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从712一山一水一圣人到好客山东

2017-09-26 14页 doc 32KB 21阅读

用户头像

is_037433

暂无简介

举报
从712一山一水一圣人到好客山东从712一山一水一圣人到好客山东 从“一山一水一圣人”到“好客山东” ——山东旅游品牌建设与科学发展采访记(上) 日期:2009-1-8 9:01:29 2008年12月27日,泰山一个旅游项目———泰山方特欢乐世界项目开工建设,它“惊动”了山东省委、省政府的主要领导。 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在济南会见了参加开工仪式的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刘玉浦一行。姜大明宣布泰山方特欢乐世界项目开工。 省委、省政府类似这样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的事例在山东屡见不鲜,与此相映衬的是全省旅游近年来强劲发展的景象...
从712一山一水一圣人到好客山东
从712一山一水一圣人到好客山东 从“一山一水一圣人”到“好客山东” ——山东旅游品牌建设与科学发展采访记(上) 日期:2009-1-8 9:01:29 2008年12月27日,泰山一个旅游项目———泰山方特欢乐世界项目开工建设,它“惊动”了山东省委、省政府的主要领导。 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在济南会见了参加开工仪式的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刘玉浦一行。姜大明宣布泰山方特欢乐世界项目开工。 省委、省政府类似这样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的事例在山东屡见不鲜,与此相映衬的是全省旅游近年来强劲发展的景象。2008年,山东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21%以上,达到2100亿元,山东成为全国第5个旅游总收入超过2000亿元的省份。同年,山东人均收入在2007年3665美元的基础上,突破4000美元,真正进入大众旅游消费时代。 适应旅游变化的需要和游客的需求,山东旅游以变立身。从“一山一水一圣人”到“走进孔子扬帆青岛”,再到“文化圣地度假天堂———好客山东欢迎您”,形象口号的变化,成为山东旅游成长的最好佐证。 旅游新形象昭示着旅游发展思路的嬗变 山东旅游曾先后出现过“一山一水一圣人”、“走近孔子、扬帆青岛”等多种不同的形象定位。这些定位大都是对“物”的定位,没有深入到旅游文化的深层次中。 泰安市旅游局局长程明说:“好客山东跳出了景点的概念,紧紧把握了山东人的特质和山东旅游资源的优势特征,高度概括,具有极强的市场号召力、影响力、感染力、穿透力。” “一山一水一圣人是市场自发形成的产品概念,不能作为山东旅游形象口号。2001年,省旅游局面向海内外征集,最后确定了‘走近孔子扬帆青岛’作为旅游形象口号,山东首次确立了旅游形象,有了对外推介的真正招牌。2007年6月,省旅游局又推出了‘文化圣地,度假天堂’的旅游形象口号,随即设计了‘好客山东’的旅游品牌形象标识,着力打造旅游目的地形象,这与之前的两个‘口号’有着本质的区别。”山东大学旅游系王晨光教授说。 唯变以生~山东旅游业的大变化,不仅仅是旅游标识、形象的改变,他们首先把重点放在改变思维、更新观念上,从高端发力,把基础夯实。 进入新世纪以来,尽管山东的旅游总收入年年增长,但旅游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却增长缓慢,2000年占GDP的4.8%;2001年占GDP的5.2%;2002年占GDP的5.7%;2003年全省生产总值12430亿元,旅游总收入为573.4亿元,占GDP的4.6%。作为一个旅游大省,旅游收入占GDP的5%左右,显然有些低。 2003年的一件事对山东旅游业发展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省委、省政府将旅游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为培育山东经济发展新的亮点和经济增长点。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把旅游业加快培育成山东省国民经济重要的主导产业,发展大旅游,开发大市场,建设大产业。 地处山东沂蒙山腹地的沂水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全县总人口110.9万,总面积2434.8平方公里,70%以上为丘陵地区,属相对欠发达地区。2003年前,沂水县只有2家小型旅游企业,1家星级酒店,旅游直接从业人员不足50人,没有一家旅行社。 2003年,沂水将旅游业作为全县经济发展支柱产业后,经过5年多创新发展,2007年县内各景区接待游客280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2亿元,旅游总收入17亿元,占全县GDP的10.3%。目前,全县已规划景区10余处,建成开放景区5处,其中,4A级景区2处,3A 级景区2处,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处,旅行社10家,星级酒店7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3000多人。 在山东,诸如“沂水现象”的例子不胜枚举。烟台南山、威海西霞口、赤山、济南历城、淄博周村等,可谓全省17市,市市有典型;130多个县,县县有精品。 “广大人民群众大胆创新,政府主管部门务实思变,这样的思路始终贯穿山东旅游的变迁发展。”山东省旅游局局长于冲说。 “好客山东”闪耀着“以人为本”的光辉 2007年,山东省旅游局推出了“文化圣地,度假天堂”的旅游形象口号,随即又设计了“好客山东”的旅游品牌形象标识,一时间,“好客”文化如一缕春风,从齐鲁大地徐徐吹起。 山东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齐鲁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主流,在数千年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早在2600年前,被誉为春秋第一相的齐国宰相管仲就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山东是孔子的故乡,“好客文化”凝聚着齐鲁文化的基因。2500年前,孔子就提出了“仁者爱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的理念,后来孟子又加以丰富。两千多年来,“好客山东”文化已经沉淀为热情豪爽的山东人性格,凝练成为“仁者爱人”的“山东精神”,演变成为知行合一的山东民俗。齐鲁文化更多地积淀到山东人的为人、处事和行为上。 于冲说,山东人朴厚的心地,朴实的品性,朴素的感情,朴质的行为,构成了历代传承而相沿不辍的好客文化,这是山东旅游发展最重要的文化基础和道德资源,这是山东以人为本、发展旅游产业的宝贵财富,也是“好客山东”品牌的核心价值。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好客山东”以人为本,抓住了山东旅游文化的核心。然而,好的品牌必须要有好的产品,只有把“好客山东”理念真正融入到旅游产品建设中去,山东旅游才能 “江船火独明”,这也正是“以人为本就是以游客为本”的表述之一。 于是,山东省旅游局针对游客旅游需求的变化,在完善提升山水圣人、黄金海岸两大传统旅游线路的同时,又创造性地提出了“逍遥游”旅游理念并组织开发,形成了以泰山、曲阜、济南为主体的山水圣人旅游线,以青岛、烟台、威海、日照、东营、滨州为主体的黄金海岸旅游线和以潍坊等鲁中地区城市为主体的逍遥游旅游线“三大骨干旅游线路”。 “吃、住”是旅游产业的基础性要素,山东将开发一批餐饮住宿重点旅游项目,补长这一块“短板”。为加快解决这一短板,省旅游局已注册“鲁菜馆”、“山东客栈”品牌连锁企业集团名称,并准备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鲁菜馆”、“山东客栈”标识商标。 同时,以高端旅游产品开发为重点,大力推进旅游产品结构优化。现在,温泉旅游、湿地旅游、葡萄酒庄旅游、高尔夫旅游、海滨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新兴高端旅游产品成为山东旅游的新亮点。 大力开拓本省旅游市场预示着重大战略调整 “好客山东”以人为本不仅是以游客为本,更是以民为本。 2008年12月24日,山东省政府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动员在全省范围内积极开展以“谁不说俺家乡好”为主的山东人游山东活动,及时启动国内游、省内游市场,将旅游业作为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的突破口,并作为贯穿全省明年旅游工作的一条主线和抓手。 于冲说,我们开展“谁不说俺家乡好———山东人游山东”活动,不是应对金融危机的权宜之计,而是引导山东人旅游消费、转变山东人生活方式、提高山东人幸福指数、培育山东旅游内需市场的重大战略。 “旅行社在设计和包装山东人游山东产品、线路的时候,应该把家乡自然风光的美、历史文化的美、民俗风情的美等要素充分考虑进去、融进去,让山东人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发现家乡的美,把热爱家乡的深厚情感以旅游的方式激发并释放出来。”山东省旅行社资深 运营专家张晓国的话并不是纸上谈兵。早在2000年,他就率先提出了“山东人游山东”,对启动山东省内短线游影响深远。2006年,他所经营的济南国信旅行社就策划推出了“千名泉城老人免费游泉城”活动,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参加过活动的济南公交公司退休职工李江说:“俺在济南生活了60多年,从小就在泉水边玩耍,也没觉得济南有多美,参加了游泉城的活动后,一听人家张晓国经理把济南说的就像一首诗、像一幅画一样,俺才真觉得济南是真美呀~”济南人的幸福感如泉水一样叮叮咚咚地涌出来。 目前,济南国信旅行社已经推出了“改革开放看山东”、“济南诗情画意逍遥游”、“孔孟故里儒家文化修学游”、“济南周边短线游”等山东人游山东线路。 人才兴旅着眼发展后劲 《挑战主持人》是央视三套定期推出的品牌栏目之一。2008年11月,栏目组与山东省旅游局首度合作,制作了本期展示当代山东导游职业魅力和职业文化的节目。来自山东中铁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的马源、蓬莱阁景区的吴珍、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在济南国信旅行社实习生张灏和青岛中旅的王云峰应邀参加了导游行业专场的节目录制。节目录制开始。张灏的原创歌曲“好客山东”,让观众耳目一新。马源绘声绘色的“武松打虎”再现了山东快书的艺术魅力,令观众拍手称奇。吴珍优雅大方的礼仪表演展现了齐鲁之邦的礼仪风范。而王云峰表演的“民歌与旅游”,妙趣横生,让观众捧腹不止。 “导游是文明的承载者,是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旅游业贯彻以人为本,导游及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化等都是我们着重考虑要尽快解决的问题,要让导游成为“好客山东”的形象代言人,向游客传播好客文化。”于冲说。 2007年1月份,山东省旅游局制定了《山东旅游业高端人才开发行动计划》,旨在加大对旅游高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力度,加强山东省旅游人才的“造血”能力。 最近,山东省旅游局又提出了“人才兴旅战略”,以好客文化为,以好客服务为要求,旨在培养一支传承齐鲁文明、实践好客文化的导游队伍。 山东将面向全社会公开选拔优秀导游员,通过旅游职业学院加大中高级导游、小语种导游培训力度。与劳动、人事等部门探索建立完善的导游职业资格审定和劳动保障制度,推动导游人员等级纳入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评定序列,实行导游员聘任薪酬与职业资格挂钩制度,推动导游队伍向职业化方向发展。 既要广开人才引进途径,又要营造留住人才、稳定人才的良好环境,于冲认为这是鼓励旅游从业人员传播“好客文化”的动力源。动力强劲,“好客文化”扬帆竞发~ 来源:中国旅游报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劳动和土地,是财富两个原始的形成要素。”恩格斯的定义是:“其实,劳动和自然界在一起它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转变为财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373页,1995年6月第2版。)马克思、恩格斯的定义,既指出了自然资源的客观存在,又把人(包括劳动力和技术)的因素视为财富的另一不可或缺的来源。可见,资源的来源及组成,不仅是自然资源,而且还包括人类劳动的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还包括人力、人才、智力(信息、知识)等资源。据此,所谓资源指的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称,它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是一种自然存在物或能够给人类带来财富的财富。或者说,资源就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一种可以用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具有一定量的积累的客观存在形态,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石油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 资源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客观存在。资源一般可分为经济资源与非经济资源两大类。经济学研究的资源是不同于地理资源(非经济资源)的经济资源,它具有使用价值,可 以为人类开发和利用。 《经济学解说》(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将“资源”定义为“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投入”,这一定义很好地反映了“资源”一词的经济学内涵,资源从本质上讲就是生产要素的代名词。“按照常见的划分方法,资源被划分为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加工资源。”(《经济学解说》,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编辑本段人类对资源的认识概述 对自然资源的看法,历来都是以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为基础的。从技术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来看,经济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劳力经济阶段、自然经济阶段和知识经济阶段。 劳力经济阶段 劳力经济是指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劳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由于科学技术不发达,人类开发自然资源的能力很低。对多数资源来说,短缺问题并不突出生产的分配主要是按劳力资源的占有来进行,劳动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劳动者的体力。相对于农业经济时期。 自然经济阶段 传统经济学往往把农业经济叫做自然经济。从资源学的角度,所谓自然经济就是指工业经济,即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自然资源的占有和配置。由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类开发自然资源的能力不断增强,使得大多数可认识资源都成为短缺资源。尽管19世纪以来工业革命的完成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但铁矿石和煤、石油等发展机器生产的主要资源很快成为短缺资源,开始制约经济发展,因此,这一阶段的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自然资源的占有,生产的分配主要按自然资源的占有来进行。 知识经济阶段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产业为基础产业的经济,其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智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科学成果转化为产品的速度大大加快,形成知识形态生产力的物化,人类认识资源的能力、开发富有资源替代短缺资源的能力大大增强。因此,自然资源的作用退居次要地位,科学技术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这三个阶段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天命论、决定论、或然论、征服论等多种认识阶段与相应的处理方式,才进入到协调论的现代,即人、自然和技术这个大系统应该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在工业时代,人类对资源采取耗竭式的占有和使用方式,不断使人与自然这个大系统产生强大震动。人与自然不能协调发展,使得经济不能持续发展,不断出现能源危机,导致人类生活不能稳步提高,时常出现巨幅涨落。进入到现代,人们逐渐悟出,人类只不过是人与自然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要素,必须和其它要素协调发展,力争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与经济的关系。编辑本段新的资源观定义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对某种资源利用的时候,必须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知识来考虑利用资源的层次问题,在对不同种类的资源进行不同层次的利用的时候,又必须考虑地区配置和综合利用问题。这就是“新资源观”,是在知识经济条件下解决资源问题的认识基础。 资源系统观 资源系统观是资源观中最核心的观点。只有当人类充分认识到自己是人与自然大系统的一部分的时候,才可能真正实施与自然协调发展。而且,也只有当人类把各种资源都看成人与自然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并正确处理这个资源子系统与其它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时,人类才能高效利用这种资源。 资源辩证观 以新的资源观看待资源问题时,我们应当正确处理几个重要的资源矛盾关系: 1(资源的有限性与无限性问题 自然资源就其物质性而言是有限的,然而人类认识、利用资源的潜在能力是无限的。片面的悲观和盲目乐观都是不正确的。 2(资源大国与资源小国问题 一国的资源情况既要看到宏观上综合经济潜力巨大的因素,又要清醒的认 识到在微观上人均可利用资源限度的现实问题。 3(资源的有用性与有害性问题。 4(资源的量与质问题。 资源层次观 资源是相对于人类认识和利用的水平来区分层次的,材料,,能源,,信息是现实世界三项可供利用的宝贵资源,而整个人类的文明又可根据人类对这三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划分层次。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发展决定的。起初,人类最先学会了利用材料来加工制作简单的生产工具,提高劳动生产力,但仅用材料来制作的工具是一种“死的工具”,要靠人力来驱动和操作,这大体是农业——手工业时代生产力的情形;后来人类进一步学会了利用能量资源,把材料和能量结合在一起制造新型生产工具,使原来“死的工具”变成了“活的工具”,但这种工具还是要靠人来驾驭和操纵,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仍受到人的身体因素的限制,这大体是工业时代的社会生产力的情形。到了现代,人类逐渐学会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并把材料和能量同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了不仅具有动力驱逐而且具有智能控制的先进工具系统,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前景。在传统经济中,人们对资源的争夺主要表现在占有土地、矿藏和石油等。而今天,信息资源日益成为人们争夺的重点。这大体是信息时代生产力的情形。 总之,人类从学会利用材料资源再到能量资源到信息资源,推动了人类社会从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再向信息时代的不断迈进,材料枣能源枣信息“三位一体”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只有全面地开发和综合利用三大资源,才能不断地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资源开放观 知识经济是世界一体化的经济,资源的开放观是从地区到全球,从微观到宏观,从局部到整体,在不同层次上都要确立的一种基本观点。我国地区差别很大,资源组合错位,地区间的资源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和动态交流的必然性。以资源的开放观为指导,就是要打破地区经济封锁以实现产业结构动态优化,合理配置资源。 资源动态平衡观 资源动态平衡观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在人与自然大系统中,人的发展变化要依靠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而自然资源系统由于自身动因和人的作用也在发展变化,在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要达到动态平衡,同时也需要地区间的资源互补和动态交流,防止资源组合错位的差距。 今天我们对自然资源保证的估计,必须考虑高技术因素的影响。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的知识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及新材料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将极大地改变世界面貌和人类生活。盲目的资源悲观论是没有根据的,但是如不从现在起就下大力气实抓基础研究、可能有所突破的应用研究和高技术产业化,将来就可能制约人的发展。因此,在知识经济发展的条件下,所谓资源保证,关键在于这些高技术的科学应用,可以达到商用阶段,以便在经济生活中用富有资源替代短缺资源。目前的最新研究及实际发展成果表明,绝大多数高技术的应用期的预测都是提前的,这也证实了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趋势。因此,我们对前景持谨慎的乐观态度是有道理的。编辑本段资源系统及其分类 在人类经济活动中,各种各样的资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结构复杂的资源系统。每一种资源内部又有自己的子系统。资源系统可从性质、用途等不同角度进行不同的分类。 按资源性质分类 1(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一般是指一切物质资源和自然过程,通常是指在一定技术经济环境条件下对人类有益的资源。 自然资源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从资源的再生性角度可划分为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 再生资源:即在人类参与下可以重新产生的资源,如农田,如果耕作得当,可以使地力常新,不断为人类提供新的农产品。再生资源有两类:一类是可以循环利用的资源,如太阳能、空气、雨水、风和水能、潮汐能等;一 类是生物资源。 非再生资源:(或耗竭性资源),这类资源的储量、体积可以测算出来,其质量也可以通过化学成分的百分比来反映,如矿产资源。 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的区分是相对的,如石油、煤炭是非再生资源,但它们却是古生物(古代动、植物)遗赅在地层中物理、化学的长期作用变化的结果,这又说明二者之间可以转化,是物质不灭及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表现。 从资源利用的可控性程度,可划分为专有资源和共享资源。 专有资源:如国家控制、管辖内的资源。 共享资源:如公海、太空、信息资源等。 2(社会经济资源和技术资源 自然资源、社会经济资源、技术资源通常被称为人类社会的三大类资源。社会经济资源又称社会人文资源,是直接或间接对生产发生作用的社会经济因素。其中人口、劳动力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条件。 技术资源广义上也属于社会人文资源,其在经济发展中愈益起着重大作用。技术是自然科学知识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是直接的生产力,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方法、手段。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生产工具的改进,不同时代生产力的标尺是不同的生产工具,主要是由科学技术来决定的。在当代,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集中表现在邓小平的论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按资源用途分类 1(农业资源 2(工业资源 3(信息资源(含服务性资源) 按资源可利用状况分类 A、现实资源:即已经被认识和开发的资源。 B、潜在资源:即尚未被认识,或虽已认识却因技术等条件不具备还不能被开发利用的资源。 C、废物资源:即传统被认为是废物,而由于科学技术的使用,又使其转化为可被开发利用的资源。编辑本段资源系统的特点自然资源系统的特点 根据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认知度,其主要特点是: 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和规律性; 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现实资源是有限的,但开发利用及转化是无限的); 自然资源的多功能性; 自然资源的系统性;等。 社会资源系统的特点 社会资源同自然资源相比较,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1(社会性。人类本身的生存、劳动、发展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形态、社会交往、社会活动中实现的。劳动力资源、技术资源、经济资源、信息资源等社会资源无一例外。社会资源的社会性主要表现在: (1)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产生不同种类、不同数量、不同质量的社会资源。 (2)社会资源是可超越国界、超越种族关系的,谁都可以掌握和利用它创造社会财富。 2(继承性。社会资源的继承性特点使得社会资源不断积累、扩充、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就是人类社会知识积累到一定阶段和一定程度的产物,就是积累到"知识爆炸",使社会经济发展以知识为基础,这种积累使人类经济时代发生了一种质变,即从传统的经济时代(包括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有局部质变)飞跃到知识经济时代,这是信息革命、知识共享必然的结果。社会资源的继承性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1)人力资源通过人类的遗传密码继承、延续、发展。 (2)通过载带信息的载体长期保存、继承下来。人类社会通过书籍、音像、磁带和教育手段等,继承人类的精神财富。 (3)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人又把生产劳动中学会的知识、技能物化在劳动的结果,,物质财富上而继承下来。 社会资源的继承性,使人类社会的每一代人在开始社会生活的时候,都不是从零开始,而是从前人创造的基础上迈步的。 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人类一方面把前人创造的财富继承下来,另一方面又创造了新的财富。也正因为这样,科技知识不断发展,一代胜过一代,并向生产要素中渗透,使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生产设备不断更新,科研设备得到改进,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社会财富的积累、反过来又加速了科技的发展。 3(主导性 社会资源的主导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社会资源决定资源的利用、发展的方向。 (2)把社会资源变为社会财富的过程中,它表现、贯彻了社会资源的主体,,人 的愿望、意志和目的。这就是马克思讲的“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02页。) 4(流动性。 社会资源流动性的主要表现是: (1)劳动力可以从甲地迁到乙地。 (2)技术可以传播到各地。 (3)资料可以交换,学术可以交流,商品可以贸易。 利用社会资源的流动性,不发达国家可以通过相应的政策和手段,把他国的技术、人才、资金引进到自己的国家。我国改革开放、开发特区的理论依据也含有这方面的内容。 5(不均衡性。 社会资源的这种不均衡性是由以下原因形成的: (1)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 (2)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 (3)管理体制、经营方式的差异性。 (4)社会制度对人才、智力、科技发展的影响作用的不同。 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都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必不可少的投入。 网络资源是网络上互连起来的计算机提供给各用户分享的信息。这些信息放在各自的计算机上(www服务器、ftp服务器、bbs服务器、vod服务器等),因为有网络互连,大家都能通过internet访问到。编辑本段中国资源状况 中国水资源总量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7%,居第6位。但人均占有量仅有2400立方米,为世界人均水量的25%,居世界第119位,是全球13个贫水国之一; 中国森林面积为15894.1万公顷,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16.55%,森林蓄积量112.7亿立方米。全国除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外,人工林面积4666.7万公顷,居世界首位; 中国石油资源量约为104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约47万亿立方米。通过对不同类型盆地油气勘查,新增储量规律和各种方法的 分析,测算出中国石油可采资源量为150亿,160亿吨,天然气可采资源为10万,14万立方米。按照国际上(油气富集程度)通常的分类标准,中国在世界103个产油国中,属于油气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 煤的资源总量稳居世界第一,而且如果全世界都只烧煤的话,我国的煤的储量可功全世界的人烧大约100年。编辑本段中国的资源问题 中国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总体质量不高,分布不均(概括出的特点:总量大、人均少、开发程度和利用率低)。表现:?资源危机、水危机 ?因使用不当造成浪费和环境污染。 解决方法:“开源”与“节流”——用可再生资源代替非可再生资源,解决矿产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的问题;努力发掘新资源,研制新材料;大力发展“废弃物资源化”;跨区域调配——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立法保护——《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编辑本段资源应用 许多资源在其原始形式的情况下是无法消费或者说使用的。为了将其转变化更加方便可用的商品,就必须对它们予以加工处理。这就是所谓的资源开发。例如,将原油变为汽油。随着全球范围内人口的增多,对于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然而,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资源分布情况各不相同。发达国家所使用的资源要多于发展中国家。 与资源之过度消费相关的需求上涨已经造出了若干的问题: 资源枯竭 资源在少数人手中的积累 环境退化 公地悲剧 资源诅咒
/
本文档为【从712一山一水一圣人到好客山东】,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