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当梁的上部既有架立筋又有通长筋时

当梁的上部既有架立筋又有通长筋时

2017-11-14 47页 doc 90KB 99阅读

用户头像

is_321575

暂无简介

举报
当梁的上部既有架立筋又有通长筋时当梁的上部既有架立筋又有通长筋时 1、上通筋的计算 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LaE时,取Max(LaE,0.5hc+5d)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LaE时,必须弯锚,弯锚长度=hc,保护层+15d LaE的取值,钢筋级别直径,抗震等级,混凝土强度 若某框架梁混凝土强度为C30,柱为C40,如何得到LaE 2、下部通长筋的计算 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左右支座锚固同上部通长筋 3、左右支座负筋的计算 第一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3 ...
当梁的上部既有架立筋又有通长筋时
当梁的上部既有架立筋又有通长筋时 1、上通筋的计算 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LaE时,取Max(LaE,0.5hc+5d)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LaE时,必须弯锚,弯锚长度=hc,保护层+15d LaE的取值,钢筋级别直径,抗震等级,混凝土强度 若某框架梁混凝土强度为C30,柱为C40,如何得到LaE 2、下部通长筋的计算 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左右支座锚固同上部通长筋 3、左右支座负筋的计算 第一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3 第二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4 4、中间支座负筋长度计算 第一排长度=2*Max(第一跨,第二跨)净跨长/3+支座宽 第二排长度=2*Max(第一跨,第二跨)净跨长/4+支座宽 5、架立筋长度=净跨长,净跨长/3*2+150*2 6、构造筋长度=净跨长+2*15d 7、抗扭筋长度=净跨长+2*锚固长度(同框架梁下部纵筋) 8、吊筋长度=次梁宽+2*50+2*(梁高,2*保护层)/正弦45度(60度)+2*20d 1) 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 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梁的纵向钢筋锚入支座的长度,首先判断直锚能否满足 La, 1、(支座宽度,1 个保护层厚度)?La ,则直锚 La 即可; 2、La,(支座宽度,1 个保护层厚度)?0.4 La ,则伸至支座对边,并做 15d 弯钩;3、(支座宽度,1 个保护层厚度),0.4 La ,应与设计沟通,改变钢筋直径或支座宽度,以满足?0.4 La ; 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 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 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 判断问题: 支座宽?Lae 且?0.5Hc,5d,为直锚,取 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 或?0.5Hc,5d,为弯锚,取 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Χ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 拉筋长度,(梁宽,2Χ保护层),2Χ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 (箍筋根数/2)Χ(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 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Χ保护层,梁高-2Χ保护层)*2,2Χ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Χ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 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 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 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 8d。 7、吊筋 吊筋长度,2*锚固(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 ?800mm 夹角=45? 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 1、中间支座负筋 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 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 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 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 后中间支座值); 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其他钢筋计算同首跨钢筋计算。LN 为支座两边跨较大值。 二、其他梁 一、非框架梁 在 03G101-1 中,对于非框架梁的配筋简单的解释,与框架梁钢筋处理的不同之处在于: 1、 普通梁箍筋设置时不再区分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问题; 2、 下部纵筋锚入支座只需 12d; 3、 上部纵筋锚入支座,不再考虑 0.5Hc,5d 的判断值。 未尽解释请参考 03G101-1 说明。 二、框支梁 1、框支梁的支座负筋的延伸长度为 Ln/3; 2、下部纵筋端支座锚固值处理同框架梁; 3、上部纵筋中第一排主筋端支座锚固长度,支座宽度,保护层,梁高,保护层,Lae,第二排主筋锚固长度?Lae; 4、梁中部筋伸至梁端部水平直锚,再横向弯折 15d; 5、箍筋的加密范围为?0.2Ln1?1.5hb; 7、 侧面构造钢筋与抗扭钢筋处理与框架梁一致。 二、 剪力墙 在钢筋工程量计算中剪力墙是最难计算的构件,具体体现在: 1、剪力墙包括墙身、墙梁、墙柱、洞口,必须要整考虑它们的关系; 2、剪力墙在平面上有直角、丁字角、十字角、斜交角等各种转角形式; 3、剪力墙在立面上有各种洞口; 4、墙身钢筋可能有单排、双排、多排,且可能每排钢筋不同; 5、墙柱有各种箍筋组合; 6、连梁要区分顶层与中间层,依据洞口的位置不同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1) 剪力墙墙身 一、剪力墙墙身水平钢筋 1、墙端为暗柱时 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 内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弯折 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0.65Lae 内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弯折 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2、墙端为端柱时 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 内侧钢筋,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 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0.65Lae 内侧钢筋长度,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 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注意:如果剪力墙存在多排垂直筋和水平钢筋时,其中间水平钢筋在 拐角处的锚 固措施同该墙的内侧水平筋的锚固构造。 3、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 当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墙身水平筋在洞口左右两边截断,分别向下弯折 15d。 二、剪力墙墙身竖向钢筋 1、首层墙身纵筋长度,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2、中间层墙身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3、顶层墙身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 墙身竖向钢筋根数,墙净长/间距+1(墙身竖向钢筋从暗柱、端柱边 50mm 开始 布置) 4、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墙身竖向筋在洞口上下两边截断,分别横向弯折 15d。 三、墙身拉筋 1、长度,墙厚-保护层+弯钩(弯钩长度,11.9+2*D) 2、根数,墙净面积/拉筋的布置面积 注:墙净面积是指要扣除暗(端)柱、暗(连)梁,即墙面积-门洞总面积-暗柱 剖面积 - 暗梁面积; 拉筋的面筋面积是指其横向间距Χ竖向间距。 例:(8000*3840)/(600*600) (二) 剪力墙墙柱 一、纵筋 1、首层墙柱纵筋长度,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2、中间层墙柱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3、顶层墙柱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 注意:如果是端柱,顶层锚固要区分边、中、角柱,要区分外侧钢筋和内侧钢筋。 因为端柱可以看作是框架柱,所以其锚固也同框架柱相同。 二、箍筋:依据设计图纸自由组合计算。 (三) 剪力墙墙梁 一、连梁 1、受力主筋 顶层连梁主筋长度,洞口宽度,左右两边锚固值 LaE 中间层连梁纵筋长度,洞口宽度,左右两边锚固值 LaE 2、箍筋 顶层连梁,纵筋长度范围内均布置箍筋 即 N=((LaE-100)/150+1)*2+ (洞口宽 -50*2)/间距+1(顶层) 中间层连梁,洞口范围内布置箍筋,洞口两边再各加一根 即 N=(洞口宽-50*2) /间距+1(中间层) 二、暗梁 1、主筋长度,暗梁净长,锚固 三、 柱 (一) 、基础层 一、柱主筋 基础插筋,基础底板厚度-保护层+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Max{10D,200mm} 二、基础内箍筋 基础内箍筋的作用仅起一个稳固作用,也可以说是防止钢筋在浇注时受到挠动。 一般是按 2 根进行计算(软件中是按三根)。 (二) 、中间层 一、柱纵筋 1、 KZ 中间层的纵向钢筋,层高-当前层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层伸出楼地面的 高度 二、柱箍筋 1、KZ 中间层的箍筋根数,N 个加密区/加密区间距+N+非加密区/非加密区间距 ,1 03G101-1 中,关于柱箍筋的加密区的规定如下 1)首层柱箍筋的加密区有三个,分别为: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取 Hn/3;上部 取 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 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2)首层以上柱箍筋分别为: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均取 Max{500,柱长边 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 时需要加密。 (三)、顶层 顶层 KZ 因其所处位置不同,分为角柱、边柱和中柱,也因此各种柱纵筋的顶层 锚固各不相同。(参看 03G101,1 ) 一、角柱 角柱顶层纵筋长度: 一、内筋 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二、外筋 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 宽,保护层} 寺寺地地地地地地地地地地柱顶部第一层:?梁高,保护层,柱宽 ,保护层,8d(保证 65%伸入梁内) 柱顶部第二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注意:在 GGJ V8.1 中,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 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二、边柱 边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 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边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 如何考虑的呢, 边柱顶层纵筋的锚固分为内侧钢筋锚固和外侧钢筋锚固: 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1.5Lae 注意:在 GGJ V8.1 中,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 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三、中柱 中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 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中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 如何考虑的呢, 中柱顶层纵筋的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注意:在 GGJ V8.1 中,处理同上。 四、 板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知道板分为预制板和现浇板,这里主要分析现浇板的布筋情 况。 板筋主要有:受力筋 (单向或双向,单层或双层)、支座负筋 、分布筋 、附加钢 筋 (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撑脚钢筋 (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一、受力筋 软件中,受力筋的长度是依据轴网计算的。 受力筋长度=轴线尺寸+左锚固+右锚固+两端弯钩(如果是?级筋)。 根数,(轴线长度-扣减值)/布筋间距,1 二、负筋及分布筋 负筋长度=负筋长度+左弯折+右弯折 负筋根数,(布筋范围-扣减值)/布筋间距,1 分布筋长度=负筋布置范围长度-负筋扣减值 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输入界面中负筋的长度/分布筋间距+1 三、附加钢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 层) 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计算钢筋的长度、根数即可,在软件中可以利用直接输入法输 入计算。 第五章 常见问题 为什么钢筋计算中,135o 弯钩我们在软件中计算为 11.9d, 我们软件中箍筋计算时取的 11.9D 实际上是弯钩加上量度差值的结果,我们知道 弯钩平直段长度是 10D,那么量度差值应该是 1.9D,下面我们推导一下 1.9D 这 个量度差值的来历: 按 照 外 皮 计 算 的 结 果 是 1000+300 ; 如 果 按 照 中 心 线 计 算 那 么 是 : 1000-D/2-d+135/360*3.14* (D/2+d/2)*2+300,这里 D 取的是规定的最小半径 1.9d。 2.5d,此时用后面的式子减前面的式子的结果是:1.87d? (一)施工工艺 1、钢筋制作 钢筋加工制作时,要将钢筋加工表与设计图复核,检查下料表是否有错误和遗漏, 对每种钢筋要按下料表检查是否达到要求,经过这两道检查后,再按下料表放出 实样,试制合格后方可成批制作,加工好的钢筋要挂牌堆放整齐有序。 施工中如需要钢筋代换时,必须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和代换材料性能,严格遵守现 行钢筋砼设计规范的各种规定,并不得以等面积的高强度钢筋代换低强度的钢 筋。凡重要部位的钢筋代换,须征得甲方、设计单位同意,并有书面通知时方可 代换。 (1)钢筋表面应洁净,粘着的油污、泥土、浮锈使用前必须清理干 净,可结合 冷拉工艺除锈。 (2)钢筋调直,可用机械或人工调直。经调直后的钢筋不得有局部弯曲、死弯、 小波浪形,其表面伤痕不应使钢筋截面减小 5%。 (3)钢筋切断应根据钢筋号、直径、长度和数量,长短搭配,先断长料后断短 料,尽量减少和缩短钢筋短头,以节约钢材。 (4)钢筋弯钩或弯曲: ?钢筋弯钩。形式有三种,分别为半圆弯钩、直弯钩及斜弯钩。钢筋弯曲后,弯 曲处内皮收缩、外皮延伸、轴线长度不变,弯曲处形成圆弧,弯起后尺寸不大于 下料尺寸,应考虑弯曲调整值。 钢筋弯心直径为 2.5d,平直部分为 3d。钢筋弯钩增加长度的理论计算值:对转半 圆弯钩为 6.25d,对直弯钩为 3.5d,对斜弯钩为 4.9d。 ?弯起钢筋。中间部位弯折处的弯曲直径 D,不小于钢筋直径的 5 倍。 ?箍筋。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箍筋调整,即为弯钩 增加长度和弯曲调整值两项之差或和,根据箍筋量外包尺寸或内包尺寸而定。 ?钢筋下料长度应根据构件尺寸、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弯曲调整值和弯钩增 加长度等规定综合考虑。 a. 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 b.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弯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c.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内周长,箍筋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钢筋绑扎与安装: 钢筋绑扎前先认真熟悉图纸,检查配料表与图纸、设计是否有出入,仔细检查成 品尺寸、心头是否与下料表相符。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绑扎。 采用 20#铁丝绑扎直径 12 以上钢筋,22#铁丝绑扎直径 10 以下钢筋。 (1)墙 ?墙的钢筋网绑扎同基础。钢筋有 90?弯钩时,弯钩应朝向混凝土内。 ?采用双层钢筋网时,在两层钢筋之间,应设置撑铁(钩)以固定钢筋的间距。 ?墙筋绑扎时应吊线控制垂直度,并严格控制主筋间距。剪力墙上下两边三道水 平处应满扎,其余可梅花点绑扎。 ?为了保证钢筋位置的正确,竖向受力筋外绑一道水平筋或箍筋,并将其与竖筋 点焊,以固定墙、柱筋的位置,在点焊固定时要用线锤校正。 ?外墙浇筑后严禁开洞,所有洞口预埋件及埋管均应预留,洞边加筋详见施工图。 墙、柱内预留钢筋做防雷接地引线,应焊成通路。其位置、数量及做法详见安装 施工图,焊接工作应选派合格的焊工进行,不得损伤结构钢筋,水电安装的预埋, 土建必须配合,不能错埋和漏埋。 (2)梁与板 ?纵向受力钢筋出现双层或多层排列时,两排钢筋之间应垫以直径 15mm 的短钢 筋,如纵向钢筋直径大于 25mm 时,短钢筋直径规格与纵向钢筋相同规格。 ?箍筋的接头应交错设置,并与两根架立筋绑扎,悬臂挑梁则箍筋接 头在下,其 余做法与柱相同。梁主筋外角处与箍筋应满扎,其余可梅花点绑扎。 ?板的钢筋网绑扎与基础相同,双向板钢筋交叉点应满绑。应注意板上部的负钢 筋(面加筋)要防止被踩下;特别是雨蓬、挑檐、阳台等悬臂板,要严格控制负 筋位置及高度。 ?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在中层,主梁的钢筋在下, 当有圈梁或垫梁时,主梁钢筋在上。 ?楼板钢筋的弯起点,如加工厂(场)在加工没有起弯时,设计图纸又无特殊注 明的,可按以下规定弯起钢筋,板的边跨支座按跨度 1/10L 为弯起点。板的中跨 及连续多跨可按支座中线 1/6L 为弯起点。(L—板的中一中跨度)。 ?框架梁节点处钢筋穿插十分稠密时,应注意梁顶面主筋间的净间距要有留有 30mm,以利灌筑混凝土之需要。 ?钢筋的绑扎接头应符合下列规定: 1)搭接长度的末端距钢筋弯折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 10 倍,接头不宜位于构 件最大弯矩处。 2)受拉区域内,?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钩,?级钢筋可不做弯钩。 3)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 4)受拉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符合结构设计要求。 5)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结构设计要求。 6)板筋绑扎前须先按设计图要求间距弹线,按线绑扎,控制质量。 7)为了保证钢筋位置的正确,根据设计要求,板筋采用钢筋马凳纵 横,600 予以 支撑。 3、钢筋接长: 根据设计要求,本工程直径?18 的钢筋优先采用机械接长,套筒挤压连接技术, 其余钢筋接长,水平筋采用对焊与电弧焊,竖向筋优先采用电渣压力焊。大于 Φ25 竖向钢筋采用套筒挤压连接。 (1)对焊操作要求: ?、?级钢筋的可焊性较好,焊接参数的适应性较宽,只要保证焊缝质量,拉弯 时断裂在热影响区就较小。因而,其操作关键是掌握合适的顶锻。 采用预热闪光焊时,其操作要点为:一次闪光,闪平为准;预热充分,频率要高; 二次闪光,短、稳、强烈;顶锻过程,快速有力。 (2)电弧焊: 钢筋电弧焊分帮条焊、搭接焊、坡口焊和熔槽四种接头形式。 ? 帮条焊:帮条焊适用于?、?级钢筋的接驳,帮条宜采用与主筋同级别,同 直径的钢筋制作。 ? 搭接焊:搭接焊只适用于?、?、?级钢筋的焊接,其制作要点除注意对钢 筋搭接部位的预弯和安装,应确保两钢筋轴线相重合之处,其余则与帮条焊工艺 基本相同。一般单面搭接焊为 10d,双面焊为 5d。 ? 钢筋坡口焊对接分坡口平焊和坡口立焊对接。 (3)竖向钢筋电渣压力焊: 电渣压力焊是利用电流通过渣池产生的电阻热将钢筋端溶化,然后施 加压力使钢 筋焊合。 电渣压力焊施焊接工艺程序: 安装焊接钢筋?安装引弧铁丝球?缠绕石棉绳装上焊剂盒?装放焊剂接通电源, “造渣”工作电压 40~50V,“电渣”工作电压 20~25V?造渣过程形成渣池?电渣过 程钢筋端面溶化?切断电源顶压钢筋完成焊接?卸出焊剂拆卸焊盒?拆除夹具。 ?焊接钢筋时,用焊接夹具分别钳固上下的待焊接的钢筋,上下钢筋安装时,中 心线要一致。 ?安放引弧铁丝球:抬起上钢筋,将预先准备好的铁丝球安放在上、下钢筋焊接 端面的中间位置,放下上钢筋,轻压铁丝球,使接触良好。放下钢筋时,要防止 铁丝球被压扁变形。 ?装上焊剂盒:先在安装焊剂盒底部的位置缠上石棉绳,然后再装上焊剂盒,并 往焊剂盒满装焊剂。 安装焊剂盒时,焊接口宜位于焊剂盒的中部,石棉绳缠绕应严密,防止焊剂泄漏。 ?接通电源,引弧造渣:按下开头,接通电源,在接通电源的同时将上钢筋微微 向上提,引燃电弧,同时进行“造渣延时读数”计算造渣通电时间。 “造渣过程”工作电压控制在 40~50V 之间,造渣通电时间约占整个焊接过程所需 通电时间的 3/4。 ?“电渣过程”:随着造渣过程结束,即时转入“电渣过程”的同时 进行“电渣延时读 数”,计算电渣通电时间,并降低上钢筋,把上钢筋的端部插入渣池中,徐徐下 送上钢筋,直至“电渣过程”结束。 “电渣过程”工作电压控制在 20~25V 之间,电渣通电时间约占整个焊接过程所需 通电时间的 1/4。 ?顶压钢筋,完成焊接:“电渣过程”延时完成,电渣过程结束,即切断电源,同 时迅速顶压钢筋,形成焊接接头。 ?卸出焊剂,拆除焊剂盒、石棉绳及夹具。 卸出焊剂时,应将料斗卡在剂盒下方,回收的焊剂应除去溶渣及杂物,受潮的焊 剂应烘、焙干燥后,可重复使用。 ?钢筋焊接完成后,应及时进行焊接接头外观检查,外观检查不合格的接头,应 切除重焊。 (二)质量 1、保证项目: (1)钢筋的材质、规格及焊条类型应符合钢筋工程的设计施工规范,有材质及 产品合格证书和物理性能检验,对于进口钢材需增加化学性能检定,检验合格后 方能使用。 (2)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间距、锚固长度、接头位置、保护层厚 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3)焊工必须持相应等级焊工证才允许上岗操作。 (4)在焊接前应预先用相同的材料、焊接条件及参数,制作二个抗拉试件,其 试验结果大于该类别钢筋的抗拉强度时,才允许正式施焊,此时不可再从成品抽 样取试件。 2、基本项目 (1)钢筋、骨架绑扎,缺扣、松扣不超过应绑扎数据的 10%,且不应集中。 (2)钢筋弯 钩的朝向正确,绑扎接头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搭接长度不小于规 定值。 (3)所有焊接接头必须进行外观检验,其要求是:焊缝表面平顺,没有较明显 的咬边、凹陷、焊瘤、夹渣及气孔,严禁有裂纹出现。 3、机械性能试验、检查方法: 按同类型(钢种直径相同)分批,每 100 个为一批,每批取 6 个试件,3 个作抗 拉试件,3 个作冷弯试验。 三个试件抗拉强度值不得低于该级别钢筋的抗拉强度。 冷弯试验(包括正弯和反弯试验)弯曲时接头位置应处于弯曲中心处,冷弯按规 定角度进行,接头处或热影响区外侧横向裂缝宽度不应大于 0.15mm 计算合格。 4、机械连接: 此项工程对 Φ18 以上(包括 Φ18)梁、柱钢筋及底层柱筋要求采用机械连接方式 进行钢筋接长。为保证工程质量,我公司决定采用套筒钢筋挤压连接进行 Φ18 以 上钢筋的连接。此新技术是通过钢筋端头特制的套筒挤压形成的接头。 (1)遵从国家建设部颁发的《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技术规程》进 行施工。 (2)施工操作: A、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下岗。 B、挤压操作时采用的挤压力,压模亮度,压痕直径或挤压后套筒长度向波动范 围以及挤压道数均应符合经型式检验确定的技术参数的要求。 C、挤压前应做下列准备工作: a. 钢筋端头的铁皮、泥砂、油漆等杂物应清理干净。 b. 应对套筒作外观尺寸检查。 c. 应对钢筋与套筒进行试套,如钢筋有马蹄、弯折或纵肋尺寸过大者,应预先矫 正或用砂轮打磨,对不同直径钢筋的套筒不得相互串用。 d. 钢筋连接端应划出明显定位标记,确保在挤压和挤压后按定位标记检查钢筋伸 入套筒内的长度。 e. 检查挤压设备情况,并进行试压,符合要求后方可作业。 D、挤压操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应按标记检查钢筋插入套筒内的深度,钢筋端头离套筒长度中点不宜超过 10mm。 b. 挤压时挤压机与钢筋轴线应保持垂直。 c. 挤压宜从套筒中央开始,并依次向两端挤压。 d. 宜先挤压一端套筒,在施工作业区插入待接钢筋后再挤压另一端套筒。 E、钢筋连接工程开始前及施工过程中,应对每批进场钢筋进行挤压连接工艺检 验,工世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每种规格钢筋的接头试件不应少于三根。 b. 接头试件的钢筋母材应进行抬拉强度试验。 c. 挤压接头的现场检验按验收批进行,同一施工条件下采用一批材料的同等级、 同型式、同规格接头,以 500 个为一个验收批进行检验与验收,不足 500 个也作 一批验收批。 钢筋的接头 : 当钢筋长度不够时,可以在适当位置进行搭接,钢筋的接头要注意下列几点: , 基础梁上部钢筋在两个支柱之间的跨中 1/2 范围内不得搭接,基础梁下部钢 筋在每个支柱左右各 1/3 跨长范围内不得搭接; , 上部主体结构的梁,上部钢筋在每个支柱左右各 1/3 跨长范围内不得搭接, 上部主体结构梁的下部钢筋在两个支柱之间的跨中不得搭接; ; 抗震圈梁外墙转角 1m 范围内应当连续,接头应当在距外墙转角 1m 以外搭 接; , 钢筋直径 Φ,22 mm 时,不宜采用非焊接的搭接接头;对轴心受压和偏心受 压柱中的受压钢筋,当钢筋直径 Φ?,2 mm 时,可采用非焊接的搭接接头,但接 头位置应设置在受力较小处。 , 在可以搭接的纵向钢筋搭接范围内,有几点必须注意: 首先,纵向钢筋搭接接头数量在同一截面有限制:受拉钢筋?1/,,受压钢筋?1/2, 如果您搞不清这个钢筋是受拉还是受压,那就应当从严掌握,按受拉钢筋 1/4 实 施。 其次,在纵向钢筋搭接接头范围内的箍筋必须加密,当搭接钢筋为受拉时,箍筋 间距不应大于,d(d 为纵向钢筋较小直径),并且不应大于 100mm; 当搭接钢筋为受压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 10d,并且不应大于 200mm。d 为受力钢 筋中的最小直径。 还有一点,只有 4 根纵向钢筋的构造柱千万不可采用两长两短的错开方式搭接~ 抗震试验表明,构造柱,根钢筋在楼板面一次搭接对抗震更有利。 经验表明,轴心受压和小偏心受压的轻荷载少层房屋的矩形截面柱子每边纵向钢 筋不超过 3 根时,也不宜分截面搭接(欢迎同行师友对此问题进行讨论)。 有抗震要求的柱子的箍筋应做 135?弯钩;箍筋弯钩的平直段长度应?10d ,在钢 筋用量计算中注意。 柱问题(1):柱纵筋锚入基础的问题 《03G101-1 图集》对基础顶面以上的柱纵筋的构造要求讲得比较详细,但是对柱 纵筋锚入基础的问题,图集中没有介绍,而且,此类问题查看了一些混凝土构造 之类也找不到详细的介绍,所以,很有必要在此向专家 请教,这些问题也是 不少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的问题。 ? 柱纵筋伸入基础(承台梁,或有梁式筏板基础的基础梁)的锚固长度是多少, 是一个 laE 还是更多,(甚至有人提出 1.5 倍的 laE ) ? 当柱纵筋伸入基础的直锚长度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是否可以“直锚”而不必 进行弯锚,有的人说可以“直锚”;但又有人说必须拐一个直角弯。 ? 如果柱纵筋伸入基础必须“弯锚”的话,弯折部分长度是多少,有人说是 10d , 而在《03G101-1 图集》“梁上柱 LZ 纵筋构造”中弯折长度为 12d ,这个 规定是否可用于基础, ? 同样在《03G101-1 图集》“梁上柱 LZ 纵筋构造”中,规定“直锚部分长 度”不小于 0.5 laE ,这个规定是否可用于基础, ? 当基础梁的梁高大于柱纵筋的锚固长度时,柱纵筋可以不伸到梁的底部。是 这样的吗, ? 当基础梁的梁高小于柱纵筋的锚固长度时,柱纵筋必须伸到梁的底部,然后 拐一个直角弯。其弯折部分长度,“剩多少拐过去多少”,显然不合适。这时候, 应该用上前面第?条,即规定一个弯折部分长度;同时,也应该检验一下“直锚 部分长度”,看看它是否不小 于前面第?条规定的“最小直锚长度”。是这样的吗, ? 答柱问题(1): 所提问题将会在“筏形、箱形、地下室基础平法国家建筑标 准设计 03G101-3、-4”中得到相应答案(2003 年底陆续推出)。现在简单答复如 下: ?? 柱纵筋一般要求伸至基础底部纵筋位置。特厚基础(2 米以上)中部设有抗 水化热的钢筋时,基础有飞边的所有柱和基础无飞边的中柱的柱纵筋可伸至中层 筋位置;?? 当柱纵筋伸入基础的直锚长度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时,要求弯 折 12d;?? 梁上柱纵筋的锚固要求亦适用于柱在基础中的锚固,但要求柱纵筋 “坐底”。 ? 柱问题(2): 我们在施工中经常遇到柱主筋 大变小的问题。试问:当柱子 采用电渣压力焊时候有什么限制条件,例:25mm 碰焊 14mm 的钢筋的能不能, ? 答柱问题(2): 25mm 碰焊 14mm,直径相差过大受力时会出现应力集中现 象。如果施工规范对大小直径钢筋对焊无限制规定的话,建议直径相差不要超过 两级(25 与 20 或 18 与 14)。 ? 柱问题(3): 柱伸入承台梁或基础梁中,是否设置箍筋,箍筋如何设置,不 需加密, 此箍筋起什么作用, 这个问题如果在施工图中明确标示,就没有问 题。如果在施工图中没有明确表出,则施工人员如何执行,现在的情况是各人有 各的做法,例如,有的人设置两根箍筋,有的人只设置一根箍筋。 ? 答柱问题(3): 要设不少于两道箍筋,但不需要加密。箍筋的作用是保持柱 纵筋在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之间的相对位置和钢筋笼的定位不受扰动。 ? 柱问题(4): 柱上端“非连接区”, 《G101 图集》规定,柱的下部,即在楼板梁的上方有一个“非连接区”(是个箍筋 加密区),纵筋的接头只能在“非连接区”以上部位(也就是柱的中部)进行。然 而,图集没有规定在柱的上部有没有“非连接区”,例如,在柱上部的箍筋加密区 或者在柱梁的交叉部位允许不允许纵筋连接, 事实上,有的施工人员在上述的柱上部区域进行了钢筋接头。这样,他在柱中部 有一个钢筋接头,在柱上部又有一个钢筋接头,违背了“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 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的规定。(见《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不过,上述规范的用语是“不 宜”,并没有强制规定。因此,请教一下上述柱纵筋 的接头问题如何解释,如何执行,其中有什么理论根据, ? 答柱问题(4): 提问者可能是指 00G101,03G101-1 中从下层柱的上部到上 层柱的下部形成的非连接区是连续的。规范对此规定是“不宜”,未做强制规定,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的规定偏严,对保证质量有好处。如果难以做到,结构设计师 可以对此规定进行变更。规范用语“不宜”,反映了中国人的辨证思维。对于执行 与否,结构设计师有抉择权利。该规定多出于概念设计考虑,未见其理论根据的 文章发表。 ? 柱问题(5):前在 03G101 中(非抗震 KZ 箍筋构造非抗震 QZ.LZ 纵 向钢筋构造 )中注 7:当为复合箍筋时,对于四边有梁与柱相连的同一节点,可 仅在四根梁端的最高梁底至最低梁顶范围周边设置矩形封闭 箍筋,那么请问陈教 授, 1、该条能否用于(抗震 KZ 纵向钢筋连接构造)中。或者说用于四级抗 震的节点处。因为我注意到构造规定中非抗震与四级抗震处理基本上一样的。 2、对于四边有梁与柱相连的同一节点能否用于边(端)柱与梁相交处。 ? 答柱问题(5): 1、该条不适用于(抗震 KZ 纵向钢筋连接构造),抗震结构要求所有复合箍筋要 贯通柱梁节点,而且要按照加密间距设置。 2、只有边柱有悬挑梁时才会形成四边有梁的情况,该节点构造要求适用于该情 况。 ? 柱问题(6):有的施工单位把柱子的接头只考虑底部的区域满足要求 而上部 却不考虑,施工单位 认为是受压的,所以他们认为 他们采取的闪光对焊上部接 头 他们就不考虑了,这样做法对吗, ? 答柱问题(6): 框架柱是偏压构件,受弯矩、轴向压力和剪力的共同作用, 其受弯时的反弯点一般在柱中稍向上的位置,抗震时柱两端都要加密箍筋以保证 实现“强剪弱弯”,因此,连接位置不考虑避开柱上端是错误的。 ?梁问题(1):03G101-1:平法梁纵筋伸入端柱支座长度的两种计算方法: 以为例,梁纵筋伸入端柱都有 15d 的弯锚部分,如果把它放在与 柱纵 筋同一个垂直层面上,会造成钢筋过密,显然是不合适的。正如图上所画的那样, 应该从外到内分成几个垂直层面来布置。但是,在计算过程中,却可以有两种不 同的算法,这两种算法都符合图集的规定; 第一种算法,是从端柱外侧向内侧计算,先考虑柱纵筋的保护层,再按一定间距 布置(计算)梁的第一排上部纵筋、第二排上部纵筋,再计算梁的下部纵筋,最 后,保证最内层的下部纵筋的直锚长度不小于 0.4laE; 第二种算法,是从端柱内侧向外侧计算,先保证梁最内层的下部纵筋的直锚长度 不小于 0.4laE,然后依次向外推算,这样算下来,最外层的梁上部纵筋的直锚部 分可能和柱纵筋隔开一段距离。 这两种算法,第一种较为安全,第二种省些钢筋。不知道图集设计者同意采用哪 一种算法, ?答梁问题(1):应按第一种算法。如果柱截面高度较大,按 54 页注 6 实行。 ?梁问题(2):关于 03G101 图集“梁端部节点”的问题,是否“只要满足 拐直角弯 15d 和直锚长度不小于 0.4laE 的要求,则钢筋锚入支座的总长度不足 laE 也不要紧。” ? 答梁问题(2):laE 是直锚长度标准。当弯锚时,在弯折点处钢筋的锚固机理 发生本质的变化,所以,不应以 laE 作为衡量弯锚总长度的标准,否则属于概念 错误。应当注意保证水平段?0.4laE 非常必要,如果不能满足,应将较大直径的钢 筋以“等强或等面积”代换为直径较小的钢筋予以满足,而不应采用加长直钩长度 使总锚长达 laE 的错误方法。 ? 梁问题(5):框架梁钢筋锚固在边支座 0.45LAE+弯钩 15D,可否减少弯钩长 度增加直锚长度来替代, ? 答梁问题(5):不允许这样处理。详细情况请看“陈教授答复(二)”中的“答 梁问题(2)”。 梁问题(6):(1) 《03G101-1 图集》 《剪力墙梁表》LL2 的“梁顶相对 标高高差”为负数。如:第 3 层的 LL2 的“梁顶相对标高高差”为-1.200 , 即该梁 的梁顶面标高比第 3 层楼面标高还要低 1.2m ,也就是说,整个梁的物理位置都 在“第 3 层”的下一层(即第 2 层上)。既然如此,干脆把该梁定义在“第 2 层”算 了(此时梁顶标高为正数),何必把它定义在“第 3 层”呢, (2) 类似的问题还出现在同一表格的 LL3 梁上,该梁的“梁顶相对标高高差”为 0 (表格中为“空白”),这意味着该梁顶标高与“第 3 层”的楼面标高一样,即该梁 整个在三层的楼面以下,应该是属于“第 2 层”的。 (3) 在“洞口标注”上也有“负标高”的问题。同一页的“图 3.2.6a”上,LL3 的 YD1 洞口标高为 -0.700(3 层),该洞 D=200 ,也就是说整个圆洞都在“3 层”的下一层 (2 层)上,既然如此,何必在“第 3 层”上进行标注呢, 以上提出这些“负标高”问题,主要影响到“分层做工程预算”。因 为在分层预算时, 是以本楼层楼面标高到上一层楼面标高之间,作为工程量计算的范围。因此,上 述的(1)、(2)、(3)都不是“第 3 层”的工程量计算对象。不少预算员都对上述的“负 标高”难以理解。所以,我认为,上述(1)、(3)的“负标高”可以放到下一楼层以“正 标高”进行标注。 上述意见妥否,或许有些道理没考虑到,特此请教。 ? 答梁问题(6):这个问题看似不大,实际并非小问题。 建筑设计需要建筑师与结构师的协同工作,但在“层的”定义上,建筑与结构恰好 差了一层。建筑所指的“某”层,实际是结构计算模型的“某减一”层。例如:一座 45 层的楼房,建筑从第 37 层起收缩平面形成塔楼,此时,结构分析时其结构转 换层是第 36 层而不是第 37 层(关于这一点要引起结构师的注意,搞错的情况并 不少见)。 建筑设计的某层平面图,是从该层窗户位置向俯视的水平剖面图。例如:建筑学 专业有首层建筑平面布置图,而结构专业通常为基础结构平面布置图(亦为俯视 图),且结构意义上属于第一层的梁(与第一层的柱刚接形成第一层框架且承受 二层平面荷载的梁)在基础平面(俯视)图上是看不到的,实际设计时也不在该 图上表达。 搞建筑设计,建筑学专业是“龙头”,结构师有必要在“层的”定义上与建筑师保持 一致,以使建筑师与结构师对话方便。因此,某层结构平面布置图应当与该层的 建筑平面布置图相一致。在层的定义上与建筑学专业保持一致后,结构所说的某 层梁,就是指承受该层平面荷载的梁(站在该层上,这些梁普遍在“脚下”而非在 “头顶之上”)。 为将结构平面的“参照系”确定下来,03G101-1 对“结构层楼面标高”做出了明确规 定(详见第 1.0.8 条),并对“梁顶面标高高差”也做出明确规定(详见第 3.2.5 条 三款和第 4.2.3 条六款)。 以上规定已经受了全国十几万项工程实践的检验,结构设计与施工未发生普遍性 问题,但对施工预算员则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任何一种技术都不是完美的(哲 学意义上的美都是带有缺陷的美),这也许正是“平法”的缺陷之一。 ? 梁问题(7):在 03G101 中第 4.5.1 条中"当梁的下部纵筋不全部伸入 支座时,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筋截断点距支座边的距离,在标准构造详图中统一 取为 0.1ln(ln 为本跨梁的净跨值)".可是在 00G101 中,却规定的统一取为 0.05ln(ln 为本跨梁的净跨值),请问陈总这两个取值一哪个为准,是 03G101 修改了 以前的数据?还是印刷上的错误? ? 答梁问题(7):以 03G101-1 为准。应当注意,结构设计师在采用该措施时, 一定要细致地分析。 钢筋的截断点无论定在何位置,都是一个“参照点”。结构设计师要从该参照点往 跨内推算出:1、该点距按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不需要该钢筋的截面”位置再 加上“适宜的锚固长度”的距离;2、该点距抵抗弯矩图上“充分利用该钢筋的截面” 位置再加上“适宜的长度”的距离。两个距离推出后取较长者,并以此决定截断几 根钢筋。因此,截断点位置距离支座边缘的多少,均不会 影响梁的安全度。 00G101 提出该项措施,处于以下考虑:1、当梁的正弯矩配筋较多时,例如配置 两排甚至三排正弯矩钢筋,没有必要全部锚入支座;2、我国钢筋混凝土结构节 点内的钢筋“安排”存在一些问题,问题之一就是把不必要的钢筋也锚入节点,十 分拥挤,严重影响节点的刚度;3、把不需要锚入节点的钢筋在节点外截断,是 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由以上思路出发,似乎只要将不需要的钢筋从节点外断开 就可以达到目的,于是确定了截断点距支座边缘 1/20 净跨值。但经过进一步的分 析,在 0.05ln 位置截断一部分钢筋,距离支座很近,可能会影响伸入支座的钢筋 的受剪销栓作用,如果距离大约一个梁的高度,即 1/10 净跨值,对受剪销栓作用 的影响就很小了。应该说,03G101-1 的规定在概念上更趋于合理。 当然,究竟截断几根钢筋,既要符合规范要求,又要满足受力要求。现在的问题 是,规范对此并未“直接”做出明确的规定。应该理解的是,规范不会去“包打天下”, 也不可能做到“包打天下”,结构方方面面问题的处理,还要依据结构基本理论、 概念设计和经验。前面所述“不需要该钢筋的截面”位置再加上“适宜的锚固长度” 和“充分利用该钢筋的截面”位置再加上“适宜的长度”就需要结构设计师细致地分 析而后决定。 ? 梁问题(8):请教陈总,在 03G101-1 中,楼层框架梁纵筋构造分一二级结构 抗震等级和三四级结构抗震等级两种构造,我对照半天,硬是没看出一二级和三 四级结构抗震等级构造有什么区别,请陈总指教。若是没区别,何不合并,像屋 面框架梁一样。 ? 答梁问题(8):二者的确没有区别,可能会在下一次修版时合并。 03G101-1 修编初稿和中稿的一、二级抗震等级与三、四级是有区别的,其主要区 别是将 35 页右上角的构造规定用于一、二抗震等级(以后再过渡到所有抗震等 级甚至非抗震等级)。后经校对、审核、评审与再思考后,感到时机尚未成熟, 需要再做一些前期工作来创造彻底改变这种传统做法的条件。现阶段先把该构造 放到 35 页的共用构造中,观察一下我国结构施工界对其反应。03G101-1 定稿保 留这个样子,考虑到一是不影响使用,二是为修版保留可能需要的空间(通常新 规范体系最初需经若干次修定才会稳定下来,规范一改,国家标准设计也要跟着 改)。 我国结构施工的传统做法是将两边(等高)梁的下部筋并排锚入柱节点中,这是 发达国家已经废弃的做法。混凝土里并排紧挨着的两根钢筋,存在一条线状通直 内缝,当受力时,这条内缝就可能发展成破坏裂缝,这对于抗震结构可能是严重 隐患。再者,假如两边梁(约 80%的梁)的下部钢筋刚好满足钢筋的净距要求, 相向并排锚入柱节点后,就不能满足钢筋的净距要求了。抗震结构要求做到的“三 强”:“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中的强节点 强锚固便得不到保证。由 于节点内先天存在多条线状通直内缝,以及钢筋之间净距不足,将会影响节点区 的刚度,削弱节点的塑性变形能力,对于高抗震等级的结构而言有可能是非常严 重的问题。 ? 梁问题(9):P62.63 页中,KL.WKL 箍筋加密区大于等于 2hb 且大于等于 500, 在注中,指出 hb 为梁截面高。而在同页,“梁侧面纵向钢筋构造和拉筋”中,hw 为 梁截面高,当然,这里有文字标注,不会不明白,可在 P66 页,纯悬挑梁中 l<4hb 时,这里 hb 没文字说明,就让人糊涂了。建议陈总,是不是在同一页中同一构 件采用同一符号,可能的话,同一图集中,最好同一符号只代表一个构件,一个 构件只有一个符号。不知道是不是我理解错了, ? 答梁问题(9):(国际)工程界的惯例为:主字母 h 代表英文 height(高度), 主字母 b 代表英文 breadth(宽度);脚标 b 代表英文 beam(梁),脚标 c 代表 column(柱)。hb 与 bb 分别代表梁截面高度与宽度,hc 与 bc 分别代表柱截面 高度与宽度。考虑到我国施工界的具体情况,今后应在标准图中加以解释。 ? 梁问题(10):几个小问题 1、P66 页悬挑梁配筋构造中,纯悬挑梁 XL 下部筋锚入支座 12d,而在 C 图中锚入 的是 15d,那个正确, 2、P65 页非框架梁 L 配筋构造中,下部筋在中间支座锚固 12d(Ll).P66 页 L 中间 支座纵向钢筋构造中,1。3、3 节点下部筋在中间支座锚固均为 15d(La).那个正 确, 4、P65 页非框架梁 L 配筋构造中,注:1、La 取值见 26 页。应为 33 页。 ? 答梁问题(10): 1、应统一为 12d 或 15d,拟经研究后勘误; 2、应统一为 12d 或 15d,拟经研究后勘误; 3、图名下有注“括号内的数字用于弧形非框架梁” 4、(实为 P66 页注)有误,应勘误。 ? 梁问题(11): 1、梁内纵向受拉钢筋是否非采用直锚。采用此作法后在一个 框柱上相互四排钢筋混凝土能难在此节点灌实, 2、能否用纵向钢筋在 1/4 处, 加密区外焊接通过。施工中此作法也常用,, ? 答梁问题(11): 问题指上部还是下部钢筋,不太清楚。 受拉钢筋通常在梁上部,如果是中间支座要求同一根钢筋贯通,如果是边支座则 非锚不可。如果是中间支座,由于设计者不细心将两边的梁上部钢筋采用不同直 径的话,施工方面可以等面积代换为同直径的钢筋。 ? 梁问题(12): 第 54、55、56“贯通筋”改为“通长筋”请问两者有什么区别吗, 谢谢~ ? 答梁问题(12): 我个人的观点是没有什么区别,但规范把说法改了,标准 设计也要跟着改,好象改的必要性不大。应注意:“通长筋”指直径 不一定相同但 必须采用搭接接长且两端应按受拉锚固的钢筋。 ? 梁问题(13):关于梁纵筋搭接的问题----能否这样认为只要搭接接头在梁的 箍筋加密区之外就可以(全加密除外),而不是一定在 Ln/3 处搭接, ? 答梁问题(13): 搭接同时意味着有截断点,对钢筋混凝土梁支座(上部) 负弯矩筋的截断位置,《混规》GB50010-2002 第 10.2.3 条有明确规定(执行时 应注意规范用语的“宜”字)。规范对梁下部纵筋的搭接未做限定,根据混凝土结 构基本理论,下部钢筋搭接时,一要避开弯矩最大的跨中 1/3 范围,二要避开梁 端箍筋加密区,三要控制搭接钢筋的比例。 ? 梁问题(14): 梁下部纵筋锚入柱内时,端头直钩能否向下锚入柱内,(我 们现场就是这么做的) ? 答梁问题(14): 英国人也是这样做的,可以大大改善节点区的拥挤状态, 只是要改变我国将施工缝留在梁底的习惯。 ? 梁问题(15): 1、 梁的负弯矩筋上的接头问题。 以梁的第一排负弯矩筋为例,它是在柱外侧 L0/3 处截断的,许多人认为在整个 负弯矩筋的范围内是不允许接头的。 但是,有的施工人员在梁的负弯矩筋上进 行接头。他倒是躲过了“箍筋加密区”,没在其中接头,而在 加密区以外的地方接 头。请问在梁的负弯矩筋上允许接头吗, 2、 在实际工作中,诸如此类的接头问题比比皆是,施工方面为了节省钢筋,想 方设法把钢筋头焊上去,不过,在梁下部纵筋跨中 L0/3 处、或者支座附近处等 明令禁止接头的地方,一般是不会安排接头的;但在没有明确规定的地方,就到 处接头了,弄得监理人员无所适从。例如: 柱纵筋在柱上部的箍筋加密区接头; 柱纵筋在锚入梁内的部分接头; 梁下部纵筋在中间(柱)支座处的接头; 梁纵筋在锚入边柱支座中的直锚部位的接头; 梁纵筋在锚入边柱支座中的弯锚部位( 15d 处 或 1.7laE 处 )的接头; 如此等等。请教一下,上述这些部位果真是允许接头的吗, ? 答梁问题(15): 03G101-1 明确规定了非连接区,既对节点区和箍筋加密区 的连接加以限制。如果实在避不开这些区域的话,需要结构设计师同意并对此规 定做出变更。 ? 梁问题(16):对一些实际应用中的具体问题讨教一下,这就是平法梁端部接 点的构造问题,这是计算梁的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长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我们在前面已经讨论过了梁端部“15d”弯折部分在垂直层面上的分布问题,具体 的算法是: “从端柱外侧向内侧计算,先考虑柱纵筋的保护层,再按一定间距布置(计算) 梁的第一排上部纵筋、第二排上部纵筋,再计算梁的下部纵筋,最后,保证最内 层的下部纵筋的直锚长度不小于 0.4laE ” 现在的问题是:这个“一定间距”是多少,(即相邻两个层次的“15d”的垂直段的间 距是多少) 按照设计院的一般算法,这个间距是 25mm 。 注意,这个间距并非“净距”。因 为,他们的计算逻辑是:如果计算“通长钢筋”的长度而两端都考虑这样的“间距” 的话,则内层钢筋的总长度比外层钢筋的总长度减少 50mm 。 我们也是按这个方法进行平法梁钢筋计算的,并且曾经对《03G101-1 图集》中的 几个框架梁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是,最内层钢筋的“直锚部分”的长度为 470mm ,略大于“0.4laE ”(其计算结果是 440mm )。(注:这是按 C20 混凝土 计算的 ) 不过,上述的这个 25mm 的间距,不是净矩,而是钢筋中心线之间的距离。这 就是说,如果是 Φ25 的钢筋的话,钢筋之间的净距为 0 ~ 显然,这对于混凝 土包裹钢筋的效果带来不利影响。 构造规范中没有明确这种钢筋净距的规定。规范只有:“梁上部纵向钢筋的净距, 不应小于 30mm 和 1.5d ”; “下部纵向钢筋的净距,不应小于 25mm 和 d ”。 如果增加这种垂直钢筋的净距的话,例如净距为 25mm ,势必使最内层钢筋的 “直锚部分”的长度小于 0.4laE 。当然,把纵向钢筋的直径 缩小一些,使 0.4laE 的 数值变小一些,也是一种方法。但是这样做必然会增加纵向钢筋的根数,使钢筋 25mm 。 的水平净距不足 30mm 或 实际施工中,人们也总是尽量把梁的纵向钢筋向柱外侧的方向靠,以保证其直锚 长度。梁柱结合部的钢筋密度很大,造成混凝土灌注的困难,已经是司空见惯的 事实了。 所以,在这里请教一下,设计《G101 图集》时的初衷,上述这种垂直钢筋的净 距有没有,取多少, ? 答梁问题(16): 严格地讲,无论水平放置还是垂直放置的钢筋,都应当满 足“净距要求”,我国施工界的传统做法在这方面问题比较多,也比较严重(有的 工程节点区钢筋甚至挤的没有了间隙)。提问所指的“一定间距”就是不小于 25mm。设计《G101》的初衷,首先是对传统烦琐的结构设计表示方法进行改革, 其次是初步将结构构造实行大规模标准化,以保证设计和施工质量。在施工构造 标准化的初期,需要尊重以往的施工习惯,然后再对其中不合理的部分进行分阶 段修正。例如 03G101-1 中对柱矩形箍筋复合方式的规定等就是进展之一。 ? 梁问题(17):对 54 页建议: 我在某地被要求在柱子左右两边框架梁的下部钢筋在柱节点内切断并搭接 (03G101-1 有类似节点详图),这样造成的后果是:至少两层钢筋互相交 叉、编网,再加上柱子纵筋,施工困难,无法保证能满足规范其他要求。并且坚 决禁止我采用在柱外受力较小处机械连接或焊接的做法,结果我每次出完图后都 要用图纸会审的形式通知甲方和施工单位修改设计。 我反问他们原因,答曰:“PxPx 软件就是这样出图的、平法说明就是这样画的”。 因此,建议如下: 在 03G101-1 或其他相关页的重要位置用醒目字体作出友情提示:“应尽量避免柱子左右两边框架梁的下部钢筋在柱节点内搭接、接长;当必须在柱内节 点处搭接、接长,锚固时采用图示位置搭接、接长、锚固,并应参照 35 页说明。” 0 答梁问题(17): 梁下部钢筋“能通则通”,尽量减轻节点区的“拥挤”现象应该 是合理的。机械连接或焊接后,在理论上两根钢筋变成了一根钢筋,只要避开内 力较大的区段并控制连接钢筋的数量(比例),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但若在国家 建筑标准设计中对此做出统一规定,则需要充分依据,需要时间。 0 答梁问题(18): 当支座另侧梁底低于该梁梁底时,可以直锚入另侧梁底下 部;当两边梁底一平时,按照 35 页右上构造直锚入另侧梁底下部。 ? 梁问题(19):图集上对架立筋的说明好象不太详细,请帮忙解答一下。 ? 答梁问题(19): 架立筋就是起架立作用的钢筋,从字面上理解即可。架立筋主要功能是当梁上部纵筋的根数少于箍筋上部的转角数目时 使箍筋的角部有支承。 ? 梁问题(20)::梁的下部钢筋能否不锚固在柱子而是锚在另外一根梁内(就是与该钢筋所在梁相垂直的),因为有时梁柱节点内的钢筋很多 12 根 25 的钢筋,使柱节点的有效截面变小且无法振捣。 ? 答梁问题(20):当支座另侧梁底低于该梁梁底时,可以直锚入另侧梁底下部; 当两边梁底一平时,按照 35 页右上构造直锚入另侧梁底下部。其原理是:当为非抗震时,两侧梁底根部均受压,对锚固有利;当为抗震时,往复作用的水平地 震力交替使一侧梁底受拉的同时又使另一侧梁底受压,亦不影响锚固。但是将梁 的下部钢筋拐弯锚入与其垂直的梁中的做法,还未见有关先例。 ? 梁问题(21):在框架结构中,两个方向的梁通过同一支座,即类似于井字梁的情况,03G101 上的标准图集中同一方向的纵向下部钢筋需有一根钢筋起弯, 再进行连接。我想问的是,如果没有另一方向的梁,那么这两跟同向钢筋中可不 可以不需起弯,而直接采用绑扎连接,这个问题我们与监理意见不同,因 03G101 大家都没真正吃透,特向陈教授和各位前辈请教~ ? 答梁问题(21): 该构造主要保证钢筋之间的净距满足规范要求,同时确保 节点的浇筑质量和钢筋的锚固效果,但与另一方向有没有梁无必然关系。 ? 梁问题(22):前面提了一个具体的实际问题,即我们对《03G101-1 图集》 中的 KL1 和 KL2 框架梁以“钢筋净距为 0 ”(即钢筋的中心线距离为 25mm)的 方式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是,最内层钢筋的“直锚部分”的长度为 470mm ,略 大于“0.4laE ”(其计算结果是 440mm )。如果我们让钢筋有一定的净距(例如 25mm),则最内层钢筋的“直锚部分”的长度将要比“0.4laE ”小得多。例中框架梁 KL1 和 KL2 的宽度为 600mm,梁截面为 300Χ700,纵筋为 Φ25 。遇到这样的实 际问题时,如何保证钢筋的“一定的净距”呢, ? 答梁问题(22): 这个问题提的很好,考虑很细致。通常柱纵筋不一定正好 在梁钢筋的延长线上,所以,保证了柱纵筋与梁纵筋的弯钩直段有 25mm 距离可 能会少用一点“距离储备”。但考虑问题不能基于偶然性上,否则将会犯逻辑错误。 如果遇到保证每根钢筋之间净距与保证直锚长度不能同时满足的实际情况,解决 有两个:1、梁钢筋弯钩直段与柱纵筋不小于 45 度斜交,成“零距离点接触”; 2、将最内层梁纵筋按等面积置换为较小直径的钢筋。 ?墙问题(1):在 03G101,1 图集中剪力墙竖筋在顶端要求锚入板中有个锚固长 度,当剪力墙顶有暗梁 AL 时,是否只需锚入 AL 够锚固长度即可, ?答墙问题(1):剪力墙竖向钢筋弯折伸入板内的构造不是“锚入板 中”(因板不 是墙的支座),而是完成墙与板的相互连接。暗梁并不是梁(梁定义为受弯构件), 它是剪力墙的水平线性“加强带”。暗梁仍然是墙的一部分,它不可能独立于墙身 而存在,所以,当墙顶有 AL 时,墙竖向钢筋仍然应弯折伸入板中。 ?墙问题(2):剪力墙钢筋、AL 钢筋之间相互关系是怎样,图集中为什么不画 出,端头直钩是从面筋上过,还是从下面过,直钩所在板中的位置是否有要求, 在图集中剪力墙竖筋要求穿越 AL,是否理解为剪力墙竖筋从 AL 钢筋中穿过, 若这样剪力墙竖筋保护层又增加了一个 AL 钢筋直径, ?答墙问题(2):比较合适的钢筋绑扎位置是:(由外及内)第一层为墙水平钢 筋(水平钢筋放在外侧施工方便),第二层为墙竖向钢筋及 AL 箍筋,第三层为 AL 纵向(水平)钢筋。端头直钩与 AL 箍筋为同一层面,所以从面筋上过。墙 筋直钩在板中的位置要看板面标高与墙顶标高的关系(特殊情况下二者可能有较 小的高差),当二者一平时,墙筋直钩位置在板的上部。 ? 墙问题(3): 剪力墙端部有暗柱时,剪力墙水平钢筋应该伸入柱钢筋内侧还 是外侧,现实中大多数工地都是伸入暗柱主筋外侧,我觉得这样不妥,但图集上 没有详细规定,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怎么样的, ? 答墙问题(3): 通常剪力墙水平钢筋放在外侧,如果伸入端柱竖向钢筋内侧 时,需要向内弯折,这样做会形成钢筋笼“颈缩”,因此,水平钢筋走暗柱主筋外 侧即可。剪力墙尽端不存在水平钢筋的支座,只存在“收边”问题。请参看 03G101 勘误:6、端部暗柱墙构造中剪力墙水平筋弯钩位置稍往后退,在暗柱端 部纵筋后“扎进”暗柱。 ? 墙问题(4): 请问陈总在 03G101 中“剪力墙水平钢筋构造”,为什么 取消了原 00G101 中“剪力墙身水平钢筋构造”的“转角墙,外侧水平钢筋 设搭接接头”的构造做法,因为在转角墙外侧设搭接接头比较便于施工,外侧水 平筋连续通过转弯在施工中比较困难。 ? 答墙问题(4): 按照我国施工实践中的传统做法,局部无间隙(纵筋搭接或 箍筋局部重叠)的并列钢筋最多为两根(如果严格要求,为保证混凝土对钢筋的 360 度握裹,不应该允许有无间隙的并列钢筋,请参看 35 页右上角构造)。由于 转角部位存在比较密的箍筋,如果转角墙外侧水平钢筋在阳角位置设搭接接头, 则难以保证局部并列钢筋最多为两根,钢筋混凝土中将形成多条贯通内缝,当地 震发生时,可能会在此关键部位发生破坏。 ? 墙问题(5): 关于补强钢筋“缺省”标注的问题。 《03G101-1 图集》,剪力墙矩形洞口补强钢筋的第(2)条是否和第(1) 条相联系的,即:如果设置补强纵筋大于构造配筋,则需注写洞口每边补强钢筋 的数值;如果设置补强纵筋不大于构造配筋,则按第(1)条“洞口每边加钢筋 ?2Φ12 且不小于同向被切断钢筋总面积的 50%” 执行。 这样的“缺省”标注规则对圆形洞口是否适用,首先是圆形洞口允许不允许“缺省 标注”,如果允许的话,其缺省值是否可用 2Φ12 ,(例如,在第(4)、(5)、 (6)条中) ? 答墙问题(5): 两条规定互相联系,在逻辑上是在同一大前提下(洞宽、洞 高均不大于 800)的两个不同的小前提。由于圆形洞口有可能只切断一个方向上 的钢筋,例如梁中部圆洞只切断箍筋,却需要在洞口上下补强纵筋,所以,矩形 洞口缺省标注的做法不适用于圆形洞口。 ? 墙问题(6): 关于圆形洞口补强钢筋设置方式的问题。 《03G101-1 图集》的第(5)条规定:洞口上下左右每边都设置补强钢筋; 但第 (4)条只在上下设置、而不在左右设置, ? 答墙问题(6): 03G101-1 的洞口规则与构造仅适用于剪力墙上(含墙身、 墙梁与墙柱)开洞,如果在框架梁或非框架梁上开洞,其构造方式就有所不同了。 梁与墙梁的主要受力机理不同,梁的主要功能是承受竖向荷载,连梁的主要功能 是协助剪力墙承受横向地震荷载;梁的箍筋主要为保证梁的(受剪)强度而设, 连梁的箍筋主要为保证连梁的刚度而设。所以,当设置在连梁中部且直径不大于 1/3 梁高的圆洞切断了连梁的箍筋时,并不会使连梁的受剪强度减弱到不安全的 程度,但却会影响连梁的刚度。所以,第(4)条规定仅需在 洞口上下设置“补强 钢筋”(严格的说法应是“补刚钢筋”)。 ? 墙问题(7): 《03G101-1 图集》的第(6)条说明了“直径不大于 800 时”的开洞做法,对于“直径大于 800”的圆形洞口怎样处理, ? 答墙问题(7): 在剪力墙上开直径 800 的圆洞情况比较少见,国家建筑标准 设计一般主要解决普遍性问题(偶尔涉及特殊性问题)。如果圆洞直径大于 800, 建议按 17 页第(3)条 洞宽大于 800 的矩形洞处理,并在圆洞四角 45 度切线位 置加斜筋,抹圆即可。 ? 墙问题(8): 当(洞宽大于 800 的矩形)洞口上下使用了补强暗梁以后,洞 口左右就不须设置补强钢筋了,其中有什么道理, ? 答墙问题(8): 不设置补强钢筋是因为补强钢筋已经不能解决问题了,所以 要在洞口两侧按(约束或构造)边缘构件配筋,见 17 页第(3)条规定。 ? 墙问题(9): 关于“补强暗梁高度”计算问题 《03G101-1 图集》第(3)条:“补强暗梁梁高一律定为 400,施工时按 标准构造详图取值,设计不注。” 这里的 “梁高 400” 是指混凝土的高度还是箍 筋的高度, 从右上角图中看来,应该是“箍筋高度”。 ? 答墙问题(9): 图上已经指示为箍筋高度。 ? 墙问题(10):在 03G101 中“剪力墙竖向钢筋顶部构造”大样图中的“墙 柱是否包括端柱还是指暗柱, ? 答墙问题(10): 墙柱有 10 种,详见第 3.2.1 条和第 3.2.2 条关于墙 柱的定义。 ? 墙问题(11): 在 03G101 中“注:1、端柱、小墙肢的竖向钢筋......。” 根据该条的规定,端柱、小墙肢在顶部的锚固构造做法是否也得考虑其是边柱、 角柱或是中柱,若是边柱、角柱那么其构造就是按照 37 页或 43 页,若是中柱那 么其构造就按照 38 页或 44 页。 ? 答墙问题(11): 应该这样理解。顺便指出,关于剪力墙还有许多需要进一 步研究的问题,在未得出进一步的研究结果之前,现时可以套用框架柱的某些做 法。 ? 墙问题(12): 在 03G101 中,C-D/1-2 间,YD1 D=200 下面的“2Φ16 Φ10@100(2)”是代表什么意思, ? 答墙问题(12): 请见第 4 条第(4)小条的规定。 墙问题(13):问:03G101-1 剪力墙水平钢筋构造在有端柱时,直锚长 度小于 Lae 时,要求端部弯折 15d,当剪力墙钢筋较大时,例:25,弯折长达 375mm, 施工很不方便,此处可否采用机械锚固,锚固长度可折减为 0.7Lae, 直锚即可满 足要求。 ? 答墙问题(13):可以采用机械锚固,但有两个条件:1、不适用于墙面与端 柱的一个侧面一平的该侧墙面的水平筋;2、水平筋要伸至端柱对边后再做机械 锚固头(如果伸至对边?laE 或?la,则可不设弯钩与机械锚固头)。 ? 墙问题(14):问:水平筋在丁字、拐角的做法,哪种符合要求,(见图 1、2) ? 答墙问题(14):两种做法,左边的符合要求。左边的做法能够保证混凝土对 钢筋比较好的“握裹”,这对于保证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是非 常重要的。 ? 墙问题(15):剪力墙暗梁主筋遇暗柱时的锚固计算起点, ? 答墙问题(15):暗梁与暗柱或端柱相连接,暗梁主筋锚固起点应当从暗柱或 端柱的边缘算起。 ? 墙问题(16):剪力墙水平筋在暗柱中锚固长度满足要求时能否采用直锚,不 做 15d 弯钩, ? 答墙问题(16):按 03G101-1 规定,在端柱中可以,但在暗柱中不可以。 本问题的实质是“剪力墙水平筋是否允许与暗柱箍筋搭接”的问题。暗柱并不是剪 力墙墙身的支座,其本身是剪力墙的一部分,如果允许剪力墙水平筋与暗柱箍筋 搭接,需要有两个条件:1、暗柱箍筋配置是否考虑了抵抗横向地震作用产生的 剪力,2、将暗柱箍筋配置量除去自身主要功能所需部分外,其余量是否“不小于” 剪力墙水平受剪钢筋配置量, 关于条件 1:剪力墙水平钢筋的功能是当横向地震作用产生时保证剪力墙有足够 的受剪强度,且其配置量系按总墙肢长度考虑,并未扣除暗柱长度;剪力墙暗柱 箍筋的功能主要是保证剪力墙在周期性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塑性变形能力,使剪力 墙在地震作用下具有较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在《混凝土设计规范》关于暗柱箍 筋的配置规定与计算公式中,并未包括或未明确包括其受剪要求,因此,如果设 计工程师为专门考虑的话,条件 1 不成立。关于条件 2:由于条件 1 的模糊性, 因此,无法对条件 2 做定量描述。 由上所述,当两个条件都不确定时,不可轻易地在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中普遍允许 剪力墙水平钢筋与暗柱箍筋按搭接考虑,但具体工程的设计者可以“具体问题具 体分析”,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 03G101-1 中的规定进行变更,国家一级注册结构 师应当有这个权力。 不可忽视的问题是现行规范要求在剪力墙端部设置的约束边缘构件可长达 1/4 墙 肢长度,两头加起来达到墙肢长度的一半,剪力墙水平钢筋与暗柱箍筋的相关问 题,应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加以解决,最迟到下一次修版时将有所改变。 ? 墙问题(17):图集中要求拉筋必须同时拉住(暗柱)主筋和箍筋,如果因此 在施工中造成拉筋露筋现象时能否改为只拉住主筋, ? 答墙问题(17):首先明确“拉筋”与“单肢箍”的概念。拉筋要求拉住两个方向上 的钢筋,而单肢箍仅要求拉住纵向钢筋。标准设计也要遵守国家规范要求,规范 明确规定在剪力墙暗柱中设置拉筋。 混凝土保护层保护一个“面”或一条“线”,但难以做到保护每一个“点”,因此,局 部钢筋“点”的保护层厚度不够应属正常现象。 ? 墙问题(18):03G101-1 有端柱时剪力墙水平钢筋直锚长度不够时,做法为直 锚 0.4Lae,弯锚 15d,此时弯折长度较长,此处可否采用 03G329-1 做法,即在保 证直锚大于 0.4Lae 的条件下,弯折长度为 Lae-直锚长度。 ? 答墙问题(18):这样做理论上应该可以,但尚未见相应的试验数据。 如果设计者选用了 03G329-1,可以这样做。03G101-1 是否进行调整,拟提交专 家委员会讨论。 ? 墙问题(19):剪力墙水平筋用不用伸至柱边,(在水平方向柱子长度远大于 lae 时) ? 答墙问题(19):要伸至柱对边,其构造 03G101-1 已表达清楚,其原理就是剪 力强暗柱与墙身,剪力墙端柱与墙身本身是一个共同工作的整体,不是几个构件 的连接组合,不能套用梁与柱两种不同构件的连接概念。另外请参考“答墙问题 (16)”。 ? 墙问题(20):主筋与门洞两侧暗梁主筋的关系如何, ? 答墙问题(20):连梁 LL 主筋与门洞两侧暗梁主筋直径相同且在同一高度时, 能通则通,否则各做各。 ? 墙问题(21):门洞高度范围的独立暗柱要否设置水平筋, ? 答墙问题(21):不设置,因为独立暗柱全高范围已设箍筋。 ? 墙问题(22):在 P48 页左上角“剪力墙竖向钢筋顶部构造”中,标注了“墙柱或 墙身”,是不是说墙柱顶部纵向钢筋构造也是锚入屋面板或楼板 LaE(La)?若是如 此,那么在同页注中第一条:“端柱.小墙肢的竖向钢筋构造与框架柱相同”该如何 解释,抗震情况下,端柱.小墙肢顶部纵向钢筋是该按 P37.38 页处理还是依据本 页顶部构造, ? 答墙问题(22): 墙柱有多种(见 03G101-1 ),48 页“注”将端柱和小 墙肢拿出来另说系描述其特殊性。端柱通常与框梁相连,但小墙肢未必,将两者 放到一起规定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在抗震情况下,端柱或小墙肢顶部与框架粮 相连时,应按 37、38 处理;顶部无框架梁时,应按 48 页处理(构造顶部已注明 了“屋面板或楼板”)。 ? 墙问题(23):剪力墙开洞问题:剪力墙水平筋和竖向筋在洞口处的截断,钢 筋是直接切断还需要打拐扣过加强筋呢,如需要打拐,长度是多少呢, 这个问 题在我们工地争论很长时间,施工、监理、甲方均有不同意见,请专家指教,谢 谢~ ? 答墙问题(23):钢筋打拐扣过加强筋,直钩长度?15d 且与对边直钩交错不小 于 5d 绑在一起;当因墙的厚度较小或墙水平钢筋直径较大,使水平设置的 15d 直钩长出墙面时,可斜放或伸至保护层位置为止。 ? 墙问题(24): 1、如果端柱截面远远大于剪力墙水平钢筋的锚固时,那么此时我的剪力墙内侧 水平钢筋还需要伸至柱对边吗,比如柱的截面是 1200,而水平钢筋的锚固仅为 450 时, 2、如果独立暗柱的截面很大时,比如独立暗柱沿墙方向的长度超过 1000 时,是 否在门洞高度范围内也不需要布置水平钢筋吗, ? 答墙问题(24): 1、这个问题涉及面大,解决方案不仅需要经多方研究后确定。我个人的意见是 当端柱很大时,没有必要伸到柱对边。不过,如果端柱过大的话,设计可能存在 问题,因为高层或超高层抗震框架结构或框剪结构的柱为了满足轴压比要求,下 部若干层柱截面往往很大,不得不做成短柱(大于 1:4)甚至超短柱(大于 1:2), 但剪力墙的端柱,通常没有必要做的很大。该问题的解决重点在框架柱而不是剪 力墙端柱上。 2、独立暗柱(一般不称做“独立”暗柱,《规范》用语为“独立墙肢”),如果沿墙长 度比较长,但全墙肢均设置箍筋的话,则不需要再重复加剪力墙水平筋(当然, 箍筋的设置必须要满足该墙肢的受剪要求)。如果该墙肢两端设置了端部暗柱, 墙身当然要设水平筋。 ? 墙问题(25): 1、如果连梁两侧没有暗柱时,暗梁主筋的锚固是否应该从洞口边算起, 2、如果连梁顶标高与暗梁顶标高相同,可否将连梁的上部主筋与暗梁的上部主 筋相互搭接,暗梁的下部主筋伸至暗柱边开始算锚固;这样暗梁的上部主筋就不 用伸至暗柱边开始算锚固了, ? 答墙问题(25): 1、有无暗柱都应从洞口边缘算起。 2、连梁与暗梁的功能不同,要分别保证其构造。连梁和暗梁钢筋的锚固都应从 洞口边缘起算,只是方向相反。只有在连梁与暗梁上部纵筋配置相同且梁顶标高 相同的特殊情况下,上部钢筋才可连通布置。 ? 墙问题(26): 1、《00G101 图集》只有一种“暗柱”,而现在《03G101 图集》变成许多种暗柱, 请问这在理论上和工程实践上有什么意义, 2、请问“约束 XX 柱”和“构造 XX 柱”有什么不同,什么时候用到“约束 XX 柱”, 什么时候用到“构造 XX 柱”, 3、请问“λv 区”和“λv/2 区”各代表什么意义,其配筋特点有何不同, 4、“配筋特征值 λv”的数值“0.2”有什么用,还可能取什么数值, 5、“约束 XX 柱”有“λv 区”和“λv/2 区”,而“构造 XX 柱”只有“Ac”区,是否这就是 它们的区别,“Ac”区的意义是什么,与“λv 区”有何不同, 6、《00G101 图集》的暗柱就是现在的“构造 XX 柱”,对吗, 7、G101 图集历来使用的是“抗震等级”而不是“设防烈度”,而《03G101 图集》第 18 页表中用到“一级(9 度)”和“一级(7、8 度)”,请问“抗震等级”和“设防烈度” 有什么联系,(比如说,一级抗震等级对应哪些设防烈度,二三四级抗震等级又 分别对应哪些设防烈度,) ? 答墙问题(26): 1、新规范 GB50010—2002 与 89 规范在剪力墙规定上的主要区别,一是在整体 上提出“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的概念,二是在部分上明确了“暗柱、端 2002 第 11.7.15 条和第 11.7.16 柱、翼墙、转角墙(”见 GB50010— 条)。03G101-1 的规定,主要与新规范规定相对应,同时引导设计师正确理解和 应用新概念以及为施工提供标准构造。 2,5、由于大学教科书也在修编,以及全国结构界仍在消化规范提出的新概念(可 能还有不同观点),如果提问者对此尚未初步接触,答复及理解这几个问题均比 较困难,故请提问者参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抗震 设计规范》GB50011—200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中的 有关章节和后面的条文说明。 6、不完全是。 7、在同样的设防烈度下,由于结构的高度、结构体系不同,其抗震等级亦不同。 就是同一座采用框剪结构体系的建筑,其框架柱与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也可能不 同。规范对混凝土结构地震作用分析以及构造规定,都是按抗震等级划分的。国 家标准设计必须与国家规范保持一致。 钢筋全套知识 本工程采用?级钢筋(,),?级钢筋(,),?级钢筋(,),?级钢筋(,), 钢筋最大直径为 32。 (一)施工工艺 1、钢筋制作 钢筋加工制作时,要将钢筋加工表与设计图复核,检查下料表是否有错误和遗漏, 对每种钢筋要按下料表检查是否达到要求,经过这两道检查后,再按下料表放出 实样,试制合格后方可成批制作,加工好的钢筋要挂牌堆放整齐有序。 施工中如需要钢筋代换时,必须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和代换材料性能,严格遵守现 行钢筋砼设计规范的各种规定,并不得以等面积的高强度钢筋代换低强度的钢 筋。凡重要部位的钢筋代换,须征得甲方、设计单位同意,并有书面通知时方可 代换。 (1)钢筋表面应洁净,粘着的油污、泥土、浮锈使用前必须清理干 净,可结合 冷拉工艺除锈。 (2)钢筋调直,可用机械或人工调直。经调直后的钢筋不得有局部弯曲、死弯、 小波浪形,其表面伤痕不应使钢筋截面减小 5%。 (3)钢筋切断应根据钢筋号、直径、长度和数量,长短搭配,先断长料后断短 料,尽量减少和缩短钢筋短头,以节约钢材。 (4)钢筋弯钩或弯曲: ?钢筋弯钩。形式有三种,分别为半圆弯钩、直弯钩及斜弯钩。钢筋弯曲后,弯 曲处内皮收缩、外皮延伸、轴线长度不变,弯曲处形成圆弧,弯起后尺寸不大于 下料尺寸,应考虑弯曲调整值。 钢筋弯心直径为 2.5d,平直部分为 3d。钢筋弯钩增加长度的理论计算值:对转半 圆弯钩为 6.25d,对直弯钩为 3.5d,对斜弯钩为 4.9d。 ?弯起钢筋。中间部位弯折处的弯曲直径 D,不小于钢筋直径的 5 倍。 ?箍筋。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箍筋调整,即为弯钩 增加长度和弯曲调整值两项之差或和,根据箍筋量外包尺寸或内包尺寸而定。 ?钢筋下料长度应根据构件尺寸、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弯曲调整值和弯钩增 加长度等规定综合考虑。 a. 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 b.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弯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 度 c.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内周长,箍筋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钢筋绑扎与安装: 钢筋绑扎前先认真熟悉图纸,检查配料表与图纸、设计是否有出入,仔细检查成 品尺寸、心头是否与下料表相符。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绑扎。 采用 20#铁丝
/
本文档为【当梁的上部既有架立筋又有通长筋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