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南极科考

南极科考

2018-02-20 50页 doc 330KB 37阅读

用户头像

is_977556

暂无简介

举报
南极科考南极科考 目 次 条约体系 第29 届ACTM将在英国爱丁堡市召开(1) 南极冰下湖环境(SALE)专题讨论会(1) “南极的非本地物种”专题讨论会(1) COMNAP南极考察训练员网络“联合训练计划”专题讨论会(2) 智利阿图罗普拉特站移交给地方政府(2) CCAMLR尝试从南极起飞执行空中巡逻(3) 德国成功钻取南极深冰芯(3) SCAR 科学研究项目和工作组一览表(4) 澳大利亚-罗马尼亚拉斯曼丘陵合作考察(5) 管理与科研 气象气球探测表明南极气候变暖(5) 国际极地年进入倒计时(5) 美国科学家开展...
南极科考
南极科考 目 次 条约体系 第29 届ACTM将在英国爱丁堡市召开(1) 南极冰下湖环境(SALE)专题讨论会(1) “南极的非本地物种”专题讨论会(1) COMNAP南极考察训练员网络“联合训练”专题讨论会(2) 智利阿图罗普拉特站移交给地方政府(2) CCAMLR尝试从南极起飞执行空中巡逻(3) 德国成功钻取南极深冰芯(3) SCAR 科学研究项目和工作组一览表(4) 澳大利亚-罗马尼亚拉斯曼丘陵合作考察(5) 管理与科研 气象气球探测表明南极气候变暖(5) 国际极地年进入倒计时(5) 美国科学家开展IPY倒计时活动(6) 加拿大等国建立国际极地年青年指导委员会(6) 美国关注俄罗斯东方湖探测计划(7) 欧洲航天局重造极地冰川探测卫星(7) 美国航空航天局研制在南北极极端环境下工作的机器人(8) 印度建第三个南极考察站(9) 保加利亚南极考察队回国(9) 俄罗斯考察船远航去南极(9) 捷克孟德尔考察站在南极落成(9) 美国与新西兰继续开展南极项目合作(10) 日本科学家在南极钻取最古老的冰芯(10) 格陵兰冰川流失速度加快(11) 又一座大冰山从南极冰盖中崩落(11) 1 英国人文学者前往南极考察(12) “人类与豹海豹的关系”报告公布(12) 美国科学基金会新开通国际极地年门户网站(12) 乌克兰国家南极科学研究中心简介(13) 乌克兰启动南极立法工作(13) 北极影响欧洲的气候(13) 德国与阿根廷继续开展国际合作(14) 从古老冰芯中获取气候变化信息(15) 后勤保障 美国成功实施由地面向南极内陆运送补给(16) “极地星”破冰船完成美国南极考察任务(16) 美国破冰船老化如履薄冰(17) 英国南极局招聘妇女到南极工作(18) 澳大利亚修造南极飞机跑道(18) 澳大利亚缩减南极麦阔里基地(18) 探险旅游 英国游泳者征服五大洋(19) 环境保护 17国要求日本停止捕鲸(19) 设立菲尔德斯半岛特别管理区研讨会(20) 北极熊不应该生活在油污中(21) 南极特别保护区一览表(ASPA 117—132号)(22) 2 条约体系 第29 届ACTM将在英国爱丁堡市召开 第29 届南极条约协商会议(ACTM)将于2006 年6月12日—23日在英国的爱丁堡市举行。 约300名代表将出席本次ACTM,主要来自南极条约协商国和一些非政府组织或机构。南极条约秘书处主要负责收集工作文件和信息文件,编写和出版ACTM报告。第29 届ACTM将在28届ACTM已取得的进展和成果基础上继续推进。英国上次举办的ACTM是在1977 年。 资料:南极条约协商国会议简介 根据《南极条约》第九条, 南极条约协商国(包括12个南极条约原始缔约国和其后在南极开展实质性科学研究活动的协商国)每年举行一次会议(1994年以前为两年一次)。南极条约协商国召开ATCM的目的是彼此交换信息、共同协商南极事务、制订和审议各种措施以维护《南极条约》宗旨,并向本国政府提出相应的建议。从1983年开始,ATCM也邀请非协商国参加, 但他们无权参加南极政策的制定。此外,诸如南极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委员会(CCAM LR)、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SCAR)、国家南极局局长理事会(COMNAP)、南极洲与南大洋联盟(ASOC) 和国际南极旅游业者协会(IAATO)等组织应邀作为观察员身份或者专家身份出席ATCM。除每年定期召开一次的ATCM外,南极条约协商国有时不定期举行南极条约特别协商会议和专家会议讨论各类特殊问题。 ,凌晓良翻译, 南极冰下湖环境(SALE)专题讨论会 2006年4月24—26日在法国格勒诺布尔市(Grenoble)举行了以“2007-2008国际极地年南极冰下湖环境:前沿科学和技术计划编制”为主题的国际专题讨论会,该专题讨论会由法国地球物理环境冰川学实验室(LGGE)和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联合主办。美国科学基金会极地项目办公室(OPP)、SCAR和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提供资助。 3 本次会议作为2007-2008国际极地年期间SALE计划的开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张侠翻译, “南极的非本地物种”专题讨论会 在第8届南极环境保护委员会会议上,澳大利亚向ATCM提交了一份关于处理意外引入和传播非本地生物和疾病到南极条约区的措施议案(ATCM XXVIII / WP 28)。在澳大利亚提出该项重要议题之后,新西兰也表示了关注,并建议召开一次专题会议讨论此问题(见CEP VIII决议第129-142页)。此后,新西兰于2006年4月10—12日在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坎特伯雷大学举行“南极的非本地物种”专题讨论会。本次会议由奥克兰大学的Maj de Poorter博士、坎特伯雷大学南极之门的Bryan Storey教授、新西兰南极局的Neil Gilbert博士共同召集。 这次为期3天的会议讨论了如何保护南极免遭外来物种的影响,会议成果将提交给第29届ATCM。 ,张侠翻译, COMNAP南极考察训练员网络“联合训练计划”专题讨论会 COMNAP南极考察训练员网络(The COMNAP Training Officers Network,TRAINET)将在2006年7月9日霍巴特举行的COMNAP XVIII会议期间举办各国南极局联合训练计划讨论会。TRAINET打算召集各国的国家南极局官员,共同制定和实施针对各国南极考察人员的训练计划。培训内容主要涉及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3个方面,具体包括程序化的作业训练、设备和基础设施的使用训练等。 本次讨论会主要关注促进和推动开发联合训练计划的长期目标,其目的是: ? 进一步减少重复性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 促进和推动更有效的训练(方法)的开发,为考察计划的实施提供更好的支持。 ? 推动各国南极局间的人员交流,加强后勤保障方面的合作与协作。 4 本次讨论会将涉及漏油预防和响应、船舶运输、飞机运输和安全管理等许多方面的培训内容。 ,张侠翻译, 智利阿图罗普拉特站移交给地方政府 2006年2月28日,智利国家资产部(Chilean Ministerio de Bienes Nacionales)将阿图罗普拉特站移交给麦哲伦-智利南极区理事会(Consejo Regional de Magallanes y Antartica Chilena)。该机构隶属于区政府,将全面负责阿图罗普拉特站的运行和管理,执行期到2056年。 智利计划将蓬塔阿雷纳斯地区作为开展南极科学研究和旅游的一个重要门户,此次移交工作是该计划的一部分。地方政府将同私营机构、智利南极研究所(INACH)一起在阿图罗普拉特站开展活动。此次移交的目的是简化智利南极科学研究、旅游、后勤和教育活动的管理(程序)。自2003年以来,地处蓬塔阿雷纳斯的智利南极研究所组织实施了16个南极科学研究项目。 智利阿图罗普拉特站(62 º 30? S,59 º 41? W)位于南设得兰群 岛格林尼治岛上,是智利在南极建造的第一个考察站。该站于1947年2月6日开始运行,主要作为度夏期间气象和无线电通讯中心。阿图罗普拉特站最初叫Soberanía基地,由智利军方管理, 于2004年2月23日关闭。这对智利在南设得兰群岛开展活动造成相当大的影响。该站由一栋面积大于900平方米的主楼、一个容纳15人的紧急救生屋、实验室、车库、食品库和垃圾焚化装置组成。 ,张侠翻译, CCAMLR尝试从南极起飞执行空中巡逻 2006年1月末,新西兰空军的一架飞机进行了巡逻试飞来测试从南极起飞执行空中日常巡逻任务是否可行。开展空中巡逻主要是为了支持CCAMLR这一公约的实施。这架P3-K Orion飞机来自新西兰空军,首次在罗斯冰架上一条冰面跑道上着陆。CCAMLR的新西兰委员、新西兰外交与贸易部Trevor Hughes对此次试飞表示欢迎:“这些飞行有助于实施CCAMLR、从而加强对南大洋海洋生物的保护。这次飞行同时也表明新西兰认真履行了CCAMLR的目标。”新西兰南极局局长Lou Sanson认为飞机直接从南极 5 起飞来执行南大洋的日常巡逻更直接和方便。Sanson说“我们对新西兰空军所作的试飞表示感谢,这表明了新西兰未来南极计划后勤保障能力的提高。此外,它能为新西兰扩大海上搜救范围提供支持”。空军指挥官Dick Newlands认为本次试飞对于测试Orion飞机从南极的神马机场(Pegasus Airfield)起飞是否能够开展正常的空中运行巡逻具有直接的作用。他说:“这次试飞的结果将对CCAMLR决定是否从南极起飞来执行南大洋监视、制止非法活动等工作产生影响”。 巡逻监测可监测非法Patagonian Toothfish 的捕渔,这次试飞与在这个区域的日本捕鲸船队无关。 此前,参加本次试飞的飞机和机组曾在极端寒冷的天气下进行过飞行。但这是第一次从冰面跑道起落,神马机场的冰面跑道每年会移动数尺之远。 ,张侠翻译, 德国成功钻取南极深冰芯 SCAR新闻公报讯:2006年1月17日,德国阿尔弗雷德?韦格纳极地与海洋研究所科学家领导的一个国际南极科考小组,成功完成了在德国南极Kohnen站区钻取2774米深冰芯的工作。此项工作是欧洲南 极冰芯钻探计划(EPICA)的一部分,从钻取的冰芯中能获取关于历史气候的详细信息。科学家在国内实验室根据这个时间分辨率很高、包括末次冰期的冰芯样进行分析,初步判断冰芯样本中可能包含,,万年前的气候数据。科学家希望通过对冰芯样本的研究,能获得有关过去气候的详细信息,尤其是末次冰期的气候条件。他们认为,这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南极地区由古至今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从根本上提高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认识和理解。深冰芯钻探是一个长期的研究项目,1996年,EPICA确定在毛德皇后地建立Kohnen考察站,包括通过航空和地面方式对从未调查过的南极地区进行大面积的地球物理学和冰川学调查。同时建立钻探点, 1999年夏天正式在南纬75?、东经0? 4' ,海拔2900 米的地点建设了Kohnen站,到2001年考察站建设接近完成时,钻探工作已经开始,2001至2002年开始深钻,经过4个阶段的 钻探工作才获取了这一深冰芯。从整个深 度来看,这次钻探应该能取得高质量的冰 芯。 6 南极野外工作不仅要面临科学挑战,德?韦格纳极地与海洋研究所的Heinrich而且人和技术装备还面临对极端环境的米勒教授主持项目。早在2004年12月,挑战。在夏季12月和次年1月期间, 在位于东南极内陆冰原的法国肯考迪娅Kohnen站的气温在摄氏零下35度至零下(Concordia)站开展本项目的第一个深冰20度,2005年11月野外记录到的气温达芯钻探工作,一直钻到冰下3270米处,到摄氏零下50度。 离基岩5米深的位置。因此,对Kohnen EPICA项目由来自10个欧洲国家(比站取到的冰芯进行分析后,可对这两组数利时、丹麦、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据进行对比研究来更好解释这些冰芯记荷兰、挪威、瑞典和瑞士) 的研究小组执录。 行, EPICA由欧洲科学基金会(ESF)协,徐佩敏翻译, 调,欧盟国家资助,目前由德国阿尔弗雷 SCAR 科学研究项目和工作组一览表 常设工作组科学研究计划专家组 执行组 (SSG) (SRPs) 生命科学 南极演变和生物多鸟类 实施最佳保护 样性(EBA) 南极冰下湖探测海豹 生物学监测 (SALE) 人类生物学和医学 海洋生物普查 地球科学 南极气候演变(ACE) 地理信息 海洋环境声学探测 南极冰下湖探测永久冻土区与边缘区环境 海洋联合测量 (ALE) 南极大地测量基准信息 南极新构造学(ANTEC) 南极数字式地磁异常现象 项目 国际南大洋水深图 物理科学 南极洲与全球气候海洋学 南极高原(大陆)天文学站点检测 系统(AGCS) 日地空间及超高层南极天文和天体物理学 南极下降风模拟与观测研究 气流南北极耦合研应用气象学 究(ICESTAR) 冰盖平衡和海平面 冰芯钻探技术 7 ,张洁编译, 澳大利亚-罗马尼亚拉斯曼丘陵合作考察 2006年1月,来自罗马尼亚南极研究所的代表们抵达伊丽莎白公主地拉斯曼丘陵,在Law-Racovita基地开始首次度夏考察。Law-Racovita基地原名劳基地,是澳大利亚于1986年建造的。罗马尼亚和澳大利亚在基地上举行了正式的欢迎仪式,庆祝两国共同拥有该基地。基地附近的中国中山站、俄罗斯进步站和距此基地以北100公里远的澳大利亚戴维斯站的代表出席了仪式。澳大利亚、中国、俄罗斯在第8届CEP 上提交了拉斯曼丘陵南极特别管理区管理计划草案,目前该管理计划已完成了最后的协商和完善阶段,将提交到第9届CEP和第29届ATCM予以审批。 ,张侠翻译, 管理与科研 气象气球探测表明南极气候变暖 新近一项调查表明:南极全球变暖的 征兆是地球其他地方的三倍。 通过对1971—2003年间气球气象仪器所采集数据进行新型数字化处理,科学家们发现整个南极大气层冬季都在变暖。 科学家们估计南极冬季气温在过去30年内上升了摄氏1.5度,主要是温室气体的排放所引起的。 英国南极局的约翰特纳(JohnTurner)说:“温室气体对南极的影响超过对地球其他地区的影响。对其成因我们尚不清楚。” 其他一些研究主要围绕南极地表气温变化进行,所得出的结果不很一致。一项研究发现南极半岛西部出现明显的变暖,而南极大陆其他地方则没有出现这种现象。 另一项研究甚至得出,近几十年来南极部分地区在变冷,而其他地区则在变暖。 利用气象气球开展的气温变化研究与上述这些研究有所不同。它不仅仅是局限于地表(观测),而是在更广的空间范围内开展。 研究人员通过对过去30多年来、9个气象站所采集的连续观测数据的分析,发现南极大陆的大气的确在变暖。约翰特纳说,这将影响到南极的降雪和全球海平面。 约翰特纳表示,现有的气候模型模拟无法反映出已观测到的气温变暖信息,已经不适合来(模拟)南极气候系统。因此,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要改进此类模型。 本项研究在2006年3月30日出版的《Science》中有详细介绍。 ,朱增新编译, 国际极地年进入倒计时 来自3月10日英国南极局的消息称,一年以后,来自60个国家数万名科学家将聚焦于极地地区,开展50年来最大的国际合作研究(活动)来共同应对当代社会急待解决的环境问题。3月14日,在Wellcome Trust, 科学家们汇聚在一起讨论国际极地年这一重大科学倡议的计划纲要。 英国南极局局长克里斯?拉里教授和IPY项目主任戴维?卡尔森为IPY会议揭幕并解释IPY如何增进对极地地区的认识并引领我们进入了解地球的一个新领域。 IPY在一个极为广泛的科学研究领域范畴来处理和解决全球性问题:从极地海洋生态学、冰盖动力学到对全球海平面的作用、乃至空间天气对全球通信的影响。 在过去50年里,阿拉斯加、西伯利亚和南极半岛的部分区域是地球上三个变暖最快的地区,平均增温达2,3?。50年前的国际地球物理年,取得了一些最重大的科学突破,首批发射的卫星(尤其是前苏联的人造地球卫星)所测得的冰盖厚度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我们认为全球性的合作促成了遍布世界的气候观测系统的建立和以“和平和科学利用南极”为宗旨的《南极条约》的产生。 国际极地年以IGY的成功为基础并推动我们对地球前沿科学问题的理解。其成果将为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提供重要信息,以便作出人类社会更好适应变化中的世界的正确决策。 引导公众参与、教育和互动活动是IPY的重要组成部分。影片、电视系列节目、网络博客、艺术项目和科普教育等活动将使IPY成为公众心目中自人类登月以来的最大科学行动。 ,徐佩敏翻译, 美国科学家开展IPY倒计时活动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3月22日举行校园活动来分共享他们在北极、格陵兰和南极的经历,以此拉开了美国2007/2008国际极地年(IPY)的序幕。这项校园活动题为“IPY倒计时”,重点是介绍过去和当前在地球两极地区取得的研究成果,其内容包括介绍IPY的简要历史、国际组织及60多个国家共同参加的2007/2008国际极地年。 此次活动是免费的、并对公众开放。参加者包括环境科学合作研究院院长、美国雪冰数据中心主任和北极与高山研究所、美国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联合学院。 鉴于国际极地年需要在北极和南极进行二个完整年季的野外工作,拟从2007年3月开始,2009年3月结束。科学家将使用卫星、自动运输车辆、遥控气象站、GPS、激光高度计和巨型计算机等多种新技术来更好地了解两极地区在全球变化过程中的作用。 研究人员在IPY中将讨论诸如海冰的减少、冰盖和冰川的收缩、永久冻土融化、从北极熊、企鹅到海洋生物和微生物间生物链问题。 据悉有超过10000 位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参加IPY行动。 ,徐佩敏翻译, 加拿大等国建立国际极地年青年指导委员会 加拿大为国际极地年(IPY) 2007-2008建立了一个青年指导委员会(YSC)。YSC的成立是保证年轻的极地科学家能参与到即将到来的国际极地年并得到锤炼。该委员会由加拿大各相关学科的年轻研究人员组成。 新西兰也建立了全国青年指导委员会(NZ YSC)作为国际YSC的一部分。其目标是团结新西兰的极地研究青年团队并吸纳他们参加IPY活动。同时可通过拓展和教育项目来激起他们对极地研究的兴趣和提供相互交流与探讨的机会。创造他们对极地地区交流沟通的渠道,自始至终将教育项目瞄准学生。 即将来临的国际极地年(IPY)2007- 2009,不仅鼓励有关冰雪世界的科学活动,而且希望能将这种国际合作的渠道留给“下一代”年轻研究人员和学生。 ,徐佩敏翻译, 美国关注俄罗斯东方湖探测计划 来自莫斯科2月26日的消息称,俄罗斯于1998年开始对东方湖的钻探工作,目前已经钻到2.2英里(英里为1609米)深,因设备出现故障,大约离湖面100码(1码为0.9144米)时停止了钻探工作。俄罗斯宣布明年将继续进行钻探工作。他们计划再往下钻70码,然后在2007/08冬季使用热力钻替代原先的动力钻来打穿最底部的30码冰。他们将在今年六月的ATCM上介绍的这一最新计划。 美国和其他国家的科学家担心,俄罗斯没有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以避免钻探设备污染冰下隐藏的水。研究者认为,东方湖湖的大小接近安大略湖、但比安大略湖深半英里。它同外界隔绝超过了1000万年,远远超过了人类在地球上的历史。他们想在湖中寻找存活的生物体,并弄清他们如何进行不同于地表生命的演变。调查结果将为我们提供冰覆地表的木星卫星上或太阳系以外行星上可能存在生命的信息。 对于俄罗斯的这一计划,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南极科学部门负责人认为,俄罗斯使用柴油和氟里昂的混合物作为钻探设备的动力燃油,这种混合物中滋生了大量的微生物。如果这些混合物进入湖中,科学家将无法断定在湖水中发现的微生物是否原先就在湖中还是来自于外界。在钻头钻透冰层后,将破坏该湖的科学价值。 美国科学院成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负责制定在如东方站等冰川或冰盖下的湖泊钻探“清洁”的标准。但是这位负责人说:“俄国人不会等着 这一标准(的出台),他们决定继续向前推进。”他又补充说明,美国科学家认为不具备钻探条件已拒绝参加。 而俄罗斯认为已对东方湖的钻探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东方站项目主任说,在格陵兰已完成的钻井是一个成功的试验。 ,徐佩敏翻译, 欧洲航天局重造极地冰川探测卫星 欧洲航天局于2月23-24日在巴黎召开会议,决定接收来自成员国的要求,重新建造去年未发射成功的“克里塞特”极地冰川探测卫星。新卫星将在,,,,年3月发射。 据欧航局介绍,重新启动的“克里塞特-2”与原“克里塞特”有相同的目标任务,用于监测海冰和陆地冰盖的厚度,并有助于解释极地冰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之间的联系以及他们对极地气候变化的影响作用。“克里塞特-,”发射后将开展为期,年的探测任务,其携带的雷达高度计能为科学家提供大量极地气候变化数据。 2005年10月8日,俄罗斯为欧航局发射的“克里塞特”卫星在发射后不久坠入北冰洋,后被证实是因为推进器出现故障而导致卫星未能进入预定轨道。欧航局当时为建造这颗卫星花费了约1.67亿美元。“克里塞特-,”新卫星的造价预计在1.27亿美元左右。 ,徐佩敏翻译, 美国航空航天局研制在南北极极端环境下工作的机器人 由美国航空航天局支持的,由Thayer工程学院和制造的“酷机器人”可在北极低温环境下工作,该项目负责人说,如果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有兴趣,“酷机器人”可以在更低的温度环境下进入“太空”的未知领域工作。 这个机器人由Thayer工程学院的师生共同设想和制造的,项目组长Laura Ray教授认为NASA希望将机器人用于南极研究。 NASA的目标是使用机器人在南极雪中寻找细菌的证据,该项目可为未来探索火星的地形、寻找生命提供技术方法和范例。 美国航空航天局之所以选择该项目组来开发机器人,是因为他们的设计与制造成本较低。 如果机器人能在美国汉诺威城经历一个严冬,也就说明它能经受起任何地方的极端低温。当然,项目组认为在更寒冷气候环境下进行测试是必要的。不仅在Mascoma湖附近对该机器人进行过测试,去年夏天,开发小组赴格陵兰对机器人的移动性和速度进行了测试。 选择这种替代性场地来进行测试是必要的,因为它们提供了与南极洲类似的环境条件,例如格陵兰的日照条件与南极部分季节里很类似。 不过,由于格陵兰和南极洲环境上存在一定的差异,项目组希望机器人尽快在南极进行测试。 由于机器人设计在极地低温环境下行进,它对科学家极具吸引力。机器人还是一个能携带多种不同设备的移动式的通用平台。 机器人的一个潜在用途是携带磁力仪来测量磁场,此外,它可为科学家携带装备横跨寒冷平原研究气象学、冰川学。机器人的另一种用途是,确保南极洲的“冰跑道”安全,这些冰跑道作为南极飞机的起落跑道,必须能充分厚实地支撑住到达飞机的重量。 如果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能够提供资助,该项目组还将研发五个类似酷机器人、但有不少改进的机器人。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已提供初始机器人研制的经费。设计者在开始设计机器人工作前,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机器人与操作者之间的通信上。 ,徐佩敏翻译, 印度建第三个南极考察站 一支由60名印度国家海洋和南极研究中心(NCAOR)工作人员(包括27位科学家)组成的考察队1月搭乘Akademik调查船从印度果阿出发,到南极大陆准备建立新的考察站,这是印度继1984年建立的南极干戈德利站(Gangotri)、1988年建立的迈特里站(Maitri)之后拟建立的第三个南极考察站。考察队在南极McLeod岛上进行大气、气溶胶和生物学观测、生物样品收集、湖冰表层取样和数据收集等工作,并对新站区进行海洋学和环境影响评估,然后开始建站。如果一切顺利,新站将于2007年竣工。此站选 址在普里兹湾,紧靠拉斯曼丘陵,离另两个印度考察站1000海里,临近澳大利亚戴维斯站、俄罗斯进步II站和中国的中山站。 ,徐佩敏翻译, 保加利亚南极考察队回国 据保加利亚索非亚新闻社3月10日报道, 3月9日保加利亚第14次南极考察队最后一批14名队员返回保加利亚,他们在保加利亚南极基地附近发现了金银矿石,将对该样品作进一步的分析以便未来进行资源开发。 保加利亚第14次南极考察队于2005年11月19日赴利文斯顿岛,他们执行地质学项目,目标之一就是研究利文斯顿岛的自然资源,另一项目标是研究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据索非亚新闻社2月2日的报道,保加利亚第14次南极科考队曾面临挨饿的问题,当时考察队的食品供应几乎用完,科学家缺乏基本的食物来维持生活,随后,阿根廷向保加利亚考察队运送食品补给的船只又搁浅在利文斯顿岛的对面。 目前,所有的考察队员圆满完成科考任务后已安全返回保加利亚。 ,徐佩敏翻译, 俄罗斯考察船远航去南极 来自圣彼得堡2月7日的消息称, 2月8日俄罗斯南极考察队队长在新闻招待会上称,俄罗斯Alexander Karpinsky院士考察船在南非开普顿海港修理后继续前往南极。 该考察船在航行途中发现考察船一个涡轮出现了故障,因等待修理人员和重一吨的新涡轮送往开普顿而延迟了一个月时间,考察队因此缩减了在莫森海的科学项目,但还是可以赶上这次秋季考察期间的进度安排。 ,徐佩敏翻译, 捷克孟德尔考察站在南极落成 捷克科学考察站于3月15日在南极罗斯岛落成。新站以著名的捷克遗传学家和气象学家孟德尔(1822-1884)命名,在2006年11—12月南极夏季期间将可全面为科学考察服务。 孟德尔南极站的建设费用大约为5000万克朗。此站可开展气候变化和南极绿洲现象研究(冰川后退出现青苔和地衣植物形式的生命)。项目准备和考察站的建筑需要花费五年时间。去年12月,一支建筑队动身去南极建造考察站。现在他们完成了任务并返回,在过去的几个星期里专家们连接了考察站上所有的技术系统并进行了测试。考察站目前仍然关闭,直到今年底下一个南极夏天到来。 气象学家在考察站和附近地区安装了几台气象设备,包括一台太阳辐射测量仪。植物学家监测了当地的植物和研究海藻、真菌和青苔的生存条件。 考察站主楼可容纳15名考察队员,主楼由较小型的、可移动的设施搭建而成,主楼70%的供热来自太阳能,30%则来自柴油发电机。 ,徐佩敏翻译, 美国与新西兰继续开展南极项目合作 4月3日,美国驻新西兰大使和新西兰有关方面签署了一项美国地质调查局和新西兰国土信息部双方南极研究合作新。美新两国科学家(在南极领域)已经紧密合作了20年,彼此间学到了很多东西。 新西兰国土信息部行政主管说,新西兰和美国两国的南极部门有着高层次的科学和地缘政治上的双重合作,由于南极后勤工作的困难,双方合作是至关重要的。他说,通过共同努力和共享双方的信息,会得到较好的经济效益。 美国地质调查局国际计划部主任说,南极干谷地区的环境研究是两国科学家联合研究的最重要的地区,该地区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 只有行星上才会有这种类似的区域, 因为它是很干燥和很纯净的。新西兰和美国在南极的密切合作具有悠久的历史,由于新西兰的斯科特站和美国麦克默多站位于同一区域,这样可共享运输和其他重要的服务。大都由美国飞机途径新西兰的克赖斯特彻奇为两国考察站提供空中支持。 ,徐佩敏翻译, 日本科学家在南极钻取最古老的冰芯 日本的一个研究小组于1月24日在南极洲获取了估计是迄今为止最古老的冰芯样本,成冰的年代可能追溯到100万年前。 据悉,该冰芯取自于日本南极考察基地富士冰穹(Dome F)附近南极冰盖以下3028.52米深处。 尽管冰芯的确切年代要等样本带回日本才能测定出来,但从其深度和其它一些因素来分析,研究人员认为它大约有100万年的历史。此前,欧洲科研小组曾在南极洲获取了具有80万年历史的古老冰芯样本。 由于冰芯内部的气泡中含有百万年以前的气体,因此可向人们提供有关气候变化的重要信息。通过研究气泡内混合的气体,科学家们就能了解到地球大气成分的变化。 钻取的冰芯一部分样品已于今年,月由日本“白濑”号考察船运回日本供科学家进行研究,这将成为科学家了解过去气候变化的重要线索。日本研究人员自2003年以来一直在南极富士冰穹附近钻探。 ,徐佩敏翻译, 格陵兰冰川流失速度加快 美国航空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和堪萨斯大学科学家在2月17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格陵兰岛冰川流失的速度在最近5年中加快了一倍。科学家认为,这表明在全球变暖环境下,冰川加快向海洋中滑动,加剧海平面上升,同时指出需重新估计冰川向海洋中滑动给海平面带来的影响。 研究人员利用加拿大海洋监测卫星的数据,对1996年到2005年这10年中格陵兰冰川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综合调查。他们发现,这10年中的前5年,格陵兰岛主要是南部的冰川流失;而在后5年中,离北极圈较近的西北部冰川也开始向海洋滑动,冰川流失的速度逐年加快。 研究人员计算出,1996年从格陵兰岛滑入海洋的冰川为63立方千米,到2005年就已增长为162立方千米。如果考虑到同期冰层和积雪融化的因素,那么1996年格陵兰岛的冰层共消失96立方千米,到2005年则消失了220立方千米,也就是冰层消失的速度增长了一倍多。 研究人员称,格陵兰岛在2005年消失的冰层,就足以使全球海平面上升0.6毫米,而其中有三分之二是冰川滑向海洋所导致的。目前,全球海平面上升的速度约为每年3毫米。 科学家表示,这一研究成果揭示了格陵兰岛冰川对全球海平面变化的重要性。未来全球气候会变得更暖,格陵兰岛冰川流失的范围也会更向北方扩大,全球海平面上升的速度也会因此而更快。这种大量冰川融化现象必将成为极地科学家在国际极地年2007年的一个研究重点。 ,徐佩敏翻译, 又一座大冰山从南极冰盖中崩落 3月24日,一座巨型冰山从南极大陆永久冰层中脱落。这座8英里宽、15英里长的巨大冰山在近南极威德尔海、沿着毛德皇后地西北部厚厚的冰层中彻底脱落下来。美国雪冰研究中心使用军事观测卫星,于3月24日发现这座命名为D-16的冰山。该冰山因其首次发现时所处的南极象限区而得名。这是继去年南极第二大冰山B-15A发生解体崩裂以来近期南极又一次最大规模的冰山解体,再次说明南极冰层持续大规模解体已经成为事实,全球气候变暖已经不可逆转地改变南极地貌。目前,D-16冰山正在随着洋流向南极东部地区缓慢移动。 ,徐佩敏翻译, 英国人文学者前往南极考察 英国人文学者(艺术家与作家)南极考察活动是由英国南极局和英格兰文化委员会共同发起,得到英格兰文化委员会国际人文奖学金计划的资助。该活动为少数人文学者提供赴南极进行夏季考察的机会。根据本活动宗旨,可申请资助的人文科学包括绘画、雕塑、摄影、文学、历史、诗歌、戏曲、音乐等艺术门类。一个独立的评审小组将负责其资格评选,其中,一位评委来自英格兰文化委员会。所以,该项资助申请具有一定的竞争性。 英格兰文化委员会设立的国际人文奖学金计划为来自不同领域的艺术家提供从不同文化视角和地缘政治来长期研究南极的机会。详细信息可访问英格兰艺术委员会网站。 作家和艺术家访问南极可以亲身体验和感受南极,公众通过他们创作的南极作品能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南极的独特性。此类考察活动能和科学研究(活动)相映成趣,这种结合方式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且能为公众提供另一种方式和视角来认识南极在地球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凌晓良翻译, “人类与豹海豹的关系”报告公布 2003年7月,英国南极局科学家Kirsty Brown 因受到一头豹海豹的攻击而淹死。英国南极局(BAS)因此组织一项为期一年的专项研究活动,该活动由“Kirsty Brown基金”资助,目的是收集和整理有关南极地区人类与豹海豹的各类信息。通过180多次问卷和采访收集人类与豹海豹间相互关系的数据,对这些数据的分析研究可获取一些南极工作人员必须了解的基本知识,如受豹海豹攻击的可能性和风险问题。该项研究结果将在《南极科学》期刊上发表,其报告全文将在网上发布。 ,凌晓良翻译, 美国科学基金会新开通国际极地年门户网站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最近开通国际极地年门户网站。该网站内容涵盖媒体新闻、科普资源、博物馆与艺术馆展览信息、图片和录像目录以及由政府提供或者资助获取的其他素材,公众和新闻界使用起来将十分便捷。该网站也是美国对国际极地年(IPY)的主要贡献之一。 国际极地年门户网站不仅为普通大众提供有关国际极地年信息,而且为科学家提供有关政府资助IPY的信息。新的内容将不断增加到这一综合网站中。 IPY活动将在国际地球物理年(IGY)50周年时举行。国际地球物理年(活动)是一项全球性科学研究行动,在此期间科学家首次在南极点进行 越冬。国际极地年将包含2个公历年,可完整地开展为期12月的观测,不过,长达6月的极昼和极端低温可能对野外工作造成影响。 2007年春季,100多个国家的科学家将参加这项大型协作性、多学科性的观测、研究和分析行动。预计此项研究将极大增强我们对两极地区的认识——包括南北极与全球生态系统的关系以及为生活在北半球高纬地区的人类如何应对环境变化提供前瞻性分析。 美国和其他国家的IPY科学野外观测行动计划以及公众教育计划正在拟订之中。 美国政府已指定NSF为 IPY的主管机构,许多其他机构和人员也将参与 IPY研究、野外考察和制作IPY学生课程和科普素材。 ,凌晓良翻译, 乌克兰国家南极科学研究中心简介 国家南极科学(研究)中心(NASC)是乌克兰南极研究计划的具体执行机构。NASC负责组织每年南极考察活动并管理乌克兰南极常年站——Vernadsky站。乌克兰南极研究十年计划是乌克兰组织和协作各项南极科学计划的基本纲要。该计划得到乌克兰政府资助、并由科学与教育部直接提供经费。 NASC在Vernadsky站开展考察与研究工作。Vernadsky站是英国南极局于1996年转让给乌克兰的,原名为Faraday站。 ,凌晓良翻译, 乌克兰启动南极立法工作 为遵照《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第三条和第八条的规定,乌克兰目前通过国内立法来具体实施这些规定。有关“确保乌克兰依据《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来履行其国际义务”的法令已提交乌克兰内阁审议。 根据科学与教育部签发的这项法令,将成立一个跨部门的委员会。其目的是对乌克兰公民和所属组织提出拟在南极保护区开展的考察活动申请进行审议。 2001年3月13日,乌克兰内阁批准了《2002-2010国家南极研究计划》。乌克兰最高法院正在审议有关南极活动的法律。 ,凌晓良翻译, 北极影响欧洲的气候 新气候模式预报将有更多的冷冬 一种新的海洋-大气模式有助于提高气候预测的灵敏度。这种新的模式改进了日光辐射反射量的计算。对于极地放大全球变暖的因子中日光辐射反射量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模式显示了北大西洋气候的重要变化。冬天会更加寒冷和干燥,超出人们的预想。这个模式是由阿尔弗雷德-瓦格纳研究所和GKSS以及一项EU计划中的协会共同参与建立。 日照、冰和雪 极地地区显著影响全球气候。冰表面有很强的反射能力。冰覆盖的地层(海面)比没有被冰层覆盖的地层(海面)增温明显要弱。如果全球变暖减少了冰层厚度,冰层产生的反射会减弱,这将加剧温度的上升。北极海冰覆盖面积和厚度的未来变化,以及冰-雪-反射率的相应变化,将是影响将来温度变化的一个主要不确定因素。 新模式的海冰和反射率在北极区域性模式和全球模式大气-海洋-海冰系统中得到检验。KGSS研究中心的安德里亚•贝克尔说:“建立500年的模型需要2个月的时间,通常可以模拟10年的时间段,然后做备份并重新开始。” 北极气候过程与全球气候的关系 模式的结果表明在极地能量下沉区域会对北大西洋涛动(NAO)产生显著影响。北大西洋涛动由大西洋北部的冰岛低压系统和南部的亚述尔群岛高压系统组成。正涛动和负涛动非常明显。在正相涛动的由西向东的气流作用下,温暖潮湿的空气输送到北欧和中欧。在负相涛动的作用下,由西向东的气流减弱,北极地区的寒冷空气输送到欧洲。观测出来的冬季气温上升与北大西洋涛动和北极涛动的关系相吻合。阿尔弗雷德-瓦格纳研究所的克劳斯•德斯罗夫教授解释说:“全球大气模式和温度分布模式在过去的50年有显著的变化。与之对应的是暖冬和冷夏时期。” 新的模式推论出负相的北大西洋涛动。克劳斯•德斯罗夫教授说:“改良的气候参数表明:全球模式在对流层的中层的波动和北大西洋涛动、北 极涛动相似。”这些波动将对欧洲气候产生很强的影响。暴风雪的强度和运行轨迹将会改变。未来欧洲将会由更多的寒冷干燥的冬季。 ,杨滨翻译, 德国与阿根廷继续开展国际合作 德国和阿根廷在南极Dallmann实验室续签合作协议。2006年4月5日,阿尔弗雷德-瓦格纳研究所的主任和阿根廷方面的负责人在南极乔治王岛的Dallmann实验室续签了科研合作的协议。协议规定双方将继续开展12年的科研合作。 Dallmann实验室于1994年建成。由南极考察的几个国家合作建立。德国、阿根廷和荷兰的科研人员事先进行了合作商讨。阿根廷的Jubany考察站提供后勤补给。该实验室可以为生物学研究人员和地学研究人员提供科学设备。每年从3月到10月,Dallmann实验室提供14个工作区域,其中包括7个实验室、1个工作组、1个储藏设备、互联网服务。实验室还配备了减压室,用来给潜水的研究人员安全检查的时候使用。Jubany考察站和Dallmann实验室的废水都进入生物废水处理设备加以净化。 生物学研究。Dallmann实验室生态研究的一个重点是陶湾的生态系统研究。在潜水小组的帮助下,研究人员考察了大海藻和生物群落,并且考察了关键物种。研究从食物链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结合生理学数据,将来可以预测全球环境变化。对大海藻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臭氧损耗的影响,对紫外辐射增加的影响,初级生产力和海洋生物圈这些方面。 国际极地年。对于即将到来的2007,2008的国际极地年,Dallmann实验室是国际合作项目的中心研究区域。其中1个项目将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南极半岛区域,气温在过去的50年明显升高。气候变暖,海冰融化,使得南极半岛海岸的水量增加,影响海岸的生态群落。海冰融化水的加入使岸边海水变得浑浊,影响了太阳光的照射量。恶化的生存环境让初级生产力海藻的数量下降,影响了浮游动物和生物链顶端的物种。从而会影响整个南极半岛地区的生态系统。 Dallmann实验室座落在南极半岛考察横断面的北部。目前的研究具有代表性,将来可以用来预测南部地区的物种变化。 ,杨滨翻译, 从古老冰芯中获取气候变化信息 冰芯中获取的气溶胶颗粒记录了74万年的气候变迁。阿尔弗雷德-瓦格纳研究所从事极地和海洋研究的人员对南极钻取的3000米长的冰芯进行了气溶胶研究,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期的科学期刊《Nature》上。研究人员在冰芯中发现了大量的粉尘,表明南美洲南部在以前比现在更加干燥,风也更大。 南极海冰覆盖区域的变化。2004年12月,EPICA(欧洲南极冰芯钻探计划)从东南极(75? 06′S, 123? 21′E)DOME C钻取的冰芯包括了9个连续的冰期和温暖期。这支冰芯是所有钻取冰芯中记录最全的。EPICA的研究人员分析这些起源于海洋表层或遥远大陆的气溶胶的浓度。海盐形成的气溶胶,比如在海水结冰时挤出的盐分形成的,代表在冰期气候变冷的时候,大量的海水表面结冰。从而可以推测海冰覆盖区域的变化。 生物活动性没有增加。对冰芯气溶胶的研究发现,在冰期矿物粉尘的数量增加,说明临近的大陆,尤其是南美洲气候比较干燥。这些粉尘被风携带进入南大洋,为南大洋生物提供了额外的营养。然而,对冰芯中因为海藻开花产生的硫酸盐气溶胶的分析表明南大洋的生物活动性并没有增加。阿尔弗雷德-瓦格纳研究所的Hubertus Fischer说:“我们以前对于南大洋生物活跃性在冰期增强的说法要重新修订。对冰芯中气溶胶的研究表明最起码是南大洋的南部区域生物活动量没有增加。” 根据以往的气候记录预测将来。 根据对冰芯中8个气候循环的研究,英国南极调查局的埃立克•沃尔夫说:“从冰芯的研究情况来看,过去74万年的气候是交替冷暖,温暖的时期和冰期是交互的。这表明地球是以一种规则在变化气候,如果我们那能掌握这种规则,我们也可以预测将来的气候趋势。” 背景资料:EPICA计划。EPICA计划协会属于科学基金管理。是由欧洲10个国家(比利时、丹麦、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挪威、瑞典和瑞士)联合组成的协会,由协会的10个国家和欧盟资助经费。它的 目标在于在南极内陆获取两个冰芯,直到钻取到基岩为止。DOME C的工作组在零下40度的区域工作,到2004年年底完成工作。目前已经分析了3260米长的冰芯的3000米。除了DOME C以外,还在毛德地(75?00′S, 00?04′E)钻取另1支冰芯。这项工作由德国阿尔弗雷德-瓦格纳研究所负责。这项工作已经在2005,2006野外工作时间完成。对冰芯的化学和物理研究正在进行当中。 ,杨滨翻译, 后勤保障 美国成功实施由地面向南极内陆运送补给 来自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2月13日的消息称,从南极大陆沿岸的麦克默多站运送科研设备和物资到阿蒙森-斯科特南极点站的美国科学基金会(NSF)车队,在往返行程了2056多英里(3300公里) 后,于1月14日返回麦克默多站,由此,成功地完成了为期4年的试验项目。这次横穿行动的成功表明,使用履带车牵引货物可作为南极内陆站物资输送的备选。 以往均由飞机将所有货物及人员运送到南极点站。 “这一历史性成就诱发了我们更充分地认识到南极点站的科学潜力。”NSF极地项目办主任(OPP)Karl A. Erb指出。 整个车队配备了8名工作人员(包括1名女性),使用多辆履带车来牵引多辆雪橇,货物舱、燃料舱和生活舱均固定在雪橇上。2005年11月11日,车队从麦克默多站启程,行程1028英里(1654公里)后到达南极点站。整个行程由海平面位置跨越到了极地高原顶端。车队爬上9300多英尺(2900米)的高地,穿越无数的冰裂缝区。车队在2005年12月23日(当地时间、等同新西兰时间)抵达南极点站。 在过去的3年里,从麦克默多站到南极点站的横穿路程在逐年增加。遇到冰裂隙区和大量软雪区域会延缓行程。今年的这次横穿行动达到了预定目标,共输送近218465公斤物资,其实际的搭载量(包括两辆履带车)相当于LC-130飞机进行11次飞行运输所提供的设备和物资补给。 ,徐佩敏翻译, “极地星”破冰船完成美国南极考察任务 今年1月,在美国租用的俄罗斯Krasin破冰船出现机械问题以后,美国海岸警备队“极地星”破冰船(Polar Star)按照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请求于当月20日前往南极提供帮助并完成对麦克默多站的后勤和科学保障工作。 3月29日,“极地星”在完成为期两个月对南极麦克默多站的补给和科学支持任务后回到了西雅图。 年初,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与俄罗斯“Krasin”破冰船签约,希望重新打通进入麦克默多站的航道,而让“极地星”在西雅图待命。在“Krasin”遇到机械故障后, 这艘399英尺长、能容纳130个乘员“极地星”号从西雅图母港直航8200海里于2月20日到达南极麦克默多站。按照部署,“极地星”船在麦克默多海峡进行破冰作业,继续清理先前俄国破冰船Krasin通过的航道。确保载有重要物资的货船向麦克默多站运送补给。“极地星”船还作为随船科学家的流动研究平台。 在过去的50年里,美国海岸警备队一直派出破冰船支持南极冰区作业。进入到麦克默多站需要破冰的航道达84海里,补给船利用这一重要航道运送了600万多加仑燃料和4000吨货物,使麦克默多和南极站的人员顺利度过严酷的冬季。 “极地星”船是为在遥远的极地地区独立破冰作业而特定设计,自30年前的1月17日起运转至今。该船经加固处理的红色船壳是由紧紧包在破冰船船首上的1.75英寸厚的钢板做成。破冰船在75000马力带动下能破21英尺厚的冰。 这是“极地星”破冰船第51次在南极执行任务。1955年,该船在麦克默多海峡执行了第一次深冰区作业,当年,美国启用麦克默多站。目前,“极地星”破冰船已在深冰区作业15次并执行了14次北极任务。 ,徐佩敏翻译, 美国破冰船老化如履薄冰 美国破冰船在体现国力和保护美国国家利益上算不上是最好的船队。根据一个由科学家、工程师和船舶专家组成的小组的评估,美国破冰船虽然在(南极考察)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从全球标准来看,美国破冰船舰队的规模比较小,而且一直发展缓慢,几乎无法胜任其承担的任务。 因此,该小组要求改变对三艘大型破冰船的资助与使用方式,这三艘船不仅能为美国南极考察基地输送物资,而且可确保通往北极的航道畅通。但目前的问题在于这三艘破冰船要承担的任务过多,而且,由于预算太紧无法更换舰队中最旧的船只。 来自马萨诸塞州立大学的极地科学家Julie Brigham-Grette指出:“对这些破冰船我们一直很不在乎,认为他们主要是为科学服务。” 全球约有40艘破冰船能在极区破冰航行,其中一半破冰船是俄国造的。美国三艘破冰船处于半工作状态。美国现有一条现代化的“Healy”船,2000年开始服役并通常在北极航行。另二艘“极地星”和“极地海”破冰船建造于70年代,但现在已到了设计寿命。 2003年,由于“极地星”破冰船无法承担向南极基地输运人员与物资的任务,只好以“Healy”船代之,但北极的研究计划因此而耽搁。去年,“极地海”破冰船因严重的引擎问题滞留在船坞中。据说,为了使“极地海”船将在明年秋季能投入使用,美国海岸警备队与国家科学基金会已联合申请到足够的资金。但美国在去年和今年两个年度仍只好租用俄国破冰船开通补给通道。 这三艘破冰船也作为科学家进行极地研究的流动实验室。 目前,对破冰船的需求在不断增长,例如,由于气候的变化使在北极开辟新航线、进行油气勘探、开展其他经济活动成为可能,那里将成为各国竞相争夺的活跃地区,船只的重要性将随之突显出来。同时,美国在南极地区要继续美国在南极洲永久存在,从而履行《南极条约》的职责与义务,而且美国将继续保持较高的态势,要确保南极大陆成为国际合作的典范。 而且随着其他需求不断增长,北极国家(包括美国在内)正要求科学家连续监测北极的环境变化。 另外,世界各地的极地科学家正规划2007/2008年的国际极地年,一项拟在地球两极开展的划时代壮举。从长远来看,如果美国舰队中缺少现代化的破冰船,美国的研究人员想参加国际性项目将变得相当困难。 ,徐佩敏翻译, 英国南极局招聘妇女到南极工作 近日,英国南极局的科研机构开展了招聘活动,招聘职业妇女在英国的5个南极研究站上工作。招聘的职业主要为电工、管道工、木匠、金属安装工、厨师、水手,工作时间为6至18个月。 英国南极局的一位负责人说:“你能在企鹅、海豹和冰山环绕的环境中工作、底薪为18338英镑,另加南极津贴和支付所有的食宿及旅游费,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为妇女提供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冒险尝试,虽然薪金不如在英国挣得高,但有南极津贴且没有外出和食宿费用,实在是一个存钱的好方式。” 南极大陆夏季温度5度左右的,冬季温度为零下40度,英国南极局400名员工中近30%为女性。 ,徐佩敏翻译, 澳大利亚修造南极飞机跑道 澳大利亚准备投资4千6百万澳元在南极建造简易冰上飞机跑道的计划日前又迈进了一步。1月12日晚,为澳方装载了重型建筑设备(包括推土机、平地机和雪吹风机等)的俄罗斯货轮Vasiliy Golovnin离开了霍巴特。 这条约4000米长的跑道将修建在凯西站平坦的冰川冰面上,冰川约有500米厚。 澳大利亚南极局首席科学家迈克尔?斯托达德教授说,在南极洲建造一个简易机场有很有好处。“这条跑道在两三年内将让我们开展航空作业”他说,“科学家能省下8到10天的乘船时间很快地到达南极洲,意味着采用这个方式我们可以多开展一定数量的科学工作。” 俄罗斯货轮运送的大型设备2月初在澳大利亚南极凯西站卸货。项目经理说,他们希望在2007年夏天完成这一简便机场。一旦这一简便机场开放使用、澳大利亚及所有其他南极条约国能够大幅度提高研究效率。 ,徐佩敏翻译, 澳大利亚缩减南极麦阔里基地规模 澳大利亚日前决定关闭在亚南极麦阔里岛(Macquarie Island)上唯一的常年站,这引起科学家、自然资源保护者和塔斯马尼亚政府的不满。 麦阔里岛是一个亚南极海岛,位于霍巴特东南部大约1500公里。自1948年以来一直是科学家研究野生动植物、气候、气象和医学的基地。科学家把它作为澳大利亚南大洋动植物天然实验室。在过去的50年里,澳大利亚南极局在麦阔里岛基地为科学机构提供后勤保障。但明年,澳大利亚南极局迫于102百万澳元的年度预算要得到最大的回报的压力下,将关闭该站,仅保留小部分的气象观测项目。许多科学团体认为缩减规模是国家的耻辱,将危害所有科学领域的研究。澳大利亚南极局的一位首席科学家还透露,同样在此压力下,澳大利亚南极局也在考虑缩减南极莫森站的“规模”。 许多科学家对关闭麦阔里岛站非常沮丧。澳大利亚南极局也声称放弃这个海岛将有损全球性的重大研究,威胁独特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削弱澳大利亚作为南极国家的国际地位。该项举措对作为麦阔里岛管理者的塔斯马尼亚政府也是一个沉重打击,麦阔里岛站的关闭,将严重影响塔斯马尼亚对该岛上的野生动植物的保护能力,包括象海豹、海狗以及在繁殖季节里的百万多只鸟,包括帝企鹅和其他企鹅种群、信天翁和海鸥。 ,徐佩敏翻译, 探险旅游 英国游泳者征服五大洋 来自开普顿1月27日的消息称,英国刘易斯?格登?普格成为第一个完成了世界五大洋的长距离游泳者。 据报道,普格是历史上最早完成大西洋(1992年横跨英国海峡)、北冰洋(2003年在欧洲最北部的北海角)、南大洋(2005年横渡南极欺骗岛)的长距离游泳者。今年初,普格横渡印度洋的纳尔逊?曼德拉海湾)。今天,普格完成了从曼利海滩到悉尼歌剧院的太平洋远游。 普格打破南极最南水域的游泳世界纪录。征服世界的五大洋后,他感到很伟大,从小时就相信这是可能的。 ,徐佩敏翻译, 环境保护 17国要求日本停止捕鲸 来自惠灵顿1月18日的消息称,新西兰已同16个国家一起,要求日本停止以科研名义在南大洋捕鲸。日本预计在今年头4个月在南大洋海域捕杀935头小须鲸,遭到以巴西为首的17国公开谴责。 17日他们向日本外交部提出抗议,18日再次向日本渔业机构提出抗议。但是日本政府和日本渔业机构没有就17国提出的要求做出立即回应。17个国表示对日本政府计划今后每年将捕杀小须鲸的数量提高一倍,并最终每年捕杀50头驼背鲸和50头鳍鲸的做法感到担忧。 日本的科学捕鲸计划不符合国际公约,但日本一直以“科学研究”为名持续进行捕鲸活动。 “我们强烈敦促日本加入国际社会,停止所有非法的科学研究,并确保所有的捕鲸船远离南太平洋”。 与新西兰和巴西共同反对日本捕鲸活动的国家还有阿根廷、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芬兰、法国、德国、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墨西哥、葡萄牙、西班牙、瑞典和英国。 ,徐佩敏翻译, 设立菲尔德斯半岛特别管理区研讨会 2006年月1月30日,在俄罗斯别林斯高琴站召开了菲尔德斯半岛设立特别管理区的研讨会。本次会议由德国发起,中国、俄罗斯、巴西、韩国、阿根廷、智利均派代表参加。会议情况如下: 会议目的:本次大会目的明确,在开幕式上德国官员反复强调此次会议的目的就是听取各国对德国科学家提出的菲尔德斯半岛各种管理方案的意见,收集各种反馈信息。 会议性质:本次大会定性为阐明各方观点,积极研讨。大会并不准备形成或通过任何具有法律效力的结论或决议。 会议日程:本次大会为期五天,大部分时间为室内交流和讨论,此外,与会代表还对阿德雷岛和西海岸两处生物聚集区进行了现场实地考察。在站长的支持下,中国主动邀请全体与会人员参观长城站,此举表明了中国对本次大会的大力支持,受到了会议组织者和广大与会人员的肯定和赞扬。本次大会首先是各国代表汇报各国的南极环境保护和监测,接下来是相关科学问题的进展报告,最后是对德方提出的管理方案的集中讨论。讨论围绕德方提出的五种管理方案展开,由各个国家轮流集中阐明各自的观点。对管理方案的讨论是本次会议的核心部分,讨论过程如下: 德国:所有德国与会人员一致赞成尽快在菲尔德斯半岛设立特别管理区,他们认为只有特别管理区才具有法律效力,才具有约束力,这样才可能达到较好的管理效果,与此同时他们也承认人类对该地区知之甚少,设立特别管理区将是一条非常漫长的道路,但是他们认为尽管现在设立特别管理区还可能存在很多问题,但有总比没有强。 巴西:巴西比较倾向赞成设立特别管理区,由于巴西站并不在菲尔德斯半岛,所以其代表在发言中对设立Maxwell湾特别管理区更感兴趣,她认为设立Maxwell湾特别管理区将比设菲尔德半岛特别管理区更为全面。 韩国:韩国支持开展该地区的环境管理和保护,但并没具体支持或反对某个方案,只是大力强调在该地区开展国际合作研究的必要性,韩国将在海洋、大气、陆地等方面展开全面的环境监测,强烈希望该地区的各国科学家开展合作研究,目前其已与俄罗斯、德国展开了陆地植被监测的合作研究。 中国:中国愿意推动该地区的环境保护,认为应该根据条件,逐步设立各种管理方案,当前最具必要性和可行性的是设立各种行为指南,根据科学研究的逐步深入,设立分区和特别管理区。 俄罗斯:俄罗斯赞成设立行为指南,其对分区制度最感兴趣,认为目前最为合适的方案就是在该地区设立分区制度,但分区制度不仅仅限于德方提出的陆地和岛屿,还应包括海洋生态系统。同时认为,如果设立特别管理区,应该定期对管理方案作适当调整,以适应各种变化。 阿根延:赞成设立行为指南,希望能够建立一个较为全面的信息系统,以供各种人员查询。其认为目前还没有足够数据支持在菲尔德斯半岛设立特别管理区。 智利:仅有一名智利南极研究的科研人员参加大会,但其没有得到政府授权,因此在讨论时拒绝表明观点。 ,姜晓东编写, 北极熊不应该生活在油污中 由于与油料有关的活动在北极地区日渐增加,有必要了解油料泄漏对北极熊造成的影响。挪威极地研究所的科学家们试图查明北极熊有多少时间在水中生活,从而评估油料泄漏对动物的潜在影响。 油料泄漏有可能对北极熊造成巨大的影响。油污会粘在动物的皮毛上,影响它们的保暖能力。北极熊会试着舔干净自己身上的油污,这就有可能导致中毒甚至引起死亡。为了较好地了解油料泄漏对北极熊造成的影响,需要调查北极熊在海中逗留的时间,以及它们在哪里会接触到泄漏的油污。按照挪威极地研究所生物学家Jon Aars的说法,当我们详细了解了北极熊的活动习性后,就能更好地评估漏油对它们造成的影响。 从2006年4月份开始,Aars将在斯瓦尔巴地区给10头雌性北极熊带上特制的领圈。领圈上的无线电装置将会记录它们潜入海水的时间。这将揭示每头北极熊分别在海洋中和在陆地上呆的时间。因为气候会影响北极熊泅渡的海面的大小,所以在考虑北极熊受到油污的侵害程度时,气候也是应该予以考虑的因素之一。“未来的气候变化将可能极大地改变这些地区的冰情,对于北极熊将如何应对这一情况,我们还缺乏了解。”Aars解释说 。 这个项目是在挪威极地研究所的领导下进行,经费资助来自挪威的大石油公司Statoil。Statoil公司巴仑支海开采项目的负责人Birkeland先生认为:“我们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因为可以增进我们对自己活动范围的了解。目前我们还没有在海冰区域开展任何活动,但我们在未来可能会有。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有一个详细的预知。” ,赵卫权翻译, 南极特别保护区一览表(ASPA 117 —132号) 【编号】 ASPA 117 【原编号】 SPA No.21 【名称】 南极半岛埃维恩岛(Avian Island,North West Marguerite Bay, Antarctic Peninsula) 【位置】 67?46′S,68?53′W 【位置描述】位于阿德莱德岛(Adelaide Island)西南岸以南0.25公里。这一区域包括阿德莱德岛(Adelaide Island)及其潮汐带和离海岸100米内的海区。 【保护理由】在南极半岛地区中此地有大量种类繁多的海鸟繁衍,其中最多的是阿德雷企鹅、蓝眼睛鸬鹚、南方巨海燕、海藻鸥、贼鸥、威尔逊风暴海燕、威德尔海豹在此繁殖,南极海狮也光顾海岸。 【指定日期】1990-7,无限期 【面积】 0.8平方公里 【提出国家】 英国 【批准文件】Recommendation XVI-4. 【地图】 【编号】 ASPA 118 【原编号】 SPA No.22 【名称】维多利亚地墨尔本山克里帕托格雷姆山脊(Cryptogram Ridge, Mount Melbourne, Victoria Land) 【位置】 74?21′S,164?41′E 【位置描述】站点包括火山口主体周围所有高于2200米等高线的地形。 【保护理由】不冻区,生长隐花植物带、微生物和大量有机物。人类在此地区任意践踏、压实土壤、改变土壤温度梯度、改变水气释放比率,这些不加控制的活动将会造成严重的破坏,还有可能带进外来微生物和隐花植物。 【指定日期】1990-6,无限期 【面积】 约8.4平方公里 【提出国家】 意大利,新西兰 【批准文件】 Recommendation XVI-8 【地图】 【编号】 ASPA 119 【原编号】 SPA No.23 【名称】 杜费克山地福利达斯池和戴维斯谷池(Forlidas Pond and Davis Valley ponds, Dufek Massif) 【位置】 82?27′S,51?21′W 【位置描述】福利达斯池水池靠近杜费克山地的东端的一个没有命名的很小的干枯峡谷内,峡谷距离福利达斯山北部边缘向东大约1公里,距离戴维斯谷西北方向约1公里。此区域分为两个部分。A: 福利达斯 池中心500米内的范围和B:沿戴维斯谷北端冰边缘上的几个冰融水池500米半径的范围。 【保护理由】这一区域有几个南极洲已知的最南端的淡水池,其中含有植物生命,而这些植物也将有可能受到人类活动污染的威胁。 【指定日期】1991-10,无限期 【面积】 共约9.8平方公里 【提出国家】 美国 【批准文件】Recommendation XVI-9 【地图】 【编号】 ASPA 120 【原编号】 SPA No.24 【名称】地质学角群岛 (Pointe-Geologie Archipelago) 【位置】 66?40′S,140?02′E; 【位置描述】界限为66?39′30"S 到66?40′30"S,140?00′E 到140?02′E。包括一些冰原岛峰和邻近海冰上的皇企鹅群聚地。 【保护理由】这一区域具有很高的生物、地质和风景价值;动植物种类繁多,是科学考察的重要地区;1952年起关于鸟群和地质状况的长期考察项目在此开展。 【指定日期】1995,无限期 【面积】 2平方公里 【提出国家】 法国 【批准文件】 Measure 3(1995) 【地图】 【编号】 ASPA 121 【原编号】 SSSI No.1 【名称】 罗斯岛罗伊兹角(Cape Royds, Ross Island) 【位置】 77?33′S,166?08′E 【位置描述】西面边界线从穿过Flagstaff 山丘的罗伊兹角南海岸到Pony湖东南端和其西海岸线;南部边界线从Pony湖西末端一直到海岸延伸280?; 【保护理由】这一区域有已知最南端的阿德雷企鹅群,这些企鹅只能生活在边缘地区。由于到访者的干扰,从1956年起企鹅的数目大量减少,直到1963年美国和新西兰当局限制人类在此地区的活动才有所改善。 【指定日期】1975-6,2005年12月31日前有效 【面积】 4.6平方公里 【提出国家】 美国 【批准文件】 Recommendation VIII-4 【地图】 【编号】 ASPA 122 【原编号】SSSI No.2 【名称】 罗斯岛哈特角半岛阿赖弗尔高地(Arrival Heights, Hut Point Peninsula, Ross Island) 【位置】 77?49′S,166?39′E; 【位置描述】从Trig T510西北方向越过1号火山口到达500英尺等高线,然后沿这条等高线向北到2号火山口正西方的点,然后绕这个火山口的唇缘向南到Trig T510。 【保护理由】该区域是一个安静的天然电磁场,对于记录上层大气数据的敏感仪器来说提供了理想的条件。 【指定日期】1975-6,2005年12月31日前有效 【面积】 1.1平方公里 【提出国家】 美国 【批准文件】 Recommendation VIII-4 【地图】 【编号】 ASPA 123 【原编号】 SSSI No.3 【名称】维多利亚地巴里克谷(Barwick Valley, Victoria Land) 【位置】 77?18′S,161?E; 【位置描述】由连接Skew峰 (77?13′S, 160?42′E),Sponsors峰(77?18′S, 161?24′E),Insel脊上的一点 (77?24′S, 161?26′E), Apocalypse群峰的一点 (77?24′S,160?46′E), Bastion山 (77?19′S,160?29′E) 和 Skew峰的界线限定了这一区域的范围。 【保护理由】 巴里克谷是维多利亚地干枯峡谷中人为干扰和污染最少的峡谷之一,维多利亚峡谷环境独特,拥有纯粹的极地沙漠生态系统。 【指定日期】1975-6,2005年12月31日前有效 【面积】 279平方公里 【提出国家】 美国 【批准文件】 Recommendation VIII-4 【地图】 【编号】 ASPA 124 【原编号】 SPA No.6,SSSI No.4 【名称】 罗斯岛克罗泽角(Cape Crozier, Ross Island) 【位置】 77?30′S,169?24′E; 【位置描述】范围由连接77?28′S, 169?20′E;77?28′S, 169?28′E; 77?31′S, 169?28′E; 77?31′S, 169?20′E的界线界定。 【保护理由】这一区域的帝企鹅和阿德雷 企鹅聚集地是长期研究种群动态和社会行为的对象,飞机从McMurdo站和斯科特站相对比较容易到达。 【指定日期】1966,2005年12月31日前有效 【面积】19平方公里 【提出国家】 美国 【批准文件】 Recommendation IV-6, Recommendation VIII-4. 【地图】 【编号】 ASPA 125 【原编号】 SPA No.12,SSSI No.5 【名称】 南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法尔兹半岛(Fildes Peninsula, King George Island, South Shetland Islands) 【位置】 62?11′S, 58?56′W; 62?13′S,58?58′W 【位置描述】分为两部分:A:在62?10′50" S,62?11′28"S 之间,和58?55′27"W,58?56′38"W之间的地区。B:62?12′30"S,62?13′30"S, 58?57′11"W,58?59′32"W之间的地区。 【保护理由】本地区发现的独特化石足迹位于几个永久科学考察站旁边,越来越多的旅游团频繁来此地参观。这一地区还有典型的第三纪岩层序列。 【指定日期】1966,2005年12月31日前有效 【面积】 1.8平方公里 【提出国家】 智利 【批准文件】 Recommendation IV-12,Recommendation VIII-4 【地图】 【编号】 ASPA 126 【原编号】 SPA No.10,SSSI No.6 【名称】 南设得兰群岛利文斯顿岛拜尔斯半岛(Byers Peninsula, Livingston Island, South Shetland Islands) 【位置】 62?37′S,61?03′W 【位置描述】位于利文斯顿岛的西端,是一个地域广阔的不冻区。 【保护理由】区域内发现的化石证明了南极洲和南部其它大陆的早期的联系。保护这些侏罗纪和白垩纪的岩石不被用作建筑材料或拿去作为纪念品至关重要。湖水里富含水生苔藓,是Parochlus steinenii 双翅目小昆虫的繁殖地,这种小昆虫是南极洲仅有原产的带翅膀的昆虫。半岛还是非常罕见的历史胜地,现存最集中的南极洲19世纪考察地。 【指定日期】1966,2005年12月31日前有效 【面积】 65.7平方公里 【提出国家】 智利,英国 【批准文件】 Recommendation IV-6,Recommendation VIII-4 【地图】 【编号】 ASPA 127 【原编号】 SSSI No.7 【名称】 哈斯韦尔岛(Haswell Island) 【位置】 66?31′S;93?00′E 【位置描述】包括离Mirny考察站不远的群岛最大的哈斯韦尔岛及其潮汐带和周围的固定冰(目前情况)。 【保护理由】 是南极洲这一地区所有鸟类物种重要的繁殖地代表:五类海燕、一类贼欧和一类企鹅。此区域提供了很好的考察机会,同时,由于最靠近一个大型考察站,其保护问题也不容忽视。 【指定日期】1975,2005年12月31日前有效 【面积】 1平方公里 【提出国家】 俄罗斯 【批准文件】 Recommendation VIII-4 【地图】 【编号】 ASPA 128 【原编号】 SSSI No.8 【名称】南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阿德默勒尔蒂湾西岸(Western Shore of Admiralty Bay, King George Island, South Shetland Islands) 【位置】 62?11′S,58?27′W 【位置描述】位于阿德默勒尔蒂湾西岸,Ezcurra湾以南,在一条连接Jardine 峰和一组突出岩石北方的海岸线的界线之南,这组岩石的特点是覆盖着从Jardine 峰跨越大约068?的橙色地衣。 【保护理由】区域内旅游船经常光顾的Arctowski 站附近栖息着南极洲鸟类和哺乳动物。特别是在繁殖季节,长期的考察项目会时不时地受到干扰。 【指定日期】1979,无限期 【面积】 17.5平方公里 【提出国家】 波兰 【批准文件】Recommendation X-5 【地图】 【编号】 ASPA 129 【原编号】 SSSI No.9 【名称】 阿德莱德岛罗瑟拉角(Rothera Point, Adelaide Island) 【位置】 67?34′S,68?06′W 【位置描述】位于Wright半岛东南角的Ryder湾。区域是Rothera角东北的第三个区域,总体上是后者地区的代表。区域西边界以东大约350米是Rothera站。 【保护理由】该区域负责监测附近考察站对南极洲荒野地带生态系统的影响。植被较为稀疏贫乏,土壤较薄,大多是小块状;少量南极贼鸥和食藻类海鸥在此筑巢。 【指定日期】1989,无限期 【面积】 0.1平方公里 【提出国家】 英国 【批准文件】 Recommendation XIII-8 【地图】 【编号】 ASPA 130 【原编号】 SSSI No.11 【名称】 罗斯岛埃里伯斯山‘索道’脊('Tramway Ridge', Mount Erebus, Ross Island) 【位置】 77?31′S,167?07′W 【位置描述】埃里伯斯山是南极洲陆地上三个活火山之一。区域位于海拔3350米和3400米之间,‘索道’脊低端在埃里伯斯山的主火山口东南1公里 处。区域的分界线为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包括‘索道’脊低处的整个湿热地面。 【保护理由】埃里伯斯山是南极洲三个已知的存在喷气活动和相关植被的高海拔地区(见SPA No.22 和SSSI No.24)。湿热地面及其植被成为植物学家、藻类学家和微生物学家的研究兴趣, 将会为生态考察提供参考。 【指定日期】1985,无限期 【面积】 0.01平方公里 【提出国家】 新西兰 【批准文件】 Recommendation XIII-8 【地图】 【编号】 ASPA 131 【原编号】 SSSI No.12 【名称】维多利亚地泰勒谷弗里克塞尔湖加拿大冰川(Canada Glacier,LakeFryxell, Taylor Valley, Victoria Land) 【位置】 77?37′S,163?03′E 【位置描述】区域包括加拿大冰川低处东侧的大部分范围,加拿大冰川在弗里克塞尔湖北岸。 【保护理由】区域中维多利亚地干谷南部植物茂盛(藻类和苔藓类),也为其它干谷生态系统的研究提供了很高的参考价值。鉴于区域内密集的考察活动,有必要对人类在践踏,水质污染和取样等行为的影响加以管理。 【指定日期】1985,无限期 【面积】 1.47平方公里 【提出国家】 新西兰 【批准文件】 Recommendation XIII-8 【地图】 【编号】 ASPA 132 【原编号】 SSSI No.13 【名称】南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波特半岛(Potter Peninsula, 25 de Mayo (King George)Island,South Shetland Islands) 【位置】 62?15′S,58?39′W 【位置描述】麦克斯韦尔湾处于Mirounga P角 和Stranger角东侧之间,本区域位于麦克斯韦尔湾的东侧,覆盖沿海地区,宽度不同,最宽处离海岸线500米。 【保护理由】鸟类,哺乳动物和植被品种多样。邻近游船频顾的Jubany 考察站 (阿根廷),长期的考察项目会时不时地受到干扰,特别是在繁殖季节。 【指定日期】1985,无限期 【面积】 1.9平方公里 【提出国家】 阿根廷 【批准文件】 Recommendation XIII-8 【地图】 ,未完待续~张侠编译和整理,
/
本文档为【南极科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