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品尝苏州十大特色小吃

品尝苏州十大特色小吃

2018-03-20 8页 doc 110KB 25阅读

用户头像

is_348501

暂无简介

举报
品尝苏州十大特色小吃品尝苏州十大特色小吃 苏州的小吃历史十分悠久了。早在唐代就开始的船点正是苏州点心的起源。所谓船点就是行驶在船上吃的点心。当时的达官贵人经常到苏州游玩办公,那时候主要的交通工具就是船。船行速度较慢,途中自然要用餐的。于是船上配备了专门的厨师为他们制作点心。这些点心因为是为达官贵人制作的,不但味道可口非常,充满江南风味的香、软、糯、滑、鲜,而且造型精美,创意十足。有的做成牡丹花式样的, 有的则是小兔子、小鸭子,更有亭台楼阁。(红楼梦里,刘老老二进大观园时,所吃的精美点心便是船点了)绝对教你看了舍不得动筷子。船点选料考究,制作精良...
品尝苏州十大特色小吃
品尝苏州十大特色小吃 苏州的小吃历史十分悠久了。早在唐代就开始的船点正是苏州点心的起源。所谓船点就是行驶在船上吃的点心。当时的达官贵人经常到苏州游玩办公,那时候主要的交通工具就是船。船行速度较慢,途中自然要用餐的。于是船上配备了专门的厨师为他们制作点心。这些点心因为是为达官贵人制作的,不但味道可口非常,充满江南风味的香、软、糯、滑、鲜,而且造型精美,创意十足。有的做成牡丹花式样的, 有的则是小兔子、小鸭子,更有亭台楼阁。(红楼梦里,刘老老二进大观园时,所吃的精美点心便是船点了)绝对教你看了舍不得动筷子。船点选料考究,制作精良,加上艺术的创造。可说是苏州点心里的阳春白雪。 酒酿饼 是春天时令的苏式代表食品,以苏州当地的冬小麦和酒酿为主要原料。酒酿性善窜透,用以作药,可活血行经,散结消肿。苏州著名老店同万兴制作的酒酿饼最为著名。酒酿饼有荤、素之分,品种主要有玫瑰、豆沙、薄荷等味。酒酿饼以热食为佳,特点是甜肥软韧,油润晶莹,色泽鲜艳,滋味分明。 春节一过,街上就开始弥漫起酒酿饼酸甜芬芳的滋味。酒酿饼,是春天时令的苏式食品,只卖一季。外观形似小月饼,馅料有豆沙、芝麻等。尤其是玫瑰馅,白皮红瓤,似要渗到皮上来。趁热咬一口,喷香、酸甜、脆嫩,皮软、馅甜、味糯,有一种饼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觉。酒酿饼好吃,但一定要趁热吃。酒酿在和面的时候放入,经发酵后贴烤,一面晶莹剔透,色如牛奶,一面淡黄焦脆,咬一口喷香、酸甜、嫩脆。苏州人吃酒酿 饼,传说是元朝末年开始的。 当时苏州有一张士诚(1321年---1367年),因为误伤人命,他带了老母逃命,当时正逢寒食节,又无处可以乞讨,几天没有进食了。他的老母饿得晕了过去,张士诚见就要被饿死而泣不成声。一位老伯见张士诚很孝顺,母子十分可怜,用家中仅有的几个酒糟做了饼给了他。张士成马的娘终于得救了。 几年后,张士诚在苏造反称王,想起当时的救命恩人,为了不忘记此事,张士诚下令寒食节吃酒糟饼,名叫“救娘饼”。后来张士诚又被朱元璋活捉,在押往应天府的路上自尽。当时没有人再敢叫那饼为“救娘饼”,可是苏州人对张士诚还是很有感情,悄悄把“救娘饼”改叫“酒酿饼”。至今苏州人春天还有吃“酒酿饼“的习俗。 枫镇大面 以多种芳香物料焖制的猪肋条肉为盖浇,以鳝鱼吊制清汤,以酒酿及少量熟猪油熬成卤汁,制成汤面。因其调味时不用酱油,汤汁澄清,面软肉酥,故又称白汤大面。创制于太平天国时期。鲜有一碗面,会像枫镇大面这样带给食客扑鼻的酒香,因为吊汤的时候除了常见的肉骨、鳝骨外,还加入了酒糟和螺丝。浇头是一块焖肉,但也和普通的焖肉不同,它是白色的,做法复杂,且焖制时不能放酱油,纯粹靠盐调味。于是,焖肉肥美,入口即化;面汤鲜滑,酒香醇厚。在立夏到立秋两个节气之间供应。老苏州人总说,炎炎夏日,吃一碗雪白大面,出身大汗,自会觉得腋下生风。枫镇,即苏州寒山寺枫桥镇。大面是指加焖肉或爆鱼等浇头的面。枫镇大面,汤清无色,焖肉酥烂入口即化,面条细白,捞在碗中犹如“鲫鱼之背”,线要匀称,外形美观,味鲜爽口。又因其调味时不用酱油,汤汁澄清,故当地人又称白汤大面。据一些老苏州说,枫镇大面在50年代,数观振兴面店最有名。后来,人民路乔司空巷内一家小面店也做出了名。但在70年代,枫镇大面在苏州市场上销声匿迹了。相传太平天国时期,有两兄弟在枫镇合伙开了一家面馆。一次,老大在一家赌场行赌,将所有买原料和作料的钱都输光了,以至连买酱油的钱也没有了。第二天就难以开张了。兄弟俩急中生智,向近邻要了些酒酿和鳝鱼骨头,干脆就将红面(放酱油的面)改为白汤面。由于酒酿香醇,鳝鱼骨头鲜美,熬出来的白汤下面颇受顾客称赞。这一天的生意不仅没有受什么影响(反而更加红火了。后来,兄弟俩索性就做起白面生意来,久而久之,一传十,十传百,来此处吃面的人越来越多了,二人正式挂出了“枫镇大面”的招牌来。后来,枫镇大面成了这儿的传统小吃。 红白汤奥灶面 红油爆鱼面,白汤卤鸭面,尝过奥灶面的人,多半难以忘怀那汤清面爽、浇头醇美的独特风味。胥城大厦的国家级餐饮大师潘小敏十多年前亲赴昆山奥灶面馆学艺,让正宗奥灶面落户苏州,且不断改进配方和口味,汤水更精致,滋味更丰厚,浇头除爆鱼、卤鸭外,还添了焖肉和野生虾仁。早茶时间的胥成奥灶面总是爆满,去前请记得预约。今日的奥灶面已被盛誉为“华夏第一面”,红油爆鱼面、白汤卤鸭面被中国烹饪协会评为“中国名小吃”的称号,面速度很快,蓝釉大碗中的面条浸在红汤葱青里,光看模样就要咽口水。但这里的面条秉承传统奥灶面面烫、汤烫、碗烫的“三烫”特色,吃时来不得性急。一口“筋到”的面条,一段酥香的爆膳,再一口馥郁的浓汤,不知不觉,烫痛了舌头,把汤水也喝了个底朝天。苏州奥灶面是昆山奥灶面和苏式汤面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好味道是根据苏州人的口味经十多年改良的结果。奥灶面选料讲究,味美鲜醇,奥灶面深受顾客欢迎,首先在于汤面有特色。它继承传统做法,用青鱼的鱼鳞、鱼鳃、鱼肉、鱼的粘液煎煮提出,所以味道鲜美异常。其次在于饺头有考究,爆鱼一律用青鱼制作,再有就是,面条用精白面加工成龙须面,下锅时紧下快捞,使之软硬适度。奥灶面最注重“五热一体,小料冲汤”。所谓“五热”是碗热、汤热、油热、面热、饺头热;“小料冲汤”指不用大锅拼汤,而是根据来客现用现合,保持原汁原味。 鸡头米羹 鸡头米与鸡无关,它是一种水生植物, 花谢后,花萼并不脱落,随着生长时间慢慢地闭合再胀开,形成鸡头般果球,在果球内,孕育着一种坚硬米粒果实,那就是鸡头米。鸡头米在全国水源充足的地方都能看见,苏州的最为珍贵,其果粒色呈玉白,尤同珍珠,是其它地域无法媲美的。苏州人爱用鸡头米、桂花糖、燕窝、银耳、玉米粒等营养软质食料做成香醇可口各色甜羹,喝上一口:软嫩、细糯、甜润,与苏绣、吴侬软语、评弹一样软软嫩嫩,细细糯糯,甜甜润润。 剥取鸡头米要细心,如同板栗一样,一定求整勿碎。鸡头米能治脾虚遗精及带下等症,有保健功效。苏州人把鸡头米当做一种家乡情调来品。一到深秋,家家户户几乎都会煲上几回鸡头米,要在这个丹桂飘香时节里吃出江南鱼米之乡真正水味一般, 伴着弹词开篇那种清幽弦音,喝一口甜糯鸡头米羹,有着“苏州好,葑水种鸡头,莹润每凝珠 十斛,柔香偏爱乳盈瓯,细剥小庭幽。”食情美意。苏州人吃“水中人参”鸡头米有很多讲究。一是要吃南塘的鸡头米,质量最好;二是买少量,一次吃完,吃的就是那带着水的气息的新鲜味道;三是一定要赶在中秋时节吃,一旦错过,就只能眼巴巴地等来年的上市了。鸡头米,凡入馔都为甜食,做羹做点心居多,且用砂锅烹煮最宜。 蟹壳黄 为苏州传统名点,其做法讲究,要用油酥加酵面作坏,先制成扁圆形小饼,外沾一层芝麻,再贴到炉壁上烤(现代为电炉)。蟹壳黄因其形圆色黄似蟹壳而得名。蟹壳黄是用油酥加酵面作坯,先制成扁圆形小饼,外沾一层芝麻,贴在烘炉壁上烘烤而成。此饼味美咸甜适口,皮酥香脆。有人写诗赞它“未见饼家先闻香,入口酥皮纷纷下”。蟹壳黄的馅心有咸、甜两种。咸味的有葱油、鲜肉、蟹粉、虾仁等,甜的有白糖、玫瑰、豆沙、枣泥等品种。苏州人嗜茶,旧时茶馆里,点单率最高的两种茶点之一,即是蟹壳黄。在曾经物质匮乏的年代,极偶尔的,能把蟹壳黄当作早点心,那种齿颊留香的感觉,注定要成为美好的永恒。颇受人喜爱的传统茶食中,椒盐味的袜底酥也是一道。小小酥饼,做工考究,一层层薄如蝉翼,真正见功夫。入口既要酥又要脆,层层剥落。正好像有诗赞它“未见饼家先闻香,入口酥皮纷纷下”。深受茶客喜爱。苏州最王牌的蟹壳黄是在景德路黄鹂坊桥菜场附近,一家小小的饼店,永远是门庭若市。发酵面加油酥制成皮加馅的酥饼,精心烘焙而出,呈褐金黄色,吃口酥、松、香,饼色与形状酷似煮熟的蟹壳。说起蟹壳黄的来历,还跟六下江南的乾隆皇帝有关。相传乾隆皇帝壬午年(1762年)游江南,来到七里山塘,见繁华如此,即御笔书写“山塘寻胜”四字,并携随行的孝圣宪皇太后上岸游玩,游至中段,忽闻一缕饼香,循香望去,见一“阿二饼店”,突发食欲的皇太后拉上乾隆帝,走至近处一瞧,原来是些扁圆形小饼,外沾一层芝麻,取饼品尝,香脆可口,甚喜,即问“此饼何名,”做饼师傅答“无名,凡买饼人皆称„阿二饼?。”乾隆帝见其形圆色黄,象极大闸蟹壳,恰又见做饼师傅大耳垂肩,旋即脱口而出“大阿二蟹壳黄,甚佳,甚佳。” 鱼味春卷 苏州春卷皮的烙制堪称一绝。厨师一手持锅,一手抖动面团,一掀就是一张,干净利落。春卷皮更是薄如纸,圆如镜,透明柔软。鱼味春卷,顾名思义,用鲈鱼肉辅以虾仁制成馅心,鱼味浓郁,“鱼米之乡”的地方特色鲜明。外脆里嫩,鱼香味鲜。选用新鲜鱼肉等原料为馅心,春卷外沾有芝麻粒,经过油炸上桌,创新出了鱼味春卷这一新款点心,很有鱼米之乡的特色。 油氽紧酵 又称紧酵馒头。冬令上市,尤其到春节之前时,是人们互相馈赠的礼品。被称为“兴隆馒头”。紧酵,即指做包子面皮时,用酵母不多,经蒸制后膨胀松软程度低。因此,紧酵馒头蒸熟后虽不及一般包子软松膨胀,但一经油炸,却能继续膨胀,且能外脆内松,汁多味鲜。一般肉包子,热食时卤汁较多,冷却后却无汁,均被松软的包子皮所吸收。而紧酵面皮吸收卤汁慢,故冷却后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置两三天再去油炸仍有卤汁。 “氽”是流行于江浙沪一带的烹调术语,又称浸炸;紧酵,指用酵量少,蒸后紧实,氽后外脆内松。苏州人更乐意称它“兴隆馒头”,含兴旺发过之意。也正因着这份美好的含义,故在冬令上市,作为春节亲友间的馈赠吃食,往往供不应求。油氽后,膨胀饱满,肉馅汁多味鲜。 小馄饨 苏州人做的小馄饨,皮薄馅少,汤料精致,加虾皮、榨菜末,清鲜不腻,还有一种用荠菜和肉合包的大馄饨。北派的来自安徽,汤浓味厚,为表货真价实,汤锅里总煮着几块大骨头,加点鲜红的辣油,青绿的葱末,再洒上胡椒粉,香鲜透骨。一般是苏州人做的比较地道,味道鲜美。是江南人家最寻常可见的小点。几乎透明的皮薄如绉纱,中间透出一点粉红色的肉馅,盛在最常见的白瓷汤碗里,清澈的汤里撒上些碧绿生青的葱花蒜叶、嫩黄的蛋皮丝,又或再添少许紫菜和虾皮,汤鲜味美,意犹未尽。小馄饨汤水的滋味至关重要,久熬而成的骨头高汤,鲜得眉毛都快掉下来。江南的味道全在这一碗小馄饨里了
/
本文档为【品尝苏州十大特色小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