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汉服热背后的文化心态与符号迷失

2017-11-12 5页 doc 17KB 22阅读

用户头像

is_769254

暂无简介

举报
汉服热背后的文化心态与符号迷失汉服热背后的文化心态与符号迷失 一个现代人对汉服的理解 对汉服的概念理解于结婚时照的婚纱照。当时是在一个台湾投资大陆的婚纱摄影馆拍的,按照我们交纳的价格,当时可以穿5套婚纱。好不容易挑了4套,有2套室内白婚纱,1套室外白婚纱,还有1套红色的古典造型,当时我打定主意是不穿和服照婚纱照的,幸好老公当时也没这么想。最后1套时,当时对汉服没什么概念,想了想觉得唐朝的那种服装很漂亮,就也很想穿一套那个,不懂得怎么说,就对服务员讲,想穿象杨贵妃的那种,没想到小姐非常高兴,本来这套服装是高于我们这个价位1000元的才可以穿的,她竟然二话...
汉服热背后的文化心态与符号迷失
汉服热背后的文化心态与符号迷失 一个现代人对汉服的理解 对汉服的概念理解于结婚时照的婚纱照。当时是在一个台湾投资大陆的婚纱摄影馆拍的,按照我们交纳的价格,当时可以穿5套婚纱。好不容易挑了4套,有2套室内白婚纱,1套室外白婚纱,还有1套红色的古典造型,当时我打定主意是不穿和服照婚纱照的,幸好老公当时也没这么想。最后1套时,当时对汉服没什么概念,想了想觉得唐朝的那种服装很漂亮,就也很想穿一套那个,不懂得怎么说,就对服务员讲,想穿象杨贵妃的那种,没想到小姐非常高兴,本来这套服装是高于我们这个价位1000元的才可以穿的,她竟然二话不说就到另一个档次的服装间拿了来,记得当时还对她说了好几个谢谢。 拍摄的时候,由于我穿着效果还不错,摄影师除了帮我拍了几个规定镜头后还赠送我几个镜头。(现在回想起来她们何尝不是和我们一样喜欢汉服呢)照片出来后,同事们很喜欢,但是特别是那一张穿着“杨贵妃”服装的受到大家强烈的喜爱(我当时还很不明白),结婚后,我堂弟的女朋友还打过电话,要我把那张照片用邮件寄给她,这就是我对汉服最初的概念,但是当时没想到那么多。结完婚后也就忘了。直到后来在网上看了一篇转载的文章,叫《兼葭苍苍,在水一方》,才引起我对汉服的注意,继而由文章的网址去到汉 网。当时看到那么多美丽的衣服可以让网友们自由地穿着在大街上,心里觉得非常羡慕。就保存了很多网友,什么玫瑰情人,紫色瑰人的汉服照。有一次整理文件夹翻看到自己的照片时,才赫然发现:自己也有一张汉服照~那时再回想起当时同事们对那些唐服照片的喜爱,堂弟BF的讨要,摄影师看到我穿那衣服惊喜交加的表情,小姐二话没说帮我拿服装„„我忽然明白了,我们为什么喜欢它,只有一个原因,它是汉服~是我们民族失散很久的服饰文化~人们见到它,有一种久违的亲切。 我们表面上已经淡忘了它,我们穿着名牌T恤牛仔裤,穿着西装打着领带,但是骨子里依然热爱它,拥护它。想到这里,我似乎能够明白了为什么那些汉网的网友们要不遗余力地宣传它,冒着大众的非议,承受那么多不理解的眼光。于是我决定,我要支持汉服,我单纯地希望,能象结婚时穿着那套唐服一样,能再次穿上它~而不是拍完婚纱照后就把它忘了。我希望有一天能象婚纱照中的我和LG,穿着汉服,再牵着一个也穿着汉服的孩子,象《蜡笔小新》里逛庙会的一家三口,穿着自己的民族服装,快乐地走在街上,那是一幅好美丽的场景~每次看到宣传汉服的帖子,就勾起我的愿望,真美好啊„„ 汉服热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心理分析 5月16日,一场典雅的汉服成人仪式在武汉东湖磨山楚城广场举行,516名青年学生身着仿古服装,在编钟鼓乐声中,按照升国旗、加衣冠、敬师长、敬父母、成人宣誓等议程,受冠谢礼,吟唱冠歌,颇有三楚古风。 汉服热,成为近来一大社会景观。4月初,10多名年轻人身穿汉代风格的黑色祭服,在杭州西湖岳飞墓、于谦墓前举行祭拜仪式;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成人仪式,一名女大学生身穿淡黄色汉服,在孔子像前行古代女子的成年仪式——笄礼;北京大学一群学生峨冠博带,在“五一”期间畅游颐和园;更有网民向教育部建议启用中国式学位服,并热心地提供了以汉服为蓝本设计出的学士服、硕士服和博士服样式。如今又有武汉的汉服成人仪式,给汉服热增添了几分热度。 在韩剧《大长今》热播之后,韩国民族服装风靡中国,也由此引起了一些人的反思:“我们拥有音乐神童,却不识角徵宫商;我们穿着西服革履,却没了自己的衣裳~”现实确实让人尴尬,无论汉魏晋唐抑或两宋元明,先辈们总在引导世界时装新潮流,为什么到了现在,很多人的衣橱里除了西装夹克牛仔裤与超短裙,连一件民族服装都找不出来, 民族服饰是一个民族的鲜亮名片,带有传统文化的符号特征。满街洋装,折射出公众对自身文化符号认同感的淡 化;而一提起挽救传统文明就拿汉服说事儿者,同样是患上了某种程度的“符号迷失症”,是在以形式主义复古。 对于汉民族乃至中华民族而言,服饰文化如同历史一样历经沧桑巨变,汉服威武,唐袂飘飘,宋衣苗条,明裳崇古。现代人大力复兴汉服,如果仅仅是因为看了和服、韩服源自汉服,至今人家还穿在身上咱心里不舒服,就要把老祖宗的衣钵重新端出来以示源流,像阿Q那样满口豪言壮语“我过去比你阔得多了”,那倒大可不必。 当年听歌手张明敏唱那首《我的中国心》,歌词中“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尤其扣人心弦。要让古之“裳”仍为今之“尚”,不必分汉服唐装宋裙明襟。只要我们的服装设计师能多多吸收传统服饰的元素,只要每个人牢牢把住自己的传统文化基因不被异化,永远珍爱曾经的棉布褂子土布鞋底。无数人身上的民族文化名片,以及它所产生的巨大向心力凝聚力,就是中国最大的软实力~ 这就是迄今为止我对汉服最简单的理解和愿望,我佩服网友们的勇气,我希望汉服有一天能得到大家的重视,能让当政者制定出规范的,标准的汉服,让大家都能穿上自己喜欢的服装,无愧于我们的民族,无愧于我们的时代。 “复兴汉服”背后的文化心态 连日来,一套“中国式学位服”设计在天汉网等论坛流传,让许多网友“心痒痒”,觉得设计方案好漂亮,希望 毕业时能穿上“中国式学位服”。同时,此举引起人们再次对“复兴汉服”运动的关注,呼吁让中国传统走上国际舞台。(2006年4月20日《信息时报》) 在网上看到了所谓的“中国学位服分解图”,猛一看被吓了一跳,那服饰怎么看怎么象古装戏里的皇帝或太监的服饰,就这么一套“威仪”有加的服饰,得到了众多网友的支持,支持的原因是无外乎发扬传统文化,保护文化遗产云云。发扬传统文化,保护文化遗产用意是良好的,但是传统文化与文化遗产有精华也有糟粕,是不是要一概发扬与保护,我想这已经说了百年,说臭街了的事,实在不必赘言的。我倒从“复兴汉服”的喧哗声中,窥出一种“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浮躁心态。 原以为我们一直在弱国的心态下“流着汗水默默地辛苦地工作”,一直在低着头赶路,至少面对外国人“不卑不亢”。前段时间冒出个“摒弃弱国心态”的热烈讨论之后,我才意味到有些人并不认为自己是弱国的国民了,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很有一些人重拾“天朝”的大国心态。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倡议启用中式学位服,助推汉服复兴是不足为奇的。 到的是,人们所要复兴的服装既不是晋服,也不是隋关注 服,更不是元服、满服。何以如此呢,大概汉朝是汉民族统 治并最为强盛的朝代,唐朝虽然达到了中国历朝的鼎盛时期,但唐朝的国君已有胡人的血统,因此唐服就难当中国学位服的重任了。其他朝代要么上不得台面,要么为“异族”所统治,所以终是不太“正大光明”的,唯有汉服才“正宗”,才最有资格做中国的学位服。何况,汉朝在一段时期内确实有一股子“大汉雄风”,也有“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言壮语。也正符合了那些“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人的自傲心理。这样看来,所谓的复兴汉服,其实并不是要实现56个民族凝为一体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是打着扬我民族文化旗号的狭隘汉民族主义行为。 撇开这不深谈,使用中国式学位服是不是就是对西方文化的反击、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呢。我看也未必这么简单,如果文化的保护只是做一些形式主义的“返祖”,这种保护实在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就象某些与史实沾亲带故的风景区,盖几间房子,写几幅对联一挂就“发扬”就“文化”起来了。之所以要发扬是因为没落了,之所以要传统文化是因为西方文化大有市场。传统文化没落与西方文化大有市场是两种文化竞争的必然结果,比如满服被西装取代,是因为长袍马褂不方便、不实用;钢笔之所以取代毛笔成为书写的主要工具,是因为它确实有诸多优点;中医敌不过西医,是因为西医明明白白见效快。 当然,汉服做学位服不见得比现行的西式学位服差多少,但也不会强很多,我看主要还是一种自视自傲“天朝”文化心态在作崇。对于中西文化的取舍问题,鲁迅那一代人的争论已经给了我们很好的启迪,无论对中对西都要采取一种“拿来主义”,我们既不必也不可能全盘西化,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既不必也不可能全盘中化。生长在一个快速发展的中国,我们需要的仍是一种谦虚好学、兼容并蓄的心态,对待传统文化,我们没必要夸耀其辞,我相信只要是好东西,谁都会看得见。
/
本文档为【汉服热背后的文化心态与符号迷失】,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