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从自然地理方面浅谈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南北的分界线

2017-09-19 7页 doc 88KB 100阅读

用户头像

is_153723

暂无简介

举报
从自然地理方面浅谈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南北的分界线从自然地理方面浅谈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南北的分界线 (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王琳洁 464000) 摘要:秦岭淮河一线历来被称之为中国的南北地理分界线。本文主要论述了南北分界线概念的提出,唐人感知中的南北地理分界线。及从地质、气候、水文、土壤、植被、野生动物等方面论述了分界线的划分依据。秦岭淮河一线是水田旱地分布分界线,一月份0摄氏度等温线, 水稻小麦种植分界线, 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湿润与半湿润的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以及中国的南北分界线和河流结冰与不结冰的分界线。 关键词: 秦岭;淮河...
从自然地理方面浅谈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南北的分界线
从自然地理方面浅谈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南北的分界线 (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王琳洁 464000) 摘要:秦岭淮河一线历来被称之为中国的南北地理分界线。本文主要论述了南北分界线概念的提出,唐人感知中的南北地理分界线。及从地质、气候、水文、土壤、植被、野生动物等方面论述了分界线的划分依据。秦岭淮河一线是水田旱地分布分界线,一月份0摄氏度等温线, 水稻小麦种植分界线, 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湿润与半湿润的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以及中国的南北分界线和河流结冰与不结冰的分界线。 关键词: 秦岭;淮河; 自然地理 ;南北分界线  引言:横贯中国东西的秦岭—淮河一线,传统上一直被视为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2006年3月,就在安徽蚌埠建成号称中国南北分界线标志的雕塑“火凤凰”龙之时,关于中国南北地理分界标志城市的争论第一次引起公众关注。2008年8月底,伴随着江苏淮安开建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这种争论再次蜂拥而起……到底中国的南北地理分界线到底在哪?下面我来阐述一下我的研究结果。 1.地理位置 1.1秦岭淮河线 秦岭淮河线是我国重要的一条分界线。《禹贡》中的九州中有六个就是以此为分界的, 自西而东,此线北侧为雍、豫、徐三州,此线南侧为梁、荆、扬三州。东部徐州与扬州以淮河为界,《禹贡》云: “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海惟扬州”。中部豫州、荆州以秦岭淮阳山弧为界,“荆及衡阳惟荆州”,“荆、河惟豫州”。“荆”指荆山,伏牛山脉中。“衡”指衡山,大别山区的安徽霍山县,山均在秦岭淮阳山弧中。“荆及衡阳”应释为“荆山东至衡山一线以南的地区”, 即荆州和豫州是以秦岭东端淮阳山弧为界的。西部梁州与雍州以秦岭为界即“华阳、黑水惟梁州”“黑水、西河惟雍州”。“西河”指晋陕间的一段黄河,华 阳”指华山一线以南, 黑水是梁州和雍州的分界, 大致呈东西走向。“华阳、黑水”是梁、雍二州共同的疆界。“华阳、黑水”实是指秦岭山脉而言[1]。 1.2.秦岭的区域  秦岭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秦岭西起青藏高原东缘,与昆仑山脉相接,蜿蜒于甘肃、陕西两省南部,向东到豫西为伏牛 山、 熊耳山,在河南与湖北交界处为桐柏 山, 在豫、鄂、皖三省交界处为大别山,走向变为西北一东南。东西长约 1500km,南北宽200 —500km,是黄河与长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狭义的秦岭是渭河 中下游与汉江上游的分水岭 ,位于陕西省南部 ,东以灞河与丹江为界 ,西止于嘉陵江。秦岭是由数条平行山岭和介于其间的河谷、盆地组成。自西向东秦岭可分为三段。西段分为三支,北支为秦岭, 也称大散岭; 中支为风岭,在风岭与秦岭之间是风一徽构造盆地;南支为紫柏山。 这些山岭海拔均在 1500米 以上 ,其中以紫柏 山为最高 , 海拔达 2610米。秦岭西段是清姜河与嘉陵江、嘉陵江与沮水、褒河的分水岭和发源地。秦岭中段又称作终南山, 主要山岭有四方台、 首阳山、静峪脑、终南山和东光秃 山等,海拔均在2500--3000 m, 是沣河、 涝河、子午河、旬河和金钱河等的发源地。秦岭东段呈手指状,向东南展开从北向南依次是:太华山、 蟒岭、流岭、鹘岭和新开河, 海拔均在 1500 --2500米。 南洛河、丹江及其支流银花河分布其间,形成 山河相间的岭谷地形。 图2淮河的地理位置 1.3淮河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南部桐柏山主峰太白顶,东流经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四省,在三江营南流入江,北流入海。全长皆约1000公里,总落差约1100米。淮河可以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部分,洪河口以上为上游,长360公里,地面落差980米,流域面积3.1万平方公里;洪河口以下至洪泽湖出口中渡为中游,长490公里,地面落差16米,中渡以上流域面积15.8万平方公里;中渡以下至三江营为下游入江水道,长150公里,地面落差约6米,三江营以上流域面积为16.5万平方公里。 2.南北分界线概念的提出 2.1西段: 秦岭 历史上的表述中 ,明确将秦岭称为南北地理分界线的并不多见, 但赋予其以南北分界意义的则甚为昭彰。陆贽在进谏时以褒斜道为说: “此路若又阻艰, 南北便成隔绝”。所谓“南北”应即南北方之意。上引元稹诗中有“秦岭高崔嵬”之句, 注意到其山体高大。孟贯《过秦岭》亦称: “古今传此岭, 高下势峥嵘; 安得青山路,化为平地行”; 在强调其对交通具有阻隔作用之余, 似乎更注意一种历史传统。欧阳詹《题秦岭》 写道:南下斯须隔帝乡, 北行一步掩南方。悠悠烟景两边意, 蜀客秦人各断肠。这首诗颇值得重视。“悠悠烟景”无疑指自然景观, 蜀客秦人则指人文环境, 而前面两句尤无异于直言秦岭为一条南北地理分界线。显然, 作者认定该线具有综合性的地理分界意义。不难想见, 这种感知在当时应该是一种地理常识。 2.2 东段: 淮河部分的情形较为复杂。有些人对于淮河的地理分界意义也相当重视, 须分别予以检讨。淮 图3 唐人感知中的地理分界线 河: “淼淼长淮水, 东西自此分”总体而言, 唐人对于淮河作为地理界线的体认较为单薄。如宋之问《初宿淮口》有“况值淮南木落时”, 陈存《楚州赠别周愿侍御》有“淮南木叶飞”, 刘长卿在隋州、江州曾分别有“淮南摇落客心悲”、“淮南木落楚山多”之句。这一意象的形成及传播过程尚待研究, 但其意指淮水应为落叶阔叶林分布南界殆无问题。方干有诗句谓“寒芜随楚尽, 落叶渡淮稀”, 可以为证。此外韩《送李秀才归江南》诗有句称“过淮芳草歇”, 也许可以理解为淮河南北的草本植物有某种变化, 然过于含糊, 难于确指。至于淮水的人文地理意义, 元稹在《祭淮渎文》中曾讲到“经界区夏, 左右万国”。其前半强调政治 地理意义, 后半盖指交通方面的重要性。而更多人将它与古代的楚联系起来, 认为它是楚的北界。贾岛云: “楚从何地尽, 淮隔数峰微”瑏瑠; 方干亦称: “越山直下分吴苑, 淮水横流入楚乡”瑏瑡。因而有不少人认为其在当时仍是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刘长卿《送邵州判官往南》有句云: “相望隔淮长” 瑏瑢, 试想如果只是泛泛一水, 个中的意蕴是甚无谓的。但这样一条地理界线在当时人心目中是否即南北分界颇值得商榷。支持的例证自然不乏, 北方人孙逖在南行途中写有《淮阴夜宿二首》, 其中有“乡情淮上失”、“宿莽非中土”之句 瑏瑣, 其认知方式与上述北方人对于秦岭的认知方式颇为类同。而韩竑《送郭赞府归淮南》诗谓: “白苎歌西曲, 黄苞寄北人” 瑏瑤, 是其以淮南为南方明甚。 2.3秦岭-淮河一线概念的提出   秦岭-淮河一线,作为中国地理中的一个重要地理概念,目前已知的最早论述是著名地理学家张相文提出的。   图4《新撰地文学》(1908)中的记载 在由张相文发表于1908年的《新撰地文学》中的185页记载:“北带:南界北岭淮水,北抵阴山长城。动物多驯驴良马、山羊;西部多麝鹿犀牛。植物多枳、榆、檀、梨、栗、柿、葡萄。”这就是张先生对我国北方的描绘。所谓“南界”,就是南北分界线[3]。这是目前已知的最早关于“秦岭-淮河一线”的论述。   在张相文的文集《南园丛稿》之中,收录了张相文在1924年发表的《佛学地理志》一文,已明确提到了秦岭—淮河分中国为南北。文章对中国进行了如下描述:他首先把中国分成六大部。对这六部他是这样写的:“曰本部、曰蒙古、曰满洲、曰新疆、曰西藏、曰青海。本部之地,或称禹域,亦曰汉土。……就自然形势,分南北中三带述之。北带,即黄河流域。南凭北岭、淮水……”说到淮河,他说:“唯淮水发源于北岭之支麓。实继北岭之正干,而为南北之界线。”这里已经明确说出淮河为南北之界线。说明张先生早在1924年就用秦岭淮河来给中国分南北了。根据后面的描述而知张相文文中的北岭就是今日之秦岭(看来那时人们还没有把那片山地通称为秦岭),为什么称之为北岭,可能是为了与南方的南岭相对。   在民国元年(1912年)出版的《新体中国地理学》一书,书中这条秦岭—淮河这条线已经出现了。如书中说:“本国境内。因山川之形势,政治之区划,可定为本部、东北部、西北部、北部、西部、五大部。”对于本部。书中是这样说的:“南北二岭,横绝域中,划为三带。黄河、扬子江、珠江三巨川流贯其间。北岭淮河以北为北带,为黄河流域……”这本教科书有一说明,说是这本书主要是参考张相文的地理教科书而作。   在1935年竺可桢的一篇论文《中国气候概论》中,竺先生就明确说到秦岭—淮河线的问题。但是他说的是有一个外国人克雷西(George Cressey)1934年写了一本书《中国之地理基础》。书中写道:“中国本部山脉之中,最大者为昆仑东支,中国总名之曰秦岭山脉,自西藏而东,几及太平洋岸。此山脉分中国为两大地理区域,气候、农业与人类活动,均有显著之差异。”当然,现在看来这种秦岭—淮河线由外国人提出的说法是明显错误的。竺可桢先生接着说:“凡曾经秦岭山脉者,未有不注意此山脉南北二区域间之差异。推究其因,盖以气候显然不同,遂使华北、华南植物之种类,旅行之方式,以及人民之特性迥然有别。”   在翁文灏1936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国土壤与其相关之人生问题》,其中已明确提出秦岭—淮河为中国之天然分界线。不过他是从土壤的角度说的。翁先生说,中国土壤天然可分为两大类。秦岭山脉及淮河以北大部分为钙层土,其南几乎全为淋余土……古称秦岭为中国之大限,此观于土壤分布而亦然也[7]。 3.南北方分界线 3.1地质上的南北方分界线 我国秦岭、 大别山、 淮阳低山丘陵以北的华北陆块和它以南的扬子陆块,原来是彼此独立的陆地, 中问隔着海洋, 两大陆块约在 4亿年前( 泥盆纪初) 开始接触碰合,直至 2亿年前( 三叠纪末) 才完全连为一体。在约 2亿年的碰接缝合期间( 注 ) ,发生了加里东、 海西和印支三次较大的构造运动, 缝合的标志是两大陆块之间的海洋消失 ,而由褶皱发达的秦岭山脉和淮阳古陆代替。此期, 秦峙、 淮阳古陆则成为地质上的南北方分界线。 由于两大陆块的缝合持续到三叠纪末的印支运动期间才完全结束, 所以, 在三叠纪以前,两太陆块一直处在不同的地质发展环境中, 其地质古地理特征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就是在完全缝合之后 , 两大陆块也有一段长时间的“ 貌合神离 ,各自保持着自己的特性 ,独立发展。 秦岭、淮阳古陆两侧的地质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 ,两大陆块地壳的基底性质有明显不同。华北陆块地壳基底十分古老,约为 1 8 - -3 2亿年,很早就上升为陆地, 地壳稳定,活动较弱,长期遭受侵蚀 ,地层简单,少见古生代地层。扬子陆块地壳基底皿相对年轻, 约8 ~l 7亿年,地壳活动相对较强,有准地台性质 ,长期接受海侵,古生代地层齐全, 地层多而变动太,海相与海陆交互相地层叠置。  其次,两太陆块的沉积物和生物群落也不相同。例如, 在 漫长的古生代,华北陆块基本上保持了陆地环境( 也夹有短期的海相环境) ,在地球史上的几个重要的造煤时期,华北陆块 气候温暖湿润,森林密布,形成了面积巨大的煤炭沉积层。生物群落化石多陆生生物, 海洋生物化石( 如头足类)也与扬子陆块的不同。相反,扬子陆块基本上保持了海洋环境( 也夹有短期的陆地环境) ,尤其是在几个造煤时期差不多都处于海侵状态,从而沉积了面积巨大的石灰岩层。生物群落化石多海洋生物,如扬子贝( 腕足类)、笔石类、夔类等生物广布,而这 些海洋生物在北方地层中却难以找到 在上升为陆时期, 扬子陆块多为干热气候, 加上地壳活动强烈,火山多,故而又形 成了成片的红层和火山岩层:扬子陆块矿藏以有色金属、石膏、食盐等为主,煤炭较少。秦峙和淮阳古陆南北不同的地质储藏,使拽国的采掘业呈现出不同的布局特色。 在地质上,按照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秦岭造山带是由华北板块南部大陆边缘和杨子板块北部大陆边缘构成 ,两大板块相 互碰撞,造成边缘的隆起抬升,从而形成秦岭雄伟壮观的高山地貌。由于内外营力的差异,秦岭山脉两侧 的地貌特征有明显不同,秦岭南坡平缓,长 100--120km 群山毗连 ,峰峦叠嶂 ,其间分布一些山间平台、盆地 ;北坡险峻, 总坡长不到 40km,因是大断层,山势陡峭形成千崖竞秀的壁立山峰 。秦岭最高峰太白山与著名山峰终南山、华山等均位于北坡。  3.2气候界限 高峻的秦岭东西横亘,在气候上形成一道天然 屏障。冬季,秦岭阻挡西北风南下,使其南侧少受寒流侵袭 ;夏季 ,东南气流带来的云雨受到秦岭的层层挡截 ,难以进入关中及其以北地区,使得秦岭南北气候的差异明显加大,以至于秦 岭以北为暖温带半湿 润气候,明显不同于南部的北亚热带湿润气候。1月平均气温 0' C线与年均 800mm等降水量线基本上与秦岭山地重合,这是划分气候带的最基本指标 。具体说来 ,秦岭以南属于北亚热带温热湿润气候区,冬暖夏凉 ,四季分明, 降水丰沛 ,气候温润。年平均气温 15℃,1月平均气温大于 2℃,日均温≥10℃积温在 4500℃以上, 无霜期 240天以上,年平均降水量 900 mm以上。清代诗人叶世倬曾在《 春日兴安舟 中杂咏》中咏道 :“ 自昔关南春独早 ,清明已煮紫阳茶。”清明节一般在阳历四月初,此时紫阳新茶已可采摘 ,可见其物侯较早 。位于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属暖温带温和半湿润气候区, 热量较充足,春旱严重,降水变率大。年平均气温低于 13℃,1月平均气温<1℃,日均温≥10℃积温为 4000℃以上,无霜期200天以上,年平均降水量低于 700 mm。 3.3水文界线 秦岭是渭河与汉江的分水岭, 而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 汉江是长江的最大支流, 因而秦岭也是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分界线。由于气候地貌差异的影响,秦岭南北两侧河流的水文特征也有较大的不同。秦岭南坡 , 河流源远流长, 水量丰富, 一个汉江的年流量比整个黄河还大,可以说是水丰流急。 而秦岭北坡 ,河流短促 ,多急流瀑布,泥沙含量也较高[3]。 3.4 土壤界限 土壤是在气候 、 成土母质等因子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历史 自然体 。 我国土壤的成土母质类型 , 总的来说 , 在秦岭 、 淮河 一线以南地区, 多是各种岩石在原地风化形成的风化壳, 并以红色风化壳分布最广昆仑山、 秦岭、 山东丘陵一线以北地区, 主要的成土母质是黄土状沉积物及沙质风积物 。秦岭南北成土因子的差异, 发育形成了不同的其南北不同的土壤类型。 秦岭北坡为山地棕壤与山地褐土地带 , 北面是黄土高原属于钙质土( 次生砂质黄土) ; 秦岭南坡为黄棕壤与黄褐土地带 , 南面是四川盆地土壤为紫红色的砂岩和页岩 ( 紫色土 ) [4] 。  3.5野生动物分界线 秦岭山脉也是动物区系成分的重要分界线 。横贯陕西的秦岭因其山体 巨大而高耸 , 对陆栖脊椎动物的分布有一定屏障作用。从世界动物地理区划的总体来说, 中国跨古北界与东洋界两大动物地理区系, 秦岭山脉是这两大区系的分界线, 东洋界主要分布在秦岭以南 , 古北界主要分布在秦岭以北[5][6]。  3.6 植被界线 植被与气候的关系极为密切。秦岭以南的陕南为北亚热带气候 ,其地带性植被类型是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我国西北地区分布最大的唯一的一片亚热带植被类型。 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其代表性植被类型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与陕南差异明显[8]。 4 结论 关于中过南北分界线的争论很多。本文通过列举事实及研究表明秦岭淮河是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本文从气候、土壤、水文、动物、植被等方面验证了这个观点的正确性。中国南北分界线的确定对于知道人类活动具有重要地理意义。 参考文献 : [1] 龚胜生.《 禹贡》 中的秦岭淮河地理界线[j].湖北大学学 报 ,1994,(06):93—97. [2]张伟然 ,周鹏.唐代的南北分界线及相关问题[J] .中国历 史地理 论丛 ,2005,20(2) :5—11 .  [3]刘康,马乃喜,青艳玲,孙根年.秦岭山地生态环境保护与 建设[J] .生态学杂志,2004 ,23(3):157—160. [4]E41 杨新军,李同升.秦岭国家级生态功能区生态旅游开发与 保护[J] .水土保持通报,2004,24(3):64—68. [5]延军平.秦岭南北环境响应程度比较[M].北京:科学出版 社 ,2006.  [6]延军平,郑宇.秦岭南北地区环境变化响应 比较研究[J] .  地理研究,2001 ,20(5):576—582 . [7]单之蔷.谁最先提出秦岭—淮河线是中国的南北分界线?[J].中国国家地理,2009. [8]马诚超.浅谈秦岭的地理分界意义 [J].宿州学院报 第22卷第4期2007年8月.   Physical Geography in the Huaihe River from the Qinling Mountains of north-south line is the boundary Xinyang Teachers Colleg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Lin-Jie 464000 Abstract :Qinling Mountains has always been known as China's Huai River line north-south geographical boundaries. The concept of the North-South dividing line suggested that Chinese perceptions of the North-South geographic boundaries. Qinling Huai River line is the distribution of paddy fields, dry land boundaries, in January 0 ° C isotherm, rice wheat line, the dividing line between subtropical and warm temperate zone, the dividing line between humid and semi-humid, subtropical monsoon climate and temperate monsoon climate of the dividing line. And China's north-south dividing line and river ice and non-ice boundary. Keywords:Qinling Mountains; Huaihe River; physical geography; North-South dividing line
/
本文档为【从自然地理方面浅谈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南北的分界线】,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