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书

2017-10-19 50页 doc 93KB 118阅读

用户头像

is_686908

暂无简介

举报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书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书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书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内容 第二节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 家庭 第一节 家庭的概述 第二节 家庭结构 第三节 家庭关系 第四节 家庭的功能 第三章 家庭教育 第一节 家庭教育的概述 第二节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第三节 学习社会中的家庭教育 第四章 家长与子女 第一节 父母的职责 第二节 祖辈的职责 第三节 子女的职责 第四节 亲子关系 第五章 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观念 ...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书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书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书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内容 第二节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 家庭 第一节 家庭的概述 第二节 家庭结构 第三节 家庭关系 第四节 家庭的功能 第三章 家庭教育 第一节 家庭教育的概述 第二节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第三节 学习社会中的家庭教育 第四章 家长与子女 第一节 父母的职责 第二节 祖辈的职责 第三节 子女的职责 第四节 亲子关系 第五章 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观念 第一节 学前儿童家长教育观念的概念与类别 第二节 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观念对教育行为的影响 第三节 影响学前儿童家长教育观念的因素 第六章 学前儿童家长的教养方式 第一节 学前儿童家长教养方式的含义与类型 第二节 学前儿童家长教养方式对其教育行为及幼儿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 影响学前儿童家长教养方式的因素 第七章 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能力 第一节 学前儿童家长教育能力的概念、类别 第 1 页 共 46 页 第二节 学前儿童家长教育能力对教育行为的影响 第三节 影响学前儿童家长教育能力的因素 第八章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任务与原则 第一节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 第二节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任务 第三节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原则 第九章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内容 第一节 产前保健与胎教 第二节 乳婴儿的家庭教育内容 第三节 幼儿期的家庭教育内容 第十章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 第一节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方法的概述 第二节 对非期望行为的管教原则、方法 第三节 管教的策略 第十一章 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第一节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意义 第二节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目的、任务、原则与对象 第三节 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 第四节 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 第五节 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与管理 第 2 页 共 46 页 第一章 导论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全过程由四类对象、四个过程、两种环境和社会大背景四个要素构成 一、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的具体过程为P1 1.四个对象:学前儿童 学前儿童家长 直接指导者和组织指导者 指导的组织管理者 P1/2/1 2.四个过程P2 学前儿童的发展—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过程; 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 —学前儿童家庭内围绕着子女的成长而展开的家长与子女之间的双向互动的过程; 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指导—家庭外的社会机构对学前儿童家庭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过程(目前总国主要是幼儿园等机构组织的,发展方向是由社区牵头幼儿园支持);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组织管理四个过程 —指导单位组织指导者对学前儿童家庭进行指导并对指导工作进行管理的过程。 3.两种环境 影响心理发展的体外环境,按其性质和作用可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大类; „发生直接影响的环境因素可分为客观的环境因素和主观的环境因素两大类。家庭环境的主观因素对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P4/2/D1 4.社会大背景P4 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的发展变化 二、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方法 (要求:能分辨比较不同的方法,识记过程,领会概念) 1.情报研究 第 3 页 共 46 页 概念: 是通过了解家庭教育某一领域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把握研究领域的基本情况、动态和发展趋势,为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指导和组织管理提供依据的一种研究方法。P5 过程:P6/2 专题情报的收集,包括查找目录索引、查找情报资料; 专题情报的分析与研究; 形成情报研究的成果,包括专题情报目录索引、专题情报内容摘要、专题情报研究综述。 是以下几种研究方式的先导~P5/D1/1 2.调查研究 概念:是指研究者对家庭教育的已有事实进行的研究。P6/D4/1 通过对已有事实的考察,了解家庭教育及其指导的现状,发现家庭教育及其指导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联系,是认识家庭教育及其指导的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在自然状态下,作为实验研究的准备。P6/D3/D1 过程:P6/D2 确定调查的课题—〉判断调查研究所属的类型 —〉提出调查对象的抽样,调查内容的设计方案,调查的手段和调查资料的统计方案—〉安排并实施调查方案—〉统计调查结果—〉撰写调查研究报告; 类型 分为现状研究、相关研究、因果关系的比较研究、发展研究 3.经验 概念P8/D1/D4 家庭教育的经验总结是在拥有大量家庭教育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进行总结提炼,将已有认识从具体上升到一般、感性上升到理性的一种研究方法。 过程和类别P9/4/ ?过程:具体经验总结—〉一般经验总结—〉科学经验总结经验 ?类别:分为具体经验、一般经验和科学经验三个层次。 ?具体经验总结一般有家庭教育过程、教育效果和教育体会三个方面的 第 4 页 共 46 页 内容组成。一般教育经验总结以具体教育经验总结为基础。 4.实验研究 概念P9/D1 是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控制条件下,对被试施加可操纵的教育影响,然后观测被试的变化及教育效果,以此推断施加影响与教育效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联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适用对象是家长对子女和指导机构对家长。P10/2/1 研究变量:实验变量、效果变量和无关变量P10/3 过程P10-11 实验研究计划 —〉按照计划由执教者实施实验、控制实验条件、观测实验效果—〉对通过实验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获得研究结果,分析后撰写报告。 指导实验研究的两种类型:一般采用单组实验和等组实验,不采用轮组实验。P11/4 5.质的研究,也称为参与观察研究法 概念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是指研究者对自然发生的事件或现象进行系统性的观察与记录,将观察所得的资料加以分析,并将结果予以归纳的一种研究方法。(如:个案研究)P11/D1 过程P12/D1 界定研究问题;选择研究场地;进入现场并维持关系;资料搜集与检核;资料分析与整理;撰写并提出研究报告。 90年代质与量的研究并重,采用质与量的途径进行教育研究成为趋势。P13/3/D2 6.行动研究 概念P13/D2 是一种由实践者在自身的实践活动中,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为目标,以实践者对实践活动的反思为中介的、循环递进的研究活动。 特点P13-14 第 5 页 共 46 页 自然性、行动性、角色一体性、供体与受体的统一性、合作性、反馈-调整性、目标的具体性、结果的非普遍性 基本过程P14 “找出起始点”;“理清情景”;“发展行动策略并付诸实践”;“分析与理论内化” 适用对象也是家长和指导者~P15/D2 50年代进入美国教育研究领域。P13/D3 三、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 1.现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 教育的四大支柱P16 1996年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EQ P16 五个内涵:认识自身的情绪、妥善管理情绪、自我激励、理解他人情绪、人际关系管理。 终身教育P17 2.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P18-19 (1)把素质教育定位在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宗旨上。素质教育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贯彻终生教育。(个人要求) (2)依托社区是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发展方向。(社区)幼儿园指导是目前的主要渠道 P19 (3)创建学习型家庭,20世纪 90年代末面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学习型家庭。时间的共享、共同的活动和情感的沟通是学习型家庭的主要特点。是在非正式状态下,在没有压力并处于低权威下进行的。(家庭) 第 6 页 共 46 页 第二章家庭 一、 家庭的概念 家庭是以婚姻、血缘和收养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生活组织。P 23/5 二、家庭的本质和特征P 23 1. 两性结合,延续后代 2. 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有其自身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3. 是人类的基本群体,不仅为人们创造了社会的基本条件,而且还因此满足人们从物质到精神的多方面的需要。 三、家庭发展的四种形式 1. 血缘家庭:属于群婚制的最初阶段,按辈份来划分,凡属于同一辈份的男女均可以结为夫妻,即使是兄弟姐妹间的夫妻也是合乎道德的,但是排除了父母与子女的性关系,这种同辈而婚的群婚制婚姻构成了人类最古老的家庭形态——血缘家庭。P24 2. 普那路亚家庭P25 普那路亚家庭一名男子可以与一群女子发生性关系,同样一名女子也可以与一群男子发生性关系,但它排除了兄弟姐妹的性关系。这种家庭成为“普那路亚家庭”。它也属于群婚制家庭,仍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家庭。 3. 对偶家庭P25 对偶家庭是人类家庭发展是上的第三种形式,属个体婚姻制。是一个男子和一个 女子在或长或短的时间内形成的,相对一夫一妻家庭来讲,是一种不牢固的夫妻关系,它是普那路亚家庭向一夫一妻制家庭的过渡形式态。 4. 一夫一妻制家庭P26 是人类有史以来的最后一种婚姻家庭形式。伴随私有制的出现。 四、家庭的生命周期P27 新婚夫妇的两人世界—〉 孕育孩子阶段—〉 为人父母并养育孩子阶段—〉 孩子长大成人阶段—〉 老年阶段 第 7 页 共 46 页 五、家庭结构的概念 组成和稳定的联系~ 家庭结构是指家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有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模式。P29 划分家庭结构主要包括家庭成员的分类和家庭成员的多少两个方面。P29/4 1. 家庭成员的分类构成了家庭的类型结构 2. 家庭成员的多少构成了家庭的规模结构 六、家庭结构的类型 就是家庭结构的整体模式,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是以婚姻为基础、以夫妻为中心。P29/6 1. 核心家庭(对幼儿的影响)P29/D1-30 是指已婚夫妇与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人口少,结构简单。有利于家庭教育功能的发挥;父母与子女互动机会多,更易建立亲子感情;父母工作压力大,对孩子成长不利;父母完全承担了教养孩子的重大责任,一旦教育失误,引发严重后果。 2. 主干家庭(对幼儿的影响)是指父母和一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P30/1-31 .主干家庭的特点是代际关系比较复杂,人口也相对于核心家庭较多,包括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祖孙关系、婆媳关系、翁婿关系等等。有利的影响:弥补双职工家庭在料理生活及照顾、抚育孩子时间、精力的不足。两代人可以取长补短;不利的影响:不同代际在家庭教育时出现矛盾,削弱家庭教育功能,不利于孩子的发展。 3. 残缺家庭(特点)残缺家庭包括夫妻离异或一方去世,有父亲或母亲一人与孩子组成的家庭。一方责任更加重大,而且经济上有困难。P32 单亲家庭 4. 隔代家庭隔代家庭是指(外)祖父母与孙辈组成的家庭。影响亲子关系,教育能力差。P34 留守儿童 5. 联合家庭(特点)联合家庭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兄弟姐妹各自组成家庭后依然共同生活,即有一个以上核心家庭联合而成的家庭。联合家庭家 第 8 页 共 46 页 庭成员比较多,规模比较大,除了亲子关系、兄弟姐妹关系之外还有连襟关系、妯娌关系叔侄关系、表(堂)兄妹关系等等。关系复杂,矛盾多,相互之间自由度较低。P34 七、我国家庭规模的发展趋势有两个很明显的走向——小型化、核心化。P35、36 家庭规模和结构的变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家庭发展也是螺旋式地向前迈进,总发展趋势是小型化、核心化。 八、家庭关系的概念 所谓家庭关系,又称家庭人际关系,是家庭成员之间根据自身的角色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人际互动联系,是家庭的本质要素在家庭人际交往中的表现形式,是家庭成员之间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P36 九、家庭关系的特点P37 1. 是以婚姻血缘为纽带的。 2. 最为持久、稳定。 3. 有连续性和承前启后性 4. 受到法律的保护和道德的监督。 十、家庭关系的类别: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 夫妻关系在家庭关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家庭的起点和基础,是第一关系也是最基本的关系;P38 亲子关系就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亲自子关系是以血缘或收养为基础的,是直系血亲中最近的一种关系,是人生最初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P39 它是不可选择的,永久的,有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另外还有祖孙关系和婆媳关系。 十一、影响家庭关系的因素分析P40 ?来自家庭内部因素的影响 1. 家庭规模结构及人员素质:规模越大结构越复杂P40 2. 家庭中的代际情况:代际层次越多,关系越复杂P41 3.家庭的传统及背景:对家庭关系有潜移默化的作用P41 ??来自家庭外部因素的影响 第 9 页 共 46 页 1.社会生产方式及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家庭关系 2法律和道德风俗 3.宗教 十二、家庭关系的发展趋势P43 (要求:各个因素交互作用,整体把握~发展趋势) 1)家庭关系从数量上说趋于简单化; 2)家庭关系从交往密度上说趋于减弱,人们与社会群体联系反而加强。 十三、家庭功能概念 家庭功能又称为家庭职能,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家庭对人类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P44/2 十四、家庭功能的类别 1.固有功能包括生育功能、性生活功能、抚养赡养功能。P45 2.历史功能包括情感交往功能、物质生产功能(随着生产力发展不断减弱,但是不会消失)、教育功能、娱乐功能、宗教功能、政治功能(属于家庭附加功能)等。P46-47 十五、影响家庭功能的因素有三大类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和法律(市社会制度的集中体现)、传统习俗与伦理道德和宗教。P47-48 十六、家庭功能的变化P48 生育功能退化(使得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更重视了) 生产功能从丧失到恢复(作为社会经济的补充会长期存在) 消费功能由平均到多元教育功能分化(家庭教育体现在全面发展上,而学校承担了知识技能的传授) 赡养功能的弱化(不会消失) 十七、家庭教育功能的演变 在家庭中传授生产技能的作用越来越小,而良好的道德修养、心理素质、处事能力的培养将得到进一步强化。P50-51 第 10 页 共 46 页 第三章 家庭教育 一、家庭教育概念 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一种教育与影响过程,家庭教育的这种教育和影响过程是双向的、互动的,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而言,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和影响占主要地位。 P53 二、家庭教育的性质:是家庭教育区别于其他形式教育的根本属性。P54 1. 它是一种非正规的教育 2. 它是一种充满亲情的教育 3.它是一种稳定的持久性教育 三、家庭教育的特点P55 1. 教育内容包罗万象:负责儿童的衣食住行,又要担负起人格发展的重任,还要培养孩子 2. 教育无固定模式:没有统一的教育内容和教材,没有评估考核,是通过家长的一言一行来传递的 3.家庭教育因素复杂多样:因素诸多且相互交叉,并受自然条件约束,不可人为选择 四、家庭教育的作用P56 1.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家庭教育对儿童的社会化起着奠基作用 3.家庭教育不仅是家庭内的个体行为,它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不可低估:直接影响民族素质和国家的综合实力 五、家庭环境对子女的影响P57 家庭物质环境的影响 家庭精神环境的影响 六、家庭教育对子女的影响:(北宋思想家颜之推主张从胎教抓起。)P59-60 1.家庭教育更应提倡家长以身作则 2.成人的一举一动要给孩子做出好榜样,这是最好的,最有说服力的教育 第 11 页 共 46 页 3.家长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掌握教育的主‎‎动权 4.家庭教育对子女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复杂的,并不是以家长的意志为转移的 5.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要从根本上加强自身的,用自己的人格修养去感染孩子 七、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家庭教育的连续性、一贯性都是学校教育所缺乏的,而且更具实用性;学校教育比家庭教育更正规、更科学、更系统。P61)把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列为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已成为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 1. 协调学校与家庭的教育工作,发挥整体合力P63 ?让家长了解学校工作的主要内容,相应地配合 ?及时与家长沟通学生的表现情况,制定同步教育的方法措施 ?努力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 2. 要充份调动家长主动关心子女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扬家庭教育的优势P63 3. 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要加强可操作性,落到实处P64 -----对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给出具体指导 4. 家庭教育指导要面向全体家长P64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只有积极参与学校教育,配合学校教育与学校共同形成合力才能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以利于孩子的成长。 八、家庭对学校教育工作的参与P65-66 1.家长应为孩子成长创设良好的物质和精神条件 2.在日常生活中全面了解孩子、关心孩子、及时发现孩子的成长和不足 3.热心学校工作,参与学校教育的参谋 九、社会教育:社会教育就是社会对人的发展所起的影响作用。 社会教育化和教育社会化根本改变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脱节,社会不承担教育责任的状况,这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家庭教育发展的新时代。P67/1/1 十、社区教育是社会教育化、教育社会化的实现模式,社区是家庭所处的社会区域,“孟母三迁”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社区对家庭教育的 第 12 页 共 46 页 影响。每个社区都有特定的风格风尚,人们长久居住会受到它的感染,行为方式也会趋于相同。P67/3 十一、传媒对家庭教育的影响P68/D1/D1 从正面来讲,它能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从中获取有益的知识,使人们的知识面更广,使家长学到科学的、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P69/1/2从负面来说,它带来的不正确信息对于是非观念还未完全形成的儿童来说极其危险,长时间与电脑、电视为伴更减少了亲子交流,损害孩子的心理发展。 十二、终身教育的概念 一个人的一生都处在教育的过程中。终身教育的发展背景: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其次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为了使自己的能力日趋完善,为了使自己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终身学习是唯一途径。第三,信息爆炸使人们认为终身学习是解决当前人类共同问题的重要手段。终生教育思想的提出在人类历史上具有与哥白尼的“日心说”同样具有划时代意义。P70 十三、学习社会背景 未来社会是终生学习的社会,建立学习社会标志着终生教育的推进;学习社会强调四种基本学习“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P72 十四、学习型家庭P73/D1/1 提出: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在 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系统思想、学习型组织”管理科学新技术中迁移过来的。终生教育、学习社会的建立是多元化、多样化满足每个人的学习需求,所以要充分发掘利用,建立学习型家庭不失为一条重要途径。 十五、学习型家庭的概念P74/3 学习型家庭是以终生学习为理念的,是一种家庭文化;学习型家庭也是家庭成员之间互动的过程,尤其是家人进行共同学习分享与活动;是现在和未来家庭的理想图景、是学习型社会的基础。 十六、学习型家庭的表现特征P74 1.家庭成员有终生学习的理念 2.要有自主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 3.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文化投入,更要有一种爱学习的家庭氛围 第 13 页 共 46 页 4.能正确评价学习成果 第 14 页 共 46 页 第四章家长与子女 一、影响父母角色的因素P76 1.社会地位 2.教育背景 3.性格 成长经历 二、父母亲的作用P78 1.父母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P78/D2/1 家长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决定了他(她)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2.孩子喜欢模仿,而且可塑性很大,父母对孩子的发展起导向作用。子的第一任老师,第一个直接模仿的对象P79/2 三、称职父母的典型特征P80-81 1.身体素质(健康的身体); 2.道德品行(相当的道德水平和是非判断能力,以身作则); 3.观念意识(正确的儿童观,民主、平等的对待孩子); 4.文化修养(有文化修养,能不断学习); 5.人生态度(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父母角色分工及教育责任 P82/1/6父亲应更加重视子女的自主行为;提高子女成熟的行为;了解子女、能理智地解决孩子出现的问题、用相应的教育方式促使孩子克服缺点发扬优点,不断地引导孩子走向成功; P82/3/D8母亲的作用更主要体现在:训练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促进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和智力发展、以了解孩子为基础管好孩子。 五、祖辈家长P83 1.祖辈家长是指比父母亲长一辈的家长。Q0210解释3 分 2.祖辈家长的家庭类型:主干家庭P84/2、隔代家庭(监护人家庭、)留守家庭等。P83/3 3.祖辈家长的作用P85 (1)承担部分家务劳动,在生活上帮助子女解决后顾之忧,满足孩子对 第 15 页 共 46 页 亲情的渴望; (2)弥补年轻父母家庭教育经验方面的不足; (3)继承民族传统文化思想,将我国优秀的道德观念传输下去; 六、祖辈家长的教育特点 1. 首先同父母的教育相比有他们自身的特点,他们与孩子的关系不同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他们自身心特点不同于年轻父母 —他们教育的最大特点是“爱”,他们的文化知识、外界信息、身体状况等较为欠缺,他们在家庭教育中处于配合、弥补的地位。P86/D2 2. 其次,他们有自己的优势P87 (1)体现在有充足的时间与孙辈进行互动接触‎‎ (2)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他们教育孩子往往能‎‎动之以情,耐心细致; (3)特殊的权威性 (4)具有较好的继承性,即“家风”。 3. 第三存在着局限P87 祖辈家长教育条件不平衡,差距较大,不是所有的祖辈家长都能给孙辈必要的正确教育;相对封闭,滞后于社会发展的节奏。 七、子女的地位、职责及权利 P90/2子女的地位(独生子女)处在高关爱、高期望的家庭核心地位; P90/5子女角色的职责应该体现在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感上,并应该从小培养。 P91/2/7权利:孩子不是家庭的私有财产,他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在法律上具有与成年人同等的权利。 八、子女角色在家庭中的作用 1)子女对家长反过来施加影响,向他们传授社会文化知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反向社会化;P92/2/10 2)赡养老人。P92/2/D3 九、亲子关系 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以血缘关系和共同生活为基础的。P93/D2/1 亲子关系是家庭关系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关系,家庭关系的特点、性质在亲子关系上都得到充分的反映。P94/2/1 第 16 页 共 46 页 十、社会转型期的亲子关系特点的新发展P94-96 1.生活节奏加快、社会流动性增加,亲子之间交流接触的机会降低; 2.子女的自主意识加强; 3.家庭结构小型化,亲子关系更趋直接、集中。 十一、亲子互动 1.亲子互动是亲子关系的动态展示,亲子关系是亲子互动的结果,是亲子互动发展的心理背景。亲子互动与亲子关系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因素。P96/D3/D4 2.良性互动有其生物学和社会学的基础P97/D1/1; 但良好的亲子互动非自然生成还需共同努力P98/1/D2。 3.良性互动的表现特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对方之间有一种责任感;彼此亲和、真诚地欣赏对方。 亲子关系也受到社会生产力的影响。 十二、影响亲子关系的因素 有父母自身的因素,有子女方面的因素,也有环境方面的因素。 1.父母自身的因素:父母自身的因素包括父母的性格、文化程度、观念意识(教育观)、身体状况、家庭传统、夫妻关系、道德品行等等。P99 2.子女方面的因素:他们的价值观念、品德行为、文化修养对亲子关系的影响渐渐增大。p100 3.环境因素;指传统文化背景(潜移默化的影响亲子关系)和时代风尚(社会发展,新思想、新观念渗透到家庭中)P101 第 17 页 共 46 页 第五章 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观念 观念影响行为~在影响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质量的各种因素中~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观念是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 一、概述 1.概念 学前儿童家长教育观念是指学前儿童家长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价值标准和认识,它规定着学前儿童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P104/2/1 它包括:学前儿童家长的儿童观、教育观、人才观观念:是人对外部事物的一种比较稳定的看法,属于主观意识的范畴,既有历史继承性又有时代发展性。P104/D3/D3 2.教育观念:是人对教育的比较稳定的价值标准和认识; 教育观念的核心问题是追求教育的功效及对教育功效的评价的标准问题;P104/1/5-7 二、儿童观 (指学前儿童家长对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权利和地位、儿童的特征和能力以及儿童发展规律的认识)的四个基本特点:P108/3 1. 孩子是一个非成年人,需要家长的关心和照顾 2.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应尊重他的权利和人格 3. 孩子是一个有潜力的人,家长应当信任和培养他 4.孩子与孩子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不要把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 1989年,联大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充分尊重了儿童自身权益,代表了当代儿童观的最高水平。P107/2/5 三、 科学的教育观 (是学前儿童家长基于对儿童的发展和认识形成的对儿童教育养育的理解及家长角色与职能的看法) p109/D3 1. 首先儿童是独立的个体 2. 尊重并满足儿童各种素质发展的需要 3. 家长应了解儿童作为正在成长中的个体,支撑其躯体、协调其行为的是丰富的精神世界。 第 18 页 共 46 页 四、学前儿童家长的人才观p110/3/1 子女成材的价值取向,包括人才的标准、人才的价值等。 五、教育概念对教育行为的影响(领会)P112-117 传统儿童观所具有的教育行‎‎为 现代儿童观所具有的教育行‎‎为 小大人~“从小看大~三岁看看到子女迅速成长~具有极大的可老”~认为幼小不成器~长大塑性和幼稚面~从而满足孩子难成才~放弃对子女的教育培生理、心理及社会的各种合理需求养 ~着眼于眼前启发诱导~培养独 立自主 传统教育观所具有的教育行‎‎为:现代教育观所具有的教育行‎‎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表现为将对子女讲民主平等的思想~引导孩父母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 子追求真理~启发智慧 期望过高、过低所具有的教育行恰当的期望所具有的教育行‎‎为:表现为为:期望过高—主要是指学前信任的态度~较为切合孩子的发儿童家长不能从孩子的天资展水平祖辈家长参与学前儿童的、学习基础、年龄特点、有无家庭教育~具有的心理状态 特长等实际情况出发~脱离实 皮格马利翁效应 际的只凭主观愿望对孩子提 出不能实现或难以实现的要 求。 期望过低—对孩子很少提出教 育要求~溺爱~盲目称赞~过度 保护~过分迁就 ?不同教育观念对其教育行为的影响:教育观主要反映在价值导向上,同时也反映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态度及教育方法上。P114/2/1 六、祖辈参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心理状态P118 (1)慈幼心理(传统公德,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义务心理(职责感) (3)补偿心理(歉疚而渴望在孙辈身上补偿) 第 19 页 共 46 页 (4)享福心理(天伦之乐) (5)返童心理(精神满足和刺激) 七、祖辈家长和父辈家长的教育区别P119/D2/2 祖辈家长 父辈家长 感情多于理智~延长了孩子的的文化程度高~ “童化心理”~延缓自立自主精神思维活跃~易接受外界的新思想、的树立和“老成”心智的养成, 新观念~比较理智~把培养孩子成保守封闭~过多的迁就与宽容, 材与国家命运相结合 限制多于引导的“看管方式” 八、家长不同的受教育程度和职业对教育观念的影响p120-123 第 20 页 共 46 页 第六章 学前儿童家长的教养方式 是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中介p125/1/1 一、教养方式 一般指父母对子女实施教育和抚养中通常运用的方法和形式,是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综合体现。 P126/1/1 二、学前儿童家长的教养方式 是指学前儿童家长在教育、抚养子女的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行为趋向,它是对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P126/2 以上两种教养方式定义的不同在于~教养的对象不同 & 学前儿童的教养方式更强调在日常生活中的教养。 三、学前儿童家长教养方式的类型 1. 以教养方式的基本向度(因素)划分家长教养方式类型; i. 以接受——拒绝(关爱)和支配——服从(家长发起的对孩子的要求)两个向度划分家长教养方式类型;美国学者西蒙兹 (P.M.Symonds,20世纪 40年代),原点代表了最理想的教养方式P126-127 ii. 以接受——拒绝(关爱)和限制——允许(孩子发起的对家长的要求,家长的反应),心理学家施艾弗(E.S.Schaefer,1959)P128 iii. 以接纳——拒绝(关爱)和要求与控制——宽容(权威),马丁( Martin,1983)和麦考伯(Maccoby,1983)P129 2. 以家长的人格特点划分家长教养方式类型; 鲍尔特温(A.L.Boldwin)P130 i. 专制型 ii. 溺爱型 iii. 放任型 iv. 民主型:冷静的热情和有克制的疼爱 3. 以父母教养行为与儿童个性的相关研究结果划分家长教养方式类型;鲍姆令特(D-Baumrind ) i.控制(奖励和强化) ii.成熟的要求 第 21 页 共 46 页 iii.父母与儿童交往的清晰性(通过说理让孩子服从,征求孩子的意见等) iv.父母的教养(爱儿童、同情儿童、对儿童的成就表示高兴和赞许) 四、学前儿童家长教养方式与家长教育行为,幼儿发展三者间的关系 学前儿童家长对孩子进行什么样的家庭教育,主要是在其家庭教育观念的影响和支持下采取相应的教养方式,表现为一定的教养行为,最终作用于幼儿的发展,对幼儿的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 我们采用 Symonds、Schaefer、Martin和 Maccoby等学者对不同父母教养方式的阐释,利用“关爱”和“权威”两个向度可以交互组合四种主要的教养类型:民主权威形、绝对权威型、娇惯溺爱型、忽视冷漠型(理解不同具体类型)。 ?民主权威型的家长,他们了解孩子的兴趣与需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尊重孩子的自由与独立,接纳孩子的行为,并以平等的身份与孩子交流,鼓励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尝试。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情绪稳定、积极向上、独立乐观、态度友好。 p135/2/6 ?绝对权威型教养方式的家长在教育行为上对孩子实行高压政策,要求过分严厉,过多限制,缺少宽容,奉行棍棒教育,孩子稍有不妥之处就严加惩罚。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独立性、自主性差,自我依赖程度低,情绪不安定,极易产生恐惧和逆反心理,表现为他们既依赖、顺从别人,又常常对别人反抗、凶残(适应性差、神经质、依赖性强、反抗性强、情绪不稳定等)。P137/2/2对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有最大促进作用,但不利于幼儿智力发展。P136/D2/D2 ?娇惯溺爱型教养方式的家长对孩子的接纳度很高,对孩子较多关爱,较少限制,对孩子过分照顾保护,又往往对孩子有求必应;这样的幼儿依赖性强、骄纵、神经质、缺乏独立性、懒惰、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目空一切、任性、为所欲为,缺乏责任感和忍耐心。一系列不适应社会要求的行为习惯和性格特征,是最差的一种教养方式。 P139/2/5 ?忽视冷漠型教养方式的家长对孩子很少关爱,较少限制,不闻不问,接触机会少,彼此不了解,产生代沟和分歧;这样的幼儿情绪不稳定,富有攻 第 22 页 共 46 页 击性,对人冷酷,自我控制力很差,但创造力强。 P140/d2 五、家长本身特点对其教养方式的影响 1. 夫妻关系P141 ?父母作为主要抚养者,当夫妻之间冲突频繁时,母亲消极情绪增多,影响其教育子女的积极性和其与子女的交往; P143/2/1 ?这样的父母很可能缺乏沟通技巧,并仍以此方式对待子女,导致不适当的教养方式;P143/2/3 ?孩子观察冲突会产生抱怨和逆反,增加母亲教育上的困难,造成恶性循环;P143/2/6 2. 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与职业对其教养方式的影响:父母文化程度越低的家庭,越容易采用溺爱型、否定型、放任型和干涉型教育方式。P144/1 P144/2陶沙等同志对儿童的母亲教养方式进行了全面考察,结果发现,母亲的受教育程度与职业是影响母亲教养方式的两个重要因素。P145/1/3不同的职业使个体形成不同年的观念与行为体系,从而影响个体对子女的教养方式。P145/2/1而母亲的职业还可能作为中介反映母亲受教育的程度;P145/d1/3另外,母亲的受教育程度不仅影响了母亲的职业选择,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限定其构建家庭的选择范围。所以,受教育程度是更深层次的原因。 六、孩子本身的特点对家长教养方式的影响 1. 孩子的性格:P146/d1/1孩子性格中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最突出的一个方面是孩子的自我态度——自信或自卑,特别是自卑。孩子性格中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最突出的第二个方面是孩子的情绪特征/2/1p147。 2. 孩子的年龄:3~6岁儿童教养方式因儿童年龄发生分化不明显,仅在惩罚和成就要求两个纬度上表现出显著差异p148/d1/1; 3. 孩子的性别:无明显差异p149/3/2。 第 23 页 共 46 页 第七章 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能力 一、学前儿童家长教育能力的概念 领会学前儿童家长教育能力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家长教育能力是家长在一定的教育观念指导下,运用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解决在家庭教育实践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培养使子女身心健康发展的机智、策略、技能和技巧。父母的教育能力通常是在自身学习和运用家庭教育知识的实践中提高的,因此,家长首先要具备教育方面的能力。P152/D1 —家长的家庭教育知识是家长在教育子女的实践中,所获得的关于子女教育方面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合。P152/D1/d7 ?家长教育子女的能力是解决具体怎样教的问题,是解决教育实践的问题。因此,家长必须把家庭教育知识与家庭教育实践紧密结合起来。P153/2/1 ?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能力是在实践中锻炼出来的,需努力将家庭教育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家庭教育的实际能。 P153/D1/d2 力 实践,在教育孩子的实践中?学前儿童家长还必须重视自己教育孩子的 通过体会,再加上自己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 P154/1/2 二、学前儿童家长教育能力的类别及提高相应能力时分别需要注意的方面 1.了解儿童需求的能力,是“前提条件” p154/d4/2,包括了解孩子发展的各方面能力和了解学前儿童家长应如何去了解的能力p154/d3/1;儿童的需要包括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而了解孩子的精神需要是学前儿童家长教育孩子的基本条件,一般包括 ----安全感需要、交往的需要、成功的需要、被信任的需要、创造探索的需要p154/d2/d2。了解的途径有: i. 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孩子 ii. 在游戏中了解孩子 针对性教育 iii. 在劳动中了解孩子 iv. 在学习中了解孩子 v. 通过幼儿园老师、同伴的评价 p155/1-156/2 2. 评价儿童发展的能力:在家庭教育中,学前儿童家长对孩子的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的能力。 P156/d4/1 (1)评幼儿发展的趋向:应注意以孩子的不同发展阶段为参照无物,进 第 24 页 共 46 页 行纵向比较,而不要把孩子与同伴相比(分为不同年龄、同一年龄不同时期)p156/2 (2)评价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从整体的观点出发,考察孩子的社会性时要包括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P157/3 i.考察孩子社会认知的发展水平时,可用游戏规则和难题法来进行(规则可变吗,自律还是他律,) p157 ii.评价幼儿的社会情感水平:可用投射测验法(故事续讲法)、移情测验法来进行(会分辨不同的测验法)(推断内疚和责任心,有同情心吗,) p158 iii.评价幼儿的社会行为水平:可用自然测验法(考察分享行为,)、情景测验法(预先设计好的情景中,能否谦让,)、等级评定法来进行(概括性等级评定) p158 3. 协调亲子关系的能力:提高自己的表达艺术,要委婉真诚、表达希望、表达失望、表达异议 p160 4. 处理儿童问题的能力:首先要弄清情况、情节,分辨是非,作出恰当的判断,然后再着手去处理、解决。 P162 三、学前儿童家长不同的教育能力分别对教育行为的影响(图标,见PD6. 了解幼儿需求能力对教育行为的影响 了解„.能力强的父母 了解„.能力弱的父母 了解儿童安全需安全感来自:家保护孩子,不当面吵架; 完全不顾孩子,争吵不休 要的能力p163 庭和睦 安全感来自: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满 同伴和团体的足孩子获得同伴认同的需‎‎阻止与同龄伙伴交往 容纳和肯定 要 安全感来自: 重视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不知道孩子具有自信心有 自己的信心 提供机会; 利于获得安全感,疏于孩 子自信心的培养 了解儿童交往需要的能力p165 深知孩子需要与伙伴常陪孩子玩,但忽视 交往,使孩子在与同孩子同其他伙伴的交‎‎ 第 25 页 共 46 页 伴交往中学到如何与往需要 人相处、如何解决彼 此矛盾、协调关系 等,为孩子顺利进入 社会奠定良好基础。 了解儿童被信任需要的能力‎‎p166 在孩子顺利和成功、遭受在孩子有退步、有起伏时 失败和挫折时给与信任‎‎; 收回对孩子的信任‎‎; 了解儿童创造需要的能力p167 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有爱子如命,却不知道 创造的需要,创造条满足孩子的创造的‎‎需 件,鼓励创造; 要; 了解儿童成功需要的能力p168 当儿童成功时,由衷的把成功看成目的,不 赞赏 能由衷赞赏 了解儿童探索需要的能力p169 对孩子幼稚的动作也不以为然;不赞赏不支 给予极大的关注,耐持; 心解答各类问题; 能力强的父母 能力弱的父母 评价儿童发展的能力对教育‎‎行1)用家庭教育的基本1)缺乏家庭教育的基为的影响p170 知识和观点,纵向发本知识和观点,不能 展性评价; 把握评价儿童发展的 2)评价有依据; 大方向; 3)就事论事; 2)对孩子想当然评 4)客观、理智,不感价; 情用事; 3)带上感情色彩; 5)对于孩子发展过程4)把教育成败归于外 中存在的问题,善于从 部因素,强调客观环 自身找原因 境; 协调亲子关系能力对教育行‎‎为1)注意保持亲子之间1)家庭关系没有相当的影响p172适当距离,让孩子有的宽容和松弛度;2) 自己做主处理事情的家庭教育没有规约, 第 26 页 共 46 页 自由,也从小培养孩没有讲道理的约定 子坚持性、责任心;2) 有一些共同制定的约 定和规定,大家都要 做到,解决矛盾有矩 可循 处理儿童问题的能力对教育‎‎行第一步冷静分析问在激动状态下处 为的影响p174 题;第二步选择运用理和解决问题;或者 恰当的教育方式和方把简单问题复杂化, 法 在片面了解情况的基 础上分析、判断; 四、影响学前儿童家长教育能力的因素 1.影响学前儿童家长了解儿童需求能力的因素p175 Q0210简述5 分 i.家长的主观随意性 ii.忽视沟通、拒绝沟通 iii.轻信、胡猜 2.影响学前儿童家长评价儿童发展能力的因素 p177 i.评价缺乏家庭教育的基本知识及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特点的知识 ii.评价缺乏依据,贬低孩子 iii.带有过重的感情色彩 iv.错误归因评价,归于外部因素,将孩子置于无能为力的境地 3.影响学前儿童家长协调亲子关系能力的因素 p179 i.亲子关系没有一定的宽容和松弛度 ii.家庭教育没有规约 4. 影响学前儿童家长处理儿童问题能力的因素 p180 i.片面了解、掌握情况,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 ii.未掌握家庭教育知识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特点的知识 第 27 页 共 46 页 第八章学前家庭教育的目的、任务与原则 一、领会家庭教育的目的 (培养社会化的人)就是通过家庭教育活动和家庭教育的全过程实现人的社会化。P185/1*人的社会化是在现实社会中进行的,社会和人是构成社会化过程的两个基本方面,社会教化、个人内化、个人和社会互动是社会化的基本途径。P184/d1/1 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首要场所p185/2 1)未成年人通过家庭教育最早获得最基础的生活技能和知识; 2)未成年人通过家庭教育获得对社会的最初认识; 3)未成年人通过家庭教育逐步懂得一些最基本的社会规范; 因此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人实现社会化的基础,是儿童社会化的首要场所。离开了家庭、离开了家庭教育,就无从谈起人的社会化。 二、反向社会化 ——后喻文化:近 20年来,心理学家们的看法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认识到社会化过程是双向。美国著名人类的学家玛格丽特 .米德所说的后喻文化是指年轻一代将知识文化传递给他们生活在一起的长辈的过程。 P187/d1/d5 三、学前家庭教育的目的 是指家庭对所要培养的孩子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P188/2/1 P188-189(内涵)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对家庭教育所要培养的幼儿身体素质作出规定,即指幼儿在幼儿在体力、智力、品德、审美诸方面发展的方向及其程度,以形成某中预想的个性结构;二是对家庭教育所要培养的幼儿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使幼儿符合一定社会的需要。家庭教育目的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家庭教育要保证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包括两个层次,p190/2 ----〉个体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发展两个方面; ----〉考虑每一方面发展(德智体美)的组合规律、最佳结构; 另一方面家庭教育要保证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p190/2/D3 作用:控制促进学前儿童的发展方向和水平;指导着父母进行家庭教育的 第 28 页 共 46 页 原则、任务、内容和方法。 P190 四、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任务主要包括健康教育、认知教育、品行教育和审美教育四个方面。 P191-198 五、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P192/1/1 P192/3/1健康教育的任务是教给孩子一些简单的生活常识和卫生常识,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激发孩子参加户外锻炼的兴趣和愿望,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健康教育的要求: ..应注意孩子饮食安全 P192 ..应注意孩子玩游戏的安全 ..应注意孩子大脑的安全 ..应注意孩子看电视的安全 六、认知教育的必要性 ..学前儿童接受智育方面的培养的生理基础已经具备了;P193/5/2 . 根据“最近发展区”“关键期”等观念,对学前儿童的认知教育能有效地拓宽学前儿童的知识面,提高学前儿童智力水平;p193 布鲁姆认为,4岁前是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约占50%其余的4-8岁获得30%,20%是8-17岁;4-5岁开始学习书面语言丰富词汇的关键期;4岁是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5岁是掌握数概念的关键期。 认知教育的任务:是丰富孩子的知识经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动手、动脑习惯,促进孩子智力、能力的发展;p193/D4/1 认知教育的要求:语言能力的培养(发展孩子的倾听语言的能力 /理解语言的能力/运用语言的能力/识字能力)P193/D3 七、品行教育的必要性 学前儿童进行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符合人的道德品质形成的客观规律; ..品德要求不高,但是今后具有高尚思想品质的基础; 品行教育的任务: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塑造孩子文明的行为,陶冶孩子积极的情操,提高孩子社会交往能力,形成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指导学前儿童品质发展的主要途径是家长通过生活琐事来养成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 29 页 共 46 页 和品德规范。p195/3/1 品行教育的要求:培养孩子同情心/培养孩子合群性,与成人/孩子的交往,是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主要表现/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p193/4/ 八、审美教育的必要性 审美教育可以陶冶性情、开发智力、培养意志、增进健美,是全面发展的催化剂~p196/D2 审美教育的任务:引导孩子感受美,启发孩子表达美,鼓励孩子创造美,塑造孩子心灵美.P197/2 审美教育的要求:加大艺术投资/尊重艺术爱好/鼓励孩子艺术创造 .P197/3 九、学前家庭教育的原则 1.寓教于生活和娱乐中的原则P198 学前儿童幼小不适合正规教育;不要求家长花费专门的时间和精力,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2.理性施爱和要求适度相结合的原则P199 教育的要求适度主要体现在要求的目的性、可行性、渐进性和实效性上 3.全面发展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P200 木桶理论认为,一个木桶是有多块木板共同箍成的,缺哪块板都不行,学前儿童家长对孩子进行的教育,应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使孩子个性充分发展。 4.教育要求一致和教育方法灵活相结合原则。P202 家庭成员对孩子的要求要一致;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前后也要一致,但是方法需灵活。 第 30 页 共 46 页 第九章 学前儿童教育的内容 一、 产前保健 1.产前营养需要p206-212 (1)热能 (2)蛋白质(产后恢复,防止产后贫血) (3)碳水化合物(酮体症、糖尿病) (4)脂肪(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5)钙(佝偻病,孕妇骨质软化,妊娠高血压) (6)铁(缺铁性贫血) (7)锌(胎儿畸形) (8)碘(促进胎儿生长) (9)脂溶性维生素(过量 va会影响骨骼的正确发育,诱发畸胎) (10)水溶性维生素(叶酸缺乏,巨幼细胞性贫血) 2.对胎儿有害的药物及化学物质p212 (1)尽量避免病毒感染; (2)避免药物滥用; (3)避免嗜烟酗酒; (4)避免接触放射性物质、噪音及有害物质; 3.孕妇情绪对胎儿的影响p215 (1)孕妇的积极情绪可以增加血液中有利健康的化学物质。P215/d2/1 (2)在孕妇敏感期,孕妇的不良情绪容易导致胎儿畸形发育。P216/1/1 4.影响孕妇情绪的因素p216 (1)夫妻关系 (2)孕妇与其母亲的关系不良,她的母性认同则无法形成。 (3)担心体型变化 (4)性别期待和产程危险的压力 (5)家庭生活的(经济)压力 其中最重要的是家庭因素和孕妇自身的认识因素。 二、胎教的内容 第 31 页 共 46 页 胎教是指妊娠期间,在外环境上、母亲自身的精神情绪上对胎儿生长发育施加影响,试图通过两方面的因素,促进胎儿身体和智力方面的良好发育。胎教的内容概括地讲就是音乐、言语和胎儿体操。P217-220 三、一岁半以前的自制行为主要有吃、睡和基本的动作技巧。P221 四、埃里克森认为,乳婴儿期最主要的心理社会发展任务就是建立基本的信任感,建立信任感的基础来自养育者的爱护和关怀以及身体上的细心照料。 P225 五、埃里克森指出,幼儿到了二三岁就会出现一种日益明显的倾向,即经常表现出探索行为。(理解,第 226页)。 第一次心理断乳期,父母对乳婴儿表现的探索行为和自主行为应给与满足和肯定,可以把不安全的环境改善一下,也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 P226/d2 六、乳婴儿的语言学习只能在与成人的交谈中得以发展 言语刺激的方式有:1.多与乳婴儿交谈;p227 2.开展早期阅读教育。 P228 七、幼儿期家庭教育的内容 1. 发现个人能力的途径和必要‎‎性:实际切身的体验p229/d1/d2; 幼儿期对于事物的判断常是二分法,不是全对,就是全错,皮亚杰称此为“对立的道德观”。P230/1/1 父母们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了解凡人都会犯错,而且人可以在错误中学习。P230/1/7 孩子需要从经验中了解,并接受自己的极限。P230/1/d6 如果父母们能教孩子明白这些限制和范围,就容易建立行为规范,子女也就会有成就感,逐步地认识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并充分发挥出来。P230/1/d3 2. 家庭教育应以培养儿童的基本习惯为主要工作---建立常规p230/d2/2,对个人行动负责:学习做家务是培养责任感最有效的方法。P232/4 建立常规可以遵循以下法则 —不可有例外 /适宜的环境 /慎用赏惩/反复练习/使儿童发生兴趣而愉快 。p231/1/3 3. 区分社会角色,学习与人相处。与家人互动,在兄妹间学习‎‎性别角色 第 32 页 共 46 页 p232/d2/1,在游戏中显示社会角色观念p232/d1/1,在亲子交往中感受如何与 人相处p233/2/1。 第 33 页 共 46 页 第十章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 一、家庭教育方法是指家长为达到家庭教育的目的,完成家庭教育的任务和内容所选择和运用的具体措施和手段。 P235/d3/1 二、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方法是学前儿童家长在对学前儿童实施教育时所选择和运用的策略和措施。P235/d2/1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方法受学前儿童家长教育观念的支配和影响;学前儿童家长的家庭教育方法与其教养方式密切相关。P235/d3/2 传统的家庭教育观是封闭式教育,多采用禁止、限制和惩罚的教育方法;p235/d1/3 现代家庭教育观念则是开放式教育,它所培养的是具有主体性、自觉性、创造性和开拓进取精神、适应现代社会生活、个体健全发展的人才,因而在教育方法上强调给与子女自主权利,让他们在实践中主动接受教育。p235/d1/d5 三、学前儿童家长教养方式p236/2 民主权威型的家长,多采用榜样示范、正面说理、表扬鼓励为主与恰当的批评惩罚相结合; 绝对权威型家长,多采用强制压服、训斥打骂和禁止、管束; 娇惯溺爱型家长,多为无原则的赞许肯定,或以慈爱的形式出现的限制; 忽视冷漠型家长,多采用毫无控制的自然后果 法。 四、对象 双边活动,实施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方法往往以父母为“发起者”、“控制者”,父母选择、采用一定的家庭教育方法作用于孩子身上,孩子为家庭教育方法的“接收者”、“生效者”,接受来自父母的家庭教育方法,调整自己的非期望行为,达到父母的教育要求。P236/d1//d6 五、作用 顺利进行家庭教育,影响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效果,决定着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目的、任务和内容的实现。 P237/1/4 六、学前儿童表现出的行为有两大类 一类为期望行为,一类为非期望行为:是指孩子所表现出来的活动不合 第 34 页 共 46 页 乎父母所认定的社会要求,出现行为偏差。 P237/d1/1 七、出现非期望行为的原因 来自孩子本身的原因 p238/5 身体不适,较难控制情绪 /不知什么是对的行为/觉得父母不注意他,不爱他,想得到父母注意 /自信心受挫,自暴自弃; 来自父母方面的原因 期望太高,超出孩子的年龄和能力 /常是反面指示,强调“不该如何”,却忘记教他“该如何”/执行规范时,朝令夕改。 P238/d6 八、对非期望行为的管教原则p239-242 1. 理智性原则:要了解孩子的感受和动机。首先要能倾听孩子口语和非口语表达,其次,父母对孩子的非期望行为必须冷静地检查,发现问题所在。 2. 渐进性原则:循序渐进影响孩子,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学前儿童家长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必须具体明确、简单明了,便于孩子理解和执行。 3. 适切性原则:学前儿童家长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既不能过高,又不能过低,必须是适合孩子的年龄和能力的。 九、对非期望行为的管教方法(会辨析各种方法)。 P241 1. 榜样示范法:学前儿童喜欢模仿,更容易接受直观事例和具体生动的形象教育,所以在幼儿阶段大量运用榜样是比较适用和有成效的;P241/3 2. 正面说理法:摆事实,讲道理进行引导;原因一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能事事亲历,提高能力和认识就离不开说教,原因二无论哪一种管教方法都需要结合正面说理,原因三正面说理可以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促进其道德品质的进一步完善。P242/2 3. 暗示提醒法:父母希望孩子做什么、如何做、或防止孩子出现某种错误、过失,不是直接去说教,而是给孩子一个“信号”,孩子就能迅速觉察、心神领会,这个“信号”就是暗示提醒。充分体现父母对孩子的信任、尊重,有利于发挥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密切亲子关系。P243/2 4. 批评惩罚法:对幼儿不良的观点、行为作出否定评价,以帮助孩子改正缺点与错误的一种家庭教育方法。是一种“反强化”的教育方法,因为否定孩子的不良思想、行为可以引起幼儿的内疚感等不愉快的体验,使他们从所犯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学会用意志克服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P244/2 第 35 页 共 46 页 5. 自然后果法:自然后果法就是在家庭教育中,通过让孩子亲自体验由于自己不良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来纠正其行为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提高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这个惩罚是孩子本人能够明白的,惩罚的公正性不容置疑,亲子关系得到进一步加强。 P245/3 十、管教的策略 1. 行为改变技术(操作方法):来自 Skinner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指可以操作增强物来影响并改变行为p247/d3/d1。复杂的行为可分为几个步骤养成: i. 行为塑造法:将一项行为细分为许多细小的动作,逐步增强,以达成行为的终点。P248/4 ii. 刺激的逐步消退:为了帮助孩子某个行为的发生,父母亲可以用一些引发的刺激,然后渐渐减少,最后由孩子自己完成整个行为反应。P248/5 2. 民主的儿童训练策略(具体策略内容):指在平等与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父母亲尊重孩子的选择,并加以适当的引导。P249/1/4 推可思(Rudolph Dreikurs是个体心理学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他促使美国建立了大量的儿童指导中心。根据临床观察,他确定了儿童问题行为要达到的四个目的。这些概念成为大多数父母和家庭教育方案的核心内容。最著名的著作有《儿童:挑战》、《逻辑后果》、《课堂中的心理学》。)孩子非期望行为的四个目的:引起注意/争夺权力/报复泄愤/表现无能为力,自暴自弃; 关键点p249/2 i. 行为都是有原因和目的的,不是无由来的 ii. 必须从社会环境中去了解行为 iii. 由不良行为的目的,可以说明其行动 iv. 要了解孩子的行为,父母必须了解他对那事件的解释 v. 归属与某个社会团体是每个人的社会需要 vi. 每个人都有一个人生计划,以引导其行为,即使这个计划的决定是基于错误的解释。 3. 沟通的策略,强调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子女之所以有非期望行为,不是因为父母的态度或人格问题,而是因为父母缺乏经验及知识,不会和孩子沟通p252/2。吉诺特认为沟通策略的关键点:(海姆?G?吉诺特:心理学博士、临床心理学家、儿童心理学家、儿课医生;纽约大学研究生院心理 第 36 页 共 46 页 学教授、艾德尔菲大学博士后。吉诺特博士的一生并不长,他将其短短的一生致力于儿童心理的研究以及对父母和教师的教育。) 沟通策略的关键点p252/3 i. 沟通基础是建立在尊重合技巧上的,批评和赞扬都要对事不对人; ii. 赞美和奖赏不宜过度; iii. 对付冲突和压力时,父母有权对孩子表示生气,但是不能攻击人格; iv. 威胁、贿赂、讽刺都应该避免; v.蹲下或坐下同孩子沟通; vi.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让他有选择的机会; vii.让孩子明白的合理限制管教; ?口头沟通比体罚效果好; 4. 父母效能训练(操作方法):Thomas Gordon()为了教父母如何有效的教养子女所提供的训练课程而提出来的,主要针对父母沟通技巧和解决亲子间的冲突p253/d41。 高顿的策略比较特别的是承认孩子的行为对父母的行为的影响,而且教孩子如何认清父母的权利和需要,更重要的是他教父母用平等的方式对待孩子,不过度使用权利伤害孩子的自我概念。 6个步骤 p253/2 i.认清并说明冲突 ii.找出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法 iii.评价这些解决方法 iv.决定对双方都最好的方法 v.实施此方法 vi.评价此方法的结果。 5. 沟通分析(关键点):是一种心理治疗的理论( Eric Berne),主要是用来了解人际关系的,最近几年,这一理论才被用来改善亲子关系(Thomas Harris)。沟通分析理论提供了一套方法,让人们分析自己与他人的交互作用,以改善沟通。“成人”“儿童”“父母”是沟通分析理论中三种主要的人格状态。P254/d2-3 一个人对自己和对他人的感觉称为生活的基本态度。P256/1 第 37 页 共 46 页 人际沟通中有 4种基本态度 我好 —你也好,健康的生活态度, 我不好—你好,沮丧的生活态度, 我好 —你不好,挑剔的生活态度, 我不好—你也不好,破碎的生活态度。 交流方式有三种基本规则,互补交流,交叉交流,双重交流p256-257 关键点 最有效的沟通是平行沟通。P257/d3 以上各策略的共同点:p258-260 减少父母的权力; 改善孩子的自我控制; 强调关爱与照顾; 了解子女的行为。 第 38 页 共 46 页 第十一章 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有论述题,得看书) 一、家庭教育指导是社会和儿童教养机构根据家庭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家长的困惑和家长自身的需要,向家长提供帮助的过程。P264/4/1 是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组成因素,主要以家长为对象的一种成人教育,又是一种业余教育,向家长提供对子女进行有效教育知识和方法的家庭教育指导又带有师范教育的性质。P264/d4/3 家庭教育指导是终身教育的一部分。P265/2/d1 家庭教育指导是以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改变家长的教育行为为根本。P265/3/1 二、家庭教育指导的渠道p265/4 幼托教养机构的指导; 社区的指导; 企事业机关的指导; 大众传播媒介的指导。 三、家庭教育指导的性质(领会)p264-265 成人教育性质 — 家庭教育指导的主要对象是学前儿童家长 业余教育性质 — 利用公假参加教育机构组织的活动没有法规方面的承认 师范教育性质 — 是教家长如何当孩子教师的教育 终身教育的一部分 — 是为人(祖)父母后学习如何当(祖)父母的继续社会化的过程。 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 — 最终会带来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变化 四、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概念 是由家庭外社会机构组织的、以幼儿家长为主要对象的、以家庭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指导活动。P267/d2/1 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是指由幼儿园组织的、以幼儿家长为主要指导对象、以家庭教育为只要内容的指导活动,是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一种。P267/d1/1 第 39 页 共 46 页 五、目的p267 家庭教育指导的直接目标是提高家长素质。P267/1/d1 它分为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和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家长教育素质,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健康成长。P276/d2/1 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目的(1)向家长介绍幼儿园,要求家长支持,提高办园水平,(2)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工作,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同步,提高教育质量,(3)提高家长教育素质和家庭教育质量。P267/d1 六、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任务p268 指导家长优化家庭环境; 指导家长提高养育水平; 指导家长提高教育水平; 指导家长与幼儿园合作教育; 向家长进行法制教育; 七、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对象p269-272 (1)家长与子女 —家庭教育的指导对象应既包括家长又包括子女,学前儿童对家长的认识、态度、与家长的沟通能力以及学前儿童如何接受家长的教育和如何影响家长的,这些正是目前家庭教育指导的薄弱环节; (2)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家长 —3~6岁幼儿的家长是我国目前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主要对象,0~3岁婴幼儿家长科学育儿指导,对孕妇和她们丈夫的家庭教育指导,对新婚夫妇的家庭教育指导。 (3)不同身份的家长,包括学前儿童的父母,与孩子生活在一起的祖辈老人、孩子无血缘关系的监护人及教育保姆。 八、家庭教育指导的原则p272-278 (1)双向互动(指导者与家长之间的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p273 (2)家长主体(在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家长不是教育对象,也不是指导对象,而应该是服务对象,指导者与家长在双向互动过程中处于一种平等的关系。);p273 (3)共同成长(在家庭教育指导的整个过程中,随着指导工作的推进,使参与其中的组织管理者、指导者、家长和学前儿童四类对象得到发展并一 第 40 页 共 46 页 起成长);p274 (4)分类指导(不同类别对象本身特点不同,家庭教育的观念、态度和行为不同,对指导的需求也不同。对不同类别的对象应该进行不同的指导);p275 (5)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和不同对象的实际情况,提出事宜的要求,采取事宜的措施,获得实际效果);276 (6)整体性原则p277 ?家庭教育指导多渠道,要坚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和大众传播媒介影响儿童发展的合力实施的整体性,坚持学校、社区、企事业机构、大众传媒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的整体性; ?要以持续发展的观点从整体上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家庭教育和对家长的家庭教育进行指导;p277/3/d2 ?对家长的指导从单纯指导家庭教育内容和家庭教育方法向提高家长家庭教育素质发展,要从直接围绕子女教育的指导向从根本上提高家庭素质过渡)。P277/4/d4 (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在家庭教育指导理论的指导下实践,家庭教育指导的理论研究要为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服务) 九、指导内容的类别(与指导形式相结合) p279 1. 与家庭教育有关的知识。其中与家庭教育有关的知识包括幼托教育机构的性质、任务、内容与要求,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与年龄特点,家庭教育本身的规律与方法等。 2. 相关年龄段幼儿家庭教育中容易发生的问题与一般处理方法。相关年龄段的儿童家庭教育容易发生的问题,即包括由于该年龄段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而需要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注意的问题,也包括该年龄段的家长本身在教育观念、教养态度和教育行为容易出现的问题。 3.个别儿童家庭教育的特殊问题与处理。 十、指导内容的分年龄要求 p280 1.对新婚夫妇的指导内容 了解父母角色的挑战,在心理上对孩子出生后所带来的冲击有所准备,是对新婚夫妇进行的属于亲职的“职前教育”。 第 41 页 共 46 页 2.对孕妇及其丈夫的指导内容p280/d1 让孕妇及其丈夫了解怀孕期影响新生儿健康的各种因素。 3.对 0~1岁半婴幼儿家长的指导内容p281 围绕该时期儿童发展的阶段和发展程向家长介绍婴幼儿时期身心发展的过序进行指导p282/2/3 程和发展程序以及‎‎不同发展阶段的教 养任务,便于家长判断子女的发展阶‎‎ 段、明确发展近景,理解子女表现, 处理好有关问题,促进儿童有序发 展。 围绕该时期家庭的发展、变化进行适指导家长适应新生命的出现给家庭带应性指导。p282/d1/3 来的变化 1.居室安排调整 2.家庭经济支出调整 3.夫妇双方责任和义务调整 4.对孩子的养育经常进行沟通‎‎ 5.其它需要指导问题 围绕该时期儿童发展和教养重点进行1.身体的适应 指导p283/2/1 2.行为的自制 3.基本信任感的建立 4.认识自我 十一、对 1岁半~3岁婴幼儿家长的指导内容 ?围绕该时期儿童发展与教养的重点进行指导: “发展活泼主动”的需要==〉指导父母正确的引导;p284/d1/3 “发展自我认识”的需要==〉指导父亲参与正确的安全教育 —与母亲分离和探索环境的机会;p284/d1/d9 “学习自身控制”的需要==〉指导家长通过游戏发展幼儿大小肌肉,学会控制大小便;p285/1/2 “发展沟通技巧”的需要 ==〉指导家长认识沟通对儿童发展的重要,认 第 42 页 共 46 页 识到与父母家人和他人的沟通是儿童社会化最重要的手段;p285/1/7 “学习表达及控制情绪”的需要 ==〉指导家长理解幼儿情绪特点、培养其情绪的控制力和表达方式; p285/1/d7 十二、对 3岁~6岁幼儿家长指导的内容 围绕该时期儿童发展与教养‎‎的重点进1.根据 “发展个人能力”的需行指导 要,指导家长理解幼儿好动、拆卸物 品、探求外界的特点并鼓励幼儿‎‎亲身 实践 。p285/d1/1 2.根据生活自理、发展责任心的需 要,指导家长对幼儿进行生活自理和 家务劳动教育。P286/1/7 3.根据学习社会角色和与他人相 处的需要,指导家长重视自身的表现 和与子女互动的‎‎影响。P286/1/d8 围绕该时期家庭的变化进行指1.指导家长为满足孩子的活动需要,导。P286-287 扩充孩子的活动空间和游戏‎‎设备。 2.指导家长考虑应对意外事件、健康 安全方面的支出,上幼儿园后的额外 开销做好准备。 3.指导家长安排好时间保证有时间精 力投入与孩子的互动‎‎中去。 4.指导家长充分利用孩子初步掌握的 语言工具,建立和维持有效沟通,增 强信任,密切关系。 5.指导家长维持和亲朋好友良好的关 系,扩大孩子的生活圈,平衡父母的 角色。 6.指导家长充分利用社区资源,让孩 第 43 页 共 46 页 子扩大交往范围,获取多方面知识和 体验,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十三、指导形式的要求 p288 单一性―〉提倡多样性; 封闭式—〉开放式; 灌输性—〉发挥家长的主体作用。P288/4 1. 指导形式的多样性:*同一种指导形式在不同情况下应具有不同的变式*围绕同一主题,可采用多种指导形式配合进行。 P288/d4 2. 指导形式的开放式*幼儿园的园内教育教学活动向家长开放,幼儿园组织的幼儿社会活动请家长参与 *幼儿园对家长的指导活动与社区结合 p289/1 3.变被动为主动,发挥家长的主题作用 p289/d2 十四、个别指导形式 是指个别指导者与个别家长之间通过对话、书信、电子邮件等手段,围绕着儿童成长的问题进行的“一对一”的沟通方式。P290/2 包括:园内交谈(常用有效形式,但是意见交换无法深入);p290 书信来往(比较谨慎,双方都需要一定阅读和理解能力);p290 电话联系(更简捷,但使用不够普及);p291 《家园联系册》的使用(是总结、研究的现成材料,要求家长有一定的书面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和家长必须长期坚持使用);p291 家庭访问(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获得良好的家庭教育指导效果打下基础,家庭访问耗时较多);p291 专家咨询(弥补其他形式的不足)。 P292 十五、集体指导活动是指同类家长共同的问题或需要,有指导教师组织的、家长集体参加的一种指导形式 。p293/3/1 1. 指导对象面广量大,指导效率高 2. 集体性指导活动为指导者和家长在活动的动态过程中更全面的了解对方、自己和孩子提供了条件 3. 同时,帮助指导者和家长以集体为背景了解自己和孩子在总体的相对 第 44 页 共 46 页 地位,有利于作出客观评价。P293/3/5-10 包括;、专题讲座、教育开放活动、亲子活动、家长辨析会 *亲子活动一般是指幼儿园、托儿所、社区、工会或其他指导机构组织的,请学前儿童家长带其子女来教养机构或准备好的其他指定的一种集体性的指导活动。P296/2 *在指导单位组织的“亲子活动”中,亲子间的关系与家庭内亲子间的关系是不同的。“亲子活动中的父母与子女有着共同的行动目标,并在同龄伙伴间带有一定的竞争性。需要父母与孩子双方的合作。P296/2/d14 这种活动对克服目前亲子关系中容易出现的子女任信、依赖父母和父母包办代替等不正常现象,形成正常的亲子关系是有利的。P296/2/d9 “亲子活动”活动中亲子间新型关系的体验和由此带来的良好效果,将促使父母和子女去重新思考在未来的亲子关系中应该采取什么新的准则。P296/2/ d3 十六、文字音像资料的介绍、推荐与提供 所谓“提供学习用的文字音像资料”是指根据指导的需要,向家长介绍、推荐、提供有关家庭教育的文字资料和音像资料以及指导家长阅读、观看和收听这些资料的一种间接知道的形式。这类文字音像资料包括“墙报板报专栏”、“家庭教育小报”“家庭教育专业报刊”“家庭教育录象”、“家庭教育的广播、电影、电视”、“家庭教育普及读物”和“网站查询”等。 P298/2 十七、家庭教育指导形式的改革方向 预计今后从总体上看,个体指导的形式将增多,文字音像资料的介绍、推荐和提供将增多,而集体性指导中的某些形式将有所减少。P302/d1/d2 十八、指导者的素质要求 从能力上讲有组织家长开展指导活动,并进行引导的能力;具备儿童发展规律、年龄特点和家庭教育的基本知识,掌握家长的指导方法,具有一定的指导能力;具有了解新情况,发现新问题、学习新知识,不断改造自身,提高指导能力学习能力;善于与家长交往和沟通,了解家长和家庭教育的实际问题和需要,及时改进指导工作的适应能力;从态度上讲,具有“儿童优先”、“服务家长”的服务意识,对指导工作认真负责,能主动开展工作。 第 45 页 共 46 页 P311/d4 十九、指导者的来源 基本来源有三类:指导单位本身的工作人员、社会志愿人员、指导单位的指导对象中有专长、有经验的家长等。 P311/d2 二十、指导者的培训 多种途径、多种方式P312/d3/d4 内容应该为提高指导者的实际能力服务,应该从实际出发,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内容可以包括基础理论知识和具体方法手段、政策法律文件、经验动态趋势等。P312/d2/ 应以实践中提高水平为基本通用的方式。 P313/1/d2 二十一、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形式 家长学校(由全国妇联和教育部共同牵头,正在发挥很好作用)、亲子学苑(针对 0~3岁的婴幼儿家长)、家庭教育咨询站(街道、乡镇)、家庭教育网站等。P313-315 第 46 页 共 46 页
/
本文档为【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