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皮肤科论文皮肤病论文:皮肤共振传导时间的测量及其意义

2017-12-27 8页 doc 39KB 15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2655

暂无简介

举报
皮肤科论文皮肤病论文:皮肤共振传导时间的测量及其意义皮肤科论文皮肤病论文:皮肤共振传导时间的测量及其意义 皮肤共振传导时间的测量及其意义 [摘 要] 皮肤的生物物理特性是由皮肤局部及机体系统的生物功能所决定。皮肤弹性的改变系多种因素所导致真皮胶原或/和弹力纤维的变化而引起。这些变化可体现在皮肤共振传导时间的改变。通过测量同一部位不同方向共振传导时间,不仅能判断皮肤弹性的变化,同时还可推测哪个方向胶原或/和弹力纤维发生了改变。此外,本测量方法简便。因此,在判断皮肤老化(光老化和自然老化)程度和评估改善皮肤弹性产品的效果时,测量皮肤共振传导时间是值得一试的手段之一。 [关键词]...
皮肤科论文皮肤病论文:皮肤共振传导时间的测量及其意义
皮肤科皮肤病论文:皮肤共振传导时间的测量及其意义 皮肤共振传导时间的测量及其意义 [摘 要] 皮肤的生物物理特性是由皮肤局部及机体系统的生物功能所决定。皮肤弹性的改变系多种因素所导致真皮胶原或/和弹力纤维的变化而引起。这些变化可体现在皮肤共振传导时间的改变。通过测量同一部位不同方向共振传导时间,不仅能判断皮肤弹性的变化,同时还可推测哪个方向胶原或/和弹力纤维发生了改变。此外,本测量方法简便。因此,在判断皮肤老化(光老化和自然老化)程度和评估改善皮肤弹性产品的效果时,测量皮肤共振传导时间是值得一试的手段之一。 [关键词] 共振传导时间;皮肤衰老;皮肤弹性 皮肤的生物物理特性受诸多体内外生物、物理因素的影响。如老年人角质层含水量降低、皮肤表面酸碱度升高[1-2];糖尿病患者前额皮脂减少、角质层含水量降低[3-4];紫外线B照射降低表皮通透屏障功能和增加皮肤表面pH[5]。因此测量和比较皮肤生物物理特性是了解各种体内外因素对皮肤生物功能影响的手段之一。此外,采用无创伤手段测量皮肤生物物理特性还有助于对某些皮肤病病情的判断和疗效的评估[6-9]。皮肤共振传导时间的测量也是一种无创伤生物物理测量技术。由于特定频率(大于2000Hz)共振波传导时间主要受胶原和弹力纤维的质 ,测量不同方向皮肤共振传导时间不仅有助于了解皮肤弹性,和量的影响[10],所以 而且也有助于了解不同特定方向胶原和弹力纤维的特性[11-12]。 1 测量方法 共振波是指在共振频率下,以最大振幅做振动所产生的波。皮肤共振传导时间是特定频率的共振波自发射极经过皮肤特定的距离到达接收极所需的时间(图1),其度量单位是任意单位(arbitraryunit,缩写au)[12]。实质上其结果代表皮肤共振传导的速度。因此也有人用速度单位表示(m /s)[13-14]。有多种仪器可用来测量皮肤共振传导时间或速度[10-13],其原理是一样的。目前常用的是Revis-cometer RVM600 (Courage+Khazaka E-lectronic, Koln, Germany)。其探头上有一个间距2mm的发射极和接收极,自发射极发出的共振波为4. 5mHz,所测量的数值表示4. 5mHz的共振波通过皮肤2mm的间距所需的时间。在测量时,先将标有刻度(相当于圆周上的角度)的圆环用双面胶带固定在要测量的部位,然后将探头放在圆环中并垂直于皮肤表面(图2)。用手向皮肤方向轻压探头,随即可获得传导时间。可根据需要将探头在圆环内旋转不同的角度,以便测量不同方向的传导时间[11, 15-16]。测量通常始于发射极和接收极对准0与6的方向(相当于圆环上0和180度的方向)(图3)。然后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即可依次测出1-7, 2-8等方向的数值。 2 影响因素 除皮肤本身的结构和功能外,所用仪器本身的许多因素也可极大地影响共振传导时间(或速度)。在共振波小于1kHz时,皮肤的厚度对其共振传导时间有明显的影响,共振波主要在角质层传导;当共振波大于2 kHz时,共振波主要在真皮传导。这时真皮乳头层的特性是影响共振传导时间的主要因素,而表皮的厚度对皮肤共振传导时间的影响可忽略不计[10-11, 17]。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共振波的频率越高,传导速度越快[18]。现假设在测量仪器各参数固定的情况下(如ReviscometerRVM600),仅讨论机体系统及测量局部皮肤的生物和物理因素对共振传导时间的影响。 2.1 年龄 年龄对皮肤共振传导时间的影响与部位和测量的方向有关。在手背部位,年龄与皮肤共振传导时间均呈负相关性,尤其是手背部与前臂平行方向的传导时间,随年龄的增大而缩短更明显[19]。在前额及眼外眦部位,各个方向的皮肤共振传导时间也随年龄的增大而缩短[15]。在乳房部位,年龄对与躯干平行方向的传导时间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垂直方向的传导时间随年龄的增大而缩短[13]。在上臂内侧,当测量不同方向的传导时间时,年龄对传导时间最低值(RRTmin)没有明显地影响,而最大值(RRTmax)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大。即随年龄的增大,同部位不同方向共振传导时间RRTmax与RRTmin的比例(RRTmax/RRTmin)增大[11]。在前臂屈侧,年龄对与前臂平行或垂直方向的共振传导时间都没有明显的影响[13]。当对前臂屈侧共振传导时间进行多方向测量时发现, 60岁以上者, RRTmax随年龄的增大而延长[13]。由此提示,由衰老所致的机体内在变化不仅有个体及器官的差异性,同时还有解剖部位差异性。测量某些部位的皮肤共振传导时间可能有助于了解皮肤的衰老程度。 2.2 部位和测量方向 皮肤共振传导时间因测量部位的不同而不同。55岁以上者,皮肤较松弛部位(如上臂内侧)的RRTmax/RRTmin大于皮肤相对绷紧的前臂伸侧[11]。在我国正常人,当坐直时,眼外眦处水平方向的共振传导时间大于前 额及手背处同方向的传导时间[15]。大腿部位的传导时间长于上臂及前臂[20]。当测量与前臂垂直方向的传导时间时,远端的传导时间短于近端;平行于前臂方向的传导时间则没有明显的远近端之差别[13]。女性乳房部位与躯干平行方向的传导时间小于垂直方向[13, 21]。年轻人的手背与中指平行方向的传导时间最长,而与中指垂直方向的传导时间最短[15]。然而前臂屈侧则与此相反[21]。而且,前臂屈侧的共振传导时间往往长于伸侧[22]。研究显示[11],这种方向的差异性主要是由真皮胶原纤维的方向决定。当传导方向与皮肤Langer′s线同方向时,传导速度最快(约1800m /s);当传导方向垂直于皮肤Langer′s线方向时,传导速度最慢(约390m /s)。因此认为测量皮肤共振传导时间可判断皮纹线的方向。 2.3 角质层含水量 共振传导速度随传导物体含水量的增加而减慢[20]。在皮肤,角质层含水量主要影响某特定方向的共振传导时间。当使前臂皮肤处于干燥状态下(角质层含水量降低50% ),与前臂垂直方向的共振传导时间明显缩短,而与前臂平行方向的共振传导时间则没有明显改变[23]。当用保湿剂处理后,仅与前臂垂直方向的共振传导时间明显改善(延长)[23]。也有报道[13]在女性的前臂外用保湿霜15min后,与前臂平行方向的共振传导时间明显延长。这一改变持续3h以上,而与前臂垂直方向的共振传导时间则没有明显变化。尽管这些报道的结果不一致,但至少提示角质层含水量主要影响某方向的共振传导时间;测量皮肤特定方向的共振传导时间可协助了解角质层的含水量及评估保湿品的效果。 2.4 皮肤炎症及水肿 皮肤炎症可导致皮肤各个方向的共振传导时间缩短。局部外用巴豆油诱发兔耳皮炎后,皮肤各个方向的共振传导时间缩短20%以上[13],这一改变可能与炎症导致皮肤变得坚实有关。单侧乳腺切除导致上肢淋巴水肿的患者,其水肿侧的共振传导时间有不同程度的延长[20]。Mridha等[20]认为测量皮肤共振传导时间既可判断皮肤炎症和水肿的程度,又可评估其疗效。 2.5 其他 测量部位的姿势可影响皮肤共振传导时间。如前臂屈侧,当前臂处于伸的状态下,其传导时间比在弯屈的状态下短[21]。体位也是影响皮肤共振传导时间因素之一。在乳房部位,平躺时的皮肤共振传导时间长于坐直时[21],体位对皮肤共振传导时间的影响可能与重力有关。此外,血透析后,前臂皮肤共振传导时间延长[12],共振传导时间的延长与透析后体重的降低呈明显的负相关性。麻风累及的前臂和手背部,其愈后的皮肤共振传导时间也明显缩短[16]。 综上所述,皮肤共振传导时间的测量是一种简便的皮肤生物物理特性的测量方法,其受诸多体内外因素的影响。正确地测量皮肤共振传导时间有助于判断皮肤生理和病理的改变程度以及评估皮肤保健和治疗的效果。 [参 考 文 献] [1]辛淑君,刘之力,史月君,等.我国正常人皮肤表面皮脂和水分含量的研究[J].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7, 36(3): 131-133. [2]辛淑君,刘之力,史月君,等.正常人皮肤表面酸碱度的研究[J].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7, 36(5): 289-290. [3] SeirafiH, Farsinejad K, Firooz A, et a.lBio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kin in diabe-tes: a controlled study[J]. JEurAcad Der-matolVenereo,l 2009, 23(2): 146-149. [4] Sakai S, KikuchiK, Satoh J, et a.l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the stratum corneum inpatientswith diabetesmellitus: similarities tosenile xerosis[ J]. Br J Dermato,l 2005, 153(2): 319-323. [5]蔄文雁,刘之力, EliasPM,等.皮肤表面酸碱度稳态动力学的研究[J].临床皮肤科 杂志, 2009, 38(3): 152-153. [6] Sugarman JL, Fluhr JW, FowlerAJ, et a.lThe objective severity assessment of atopicdermatitis score: an objectivemeasure usingpermeability barrier function and stratum cor-neum hydration with computer-assisted esti-mates for extent of disease [ J]. Arch Der-mato,l 2003, 139(11): 1417-1422. [7] Houben E, Adam R, Hachem JP, et a.lClinical scoring and biophysical evaluation ofnasolabial skin barrierdamage caused by rhi-norrhea[ J]. Contact Dermatitis, 2008, 59(5): 296-300 [8] Nemoto-Hasebe I, AkiyamaM, Nomura T,et a.l Clinical severity correlates with im-paired barrier in filaggrin-related eczema[J]. J Invest Dermato,l 2009, 129 (3):682-689. [9] Jensen JM, PfeifferS, W ittM, eta.l Differ-ent effects of pimecrolimus and betametha-sone on the skin barrier in patientswith atop-ic dermatitis[ J]. J Allergy Clin Immuno,l2009, 124(3 Suppl2): 19-28. [10] Pereira JM, Mansour JM, DavisBR. Anal-ysis of shearwave propagation in skin; ap-plication to an experimental procedure[J].J Biomech, 1990, 23(8): 745-751. [11] Ruvolo EC Jr, Stamatas GN, Kollias N.Skin viscoelasticity displays site-and age-dependent angular anisotropy [ J]. SkinPharmacolPhysio,l 2007, 20(6): 313-321. [12] Uhoda I, PetitL, Krzesinski JM, et a.lEffect of haemodialysis on acoustic shearwave propagation in the skin[ J]. Derma-tology, 2004, 209(2): 95-100. [13] VexlerA, Polyansky I, Gorodetsky R. E-valuation of skin viscoelasticity and anisot-ropy bymeasurementofspeed ofshearwavepropagation with viscoelasticity skin analy-zer[ J]. J Invest Dermato,l 1999, 113(5): 732-739. [14] Kirkpatrick SJ, DuncanDD, FangL. Low-frequency surfacewave propagation and theviscoelastic behavior of porcine skin[J]. JBiomed Opt, 2004, 9(6): 1311-1319. [15]辛淑君,朱英华,吕成志,等.我国正常老年人与年轻人皮肤共振传导特性的比 较[J].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0, 43(4):16-19. [16] Song SP, Elias PM, Lv CZ, et a.l De-creased cutaneous resonance running timein cured leprosy subjects[ J]. Skin Phar-macolPhysio,l 2009, 22(4): 218-224. [17] PottsRO, Chrisman DA Jr, Buras EM Jr.The dynam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hu-man skin in vivo[J]. JBiomech, 1983, 16(6): 365-372. [18] Davis BR, Bahniuk E, Young JK, et a.lAge-dependent changes in the shear wavepropagation through human skin[ J]. ExpGeronto,l 1989, 24(3): 201-210. [19] Xin SJ, ManW, Fluhr JW, eta.l Cutane-ous resonance running time varieswith age,body site and gender in a normal chinesepopulation[ J]. Skin Res Techno,l 2010,10. 1111 /J. 1600-0846. 2010. 00447.X. [20]MridhaM, Odman S, ObergPA. Mechani-cal pulse wave propagation in ge,l normaland odematous tissues[ J]. J Biomechan-ics, 1992, 25(10): 1213-1218. [21] Nizet JL, Piérard-Franchimont C, PiérardGE. Influence of body posture and gravita-tional forces on shear wave propagation inthe skin[J]. Dermatology, 2001, 202(2):177-180. [22] KoehlerMJ, PrellerA, KindlerN, et a.lIntrinsic, solar and sunbed-induced skinagingmeasured in vivo by multiphoto lasertomography and biophysical methods[ J].Skin Res Techno,l 2009, 15 (3): 357 -363. [23] PayeM, Mac-Mary S, ElkhyatA, et a.lUse of the Reviscometer formeasuring cos-metics-induced skin surface effects [ J].Skin Res Techno,l 2007, 13 (4): 343 -349.
/
本文档为【皮肤科论文皮肤病论文:皮肤共振传导时间的测量及其意义】,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