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转载】足太阳膀胱经高清版人体穴位图 足少阴

2017-09-02 34页 doc 93KB 33阅读

用户头像

is_841159

暂无简介

举报
【转载】足太阳膀胱经高清版人体穴位图 足少阴【转载】足太阳膀胱经高清版人体穴位图 足少阴 【转载】足太阳膀胱经高清版人体穴位 图 足少阴 足太阳膀胱经高清版人体穴位图 膀胱经:从内眼角开始(睛明穴),上行额部(攒竹穴、眉冲穴、曲差穴;会神庭穴、头临泣穴),交会于头顶足太阳 (五处穴、承光穴、通天穴;会百会穴)。 它的支脉:从头顶分出到耳上角(会曲鬓穴、率谷穴、浮白穴、头窍阴穴、完骨穴)。 其直行主干:从头顶入内络于脑(络却穴、玉枕穴;会脑户穴、风府穴),复出项部(天柱穴)分开下行:一支沿肩胛内侧,夹脊旁(会大椎穴、陶道穴;经大杼穴、风门穴、肺俞穴、厥阴俞穴、心...
【转载】足太阳膀胱经高清版人体穴位图  足少阴
【转载】足太阳膀胱经高清版人体穴位图 足少阴 【转载】足太阳膀胱经高清版人体穴位 图 足少阴 足太阳膀胱经高清版人体穴位图 膀胱经:从内眼角开始(睛明穴),上行额部(攒竹穴、眉冲穴、曲差穴;会神庭穴、头临泣穴),交会于头顶足太阳 (五处穴、承光穴、通天穴;会百会穴)。 它的支脉:从头顶分出到耳上角(会曲鬓穴、率谷穴、浮白穴、头窍阴穴、完骨穴)。 其直行主干:从头顶入内络于脑(络却穴、玉枕穴;会脑户穴、风府穴),复出项部(天柱穴)分开下行:一支沿肩胛内侧,夹脊旁(会大椎穴、陶道穴;经大杼穴、风门穴、肺俞穴、厥阴俞穴、心俞穴、督俞穴、膈俞穴),到达腰中(肝俞穴、胆俞穴、脾俞穴、胃俞穴、三焦俞穴、肾俞穴),进入脊旁筋肉,络于肾,属于膀胱(气海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中膂俞穴、白环俞穴)。一支从腰中分出,夹脊旁,通过臂部(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会阳穴、承扶穴),进入窝中(殷门穴、委中穴)。 背部另一支脉:从肩胛内侧分别下行,通过肩胛(附分穴、魄户穴、膏肓俞穴、神堂穴、膈关穴、魂门穴、阳纲穴、意舍穴、胃仓穴、肓门穴、志室穴、胞肓穴、秩边穴),经过髋关节部(会环跳穴),沿大腿外侧后边下行(浮郄穴、委阳穴穴),会合于窝中(委中穴),,由此向下通过腓肠肌部(合阳穴、承筋穴、承山穴),出外踝后方(飞扬穴、跗阳穴、昆仑穴),沿第五跖骨粗隆(仆参穴、申脉穴、金门穴、京骨穴),到小趾的外侧(束骨穴、足通谷穴、至阴穴),下接足少阴肾经。 本经一侧67穴(左右两侧共134穴),其中49穴分布于头面部、项部、和背腰部之督脉的两侧,余18穴则分布于下肢后面的正中线上及足的外侧部。首穴睛明穴,末穴至阴穴。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精神方面、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病症和热性病,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 本经穴位:睛明穴、攒竹穴、眉冲穴、曲差穴、五处穴、承光穴、通天穴、络却穴、玉枕穴、天柱穴、大杼穴、风门穴、肺俞穴、厥阴俞穴、心俞穴、督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胆俞穴、脾俞穴、胃俞穴、三焦俞穴、肾俞穴、气海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中膂俞穴、白环俞穴、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会阳穴、承扶穴、殷门穴、浮郄穴、委阳穴、委中穴、附分穴、魄户穴、膏肓穴、神堂穴、譩譆穴、膈关穴、魂门穴、阳纲穴、意舍穴、胃仓穴、肓门穴、志室穴、胞肓穴、秩边穴、合阳穴、承筋穴、承山穴、飞扬穴、跗阳穴、昆仑穴、仆参穴、申脉穴、金门穴、京骨穴、束骨穴、足通骨穴、至阴穴 (1) 睛明 BL1 Jīng míng [定位] 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解剖] 在眶内缘睑内侧韧带中,深部为眼内直肌; 有内眦动、静脉和滑车上下动、静脉,深层上方有眼动、静脉本干;布有滑车上、下神 经,深层为眼神经,上方为鼻睫神经。 [主治] 目赤肿痛,流泪,视物不明,目眩,近视, 夜盲,色盲。 [配伍] 配球后、光明治视目不明。 [刺灸法] 嘱患者闭目,医者左手轻推眼球向外侧固定,左手缓慢进针,紧靠眶缘直刺0.5,l寸。不捻转,不提插(或只轻微地捻转和提插)。 出针后按压针孔片刻, 以防出血。本穴禁灸。 [附注] 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跷、阳跷五脉交会穴。(《素问?气府论?注》) (2) 攒竹 BL2 Cuán zhú [定位] 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解剖] 有额肌及皱眉肌;当额动、静脉处;布有额神经内侧支。 [主治] 头痛,口眼歪斜,目视不明,流泪,目赤肿痛,眼睑(目闰)动,眉棱骨痛,眼睑下垂。 [配伍] 配阳白治口眼歪斜、眼睑下垂。 [刺灸法] 平刺0.5,0.8寸。禁灸。 (3) 眉冲 BL3 Méi chōng [定位] 在头部,当攒竹直上入发际0.5寸,神庭与曲差连线之间。 [解剖] 有额肌;当额动、静脉处;布有额神经内侧支。 [主治] 头痛,眩晕,鼻塞,癫痫。 [配伍] 配太阳治头痛。 [刺灸法] 平刺0.3,0.5寸。 (4) 曲差 BL4 Qǔ chā [定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5寸,即神庭与头维连线的内1/3与中1/3交点。 [解剖] 有额肌;当额动、静脉处;布有额神经内侧支。 [主治] 头痛,鼻塞,鼽衄,目视不明。 [配伍] 配合谷治头痛、鼻塞。 [刺灸法] 平刺0.5,0.8寸。 (5) 五处 BL5 Wǔ chù [定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旁开1.5寸。 [解剖] 有额肌;当额动、静脉处;布有额神经内侧支。 [主治] 头痛,目眩,癫痫。 [配伍] 配合谷、太冲治头痛、目眩。 [刺灸法] 平刺0.5,0.8寸。 (6) 承光 BL6 Chéng guāng [定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5寸。 [解剖] 有帽状腱膜;有额动、静脉,颞浅动、静脉及枕动、静脉的吻合网;当额神经外侧支和枕大神经会合支处。 [主治] 头痛,目眩,鼻塞,热病。 [配伍] 配百会治头痛。 [刺灸法] 平刺0.3,0.5寸。 BL7 Tōng tiān (7) 通天 [定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旁开1.5寸。 [解剖] 有帽状腱膜;有颞浅动、静脉和枕动、 静脉的吻合网;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主治] 头痛,眩晕,鼻塞,鼻衄,鼻渊。 [配伍] 配迎香、合谷治鼻疾。 [刺灸法] 平刺0.3,0.5寸。 (8) 络却 BL8 Luò què [定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5寸,旁开1.5寸。 [解剖] 在枕肌停止处;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大 神经分支。 [主治] 头晕,目视不明,耳鸣。 [配伍] 配风池治头晕。 [刺灸法] 平刺0.3,0.5寸。 (9) 玉枕 BL9 Yù zhěn [定位] 在后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3寸平枕外隆凸上缘的凹陷处。 [解剖] 有枕肌;有枕动、静脉;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主治] 头项痛,目痛,鼻塞。 [配伍] 配大椎治头项痛。 [刺灸法] 平刺0.3,0.5寸。 (10) 天柱 BL10 Tiān zhù [定位] 在项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 [解剖] 在斜方肌起部,深层为头半棘肌:有枕 动、静脉干;布有枕大神经干。 [主治] 头痛,项强,鼻塞,癫狂痫,肩背病, 热病。 [配伍] 配大椎治头痛项强。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0.8寸,不可向内上方深刺,以免伤及延髓。 (11) 大杼 BL11 dà zhù [定位] 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 有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最深层为最长肌;有第一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一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一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主治] 咳嗽,发热,项强,肩背痛。 [配伍] 配肩中俞、肩外俞治肩背痛。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附注] (l)八会穴之一,骨会大杼;手足太阳经交会穴。 (2)本经背部诸穴,不宜深刺, 以免伤及内部重要脏器。 (12) 风门 BL12 fēng mén [定位] 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 有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深层为最肌;有第二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二、三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三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主治] 伤风,咳嗽,发热头痛,项强,胸背痛。 [配伍] 配肺俞、大椎治咳嗽、气喘;配合谷治伤风咳嗽。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附注] 足太阳经与督脉交会穴。 (13) 肺俞 BL13 fèi shū [定位] 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 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最长肌;有第 三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三或第四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三胸神经后支 外侧支。 [主治] 咳嗽,气喘,吐血,骨蒸,潮热,盗汗,鼻塞。 [配伍] 配风门治咳嗽喘;配合谷 、 迎香治鼻疾。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附注] 肺的背俞穴。 (14) 厥阴俞 BL14 jué yīn shū [定位] 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 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最长肌;布有第 四肋间动、静脉后支;正当第四或第五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四胸神经后支外侧 支。 [主治] 咳嗽,心痛,胸闷, 呕吐。 [配伍] 配内关治心痛、心悸。 [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附注] 心包背俞穴 。 (15) 心俞 BL15 Xīn shū [定位] 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 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最长肌;有第五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五或第六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五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主治] 心痛,惊悸,咳嗽,吐血,失眠,健忘,盗 汗,梦遗,癫痫。 [配伍] 配巨阙、内关治心痛、惊悸;配内关、神门 治失眠、健忘。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附注] 心的背俞穴 。 (16) 督俞 BL16 Dū shū [定位] 在背部,当第6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 有斜方肌,背阔肌肌腱,最长肌;有第六肋间动、静脉后支,颈横动脉降支;布有肩胛背神经,第六或第七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六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主治] 心痛,胸闷,腹痛,寒热、气喘。 [配伍] 配内关治心痛、胸闷。 0.8寸 。 [刺灸法] 斜刺0.5, (17) 膈俞 BL17 Gé shū [定位] 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 在斜方肌下缘,有背阔肌,最长肌;布有第七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七或第八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七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主治] 呕吐,呃逆,气喘,咳嗽,吐血,潮热, 盗汗。 [配伍] 配内关、足三里治呕吐、呃逆;配足三 里、血海、肓膏治贫血。 [刺灸法] 斜刺0.5之0.8寸。 [附注] (1)八会穴之一,血会膈俞。 (2)参考资料:据报道,用人工放血造成家免的贫血状态(红细胞在400万/mm2以下,血红蛋白在65两以下),针刺“膈俞”、“膏盲”,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大大提前纠正了贫血状态,迅速恢复正常。 (18) 肝俞 BL18 Gān shū [定位] 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 在背阔肌,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九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九或第十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九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主治] 黄疸,胁痛,吐血,目赤,目眩,雀目,癫狂痫,脊背痛。 [配伍] 配支沟、阳陵泉治胁痛;配太冲治目眩。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附注] 肝的背俞穴。 (19) 胆俞 BL19 Dǎn shū [定位] 在背部,当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 在背阔肌,最长肌和腱肋肌之间;有第十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十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十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 [主治] 黄疸,口苦,肋痛,肺痨,潮热。 [配伍] 配阳陵泉、太冲胆道疾病。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附注] 胆的背俞穴。 (20) 脾俞 BL20 Pǐ shū [定位] 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 在背阔肌,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十一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十一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十一胸神经后支肌支。 [主治] 腹胀,黄疸,呕吐,泄泻,痢疾,便血,水肿,背痛。 [配伍] 配足三里治腹脱 、便秘。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附注] 脾的背俞穴。 (21) 胃俞 BL21 Wèi shū [定位] 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 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肋下 动、静脉后支;布有第十二胸神经后支的皮 支,深层为第十二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主治] 胸胁痛,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 [配伍] 配中脘、梁丘治胃痛。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附注] 胃的背俞穴。 (22) 三焦俞 BL22 Sān jiāo shū [定位] 在腰部,当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 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一腰动、静脉后支;布有第十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一腰神经后支外侧支。 [主治] 肠鸣,腹胀,呕吐,泄泻,痢疾,水肿,腰背强痛。 [配伍] 配气海、足三里治肠鸣、腹胀。 [刺灸法] 直刺0.5,l寸。 [附注] 三焦背俞穴。 (23) 肾俞 BL23 Shèn shū [定位] 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 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二腰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一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深层为第一腰丛。 [主治] 遗尿,遗精,阳萎,月经不调,白带,水肿,耳鸣,耳聋,腰痛。 [配伍] 配太溪 、三阴交治月经不调;配翳风、耳门治耳鸣、耳聋。 [刺灸法] 直刺0.5,l寸。 [附注] (l)肾的背俞穴。 (2)据实验观察针刺对正常人水负荷后肾脏泌尿功能的影响,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针刺肾俞或京门穴时可抑制肾脏的泌尿功能。 (24) 气海俞 BL24 Qì hǎi shū [定位] 在腰部,当第3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 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二 腰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二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深层为第一腰丛。 [主治] 肠鸣腹胀,痔漏,痛经,腰痛。 [配伍] 配足三里、天枢治腹胀、肠鸣。 [刺灸法] 直刺0.5,1寸。 (25) 大肠俞 BL25 Dà cháng shū [定位] 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 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四腰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三腰神经皮支,深层为腰丛。 [主治] 腹胀,泄泻,便秘,腰痛。 [配伍] 配气海、足三里、支沟治便秘。 [刺灸法] 直刺0.8,1.2寸。 [附注] 大肠背俞穴。 (26) 关元俞 BL26 Guān yuán shū [定位] 在腰部,当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 有骶棘肌,有腰最下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布有第五腰神经后支。 [主治] 腹胀、泄泻,小便频数或不利,遗尿,腰 痛。 [配伍] 配气海治腹胀。 l.2寸。 [刺灸法] 直刺0.8, (27) 小肠俞 BL27 Xiǎo cháng shū [定位] 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1骶后孔。 [解剖] 在骶髂肌起始部和臀大肌起始部之间;有骶外侧动、静脉后支的外侧支;布有第一骶神经后支外侧支,第五腰神经后支。 [主治] 遗精,遗尿,尿血,白带,小腹胀痛,泄泻,痢疾,疝气,腰腿疼。 [配伍] 配天枢、足三里、上巨虚、关元治腹胀、痢疾、便秘。配肾俞、三阴交、三焦俞、关元、曲泉治泌尿系结石。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8,1寸;灸3,7壮。 (28) 膀胱俞 BL28 Páng guāng shū [定位] 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2骶后孔。 [解剖] 在骶棘肌起部和臀大肌起部之间;有骶外侧动、静脉后支;布有臀中皮神经分支。 [主治] 小便不利,遗尿,泄泻,便秘,腰脊强痛。 [配伍] 配肾俞治小便不利。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8,l.2寸。 [附注] 膀胱背俞穴。 (29) 中膂俞 BL29 Zhōng lǚ shū [定位] 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3骶后孔。 [解剖] 有臀大肌,深层为骶结节韧带起始部;当臀下动、静脉的分支处,布有臀下皮神经。 [主治] 泄泻,疝气,腰脊强痛。 [配伍] 配大敦治疝气。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30) 白环俞 BL30 Bái huán shū [定位] 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4骶后孔。 [解剖] 在臀大肌,骶结节韧带下内缘;有臀下动、静脉,深层为阴部内动、静脉;布有皮神经,深层为阴部神经。 [主治] 遗尿,疝气,遗精,月经不调,白带,腰部疼痛。 [配伍] 配三阴交、肾俞、治遗尿、月经不调。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31) 上髎 BL31 Shàng liáo [定位] 在骶部,当髂后上棘与中线之间,适对第1骶后孔处。 [解剖] 在骶棘肌起始部及臀大肌起始部;当额外 侧动、静脉后支处;布有第一髂神经 后支。 [主治] 大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带下,阴挺,遗 精,阳萎,腰痛。 [配伍] 配三阴交、中极、治小便不利。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32) 次髎 BL32 Cì liáo [定位] 在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对第2骶后孔处。 [解剖] 在臀大肌起始部;当骶外侧动、静脉后支处;为第二骶神经后支通过处。 [主治] 疝气,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小便不利,遗精,腰痛,下肢痿痹。 [配伍] 配三阴交、中极、肾俞治遗尿;配血海治 痛经。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BL33 Zhōng liáo (33) 中髎 [定位] 在骶部,当次髎下内方,适对第4骶后孔处。 [解剖] 在臀大肌起始部;当骶外侧动、静脉后支处;为第三骶神经后支通过处。 [主治] 便秘,泄泻,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带下 ,腰痛。 [配伍] 配足三里治便秘。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34) 下髎 BL34 Xià liáo [定位] 在骶部,当当中髎下内方,适对第4骶后孔处。 [解剖] 在臀大肌起始部;有臀下动、静脉分支;当第四骶神经后支通过处。 [主治] 腹痛,便秘,小便不利,带下,腰痛。 [配伍] 配气海治腹痛。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35) 会阳 BL35 Huì yáng [定位] 在骶部,尾骨端旁开0.5寸。 [解剖] 有臀大肌;有臀下动、静脉分支;布有尾骨神经;深部有阴部神经干。 [主治] 泄泻,便血,痔疾,阳萎,带下。 [配伍] 配承山治痔疾。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36) 承扶 BL36 Chéng fú [定位] 在大腿后面,臀下横纹的中点。 [解剖] 在臀大肌下缘;有坐骨神经伴行的动、静脉;布有股后皮神经,深层为坐骨神经。 [主治] 腰骶臀股部疼痛,痔疾。 [配伍] 配委中治腰骶疼痛。 [刺灸法] 直刺 l,2寸。 (37) 殷门 BL37 Yīn mén [定位] 在大腿后面,当承扶与委中的连线上,承扶下6寸。 [解剖] 在半腱肌与股二头肌之间,深层为大收肌; 外侧为股深动、静脉第三穿支;布有股后皮神经,深层正当坐骨神经。 [主治] 腰痛,下肢痿痹。 [配伍] 配大肠俞治腰痛。 [刺灸法] 直刺 l,2寸。 (38) 浮郄 BL38 Fú xì [定位] 在腘横纹外侧端,委阳上1寸,股二头肌腱的内侧。 [解剖] 在股二头肌键内侧;有膝上外侧动、静脉; 布有股后皮神经,正当腓总神经处。 [主治] 便秘,股腘部疼痛,麻木。 [配伍] 配承山治下肢痿痹。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BL39 Wěi yáng (39) 委阳 [定位] 在腘横纹外侧端,当股二头肌腱的内侧。 [解剖] 在股二头肌键内侧;有膝上外侧动、静脉; 布有股后皮神经,正当腓总神经处。 [主治] 腹满,小便不利,腰脊强痛,腿足挛痛。 [配伍] 配三焦俞、肾俞、治小便不利。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附注] 三焦经下合穴。 (40) 委中 BL40 Wěi zhōng [定位] 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解剖] 在腘窝正中,有腘筋膜;皮下有股腘静脉,深层内侧为腘静脉,最深层为腘动有股后皮神经,正当胫神经处。 [主治] 腰痛,下肢痿痹,腹痛,吐泻,小便不利, 遗尿,丹毒。 [配伍] 配大肠俞治腰痛。 [刺灸法] 直刺 l,1.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腘静脉出血。 [附注] 足太阳经所入为“合”。 41) 附分 BL41 Fù fēn [定位] 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解剖] 在肩胛岗内端边缘,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髂肋肌;有颈横动脉降支,当第二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二胸神经后支。 [主治] 颈项强痛,肩背拘急,肘臂麻木。 [配伍] 配大椎治颈项强痛。 0.8寸。 [刺灸法] 斜刺0.5, [附注] 手、足太阳经交会穴。 (42) 魄户 BL42 Pò hù [定位] 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解剖] 在肩胛骨脊柱缘,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髂肋肌;有第三肋间动、静脉背侧支 颈横动脉降支;布有第二、三胸神经后支。 [主治] 咳嗽,气喘,肺痨,项强,肩背痛。 [配伍] 配天突、膻中治咳喘。 [刺灸法] 斜刺0.5一0.8寸。 (43) 膏肓 BL43 Gāo huāng [定位] 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解剖] 在肩胛骨脊柱缘,有斜方肌、菱形肌,深 层为髂肋肌;有第四肋间动、 静脉背侧支及颈横动脉降支;布有第三、四胸神经后支。 [主治] 咳嗽,气喘,肺痨,健忘,遗精,完谷不化。 [配伍] 配尺泽、肺俞治咳喘。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44) 神堂 BL44 Shén táng [定位] 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解剖] 在肩胛骨脊柱缘,有斜方肌,菱形肌,深 层为髂肋肌;有第五肋间动 静脉背侧支及颈横动脉降支;布有第四、五胸神经后支。 [主治] 咳嗽,气喘,胸闷,脊背强病。 [配伍] 配膻中治胸闷。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45) 譩譆 BL45 Yì xǐ [定位] 在背部,当第6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解剖] 在斜方肌外缘,有髂肋肌;有第六肋间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五、六 胸神经后支。 [主治] 咳嗽,气喘,疟疾,热病,肩背痛。 [配伍] 配大椎、肩外俞治肩背痛。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46) 膈关 BL46 Gě guān [定位] 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解剖] 有背阔肌,髂肋肌;有第七肋间动、静脉 背侧支;布有第六胸神经后 支。 [主治] 胸闷,嗳气,呕吐,脊背强痛。 [配伍] 配内关治嗳气。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47) 魂门 BL47 Hún mén [定位] 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解剖] 有背阔肌,髂肋肌;有第九肋间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八、九胸神经 后支。 [主治] 胸胁痛,呕吐,泄泻,背痛。 [配伍] 配阳陵泉、支沟治胸肋痛。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48) 阳纲 BL48 Yáng gāng [定位] 在背部,当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解剖] 有背阔肌,髂肋肌;有第十肋间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九、十胸神经 后支。 [主治] 肠鸣,腹痛,泄泻,黄疸,消渴。 [配伍] 配气海治腹胀。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49) 意舍 BL49 Yì shě [定位] 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解剖] 有背阔肌,髂肋肌;有第十一肋间动、静 脉背侧支;布有第十、十一 胸神经后支。 [主治] 腹胀、肠鸣、呕吐、泄泻。 [配伍] 脾俞、胃俞治腹胀。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50) 胃仓 BL50 Wèi cāng [定位] 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解剖] 有背阔肌,髂肋肌;有肋下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十二、十三胸神经 后支。 [主治] 胃脘痛,腹胀,小儿食积,水肿,背脊痛。 [配伍] 配足三里治胃痛。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51) 肓门 BL51 Huāng mén [定位] 在腰部,当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解剖] 有背阔肌,髂肋肌;有第一腰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十二胸神经后支。 [主治] 腹痛,便秘,痞块,乳疾。 [配伍] 配气海天、枢治便秘。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52) 志室 BL52 Zhì shì [定位] 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解剖] 有背阔肌、髂肋肌;有第二腰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十二胸神经后支 外侧支,第一腰神经外侧支。 [主治] 遗精 ,阳萎 ,小便不利,水肿,腰脊强痛。 [配伍] 配命门治遗精。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53) 胞肓 BL53 Bāo huāng [定位] 在臀部,平第2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解剖] 有臀大肌,臀中肌及臀小肌;正当臀上动、静脉;布有臀上皮神经,深 层为臀上神经。 [主治] 肠鸣,腹胀,便秘,癃闭,腰脊强痛。 [配伍] 配委中治腰痛。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54) 秩边 BL54 Zhì biān [定位] 在臀部,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解剖] 有臀大肌,在梨状肌下缘;正当臀下动、 静脉深层当臀下神经及股后皮神经,外侧 为坐骨神经。 [主治] 小便不利,便秘,痔疾,腰骶痛,下肢痿痹。 [配伍] 配委中、大肠俞治腰腿疼痛。 [刺灸法] 直刺1.5—2寸。 (55) 合阳 BL55 Hé yáng [定位] 在小腿后面,当委中与承山的连线上,委中下2寸。 [解剖] 在腓肠肌二头之间;有小隐静脉,深层为腘动、静脉;布有腓肠肌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腓神经。 [主治] 腰脊强痛,下肢痿痹,疝气,崩漏。 [配伍] 配腰阳关治腰痛。 [刺灸法] 直刺 l,2寸。 (56) 承筋 BL56 Chéng jīn [定位] 在小腿后面,当委中与承山的连线上,腓肠肌肌腹中央,委中下5寸。 [解剖] 在腓肠肌两肌腹之间;有小隐静脉,深层为腓后动、静脉;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腓神经。 [主治] 痔疾,腰腿拘急疼痛。 [配伍] 配委中治下肢挛痛。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57) 承山 BL57 Chéng shān [定位] 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解剖] 在腓肠肌两肌腹交界下端;有小隐静脉,深层为股后动、静脉;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腓神经。 [主治] 痔疾,脚气,便秘,腰腿拘急疼痛。 [配伍] 配大肠俞治痔疾。 [刺灸法] 直刺1—2寸。 (58) 飞扬 BL58 Fēi yáng [定位] 在小腿后面,外踝后,昆仑直上七寸,承山穴外下方1寸处。 [解剖] 有腓肠肌及比目鱼肌;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 [主治] 头痛,目眩,腰腿疼痛,痔疾。 [配伍] 配委中治腿痛。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附注] 足太阳经络穴 (59) 跗阳 BL59 Fù yáng [定位] 在小腿后面,外踝后,昆仑穴直上3寸。 [解剖] 在腓骨的后部,跟腱外前缘,深层为拇长屈肌 ;有小隐静脉 ,深层为 腓动脉末支 ;布有腓肠神经。 [主治] 头痛,腰骶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 [刺灸法] 直刺0.8,1.2寸。 [附注] 阳跷脉郄穴。 (60) 昆仑 BL60 Kūn lún [定位] 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解剖] 有腓骨短肌;有小隐静脉及外踝后动、静 脉;布有腓肠神经。 [主治] 头痛,项强,目眩,癫痫,难产,腰骶疼 痛,脚跟肿痛。 [配伍] 配风池治头痛、目眩。 [刺灸法] 直刺0.5,0.8寸。 [附注] (l)足太阳经所行为“经”。(2)《针灸大成》:“妊妇刺之落胎。” (61) 仆参 BL61 Pú cān [定位] 在足外侧部,外踝后下方,昆仑直下,跟骨外侧,赤白肉际处。 [解剖] 有腓动、静脉的跟骨外侧支;布有腓肠神 经跟骨外侧支。 [主治] 下肢痿痹,足跟痛,癫痫。 [配伍] 配太溪治足跟痛。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62) 申脉 BL62 Shēn Mài [定位] 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解剖] 在腓骨长短肌腱上缘;有外踝动脉网及小 隐静脉;布有腓肠神经的足背外侧皮神经分支。 [主治] 头痛 ,眩晕 ,癫狂痫 ,腰腿酸痛,目赤肿痛,失眠。 [配伍] 配肾俞、肝俞、百会治眩晕。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注] 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跷脉。 (63) 金门 BL63 Jīn mén [定位] 在足外侧部,当外踝前缘直下,骰骨下缘处。 [解剖] 在腓骨长肌腱和小趾外展肌之间;有足底外侧动、静脉;布有足背外侧皮神经,深层为足底外侧神经。 [主治] 头痛,癫痫 ,小儿惊风 ,腰痛,下肢痿痹,外踝痛。 [配伍] 配太阳合谷治头痛。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注] 足太阳经郄穴。 (64) 京骨 BL64 Jīng gǔ [定位] 在足外侧部,第5跖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 [解剖] 在小趾外展肌下方;有足底外侧动、静脉; 布有足背外侧皮神经,深层为足底外侧神经。 [主治] 头痛,项强,目翳,癫痫,腰痛。 [配伍] 配百会、太冲治头痛。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注] 足太阳经所过为“原”。 (65) 束骨 BL65 Shù gǔ [定位] 在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5跖趾关节)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解剖] 在小趾外展肌下方;有第四趾跖侧总动、 静脉;有第四趾跖侧神经及足背外侧皮神 经分布。 [主治] 头痛,项强,目眩,癫狂,腰腿痛。 [配伍] 配肾俞、太冲治目眩。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注] 足太阳经所注为“输”。 (66) 足通谷 BL66 Zú tōng gǔ [定位] 在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5跖趾关节)的前方,赤白肉际处。 [解剖] 有趾跖侧动、静脉;布有趾跖侧固有神经及足背外侧皮神经。 [主治] 头痛,项强,目眩,鼻衄,癫狂。 [配伍] 配大椎治项强。 [刺灸法] 直刺0.2,0.3寸。 [附注] 足太阳经所溜为“荥”。 (67) 至阴 BL67 Zhì yīn [定位] 在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解剖] 有趾背动脉及趾跖侧固有动脉形成的动脉网;布有趾跖侧固有神经及足背外侧皮神经。 [主治] 头痛,目痛,鼻塞,鼻衄,胎位不正,难产。 [配伍] 配太冲、百会治头痛。 [刺灸法] 浅刺0.1寸。 胎位不正用灸法。 [附注] 足太阳经所出为“井”。 足太阳膀胱经是十四经络中最长的一条经脉。膀胱经中的穴位都非常重要,绝不能忽略它。现代医学中,膀胱具有积存肾脏制造出来的尿液的功能,当膀胱充满尿液时,即经由尿道排出体外。而中医医学却认为,膀胱是当小肠把无用的固态物和水份分开后,水份流入的主要器官。膀胱经是通往头、背、腰、臀、下肢、足等各部份,几乎已贯通全身的一条非常长的经脉,故此经脉发生异常时,会影响全身,而呈现各种症状。如头痛、头重、眼睛疲劳、流鼻血、鼻塞等症状会出现于头部。又会产生肩、背、腰、臀、胫等部的肌肉疼痛。容易发生股关节痛、痔疮等。脸部皮肤带黑,失去光泽。容易造成耳鸣,听力不佳。声音微弱,不容易听到。容易疲劳,精神欠佳。食物方面偏爱咸食。以季节而言,冬天发病的机会较大。若出现以上所述的症状,是由于膀胱经的异常所引起的,请刺激膀胱经上的穴位,即能缓和不舒服感。膀胱经上有六十三个穴位。 足少阴肾经图高清版人体穴位图 足少阴肾经:从脚小趾下边开始,斜向脚底心(涌泉穴),出于舟骨粗隆下(然谷穴、照海穴、水泉穴),沿内踝之后(太溪穴),分支进入脚跟中(大钟穴);上向小腿内(复溜穴,交信穴;会三阴交穴),出窝内侧(筑宾穴、阴谷穴),上大腿内后侧,通过脊柱(会长强穴)属于肾、络于膀胱(肓俞穴、中注穴、四满穴、气穴穴、大赫穴、横骨穴;会关元穴、中极穴)。 它直行的脉:从肾向上(商曲穴、石关穴、阴都穴、通谷穴,幽门穴),通过肝、膈,进入肺中(步廊穴、神封穴、灵墟穴、神藏穴,彧中穴、俞府穴),沿着喉咙,夹舌根旁(通廉泉穴)。它的支脉:从肺出来,络 于心,流注于胸中,接手厥阴心包经。 本经一侧,,穴(左右两侧共,,穴),其中,,穴分布于下肢内侧面的后缘,其余,,穴位于胸腹部任脉两侧。首穴涌泉,末穴俞府。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精神方面病症、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某些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 本经穴位:涌泉穴、然谷穴、太溪穴、大钟穴、水泉穴、照海穴、复溜穴、交信穴、筑宾穴、阴谷穴、横骨穴、大赫穴、气穴穴、四满穴、中注穴、肓俞穴、商曲穴、石关穴、阴都穴、腹通谷穴、幽门穴、步廊穴、神封穴、灵墟穴、神藏穴、彧中穴、俞府穴 (1) 涌泉穴 KI1 Yǒng quán ,定位,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第,、,趾趾指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与后,/,交点上。 ,解剖,有指短屈肌腱,指长屈肌腱,第二蚓状肌,深层为骨间肌;有来自胫前动脉的足底弓;布有足底内侧神经支。 ,主治,头顶痛,头晕,眼花,咽喉痛,舌干,失音,小便不利,大便难,小儿惊风,足心热,癫疾,霍乱转筋,昏厥。 ,配伍,配然谷治喉痹;配阴陵泉治热病挟脐急痛,胸胁满;配水沟、照海治癫痫。配太冲、百会治头项痛。 ,刺灸法,直刺,.,,,.,寸;可灸。 ,附注,肾经井穴。 (2) 然谷穴 KI2 Rán gǔ ,定位,在足内侧缘,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 ,解剖,有拇指外展肌,有跖内侧动脉及跗内侧动脉分支;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末支及足底内侧神经。 ,主治,月经不调,阴挺,阴痒,白浊,遗精,阳痿,小便不利,泄泻,胸胁胀痛,咳血,小儿脐风,口噤不开,消渴,黄疸,下肢痿痹,足跗痛。 ,配伍,配承山治转筋;配气冲、四满治石水;配太溪治热病烦心、足寒、多汗。 ,刺灸法,直刺,.,,,.,寸;可灸。 ,附注,肾经荥穴。 (3) 太溪穴 KI3 Tài xī ,定位,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解剖,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当胫神经之经过处。 ,主治,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咳嗽,气喘,胸痛咳血,消渴,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 ,配伍,配然谷主治热病烦心,足寒清,多汗;配肾俞治肾胀;配支沟、然谷治心痛如锥刺。 ,刺灸法,直刺,.,,,.,寸;可灸。 ,附注,肾经腧穴、原穴 (4) 大钟穴 KI4 Dà zhōng ,定位,在足内侧,内踝下方,当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前方凹陷处。 ,解剖,有胫后动脉跟内侧支;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及胫神经的跟骨内侧神经。 ,主治,咳血,气喘,腰脊强痛,痴呆,嗜卧,足跟痛,二便不利,月经不调。 ,配伍,配太溪、神门治心肾不交之心悸、失眠;配行间治虚火上炎之易惊善怒;配鱼际治虚火上炎之咽痛。 ,刺灸法,直刺,.,,,.,寸;可灸。 ,附注,肾经络穴。 (5) 水泉穴 KI5 Shuǐ quán ,定位,在足内侧,内踝后下方,当太溪直下1寸,跟骨结节的内侧凹陷处。 ,解剖,有胫后动脉跟内侧支;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及胫神经的跟骨内侧神经。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阴挺,小便不利,目昏花,腹痛。 ,配伍,配中极、水道治肾气亏虚;配气海、血海、肾俞、三阴交、气海俞治肾绞痛、肾结石;配肾俞、中极、血海治血尿。 ,刺灸法,直刺,.,,,.,寸;可灸。 ,附注,肾经郄穴。 (6) 照海穴 KI6 Zhào hǎi ,定位,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解剖,在拇趾外展肌止点;后方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部为胫神经本干。 ,主治,咽喉干燥,痫证,失眠,嗜卧,惊恐不宁,目赤肿痛,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阴挺,阴痒,疝气,小便频数,不寐,脚气。 ,配伍,配列缺、天突、太冲、廉泉治咽喉病症;配神门、风池、三阴交治阴虚火旺之失眠症。 ,刺灸法,直刺,.,,,.,寸;可灸。 ,附注,八脉交会穴,通阴跷脉。 (7) 复溜穴 KI7 Fù liū ,定位,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解剖,在比目鱼肌下端移行于跟腱处之内侧;前方有胫后动、静脉;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胫神经。 ,主治,泄泻,肠鸣,水肿,腹胀,腿肿,足痿,盗汗,脉微细时无,身热无汗,腰脊强痛。 ,配伍,配后溪、阴郄治盗汗不止;配中极、阴谷治癃闭。 ,刺灸法,直刺,.,,,寸;可灸。 ,附注,肾经经穴。 (8) 交信穴 KI8 Jiāo xìn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太溪直上2寸,复溜前0.5寸,胫骨内侧缘的后方。 ,解剖,在趾长屈肌中;深层为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后方为胫神经本干。 ,主治,月经不调,崩漏,阴挺,泄泻,大便难,睾丸肿痛,五淋,疝气,阴痒,泻痢赤白,膝、股( 内廉痛。 ,配伍,配关元、三阴交治妇科疾患之月经不调;配太冲、血海、地机治崩漏;配中都治疝气;配阴陵泉治五淋;配中极治癃闭;配关元治阴挺。 ,刺灸法,直刺,.,,,寸;可灸。 ,附注,阴跷脉郄穴。 (9) 筑宾穴 KI9 Zhù bīn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太溪与阴谷的连线上,太溪上5寸,腓肠肌肌腹的内下方。 ,解剖,在腓肠肌和趾长屈肌之间;深部有胫后动、静脉;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和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胫神经本干。 ,主治,癫狂,痫证,呕吐涎沫,疝痛,小儿脐疝,小腿内侧痛。 ,配伍,配肾俞、关元治水肿;配大敦、归来治疝气;配承山、合阳、阳陵泉治小腿痿、痹、瘫;配水沟、百会治癫、狂、痫证。 ,刺灸法,直刺,.,,,.,寸;可灸。 ,附注,阴维脉郄穴。 (10) 阴谷穴 KI10 Yīn gǔ ,定位,在腘窝内侧,屈膝时,当半腱肌肌腱与半膜肌肌腱之间。 ,解剖,在半腱肌腱和半膜肌腱之间;有膝上内侧动、静脉;布有股内侧皮神经。 ,主治,阳痿,疝痛,月经不调,崩漏,小便难,阴中痛,癫狂,膝股内侧痛。 ,配伍,配照海、中极治癃闭;配大赫、曲骨、命门治寒疝、阳萎、早泄、月经不调、崩漏。 ,刺灸法,直刺,.,,,.,寸; ,附注,肾经合穴。 (11) 横骨穴 KI11 Héng gǔ ,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寸,前正中线旁开,.,寸。 ,解剖,有腹内、外斜肌腱膜,腹横肌腱膜及腹直肌;有腹壁下动、静脉及阴部外动脉;布有髂腹下神经分支。 ,主治,阴部痛,少腹痛,遗精,阳痿,遗尿,小便不通,疝气。 ,配伍,配中极、三阴交治癃闭;配关元、肾俞、志室、大赫治阳萎、遗精、崩漏、月经不调。 ,刺灸法,直刺,.,,,.,寸;可灸。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12) 大赫穴 KI12 Dà hè ,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寸,前正中线旁开,.,寸。 ,解剖,在腹内、外斜肌腱膜,腹横肌腱膜及腹直肌中;有腹壁下动、静脉肌支;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及髂腹下神经。 ,主治,阴部痛,子宫脱垂,遗精,带下,月经不调,痛经,不妊,泄泻,痢疾。 ,配伍,配阴交肾俞、带脉、大敦、中极治阳萎、遗精、带下;配命门、肾俞、志室、中极、关元治男科病、不育症。 ,刺灸法,直刺,.,,,.,寸;可灸。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13) 气穴穴 KI13 Qì xué ,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寸,前正中线旁开,.,寸。 ,解剖,在腹内、外斜肌腱膜,腹横肌腱膜及腹直肌中;有腹壁下动、静脉肌支;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及髂腹下神经。 ,主治,月经不调,白带,小便不通,泄泻,痢疾,腰脊痛,阳痿。 ,配伍,配天枢、大肠俞主消化不良;配中极、阴陵泉、膀胱俞主五淋、小便不利;配气海、三阴交、肾俞、血海治月经不调、血带、宫冷不孕、先兆流产、阳萎、不育症。 ,刺灸法,直刺或斜刺,.,,,.,寸;可灸。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14) 四满穴 KI14 Sì mǎn ,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寸,前正中线旁开,.,寸。 ,解剖,在腹内、外斜肌腱膜,腹横肌腱膜及腹直肌中;有腹壁下动、静脉肌支;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 ,主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不孕,产后恶露不净,小腹痛,遗精,遗尿,疝气,便秘,水肿。 ,配伍,配气海、三阴交、大敦、归来治疝气、睾丸肿痛;配气海、三阴交、肾俞、血海治月经不调、带下、遗精等病症。 ,刺灸法,直刺,.,,,.,寸;可灸。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15) 中注穴 KI15 Zhōng zhù ,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寸,前正中线旁开,.,寸。 ,解剖,在腹内、外斜肌腱膜,腹横肌腱膜及腹直肌中;有腹壁下动、静脉肌支;布有第十肋间神经。 ,主治,月经不调,腰腹疼痛,大便燥结,泄泻,痢疾。 ,配伍,配肾俞、委中、气海俞治腰背痛;配血海、肾俞、太冲、三阴交、阴交、中极治妇科病、月经不调、卵巢炎、睾丸炎、附件炎。 ,刺灸法,直刺,.,,,.,寸;可灸。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16) 肓俞穴 KI16 Huāng shū ,定位,在腹中部,当脐中旁开,.,寸。 ,解剖,在腹内、外斜肌腱膜,腹横肌腱膜及腹直肌中;有腹壁下动、静脉肌支;布有第十肋间神经。 ,主治,腹痛绕脐,呕吐,腹胀,痢疾,泄泻,便秘,疝气,月经不调,腰脊痛。 ,配伍,配天枢、足三里、大肠俞治便秘、泄泻、痢疾;配中脘、足三里、内庭、天枢治胃痛、腹痛、疝痛、排尿、尿道涩痛等症。 ,刺灸法,直刺,.,,,.,寸;可灸。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17) 商曲穴 KI17 Shāng qū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寸,前正中线旁开,.,寸。 ,解剖,在腹直肌内缘,有腹壁上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九肋间神经。 ,主治,腹痛,泄泻,便秘,腹中积聚。 ,配伍,配中脘、大横治腹痛、腹胀;配支沟治便秘;配大肠俞、天枢、治泄泻、痢疾。 ,刺灸法,直刺,.,,,.,寸;可灸。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18) 石关穴 KI18 Shí guān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寸,前正中线旁开,.,寸。 ,解剖,在腹直肌内缘,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九肋间神经。 ,主治,呕吐,腹痛,便秘,产后腹痛,妇人不孕。 ,配伍,配中脘、内关治胃痛、呕吐、腹胀;配三阴交、阴交、肾俞治先兆流产和不孕症 ,刺灸法,直刺,.,,,.,寸;可灸。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19) 阴都穴 KI19 Yīn dū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寸,前正中线旁开,.,寸。 ,解剖,在腹直肌内缘,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八肋间神经。 ,主治,腹胀,肠鸣,腹痛,便秘,妇人不孕,胸胁满,疟疾。 ,配伍,配巨阙治心中烦满;配三阴交、血海治闭经;配中脘、天枢、足三里、四缝治纳呆及小儿疳积。 ,刺灸法,直刺,.,,,.,寸;可灸。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20) 腹通谷穴 KI20 Fù tōng gǔ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寸,前正中线旁开,.,寸。 ,解剖,在腹直肌内缘,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八肋间神经。 ,主治,腹痛,腹胀,呕吐,心痛,心悸,胸痛,暴喑。 ,配伍,配内关、中脘治胃气逆;配申脉、照海治癫痫、惊悸;配上脘、足三里治纳呆。 ,刺灸法,直刺或斜刺,.,,,.,寸;可灸。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21) 幽门穴 KI21 Yōu mén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寸,前正中线旁开,.,寸。 ,解剖,在腹直肌内缘,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七肋间神经。 ,主治,腹痛,呕吐,善哕,消化不良,泄泻,痢疾。 ,配伍,配玉堂治烦心呕吐;配中脘、建里治胃痛、噎嗝、呕吐;配天枢治腹胀、肠鸣、泄泻。 ,刺灸法,直刺,.,,,.,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内脏;可灸。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22) 步廊穴 KI22 Bù láng ,定位,在胸部,当第,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寸。 ,解剖,在胸大肌起始部,有肋间外韧带及肋间内肌;有第五肋间动、静脉;布有第五肋间神经前皮支,深部为第五肋间神经。 ,主治,胸痛,咳嗽,气喘,呕吐,不嗜食,乳痈。 ,配伍,配定喘、列缺治外感和内伤咳喘;配心俞、内关治胸痹、心悸怔忡。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内脏,可灸。 (23) 神封穴 KI23 Shén fēng ,定位,在胸部,当第,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寸。 ,解剖,在胸大肌中,有肋间外韧带及肋间内肌;有第四肋间动、静脉;布有第四肋间神经前皮支,深部为第四肋间神经。 ,主治,咳嗽,气喘,胸胁支满,呕吐,不嗜食,乳痈。 ,配伍,配阳陵泉、支沟治胸胁胀痛。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寸;可灸。 (24) 灵墟穴 KI24 Líng xū ,定位,在胸部,当第,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寸。 ,解剖,在胸大肌中,有肋间外韧带及肋间内肌;有第三肋间动、静脉;布有第三肋间神经前皮支,深层为第三肋间神经。 ,主治,咳嗽,气喘,痰多,胸胁胀痛,呕吐,乳痈。 ,配伍,配足三里、中脘、内关治呕吐、纳呆;配神门、神藏治失眠健忘。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寸;可灸。 (25) 神藏穴 KI25 Shén cáng ,定位,在胸部,当第,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寸。 ,解剖,在胸大肌中,有肋间外韧带及肋间内肌;有第二肋间动、静脉;布有第二肋间神经前皮支,深层正当第二肋间神经。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烦满,呕吐,不嗜食。 ,配伍,配天突、内关、太冲治梅核气;配心俞、玉堂治胸痹、噎嗝、冠心病、心肌梗塞。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寸;可灸。 (26) 彧中穴 KI26 Yù zhōng ,定位,在胸部,当第,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寸。 ,解剖,在胸大肌中,有肋间外韧带及肋间内肌;有第一肋间动、静脉;布有第一肋间神经前皮支,深层为第一肋间神经,皮下有锁骨上神经前支。 ,主治,咳嗽,气喘,痰壅,胸胁胀满,不嗜食。 ,配伍,配风门、肺俞治外邪袭肺;配天突、间使、华盖治咽喉肿痛。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寸;可灸。 (27) 俞府穴 KI27 Shū fǔ ,定位,在胸部,当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寸。 ,解剖,在胸大肌中;有胸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布有锁骨上神经前支。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呕吐,不嗜食。 ,配伍,配天突、肺俞、鱼际治咳嗽、咽痛;配足三里、合谷治胃气上逆之呕吐、呃逆。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寸;可灸。 肾脏依现代医学而言,是掌管水份的调节,并具有将体内多余水份和代谢废物由膀胱排出体外的功能;但在中医医学的领域中,肾脏包含着生命的原动力,是生殖力的源泉。因此,和现代医学中的副肾机能很相近。副肾是小型的内分泌器官,是控制人体内脏机能的重要组织。因为其所处地位的重要性,所以此一机能一旦发生异常,便会引发各种不适的症状。如脸部皮肤带黑,失去光泽。口干舌燥,喉咙重痛。站起身时头晕、食欲减退,特别是心窝处有无力感。下痢、容易疲劳。背、脚内侧冰冷,脚底、脚尖发热,有倦怠感,腰痛、精力衰退。精神衰弱,做任何事都提不起劲。肾是健康、生命之源,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渐渐衰弱。若出现以上所述症状,请刺激肾经上的穴位,以谋求症状的改善。肾经共有二十七个穴位。 特别声明: 1: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属原作者 2:资料属于网络意见,与本账号立场无关 3: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
本文档为【【转载】足太阳膀胱经高清版人体穴位图 足少阴】,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