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乳腺乳头状瘤病及其癌变临床病理分析

2017-12-26 7页 doc 20KB 49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3423

暂无简介

举报
乳腺乳头状瘤病及其癌变临床病理分析乳腺乳头状瘤病及其癌变临床病理分析 乳腺乳头状瘤病及其癌变临床病理分析 乳腺乳头状瘤病及其癌变临床病理分析 尹冬青,章华元,罗婉芬,陈培辉(台州市立医院,浙江台州318000) Clini0path0l0gicalAnalysisofBreastPapillomatosisandIts MalignantTransformation yDong-qing,ZHANGHua-yuan,LUO帆_厂e凡,eto1.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乳头状瘤病及癌变病例的l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8例 乳腺乳头状瘤病(包括...
乳腺乳头状瘤病及其癌变临床病理分析
乳腺乳头状瘤病及其癌变临床病理分析 乳腺乳头状瘤病及其癌变临床病理分析 乳腺乳头状瘤病及其癌变临床病理分析 尹冬青,章华元,罗婉芬,陈培辉(台州市立医院,浙江台州318000) Clini0path0l0gicalAnalysisofBreastPapillomatosisandIts MalignantTransformation yDong-qing,ZHANGHua-yuan,LUO帆_厂e凡,eto1.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乳头状瘤病及癌变病例的l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8例 乳腺乳头状瘤病(包括癌变病例)的l临床资料,光镜组织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以及随 访资料.[结果]l临床主要现为乳房肿块和乳头溢液.镜下见乳腺中小导管扩张,上皮呈不 同程度的增生.癌变灶可局限或弥散分布于乳头状瘤病组织巾,两者存在明显的过渡性改变. 免疫组化:Ki67在中度,中一重度乳头状瘤病及其伴癌变3组患者中阳性表达呈递增趋势 [结论]乳腺乳头状瘤病及其癌变的诊断目前仍靠病理组织学形态,Ki一67可反映乳头状瘤病 及其癌变的不同程度的增殖分化状态 主词:乳头状瘤;乳腺肿瘤;癌变;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病理学,l临床 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70X(2006)03—0209—03 乳腺乳头状瘤病具有一定的癌变倾向而日益受 到重视,临床上对轻度,中度和重度乳头状瘤病治疗 方法不同.由于病理组织学形态的复杂和多样性.有 时对乳头状瘤病及其癌变的诊断存在一定困难.而 准确的病理诊断是选择临床治疗的重要依据. 本文就本院收治的包括有癌变的乳头状瘤病18例 并结合文献作一些临床病理分析. 1材料与方法 我院2000,2005年共有乳腺肿块活检材料1420 例,其中临床和病理资料完整的乳头状瘤病包括有 癌变者共18例.年龄23,81岁.平均48.4岁.1例 男性.临床表现为乳头溢液者6例,其中,浆液性液 体2例,淡红色血性液体4例.肿块单侧14例,双侧 3例,以外上象限多见.1例肿块不明显,仅表现为乳 头溢血1年.乳头状瘤病伴癌变者6例,临床均表现 为乳腺肿块,伴乳头溢液2例,2例为复发者,例1 收稿日期:2005-11—07;修回日期:2006—02—07 峨毒粕謦,期: 为男性,详见表1. 全部标本经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脱水,浸 蜡,包埋,切片,HE染色.重新复习病理切片并根据 导管上皮细胞增生的程度不同【l1,作出病理诊断. 免疫组化染色:c—erbB一2(SP3),Ki一67(MBI.1), p53(DO一7),S一100(S1)等标记物及sP试剂盒均购自 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操作按说明进 行 2结果 2.1眼观 5例中度乳头状瘤病肿块最大径1.5cm,3cm,7 例中一重度乳头状瘤病中4例肿块最大径为1.5cm, 4cm,3例包括1例双侧病变较广.最大径>8cm,表 现为弥漫增厚或形成多个结节0.3cm,2cm;6例伴 癌变者病变均累及乳腺大部或脂肪组织并形成多个 结节,最大径达5cm.肿块质地中等,周界欠清,可活 动,触之结节感,切面灰白灰黄色,质地不均,无包 膜,部分呈略带蜂窝状腔隙的实性结构.部分呈囊状 表16例乳头状瘤病癌变患者的临床资料 病例年龄症状体征 或实性组织中夹杂大小不一的蓝点,切开见暗红色 液体及扩张导管.导管内见灰白乳头状赘生物.质 软,脆.例6乳头下方见一囊腔4cm~3cm~lcm,内充 暗红色液体,内壁大部光滑,一处附乳头状物lcm~ lcmxO.6cm.灰红色质软,囊旁见一结节1.2era~lem~ 210 lem.切面灰红 质软,周界清, 周围乳腺大部 分呈脂肪样.小 区灰白灰黄质 中(1.5cmX 1.5eraXlcm).其 中散在多个蓝 点(图1). 2.2镜下观察 病变内见多个中小导管扩张,扩张的导管大小 不等.导管上皮不同程度增生5例中度乳头状瘤病 形成多数的乳头状结构.部分乳头顶部互相吻合,形 成大小不一的网状间隙,被覆上皮3,5层,细胞无异 型.肌上皮清楚.7例中一重度乳头状瘤病则见部分 乳头拥挤,间质少.并见网状,腺瘤样,筛状增生和实 性增牛.增生的细胞大小一致分布均匀,核卵圆或圆 形,染色质增加,偶见核分裂相.但仍保持部分极性, 导管基底膜完整.6例乳头状瘤病癌变的病理形态 学表现如下:?绝大多数仍为中一重度乳头状瘤病, 少数病变导管的乳头状瘤病出现恶性征象,表现为 导管内癌和早期浸润.如例2,5?多数病变导管表 现为导管内癌,癌变组织分布广泛,个别区域可见浸 润成分.但癌变灶之间及其周围可见中一重度乳头状 瘤病和两者的移行改变,如例3,4.?表现为浸润性 导管癌乳头状瘤病术后局部复发再次住院并被确 诊为乳腺癌,癌旁可见导管内癌及残留的乳头状瘤 病成分,如例1.?大导管内乳头状瘤,合并重度乳 头状瘤病伴小区浸润性腺癌及腋下淋巴结转移(图 2),如例6. 2_3免疫组织化学 K;一67在巾度乳头状瘤病,重度乳头状瘤病及其 癌变3组患者中阳性表达分别为1/5,3/7和4/6, p53则分别为0,0,1/6,c—erbB.2则无1例表达.S一 100蛋白表达肌上皮细胞. 2.4随访 5例中度乳头状瘤病术后0.4,5.5年无复发.7 例中一重度乳头状瘤病中,单纯切除3例,术后 1.75,3年无复发,4例区段切除.其中3例术后0.2, 3年复发再单纯切除,术后0.3,3年无复发.6例伴 癌变者,例1行根治术,其余5例均行改良根治,例 6伴腋下淋巴结转移,余无转移.术后分别随访4,3, 肿瘤学杂志2006年第l2卷第3期?…!一 3,1.8,0.4,0.1年,例4术后1.2年出现左乳内上象 限类似病变,再行改良根治术,淋巴结未见转移,其 余无复发或转移. 3讨论 乳腺多发性导管内乳头状瘤(multipleintraduc— talpapilloma)又称乳头状瘤病(papillomatosis).发生 于中小导管,多发甚或累及双侧乳腺…临床上多见 于40岁以上妇女,多表现为乳腺肿块和乳头溢液. 病变常累及多个乳腺小叶的不同导管.眼观:肿块 Icm,2cm.少数可大于4cm.本文包括有癌变的18 例乳头状瘤病中9例病变范围远大于4cm.实属少 见,而且眼观的显着特点是呈略带蜂窝状腔隙的实 性组织及大小不等囊腔和蓝点,镜下发现中度和重 度乳头状瘤病常混合存在,很难截然分开. 乳头状病变的良恶性形态表现极相似,组织学 鉴别诊断较困难,我们通过18例包括有癌变的乳头 状瘤病的观察,认为以下几点可供参考:?主要区别 在细胞核.?观察增生上皮内有无肌上皮细胞增生. ?观察病变导管周围基底膜的是否完整,细胞排列 极性.病变范围,大小等. 本文6例乳头状瘤病伴癌变表现为管内癌,浸 润性导管癌,腺癌,癌旁均见重度乳头状瘤病结构及 两者移行过程,其中2例分别为中度乳头状瘤病术 后4年,9年癌变.刘红等【21在35例中度乳头状瘤病 患者中发现5例于术后3,9年癌变.表现为:重度乳 头状瘤病癌变(管内癌),浸润性乳头状癌,单纯癌并 见中一重度乳头状瘤病.浸润性导管癌并见中度乳头 状瘤病,腺癌伴乳头状癌并见中度乳头状瘤病.傅西 林等I3I研究结果支持乳头状瘤病是重要的癌前病变, 其中以重度乳头状瘤病为最直接发生癌变的癌前病 变.故我们认为重度乳头状瘤病是重要的癌前病变, 中度乳头状瘤病术后应注意随访.另外本文病例中 发现.中度和重度乳头状瘤病病变范围常较大.常累 及多个乳腺象限并在脂肪组织中生长,应注意不误 诊为浸润性癌,同时建议手术过程中对切除的标本的 断端行病理检查以帮助确定手术的安全范围. 本文中1例大导管乳头状瘤合并乳头状瘤病伴 癌变容易漏诊,因为从病变体积上前者占优势,癌变 仅在小区灰白夹杂蓝点处.田艳涛等I4l在对大导管乳 头状瘤的区段切除标本进行次连续病理大切片观察 ?一艚瘸擘杂志2006年第12卷第3期 中发现其常与中小导管乳头状瘤病同时存在.而在 对乳头状瘤病及其癌变病例的大切片观察中.同样 发现其常伴发单发或多发大导管乳头状瘤.Noguchi 等I5I对乳头状瘤病与大导管乳头状瘤组织应用PCR 技术进行克隆分析.指出两者均为单克隆起源的基 因突变,而且可能前者较后者更接近于癌变.故临床 工作中在对大导管乳头状瘤进行诊断和处理时不仅 要考虑到其多发性.同时要考虑是否伴中小导管乳 因为后者意义更为重要. 头状瘤病. 6例伴癌变的乳头状瘤病中仅1例伴淋巴结转 移.例1表现为浸润性导管癌累及胸肌而术后4年 无复发或转移,可能其预后较一般的乳腺癌好. 近年.许多学者研究乳腺乳头状瘤病早期癌变 的标志物.牛昀等[61研究结果提示.67可以反映乳 腺乳头状瘤病的不同程度的增殖分化状态:重度乳 头状瘤病虽然有不良分化,恶变的潜能,但其增殖活 性仍低于导管内癌.田艳涛等研究结果提示C— erbB一2检测是诊断早期乳腺癌的有效指标:p53蛋 白表达仅在乳头状瘤病癌变出现(1/28),至浸润性 癌表达增至最高(5/20),表明p53蛋白表达在乳头 状癌变过程中并非较早出现.本文乳头状瘤病包括 有癌变18例中Ki.67和p53的表达与上述相似,而 c—erbB一2癌基因蛋白表达均为阴性,可能因为例数 较少.其意义尚难定论 参考文献: [1】武忠弼,杨光华.中华外科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2002.1610.1622—1623. [2】刘红,范宇,惠锐,等.乳头状瘤病癌变的临床诊治[J】_中 国肿瘤临床,2001,28(6):425—427. 『31傅西林,李树玲,范宇,等.乳腺癌前病变与乳腺癌相关的 多指标病理学研究【J1.中国肿瘤临床,1999,26(1):2—7. 『41田艳涛,李树玲,傅西林.乳腺乳头状瘤病及其癌变的全 乳切片病理组织学研究中华肿瘤杂志,1997,19(4): 291. [5】NoguchiS,MotomuraK,InajiH,eta1.Cionalanalysisof predominantlyintraductalcarcinomaandprecancerousle— sionsofthebreastbymeansofpolymerasechainreaction ?.CancerRes,1994,54:1894. 『61牛昀,刘铁菊,傅西林,等.乳腺乳头状瘤病和导管原位 癌cyclinD1,p16和Ki一67表~-[J1.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 志,20O4,20(1):39—42. 『71田艳涛,李树玲,傅西林.乳腺乳头状瘤病及其癌变组织 c—erbB一2及p53蛋白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JJ.中华肿瘤 杂志,1997,19(5):342. 211
/
本文档为【乳腺乳头状瘤病及其癌变临床病理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