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韩五加皮植物历代文献整理

2019-08-17 7页 doc 22KB 20阅读

用户头像

is_672950

暂无简介

举报
中韩五加皮植物历代文献整理中韩五加皮植物历代文献整理 作者:李承炫李兴广 【关键词】五加皮 【摘要】本文就中韩药用五加皮植物的历代文献进行了较全面的整理比较。两国五加皮植物较多,有其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韩国五加皮中的无梗五加、刺五加与中国的五加皮拉丁名称相同为同种五加,但产地不同;中国药典规定以细柱五加为正品,韩国药典规定以无梗五加为正品。韩国药材市场多以自产唐五加皮的根皮做中国的细柱五加。关键词中韩五加皮植物文献对比 五加皮始载于《本经》[1],列为上品,谓五加皮“味辛,温,无毒。治心腹疝气,腹痛,益气疗,小儿不能行,疽疮,阴蚀。”国内古今...
中韩五加皮植物历代文献整理
中韩五加皮植物历代文献整理 作者:李承炫李兴广 【关键词】五加皮 【摘要】本文就中韩药用五加皮植物的历代文献进行了较全面的整理比较。两国五加皮植物较多,有其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韩国五加皮中的无梗五加、刺五加与中国的五加皮拉丁名称相同为同种五加,但产地不同;中国药典规定以细柱五加为正品,韩国药典规定以无梗五加为正品。韩国药材市场多以自产唐五加皮的根皮做中国的细柱五加。关键词中韩五加皮植物文献对比 五加皮始载于《本经》[1],列为上品,谓五加皮“味辛,温,无毒。治心腹疝气,腹痛,益气疗,小儿不能行,疽疮,阴蚀。”国内古今药用五加皮植物包括五加科五加属的多种植物外,还有同科不同属和不同科的植物。如:萝摩科植物香加皮,有毒性。目前文献[2]记载药用五加皮的植物有26种8变种。广布于全国各省,长江流域最盛。《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3]规定五加皮的正品来源为细柱五加(Acanˉthopanax gracilistylus W.W.Smith)的根皮。刺五加另条收载,北五加皮也单列为香加皮。现就中韩五加皮的古代文献有关记述整理如下。 1 中国药用五加皮的文献整理 关于五加的植物形态,历代本草多有记载。《名医别录》[4]载:“五加皮,五叶者良,生汉中及冤句。五月、七月茎,十月根,阴干。”《蜀本图经》[5]曰:“树生小丛,赤蔓,茎间有刺,五叶生枝端,根若荆根,皮黄黑,肉白骨硬。”《图经本草》[6]曰:“春生苗,茎,叶具青,作丛,赤茎又似藤蔓,高三五尺,上有黑刺,叶生五叉,作簇者良,四叶三叶者最多,为次,每一叶下生一刺,三四月开白花,结细青子,至六月渐黑色。……今江淮间所生乃为真者,类地骨,轻脆,芬香是也,其苗茎有刺类蔷薇,长者至丈余,叶五出如桃花,香气如橄榄,春时结实如豆粒而扁,春青,得霜乃紫黑;……江淮吴中往往以为藩篱,正似蔷薇金樱辈。”《本草蒙筌》[7]曰:“山泽多生,随处俱有。藤蔓类木,高并人肩。”《本草纲目》[8]曰:“春月于旧枝上抽条,山人采为蔬茹”。 中国药用五加皮自古代以来,品种较为混乱,究其何者为五加皮正品,历代医家说法不一。《图经本草》[6]曰:“五加皮……今所用乃有数种,京师北地者,大片类秦皮、黄柏辈,平直如板而色白,绝无气味,疗风痛颇效,余不入用。吴口乃剥野椿根皮为五加皮,柔韧而无味,殊为乖失。”近代医家对其品种也有如下两种观点。其一,李维贤[9]等依《本经》和《名医别录》上所载的五加皮异名“豺漆”、“豺带”进行品种考证。他认为“豺漆”是借助豺的毛色与形态,喻示五加体茎密生着“茶褐带微红”,就是酷似“豺毛”那样的针状刺。实际上是取其茎态的形象比喻而命名。红毛五加符合这一特征,故认为“豺漆”是指红毛五加。其二,“豺节”是借助豺毛的另一种颜色与形态,喻示五加体茎还有密生着“黄灰”色针状刺者。实际上是取其茎态的形象比喻而命名,而符合于现在的刺五加。宋学华[10]认为“豺”是指瘦,“漆”是指漆树。所以《本经》中载有“豺漆”之名是以五加似漆树有分泌树脂的功能但细瘦而命名的。而《名医别录》的“豺节”中“节”字为“棘”之误写。因此“豺节”应为“豺棘”,故“豺节”是以五加细瘦且具粗刺的形态特征而命名的。他又对《证类本草》、《植物名实图考》所载的五加附图与五加皮形态特征进行比较,确 定历代本草所载的五加皮,均为五加科五加属植物的根皮。同时,把文献记载的五加皮形态及产地结合现今五加属植物分布与形态,经考证五加皮正品为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 W.W Smith)[10]。并对《证类本草》、《植物名实图考》所载的五加附图与五加皮形态特征进行比较确定历代本草所载的五加皮,均为五加皮属植物的根皮[10] 2 韩国五加皮的文献整理 五加皮在韩国古代文献中对其产地、形态等均有论述。朝鲜时期(1417年)《乡药救急方》曰:“五加皮……五七月采茎,十月采根,阴干”,对其采集时期及炮制进行了描述。朝鲜时期(1433年)《乡药集成方》[11]曰:“五加皮……一名豺漆,一名豺节。五叶者良。五月、七月茎,十月根,阴干。”朝鲜时期(1433年)《东医宝鉴》[12]云:“五加皮……生山野,树生小丛,茎间有刺,五叶生枝端,如桃花,有香气。三、四月开白花,结细青子,至六月渐黑色,根若荆,根皮黄黑,肉白,骨更,五月、七月采茎,十月采根,阴干。”上述五加皮形态描述与中国本草文献《证类本草》[13],《图经本草》[6]中记载的内容几乎一致。韩国现存最早的官修方书《乡药集成方》[11]将五加皮列为上品,可见在当时韩国已对五加皮的药用有了较深刻的认识,据《东医宝鉴》[12]曰:“五加皮……生山野”,可以推测出当时五加皮在韩国各地均有生长,但缺少具休的分布地域和形态方面详细的描述。自20世纪以后,对其药用品种和形态有了更深入的研究。1909年日本学者中井另一日本学者内山1900年10月18日在韩国京畿道南汉山,及1902年8月19日江原道金刚山上采集的无梗五加(A.sessil iflorus seem),在国际学术界公开发[14~16]。这也是近代可收集到最早对韩国有关五加皮树的研究报告。其后,他于1912年整理发表了R.G.Mills采集的刺五加皮(A.sentico sus Harms=E.senticosus Maxim.)和Min 刺五加皮(A.senticosus forma inermis=E.var.subinermis)[15~17]924年又发表了韩国产Acanthopanax属2个新种岛五加皮(A.koreanum)和智冀山五加皮(A.chiisaˉnens)[15~ 19]。1927年再追加了3个新种京城五加皮(A.seoulensis)、毛五加皮(A.rufinerve)五加皮和王刺五加皮(A.senticosu s var.koreanus)[15,16,20],至此韩国的五加皮增加到8种[15,16]。1963年韩国学者安等追加了栽培植物唐五加(A.Seboldianum Makino)[15, 16,21]。1976年日本学者北村四郎等发表了毛山五加皮(A.divaricatus)自生在韩国的五加皮[15,16,22]。同年韩国学者陆昌洙等增加了无梗五加的变种中部五加皮(A.sessiliflorum forma chungbunensis C.S.Yook)和南部五加皮(A.sessiliflorum forma nambunensis C.S.Yook)[15,16]。陆昌洙等1994年又发表了白毛五加(A.divariˉcatusvar.albeofructus)和真五加(A.pedunculus),将国内自生的五加皮属植物整理为10种4变种[23,24]。《中韩药典》规定五加皮的正品来源为:无梗五加(A.sessiliflorum Seemann)的根皮[25]。 3 中韩五加皮属植物的品种及外形特征比较 五加科五加属植物,全世界约35种,分布于亚洲。到目前为止,中国有26种8变种,占世界首位,而韩国有10种4变种。其中刺五加、无梗五加是中韩共同存在的,然其产地不同。从历代文献的有关记载其一般外形特征,两国基本相同。如其共同具有的特点是:“落叶灌木,枝、叶柄上有刺或毛。小叶3~5片,叶为掌状复叶,互生。伞形花序,花瓣5。核果浆果状,紫黑色彩等。附1 中国五加皮植物检索表[略]附2 韩国五加皮植物检索表[略]注:目前有关白毛五加(A.divaricatus var.albeofructus)和真五加(A.pedunculus) 的研究还无报告。 4 讨论中韩两国古代以五加皮用药历史悠久 中国汉代《神农本草经》始出现关于五加皮的记载。据史书记载韩国高句丽时期(516年)从中国传授到韩国的历代医学书籍有164卷,其中包括《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证类本草》等医学专著,可惜这些本草专著均已亡佚。在韩国对五加皮最早认识始于古代韩国三国时期(相当于中国的南北朝时期)。按历代本草对五加皮原植物形态的描述分析,古代所用五加皮应来自五加科五加属的多种植物。《名医别录》、《图经本草》、《本草经集注》等古代文献所述五加皮产地、形态描述不同,可见药用五加皮植物不止一种。甚至《图经本草》指出宋朝时期五加皮产地、形态描述不同,可见药用五加皮植物不止一种。甚至《图经本草》指出宋朝时期五加皮已出现伪品的情况。韩国古代文献对多种五加皮也未明确指出其在产地、形态、用药方面的区别,可见在当时多种五加皮植物混在一起使用。近年经过大量研究,两国对各种不同五加皮植物有了新的认识。到目前为止,在中国被称为五加皮植物的共有26种8变种,韩国有10种4变种。中国规定以细柱五加为正品五加皮,而韩国规定以无梗五加为正品五加皮。 中韩五加皮的外部形态共同特点是小叶3~5,掌状复叶,叶柄上有散生的小刺或毛绒。伞形花序,黑色核果状果实等。故,可以说其基本外部形状是一致的。经调查已证实中韩五加皮中的无梗五加、刺五加是两国使用相同拉丁名称的同种五加皮。但是韩国除刺五加以外,还存在王刺五加和Min刺五加等两种刺五加皮,疑为变种刺五加皮,也反映出五加皮属植物的形态变异频繁的特点。另外,韩国自生唐五加皮虽其拉丁名称为(A.sieboldianum Makino),但在目前韩国的文献中被记载为中国产进口落叶灌木,在韩国药材市场中其药用根皮通常被誉为五加皮,而其外部形态类似于中国的细柱五加(A.gracilistylus W.W.Smith),故疑为同种五加皮。本文对两国的药用五加皮的文献整理,旨在为了更好的促进两国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为中韩两国学者进一步研究积累资料,以方便两国学者对五加皮属植物的认识,有助于进一步展开两国共同存在五加皮植物的生药探索,有助于进一步对其化学成分及临床疗效等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吴普等述,孙星衍辑,鲁兆麟等点拨.神农本草经,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16. 2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著.常用中药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第2册.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5,672-674. 3 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48. 4 陶弘景集,尚志钧辑校.名医别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247. 5 唐慎微原著,艾晟刊订.大观本草,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440. 6 苏颂撰,胡乃长,王致谱辑注,蔡景峰审订.图经本草,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309. 7 陈嘉谟撰,王淑民等点校.本草蒙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75-76. 8 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2110. 9 李维贤,曹先兰.古代药用五加品种的探讨,广州:新中医,1984,55-57. 10 宋学华,徐国钧.中药五加皮的本草考证,广州:新中医,1985,8:53-54. 11 俞孝通编著,郭洪耀,李志庸校注,刘振荣,李秀满协校.乡药集成方,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865. 12 许浚编著.东医宝鉴,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914. 13 唐慎微撰,尚志钧,郑金生,尚无藕,刘大培校点.证类本草,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 356. 14 Nakai,T.Flora,Koreana,Jour.coll.Sci.Univ.Tokyo,1909,26:1-304. 15 陆昌洙.韩国产Acanthopanax属分类.汉城:生药学会志,1976,7(3):179-190. 16 李愚.关于韩国五加皮属植物分布研究.汉城:生药学会志,1979,10(3):103-107. 17 Nakai,T.Plantae Millsianae Koreana,Tokyo Bot.Mag,1912,26:37. 18 Nakai,T.智异山植物书.朝鲜总督府,1915,1-98. 19 Nakai,T.Araliaceae Imperii Japonici,Jour.Arnold Arbor,1924,5:1-36. 20 Nakai,T.Flora Sylvatica Koreana XVI,1927,1-32. 21 安鹤洙.汉城:韩国植物名鉴,1963,139. 22 北村四郎,村田源.原色日本植物图鉴.保育社,1976,192. 23 金永珍,朴文洙.五加皮属植物形态及解剖学的特性比较.汉城:韩育志,1997,29 (1):56-63. 24 陆昌洙.药用五加皮,汉城:庆原社,2001,110-124. 25 韩国药学大学会,药典分科会编著.大韩药典,汉城:新日商社,2003,1208. 26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第五册).第十三卷,上海:上海 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758-778. 27 辛民教.临床本草学,汉城:永林社,1992,509-511. 28 辛民教,郑普变共.乡药大辞典,汉城:永林社,1990,432-435.29 李昌富.大韩植物图鉴(上册),汉城:乡文社,2003,811-814. (收稿日期:2004-06-30) 作者单位: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方药系中药教研室(编辑一坤) 继续阅读
/
本文档为【中韩五加皮植物历代文献整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