其它存款,其它金融机构的存款, 2~当今信用货币的主要形式有:,信用货币是指完全凭借政府和银行的信用在发行~流通~交易~回笼的货币。信用货币自身没有价值,相对于其代表的价值,从对整个社会而言,~因此必须依靠政府的力量强制的进行。, ,1,~纸币, ,2,~贱金属货币, ,3,~存款货币,这是信用货币的主要形式。指可用于转帐结算和提取现金的活期存款~它与现金货币共同构成现实的购买力。 ,4,~电子货币,这是信用货币发展的方向。指在支付结算体系中~通过销售终端~各类电子设备~以及在公开网络上执行支付职能的各种智能卡~多功能信用卡~电子钱包等。 注意:我们首先应当明白~推行和实现银行卡这一电子货币~用最先进的电子货币逐步取代现金支付~是一个世界潮流~是一个国家发达文明的重要标志。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现金流通量仅占社会消费额的3%—5%~而我们国家的现金流通量却占了社会消费额的30%以上。银行卡这种电子货币它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尤其是伴随着计算机、通讯、数字化革命~大大推进了全世界在消费支付、清算领域的快速发展~被许多经济金融学家称为“未来的货币”。八十年代中国的银行引进了这种电子货币——银行卡~九十年代初期中国政府正式将“金卡”列入发展我国现代化的议事日程~投巨资改善用卡环境~推动银行卡产业的发展~并积极推行和倡导电子货币的应用~这对老百姓、商 家、银行、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电子货币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安全、便利、快捷的支付方式~为社会减少了大量的现金流通~通过2---3秒钟即时转帐就实现了商家、个人、银行的清算。对持卡人来说~每天口袋里装很多现金很不安全~有一张卡走到哪里刷到那里~不用一趟一趟的跑银行~既安全省心又方便快捷,对商家来说也是如此~它不仅减轻了财务人员繁重的工作~同时又防止了道德风险~提高了资金和人员的安全系数,更为商家看重的是~银行卡带来了更为可观的销售额~特别是银行卡的透支功能~使客户和商家都能以最便利的方式享受到了银行贷款的消费~从而提高了消费者的消费质量、拓展了商家的利润空间,同时通过刷卡和商家的转帐过程~国家的税务部门能够严密地监督零售商的销售额进而合理收税。如果使用现金~就有可能给零售商造成偷税漏税的漏洞。所以说~推行银行卡电子货币是一个利国利民的事情~对于社会管理、社会进步、社会发展来说~更是意义重大。 3~货币供应量的含义与构成, ,1, 货币供应量:指金融体系的负债总额~即流通中的现金加上金融机构的存款~其中现金是中 央银行的负债、存款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负 债,MS=C+D,。 ,2, 货币供应量的构成如下:。 货币供应量的构成 项 目 构 成 内 容 名称 MO 通货(现金) M1 M0+商业银行活期存款 M2 M1+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 它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存款 M3 M2+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股金及存款 M4 M3+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M5 M4+政府短期债券与储蓄券 M6 M5+短期商业票据 4~货币供应量与社会总需求量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是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影响社会总需求量的政策。因此全面准确把握货币供应量与社会总需求量的区别就相当重要~二者的主要区别表现在以下几点: ,1,~货币供应量是存量~社会总需求量是流量。货币供应量是一个存量概念~是一个时点的货币量,而社会总需求量是一个流量的概念~是一定时期内的货币量。此外~在货币供应量中~既含有潜在性货币~也含有流通性货币~而真正构成社会总需求的只是流通性货币。 ,2,~ 二者的变动量是不同的。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与社会总需求量的变动~在量上也是不一致的~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以后~既会引起流通中的货币量的变动~也回引起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社会总需求量是由流通性货币及其流通速度两部分构成的~而货币供应量是由流通性货币和潜在性货币两部分构成的。因此~一定量的货币增加以后会引起社会总需求量的增加~起增加的幅度有多大增只要取 决于以下两个因素:其一是货币供应量中潜在性货币与流通性货币的比例,其二是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情况。一般说来~流通性货币所占的比重大~流通速度加快~社会总需求量增加的幅度较大,反之~社会总需求则不增加或增加的幅度较小。因此~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与社会总需求量的变动~在其量上往往是不相同的。 ,3,二者变动的时间有先后。货币供应量变动与社会总需求变动在时间上是不一致的。米尔顿*弗里德曼根据美国的实际情况研究表明~货币供应量变动以后~一般要经过6——9个月左右的时间~才回引起社会总需求的变动~而要引起实际经济的变动,则需要12个月左右的时间。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进几年的实践也表明~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与社会总需求的变动~在时间上也是有差别的。 ,六,货币供应量的基本模型 1~ 货币供给模型,不论是旧观点模型还是新观点模型、 不论在中国还是在国外,~其基本模型都是Ms=K*Mb~ 也就是说任何时点上~货币供给量都可以近似地看作是 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之积。 2~ 支撑货币供给理论的逻辑起点主要有两个:一是不兑 现信用货币制度,二是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分设的二级 银行制度。,A~立足于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考察~所谓 货币供给量就是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银行部门的负债凭 证,B~着眼于二级银行制度分析~由于银行部门分解 为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两个层次~银行部门的资产业务 也分解为中央银行资产业务与商业银行资产业务两个 环节~经由银行的资产业务所形成的负债凭证表现为中 央银行供给而为商业银行持有的负债和非银行部门持 有的负债以及商业银行供给而为非银行部门持有的负 债三中类型~而这三种类型的负债又必须区分为两种不 同意义的货币:由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部门所持有的中央 银行负债作为基础货币存在~为非银行部门持有的中央 银行负债和商业银行负债作为货币供给量存在,。 3~ 基础货币与货币供给量的对应关系。在货币供给理论 模型中~基础货币与货币供给量具有完全不同地位和作 用~二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A~ 从时间序列看~基础货币变动在先、货币供给量的变动 在后~没有基础货币的增减~便没有货币供给量的伸缩, B~从因果关系看~基础货币是货币供给量变动的动因~ 货币供给量的变动要由基础货币的变动来反映,C~从 数量对应看~基础货币是货币供应量的原本~货币供应 量是基础货币的派生~一个单位基础货币的变动可以导 致几个单位货币供给量的变动~从基础货币的变动到货 币供给量的形成~其间有一个货币乘数效应即货币乘数 K=1/r+c+e+rt*t。,如当前提高或降低0。5个百分点理 论上会造成货币供应量如何变化,变化多少,, 四~课后值得进一步探索的几个问题: 1~ 你如何理解货币的本质, 2~ 货币供给量构成内容的发展方向。 3~ 货币供给量与社会总需求的关系。 4~ 金融资产的定义与具体构成。 5~ 信用货币发展中的困难与障碍。 6~ 货币供应量统计与测算中的问题与对策。 7~ 提高货币政策效应的供给量对策主要有哪些方 面, 8~ 结合实际总结可能引起通货膨胀的预期因素: 思考有效管理通货膨胀预期的手段与方法:
/
本文档为【【精品文献】第三讲-货币的定义】,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