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不同轴截面薄壁筒在轴向冲击下吸能特性研究

不同轴截面薄壁筒在轴向冲击下吸能特性研究

2018-04-10 14页 doc 33KB 17阅读

用户头像

is_260251

暂无简介

举报
不同轴截面薄壁筒在轴向冲击下吸能特性研究不同轴截面薄壁筒在轴向冲击下吸能特性研究 不同轴截面薄壁筒在轴向冲击下吸能特性 研究 第27卷第8期计算机仿真2010年8月 文章编号:1006—9348(2OLO)O8—0325—05 不同轴截面薄壁筒在轴向冲击下吸能特性研究 孟卓,孙秦 (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陕西西安710072) 摘要:针对目前飞行器坠撞安全性问题研究,要减缓碰撞时的冲击载荷和耗散能量,以薄壁简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非线性 有限元理论建立计算模型,采用显式动力学算法进行数值仿真.利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BAQUS仿真了不同轴截面的薄 壁筒...
不同轴截面薄壁筒在轴向冲击下吸能特性研究
不同轴截面薄壁筒在轴向冲击下吸能特性研究 不同轴截面薄壁筒在轴向冲击下吸能特性 研究 第27卷第8期计算机仿真2010年8月 文章编号:1006—9348(2OLO)O8—0325—05 不同轴截面薄壁筒在轴向冲击下吸能特性研究 孟卓,孙秦 (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陕西西安710072) 摘要:针对目前飞行器坠撞安全性问题研究,要减缓碰撞时的冲击载荷和耗散能量,以薄壁简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非线性 有限元理论建立计算模型,采用显式动力学算法进行数值仿真.利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BAQUS仿真了不同轴截面的薄 壁筒在受轴向冲击下的变形,通过比较四种薄壁筒在受轴向冲击下的压溃力峰值,平均压溃力及比吸能研究其吸能特性,并 与相关的理论解进行了对比.结果明:冲击动能相同条件下,无论从比吸能方面还是从压溃力峰值方面来考虑,轴截面为 梯形的薄壁筒的吸能特性优于轴截面为矩形的薄壁筒;从乘员的安全角度考虑圆台做吸能结构吸能是方台的1.5倍,而压 溃力峰值只有方台的75.3%. 关键词:轴截面形状;薄壁筒;轴向冲击;比吸能 中图分类号:0313文献标识码:B Energy——AbsorptionCharacteristicsofThin——WalledTube SectionShapesunderAxialImpulsiveLoad withDifferentAxial—— MEN『GZhuo,SUNQin (SchoolofAeronautics,NorthwesternPolytechniealUniversity,Xi'anShanxi710072,Chin a) ABSTRACT:Aimingattherequirementsofaircraftsafety,thethin—walledtubestructureundercrushingforceis studiedinthispaper.Thefiniteelementmodelsofthin—walledtubeswithdifferentaxial— sectionshapesbetween squareandtrapezoidaresetupbasedonnonlinearfiniteelementtheory.Then,thedynamicexp licitalgorithmisa— doptedtosimulatetheimpactingprocess.Thedeformationmodesofthin— walledtubeswithdifferentaxial—section shapesunderaxialimpulsiveloadareinvestigatednumericallyusingABAQUSsoftware.Inordertostudytheenergy — absorptioncharacteristics,thepeakvalueandtheaverageofcrushingforcesofthefourtubesar ecomparedandthe energyabsorptioncapacityofthestructureisstudiedextensively.Then,thenumericalresults arecomparedwiththe theoreticresults.Theresultsshowthattheenergy— absorptioncharacteristicsofthetubeswithtrapezoidaxial—see— tionaresuperiortothatofthetubeswithrectangleaxial—section.Thespecificenergy— absorptioncapacityofcone tubeis1.5timesoffrustatube'S,whilethepeakvalueofcrushingforceis75.3percentfrustatub e'S,whichismore beneficialtothesafetyofthepassengers. KEYS:Axial—sectionshape;Thin— walledtube;Axialimpact;Specificenergyabsorptioncapacity 1引言 对于车辆,航天器等运动着的结构来说,发生碰撞,坠撞 事故或特定的冲击事件是不可避免的,这就对车辆行使安 全,航天器软着陆等提出了耐撞性要求0J,即能够在突发或 特定的碰撞事件中,依靠自身或附加装置的屈曲,断裂等破 坏形式来减缓碰撞时的冲击载荷,耗散冲击能量. 良好的吸能结构能够把碰撞动能不可逆地转换为塑性 基金项目:航空基金(N7CB0001) 收稿日期:2009—05—01修回日期:2009—07一O1 变形能.薄壁管状结构由于具有良好的吸能特性被用于吸 能装置中,其吸能特性主要依赖结构在轴向冲击下的塑性动 态屈曲力学行为'4.目前设计吸能装置时,主要考虑薄壁 金属构件,因为薄壁金属构件在受到撞击载荷的作用时,破 坏模式稳定,并且能够以可控制的方式通过自身的塑性变形 吸收和消耗能量,产生一定的压溃行程,从而达到吸收碰撞 结构的动能,降低行使减速度的目的.国内外不少学者对薄 壁壳构件进行了实验与仿真研究,大多集中在对轴截面为正 方形或矩形的薄壁壳吸能效果的研究,而对轴截面为梯形 的研究较少.本文针对民机坠撞研究中对结构耐撞性的要 .--.—— 325...—— 求,建立了具有矩形和梯形轴截面的薄壁筒的有限元模型, 对这两种轴截面形状的薄壁筒在轴向冲击载荷下的吸能特 性进行了对比,为设计更好的吸能结构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2轴向冲击吸能特性基本理论[6] 作为主要的能量吸收部件,吸能结构通过塑性变形来耗 散碰撞动能,缓冲碰撞力以减少伤害.因此要求吸能结构具 有较高的吸能比,并且变形过程要平稳.一般地,评估吸能 结构性能的主要指标有: 1)平均压溃力和压溃力峰值F 平均压溃力反映结构整体所受的载荷水平,压溃力 峰值…反映初始过载或最大过载情况.根据N.Jone的塑 性铰理论,圆柱筒和方筒的平均压溃力的理论解分别为: 6.72RH[1+0.41([1+() … .n =———— ( … = 13.06o"0(C/H)[1+(0.33V/CD)](2) 其中R,C分别为横截面圆半径和方形的边长,H为薄壁筒的 厚度,.为材料的屈服应力,P,D为材料常数,为撞击质 量块的质量,为撞击速度. 2)总吸能E和比吸能 整个压溃变形过程吸收的能量可以通过载荷一位移历 程曲线得到: E=JFdS=F…(S6一S)=,…?f(3) 式中S,S分别为最终破坏点和起始破坏点, F为瞬时载荷;F…为平均载荷;Al为有效压溃距离. 比吸能是指结构在有效压溃距离内单位质量所吸收的 能量,是衡量材料和结构能量吸收能力的一个重要参数,可 以表示为 EF…?Z, 町L 式中,m为构件的质量. 3非线性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1薄壁筒的几何特性 本文所研究的薄壁筒的轴截面分别为矩形和梯形.轴 截面为矩形的薄壁筒有方筒和圆筒,轴截面为梯形的薄壁筒 有方台和圆台.薄壁筒的几何尺寸如表1所示,数值模拟的 物理模型如图1所示.筒的下底边固支,上端受质量为 300kg的刚性板撞击,撞击速度为8米/秒.薄壁筒由低碳钢 材料构成,其力学性能参数为:密度P:7.8×10kg/m,弹 性模量E=2.1GPa,屈服应力.=210MPa,泊松比v=0.3. 由表1可知,四种薄壁筒的紧致比(指薄壁壳的横截面直径 或边长与轴向长度之比)相同. --.—— 326---—— 表12种轴截面薄壁筒的尺寸 [a]轴截面为矩形的薄壁简(b)轴截面为梯形的薄壁筒 图1薄壁简的物理模型 3.2薄壁简的有限元模型 本文利用大型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BQUAS来建立有限 元模型,采用动念显式算法,选用SIR单元,沿壳的厚度方向 取5个积分点,对材料的沙漏及体积粘性控制采用软件本身 的默认值.由于低碳钢材料的动态变形受应变率的影响较 大,本模型采用Cowper—Symonds来考虑应变率的影 响:=or0[1+(/D)],其中为低炭钢的动态流动 应力,为塑性应变率,动态屈服硬化参数D=40.4s,,q=5. 刚性体与薄壁筒问的接触定义为面一面接触,在碰撞变 形的过程中薄壁筒自身的内外表面也会产生接触,取双面自 接触(self—contact)o 4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根据式(1),(2),计算得到圆筒和方筒在轴向冲击下的 压溃力理论解分别为:pc=53.52kN,Pdm=41.93kN. 2? 180 16. l4. 堇l2. ? 80 60 40 20 0 50 图2理论解与有限元仿真解的比较 度,对于横截面为方形和圆形的薄壁筒,当其厚度及紧致比 相同时,方形截面筒的轴向刚度较大,因此方筒和方台的压 溃力峰值大于圆筒和圆台的;而在发生塑性屈曲后,压溃力 的大小主要由屈曲模式决定,一般说来方筒和方台的压溃力 小于圆筒和圆台的,图4和表2列出了本文的计算结果,也 验证了Jone理论的这一结论. 图4压溃力历程 从表2和图4可以看出,轴截面为矩形的方筒和圆筒的 压溃力峰值比对应的轴截面为梯形的方台和圆台的略高,其 中圆台的最低,约为方台压溃力峰值的75.3%.图4还表 明,随着冲击过程的进行,圆筒的压溃力出现了第二次峰值. 4.3吸能情况比较 图5为四种薄壁筒在相同冲击动能下的比吸能随时间 的变化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圆筒和圆台的比吸能比方筒 和方台的大;圆筒的比吸能比圆台的略大,方筒和方台的比 吸能相当.从表2可知,圆台的比吸能是方台的1.5倍,圆 筒的比吸能约是方筒的1.6倍. 图5比吸能历程 表2四种薄壁筒的吸能特性 ...—— 328....—— 通过以上对数值模拟结果的分析对比可知,对于轴截面 不同的薄壁筒,当厚度和紧致比相同时,在相同冲击动能下, 圆筒和圆台的总吸能和比吸能较大,且圆台的压溃力峰值较 低.因此,在设计吸能结构时,在工艺,几何构形,材料等条 件允许的情况下,推荐使用圆台作为吸能结构. 5结论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轴截面的薄壁筒在 轴向冲击下的吸能特性,利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建立冲击动 力学模型,从压溃力,有效压溃距离和比吸能等方面考虑不 同薄壁筒结构的吸能特性.通过对数值仿真结果的分析,得 到如下结论: 1)利用ABAQUS非线性有限元软件,采用显式动态方法 能够很好的模拟薄壁筒的轴向冲击问题,本文通过对不同轴 截面形状的薄壁筒在轴向冲击下的动态屈曲行为的模拟,在 一 定程度上验证了Jone理论. 2)在设计吸能结构时应综合考虑比吸能和压溃力等重 要因素.从本文的计算结果来看,无论从比吸能方面还是从 压溃力峰值方面考虑,轴截面为梯形的薄壁筒作为吸能结构 较合适,尤其是圆台更具优势,在相同条件下,圆台的比吸能 是方台的1.5倍,而压溃力峰值只有方台的75.3%. 参考文献: [1]NJones.Recentstudiesonthedynamicplasticbehaviorstructures [J].Mech.Rev.1989,42(4):95—115. [2]HWSong,ZMWan,ZMXie.Axialimpactbeha~orandenergy absorptionefficiencyofcompositewrappedmetaltubes[J].Int.J. ImpactEng.,2000,24(4):385—401. [3]NJones.StructuralImpact[M].London: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1989. [4]AAAAlghamdi.Collapsibleimpactenergyabsorbers:/inover- view.Thin—WalledStructures,2001,39:189—213. [5]AGMamalis,eta1.Finiteelementsimulationoftheaxialcollapse ofmetallicthin—walledtubeswithoctagonalCreSS—section[J]. Thin—walledStructures.2003.41:891—900. [6]余同希,卢国兴.材料与结构的能量吸收[M].北京:化学工 业出版社,2006. [7]诺曼.琼斯着,蒋平,译.结构冲击[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 社,1994. [8]Jensen,MLangseth,0SHopperstad.Experimentalinvestiga- tionsonthebehaviourofshorttolongsquarealuminiumtubessub— jeetedtoaxialloading[J].InternationalJournalofImpactEnsi— neering,2004,30:973—1003. [9]DKaragiozova,NJones.DynamicElasticplasticbucklingofcircu— larcylindricalshellsunderaxialimpact[J].Int.J.Solidsand Struct.,2000,37:2005—2034. [10]DKaragiozova,NJones.Influenceofstresswavesonthedynamic plasticanddynamicprogressivebulklingofcylindricalshellsan— deraxialimpact[J].Int.J.SolidStruct.,2001,38:6723 — 6749. [作者简介] 孟卓(1975一),女(汉族),陕西西安人,博士研 究生,主要研究领域为飞行器设计及科学与工程的 高性能计算研究. 孙秦(1956一),男(汉族),陕西省西安人,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飞行器设计. (上接第109页) 软输出之间的均方误差最小.这样既利用了信源的独立性, 又充分利用了已知扩频码的信息,从而提高了多用户检测器 的性能. .. eMLI l一+一MMSE1 一一ICMMSEJ-MM ,—, — , - ——— b—一DEC ———— 一— 爵一ICDEC ,'啦,, I. ,, , ,-—,,J ,-,,, - , ,卜 一 ,j一\ j\,},,, , 0一 { : 图2BPSK调制时BER性能比较 0PSKmoduIalIoff —— —一 一 _'一 , ,,: ' ' , , , , , ?_ :,— , 荽一 ?_,- , ,_ , ,,, t;: , :? :: i'哮一--~>--ML?J , +一MMSE ::一+一ICAMMSE _r —一 DEC j!一一—lCDEC ;; 图3QPSK调制时BER性能比较 5结论 本文基于传统的多用户检测算法和独立分量分析算法, 提出了MIMO—OFDM系统中两种改进的混合多用户检测 器,分别把解相关和最小均方误差检测的结果作为独立分量 分析算法的输入,提高了系统的检测性能.仿真结果表明, 在理想的信噪比条件下,两种检测器的误码性能好于传统的 检测器. 参考文献: [1JSAbedi,RTafazolli.Geneticallymodifiedmultiuserdetectionfor 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systems[J].IEEEJournalonSelect- edAreasinCommunication,2002,20(2):463—473. [23HaroldArtes,DominkSeethaler,FranzHlawatseh.E~cientDe— tectionAlgorithmsforMIMOChannels:AGeometricalApproachto ApproximateMLDetection[J].IEEETransactionsonSignalPro— cessing,2003,51(11):216—228. [3]KSSchneider.Optimumdetectionofcodedivisionmultiplexed signals[J].IEEETrans.Aeros.Electron.Syst,Jan.,1979,AES 一 15(1):181—185. [4]UMadhow,MMSEInterferenceSuppressionforDS—SpreadSpec— trumCDMA[J].IEEETransonCommu1994,42(2):786—790. [5]PPate.AnalysisofaSimpleSuccessiveDS/CDMASystem[C]. IEEEJSAC,1994,12(5):796—807. [6]TYang,JYuan.PerformanceofMIMO—BICMwithparallelinter- ferencecancelleronslowfadingchannels[J].ElectronicsLetters, 2006,(26):986—990. [7]PengLiang,ShaopengFeng,Chuan—gangZhao,WeilingWu. High—throughputhigh—performanceVBLAST—OFDMviacarrier interferometry[C].IEE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ElectroIn- formationTechnology,22—25May,2005.4. [8]AJBell,TJSejnowski.AnInformation—maximizationApproach toBlindSeparationandBlindDeconvolution[J].NeuralComputa— tion,1995,7(6):1129—1159. 『9]JFCardoso.InfomaxandMaximumLikelihoodforBlindSource Separation[J].IEEESignalProcessingLetters,1997,4(4):112 一 l】4. [10]Huvarinen.AFastandrobustfixed—pointalgorithmsforinde— pendentcomponentanalysis[J].IEEETrans.NeuralNewyork, 1999,10(3):1483—1492. 一[作者简介】周德祥(1972一),男(汉族),河南信阳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 计算机应用技术.孙宜贵(1979一),男(汉族),河南商丘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领域 为模式识别,.NET技术应用.谭玉波(1971.),男(汉族),山东潍坊人,博士,副 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与流媒体. ....—— 329...——
/
本文档为【不同轴截面薄壁筒在轴向冲击下吸能特性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