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本科

2017-10-26 17页 doc 74KB 29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1137

暂无简介

举报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本科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本科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后金融危机时代某企业应对会计舞弊的策略研究 作 者 夏茵茵 学籍批次 0703 学习中心 泰兴奥鹏学习吣 层 次 本科 专 业 会计学 指导教师 贾俊 - 1 - 。 内 容 摘 要 在金融风暴的冲击下,国际金融市场冻结,企业资金短缺大概需要30%左右,而且资金链断裂呈现蔓延趋势,对企业造成的压力非常大。同时,由于人工成本的上升,这直接缩小了企业利润空间,造成企业的生存困难。由于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发生了这些重要变化,导致企业的各种资产...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本科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本科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后金融危机时代某企业应对会计舞弊的策略研究 作 者 夏茵茵 学籍批次 0703 学习中心 泰兴奥鹏学习吣 层 次 本科 专 业 会计学 指导教师 贾俊 - 1 - 。 内 容 摘 要 在金融风暴的冲击下,国际金融市场冻结,企业资金短缺大概需要30%左右,而且资金链断裂呈现蔓延趋势,对企业造成的压力非常大。同时,由于人工成本的上升,这直接缩小了企业利润空间,造成企业的生存困难。由于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发生了这些重要变化,导致企业的各种资产大幅缩水,企业管理者为了保住昔日殊荣,维护企业形象,不惜一切代价,虚报产值,虚报收入,虚报利润,舞弊的动机会明显增加。 本文从会计舞弊的概念、要素、成因出发,研究了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特征以及对会计舞弊的影响,了经济繁荣时期和后金融危机时代会计舞弊的不同动机,也分析了后金融危机时代美国与中国在会计舞弊手段上的不同点,然后分析了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会计舞弊的特殊危害性,最后提出了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应对会计舞弊的策略:主要是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从根源控制会计舞弊;完善中介机构介入公司治理,从过程控制会计舞弊;发挥注册会计师的外审作用;加强企业内部加强会计诚信管理;完善企业业绩考核体系;完善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体系等方面提出应对策略,以期对应对会计舞弊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会计舞弊 金融危机 策略 - 1 - 目 录 一、 某企业会计舞弊案例介绍 ...................................... 1 (一)企业会计舞弊过程介绍 ....................................... 1 (二)案例中采取的会计舞弊的手段简介 ............................. 2 二、案例企业会计舞弊的原因分析 ................................... 2 (一)审计师频繁更换 ............................................. 2 (二)在巨额存款下仍需要向外借贷 ................................. 3 (三)公司信息透明度低 ........................................... 3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会计舞弊的对策分析 ............................. 3 (一)加强法律治理 ............................................... 3 (二)发挥注册会计师的外审作用 ................................... 4 (三) 完善企业业绩考核体系 ...................................... 6 (四)完善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体系 ................................. 6 参考文献 ......................................................... 9 - 2 - - 1 - 后金融危机时代某企业应对会计舞弊的策略研究 一、 某企业会计舞弊案例介绍 本论文采用的是一个实际的案例,由于采用此案例的数据未征得本企业的许可,因此,文章中均以某企业出现。同时,数据也不完全是此企业真实数据的反映,但文中数据足以说 明问题。 (一)企业会计舞弊过程介绍 某企业于1990年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的控股公司,集团主要业务包括从事钟表、珠宝首饰及皮具产品的、装嵌、制造和分销;以及授权第三者特许或转让与第三者某企业不同之品牌或商标:及时计零件、珠宝及电子消费产品之贸易。 集团在1993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当时股价长时间在$l水平横行,其后透过不断收购,股价开始上升,至1996年中已升至$2水平,及至11月初,某企业公布配股集资1.2亿元后,股价最多单日内急跌逾50%,令市场哗然。当时正值证监会高调调查一名市场庄家,触发多只庄家股急跌,市场传闻四起,而某企业的急跌,有指涉及场外期权活动,虽然实情无从证实,但某程度上可以反映该股“庄”味甚浓。 某企业经历了该次事件后,沉寂了一段时间,不断进行收购知名品牌及分析业务上市,于1998年7月,分拆集团内某企业珠宝(0926)上市,但股价也没有太突出的表现。于2006年某企业表示某企业珠宝股价长期偏低,未能反映企业真实价值,并于2006年10月24日将其私有化,放弃上市地位。 某企业股价在2003年至2005年底长期处于$l.5-$2.0水平,直至2005年收购以经营手袋、小型皮具饰及男女鞋履系列的欧洲品牌后,业绩稳步上扬,更于2006年8月公司引入瑞士名表珠宝集团成为股东后,以特许经营方式经营某著名品牌旗下皮革品牌,令股价稳步上扬,不少证券商出具,向客户推介某企业,甚至引得外资基金入股,股价由来$2水平反复升至2007年中最高见$7.17,总市值超过100亿港元,有“股坛长毛”之称的David Webb在其个人网站发表文章,质疑某企业财务问题,令股价反复下跌至停牌前的$0.66,跌幅超过90%。 事件的开端于,始于某企业于2007年7月25日发出的通告。该通告指“某企业”的执行董事及公司秘书黄先生于2007年7月正式被廉政公署起诉,有关起诉牵涉黄先生连同“钧壕”(115)及“美建”(336)的五名董事,他们被指涉嫌2003年7月投资重庆一个合营项目来串谋诈骗。该通告同时声明黄伟光已对有关指控作出否认,而事件亦与某企业无关。 David Webb于翌日(7月26日)就事件在其个人网站中发表狠批某企业公司账目混乱,董事会成员与其它几家上市公司美建(0335)、Incutech(0356)、开明投资(0768)关系千丝万缕,并质疑该公司一些声称与“独立第三者”的不规范交易行为,当中亦牵涉不少为会计不规范 - 2 - 行为。当中包括(l)在2001年8月以相同价格回购2000年卖出的商标,令公司利润于2000年虚增利润7500万元及于2002年流出现金7500万元;(2)于2005年以1.15亿元回购于2002年间以8000万元出售的附属公司股权,令公司利润于2002年虚增7990万元,及令该股权3年间虚增3000万资产价值(连同商誉价值);(3)于2004年以总价1.47亿元,收购一家德国业务,录得1.28亿元以商誉形式入账,同时处理某企业账内1.2亿元的应收账;(4)于2003年更改有关处理外币兑换的会计政策,为集团带来近9000万的收益。 此公司管理层于7月27日举行记者招待会,否认公司与美建的商业联系,并公布将在7月30日向基金及分析员进行电话会议澄清疑点。但该电话会议因公司股份突然在港交所暂停 诉,直指此企业在交易时段做出选择性买卖而被中途停止,据传说停牌原因是港交所收到投 披露。虽然疑点重重,但BNP在会后仍然相信公司财务稳健,维持“买入”评级。 事件曝光,某企业股价由月初历史新高$7.17急跌至停牌前只余不足40%的$2.80。公司独立董事吴奕敏以公务繁忙为由辞去独立董事一职;而黄伟光辞去除某企业以外几家上市公司的董事职务。而主席史壁加患病不履行职务事件才得以曝光。公司在8月8日复牌,股价跌至$l.55,并随即弹至$2.57,随着某企业委任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独立审查,黄伟光于月13日辞任职此企业国际执行董事,某企业再于8月30日停牌并发表毕马威对目的评审结果,公司应收账出现“可收回性不明朗”的问题。 复牌后急挫至$l.1财汇局对事件表示关注公司审计师是否应该一早知悉有关问题款项,而David Webb则质疑,为何监管机构容许某企业复牌,因为某企业的通告有误导市场嫌,因公司刻意回避交代一些重要资料。包括(l)问题账目来自哪些客户 (2)批账目何时借出 (3)审计师以何种标准判断该些账目“回收性不明朗”及至9月初,利福(1212)以“白武士”姿态参与某企业的财务重组,并提了3亿元的过渡贷款。而一直未曾露面的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史壁加先生于2007年10月离世。某企业发布2006/2007年年度报告,股东应亏损高达19.59亿元,当中资产减值达19.8亿元。及至2008年6月,商业罪案调查科高调搜查某企业,并拘捕五男两女,涉嫌串谋讹骗两家上市公司股东及18家海内外银行,涉及款项达35.5亿港元而利福公司最终于2008年8月宣布终止收购某企业,令股票“解冻”遥遥期,中小股者血 本无归。 (二)案例中采取的会计舞弊的手段简介 案例中企业造假手段精细,但不难发现其手法与以前其它舞弊案,并无特别之。包括(1)制造假文件;(2)虚假交易事实:(4)掩饰交易或事实;(5)虚增资产;虚减资产和负债;(7)隐瞒表外资产、负债和利润:(8)夸大盈利预测及(9)任意变更或者使用不恰当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活动等。 二、案例企业会计舞弊的原因分析 (一)审计师频繁更换 理想的公司治理制度下,上市公司应该3-5年期间更换一次审计师,确保审计师能保持 - 3 - 独立性。案例中企业在3年中转换了3个审计机构,频密程度足以引起投资者关注。尤其是审计师自动请辞,颇有可能是审计师对公司管理层就内部监管、风险管制、会计政策等持不同意见,以致不能履行其审计师责任,惟有请辞。 (二)在巨额存款下仍需要向外借贷 高负债是一个舞弊指标。不少“声称”高盈利的企业都是不合理地高一负债,一个可能是因为企业刚在业务起步,需要投放大量资金,另一个可能则是企业的利润只是镜花水月,需要靠借贷以供应企业资金周转。以案例中企业为例,公司在坐拥大笔现金之际,竟然花费银行资源付息借贷,其中隐含着舞弊的可能。 (三)公司信息透明度低 案例中企业的透明度非常低,当公司会计舞弊曝光后,才发现原来公司主席兼大股东史璧加己身患重疾,在欧洲接受治疗,由2006年11月公司营运已由行政总裁负责,这种对股价敏感的信息,直至在David webb文章出台后,董事会才正式对外发布,可见公司透明度极低。 4)独立董事制度不完善( 一般相信独立董事制度,是一个有效监控上市公司的角色。Beasley(1996)的研究就确认独立董事的存在减少会计舞弊的机会。然而,在案例中企业舞弊事件中,就看出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监控不到位。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会计舞弊的对策分析 (一)加强法律治理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因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导致了案例中企业出现了严重的会计舞弊,因此,应对会计舞弊需要加强公司的法律治理。 (l)弥补先天权力不足上市条例不具法律的约束力,凸显了上市公司监管方面的弱点,监管单位其实亦早已看到,以前证监会建议规定所有上市公司通告,业绩报告、年报及招股书都将成为提交予证监会的法定呈报,若有任何虚假或误导的内容,有关当事人将可能面对刑事检控,判处罚款甚至入狱,这一个措施,弥补了上市条例上先天性法定权力的不足,非常具有阻吓性。 (2)推行集体诉讼法,赋予小股民诉讼权力香港奉行普通法制度,由于缺乏集团诉讼法案,而且举证责任于原告身上,所以小股民罕有地能向上市公司管理层申索赔偿,而且诉讼费用相当昂贵,实在不是一般小股民可以负担。所以要确保小股民的利益得到保障,香港应该推行集体诉讼法,让小股民可以团结力量,以集团融资方式,向侵害他们权益的管理层提出诉讼。而且,作为企业外部人,要求由原告举证变得异常困难,与政府不同,这些小股民并没有太多的资源用以搜集证据,所以在小股民案件,应由被告举证证明自身清白,确保小股民利益不受侵害。 - 4 - 此外,为了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一定要重视民事法律责任在规限公司会计舞弊方面的重要意义,及早完善有关规定,确立民事法律责任在会计舞弊法律责任中的应有地位。严格规定对虚假信息披露人的处罚力度,加大其造假成本。还要在证券法律信息披露制度中完善有关盈利预测、关联交易披露的规范以及如何有效防止财务报告中的利润操纵等内容。 3)改进现时股东登记册,赋予小股民决策权利现时香港股民可以透过两种管道持有股票,一是以个人名义,把股票由银行或证券行提取作“现货”持有,或是以代理人名义,由银行或证券行代为持有。如股民选择由金融机构代为持股,小股民将不能置身于上市公司股东名册内,并因此失去参与股东大会的资格,不能在股东大会发言或投票。这种方式无疑是剥削了股东的部份权益,但由于进行股票买卖前,股票必需先存入银行或证券行,再经由合资格的股票经纪进行,所以,不少股民都喜欢以代理人持有,但相对应的权益已被剥削了。证监会应正视这种情况,让这群小股东即使以代理人持股,仍然可以出席股东大会,为自己的权益负责任。 (二)发挥注册会计师的外审作用 后金融危机时代下,会计舞弊具有它的特殊性,注册会计师要根据这些特点,具有针对性的关注以下事项: 1 强化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能力 在金融经济危机下,企业的各种资产大幅缩水,在年报中可能会掩盖一些实质性的亏损,舞弊的动机明显增加,再加上金融危机同时对会计准则和会计报告的透明性提出了较高要求,这对注册会计师来说是一个大的挑战,增加了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风险成本和难度,因而需要会计师事务所严格贯彻风险导向理念理念,遵守执业准则,提高职业判断能力。对所有可能显示舞弊的各种迹象,要多一些怀疑,多收集一些证据,以降低审计风险。 2 加强对金融工具的分类和计价的审计 企业管理者持有金融资产的意图往往决定了金融资产的分类,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管理者操作利润的几率较大,因此在年报审计过程中,应注意企业利用金融工具的分类操纵利润。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贷款、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三类金融资产之间,不得随意重分类。企业在初始确认时将某金融资产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后,不能重分类为其他类金融资产;其他类金融资产也不能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注册会计师在年报审计过程中,经 - 5 - 常发现企业为了完成利润目标而操纵金融资产的分类。 3 关注企业合并及异常的股权转让行为 股权转让归属于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行为,往往具有短暂性和临时性,对一个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而言,这方面在利润总额中占的比重应该是较小的。注册会计师在年报审计过程中发现,利用企业合并和股权转让往往成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有很多公司依靠于股权转让、资产重组等这些非经常性损益不避免亏损。 4 加强对长期股权投资及商誉的减值测试的审计 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方法有其特殊性,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处理,即将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类似金融资产当时市场收益率对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确定的现值之间的差额,确认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且不得转回。其他的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减值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处理,即长期股权投资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长期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长期股权投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 商誉的减值尤其应引起注册会计师的重视,谨防收益操纵。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合并中产生的商誉不再摊销,而是代之以商誉减值测试,只有存在减值时才需计提减值准备。减值测试是基于一项资产期望产生的现金流量,但商誉本身并不产生现金流量,它只能与其他一项资产或一组资产相结合才能产生现金流量。因为缺乏客观的标准,企业会通过自己的主观判断甚至武断,进而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如何认定商誉所属的资产组,如何避免被错误的分配给过大或过下的资产组是实际操作的关键,也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难点。 5 加强对上市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的审计 在目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很多上市公司的金融资产大幅缩水,企业可能会掩盖一些实际亏损,这就强调了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应加强上市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的审计,在贷款损失准备的提取上,结合贷款风险估计、银行产权制度以及相关税收政策,采取足额稳健提取的做法,促使商业银行审慎经营,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6 审计报表附注中持续经营的评价 由于金融、经济危机的影响,作为审计对象的企业,产品需求的减少和融资难度的加大,会使企业的经营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另一方面,对于危机究竟会持续多久以及以何种方式结束尚不得而知,这就给企业未来的经营增添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对于持续经营假设的评估显得格外重要,稍有不慎,企业的经营风险就转化成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 - 6 - 金融危机的发生导致被审计企业持续经营的不确定性增大,很多不确定性没有历史数据或以往经验可以参考,导致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大幅提高,因此,注册会计师需要要花更多时间关注。除采用传统的审计手段外,还要通过进行实地考察等,多做经营现场、行业规模等相匹配的研究分析,收集更多的证据。另一方面,要考虑要求管理层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充分披露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持续经营的各种不确定因素。 (三) 完善企业业绩考核体系 建立合理的经营考核指标,减少会计舞弊的源动力。考核指标是每一个单位进行考核的主要依据,目前政府对企业的考核指标多数是收入、利税、安全等指标,这一成不变的考核指标并不是万能的,它对企业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会计舞弊。现在国家已提出了科学的发展观,在制定考核指标的时候,应该用科学的方法,实事求是的态度,联系宏观经济情况与企业自身情况制定出切合实际的考核指标,不应该只是把上级的指标进行分解后下达给企业。比如:在制定考核指标时应考虑增加一些涉及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非财务指标,从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制度、环境保护程度、产权保护状况等方面综合考查,在改变激励措施,防止经营者的短期行为方面,将长期绩效补偿与短期工薪支付分开,使经营者所得的利益与企业目标约束挂钩,给企业的工作成绩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提高人们完成指标的积极性。在考核经营者时,还应将任期内企业的遵纪守法情况以及会计信息的质量结合起来,最终减轻政府对企业的压力,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源动力,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舞弊的原因主要来自单位内部,“源泉”主要是单位负责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从“源头”抓起。一是要加强对单位负责人进行相关会计知识的,尤其是加强对其诚信意识、道德和法律意识教育,以增强其遵守财经法规意识,争取其对会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以此推动会计工作规范发展;二是明确单位负责人为会计信息第一责任人,要按照新《会计法》中“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的要求,强化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和所承担的法律责任,督促其加强会计管理;三是加强对单位负责人的监管,健全和完善对单位负责人的离任审计制度和内、外结合的会计监督体系;四是加大各单位会计工作的透明度,真正实行财务公开,自觉接受广大干部职工监督;五是要加大会计信息失真的处罚力度,重点追究造假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尤其是追究指使、胁迫、强令会计人员做假账的领导者法律责任,六是建立领导干部遵纪守法档案,特别是对财经纪律的遵守档案,要让造假者从各方面都受到损失,让人们感到造假得不偿失,增强单位负责人责任意识。 (四)完善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体系 会计监督的必要性在理论上被大多数人接受,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会计监督的效果却不如 - 7 - 人意。除了上面提到的应进一步健全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外,还应从加强企业的内、外部监督入手,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1)加强内部监督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系统是社会大生产和对之进行科学管理的客观需要。它所具有的功能和作用已为无数实际所证明。它是组成内部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组织内部为实现其业务和管理目标,实时自动防错、查错和纠错,实施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目前,它正逐步成为我国规范市场经营主体及行为的常用措施,成为制度化、法制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我们防范财务信息失真和与之相关的经济领域违法乱纪活动的重要基础性建设项目。 第一,明确企业管理当局的会计责任,扫除会计监督的阻力。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水平高低和会计监督力度的强弱与企业领导人员对会计的态度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企业领导支持会计监督, 则企业的会计监督力度就强, 会计信息质量水平也就高, 反之则差。当前我国会计监督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企业领导阻碍会计监督, 并指使会计人员作假。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会计监督不力、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恐怕首要措施就是加大领导人员的会计责任。虽然《会计法》规定企业领导对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并规定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但实际生活中,企业领导真正受到处罚的只是少数,即便受到处罚,相对于会计造假所获得的收益也是微不足道的。这并不能有效抑制企业领导授意、指使会计人员进行会计造假。我们应进一步加大企业领导人的会计责任、加大处罚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使领导意识到阻碍会计监督的后果, 才能从内心深处支持会计监督, 为会计监督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二,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增强监督技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会计领域的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出现, 与此相应的新规章、新制度、新方法也不断产生。但我国会计人员的整体水平较低, 不能适应新的形势。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形成激发会计人员精益求精、刻苦学习的机制,形成一种不学习必将被淘汰的文化氛围,使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不断提高,真正做到内有动力,外有压力;另一方面对现有在职会计人员要加强培训,鼓励他们参加各类形式的学习,适应知识经济和学习型社会的需要;对专业院校毕业的学生,应结成对子以老带新,放手让其实践,增加感性认识,不断提高我国会计人员素质, 增强监督技能,以保证监督质量。 (2)加强外部监督 在防范财务信息失真与经济领域违法乱纪的过程中,自律与他律、内部控制与外部管理、自觉监督与强制监督,是事物的两个方面,都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内部监督与控制的效果在 - 8 -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的态度和职工的素质,所以在其运行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死角,存在着自身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矛盾。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外部监督,内部监督与控制的效果就不能持久和巩固,社会和公众利益就不能得到保障,内部监督和控制就会各自为阵,失去依据和支托。反之,缺乏内部控制与监督,外部监督就失去了基础,也变成了空中楼阁。再严密的外部监督,如果没有内部监督与控制的配合,也是孤掌难鸣,效果难有保障。可见,外部监督不仅是内部监督与控制的配套设置,是为其加上的“双保险”,同时还是对内部监督的再监督,是一个更高层次的再监督,是财务信息失真监控、检测和预警系统功能的附加和延伸。 由于信息生产者和使用者的信息不对称、生产的垄断性以及会计信息质量的“隐性”特征,使得信息使用者在市场交换中处于劣势地位,如果不对其进行管制,信息生产者就会以垄断价格出售商品,这不仅对使用者不公平,也会造成社会效率的损失。因此,会计信息需要政府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法规、准则和制度来对其进行管制。各国的实践也证明了政府管制的必要性。 ?会计准则制定的管制。会计准则简单地说就是关于会计信息生产的准则。它的实质是一种规范标准,即专门用于规范财务信息生产与传输的标准,这一标准不仅包括质量标准,而且也包括数量标准。准则制定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管理当局提供会计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政府的最大作用应该是给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这是政府监管的主要形式。 ?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监管。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的直接生产者,会计人员在生成会计信息的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会计人员的执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不容忽视。 ?对外部审计的监督。由于民间审计市场本身的不完善及其信息不对称,因此,政府监管是十分必要的。加强政府对审计的监管,保证审计市场的有效运行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与公允的又一道防线。 ?会计信息的法律监管。法律在市场经济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市场自身的秩序和规则必须要依赖法律。法制的作用有两个:一是约束政府,二是约束经纪人的行为。 但从另一方面看,不论是从代理理论中受托责任的解脱,还是从资本市场上筹资的相互竞争上看,企业都有对外披露会计信息的压力和内在冲动。实践中有不少企业主动公布没有被强制披露的一些预测信息也说明了这一点,即会计信息市场同样存在着竞争,这就决定了政府的管制不应是完全管制,而应该是一种适度的管制,应合理界定我国政府监管的适度范围。 - 9 - ?政府监管限制在会计信息市场失灵领域。一般地说,会计信息市场失灵有两类:第一类是指会计信息市场自身的缺陷,主要是指由于会计产品本身引致的市场失灵,如会计信息失真;第二类是指政府监管过多或不适当而造成的政府失灵。 ?政府监管应严格限制在会计信息市场出现缺陷的活动领域。人们似乎有一种错觉:政府能够修补所有的市场缺陷。一旦发现市场缺陷,马上就想到要设立一个相应的政府机构,颁布一条行政命令,实施一项管制措施,而不去分析一下这些行政行为能不能或在多大程度上奏效。结果有些行政监管不仅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使问题更加恶化。实践证明对于某些市场缺陷,政府确实能够有效修补,而对另一些缺陷政府却是无能为力,如果勉强修补就会造成政府失灵,政府失灵的后果往往比市场失灵的后果更加严重。 ?政府监管只能限于那些能够修补的市场缺陷,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对于无力修补的市场缺陷,与其硬性干预,还不如顺其自然。人们往往容易看到政府监管的好处或效益,但忽视了政府监管的代价或成本支出。实行政府管制的政府,总是面临一个信息不完全的问题。为了获得信息,实施管制,就要成立各种专门的管制机构,维持这些机构所耗费的人力物力,从社会的角度看就是一种成本,即“管制成本”。高额管制成本往往阻碍着政府管制的有效实施。因此,在考虑是否实施某项政府监管时,首先要做成本效益分析,这是所有经济活动中通行的准则。 ?政府应注意政策的失效问题。经济过程是瞬息万变的,政府管制者很难跟得上现实的变化,这表现在:当需要实施管制时,政府往往不能及时行动,从问题发生到调查、审理直到做出决策,市场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了。当一项管制措施被实践证明是错的或过时的时候,纠正一项错误政策所需的时间往往与当初制定它的时间一样长。 参考文献 [1]黄世忠、陈建民,2002:《美国财务舞弊症结探究》,《会计研究》第10期,第24-32页。 [2]朱海林、冷冰,2002:《美国施乐财务欺诈案分析》,《会计研究》第9期,第52-57页。 [3]黄世忠、叶丰滢,2003:《美国南方保健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剖析》,《会计研究》第6期,第59-63页。 [4]Henry N Pontell,2002,White-collar crime or just risky business?The role of fraud in major financial debacles,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Vol.40,PP15-32. [5]廖洪,2004:《关于监督国家审计的若干思考》,《审计与经济研究》第2期,第19-23 - 10 - 页。 [6]雷光勇,2004:《审计合谋与财务报告舞弊:共生于治理》,《管理世界》第2期,第97-104页。 [7]杜兴强,2004:《公司治理演进与会计信息披露监管—博弈分析与历史证据》,《财经研究》第9期,第74-84页。 [8]潘秀丽,2005:《企业内部控制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9]朱.弗登博格、让.梯若尔,2008:《博弈论》中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0]陈 强:会计舞弊原因新剖析.商业研究,2006.20
/
本文档为【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本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