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论语论文内容

2017-10-06 7页 doc 20KB 17阅读

用户头像

is_963767

暂无简介

举报
论语论文内容论语论文内容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 论《论语》之孝道 一、导论 《论语》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
论语论文内容
论语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 论《论语》之孝道 一、导论 《论语》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经典语录,其中阐述的仁、德、学、治国之道,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以后的历史发展乃至当今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更是有古人说“得《论语》半部,则得江山”,《论语》的重要性和博大精深可见一斑。本人现单就论语中的孝道文化,从《论语》孝道之详析、《论语》孝道对后世之利、《论语》孝道对后世之弊三方面并结合当今社会孝道文化来阐述个人的见解。 二、《论语》孝道之详析 据统计,《论语》一书中出现“孝”字13处,与孝有关的内容也出现多处,在为政篇中有子游问孝、子夏问孝、孟武伯问孝、孟懿子问孝,学而篇中也有多处孔子弟子问孝,虽然这些文字分布的比较涣散且没给“孝”下明确的概念,但每段话都从不同角度对儒家倡导的孝行作了解释说明。综合来看,可以大概分为赡养、敬爱、守礼三方面。 赡养是孝道的物质。为子之道,则需使老者有所衣、有所食、无所忧,这是放之四海而皆需的原则。古代十大孝子中,仲由百里负米、每见佳肴而感双亲不能同食的故事广为流传。民间也有“有酒食,先生馔”的优良传统。 敬爱是孝道的精神标准。它是孝的基础,是孝的最高准则,也是最难达到的。为政篇: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强调对父母的“敬”,是儿女对父母在感情上的真情投入,只有用真实的尊敬爱戴之心,才算是“孝”。若“不敬”,则父母之养无异于犬马之养,孝也失去了它的本质意义。《论语》中敬爱的表现有三,其一:于父母面前保持和颜悦色。为政篇: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孔子在回答子夏关于孝的子夏问孝时,明确说明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有酒有佳肴让给年长的吃不算是多么孝,孝道中最难的是在父母面前保持和颜悦色,从心里尊敬父母,让父母精神上愉悦,让其人格得到尊重。其二:正确对待父母的不足之处。里仁篇: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孔子告诉我们,面对父母的不足之处我们要委婉的劝告,若父母没有听从,仍然恭敬地不触犯他们,保持理性的态度。这种思想理念在当今尤其重要。如今随着80、90后大量涌入社会舞台,也大量出现各种家庭纠纷,其原因就是父母子女之间欠缺一种沟通。要是为子女者可以做到孔子所说,相信家庭也会更加和谐;其三:父母之命不可违。古时也有诸如“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等等说法,尽管它们过于极端,但也侧面说明了父母的意愿对子女的重要性和有力的影响性。 守礼是孝道更高层次的表现,可谓大成,其孝由父母在世之时延伸到去世之后。学而篇: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孔子提倡的孝道是父母之后“无改于父之道”,任何时候都是以父母的行为为标准的,而封建社会也有守孝三年的说话。父母时候必须守陵三年,不得婚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 嫁,不得升迁。为政篇中也有记载: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这就要求无论父母是生是死,都要以礼相待。由此可见,《论语》中的孝道上升到了很高的层次,真正的孝对我们每个人的要求也是很严格的。 三、《论语》孝道对后世之利 “孝”最早出现在殷墟的龟壳上。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孝文化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它的产生也说明早期人类开始有家和财产私有化的意识。《论语》作为儒家文化的经典著作,它其中的孝道文化也是儒家孝道的精华。孔子围绕善事父母这一核心内涵,丰富和发展了孝文化的深刻内容,提出了“仁”的思想,使得儒家孝文化成为后世贤者治国、齐家的工具,也使得孝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灵魂。 孝道对后世治国之利。自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孝入政以来,孝开始走上政治舞台,被纳入封建道德体系中,成为了中国封建家长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汉代大儒董仲舒,明确提出并系统论证了“三纲”学说,确定了父尊子卑、君尊臣卑、夫尊妇卑的伦理关系,孝开始直接服从于“父为子纲”、间接服务于“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的道德。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都曾以儒家忠孝道德作为动员、团结民众抗击日木帝国主义侵略的精神力量和思想武器。1939年3月12日,国防最高委员会颁布的《国民精神总动员纲领及实施办法》中指出:“唯忠与孝,实中华民族立国之木,五千年来先民所遗留于后代子孙之至宝,今当国家危机之时,全国同胞务必竭忠尽孝,对国家尽其至忠,对民族行其大孝。” 1939年4月26日,中共中央也发出《为开展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告全党同志书》指出,“一个真正的孝子贤孙,必然是对国家民族尽忠尽责的人,这里唯一的标准,是忠于大多数与孝于大多数,而不是反忠于少数与孝于少数。违背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就不是真正的忠孝,而是忠孝的叛逆”。面对当今社会上频繁出现的家庭问题,本人认为《论语》中的孝道也值得我们党和每个人借鉴学习,相信合理化的孝道可以让社会变得更加和谐。 孝道对后世齐家之利。宋以后的家训族规,无一不有“孝父母”一条,尽管有些条规迂腐不堪,但是从整个历史上来看,孝对于每个家庭的和谐发展作用极大,家庭的和谐也保证了社会的和谐,从而更加利于社会科技经济的发展。在长期的文化影响下,孝已经潜移默化的进入每个人的意识,成为约束个人行为、加固家庭纽带、缓解家庭矛盾不可或缺的准则。试想一下,若没有孝道,老者何去,社会的伦理道德何在。可以说,没有孝道,就没有家的存在,没有家的存在,进而也不会有国的存在。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根基,是华夏子民的精神瑰宝。儒家泛孝之义的积极事功、光宗耀祖、报效国家民族等观念,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伦理,对中国社会的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 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文化资源的原动力作用,对社会的长治久安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论语》孝道对后世之弊 关于《论语》孝道弊处之说,本人需要在此特别说明阐述自己的看法。《论语》中关于孝道的描述其本意并无弊处,孔子确实向我们阐述了为人之子所应该做得事情。但《论语》内的孝道被后世统治者所用,他们为了自己的统治需要,不断的将其进行扭曲,以固化僵化百姓的思想,让百姓失去反叛抵抗的决心。这就是本文指出《论语》孝道之弊端的原因所在。 孝道是统治者固化百姓思想的工具,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统治,对人民进行愚忠愚孝教化,孝文化的人伦合理性逐渐被其封建的神秘色彩所掩盖,家庭中的父与子、夫与妻,社会中的君与臣,都成为一种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君命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让子亡,子不能不亡”这样的宿命思想,成为人们在生活中处理矛盾冲突必须遵循的行动准则。孝文化走向极端化、专制化、神秘化、愚昧化。在这样的思想统治下,大量的“顺民”涌现,他们不“犯上作乱”,常常用牺牲自我、消灭自我来“尽孝”,以满足封建统治的需要。因此也出现各种各样的愚孝。孝子对待父母,俯首贴耳,唯唯诺诺,丧失独立人格,如同行尸走肉;孝子侍奉父母,失去理智,如割大腿肉,挖内脏,为父母治病,有的甚至上吊投水,可谓愚不可及;父母去世,孝子守丧多年,不结婚,不耕作,虚度年华。中国古代相传的董永卖身葬父、郭巨埋儿奉母之举本人认为都是愚孝,完全不可取。 五、结论 《论语》作为中国古代著作的瑰宝,其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完整的孝道系统,告诉我们每一个人如何“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如何“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等等。当今社会,面对《论语》及其背后的儒家文化,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中华民族的孝道精神发扬开来,让社会和谐稳定,让国家长治久安,让华夏子民更加平稳的走在社会主义道路之上。 [参考文献] 杨伯峻:《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 《论语》之“孝”的情感基础,《陕西社会科学论丛》,2011年第三期. 于丹:《于丹<论语>心得》,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李泽厚:《论语今读》,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 郭锋航:《论语》中关于“孝”的论述及孔子“孝论”形成,《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四期。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
/
本文档为【论语论文内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