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愚公移山教案

2017-09-05 9页 doc 21KB 56阅读

用户头像

is_841159

暂无简介

举报
愚公移山教案[教学目的] 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说出寓言的意义。 2.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解释难词、难句。要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 3.结合过去学过的寓言理解其特点,把握寓言的寓意。 4.要着重理解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形象,此外还要理解愚公的妻子和智叟的本质区别, 从而理解愚公精神的深刻意义。 5.联系今天的生活,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受到教育,古为今用,丰富学生对客观世界的 认识,发展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利用工具书,结合注释,弄懂重点字词的意思,疏甏通文意,掌握文言文翻译的 方法,...
愚公移山教案
[教学目的] 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说出寓言的意义。 2.培养学生借助工具和注释解释难词、难句。要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 3.结合过去学过的寓言理解其特点,把握寓言的寓意。 4.要着重理解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形象,此外还要理解愚公的妻子和智叟的本质区别, 从而理解愚公精神的深刻意义。 5.联系今天的生活,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受到教育,古为今用,丰富学生对客观世界的 认识,发展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利用工具书,结合注释,弄懂重点字词的意思,疏甏通文意,掌握文言文翻译的 方法,培养阅读古文的能力。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认识愚公的形象、理解故事的寓意。 难点:对比、衬托手法以及课文以神话结尾的作用。联系生活,辨析寓言的现实意义。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入 巍巍壁迎的三峡是举目“高峡”,几年前人们还曾认为毛泽东的“高峡出平湖”是夸张的梦话, 而今天,随着三峡水利的建成,梦话变成现实,高峡真正出平湖.那么,一个人搬走两座大山是不是仍是奇闻笑谈呢?好,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愚公移山>>,来认识这位移山的愚公吧。 二、初读课文。 学生自己放声读一遍课文。其间,遇到读不准或不会读的字,看注释或查字典。教师不予指 导。 三、 互读课文。 两个学生一组:一个学生读,一个听。听者发现读音有错,当即指出。两人对某字的读音意 见不一致时,记下这个字,留待一会儿解决。如是,二人各读一遍。 四 再读课文。 读好停顿。 下边语句中所画的“/”为停顿处,供参考。 惩/山北之塞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说明]句中的停顿,一般依据句意或一定的语法关系来读,但又不能限制的过于死板。有 的长句,可以停顿两次。这里没有标示出来,是为了供施教时灵活掌握。因为读好停顿,一 是为了会读文言文,二是为了弄明白句意。初始阶段,不必为究竟在什么地方停顿而纠缠不 休,只要明白了句意,就基本上达到了目的。学生随着读文言文数量的增多,尤其是随着对 内容的深入理解,会慢慢读好句中停顿的。 五、.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始一反焉 (反——返) 汝之不惠 (惠——慧) 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无) 一厝朔东 (厝——措) 无陇断焉 (陇——垄) 六 试译课文。 两个学生一组,由一位学生根据书上注释和自己的理解,串译课文大意;另一位学生订正或 补充。二人遇到不会解释或意见不一致的语句,将它们画下来,留待一会儿解决。 [说明]在前面诵读的基础上,大部分学生对课文语句的意思能够做到大体了解。两人互相 研究、讨论,创造了较准确了解课文内容的条件。提倡借助注释来疏通文意,这也是在培养 学生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此时,教师作巡视,注意了解学生出现的问题,使后面的教学更有针对性。 七、检查课文掌握情况。 1、这篇课文一共写了几个人?我们把它列出来,大家一齐说,我来写。 (愚公、其妻、其子孙、遗男、智叟) 2、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人物表,同学们看,这个老愚公多大年纪了?(且:将近) 那么,这个智叟是个年轻人吗?(叟: ) 那么,遗男呢?(龀: ) 这么个年纪小小的孩子跟愚公一起去移山,他爸爸让他去吗? (孀妻、遗男) 三、1、同学们,现在请大家根据课文内容计算一下,参加移山的一共有多少人? (五人:愚公、荷担者三夫、遗男) 你怎么知道愚公也参加了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2、好,人物我们搞清楚了,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则故事写了一个什么事情?————移山。 为什么要移山?原因: 画山。) 这事做起来难吗?难!我们从课文中找出句子来说明。 方七百里,高万仞 移山———难—— 五人,人数少 工具简陋 时间漫长 行程远 由此看来,移山的任务的确很艰巨,但越是艰巨,越能体现出人物不同的精神风貌。 第二课时 一 研究内容。让我们来看看这个人物表上出现的人物,看看他们对移山的不同的态度。 1、文章中有两个人物讲的话差不多,你们看看是谁呀? 愚公妻————智叟 2、请同学们读一下两人的话,我们来比较一下,看他们的语气、对待愚公移山的态度是不 是完全一样? 智叟说:“甚矣,汝之不慧!” 你太不聪明了! 3、他的妻子说了吗? 智叟和愚公妻是怎么称呼愚公的? 君 ———— 汝 (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平辈之间) 尊敬 轻视、看不起 4、愚公妻说:“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语含关心、担心。 5、智叟说:“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语含一种讽刺、挖苦的意味。连山上的一棵小草也不能动。 其妻———献疑 智叟————笑而止(讥笑、嘲笑、制止) 6、对移山有拥护的,也有反对的,那么愚公的举动是不是很笨呢? 移山的目的明确(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周密的、移山之利 (有远见、深谋远虑、为了子孙造福) 不笨! 愚公移山的决心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 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7、愚公对智叟的有力反驳,智叟有什么反应?(亡以应 哑口无言 无言以对 理屈词穷) 8、叫愚公的做事并不“愚”,叫智叟的做事并不聪明。课文要告诉人们什么道理呢? (面对困难,要敢于斗争,坚持不懈地努力,终会取得成功。能够这样做的人,才是聪明的) 9、这是一篇古代寓言,它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说明了一个什么 道理呢? (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 二、小结 愚公移山的决心以及他的行动,说明他很聪明,正是他挖山不止的精神使天神害怕,天帝感 动,移去了两座大山,面前出现了一条通衢大道。 而智叟他自以为聪明,不干实事,自以为聪明,实际上他才是真正的愚。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我们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不怕困难的精神,就没有克服不了的 困难,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年来宝贵精神财富。 小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大到国家的建设,我们都要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只有这样,我们的 学习才会进步,国家才会健康发展。 三、愚公是个什么样的人?作者塑造这一形象有什么寓意? 理解: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惧怕任何困难,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不怕吃苦,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令人尊敬的老人形象。作者通过塑造这一形象,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 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 道理。 四、.什么是愚公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 理解: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不惧怕任何困难的精神;就是敢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 神;就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需要大力发扬 这种精神。因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极其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时,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将有千万座“太行”、“王屋”挡住我们前进的道路,我们需 要这种愚公精神。 五.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 理解: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 件下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想象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跟宣传轮回报应的封 建迷信思想有本质的不同。(这是对愚公移山巨大力量和伟大精神的肯定和歌颂。也表达了 古代人民借助想象,寄托于神话,向自然斗争并取得胜利的愿望。这个神话结尾,增强了故 事的艺术效果,使“愚公移山”的形象更为高大、感人) 六、辩论: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愚公是该搬家还是该移山? 讨论,小结: 愚公移山的目的是造福千千万万人的子孙后代, 他明知山高路远,人老将少,工具简陋,困难重重,仍去移山,看是愚不可及,但他懂得人的力量是“无穷匮”的,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可谓站得高,看得远,实则不愚。而今,我们仍可见到愚公精神.1998年的长江、嫩江洪水肆虐,处处告急。“洪水无情人有情”,正是广大军民手牵手,肩并肩,众志成城,抵御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而搬家或绕道似乎是明智之举,实则是就事论事,从静止的观点看问题,认为自然不可改变,断定人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可智叟在愚公的驳斥下哑口无言,可知他是目光短浅,知难而退,无所作为的人。如果人人都只求眼前利益,那溃堤面前人往高处走便是了,大可不必"严防死守'.如果遇事怕难退却,何来"三峡工程',"高峡出平湖'也永远只能是诗人笔下的蓝图,更不要说如今的“南水北调”了。 其实,今天我们可以不移山也不搬家---打隧道。而我们今天学习的是这种精神接力。苦干加 巧干才是成功嘛! 七、教师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与探究,我们知道了愚公具有崇高的思想、宏远的志向、坚强的决心。愚公 要开山除障的打算是为了泽及后人,其思想之崇高、志向之宏远、决心之坚定实在令人钦佩。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愚公移山精神是什么?它就是克服困难的精神。要点有:?具 有“挖山”的信心和勇气;?具有坚持不懈、长期艰苦奋斗的精神;?具有远大的目光和发展 变化的观点。我们就是要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有人提出“移屋说”,意思是说愚公“移山”不合算,还是“移屋”合算。其实提出这个问题已经是一种诡辩,不合理的。我们知道寓言的 设譬寄寓总是有其特定的范围和特定的含意。《愚公移山》中的“困难”有它的不可回避性。我们今后的路还很长,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和气魄,直面这些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愚公精神,不老永存。(板书)在征服了一座座高山之后,我们必将有一个灿 烂美好的明天。 八、布置作业 1.自选《列子》中的一段文字,自主阅读。 2.试析如下一种对比(愚公的妻子与智叟的对比;京城氏之子与智叟的对比;王屋、太行 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之遥远的对比;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的对比。)
/
本文档为【愚公移山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