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日本陆军师团历史

2017-09-23 50页 doc 111KB 198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3423

暂无简介

举报
日本陆军师团历史日本陆军师团历史 日本陆军师团历史 1.从镇台到师团-----最初的七个老牌师团(以及近卫师团) 近卫师团(近卫第二师团) 通称:宫 编成时期:1891年12月14日,1943年5月14日被改编成为近 卫第二师团 编成地:东京 补给军区:东京 二战投降时所在地:Medan(Sumatra岛) 投降时所属部队:第25军 所属步兵连队(编成时):近卫第1(东京),近卫第2(东京),近卫第3 (东京),近卫第4(东京) 所属步兵连队(投降时):近卫第3(东京),近卫第4(甲府),近卫第5 (佐仓) 历代师团长(1943年...
日本陆军师团历史
日本陆军师团历史 日本陆军师团历史 1.从镇台到师团-----最初的七个老牌师团(以及近卫师团) 近卫师团(近卫第二师团) 通称:宫 编成时期:1891年12月14日,1943年5月14日被改编成为近 卫第二师团 编成地:东京 补给军区:东京 二战投降时所在地:Medan(Sumatra岛) 投降时所属部队:第25军 所属步兵连队(编成时):近卫第1(东京),近卫第2(东京),近卫第3 (东京),近卫第4(东京) 所属步兵连队(投降时):近卫第3(东京),近卫第4(甲府),近卫第5 (佐仓) 历代师团长(1943年5月14日起为近卫第2师团长) 1 小松宫彰仁亲王(1891年12月14日----1895年1月28日) 2 北白川宫能久亲王(1895年1月28日----1895年11月9日) 3 野津道贯(1895年11月9日----1896年5月10日) 4 佐久间佐马太(1896年5月10日----1896年10月14日) 5 黑木为桢(1896年10月14日----1897年10月27日) 6 奥 保巩(1897年10月27日----1898年1月14日) 7 长谷川好道(1898年1月14日----1904年9月8日) 8 浅田信兴(1904年9月8日----1906年7月6日) 9 大岛久直(1906年7月6日----1908年12月21日) 10 上田有泽(1908年12月21日----1911年9月6日) 11 闲院宫载仁亲王(1911年9月6日----1912年11月27日) 12 山根武亮(1912年11月27日----1915年2月15日) 13 秋山好古(1915年2月15日----1916年8月18日) 14 仁田原重行(1916年8月18日----1917年8月6日) 15 由比光卫(1917年8月6日----1918年8月9日) 16 久弥宫邦彦王(1918年8月9日----1919年11月25日) 1 17 藤井幸槌(1919年11月25日----1922年2月8日) 18 中岛正武(1922年2月8日----1923年8月6日) 19 森冈守成(1923年8月6日----1925年5月1日) 20 田中国重(1925年5月1日----1926年7月28日) 21 津野一辅(1926年7月28日----1928年2月28日) 22 长谷川直敏(1928年2月28日----1929年8月1日) 23 林 铣十郎(1929年8月1日----1930年12月22日) 24 冈本连一郎(1930年12月22日----1932年2月29日) 25 镰田弥彦(1932年2月29日----1933年8月1日) 26 朝香宫鸠彦王(1933年8月1日----1935年12月2日) 27 桥本虎之助(1935年12月2日----1936年3月23日) 28 香月清司(1936年3月23日----1937年3月1日) 29 西尾寿造(1937年3月1日----1937年8月26日) 30 饭田贞固(1937年8月26日----1939年9月12日) 31 饭田祥二郎(1939年9月12日----1941年6月2日) 32 西村琢磨(1941年6月2日----1942年4月20日) 33 武藤 章(1942年4月20日----1944年10月5日) 34 久野村桃代(1944年10月5日----1945年8月15日) 由御亲兵而转变成的精锐兵团 “近卫”这个词源自于奈良时代。奈良时代守卫皇宫的“近卫府”就是它 的语源。明治时期为推倒幕府重建皇权而募集的萨摩(现在的南九州)、长州(现 在的山口县)、土佐(现在的高知县)这三藩的的御亲兵,就是近卫师团的前身。 1872年御亲兵被改称为近卫兵。1891年12月14日,近卫师团诞生了。 近卫师团的兵员来自本乡、宇都宫、佐仓、水户这4个连队区。而大正时代以后,步兵和骑兵从全国,炮兵、工兵和辎重兵从关东地方的师团管区(第 1和第14师团)中抽调精锐。为了保护皇宫,就要尽量选拔优秀的士兵来组建 近卫师团。所以当初被配属在近卫师团的士兵也被世人看作是精英。如果身边 有亲戚在近卫师团服役的话,那么这家人就会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感 2 觉,那种自豪感也不用说了。 师团被建立后,最初的国外远征是甲午战争。当时的近卫师团只有步兵第 1到第4连队和近卫野炮连队,其他一概还没成立。但是师团被动员时候,是 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的11个月之前。基本上没有进行什么战斗,而在条约签订 后的1895年5月到10月前赴台湾镇压叛乱。1904年2月5日,日俄战争爆发,全国总动员。3月近卫师团在朝鲜半岛的镇南岛登陆。随着第1军(黑木为桢大将)开始北上,参加了辽阳、沙河和奉天会战。师团回到日本本土是1904年到1905年的短短一年间。 之后近卫师团一直没有什么出征的机会。关东大地震(1923年9月1日)的时候担任了东京都内的警备。至于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的时候,近卫师 团也没有被动员。直到卢沟桥事变和八一三事变爆发,随着前线的吃紧,近卫 师团再也不能够在东京按兵不动了。 1939年11月1日,以近卫步兵第1、第2连队和近卫野炮连队的第3大队为基干,编成了近卫混成旅团(旅团长:樱田武少将),接而出现在华南的前线, 参加了宾阳会战。近卫步兵第2连队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后,返回了本土。而近 卫混成旅团在这之后就成为了近卫第1师团的母体。 另一方面,近卫师团在1940年6月3日再次被临时动员,转战于汉口和广 东方面。1941年7月起驻扎在法属印度支那。这时,为了取代近卫第1、第2连队,新的近卫第5连队被加入了近卫师团。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近卫师团属 山下奉文大将指挥的第25军,参加了进攻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战斗。1941年11月,师团的马匹编成转换成了自行车编成。师团配备了大量的自行车,士兵 们骑着自行车大举南下,将英军赶出了马来半岛。日军骄傲的称这些部队为“银 轮部队”。 之后,近卫师团在印尼的Sumatra岛扫荡,并担任当地的警备。 1943年5月14日,近卫师团改称为近卫第2师团,近卫第3连队的主力移驻到Andaman群岛,之后不久又回到Sumatra岛。师团分散在岛的各地,准 备迎战美军的登陆。但是1945年8月15日无条件投降的那天到来了。 第一师团(东京师团) 3 通称:玉 编成时期:1888年5月14日 编成地:东京 补给军区:东京 二战投降时所在地:莱特岛 投降时所属部队:第14方面军 所属步兵连队(编成时):第1(东京),第3(东京),第49(甲府),第 57(佐仓) 所属步兵连队(投降时):第1(东京),第49(甲府),第57(佐仓) 历代师团长 1 三好重臣(1888年5月14日----1890年6月7日) 2 山地元治(1890年6月7日----1896年10月14日) 3 奥 保巩(1896年10月14日----1897年10月27日) 4 川村景明(1897年10月27日----1901年4月2日) 5 贞爱亲王(1901年4月2日----1904年7月10日) 6 松村务本(1904年7月10日----1905年2月6日) 7 饭田俊助(1905年2月6日----1906年2月3日) 8 载仁亲王(1906年2月3日----1911年9月6日) 9 木越安纲(1911年9月6日----1912年12月26日) 10 一户兵卫(1912年12月26日----1915年2月15日) 11 仙波太郎(1915年2月15日----1916年8月18日) 12 本乡房太郎(1916年8月18日----1917年8月6日) 13 河合 操(1917年8月6日----1921年1月6日) 14 西川虎次郎(1921年1月6日----1922年8月15日) 15 白川义则(1922年8月15日----1922年10月20日) 16 石光真臣(1922年10月20日----1925年5月1日) 17 和田龟治(1925年5月1日----1928年8月10日) 18 (火田) 英太郎(1928年8月10日----1929年7月1日) 19 真崎甚三郎(1929年7月1日----1931年8月1日) 20 林 仙之(1931年8月1日----1933年3月18日) 21 森 连(1933年3月18日----1934年8月1日) 22 柳川平助(1934年8月1日----1935年12月2日) 4 23 崛 丈夫(1935年12月2日----1936年3月23日) 24 河村恭辅(1936年3月23日----1938年7月15日) 25 冈部直三郎(1938年7月15日----1939年9月12日) 26 横山 勇(1939年9月12日----1941年10月15日) 27 中泽三夫(1941年10月15日----1944年3月1日) 28 服部晓太郎(1944年3月1日----1944年8月3日) 29 片冈 薰(1944年8月3日----1945年8月15日) 从满州到莱特,到全军覆灭 1888年5月14日以旧的东京镇台为母体而改编,第1师团作为日本帝国陆军历史上历史最悠久的师团而诞生了。1894年甲午战争(日方称之为:日清 战争)中,在我辽东半岛登陆,参加了进攻金州城和旅顺的战役。 日俄战争中,最初所属于第二军(军司令官:奥保巩大将。“巩”字实为“巩” 下面加个“革”字。此人在当时并非长州藩军阀系,也不是萨摩藩军阀系,能 在名将入云的当时崭露头角实属不易。并且指挥作战可以不要参谋长,是个不 折不扣的将才,有机会再详述),参加了金州/南山的攻坚战。之后被配属于第 3军(军司令官:乃木希典大将),再次回到前线参加攻克旅顺的战斗。具有对 比性的是,在甲午战争中只花了一天就攻下的旅顺,在日俄战争中不仅仅是勉 强攻下,而且师团的主力损失大半,几乎被打残了。 日本的明治末年到大正时期为止(1890年前后到1920年前后),担任首都东京的警卫工作。1936年2月22日,师团前往满洲驻屯的命令被颁布,其中 就有第1师团。有人认为,这是上层有意将那些叫嚣着“清君侧,绝对王权以 及昭和维新”的少壮派军官远远调离中央,是为了阻止军人参政。就在这之后, 发生了2.26兵变,很多和这次兵变有关的第1师团的青年军官被判处了死刑。 但是这依然不能阻止日本军人插手干预政治的步伐。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第1师团的主力被部署在孙吴、齐齐哈尔、北安,担 任北部满洲的防御,参加了察哈尔作战。1939年与苏联的诺门坎事件中,从第 1师团中抽调了野炮兵第1连队以及各个步兵连队的速射炮部队。但是师团主 力在正式与苏军交锋前,就受命停止了进攻。之后为了防卫苏军,继续驻屯在 5 满洲。然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战局一直不见好转。许多驻屯在满洲的师团被 调入太平洋各岛作战。第1师团就受命被调入莱特岛。 1944年11月1日,第1师团奇迹般的在莱特岛西岸的奥尔默克登陆,准 备北上以卡里格拉为据点进攻塔克罗班。但是在东岸登陆的美军已经完全占领 了塔克罗班地区。11月5日美军和第1师团在李蒙峡谷遭遇,在之后的50天内,第1师团和美军互有攻守,呈胶着状。然而最终第1师团因补给不利,无奈撤向李蒙峡谷的西侧的坎奇伯特山中。12月25日,第14方面军司令官的山下奉文大将下达了“自给自足,永久抗战”的命令。第1师团奉命转移到色布岛上。1945年1月,撤离该岛。莱特登陆时有1万5千名士兵的第1师团此时只剩下800名士兵了。 第二师团(仙台师团) 通称:勇 编成时期:1888年5月14日 编成地:仙台 补给军区:仙台 二战投降时所在地:西贡(越南) 投降时所属部队:第38军 所属步兵连队(编成时):第4(仙台),第16(新发田),第29(会津若松),第30(高田) 所属步兵连队(投降时):第4(仙台),第16(新发田),第29(会津若松) 历代师团长 1 佐久间佐马太(1888年5月14日----1895年4月5日) 2 乃木希典(1895年4月5日----1896年10月14日) 3 西 宽二郎(1896年10月14日----1904年9月8日) 4 西岛助义(1904年9月8日----1906年7月6日) 5 松永正敏(1906年7月6日----1912年2月27日) 6 仁田原重行(1912年2月27日----1915年2月15日) 7 南部辰内(1915年2月15日----1916年8月18日) 8 河内礼藏(1916年8月18日----1919年7月25日) 9 中岛正武(1919年7月25日----1922年2月8日) 10 长坂研介(1922年2月8日----1926年3月2日) 6 11 井上一次(1926年3月2日----1927年7月26日) 12 赤井春海(1927年7月26日----1930年12月22日) 13 多门二郎(1930年12月22日----1933年8月1日) 14 东久弥宫稔彦王(1933年8月1日----1934年8月1日) 15 秦 真次(1934年8月1日----1935年8月1日) 16 梅津美治郎(1935年8月1日----1936年3月23日) 17 冈村宁次(1936年3月23日----1938年6月23日) 18 安井藤治(1938年6月23日----1939年11月6日) 19 吉本贞一(1939年11月6日----1941年4月10日) 20 丸山政男(1941年4月10日----1943年6月10日) 21 冈崎清三郎(1943年6月10日----1945年3月1日) 22 马奈木敬信(1945年3月1日----1945年8月15日) 在饥饿中毁灭的东北兵团 第二师团的前身是仙台镇台(又称东北镇台),而东北镇台是1873年1月设置的,当时的大本营在仙台,第二大本营(分部)在青森。甲午战争的时候, 第二师团参加了威海卫攻坚战。而日俄战争的时候所属于黑木为桢大将的第一 军,转战于九连城、辽阳、沙河以及奉天。1931年夏天被调去满洲驻屯,然而 被派去没多久就爆发了九一八事变。作为九一八事变的导火线,第二师团作为 主力攻击了东北军在奉天的北大营,之后转战于长春、吉林、齐齐哈尔和哈尔 滨。1933年暂时被派回国整编。于1937年4月再次被派往满州,驻屯在以哈 尔滨为中心的松花江区域。七七事变爆发,第二师团的第16步兵连队被抽调出来参加了察哈尔作战和徐州会战。1940年秋天再次回国接受整编和补充新兵。 太平洋战争一爆发,第二师团立即被配属给今村均中将的第16军。1942年在攻陷爪哇之后,被命令在当地警备和扫荡。但是,第二师团被卷进了与其 命运相关的所罗门群岛的战役。1942年8月开始的瓜岛攻坚战,才是第二师团 恶梦的开始。为了夺下瓜岛的飞机场,作为先遣队,第二师团派出了以步兵第 4连队为基干而组成的青叶支队(支队长:那须弓雄少将)。为了与此配合,川 口支队(支队长:川口清健少将,福冈的第35旅团为基础)和青叶支队一同在 7 瓜岛登陆。9月2日,第一次瓜岛机场争夺战以日军的失败而告终。 10月初,第二师团主力在瓜岛成功登陆,于24日和25日进行了第二次总攻击。然而得到的又是惨败,并且以那须少将为首,步兵第16和29连队两个连队长都战死。雪上加霜的是11月3日,步兵第4连队连队长又战死了。这就 意味着在瓜岛的第二师团失去了他们所有的步兵指挥官。再加上食物和弹药的 补给已经完全被切断。“瓜”岛变成了“饿”岛(日语中,“瓜”的发音和“饿” 的发音相同),不断有士兵饿死和逃走。日军大本营终于决定中止瓜岛争夺战, 1942年下令撤退,而瓜岛的第二师团的残余部队直到1943年2月才全体正式撤离。 之后,第二师团在菲律宾被重建。1943年9月开始被任命担任印尼、马来 西亚和新加坡的警备工作。1944年,第二师团被投入到缅甸战场,而目的是为 了切断中国与印度之间的补给线。但是作战还是失败了。1945年2月,第二师团撤退入法属印度支那,参加了为解除当地武装而进行的“明”号作战。在西 贡(现胡志明市)迎来了投降的那一天。 第三师团(名古屋师团) 通称:幸 编成时期:1888年5月14日 编成地:名古屋 补给军区:名古屋 二战投降时所在地:镇江(中国) 投降时所属部队:支那派遣军 所属步兵连队(编成时):第6(名古屋),第18(丰桥),第34(静冈),第68(歧阜) 所属步兵连队(投降时):第6(名古屋),第34(静冈),第68(歧阜) 历代师团长 1 黑川通轨(1888年5月14日----1891年6月1日) 2 桂 太郎(1891年6月1日----1896年6月6日) 3 长谷川好道(1896年6月6日----1898年1月14日) 4 儿玉源太郎(1898年1月14日----1898年2月26日) 5 大岛义昌(1898年2月26日----1905年10月18日) 6 松永正敏(1905年10月18日----1906年7月6日) 8 7 大久保春野(1906年7月6日----1908年12月21日) 8 渡边 章(1908年12月21日----1913年3月1日) 9 上原勇作(1913年3月1日----1913年6月9日) 10 冈 市之助(1913年6月9日----1914年4月17日) 11 仙波太郎(1914年4月17日----1915年2月15日) 12 大庭二郎(1915年2月15日----1919年11月25日) 13 菊池慎之助(1919年11月25日----1921年5月5日) 14 武藤信义(1921年5月5日----1922年11月24日) 15 滨面又助(1922年11月24日----1923年3月10日) 16 井上几太郎(1923年3月10日----1926年7月28日) 17 安满钦一(1926年7月28日----1929年8月1日) 18 小泉六一(1929年8月1日----1930年8月1日) 19 坂部十寸穗(1930年8月1日----1930年11月7日) 20 川岛义之(1930年11月7日----1932年1月9日) 21 若山善太郎(1932年1月9日----1935年3月15日) 22 岩越恒一(1935年3月15日----1936年3月23日) 23 伊东政喜(1936年3月23日----1937年8月2日) 24 藤田 进(1937年8月2日----1939年10月14日) 25 山胁正隆(1939年10月14日----1940年9月28日) 26 丰岛房太郎(1940年9月28日----1941年12月24日) 27 高桥多贺二(1941年12月24日----1943年3月25日) 28 山本三男(1943年3月25日----1945年3月1日) 29 辰已容一(1945年3月1日----1945年8月15日) 八一三事变之后转战于中国的老牌师团 第3师团的前身是1873年1月设置的名古屋镇台。此镇台与1888年改称 为第3师团。最初是由第6、7、18、19这4个步兵连队为班底。最后定下了第 6(名古屋),第18(丰桥),第34(静冈),第68(歧阜)步兵连队的体制。 甲午战争中跟随着第1军(军司令官原为山县有朋大将,中途换为野津道 9 贯中将)在元山、仁川登陆成功后,接连攻下平壤、海城以及牛庄。日俄战争 中,隶属于奥保巩大将的第2军,参加了南山、辽阳、沙河和奉天会战。之后, 第3师团被派进入西伯利亚干涉俄国革命。1918年到1919年约1年间,与苏俄红军作战,并参加了救援捷克军的战斗。进入昭和年代,田中义一内阁的时 候又参加了第3次出兵中国山东(第1次1927年5月,第2次1928年4月,第3次1928年5月)。 1934年,第3师团受命赴满洲驻屯。约在满州驻扎了大约2年,1936年回国。回国后第2年,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月战火燃烧到了被称为“东方巴黎”的大都市:上海。以援救在上海的日本侨民为借口,第3师团和第11师团(善通寺)在上海吴淞登陆。驻扎在吴淞的国军抵抗得很顽强, 使得日本不得不增派3个师团。第9师团(金泽)、第13师团(仙台)、第101师团(东京)。第3师团面对国军的死守,还是慢慢的打开局面,于10月17日到达苏州河。随着第10军(柳川平助中将)在杭州湾的登陆,国军的防线总 崩溃了。第3师团紧追不舍,接而围攻南京。南京大屠杀也有第3师团的一份恶迹。1938年5月的徐州会战,8月开始的武汉会战,中国战场上的大仗第3师团都参加了,双手沾满了中国人民的鲜血。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第3师团还是驻扎在上海。 太平洋战争末期,第3师团参加了日本帝国陆军战史上最后的野战:大陆 打通作战(一号作战)。我们称之为豫湘桂战役。这次战役分为第一期京汉作战 和第二期湘桂作战(日方的叫法)。而第3师团参加了湘桂作战。这个作战的宗 旨是:确保从汉口到越南的铁路沿线,破坏在中国华南地区的B29的机场。作战虽然成功,但即使确保了铁路也无法进行运输物资;即使毁掉了机场也不能 阻止B29空袭日本本土。这个作战的结果变得一点意义都没有。最后师团在前 往上海的路上,迎来了无条件投降的那一天。 第四师团(大阪师团) 通称:淀 编成时期:1888年5月14日 编成地:大阪 补给军区:大阪 二战投降时所在地:Lamphum(泰国) 投降时所属部队:第15军 所属步兵连队(编成时):第8(大阪),第37(大阪),第61(和歌山), 10 第70(条山) 所属步兵连队(投降时):第8(大阪),第37(大阪),第61(和歌山) 历代师团长 1 高岛(革丙)之助(1888年5月14日----1891年6月1日) 2 黑川通轨(1891年6月1日----1893年11月10日) 3 北白川宫能久亲王(1893年11月10日----1895年1月28日) 4 山泽静吾(1895年1月28日----1897年4月8日) 5 小川又次(1897年4月8日----1904年9月3日) 6 塚本胜嘉(1904年9月3日----1906年7月6日) 7 井上 光(1906年7月6日----1908年12月21日) 8 土屋光春(1908年12月21日----1910年8月26日) 9 浅田信兴(1910年8月26日----1911年9月6日) 10 一户兵卫(1911年9月6日----1912年12月26日) 11 大迫尚道(1912年12月26日----1915年2月15日) 12 仁田原重行(1915年2月15日----1916年8月28日) 13 宇都宫太郎(1916年8月28日----1918年7月24日) 14 立花小一郎(1918年7月24日----1919年4月12日) 15 町田经宇(1919年4月12日----1921年6月15日) 16 铃木庄六(1921年6月15日----1923年8月6日) 17 村冈长太郎(1923年8月6日----1927年8月26日) 18 菱刈 隆(1927年8月26日----1928年8月10日) 19 林 弥三吉(1928年8月10日----1930年12月22日) 20 阿部信行(1930年12月22日----1932年1月9日) 21 寺内寿一(1932年1月9日----1934年8月1日) 22 东久弥宫稔彦王(1934年8月1日----1935年12月2日) 23 建川美次(1935年12月2日----1936年8月1日) 24 今井 清(1936年8月1日----1937年3月1日) 25 松井 命(1937年3月1日----1938年7月15日) 11 26 泽田 茂(1938年7月15日----1939年9月23日) 27 山下奉文(1939年9月23日----1940年7月22日) 28 北野宪造(1940年7月22日----1942年7月18日) 29 关 原六(1942年7月18日----1943年9月25日) 30 马场正郎(1943年9月25日----1944年12月26日) 31 木村松治郎(1944年12月26日----1945年8月15日) 讨厌精神至上的奸诈的“商人师团” 1888年5月14日,以大阪镇台为母体,第4师团被编成。最初成立的时 候,所属的步兵连队是第8、9、10连队和第12连队。之后很多次步兵连队被 配属来配属去,卢沟桥事件爆发之前确定了第8(大阪),第37(大阪),第61(和歌山),第70(条山)这4个步兵连队的编制。“第8连队又败北了,接下来轮到第9连队(隶属于第16师团)(败北)了”这句话在陆军中盛传以久。 这是嘲笑日俄战争中关西的部队战斗力不强,自我伤亡太大的例子。像在大阪、 京都这样的大城市,选拔出来的城市兵也的确与乡下兵有所不同。他们相比地 方部队来说考虑问的方法更合理性,换而言之就是更狡诈。从来不愿意打硬 仗恶仗,不像人们想象中的日军那样好斗成性。也不愿意重视精神力量。也就 是说不喜欢以寡抵众,不愿意在装备以及各种条件都占劣势的情况下背水一战。 这就是军一级别的指挥官不愿意用关西的部队打头阵的原因。但也不完全这样, 第16师团(京都)的福知山连队(东史郎所在部队)就因强悍而颇受好评。 在甲午战争中,在辽东半岛登陆之后没经过什么大仗,之后就担任当地警 备。日俄战争中属于奥保巩大将的第2军,连克金州、南山、得利寺和大石桥 等重镇,但是也都是歼敌八百,自损一千的达到战略目的的消耗战。之后参加 了辽阳、沙河、奉天会战。与俄国的议和条约缔结之后,1905年末到1936年初之间回国参加整编。1937年2月,师团被受命前往满州驻扎。之后不久卢沟 桥事变爆发,中日之间的战争全面化。第4师团在战争初期主要在华北和满州 转战。1940年7月被派遣到华中,参加了汉水战役、豫南战役和江北作战。1941年9月参加了第一次长沙会战。 第一次长沙会战之后,第4师团变成了直属于大本营的部队。为了准备可 12 能到来的南下作战第4师团奉命在上海集结待命。在此期间,师团由4单位制变成了3单位制,第70步兵连队被编入了第25师团。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第4师团依然按兵不动。日军在菲律 宾的第一次巴丹半岛的攻坚战以失败而告终。为打开局面,大本营就投入了第 4师团前往菲律宾。1942年3月Lingayen湾登陆成功,被编入第14军(本间雅晴中将)。第14军于4月3日发起了第二次巴丹半岛的攻坚战。美菲联军虽 拼命的抵抗,但是在日军的强大炮火下渐渐不支。4月9日在巴丹的美菲联军缴械投降。不久Corregidor岛也被攻下。5月7日,菲律宾全境的美菲联军投 降。 之后,第4师团曾一度回国整编。在1943年再次被动员,被派往印尼担任 Sumatra岛的警备。最后被派属给第15军进驻在泰国。不久在泰国Lamphum无条件投降。 第五师团(广岛师团) 通称:鲤 编成时期:1888年5月14日 编成地:广岛 补给军区:广岛 二战投降时所在地:塞兰岛(印尼) 投降时所属部队:第2军 所属步兵连队(编成时):第11(广岛),第21(滨田),第41(福山),第42(山口) 所属步兵连队(投降时):第11(广岛),第21(滨田),第42(山口) 历代师团长(1945年8月15日以后师团长代理) 1 野津道贯(1888年5月14日----1894年11月29日) 2 奥 保巩(1894年11月29日----1896年10月14日) 3 山口素臣(1896年10月14日----1904年3月17日) 4 上田有泽(1904年3月17日----1904年11月2日) 5 木越安纲(1904年11月2日----1909年9月3日) 6 大谷喜久藏(1909年9月3日----1915年5月24日) 7 小原 传(1915年5月24日----1917年8月6日) 8 福田雅太郎(1917年8月6日----1918年10月10日) 9 山田隆一(1918年10月10日----1919年3月8日) 13 10 铃木庄六(1919年3月8日----1921年6月15日) 11 山田陆槌(1921年6月15日----1923年8月6日) 12 岸本鹿太郎(1923年8月6日----1926年7月28日) 13 牧 达之(1926年7月28日----1928年8月10日) 14 原口初太郎(1928年8月10日----1930年8月1日) 15 寺内寿一(1930年8月1日----1932年1月9日) 16 二宫治重(1932年1月9日----1934年3月5日) 17 小矶国昭(1934年3月5日----1935年12月2日) 18 林 桂(1935年12月2日----1937年3月1日) 19 板恒征四郎(1937年3月1日----1938年5月25日) 20 安藤利吉(1938年5月25日----1938年11月9日) 21 今村 均(1938年11月9日----1940年3月9日) 22 中村明人(1940年3月9日----1940年10月15日) 23 松井太久郎(1940年10月15日----1942年5月11日) 24 山本 务(1942年5月11日----1944年10月2日) 25 山田清一(1944年10月2日----1945年8月15日) 26 小崛金城(1945年8月15日----) 明治维新后首次和外国军队交火 由原来的六个镇台(明治时期的战略单位)之一的广岛镇台改编成为第五 师团(广岛师团)是1888年春天。当初是由步兵第11、12、21、22,这四个连队组成的。最后确定了由步兵第11连队(广岛),第21连队(滨田),第41 连队(福山),第42连队(山口)组成步兵旅团的基干。其中士兵都来自日本 本州西部中国地区的广岛、岛根、山口的子弟兵部队。 1894年7月甲午战争(日方称之为:日清战争)爆发。为此,从第五师团 抽调了两个步兵连队,以此为基础组成了大岛混成旅团(旅团长:大岛义昌少 将),改编之后立即奔赴了朝鲜半岛。1894年7月27日,在朝鲜的汉城南面约100公里处名叫成欢的地方与清朝的淮军打了个遭遇战,战时持续了整整一天, 清军溃败退入牙山。这场战役被日本人高度重视,因为是日本现代陆军创立以 14 来首次与外国的陆军对阵,而且运用了现代化的战术,就是在世界作战史上也 是值得记录的一笔。之后,大岛混成旅团攻陷平壤,参加了鸭绿江渡河战役、 牛庄战役等等。 十年后的日俄战争,第五师团参加了辽阳、沙河、奉天会战。日俄战争之 后被命令在满洲驻屯,直到1911年。1919年到1920年出兵西伯利亚。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第五师团立即被调入中国华北地区。沿着长城 内侧展开攻势,参加了察哈尔作战,太原会战等等。1938年,参加了徐州会战,在台儿庄遭到国军痛击。之后被调入华南,攻陷广东周边地区。1939年参与昆仑关战役后不久又被调回华北。1940年9月转调在法属印度支那(现在的越南) 驻屯。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五师团被配属给山下奉文中将的第25军,参加进攻马来西亚、新加坡的战斗。1941年12月8在师团主力在泰国领地的辛 格拉,而由步兵第42连队为基干而组成的安藤支队在帕塔尼一举登陆。这两支 部队沿着马来半岛的西海岸南下,合围并攻陷了吉隆坡。1942年2月25日,在新加坡的英军投降,英国在远东最大的军事据点:新加坡沦陷了。 马来西亚、新加坡战役之后,以第41步兵连队为基干组成了东支队。这支 部队的预定任务是在菲律宾各岛执行扫荡,但是没过多久就被编入第17军(军指挥官:百武晴吉中将)。之后被派遣去参加莫尔兹比港攻坚战。而莫尔兹比港 攻坚战的惨败,让这支队伍回到平壤参加补给新兵,被编入重建的第30师团。 师团主力在第8方面军今村均大将的指挥下,转战于巴布亚新几内亚。在 现在印尼的塞兰岛1945年8月15日迎来了投降的那一天。接到天皇宣布无条 件投降的电报,师团长山田清一悲愤地切腹自尽。 第六师团(熊本师团) 通称:明 编成时期:1888年5月12日 编成地:熊本 补给军区:熊本 二战投降时所在地:Bougainville岛(所罗门群岛北部) 投降时所属部队:第17军 所属步兵连队(编成时):第13(熊本),第23(都城),第45(鹿儿岛),第47(大分) 15 所属步兵连队(投降时):第13(熊本),第23(都城),第45(鹿儿岛) 历代师团长 1 山地元知(1888年5月14日----1890年6月7日) 2 野崎贞澄(1890年6月7日----1892年12月8日) 3 北白川宫能久亲王(1892年12月8日----1893年11月10日) 4 黑木为桢(1893年11月10日----1896年10月14日) 5 茨木惟昭(1896年10月14日----1900年4月25日) 6 伊濑知好成(1900年4月25日----1902年5月5日) 7 大久保春野(1902年5月5日----1906年7月6日) 8 西岛助义(1906年7月6日----1909年9月3日) 9 木越安纲(1909年9月3日----1911年9月6日) 10 梅泽道治(1911年9月6日----1915年10月4日) 11 明石元二郎(1915年10月4日----1918年6月10日) 12 小池安之(1918年6月10日----1921年6月28日) 13 山田虎夫(1921年6月28日----1922年11月24日) 14 柚原完藏(1922年11月24日----1926年3月2日) 15 福田彦助(1926年3月2日----1929年8月2日) 16 荒木贞夫(1929年8月2日----1931年8月1日) 17 坂本政右卫门(1931年8月1日----1934年3月5日) 18 香椎浩平(1934年3月5日----1935年12月2日) 19 谷 寿夫(1935年12月2日----1937年12月28日) 20 稻叶四郎(1937年12月28日----1939年12月1日) 21 町*量基(1939年12月1日----1941年4月1日) 22 神田正种(1941年4月1日----1945年4月1日) 23 秋永 力(1945年4月1日----1945年8月15日) “黑色的皮肤,鲜红的血” 的南九州劲旅 第6师团(熊本)和第二师团(仙台)并肩被称为日本陆军中最强悍最有 战斗力的两支劲旅。它的前身是1873年设置的熊本镇台,这支部队在西南战争 16 的时候被西乡隆盛率领的萨摩藩部队包围在熊本城内,硬是以坚强的意志顶住 了西乡潮水般的进攻。1988年随着陆军改革,镇台被改称为师团,熊本镇台也 就变成了第6师团。 最初的步兵连队的构成是第13、第14、第23、第24连队,后来就坚持征招来自熊本、大分、宫崎、鹿儿岛这些九州南部的部队。1940年第47步兵连队(大分)被编入新设的第48师团。南九州(萨摩)给以人们“黑色的皮肤, 鲜红的血”这一强烈印象。和长州(现在的山口县)一样,是明知维新的原动 力,而第6师团也继承了热情勇猛、积极果断的传统。 无论是甲午战争还是日俄战争,第6师团总是打先锋。甲午战争中,在胶 东半岛登陆后一举拿下了威海卫。而在日俄战争中,被配属在第2军。沙河会战后被编入第4军参加了奉天会战。1923年到1925年这3年中在满州驻屯。回国之后,于1928年3月第二次在山东出兵。九一八事变后于1932年年末重编参加了热河作战。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第6师团转战于永定河、保定以 及石家庄。之后被配属给柳川平助中将指挥的第10军,在杭州湾登陆。但是登 陆之前在上海的中国守军已经全线溃退,退向南京。第6师团也立即与其他部队一起调转方向追击中国守军,并完成合围南京。1937年12月13日南京陷落。第6师团正是参与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之后,徐州、武汉会战也能看到第 6师团的赫赫战功。 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年年末第6师团被编入参加瓜岛争夺战的第17军(百武晴吉中将)。最初大本营有将第6师团派往瓜岛的意向,但是最后仍然决 定放弃瓜岛。师团主力被派往所罗门群岛以北的Bougainville岛,而第13连队被派往以新乔治到为中心的中部所罗门群岛。随着遭到美军的顽强抵抗,损失 相当大,之后第13连队于1943年9月下旬也撤回Bougainville岛。以第6师团为主力的第17军坚守着Bougainville岛,但是11月1日美军在日军防卫最薄弱的岛的西海岸登陆成功,立刻建成了桥头堡和机场。日军几次试图将美军 赶回海中,但是都以失败告终。美军在Bougainville岛登陆之后所没有采取积 极的攻击态势,但是接美军班的澳大利亚军却毫不手软,频频向第6师团发起攻势。第6师团节节败退到布因地区。就在这时候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了。 17 第七师团(旭川师团) 通称:熊 编成时期:1896年5月12日 编成地:札幌 补给军区:旭川 二战投降时所在地:带广(北海道) 投降时所属部队:第5方面军 所属步兵连队(编成时):第25(札幌),第26(旭川),第27(旭川), 第28(旭川) 所属步兵连队(投降时):第26(旭川),第27(旭川),第28(旭川) 历代师团长 1 永山武四郎(1896年5月12日----1900年4月25日) 2 大迫尚敏(1900年4月25日----1906年7月6日) 3 上田有泽(1906年7月6日----1908年12月21日) 4 上原勇作(1908年12月21日----1911年9月6日) 5 林 太一郎(1911年9月6日----1914年5月11日) 6 宇都宫太郎(1914年5月11日----1916年8月18日) 7 藤井幸槌(1916年8月18日----1919年11月25日) 8 内野辰次郎(1919年11月25日----1923年8月6日) 9 国司伍七(1923年8月6日----1926年3月2日) 10 渡边锭太郎(1926年3月2日----1929年3月16日) 11 新井龟太郎(1929年3月16日----1931年8月1日) 12 佐藤子之助(1931年8月1日----1933年8月1日) 13 杉原美代太郎(1933年8月1日----1935年8月1日) 14 宇佐美兴屋(1935年8月1日----1936年3月23日) 15 三毛一夫(1936年3月23日----1937年8月2日) 16 园部和一郎(1937年8月2日---1939年8月1日-) 17 国崎 登(1939年8月1日----1941年11月6日) 18 鲤登行一(1941年11月6日----1945年8月15日) 母体为屯田兵的北国兵团 第7师团的母体是1885年根据《屯田兵条例》成立的在北海道的屯田兵。 屯田兵身兼北海道的开发和北方防御这两项重任。平时开垦、从事农耕;若有 18 战事就投入战斗的半农半兵的半吊子部队。和前6个师团不同,被改编成师团 是很晚的事。甲午战争后的1896年,正式被改编成为第7师团。连队从札幌、旭川、函馆和钏路4个连队区征兵和补充,但是当时北海道的人口很稀少,有 时在连队区一个连队征不齐的话,只能由东北地区(青森、岩手、山形等)来 补充不足的人手。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卢沟桥事变的爆发。 1904年8月,为了打开屡攻旅顺而不下的不利局面(日俄战争),一直养 精蓄锐的第7师团就被派上了前线。师团隶属于乃木系典大将指挥的第3军,参加了进攻203高地的战斗。占领旅顺后,跟随第3军辗转于各地,参加了奉 天会战之后于1906年3月回国。 1917年2月开始约有两年受命驻扎在满州。其间出兵西伯利亚干涉了俄国 革命。1934年再次被派回驻扎在满州,这回的满州驻屯是从1936年到1937年的一年间。 卢沟桥事变爆发之后,第7师团奉命南下支援各部。其间张鼓峰事件(1938年7月)和诺门坎事变(1941年5月到9月)爆发,第7师团卷进了这两国边 境冲突。在诺门坎事变中,和苏军交锋遭到了很大的损失。1941年8月第7师团奉命回国。之后,步兵第25连队(札幌)被抽调出来编入第88师团,驻扎在萨哈林岛。 在太平洋战争开始的初期,第7师团还是在北海道担当他的防卫工作。1942年8月以步兵第28连队为基干而组成的一木支队(支队长:一木清直大佐)奉 命去争夺瓜岛的飞机场。一木支队的先头部队与8月21日在滩头阵地上全军覆 没,支队长也被当场击毙。之后和第2师团的川口支队一起登陆的第二梯队也 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出征的旭川第28连队的2507名子弟兵中仅有143名生还。 之后第7师团的主力被派往北千岛,还是回到了防卫北海道的这个起点。 1945年8月15日迎来了投降的那一天。 第八师团(弘前师团) 通称:杉 编成时期:1898年10月1日 编成地:弘前 补给军区:弘前 二战投降时所在地:吕宋岛(菲律宾) 投降时所属部队:第41军 19 所属步兵连队(编成时):第5(青森),第17(秋田),第31(弘前),第32(山形) 所属步兵连队(投降时):第5(青森),第17(秋田),第31(弘前) 历代师团长 1 立见尚文(1898年10月1日----1906年7月6日) 2 渡边 章(1906年7月6日----1908年12月21日) 3 山根武亮(1908年12月21日----1912年1月14日) 4 小泉正保(1912年1月14日----1914年5月11日) 5 大井成元(1914年5月11日----1918年7月2日) 6 白井二郎(1918年7月2日----1921年7月20日) 7 小野寺重太郎(1921年7月20日----1924年2月4日) 8 菱刈 隆(1924年2月4日----1927年8月26日) 9 真崎甚三郎(1927年8月26日----1929年7月1日) 10 三好 一(1929年7月1日----1931年8月1日) 11 西 义一(1931年8月1日----1934年3月5日) 12 中村孝太郎(1934年3月5日----1935年12月2日) 13 下元熊弥(1935年12月2日----1937年8月2日) 14 前田利为(1937年8月2日----1938年12月10日) 15 塚田 攻(1938年12月10日----1940年10月28日) 16 本多政材(1940年10月28日---1942年6月26日-) 17 横山静雄(1942年6月26日----1945年8月15日) 在菲律宾的激战中缴枪投降 第8师团是在甲午战争之后,日本陆军军备扩张的产物。甲午战争后,日 本为了向海外扩张,新设了6个师团(第7师团----第12师团)。而第8师团就是其中一个。兵员来自青森、岩手、山形和秋田这东北四县。日本东北的部队 和九州的部队都是以强悍而有名,第2师团(仙台)和第6师团(熊本)就是最好的例子。这两个精锐师团的战斗力也是被其他部队都公认的。然而同样作 为东北的第8师团就有点不一样,这还要从它的兵员构成来说。作为第8师团 20 的步兵连队的兵源,青森人一般比较闭锁和消极;岩手人做事经常不得要领; 秋田人做事磨磨蹭蹭,难下决断;而山形人土头土脑,这些评价都给第8师团带来不少负面的坏影响。但是日本人最显著的特点:绝对服从这一点在第8师团上显得尤其突出。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然而对于师团长和连队长的命 令却是绝对服从,不打任何折扣。做事一板一眼并且很有责任感的优点即使被 其日本同行也赞不绝口。在这里我不禁想到中国的军队,这也是为何当年不能 和小鬼子一争高下的原因。中国的部队听命令也要看人的。说的难听点,听人 不听命令。最好的例子就是,无论在徐州还是武汉会战,杂牌的李宗仁就是调 不动嫡系汤恩伯和胡宗南的部队。共军为了得天下,将士一心,要比国军听命 令。但如今共军军纪腐败已尽人皆知,也变得听人不听令。何时我军这军阀般 的作风才能被改掉,做到上下一心,命令绝对服从呢? 日本在甲午战争之后,在俄、法、德三国的压力之下,不得不将辽东半岛 归还给清政府。这三国干涉弄得日本和沙皇俄国之间关系很紧张,就因此埋下 了日后日俄战争的种子。日军从此以俄军为假想敌,严格地训练自己的陆军。 1902年1月,在八甲田山进行耐寒训练的时候,第8师团有210多名官兵因为被卷入雪崩而遇难,其中199名死亡。这也是日本军事历史上罕见的惨事之一。 八甲田山事故后的两年后,日俄战争终于爆发了。第8师团于1904年6月被动员,但被投入到正面战场却很迟。奉天会战的前哨战:黑沟台战役中, 第8师团被编入第2军投入战斗。之后,到1913年为止在朝鲜半岛驻屯。1921年出兵干涉俄国革命后进驻在北萨哈林。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派出了新编成的第4混成旅团(以第17步兵连队为核心)作为先锋,师团主力与1932年4月派驻满洲并参加了热河作战。 1937年正式被命令派驻在满洲,关特演(关东军特种演习)中也有第8师团的身影。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还是继续在满洲驻屯。在这期间,1939年步兵第32连队(山形)被编入第24师团。 日军在太平洋方面节节败退,战局对日本越来越不利。1944年7月,第8师团被派往日美决战的主战场之一的菲律宾。师团主力前往吕宋岛,而以步兵 第5连队为基干而组成的高阶支队(支队长:高阶于菟雄大佐)被派往莱特岛 21 之后全军覆没。师团主力作为振武集团(后改称第41军)的中坚力量,长期和美军对峙。但是在美军的强大火力下,第8师团只能龟缩在马尼拉以东的地区 拼死抵抗,不久就迎来了投降的一天。 第九师团(金泽师团) 通称:武 编成时期:1898年10月1日 编成地:金泽 补给军区:金泽 二战投降时所在地:台湾 投降时所属部队:第10方面军 所属步兵连队(编成时):第7(金泽),第19(敦贺),第35(富山),第36(“鱼青”江) 所属步兵连队(投降时):第7(金泽),第19(敦贺),第35(富山) 历代师团长 1 大岛久直(1898年10月1日----1906年7月6日) 2 塚本胜嘉(1906年7月6日----1908年12月21日) 3 神尾光臣(1908年12月21日----1912年12月26日) 4 河村宗五郎(1912年12月26日----1916年3月18日) 5 桥本胜太郎(1916年3月18日----1919年7月25日) 6 松浦宽威(1919年7月25日----1922年11月24日) 7 星野庄三郎(1922年11月24日----1925年5月1日) 8 伊丹松雄(1925年5月1日----1927年7月26日) 9 永井 来(1927年7月26日----1930年12月22日) 10 植田谦吉(1930年12月22日----1932年9月1日) 11 荒莳义胜(1932年9月1日----1934年8月1日) 12 外山丰造(1934年8月1日----1935年12月2日) 13 山冈重厚(1935年12月2日----1936年12月1日) 14 莲沼 蕃(1936年12月1日----1937年8月26日) 15 吉住良辅(1937年8月26日----1939年12月1日) 16 通口李一郎(1939年12月1日----1942年8月1日-) 17 原 守(1942年8月1日----1945年4月7日) 18 田坂八十八(1945年4月7日----1945年8月15日) 22 从冲绳到台湾,精锐的遗憾 第9师团是由来自石川、富山、福井这日本北陆三县的士兵而组成的。第 9师团具有日本北陆地区所特有的团结一致的特色。石川县人相当保守和闭锁, 因此也沉默寡言;富山县人属于那种勤俭节约的合理主义者,有很强的实际能 力;而在福井县的“鱼青”江和敦贺人相当正直并且吃苦耐劳。从部队建立以 来,从日俄战争开始到二次大战,这支部队一直在第一线作战。因此也被称为 继第2、第6师团之后旧日本帝国陆军的一支劲旅,能打硬仗的部队。 日俄战争中,隶属于乃木希典大将的第3军,参加了旅顺攻坚战。在旅顺 攻坚战中,第9师团往上猛攻了3次,所属的步兵连队(第7、第19、第35、第36)的连队长非死即伤。在遭受那么大的损失之后,师团没有经过什么调整 又立即投入到奉天会战。结果是不言而喻的,兵力损失达到2成,并且所属的山炮兵第9连队连队长也战死了。 日俄战争之后,第9师团在朝鲜驻扎了将近2年。1921年到1922年之间出兵干涉了俄国革命。1932年因为128上海事变而紧急出动。1935年开始的两年间在满州驻屯。1937年2月师团因为整编和兵员调动的原因被调回国内整休。 但是时隔不久,卢沟桥事变爆发,不到一个月战火就烧到了上海。第9师团来不及整休又立即投入了战斗。9月末在吴淞登陆。 守上海大多是国民党的精锐中央军,日军遭受到了顽强抵抗。相当长的一 段时间内,日军陷入苦战,和国军打得一进一退、互有攻守,战线呈胶着状态。 11月4日,柳川平助中将所率领的第10军在杭州湾登陆成功,这等于在国军 的防线背后插了一刀。守了将近3个月的国军防线开始崩溃,败退往南京。第 9师团和其他日军随即尾随展开了南京攻坚战。 “鱼青”江的步兵第36连队于12月9日抵达南京的光华门,但是由于国 军的顽强抵抗,到13日为止未能前进一步。然而随着在南京城外的雨花台、紫 金山等阵地的陷落,南京防线全线溃退。13日日军占领了南京。除了谷寿夫所 在的第6师团,第9师团、第3师团和第16师团等等都是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 首。 之后,师团参加了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于1939年回国,第二年(1940 23 年),步兵第36连队被编入第28师团,师团成了步兵三个连队的编成。 1940年,师团再次被任命在满州驻屯,所分派的任务是满州地区的警备和 对苏联的备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第9师团依然驻守在满州。然而随着太 平洋上日军的连连败北,驻扎在满州的精锐部队一个个被调上了太平洋前线, 第9师团也不例外。 1944年6月美军在中太平洋的重镇:塞班一举登陆。最初,第9师团是被准备作为抑制美军在塞班登陆的阻击部队而在塞班布防的。7月7日随着塞班守军的全军覆没,第9师团被编入第32军(担任冲绳防卫,指挥官:牛岛满中 将)。第9师团在冲绳南部构筑了相当规模的阻击美军登陆的阵地(事后的事实 也证明,让美军大尝其苦头)。 从日俄战争开始到二战,第9师团都是在恶仗、硬仗中披荆斩棘的走过来, 对此第32军的首脑给予第9师团极大的希望。并且按照第9师团的战术特点,量身订制了以第9师团为中心在滩头给美军致命一击的作战计划。但是为了填 补部分部队从台湾调往菲律宾后,在台湾产生的兵力空白,第9师团无奈于12月末奉命前往台湾,尽管在第32军首脑的强力反对之下。失去第9师团的第32军放弃了积极的滩头阻击作战,不得已采用了利用地形的持久战的战略。 1945年4月,美军跳过台湾直接攻击冲绳,日本大本营的许多作战参谋对 于当时把第9师团调往台湾的行为称之为“参谋本部这辈子最白痴的行为”。就 这样,日本最精锐的部队之一的第9师团没有和美军交过手,就在台湾无奈的 投降了。 第十师团(姬路师团) 通称:铁 编成时期:1898年10月1日 编成地:姬路 补给军区:姬路 二战投降时所在地:吕宋岛(菲律宾) 投降时所属部队:第14方面军 所属步兵连队(编成时):第10(冈山),第39(姬路),第40(鸟取),第63(松江) 所属步兵连队(投降时):第10(冈山),第39(姬路),第63(松江) 历代师团长 1 伏见宫贞爱亲王(1898年10月1日----1901年4月2日) 24 2 川村景明(1901年4月2日----1905年1月15日) 3 安东贞美(1905年1月15日----1910年8月26日) 4 小泉正保(1910年8月26日----1912年1月14日) 5 松川敏胤(1912年1月14日----1914年8月8日) 6 山田 胜(1914年8月8日----1916年8月18日) 7 尾野实信(1916年8月18日----1918年8月9日) 8 金久保万吉(1918年8月9日----1921年3月11日) 9 宇恒一成(1921年3月11日----1922年5月13日) 10 神头胜弥(1922年5月13日----1924年2月4日) 11 福原佳哉(1924年2月4日----1926年3月2日) 12 长谷川直敏(1926年3月2日----1928年2月29日) 13 本庄 繁(1928年2月29日----1931年8月1日) 14 广濑寿助(1931年8月1日----1934年6月28日) 15 建川美次(1934年6月28日----1935年12月2日) 16 松浦淳六郎(1935年12月2日---1937年3月1日-) 17 矶谷廉介(1937年3月1日----1938年6月18日) 18 条塚义男(1938年6月18日----1939年9月7日) 19 佐佐木到一(1939年9月7日----1941年3月1日) 20 十川二郎(1941年3月1日----1944年1月7日) 21 冈本保之(1944年1月7日----1945年8月15日) 在吕宋岛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 师团司令部设在兵库县姬路市的第10师团是在甲午战争后的1898年新设立的。由来自兵库、冈山、鸟取这三县以及岛根县的一部分的士兵组成的。原 来,关西、中国地区的师团是不配有重炮兵部队的。1936年,预定在冈山新建立野战炮兵第5旅团司令部和野战重炮兵第10连队(96式15公分榴弹炮),但是因为种种原因终没有实现。在日俄战争中,跟随着野津道贯大将所率领的 第4军,转战于辽阳、沙河和奉天。 1931年918事变爆发后,第10师团立即编成了混成第8旅团于12月出动, 25 入满之后参加了松花江流域作战以及吉林省内的讨伐作战,1934年3月正式回国整编。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第10师团又立即被动员起来,被投入到 华北战场。1938年3月左右的徐州会战中,在台儿庄栽了个大跟头。面对着十 倍于己的西北军、川军以及汤恩伯的中央军,虽说对外声称是撤退,但是在日 军势如破竹的一连串攻势中未能达到战术目的,实际上第10师团的确丢尽了面子。徐州会战之后重振旗鼓,在武汉会战中稍微挽回了些面子,突破了胡宗南 镇守的罗山防线而直下信阳。到1939年为止,第10师团一直在华北从事展开 讨伐作战。 1939年10月第10师团回国。1940年被命令驻屯满州。与此同时,步兵第 40连队(鸟取)被抽出来配属到了第25师团。太平洋战争之初第10师团还是在满州继续驻屯。1944年2月师团的一部被派往中太平洋,而师团主力于7月前往南太平洋。最初的预定是派往台湾,但是最后还是被抽调去了菲律宾的吕 宋岛。 第10师团在尚武集团(属于第14方面军,指挥官:山下奉文大将)的指 挥下,于1945年1月开始与登陆上来的美军展开了约半年的拼死相搏。面对强 大的美军,第10师团发起一次次的肉搏战,拼命的抵抗。在物资和火力占有绝 对优势的美军的攻势下,第10师团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处于全面崩溃的状态, 于1945年8月15日无条件投降。但是吕宋岛全岛的日军投降还是9月2日的事。 第十一师团(善通寺师团) 通称:锦 编成时期:1898年10月1日 编成地:善通寺 补给军区:善通寺 二战投降时所在地:四国 投降时所属部队:第55军 所属步兵连队(编成时):第12(丸龟),第43(德岛),第44(高知),第22(松山) 所属步兵连队(投降时):第12(丸龟),第43(德岛),第44(高知) 历代师团长 1 乃木希典(1898年10月1日----1901年5月22日) 26 2 冲原光孚(1901年5月22日----1902年5月5日) 3 土屋光春(1902年5月5日----1904年12月1日) 4 鲛岛重雄(1904年12月1日----1906年7月6日) 5 土屋光春(1906年7月6日----1908年12月21日) 6 伊地知幸介(1908年12月21日----1910年11月30日) 7 依田广太郎(1910年11月30日----1914年8月8日) 8 蛎崎富三郎(1914年8月8日----1917年8月6日) 9 町田经宇(1917年8月6日----1919年4月12日) 10 齐藤季治郎(1919年4月12日----1921年2月26日) 11 白川义则(1921年2月26日----1922年8月15日) 12 向西兵库(1922年8月15日----1926年3月2日) 13 小泉六一(1926年3月2日----1929年8月1日) 14 松井石根(1929年8月1日----1931年10月1日) 15 厚东笃太郎(1931年10月1日----1933年3月18日) 16 原田敬一(1933年3月18日----1934年8月1日) 17 古庄干郎(1934年8月1日----1935年9月21日) 18 田代皖一郎(1935年9月21日----1936年5月11日) 19 多田 骏(1936年5月11日----1937年8月14日) 20 山室宗武(1937年8月14日----1938年7月15日) 21 渡 久雄(1938年7月15日----1939年1月2日) 22 内藤正一(1939年1月2日----1939年11月28日) 23 牛岛 满(1939年11月28日----1941年10月15日) 24 鹰森 孝(1941年10月15日----1945年4月7日) 25 大野广一(1945年4月7日----1945年8月15日) 与上海有不解之缘的四国劲旅 以四国四县(香川、德岛、爱媛、高知)为师团管区的第11师团司令部是 设在善通寺,是甲午战争后日本军备扩张的产物。第11师团是少有的四国师团。 来自面对濑户内海的香川县的人大多性格温和、认真,思考致密;爱媛人很有 27 人情味,感情丰富;德岛人勤勉且聪明;高知(土佐)和山口(长州)一样, 作为明治维新的原动力,高知人从不妥协,表达态度也不暧昧,非常顽固。 日俄战争中,在曾是第一代师团长的乃木希典大将的指挥下的第11师团隶属于第3军。旅顺要塞攻坚战,以及东鸡冠山的恶斗中都有第11师团的身影。攻破旅顺后,第11师团被派属于鸭绿江军(指挥官:川村景明大将)参加了奉 天会战。日俄战争之后,师团从1909年开始大约两年间担任了在满州驻屯的任 务。1920年第11师团出兵西伯利亚,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威)驻屯。而 1932年1月至5月的128事变(日本人称之为:第一次上海事变)中,第11师团也出动了。 1937年8月,813上海事变再次把第11师团招到上海。在上海罗店附近, 中央军精锐罗卓英的第18军的坚强防守下,第11师团也尝到了苦头。在他们 面前是后来被称为:“白色铁墙”的坚固工事。无论是炮击还是轰炸都不起作用, 这个阵地的攻防战持续了近一个月。第11师团终究用人海战术成功的突破了 “白色铁墙”。之后,第11师团没有参加南京攻坚战,而是途径台湾回了国。 1938年9月被派驻满州。1939年10月,步兵第22连队(松山)被抽调出编入 了第24师团。 太平洋战争初期,第11师团还是在满州驻屯。1944年2月,第11师团和第1师团的一部分兵力被抽调出来,编成了第6派遣队并派往关岛。这支部队 后来改称独立混成第10连队,在关岛全军覆没。 之后,师团在满州驻屯到1945年4月。1945年4月,第11师团和第57师团(弘前)一起被调回本土。第11师团驻守在四国,准备和美军的本土决战。 在准备中,第11师团迎来了投降的一天。 第十二师团(久留米师团) 通称:剑 编成时期:1898年10月1日 编成地:久留米 补给军区:久留米 二战投降时所在地:台湾 投降时所属部队:第10方面军 所属步兵连队(编成时):第14(小仓),第24(福冈),第46(大村),第48(久留米) 28 所属步兵连队(投降时):第24(福冈),第46(大村),第48(久留米) 历代师团长 1 田村宽一(1898年10月1日----1899年3月6日) 2 井上 光(1899年3月6日----1906年7月6日) 3 浅田信兴(1906年7月6日----1910年8月26日) 4 安东贞美(1910年8月26日----1912年1月14日) 5 山根武亮(1912年1月14日----1912年11月27日) 6 内山小二郎(1912年11月27日----1913年8月22日) 7 藤井茂太(1913年8月22日----1914年5月11日) 8 柴 五郎(1914年5月11日----1918年7月2日) 9 大井成元(1918年7月2日----1919年8月26日) 10 木下宇三郎(1919年8月26日----1921年7月20日) 11 森冈守成(1921年7月20日----1923年8月6日) 12 矶村 年(1923年8月6----1926年7月28日) 13 竹上常三郎(1926年7月28日----1928年3月8日) 14 金山久松(1928年3月8日----1930年8月1日) 15 木原 清(1930年8月1日----1932年2月29日) 16 杉山 元(1932年2月29日----1933年3月18日) 17 大谷一男(1933年3月18日----1935年3月15日) 18 香月清司(1935年3月15日----1936年3月7日) 19 清水喜重(1936年3月7日----1937年3月1日) 20 山田乙三(1937年3月1日----1938年1月8日) 21 上村清太郎(1938年1月8日----1940年3月9日) 22 河边正三(1940年3月9日----1941年3月1日) 23 笠原幸雄(1941年3月1日----1942年8月1日) 24 沼田多稼藏(1942年8月1日----1943年10月29日) 25 人见秀三(1943年10月29日----1945年8月15日) 从满州到台湾,生锈的宝刀 29 第12师团在1898年被设立,由来自福冈、佐贺、长崎(九州北部,含大 分县一部分)的官兵构成的。福冈从古代就是和中国、朝鲜有相当程度的交流。 福冈人也非常开放和富有人情。佐贺县以前是锅岛藩,锅岛藩的武士以对君主 的忠诚而闻名。另外有着“佐贺武士走过的地方连草都不长”的谚语,象征着 佐贺人做事的彻底性。长崎在幕府末期与中国和荷兰有着很广泛的经济和文化 上的交流。虽然有接受国际文化的开放性,但是缺乏积极性。 平时编制的第12师团,配属有野战重炮兵旅团(野炮兵连队一个,独立山 炮兵连队一个,野战重炮兵连队二个)和重炮兵连队(旧要塞炮兵队)三个、 高射炮连队一个、战车连队。作为对中国大陆展开侵略扩张时的重要师团而存 在。 日俄战争一爆发,第12师团被编入黑木为桢大将所率领的第1军。日俄战争之后,从1918年8月开始约一年间,第12师团出兵西伯利亚干涉了俄国的 革命。 1932年的128上海事变中,师团主力虽没有出动,但是派出了以三个步兵 大队、一个山炮大队为基干组成了混成第24旅团(旅团长:下元熊弥少将)于 1932年3月前往上海。旅团在上海的吴淞口登陆成功,与在吴淞镇—庙行镇— 大场镇一线固守的国军张治中的第5军混战成一团。混成第24旅团花了将近3个月才占领了庙行镇。之后与第9师团(金泽)一起攻下了南翔镇。5月5日,《淞沪停战协定》被签订之后,旅团奉命回国。 1936年4月第12师团奉命到满州驻屯。1941年7月小仓的第14连队被编入新设的第25师团。在满州期间,第12师团的主要任务是讨伐当地的抗日游 击队。1944年11月师团被派往台湾。第12师团从朝鲜釜山经海路前往台湾, 途中载着第12师团的运输舰中的3艘被美军的潜水艇击沉。1945年1月,虽然遭受了一定的损失,第12师团主力陆续到达台湾,在台湾西海岸担当防卫。 就这样,这支生力军在没有和美军交过手的情况下,在台湾无条件投降了。 第十三师团(仙台师团) 通称:镜 编成时期:1905年4月1日 1925年5月1日取消番号废止,1937年9月10日重建 30 编成地:仙台 补给军区:仙台 二战投降时所在地:长沙 投降时所属部队:支那派遣军 所属步兵连队(投降时):第65(会津若松),第104(仙台),第116(新发田) 历代师团长 1 原口兼济(1905年4月1日----1906年7月6日) 2 冈崎生三(1906年7月6日----1910年6月1日) 3 长冈外史(1910年6月1日----1913年1月15日) 4 秋山好古(1913年1月15日----1915年2月15日) 5 安藤严水(1915年2月15日----1918年7月24日) 6 西川虎次郎(1918年7月24日----1921年1月6日) 7 河村正彦(1921年1月6日----1923年8月6日) 8 井户川辰三(1923年8月6日----1925年5月1日废除) 9 荻洲立兵(1937年8月6日重建----1939年8月1日) 10 田中静壹(1939年8月1日----1940年9月28日) 11 内山英太郎(1940年9月28日----1942年8月17日) 12 赤鹿 理(1942年8月17日----1945年1月20日) 13 吉田峰太郎(1945年1月20日----1945年8月15日) 日俄战争中轻取萨哈林 日俄战争末期,日军在本土的师团都已投入到满州的前线,而本土一个师 团也没有,相当空虚。在这状态之下,1905年4月四个师团(第13、14、15、16)被新设立。这时,日本为了在日俄战争之后的议和占有利的局面,所以立 即计划占领萨哈林。编成之后作为独立第13师团被派往萨哈林。作为先锋的是 步兵第25旅团(步兵第49、50连队和野炮兵第19连队第1大队),于7月7日在萨哈林登陆,直扑萨哈林南部。而师团主力于7月24日在萨哈林北部登陆。8月1日萨哈林的俄军投降,第13师团在萨哈林的战术任务完成。9月波兹马斯议和条约被签订,南萨哈林变成了日本的领地。 日俄战争后,第13师团经过在朝鲜驻屯之后,于1907年成为了常设师团。 31 自1920年1月到1921年5月为止出兵西伯利亚干涉了俄国革命。但是一战之 后世界各国普遍经济下滑,1925年的裁军中,4个师团的番号被取消了。而第 13师团就是在1925年5月1日被废除了。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根据前线的需要,第13师团被重建。以仙台的第2师团为母体,步兵第58(高田,于1942年12月调往第31师团)、第65(会津若松)、第104(仙台)和第116(新发田)这4个连队构成了重建的第13师团。重建之后不久就被调往813事变的上海前线。 上海事变之后,第13师团转战于南京、徐州。在武汉会战中,第13师团在富金山前举足不前,成就了国军71军、36师和宋希濂、陈瑞河的辉煌。太 平洋战争爆发后,第13师团还是在华中驻屯。1944年5月参加了豫湘桂战役(大陆打通战),第二年因为战线缩小向长江沿岸后退,在节节败退中迎来了无 条件投降的那一天。 第十四师团(宇都宫师团) 通称:照 编成时期:1905年7月6日 编成地:宇都宫 补给军区:宇都宫 二战投降时所在地:帕劳群岛 投降时所属部队:南方军属下的帕劳地区集 团 所属步兵连队(编成时):第2(水户),第15(高崎),第50(松本),第59(宇都宫) 所属步兵连队(投降时):第2(水户),第15(高崎),第59(宇都宫) 历代师团长 1 土屋光春(1905年7月6日----1906年7月6日) 2 鲛岛重雄(1906年7月6日----1911年9月6日) 3 上原勇作(1911年9月6日----1912年4月5日) 4 山田忠三郎(1912年4月5日----1916年1月21日) 5 栗田直八郎(1916年1月21日----1919年11月1日) 6 白水 淡(1919年11月1日----1921年6月3日) 7 朝久野勘十郎(1921年6月3日----1924年2月4日) 32 8 铃木孝雄(1924年2月4日----1924年8月20日) 9 大岛又彦(1924年8月20日----1926年3月2日) 10 宫地久寿马(1926年3月2日----1929年8月1日) 11 松木直亮(1929年8月1日----1933年8月1日) 12 火田 俊六(1933年8月1日----1935年12月2日) 13 末松茂治(1935年12月2日----1937年3月1日) 14 土肥原贤二(1937年3月1日----1938年6月18日) 15 井关隆昌(1938年6月18日----1940年3月9日) 16 喜多诚一(1940年3月9日----1941年10月15日) 17 川并 密(1941年10月15日----1942年12月1日) 18 野田谦吾(1942年12月1日----1943年10月1日) 19 井上贞卫(1943年10月1日----1945年8月15日) 让美军不寒而栗的抵抗到底 随着日俄战争末期兵力增强的需要,第14师团就是新设立的4个师团中的一个。1905年8月跟随第3军(乃木希典大将)进入满洲。日俄战争后担任辽 东半岛的警备任务,不久就回国接受整编。 1919年4月到1920年11月为止第14师团进入西伯利亚干涉俄国革命。 1920年3月在俄国的尼古拉耶夫斯克,日军的守备队(步兵第2连队第3大队)被当地过激派民兵所虐杀。也就是著名的尼港事件。 1927年开始两年间,第14师团在满州驻屯。1932年的128事变(第一次上海事变)时,第14师团奉命前往上海增援。停战之后,被归为关东军所指挥, 参加了满州境内大大小小的战斗。1934年5月回国。 3年后的1937年7月的卢沟桥事件再次让第14师团踏上了中国的土地。第14师团被部署在华北,渡过了永定河南下,参加了保定会战和太原会战。徐 州会战中作为合围徐州的策应部队,第14师团在师团长土肥原贤二的指挥下, 切断了陇海线,在兰封和商丘拿桂永清和黄杰开了刀,把薛岳狠狠摆了一道。 好在薛岳在卧薪尝胆之后在万家岭拿松浦淳六郎的第106师团好好出了口恶气。1939年末到1940年初回国整编。步兵第50连队被编入了第29师团。 33 1940年8月,第14师团被任命在满州永久驻屯,第三次踏上了中国大陆。 太平洋战争爆发,经过了关特演(关东军特别演习),师团依然在满州不动。然 而以瓜岛的败北为转折点,日军在太平洋上开始节节败退。1943年8月,日本大本营策定了绝对国防圈(千岛列岛、硫磺岛、内南洋“马里亚那诸岛—卡罗 林岛—马绍尔群岛”、西新几内亚、缅甸),但是要守这么漫长的防卫线,太平 洋上现有的兵力是不够的。所以在满州驻屯的第14师团被抽调出来派往帕劳群 岛。 第14师团在1944年4月末到达帕劳群岛。师团主力担任帕劳本岛的防卫 任务,而步兵第2连队负责拥有机场的佩里留岛的防卫任务。帕劳群岛的南端 的安加维尔岛的防卫则是交给了步兵第59连队第1大队。1944年6月美军攻占塞班。进入9月美军加强了对帕劳的轰炸。9月15日,美军海军陆战队第1师开始准备在佩里留岛登陆。美军夸口:“在4天内拿下佩里留岛。”然而依靠 碉堡和洞穴顽强抵抗的步兵第2连队以实际行动狠狠扇了好大喜功的美军一个 嘴巴,登陆2周后,美军无可奈何的撤退了。 美军不断地投入增援兵力。1944年11月20日,日军守备队的指挥官:中 川州男大佐(步兵第2连队长)向大本营发出最后一封诀别电报之后切腹自尽。 到11月20日为止的70天里,日军利用洞穴和壕沟展开游击战,让美军大吃苦 头。与此同时,安加维尔岛的守备队约1200名官兵在第81师约2万名美军的猛攻下,33天后全军覆没。在帕劳本岛的师团主力虽然没有遭到美军的攻击, 在饥饿和空袭的威胁下也损失惨重,无条件投降对他们来说是种解脱。 第十五师团 通称:祭 编成时期:1905年4月1日 1925年5月1日取消番号废止,1938年4月4日重建 编成地:名古屋 补给军区:敦贺 二战投降时所在地:泰国 投降时所属部队:第18方面军 所属步兵连队(投降时):第51(京都),第60(京都),第67(敦贺) 历代师团长 1 冲原光孚(1905年7月17日----1906年7月6日) 34 2 平佐良藏(1906年7月6日----1907年1月28日) 3 中村 觉(1907年1月28日----1908年12月29日) 4 内山小二郎(1908年12月29日----1912年11月27日) 5 井口省吾(1912年11月27日----1915年1月25日) 6 由比光卫(1915年1月25日----1917年8月6日) 7 久弥宫邦彦王(1917年8月6日----1918年8月9日) 8 尾野实信(1918年8月9日----1919年11月25日) 9 市川坚太郎(1919年11月25日----1922年8月15日) 10 田中国重(1922年8月15日----1925年5月1日废止) 11 岩松义雄(1938年7月15日重建----1940年3月9日) 12 渡边右文(1940年3月9日----1940年5月28日) 13 熊谷敬一(1940年5月28日----1941年8月20日) 14 酒井直次(1941年8月20日----1942年5月28日) 15 山内正文(1942年5月28日----1944年6月10日) 16 柴田卯一(1944年6月10日----1945年2月20日) 17 山本清卫(1945年2月20日----1945年7月25日) 18 渡 左近(1945年7月25日----1945年8月15日) 英帕尔作战的苦难 第15师团是日俄战争末期被新建的师团。波次马斯议和条约签订之后,在 满州以及朝鲜半岛驻屯担任警备任务。1925年和第13、17、18师团一起被废止取消了番号。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1938年第15师团被重建。8月份在上海登陆,在中部支那派遣军(“火田”俊六大将)的麾下,担任日军占领地的警备和治安维 持的工作。 太平洋战争初期,第15师团还是在中国大陆按兵不动。1943年6月被编入在缅甸的第15军(牟田口廉也中将),在1943年底进入缅甸,参加了牟田口 中将提出了英帕尔作战。 英帕尔作战的是:渡过缅甸境内的大河—清德温河。再翻过海拔2、3 35 千米的阿拉坎山脉,攻入印度,直捣英印军在印度的根据地—英帕尔。但是越 过阿拉坎山脉有着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参加作战的第15、31、33这3个师团的师团长不约而同地反对英帕尔作战。第15军的参谋长小“火田”信良也认为 “补给和运输有严重的问题。”,因而向牟田口中将请求计划的变更。此举令牟 田口中将怒不可抑,竟下令替换了小“火田”参谋长。而缅甸方面军的河边正 三中将却同意和支持牟田口的计划,所以英帕尔作战被强行执行。 1944年3月15日,第15师团渡过清德温河,开始英帕尔作战。师团从北 到南:以中央突击队(第67连队)、右突击队(第60连队)、左突击队(第51连队)的阵型展开攻势。中央突击队于3月28日很顺利地切断了科西马——英 帕尔之间的道路,而其他部队也进展顺利。 但是到了4月份,和英印军真正交手之后,第15师团遇到了麻烦,伤亡不 断增加而没有什么大的进展。尽管如此,还是和从南面包抄上来的第33师团会师,完成了对英帕尔的合围。但是出发时带的粮食都已经见了底,而且补给部 队又跟不上来。比往年来得早的雨季让形势更加雪上加霜。而英印军接受着空 投补给,在弹药和粮食充足的情况下固守阵地。日军在饥饿和流行病中挣扎, 第15师团到达了离英帕尔10几公里的地方,然而再也向前迈不动一步了。 6月22日,第15师团的山内正文中将师团长被解任。一个月之后的7月13日,撤退的命令下来了。日军官兵撤退的情景是很悲惨的,在英军的紧追不 舍、饥饿、流行病和疲劳的围攻下,第15师团不断有战斗和非战斗减员。撤退 的路上满是日军的尸体,英军称之为“白骨的街道”。第15师团于1944年撤到伊洛瓦迪河边,于1945年初在伊洛瓦迪会战(磐作战)中又和英军激烈战斗, 这次恶斗使第15师团损失了一半左右的兵员。8月初接到了向泰国撤退的命令, 在撤退途中接到了无条件投降的命令。 第十六师团(京都师团) 通称:恒 编成时期:1905年7月18日 编成地:京都 补给军区:京都 二战投降时所在地:莱特岛 投降时所属部队:第35军 所属步兵连队(编成时):第9(京都),第20(福知山),第33(津),第38(奈良) 36 所属步兵连队(投降时):第9(京都),第20(福知山),第33(津) 历代师团长 1 山中信仪(1905年7月18日----1913年1月15日) 2 长冈外史(1913年1月15日----1914年8月8日) 3 松川敏胤(1914年8月8日----1916年8月18日) 4 山口 胜(1916年8月18日----1917年8月6日) 5 梨本宫守正王(1917年8月6日----1919年11月25日) 6 志歧守治(1919年11月25日----1923年8月6日) 7 山田良之助(1923年8月6日----1926年3月2日) 8 南 次郎(1926年3月2日----1927年3月5日) 9 松井兵三郎(1927年3月5日----1930年8月1日) 10 山本鹤一(1930年8月1日----1933年3月18日) 11 蒲 穆(1933年3月18日----1935年8月1日) 12 涉谷伊之彦(1935年8月1日----1935年12月2日) 13 儿玉友雄(1935年12月2日----1937年8月2日) 14 中岛今朝吾(1937年8月2日----1938年7月15日) 15 藤江惠辅(1938年7月15日----1939年8月20日) 16 石原莞尔(1939年8月20日----1941年3月1日) 17 森冈 隼(1941年3月1日----1942年8月1日) 18 大场四平(1942年8月1日----1944年3月1日) 19 牧野四郎(1944年3月1日----1945年8月15日) 在莱特岛全军覆灭的京都兵团 来自京都的第16师团在1905年7月被编成,立即被派往了满州,一个月 后日俄的议和条约被签订。然而第16师团是一枪未放留在满州驻屯。1919年、1929年、1934年三次,每次二年在满州驻屯。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第16师团被动员并投入到华北前线, 隶属于第2军(西尾修造中将),参加了牙子河沿岸的战斗。11月被转用到上海战线,参加了围攻南京的战斗。1938年再次回到华北,主要任务是徐州会战 37 中陇海线沿线的追击战。直到武汉会战时,进驻华中地区。1939年回国整编。(这一段看《东史郎日记》的话,里面记述的更加详细。东史郎是第16师团第20福知山连队的士兵。) 1941年4月,奈良的步兵第38连队被抽调出来编入第29师团,第16师团变成了三步兵连队制的师团。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第16师团被编入在进攻菲律宾的第14军(本间雅晴中将)。师团所属的步兵第9连队在林葛安湾,第20连队在拉孟湾,第33连队在雷戈斯比这三处分头登陆。在登陆之后,这三支兵 力合围了马尼拉。占领马尼拉之后,参加了第一、第二次巴丹半岛的攻坚战和 菲律宾各岛的讨伐战,之后便在菲律宾驻屯。 到了1944年,第16师团移驻到了莱特岛。10月12日麦克阿瑟率领着盟军开始在莱特登陆。驻守在莱特的只有第16师团,势单力孤,阻挡不了美军四 个师的攻击。第16师团集中兵力死守着塔克罗班机场,但是没多久就失守了。 重新夺回机场的战斗也失败了。 大本营决定在莱特岛与美军决战,不停地向莱特派遣兵力。莱特地区的第 35军(铃木宗作中将)的司令部也从塞布岛迁到了莱特岛。莱特岛的攻防战持 续到了12月,日军伤亡惨重。12月15日,美军在明德罗岛登陆成功,把战火 烧到了吕宋岛附近。而莱特岛的决战变得没有一点意义了。大本营命令在莱特 岛的日军“自给自足,永久抗战”,而这时第16师团也没多少有生力量了,残 部退到坎基伯特山里展开了游击战。 战后,根据日本厚生省(卫生部)的内部资料,第16师团共有13778名官兵参加了莱特岛的战役,其中战死13158名,幸存者仅620名。牧野四郎师团长也在无条件投降的命令到来前5天战死了。 第十七师团 通称:月 编成时期:1907年11月30日 1925年5月1日取消番号废止,1938年4月4日重建 编成地:姬路 补给军区:姬路 二战投降时所在地:腊包尔 投降时所属部队:第8方面军 所属步兵连队(投降时):第53(鸟取),第54(冈山),混成第2、6旅团 38 历代师团长 1 一户兵卫(1907年11月30日----1911年9月6日) 2 仙波太郎(1911年9月6日----1914年4月17日) 3 本乡房太郎(1914年4月17日----1916年8月18日) 4 星野金吾(1916年8月18日----1918年7月24日) 5 古海严潮(1918年7月24日----1921年7月20日) 6 大野丰四(1921年7月20日----1925年5月1日废止) 7 广野太吉(1938年7月15日重建----1940年8月1日) 8 平林盛人(1940年8月1日----1942年12月1日) 9 酒井 康(1942年12月1日----1945年8月15日) 一年半在腊包尔自给自足 日俄战争结束2年之后,1907年11月第17师团和第18师团同时被新设立。之后第17师团约两年间在满州驻屯。1925年因大正裁军而师团番号被取 消。 1938年4月4日,随着日本在中国战线的泥沼中越陷越深,第17师团被重建。本来的师团的步兵四连队制由于战线拉长、师团数不足的原因,作为增 加师团的手段,步兵四连队制变成了步兵三连队制。那时的第17师团是以第53(鸟取)、第54(冈山)、第81(姬路)这3个连队为基干。 师团被重建之后立即被派往中部支那派遣军,转战于无锡、常州、宜兴等 地。有一部分部队还参加了武汉会战。武汉会战结束后,在各占领地担任警备 和治安任务。1943年,第17师团被派往南太平洋的俾斯麦群岛(新布里登岛)。 群岛的中心:腊包尔有大规模的陆海军的航空基地。陆军的第8方面军(今村均大将)和海军的东南方面舰队(草鹿任一中将)的司令部也在腊包尔,是所 罗门群岛、巴布亚新几内亚方面的军事重镇。 第17师团的布阵是:第53连队在图尔布,第54连队主力在加斯马达,第81连队在马加斯。后来第81连队被抽掉入了混成第38旅团,被派往Bougainville岛。美军于1943年12月15日在马加斯登陆,26日在格罗塞斯特登陆,两个 方面的美军成犄角之势包围了腊包尔。腊包尔的兵力越来越弱,于1944年2 39 月20日撤走了剩余的海军航空兵部队。而第17师团的官兵坚守着腊包尔和图 尔布,直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 第十八师团 通称:菊 编成时期:1907年11月13日 1925年5月1日取消番号废止,1937年9月9日重建 编成地:久留米 补给军区:久留米 二战投降时所在地:缅甸南部 投降时所属部队:第33军 所属步兵连队(投降时):第55(大村),第56(久留米),第114(福冈) 历代师团长 1 木村有恒(1907年11月13日----1910年11月30日) 2 大迫尚道(1910年11月30日----1912年12月26日) 3 神尾光臣(1912年12月26日----1914年11月26日) 4 齐藤力三郎(1914年11月26日----1915年5月26日) 5 柴 胜三郎(1915年5月26日----1919年7月25日) 6 高山公通(1919年7月25日----1922年8月15日) 7 金谷范三(1922年8月15日----1925年5月1日废除) 8 牛岛贞雄(1937年9月11日重建----1938年7月15日) 9 久纳诚一(1938年7月15日----1940年2月10日) 10 百武晴吉(1940年2月10日----1941年4月10日) 11 牟田口廉也(1941年4月10日----1943年3月18日) 12 田中新一(1943年3月18日----1944年9月22日) 13 中 永太郎(1944年9月22日----1945年8月15日) 北缅甸、胡康河谷的血战 第18师团是日俄战争结束后的1907年的11月,和第17师团一起被新设立的。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作为独立第18师团(师团长:神尾光臣中将。另外还被配属原隶属于第3师团的第29旅团和重炮部队)参加了对德军的中国青岛要塞的攻坚战。 1914年8月23日,日本宣布对德宣战。第18师团于9月2日在山东半岛 40 北岸的龙口一举登陆。而在大正天皇生日(天长节)的那一天(10月31日)开始了总攻,战斗大约进行了一个星期。11月7日,在青岛的德军投降。 之后,随着1925年的裁军,第18师团被取消,番号也被废除。然而抗日 战争全面爆发后的不久,就在1937年9月师团被重建。所属步兵连队是:第 55(大村)、第56(久留米)、第114(福冈)和第124(福冈)。其中第124(福冈)连队于1941年11月被编入了步兵第35旅团(旅团长:川口清健少将)之 后,前往瓜岛。结果和第7师团的一木支队一样,落得个全军覆没的下场。 变成3步兵连队制的第18师团被配属给了第10军,在柳川平助中将的指 挥下于11月4日在杭州登陆。国军的防线全面崩溃,败走向了南京。第18师团随后紧追不舍,直到打下南京。 南京陷落之后,第18师团归入中部支那派遣军的指挥,担任各地的警备和 治安。1938年10月转往华南战线,攻下了广东。攻下广东后,担任华南方面 的警备工作和切断国军的补给线的任务。在日美开战之前的1941年11月,第18师团被编入山下奉文中将的第25军。日军偷袭珍珠港之前的一小时五十分 钟之前,也就是1941年12月7日晚上11时55分(当地时间),由步兵第56连队为基干的佗美支队(佗美浩少将)在马来半岛登陆,开始日军对马来西亚 和新加坡的战斗。第18师团的主力于1942年1月23日登陆,替换下因为急速 进攻而疲劳的第5师团,沿着马来半岛西岸迅速南下直扑新加坡。第25军的进军出乎意料的顺利,到1月31日为止控制了马来半岛的全部。2月9日在新加坡登陆,15日英军投降。 新加坡陷落之后,为了进攻缅甸,第18师团被编入了第15军(饭田祥二郎中将),4月在仰光登陆成功。5月占领曼德勒。之后,在缅甸各地展开讨伐 作战,并担任了北缅甸的防卫任务。1943年3月,为了打乱日军的战略部署, 在奥特/温盖特少将的指挥下,英军的伞兵部队在缅甸北部胡康河谷附近的伊洛 瓦迪河两岸空降成功。对于这支英军伞兵部队,日军非但没有及时搜索、歼灭, 而10月份约瑟夫/史迪威中将又趁机率着装备精良的中美联军(新一军,军长 郑洞国,辖下孙立人新38师和廖耀湘新22师)向第18师团发起了牵制攻击。 中美联军训练有素,很快从牵制攻击(为保全英军伞兵而吸引日军兵力)转为 41 正式的攻坚战。 新38师于10月29日占领新平洋,12月29日攻下于邦。胡康河谷的战斗 持续了将近半年,在中美联军的包围下,第18师团的补给被切断。在营养失调 和疟疾等各种传染病的困扰下,面对着全军覆灭的危机,中美联军占领胡康河 谷之后,直扑孟共河谷。第18师团拼尽全力于1944年7月开始撤退,此战斗 期间第18师团失去了约3200名官兵。 同时,在密支那方向担任防卫和警戒的第18师团步兵第114连队被以那支幸存下来的英军伞兵部队为首的盟军所包围。在水上源藏少将的指挥下,第114连队试图向孟共方向突围。非但没有成功,相反损失了2000名左右的有生力量。8月,水上源藏少将命令其部下突围出密支那,而自己在密支那切腹自杀。步 兵第114连队在拉孟虽然还约有400名左右在留守,但在1944年9月7日被全部吃掉。 日军在1945年2月试图重新夺回密支那,但是失败了。第18师团向缅甸的西南面突围时,遇到了第28军(樱井省三中将)才避免了灭顶之灾。不久, 日本无条件投降了。 第十九师团(罗南师团) 通称:虎 编成时期:1915年12月24日 编成地:罗南 补给军区:罗南 二战投降时所在地:吕宋岛(菲律宾) 投降时所属部队:第14方面军 所属步兵连队(编成时):第73(罗南),第74(咸兴),第75(会宁),第76(罗南) 所属步兵连队(投降时):第73(罗南),第75(会宁),第76(罗南) 历代师团长 1 立花小一郎(1916年4月1日----1918年7月24日) 2 高岛友武(1918年7月24日----1921年7月20日) 3 上田太郎(1921年7月20日----1924年2月4日) 4 竹上常三郎(1924年2月4日----1926年7月28日) 5 渡边 寿(1926年7月28日----1929年8月1日) 6 川岛义之(1929年8月1日----1930年11月7日) 42 7 森 寿(1930年11月7日----1933年3月18日) 8 牛岛贞雄(1933年3月18日----1935年3月15日) 9 铃木美通(1935年3月15日----1936年3月1日) 10 尾高龟藏(1936年3月1日----1938年11月9日) 11 波田重一(1938年11月9日----1940年9月28日) 12 上月良夫(1940年9月28日----1942年7月1日) 13 尾崎义春(1942年7月1日----1945年8月15日) 遇强不强的高丽师团 日本胁日俄战争胜利之余威,于1910年8月22日武力吞并了朝鲜。当时,朝鲜半岛的兵力只有从日本本土派遣的一个师团,而且还是轮流更换的。从明 治末期到大正初期,在朝鲜半岛新设两个师团的计划就一直在被国会商讨。但 是这个方案因为财政上的困难而难以实现。1915年终于得到认可。第19、20师团也就因此诞生了。(见《从师团番号谈日本陆军编制的历史》) 第19师团的司令部设在朝鲜半岛北部的罗南,由4个步兵连队组成。兵员的补充不是来在朝鲜半岛,而是依赖日本本土。第19师团的是由东北地区的甲种师团负责。征兵完毕,选拔之后送往朝鲜。 1931年918事变爆发之后,第19师团抽出部分兵力与第20师团一起编成了混成第39旅团入满作战。这支原属于第19师团的朝鲜军在战斗结束之后 1932年6月为止驻扎在满州。 1938年随着张鼓峰事件的爆发,师团立即被派往前线。然而随着日本在中 国这个战争泥潭中越陷越深,日本大本营方面不愿将事件扩大也为了避免对苏 开战(实际上一点便宜都没沾到)而于7月26日命令第19师团立即开回驻防地。之后,苏军得势不饶人连下张鼓峰的要地,出于无奈第19师团师团长尾高龟藏中将擅自命令向苏军还击。战斗持续了11天,第19师团虽然坚守了阵地,但是损失将近20%的兵力,于8月10日宣布停战。 太平洋战争中第19师团依然在朝鲜半岛北部担任防卫任务。1942年9月步兵第74连队(咸兴)被抽调编入了第30师团,师团于1944年12月进驻菲律宾的吕宋岛。 43 师团主力属于尚武集团(属于第14方面军,指挥官:山下奉文中将),担 任林葛安湾北部的圣菲尔南多地区的防卫工作。1945年1月9日,第19师团在林葛安湾迎击了前来登陆的美军。但是美军无论在兵力和火力上都占有绝对 优势,将第19师团赶进了北部的山岳地带。当第19师团正准备展开游击战时, 日本无条件投降了。 44
/
本文档为【日本陆军师团历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