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教育心理学 心理学 山香教师招聘考试,所有的,知识点重点

教育心理学 心理学 山香教师招聘考试,所有的,知识点重点

2017-10-29 45页 doc 84KB 157阅读

用户头像

is_624976

暂无简介

举报
教育心理学 心理学 山香教师招聘考试,所有的,知识点重点教育心理学 心理学 山香教师招聘考试,所有的,知识点重点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1.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一种交叉学科,既 是一门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应用学科应用为主 2. 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人的心理, 3. 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五要素 三过程, 学习过程是核心内容,学习心理是核心 五要素:学生 教师 内容 媒体环境 三过程 学习过程 教学过程 评价反思过程, 4. 学习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描述 解释 预测 控制, , 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 帮助教师预测并...
教育心理学 心理学 山香教师招聘考试,所有的,知识点重点
教育心理学 心理学 山香教师招聘考试,所有的,知识点重点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1.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一种交叉学科,既 是一门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应用学科应用为主 2. 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人的心理, 3. 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五要素 三过程, 学习过程是核心内容,学习心理是核心 五要素:学生 教师 内容 媒体环境 三过程 学习过程 教学过程 反思过程, 4. 学习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描述 解释 预测 控制, , 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 , 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 帮助教师结合实际进行教学研究, , 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5. 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6.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1. 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 裴斯泰洛齐提出了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 , 赫尔巴特提出把它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 , 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 卡普捷列夫是世界上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 , 1903年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命名的,桑代克成为教 育心理学之父 2. 发展,20世纪20到50年代 儿童心理学,心理测验,学科心理学 弗洛伊德 3. 成熟,20世纪60、70年代,,布鲁纳课程改革,罗杰斯学生为中心,奥苏贝尔,加涅, 计算机辅助,体系基本形成 4. 完善,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总结80年代以后的成果,主动性研究 反思性研 究 合作性研究 社会文化研究 7. 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房东乐翻译日本小原又一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1924年,廖世成写了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8.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 观察 调查 测验 个案 教育经验总结法 产品分析法 , 实验法包括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是应用最广成就最大的方法, , 观察法是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科学研究的前门, , 调查法常用的有问卷访谈, 9.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客观性前提条件,教育性是基本伦理道德原则, 系统性,理论联系实际,发展性, 10. 心理发展是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这个生命进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11. 心理发展的8个阶段 , 乳儿 0到1岁 婴儿1到3岁 幼儿3到6、7岁 , 童年6、7岁到11、12岁 少年11、12岁到14、15岁, , 青年14、15岁到25岁 中年25岁到65岁 老年65岁以后 12. 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个别差异性, 13. 童年期又称学龄初期,4年级10-11岁是从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过渡, , 少年期又叫学龄中期,又称心理断乳期危险期 , 青年初期又叫学龄晚期,开始出现辩证思维,对未来充满理想, 14.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过渡性 闭锁性 社会性 15.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遗传是生物前提和物质基础,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是内在动力, 16. 教育对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教育提出了要求和方向,能够促进发展, 可以加速和延缓发展,使可能性转化为现实, 17. 准备性原则,又要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 劳伦兹 提出了关键期 18. 2岁是口头语言,3岁时独立生活,4岁是形状知觉, 4到5岁是书面,2到3岁是计数, 19. 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图示--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同化是指面对一个新的自己把自己融合已有的图式和认知结构,, 顺应是不能接受新知识认知结构发生改变适应性刺激,平衡是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均衡, ,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感觉运动,0到2 ,感觉动作的分化, 前运算,2到7,早期信号,自我中心,不可逆,泛灵,不合逻辑的推理 具体运算,7到11,去自我中心,可逆,守恒,分类,序列化 形式运算,11岁到成人,假设 演绎推理,反思,抽象逻辑, 20. 维果斯基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内化说,最近发展区,教学应该走在发展前面,教学支架 的应用 儿童现有水平和儿童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21.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 , 信任对不信任,0到1.5岁, , 自主感对羞耻怀疑,2到3岁, , 主动对内纠 ,4到5岁, , 勤奋对自卑, 6到11岁, , 自我同一对角色混乱,12到18岁, , 亲密对孤独成年早期,繁殖对停滞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成年晚期, 22. 学生的个别差异包括认知能力差异和认知方式差异, 23. 认知能力差异也就是智力差异, 包括类型,发展水平,表现早晚, 群体差异性别 年龄 种族差异 24. 性别差异 男女智力总体大致相等,男的离散程度大, 结构存在差异,各有各的优势 25. 智力发展水平 常态分布,正态分布, 超过140他是天才,占1.3%,超过130超常,占4.4%,低于70的是落后,占2.7%, 26. 认知方式差异包括, 场独立和场依存,冲动与沉思,具体和抽象,辐合和发散, 其他类型 :豪兹曼和克莱因—齐平化,尖锐化, 达斯---同时性 继时性 27. 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 创设适应认识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式,教学手段 28. 性格差异 特征差异包括,态度,理智,情绪,意志 类型差异包括,内向 外向 独立 顺从 29. 学习的内涵 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练习和反复经验引起的,学习引起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或 行为潜能的变化,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是一种适应运动,可以是有意的,也可以是无意 30. 学习的分类, , 加涅的学习水平 信号 刺激反应,联锁,言语联结,辨别概念,规则-原理,解决问题 ,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智慧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态度, , 奥苏贝尔关于学习的分类,接受和发现,有意义和机械,强调有意义接受学习 , 其他 主体 动物 人类和机器, 阿瑟雷柏内隐 外显 我国:知识技能行为 31. 学生学习的特点 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 形式主要是接受学习,过程是主动建构过程, , 内容以间接知识为主,目标具有全面性,学习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32.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刺激的泛化和分化,消退,恢复, 斯金纳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应答和操作,强化,逃避 回避条件作用,消退和惩罚 应答是不随意的反射,操作是自发作出的反应, 程序教学原理是连续接近法 原则小步子,积极反应,及时反馈,自定步调,低错误率, , 桑代克,试误联结理论, 学习的实质是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 过程是渐进盲目尝试错误的过程, 准备率联系率效果律 ,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学习实质是观察学习, 学习过程是要注意保持复制动机, 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33. 试误联结理论教育意义, , 应该允许学生犯错,学习应该在有准备的状态下进行, , 应该加强合理的练习, , 学习应得到自我满足的积极后果,防止一无所获的消极后果,, 34. 普雷马克原理 又叫祖母原理,必须先有行为,才能强化, 扇贝效应 固定时间的奖励不能维持新的行为--, 35. 认知派学习理论 , 格式塔完形顿悟说,学习的实质是形成新的完形,学习的过程是顿悟过程, , 托尔曼符号学习理论,期望,o代表内部变化 位置学习实验和潜伏学习实验, , 布鲁纳认知发现, 发现学习 学习观,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学生认知结构,,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3个过程, 教学观,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教学原则动机结构程序强化原则, , 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 , 加涅信息加工, 36.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37.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知识观 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 学习观 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情境性, , 学生观 强调学生的经验世界 38. 学生存在好奇内驱力 胜任内驱力 互惠内驱力 39.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的本质 以符号为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 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和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 40.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 客观条件学习材料有有逻辑意义 , 主观条件,学习者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旧知识联系, 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的使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41. 奥苏贝尔提出的教学原则,逐渐分化,整合协调,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 42. 先行组织者是先与某个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先行组织者包括陈述性和必 要性 43. 加涅提出了九五矩阵教学法,5个类型9个教学事件 44. 加涅的学习阶段分类 动机 了解,获得 保持,回忆 概括,操作 反馈 45. 学生中心又叫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非指导教学过程阶段 确定情景 探索问题 形成见识 计划抉择 整合。 非指导教学心里氛围 真实 真诚, 尊重关注和接纳, 移情性理解 46. 学习动机包括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 , 学习需要是内驱力包括兴趣 爱好 信念,学习期待是静态的,诱因是动态的 47. 动机的分类,根据来源分为内部和外部,根据社会意义分为高尚低级,根据时间分为近景 的直接动机和爱,远景的间接动机 48. 奥苏贝尔 认知内驱力 自我提高内驱力 附属内驱力, 儿童早期 附属内驱力 49. 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的影响 启动 定向和维持 50. 动机与效果的关系是一致的,效果反作用于动机 51. 耶多定律 动机的最佳水平为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效果随着 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逐渐下降,一般来说,最佳 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动机与行为效果呈倒u型曲线 52. 影响动机的因素, , 主观因素,需要与目标结构,成熟与龄特点,志向和价值观,性格个别差异,焦虑程度 , 客观原因,家庭 社会环境,学校教育 53. 动机理论 强化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 成就动 机成败归因 自我效能感 强化理论 行为主义, 需要理论马斯洛, 成就动机 阿特金森,力求成功者选择成功概率是50%,避免失败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 54. 韦纳成败归因 6种因素,能力,努力,运气,工作难度,身体状况,外界环境, 3个维度,内部和外部,稳定和非稳定,可控和不可控, 55. 习得性无力感,赛利格曼, 56. 归因理论的启示, , 教师根据学生的座位也可以预测今后的学习动机,长期消极的归因不利于学生人格成长, , 这需要教师利用反馈,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学生正确归因, , 通过归因训练改变学生消极的自我认识提高学习动机,, 57. 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首次提出来的,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 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 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以及活动的坚持性,活动时的情绪, , 影响人们在困难前面前的态度,影响新行为的习得已习得行为的表现, 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个人的成败经验 替代经验 言语暗示 情绪唤醒 58. 学习动机的激发, 外: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设置合适的目标,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训练归因 内:表达明确的期望,提供明确及时经常性的反馈,合理运用外部奖赏,有效利用表扬, 控制作业难度 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是把开展学习竞争 59. 学习动机的培养, , 了解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动机的产生,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是学生产生学习需要,, , 重视立志教育 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 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 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培养对学习的兴趣, 60. 归因包括努力归因和现实归因 61. 学习策略的特征, 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使用的, 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有规则和技能构成, 有效学习必须的,有关学习过程的, 62. 学习策略的特点,操作性和监控性 ,外显性和隐性,主动性和迁移性的统一, 63. 掌握学习策略的意义, 智力发展和环境的适应,完成当前学习任务解决问题,终身学习的必要条件 64. 麦克卡分为认知 元认知 资源管理, 认知策略包括 复述 精加工 组织, 65. 复述策略 1. 时间上,及时复习 分散复习, 2. 次数上 过度学习, 3. 方法上,有意无意,整体识记和部分识记相结合,排除相互干扰,划线, 多感官参与,复习方法多样化 66. 精加工策略 记笔记,提问,生成性,运用背景联系客观实际 67. 记忆术包括 形象联想法,谐音联想法,首字联词,位置记忆法,缩减编歌诀 68. 组织策略包括 归类 纲要主题纲要 符号纲要和表格, 符号纲要系统结构图, 流程图, 模型模式图, 网络关系图 69. 元认知 包括元认知知识 体验 和监控, 元认知策略包括 计划 监控 和调节, , 计划策略 : 设置目标 设置思考题 浏览材料 分析如何完成, , 监控策略 领会 注意 监控 阅读跟踪 对材料自我提问 考试时间监控速度 , 资源管理策略,时间 环境 努力 学业求助 时间管理包括 统筹安排学习时间 高效利用最佳时间 灵活利用零碎时间, 70. 学习策略的训练原则 主体 内化 特定 生成 有效监控 个人效能感,, 71. 训练学习策略的一般要求:元认知监控和调节,有效应用教学反馈 提供足够的教学时间 训练新策略的教学模式:指导教学,交互教学,程序训练 完形训练,合作学习, 72. 学习迁移的分类, , 根据性质分为正 负 零迁移 , , 根据方向分为顺向逆向迁移, , 根据抽象概括水平分为水平,垂直迁移 , 根据内容分为一般 具体迁移, 73. 同化性迁移是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 顺应性是调整原有的认知结构, 重组性迁移是重新组合, 74. 迁移理论,早期的 桑代克相同要素说,伍德沃夫改为共同要素说,贾德概括化理论-- 水下击靶,格式塔 关系转换理论--小鸡觅食, 75. 当代迁移理论, 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安德森的产生是理论,格林诺的情境性理论 76. 影响迁移的因素, 学习材料的特点,学习情境的理解, 学习心向和定式,学习策略水平, 原有认知结构,智力能力,教师的指导, 77. 如何促进学生的迁移, 改革教材内容,促进迁移, , 精选教材 提高对概念原理的理解水平, , 合理编排教材 突出知识的组织特点, 合理编排教学方式, 教授学习策略, 改进学生的评价 78. 知识的分类, , 按照表征形式 安德森分为陈述性 程序知识, 陈述性知识包括获得保持和提取3个阶段, 程序性知识包括陈述性 程序化自动化3个阶段, 程序性知识包括两个模型:模式识别学习和动作步骤学习, , 根据深度不同分为感性和理性知识,还包括策略性知识 , 根据抽象程度分为具体 方式 普遍原理知识, 79. 知识的表征是指信息在人脑中的存储和呈现方式 是个体知识学习的关键, 陈述性知识一命题和命题网络,程序性知识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 80. 知识学习的分类, , 根形式和复杂程度分为符号 概念和命题学习, 符号学习=表征学习,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 概念学习是意义学习的核心, 命题学习是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 奥苏贝尔认为,上位下位并列结合学习, 下位学习=类属学习,包括相关和派生,虎也是胎生的派生,挂国旗唱国歌都是爱国是相关 81. 知识学习的过程 获得 保持和应用 =理解 巩固和应用, 82. 如何提高知识直观效果, , 灵活选用实物直观,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 加强词和形象的配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83. 知识的应用 包括审题 联想 解题 84. 感知规律包括,强度率 活动率 差异率 组合率 85. 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 配合运用正反例 正确运用变式, , 科学比较,启发学生自觉概括 正例传递了最有利于概括的信息,反例传递了最有利于辨别的信息 比较包括同类比较和异类比较, 如重量和质量 压力和压强,岛和半岛是异类比较 86. 记忆,包括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 , 瞬时记忆的特点,时间极短 容量较大,形象鲜明,信息原始 , 短时记忆是一分钟以内的,20到40秒:7+-2模块=5到9个,时间很短,容量有限,意识 清晰,操作性强,易受干扰, , 长时记忆包括 情景 和语义记忆 容量无限 时间长久, 87. 瞬时记忆的编码是图像记忆,短时记忆的编码是听觉和视觉听觉,长时记忆是意义编码 88. 如何促进保持提高记忆效果, , 明确记忆目的也增强主动性, , 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 组块化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 有效运用记忆术,适当的过度学习,重视复习, 89. 常用的组块化策略是类别群集,一系列项目按照一定的类别来记忆 90. 技能 个体运用已有知识经验,通过练习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91. 习惯是个体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的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和特殊倾向, 92. 技能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93. 操作技能特点:对象具有客观性,动作具有外县性,结构具有展开性, 心智技能 观念性 内潜性 简缩性 94. 操作技能的类型,连续的不连续的,封闭的开放的,细微的粗放的,徒手的器械的 95. 操作技能形成阶段, , 操作定向,就是了解活动的结构和要求在通话中建立定向映象的过程 , 操作模仿,尝试做出某种动作,将定向映象以外的实际活动表现出来,掌握操作技能的开 端,需要以认知为基础 , 操作整合,内在联系联系形成系列,获得完整的动觉映象 , 操作熟练是操作技能掌握的高级阶段,高度的适应性高度的程序化自动化完善化, 96. 操作技能的形成标志是达到熟练操作, 意识调控减弱,动作自动化 动觉作用加强形成运动程序的记忆图式 能利用细微的线索 在不利操作水平能维持正常生活水平 97. 操作技能的培养要求 , 准确的示范和讲解, 必要适当练习, , 充分有效的反馈,稳定清晰的动觉 98. 练习是形成操作技能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 99. 练习曲线 开始进入快,中间有一个高原期,后期进步慢,总趋势是进步的,但有时出现 暂时的退步, 100.高原现象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 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 101.如何正确的练习 , 练习需要循序渐进 由易到难 由简到繁, , 掌握正确的速度,适当安排练习的次数和时间, , 练习的方式多样化 102.影响反馈的因素:内容 频率和方式 103.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原型定向 操作 和内化 104.加里培林的心智技能的五阶段,活动的定向阶段,物质和物质化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 不出声的言语,内部言语,其中后3种就是原型内化 105.心智技能的形成特征, 对象脱离了知识库,进程压缩,应用的高效 106.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确立合理的智力活动原型,知识影响基本形成 教师利用示范和讲解并有效的分阶段学习, 注重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107.问题包括有结构 无结构的, 3个基本成分包括初始状态,目标状态,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108.问题解决有3个特征,目的 认知 序列 , 109.问题解决的过程,发现问题 理解问题 提出假设, 验证假设, 110.问题解决的策略包括算法是和启发式,算法是将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一列举并尝试 111.启发式包括, , 手段目的分析法,将需要达到问题的目标分成若干个目标,通过实现子目标达到总目标, , 爬山法 采取一定的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 , 逆推法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开始搜索直到找到通往初始状态的办法 112.酝酿效应是产生了顿悟,打破了以往记录,从一个新的角度思考问题,使问题得到解决, 以前想不到过了几天后,突然想到, 11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 问题情境,情绪动机, , 定势与功能固,原型启发,已有知识经验, , 认知结构、个性特征,问题特点 114.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 提高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 帮助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重视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 教授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特点,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外化思路显性教学 , 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 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多角度提出假设,自我评价和反思 , 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 115.创造是一种过程,创造性是一种能力, 创造性的特征,流畅性,灵活性, 独创性。 116.创造性的结构,认知品质 人格品质,适应品质。 117.创造性思维是认知品质的核心,人格品质包括动力特征 情意特征 人格特质 118.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环境,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和教养方式家庭气氛,学校教育,社会文化 智力,高智商是高创作的必要,但不是充分, 个性,有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有强烈的好奇心,能够容忍莫过于错误,喜欢幻想 119.创造性的培养, 培养创造性的认知能力,知识基础,思维 个性的塑造,保护好奇心,解除,鼓励独创新精神,重视非逻辑能力 提供有创造力的榜样, 创设有利的社会环境, 宽松的心理环境,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考试的制度和内容 培养创造性的教师队伍 120.态度是学习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和反应的倾向性,包括认知情感和行 为,情感是核心 121.品德用道德品质,个体根据社会准则,规范自己行动时表现出稳定的的心理特征,, 122.品德包括道德认知 情感 意志和行为,核心是认知,行为是衡量道德品质的, 123.个体对道德准则,有了系统的认识形成的道德观念,深信不疑指导自己的行动,是道德信 念, 124.道德信念的确立,大概是15岁之后,行为习惯是初三形成,,初二,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125.道德情感包括 直觉的 想象的 伦理的,伦理的,是以道德概念原理为中介, 126.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从他律到自律,10岁是分水岭, 品德发展分为4个阶段 自我中心2-5, 权威=他律, 可逆=自律, 公正 127.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 , 前习俗 服从于惩罚,相对功利 , 习俗 好孩子 ,维护权威 , 后习俗 社会契约,普遍原则, 128.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形象性,过度性 协调性, 3年级下学期是品德发展的关键年龄, 中学生品德发展特点, 他律到自律,从起伏到成熟过渡, 129.习惯过程,包括模仿 依从 遵从 服从 习惯, 130.态度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依从 认同和内化, , 依从是表面上接受 , 认同是思想情感态度行为上主动接受, , 内化是将自己认同的思想与原有的观点融为一体, 依从具有盲目性,认同有自觉主动性,内化自觉主动 131.影响态度品德的条件, , 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 , 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 ,认知失调是先决条件, , 智力水平 受教育程度和年龄, 132.利他行为 自愿性,利他性,无偿性,损失性 侵犯行为,外显性 伤害性 有意性 133.态度品德的培养方式 , 有效的说服,有效地利用正反论据,考虑原有态度发挥情感,不仅以理服人更要以情动人, , 树立良好的榜样 榜样的特点,示范的形式 影响行为的性质和后果 , 群体约定 集体讨论后的群体约定改变态度 , 价值辨析, , 适当的奖惩,选择确定可得到奖励的道德行为,恰当奖励物,确定内部奖励,惩罚有必要 134.学生不良行为分为过错行为和不良品德行为, 过错行为是不符合道德要求的, 不良品德行为是由错误道德意识支配的,经常违反道德准则的,损害他人和集体利益的, 135.不良行为的原因, , 客观,家庭教育失误,学校教育不当,社会文化的不良影响 , 主观 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信念 道德意志薄弱,不良行为习惯的支配,性格缺陷,消 极的情绪体验, 136.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矫正,包括醒悟,转变,自新 如何矫正不良行为, , 改善人际关系,消除疑惧和对立情绪 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 , 讲究谈话艺术,提高道德认知 锻炼毅力,巩固新的的行为习惯, , 注重个别差异,运用教育机机智 137.教学目标的作用 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指引学生学习, 138.教学目标的分类, , 布鲁姆, 认知,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情感,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组织价值观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 动作,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 , 加涅:言语信息,认知策略,智慧技能,动作技能和态度 139.教学目标的陈述, 行为目标陈述法---包括行为条件和标准, 心理和行为相结合的目标陈述法 140.教学策略 , 教师中心,直接,接受,奥苏贝尔 , 学生中心,发现,情境 合作 发现布鲁纳 , 个别化教学, 程序,掌握,计算机 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 程序教学, 特定的顺序 发明普莱西 ,贡献最大斯金纳 掌握学习,布鲁姆,80%到100% 更适合基础知识技能,更适合能力较低的和有特殊需要 141.接受学习过程, 呈现先行组织者,提供学习任务和材料,增强认知结构 发现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得出结论, 142.合作学习分组的原则 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人数4-6人, 合作学习的特征 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各自尽力,社会活动,团体过程, 143.教育评价的分类, , 按照处理方式,分为常模参照和标准参照, , 按照来源,标准化学业成就和教师自编 , 按照目的分为最佳行为和典型行为, 144.教学评价的方法, , 量化 教师自编 信度效度区分度 , 质化 观察评价 :行为检查单,轶事记录,等级评价量表。 档案袋评价 ,过程 组织计划,资料收集,成果展示 145.档案袋评价包括 , 根据班级学生评价,成果型 过程型 评价型, , 根据内容的结构,结构 半结构 无结构, , 根据教学情境,终结性 形成性 诊断性 最佳行为 典型行为 个人独特 146.评分包括,绝对 相对, 147.课堂管理功能, 维持,促进和发展, 维持是基本, 课程管理的目标, , 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学习时间, , 增加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 , 形成自我管理的能力 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 教师,学生,课堂情境 148.影响课堂管理因素 , 教师的领导风格,对教师的期望, , 班级性质, 班级规模: 149.去个性化--费斯廷格 特征,成员匿名,责任分散,相互感染 150.从众是在群体的压力下, 服从是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压力下, 认同是把社会的内化成个体的, 暗示用含蓄的方法, 流行是有相当数量人短时间模仿 151.影响服从的因素 命令者的权威,服从者的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征,情境压力, 152.影响从众的因素 个体特点 年龄 性别 知识经验 个性, 群体特点 刺激物的清晰性,和内容, 153.正式群体包括,松散群体 联合群体和集体, , 如何管理正式群体 选好领导,注意引导和支持,适当授权, , 如何管理非正式群体,摸清性质,积极的鼓励与帮助,消极的引导干预, , 正式和非正式的协调,巩固和发展正式,正确对待非正式 154.群体凝聚力--群体成员之间相互的吸引力,群体规范--约束成员的行为准则, 课堂气氛-- 占优势的的态度和情感 155.课堂气氛包括,积极的,消极的,一般的,对抗的 156.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 , 教师因素,教师的领导方式,移情,情绪,教学能力 , 学生因素, 课堂内物环境因素, 157.勒温 领导方式 集权 民主 放任 158.教师期望通过4个途径影响课堂气氛, 接受,反馈,输入,输出 159.如何创设积极的课堂气氛 ,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堂学习管理能力,较好的业务素养,科学的班级管理办法 体察学生情感反应的能力 ,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民主平等,树立威信,关心爱护学生, 160.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恰当运用教学语言 建立和谐气氛 用心促成高潮 体会成功的喜悦 注意批评艺术 161.人际关系,舒茨 包容控制感情 亲子 师生 同伴: , 同伴: 友谊----择友的同质性、趋上性 162.中学生人际关系特点 , 友谊十分重要和特殊,自然适度 , 小团体现象,需要同伴的认同和肯定,需要优越感和被尊重 , 师生关系削弱,存在初二高二现象 , 与父母产生隔阂,情感 行为 观点上的脱离,父母的榜样作用削弱 , 网络虚拟关系的建立, 163.人际交往包括,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 人际吸引的规律 邻近律 一致律 互补律 对等律 164.合作与竞争, 不但不会影响人际关系,还会提高工作效率 165.师生人际交往范围, 单向,双向,师生保持双向,教师中心的双向, 166.课堂纪律包括, 教师 ,集体 ,任务 ,自我促成 最终目标 167.课堂三大要素=课堂结构 学生,学习过程 学习情境 课堂结构包括, , 情境结构,规模控制,常规的建立,座位的分配 , 教学结构,时间的合理利用,课标的编制,过程的合理规划 168.如何维持课堂纪律, , 建立有效的课堂规则, 充分讨论,共同制定,少而精,正面为主 , 合理组织课堂教学,增加学生参与机会,保持紧凑节奏,处理好过渡 , 做好课堂监控, , 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 169.课堂问题行为分类, 维克曼, 扰乱和心理 奎伊,人格 情绪 行为, 我国,违纪和心理问题 一般分为外倾 内倾 170.课堂问题行为的性质 普遍 消极 教育性概念=程度轻度为主 171.问题行为的原因, , 学生的人格特点 生理因素 挫折经历, , 教师的教学技能 管理方式 威信, , 校内外环境,座位编排 大众传媒,家庭环境 172.课堂问题行为矫正: 预防,表扬,非言语暗示,言语体现,有意忽视,转移注意力,有的学生暂时隔离, 173.课堂问题行为的策略,预防,控制,矫正 174.健康包括,生理,心理,社会适应 道德健康 175.心理健康包括,无心理疾病,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分为一般常态,轻度失调,严重病态 176.心理健康的标准 , 自我意识正确,社会适应良好, , 人际关系协调,人格结构完整, , 性别角色分化,情绪积极稳定, 177.心理评估两种模式,疾病模式,健康模式, 178.评估的方法, 心理测验--特殊的方法 评估性会谈--基本的方法, 观察法 自述 179.心理健康教育意义, , 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 , 提高心理素质,促进人格健全发展 , , 学校日常教育工作的配合和补充 180.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 开设相关课程和活动课,学科教学, , 班级 团队活动,个别辅导,小组辅导, 18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学习,人格,生活,生涯 182.心理辅导原则, 面向全体,促进整体,发挥主体性,预防发展,尊重理解,个别对待, 183.心理辅导的目标,学会调试-基本目标 ,寻求发展-高级目标 , 影响行为改变的方法,强化,示范,惩罚,代币奖励,行为塑造,自我控制, , 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 全身松弛,雅各布松 系统脱敏,沃尔帕 肯定性训练 , 改善认知的方法,认知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罗杰斯,理性情绪疗法-ret 艾利斯 艾利斯ABC理论,a是事件,b看法,c情绪结果, 184.多动症的高发年龄8到10岁 185.考试焦虑的原因, , 学校的统考和应试教育体制, 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过高 , 学生的个性过于争强好胜,知识准备不足, 缺乏失败的耐受力,缺乏相应的应试技能 186.考试焦虑的治疗, 肌肉放松,系统脱敏, 认知矫正程序锻炼性格,提高挫折应对力, 往最好处做,调节情绪, 187.学习倦怠的原因 , 心理过于紧张压抑,生理长时间疲劳,社会竞争激烈,学校追求升学率,家庭期望过大, 188.倦怠的对策, 防止过重负担,保障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建立符合卫生的作息制度 培养学习动机和兴趣, 参加体育锻炼,注意休息和营养,对学生抱有合理的期望,对学生一视同仁 营造和谐的班级气氛,建立家校联系网, 189.厌学的原因,学校教育失误,家庭教育不当,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 190.厌学的治疗, , 教师通过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和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 , 家长改变教养态度,采用民主的教养方式 , 纠正不良的社会风气 , 学生自身调整好心态,有自信心, , 从根本上还是要改造目前的应试教育体制,将素质教育的推广落到实处 191.恐怖包括,单纯 广场 社交, 学校恐怖事件---一进学校的恐怖,比较常见 192.7-8岁,是两岁后强迫现象的又一高峰期, 193.抑郁症,持久的心情低落 194.中学生常见的自我意识偏差----过于追求完美,过度自我接受,过度自我拒绝, 195.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个体积极的自我调适,观念的改变,积极的应对策略和归因方式,合理的饮食和锻炼,, 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与家长合作构建社会支持网络 196.教师角色观主要表现在, , 学习的引导促进者,学生成长的合作者, , 班级的管理者,心理健康的管理者, , 教学的研究者 行为规范的示范者, 197.教师职业角色的形成阶段 认知 认同,信念 198.教师角色压力 角色冲突, 角色超载, 199.教师的威信,权力威信,信服威信, 结构,人格 学识 情感威信, 过程,不自觉到自觉 200.建立威信的途径,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注重良好仪表风度行为习惯养成,给学生良好的第一印象, 做学生的朋友和知己 201.教师威信的维护, 坦荡的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 正确认识和利用自己的威信,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 202.教师的认知特征, 认知能力---观察力注意力思维,操作能力, 监控能力 , 教师的知识结构,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实践性知识 , 教师能力结构,组织运教材 组织教学 媒体的使用 教育机智 言语表达 学习困难的诊治 203.教师的人格特征,热心和同情心,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204.教学效能感包括一般,个人 提高教学效能感的方法, , 教师自身,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向他人学习,不断总结反思 , 外部环境,社会上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 学校建立一套完整合理的和规则严格执行, 创立进修培训等有利于教师发展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条件, 205.教师期望,又叫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 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按照教师期望的方向塑造自己的行为 206.专家教师和新手的区别 , 课前计划,专家的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有预见性 , 课堂教学过程,规则的制定与执行,维持学生的注意,教学内容的呈现,教学策略的应用, , 课后评价新手关注细节,专家关注对教材的理解,和值得关注的地方 , 其他,师生关系,人格魅力,职业道德 207.专家教师的特征, , 丰富和组织化的专门知识:内容知识,教学法,实践,, , 解决问题的高效率, , 创造性的洞察力 208.教师成长的阶段 福乐布朗 关注生存-新教师 关注情境--如何教好 关注学生-衡量成熟的标志 209.成长途径, 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 210.成长的方法 观摩分析优秀教师,开展微格教学,专门训练,教学反思, 211.布鲁巴奇反思方法 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 波斯纳 经验加反思等于成长 212.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 主观方面, 人格特征,心理素质 , 客观方面,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学校人际关系复杂,家庭关系不和谐, 工资待遇 社会地位与劳动强度不成正比, 213.职业压力--伍尔若和梅 中心压力,外围压力,预期压力,情境压力,回顾压力, 压力应对的策略, 直接行动,缓解方法 214.职业倦怠--玛勒斯,情绪耗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低 215.职业倦怠的干预, , 个体的自我干预,观念的改变,积极的应对策略和归因方式,合理的饮食和锻炼 , 组织的有效干预, , 构建社会支持网络 心理学, 第一章概述 1. 心理学是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 中间学科 边缘学科, 2.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 情感和意志, 认识过程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 个性心理 a) 个性心理倾向性 需要动机 兴趣爱好 信念理想价值观 b)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 3. 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 理论意义,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科学依据,对近代社会科学有一定理论依据 , 实践意义 有助于理解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教育工作,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效地开展调适工作,有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开展当代教育改革,依据心理学知识自我教育 4. 心理的实质 心理是脑的机能,心里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是神经系统,心理活动的基础是反射,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反是射 神经系统包括神经元和神经系统,神经元包括细胞体 树突 轴突,或者感觉 运动 联络神经元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周围,中枢包括脑和脊髓,周围包括12位脑神经31对脊神经, 大脑分为额顶枕颞,额叶,是意图和动机,顶叶触温动,枕叶是视觉,颞叶是听觉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 5. 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自己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第一信号系统,望梅生津, 用词语作为,叫第二信号系统,如谈虎色变,望梅止渴 6. 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规律,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 7. 心里是对客观现实的反应: 客观现实决定人的心理,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8. 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亚里士多德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心理学著作,受到近代哲学和实验生理学的影响, 1879年冯特,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是心理学之父 9. 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 构造主义,冯特,铁钦纳,实验内省法,研究意识,忽视个体差异和应用 机能主义,詹姆斯杜威安吉尔,意识是一个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意识流,作用和功能 行为主义,第一势力 华生,反对研究意识 主张研究行为, 反对内省主张实验 第一势力 精神分析,第二势力,弗洛伊德, 异常行为和无意识的研究, 人本主义,第三势力,马斯洛 罗杰斯,人格方面的研究,自我实现的需要, 格式塔=整体,完形心理学,看作一个整体,韦特海默,科勒,考夫卡, 认知主义 奈塞尔,皮亚杰,信息加工, 第二章,认知发展与教育, 10. 感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整体属性的反映,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观察叫思维的直觉, 观察力是迅速敏捷发现事物细节的知觉能力, 11. 感知觉的关系 区别 感觉反映个别属性 知觉反应整体属性, 感觉依赖个别感官 知觉依赖多种感官,知觉不仅受生理因素影响 还受过去的经验 人的心理特点, 知觉与词联系在一起, 联系,都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的,都是认识世界的初级形式,反映的都是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 12. 感觉的种类,外部感觉,视听嗅味肤 内部感觉,机体 平衡 运动觉, 视敏度=视力,是视觉系统分辨率小物体的能力, 机体觉又叫内脏感觉,平衡觉又叫姿势感觉和静觉, 13. 知觉种类分为 , 物体 空间 形状 大小 深度 方位 , 时间 , 运动 真动,似动---动景 诱发 自主 后效 动景 两个光点相继出现,我们就会看到,看到一个向另一个运动就是 比如电视 诱导运动,夜空中的月亮相对静止啊,浮云是动的,但是我们看的是月亮在动 自主运动,暗室里的一句熏香或烟头移动 运动后效,坐火车看见东西往后走,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14. 社会知觉包括, 刻板,晕轮,首因,近因,投射 15. 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 感觉阈限是指刚刚引起感觉或差别感觉的刺激量, 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绝对感觉阈限,这种能力叫绝对感受性 刚刚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之间的差别,感觉阈限,也叫最小可觉察,这种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16. 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包括感觉,适应 对比 后效,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包括 相互影响 补偿 联觉 暗适应是指转入暗处感受性提高,明适应相反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成反比, 感觉对比包括同时对比,继时对比, 感觉后效包括,正后像,负后像,有光源,正后象, 彩色视觉-负后像 红色给人热烈 蓝色给人安静 是联觉, 17. 知觉的规律,选择性 理解性 整体性 恒常性 恒常性包括 颜色 亮度 形状 大小 声音,没有重量, 18. 感知觉在教学中的应用, 遵循感觉规律开展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19. 观察的品质,目的性 精确性 全面性 深刻性, 良好观察的标志,客观 主动 精细 20. 如何培养观察力, , 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办法, , 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加强观察方向的引导,充分利用多种感官提高全面精确性,勤于思考细致耐心学会比较, 尽可能地运用言语, , 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报告日记和作文, , 开展讨论交流汇报成果,不断提高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21. 7到9岁才能基本辨别左右,9到11岁能灵活地掌握左右, 22.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记忆的品质,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 敏捷性是指较短时间记住较多的东西, 准确性是人员能及时迅速灵活地找到答案 23. 记忆的分类, , 根据信息编码方式不同,分为瞬时短时和长时, 根据对象不同,分为形象逻辑情绪动作, , 根据内容不同,分为陈述性程序性 根据意识参与程度分为外显内隐记忆 24. 记忆的生理机制,巴甫洛夫,暂时神经联系,, 记忆过程包括识记 保持 回忆和再认,是对信息的编码 储存和提取 25. 识记方法分为,整体识记,和部分识记, 还可以分为集中 分散识记, 26.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刻开始,在最初的时间速度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速度逐渐缓慢,过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几乎不再遗忘,遗忘是有规律的,进程不均衡,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负加速,到了一定程度不再遗忘 27. 影响遗忘的因素, , 学习材料的性质,识记材料的数量与学习程度, , 识记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识记方法, , 时间因素,情绪动机,系列位置效应 28. 遗忘的规律 无意义的,数量多的,相似的,学习程度不够的容易遗忘, 29. 熟练程度达150%,过度学习达50%时效果最好, 30. 遗忘的原因 消退说,干扰说,压抑说,同化说--奥苏贝尔,提取失败说, 31. 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知识对后学习的干扰,后摄抑制是后学习的知识对先学习的的干扰 提取失败如舌尖现象 话到嘴边说不出来, 32. 回忆的分类 有意回忆 无意回忆, 直接回忆 间接回忆, 追忆 需要一定努力 克服困难的有意回忆, , 再认的条件,对原有事物或材料的巩固程度,当前材料与过去的类似程度 , 回忆的条件,是否有正确的中介联想--接近相似对比因果 是否有平静的情绪状态,, 33. 记忆规律的应用, , 依据记忆规律合理安排和组织教学 学校排课时尽量避免把性质相近的课排在一起,保证课间休息,控制每节课的信息投入量 , 充分利用无意识记忆的规律组织教学,, , 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品质、提高记忆能力 , 使学生处于良好的情绪和注意,使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并把它系统,向学生提出具体实际任 务 34. 依据记忆规律有效组织复习 时机得当:及时复习,间隔复习,循环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方法合理;分散集中相结合,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方法多样,多感官参与 次数要适宜;数量要适当,适当的过度学习, 重视对记忆品质的培养,注意用脑卫生, 35. 第一次复习在学习结束后的5到10分钟,第二次在第二天, 第三次在一周后,第四次在1月后,第五次半年后 36. 8岁是无意占优势,10岁后有意主导,12岁更明显, 37. 想象,事物不在面前是人们在头脑中出现关于事物的形象 38. 表象分类, 视觉,听觉,运动, 或者,记忆,想象, 表象的特征,直观 概括 可操作性 想象的种类,无意想象 有意想象, 想象的加工方式,,黏合-孙悟空, 夸张-千手观音, 拟人-雷公电母, 典型化 39. 再造想象,是依据词语符号的描述在头脑中形成想象的过程,如祥林嫂 40. 再造现象产生的条件, 丰富的表象储备,词语及实物标志要准确鲜明生动,正确理解词语及实物标志标志的意义 41. 创造想象的条件, 强烈的创造愿望,丰富的表象储备,必要的知识经验,原型启发,积极思维,灵感的作用, 42. 幻想,分为科学幻想 理想 空想 想象的功能,遇见 补充 替代 调节, 想象的品质,主动 生动 现实 丰富 新颖 深刻 43. 学生想象力的发展 有意性迅速增长,创造性成分增多 现实性发展, 44. 如何培养再造想象: 扩大表象储备,真正弄懂词语及实物标志的含义,唤起对教材的想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45. 培养创造想象,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丰富表现储备,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打开想象力大门, 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知识经验,发展空间想象力, 引导学生积极幻想, 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的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46.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言语是一个活动过程,是一种交际过程, 言语的特点 目的 开放 规则 离散 社会 个体 47. 言语的种类,分为外部 内部,外部分为口头书面,口头分为对话独白, 言语的感知,包括口头 书面, 言语的理解,包括词汇 句子和课文 48. 思维的特点,间接性 概括性, 做体检做B超或ct,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推断内心世界是间接性, 概括性把所有的枣树 苹果树归成果树,月晕而风 49. 思维的品质,广阔深刻性,独立批判性,灵活敏捷性,逻辑严谨性 50. 如何培养良好思维品质, 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 加强言语交流训练, 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 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51. 思维的分类, , 分为直观动作 具体形象 抽象逻辑思维 , 根据日常经验和理论分为经验 理论思维, , 根据逻辑性分为分析和直觉思维, 聚和 发散思维, , 根据创造程度分为再造,创造性思维 52. 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 判断和推理, 概念学习的过程包括获得和运用, 获得包括形成 同化, 发现学习是概念的主要方式,接受学习是同化的典型方式, 概念的种类分为,具体 抽象, 根据关系分为,合取概念,析取概念 关系概念, 53. 科学概念的掌握, 以感性材料为基础,合理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配合利用正反例, 正确而充分地利用变式 正确运用语言表达 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并运用于实践 54. 合取概念是缺一不可,析取概念根据不同的标准,关系概念是指相互关系 大小 作用, 55. 思维的过程包括, 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分类,抽象和概括,系统化和具体化, 分析和综合是基本过程, 56.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新颖独特性,多种思维的结晶,创造性想象的积极参与,灵感的状态, 创造性思维过程,准备 酝酿货郎 豁朗 验证 57.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 启发式教学,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调动积极主动性, , 培养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结合,培养创造想象能力, , 组织创造性活动,正确评价学生的创造性, , 开设创造性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和技法,结合学科特点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58. 创造性课程,创造发明课,直觉思维,发现思维,侧向思维,推测假设,自我设计,假设, 59. 创造性技法,头脑风暴,联想类别,系统探究,组合创新,对立思考,转换思考,检查单 法-又称为创造技法之母 -奥斯本, 60. 小学生思维发展特征,由具体形象为主向抽象逻辑为主过渡, 61. 思维发展的阶段,徘瑞, 二元论阶段--凡事都要问什么是正确的,多元论--每个人的角度不一样, 相对论--看情况来定,约定论--对于我来说是对的, 62.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视而不见 听而不闻体现了集中性, 注意的功能 选择选择保持调节监督 63. 意识是以人的心理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己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 是心理反应的最高形式,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是心理里最集中最本质的体现, 特征:觉知性,能动性,社会历史制约性,是人类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活动。 状态:睡眠和梦 催眠 白日梦 幻想,精神药物引发的状态改变 64. 注意的分类可以分为无意 有意 有意后, 没有目的不需要努力的是有意后, 注意的外部表现有 适应项运动 侧耳倾听和屏住呼吸现象, 65. 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 客观条件,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强度,活动,变化,对比关系,新颖性 主观条件,人本身的状态,知识经验,当时需要 情绪 兴趣 66. 引起有意注意的条件, 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合理组织活动,对兴趣的依从性,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 67. 注意的品质或特征 稳定 广度 分配 转移 影响注意稳定性的条件,注意对象的特点,有无坚定目的,个人主观状态 注意周期不随意的跳跃现象称为注意的起伏=动摇, 注意的不稳定表现为分散,是指注意比较离开当前任务而被无关事物吸引, 注意的广度也要注意的范围,紧张度和范围有着密切联系,紧张度越高范围越小,广度大概是7+-2个模块,5--9个,英语字母是4-6个,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进行两个或多种活动时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特点,一心二用,上课边加边听课边记笔记 68. 如何运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根据注意的外部表现了解学生的听课状态, 运用无意注意规律教学 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讲演版书和教具,内容的组织和形式的多样化 运用有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明确目的任务,培养间接兴趣,合理组织课堂教学,多种教学手 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69.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注意品质, 要增强稳定性就要防止分散,保持安静的教学环境, 要扩大广度就要积累本学科相当的知识经验和一定的素养, 注意的分配在教学中有实践意义, 注意的转移同人的先天神经活动类型有关,但也可以通过对外在因素的控制和后天训练 70. 课堂板书分为文字提纲 词语 表格 线索 演算 图画 71. 女生的注意广度 稳定性高于男生,小学2年级是注意分配 转折期, 小学阶段是有意注意的重要阶段,主导阶段是在初中, 小学2年级就出现了无意注意,初二达到巅峰,然后下降, 72. 无意注意占优势叫情绪型,有意注意占优势叫意志型,有意后注意占优势的叫做智力型 73. 如何培养学生注意力 培养间接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加强集中注意力的自我训练 74. 预防分心的具体措施 预先控制 信号控制 提问控制 表扬控制 , 情绪情感的区别 从需要的角度看,情绪是原始的低级的与生理需要笑脸,情感是高级的与社会需要相连, 从发生的角度看,情绪是由对事物单纯的感知觉引起,具有情境性和易变性, 情感是由对事物复杂意义的理解引起,具有稳定持久性, 从表现形式看,情绪带有冲动性,伴随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比较内敛,比较深沉 , 情绪情感的联系, 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离不开情绪,情绪也离不开情感,是情感的具体表现, 75. 情绪分为快乐 悲哀 愤怒 恐惧=喜怒哀惧,根据强度不同分为心境 激情和应激, 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长的弥散性的情绪状态,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 激情是一种爆发的猛烈的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如暴跳如雷回山寨里手舞足蹈 激情是 完全失去理智,是错误的, 76. 美国普拉切克,认为情绪 情感的两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快感方面愉快 不愉快,,紧张方面紧张 轻松,激动方面激动 平静,强度方面强 弱,,, 两级性会互相转换的:乐极生悲 破涕为笑 喜极而泣 77. 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高度紧张的状态,具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不能过长危害 健康 78. 情感分为道德感 理智感 美感 道德感包括,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 责任感 事业心 荣誉感 自尊心 理智感包括 求知欲 好奇心 惊奇感 喜悦感 苦闷感 79. 情绪情感的功能:适应,动机,组织,信号,健康,感染, 一个小丑胜过一打医生是健康,爱屋及乌是感染, 80. 情绪情感是由独特的主观体验 外部表现 心理幻想组成的 81. 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称为表情,表情包括面部 姿态 语调表情, 82. 压力的3个阶段包括,警觉反应阶段,搏斗阶段 衰竭阶段, 83. 学生情绪情感的指导, , 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教会学生调节情绪情绪方法,实际锻炼提高情绪调节能力, , 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 84. 情绪调节的方法有, , 认知调节法-艾利斯ABC理论,意志调节法,合理宣泄法,转移注意法,幽默法 85. 自我防御机制,弗洛伊德, 否认,压抑,合理化,移置,退行,投射,升华,幽默 过度代偿,取消,认同 合理化又叫纹饰,如对儿童的虐待说打是亲骂是爱,包括酸葡萄和甜柠檬, 移置,被妈妈打后踢板凳 退行是老顽童把 认同,把别人的行为当做自己的 残疾人成为运动员后持球演说家是过度代偿, 说了不吉利的吐口水,是取消 86.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有意识地根据目的 动机调节支配行动,努力克服困难,实现 目标的心理过程 87. 意志的特征,人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动,对活动起调节作用, 克服内外困难是最重要的特征,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88. 认识过程是意志的前提和基础,情感是意志行动的动力也是阻力,, 89. 意志的品质,自觉性 果断性 自制 坚韧,, 自觉性---暗示性 独断性 盲从, 果断性---优柔寡断 草率武断, 自制性—任性 怯懦, 坚韧性--动摇 执拗 90. 意志行动的过程, 准备阶段 动机斗争双趋,双避,趋避,多重趋避 确定目标 选择行动方法 制定计划, 执行决定阶段 91. 意志品质的培养 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世界观,远大的理想和信念,培养行为的目的性。减少盲目性 加强养成教育,培养自己的能力,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 组织实践活动在困难环境中锻炼意志,取得与锻炼的直接经验,教会学生正确地对待挫折 根据意志品质差异采取不同措施,发挥教师班集体榜样的模范作用,给予必要的激励约束, 92. 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而力求满足的心理倾向, 需要的分类,根据起源分为生理和社会,根据对象分为物质和精神, 需要的特点,对象性,动力性,社会性 93.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 安全 归属与爱 尊重 求知 审美,自我实现 前4种是成长需要 后3种是缺失需要 , 学生的需要和教育==需要层次理论的启示 了解学生的需要,尊重满足合理的需要,抑制不合理的需要,引导培养高层次的需要,使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相一致 94.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有机体行动并使该行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驱力 95. 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诱因 包括,正负诱因, 或者是精神和物质, 96. 动机的功能 激活 指向 维持 调节 97. 兴趣,人对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有定向和动力功能, , 分为直接 间接兴趣, , 分为中心 广阔兴趣, , 分为个体 情境兴趣,,个体兴趣是指长期的 情境兴趣是突然的兴趣 兴趣的品质 广度,中心,稳定性,效能, 98. 信念是一个人对他所获得的知识的真实性 坚信并力求将实现的个性倾向性 理想是对未来有可能实现的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 世界观是对自然社会 人类思维形成的观点体系 也是对整个世界的看法,是个体倾向性的 最高层次, 99. 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通过各种活动发展兴趣,通过提高教学水平而引发兴趣,通过积极评价强化兴趣 根据年龄特征提高学习兴趣,根据知识基础培养兴趣, 引导学生将广泛兴趣和中心兴趣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原有兴趣的迁移 100.能力是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 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几种相关的结合在一起的能力,统称为才能, 才能的高度发展是天才, 101.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关系,, , 联系,能力是知识技能的前提,能力是在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发展的 , 区别,有不同的概括水平,发展是不同步的,知识技能是无止境的,能力是有限度的, 102.能力的分类, 根据范围分为一般 特殊能力, 根据创造性,分为模仿创造能力,, 根据功能分为认知、操作、社交能力, 还可以分为认知和元认知能力 103.观察力 记忆力 抽象概括能力 创造力 是一般能力, 其中抽象概括能力是一般能力的核心,音乐绘画能力是特殊能力 104.智力也叫智能是人脑顺利完成某种活动需要的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 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思维力为核心,, 105.智力结构理论, , 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 , 瑟斯顿群因素论, , 吉尔福特的三维结构论,内容操作成果,150种,操作代表智力高低, , 斯滕伯格的三元,包括智力成分亚理论,情境亚理论,经验亚理论, 成分亚理论包括 元成分,操作成分,知识获得成分,元成分是核心, , 加德纳多元智力,言语 ,音乐,运动,逻辑数学,视觉空间,人际,自知 后来又提出了认识自然,存在, 考纳斯提出了道德智力, 作家演说家言语,画家建筑师是视觉空间,推销员教师是人际,科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是自知,启示,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因材施教的教学观,科学的智力观,多样化的人才成才观, , 卡特尔,流体晶体智力理论,流体是先天的生理,20岁之后达到顶峰,30岁下降, 106.能力测验分为一般能力测验和特殊能力测验, , 一般能力测验 最早的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最广泛的是斯坦福-比纳量表, 智商等于智龄除以实龄乘以100,这个叫比率智商,智龄是通过测验确定儿童实际智力达到的年龄水平后来韦克思勒量表,改用离差智商,IQ等于100+15*z z标准分,标准分等于测分—均分/标准差, , 特殊能力测验包括音乐 美术 机械, 创造力测验—南加利福尼亚 托兰斯 芝加哥大学 107.智力测验的标准,, , 信度 可靠程度 , 效度 有效和准确程度, 包括内部效度 外部效度;实验内部效度高,自然实验外部 效度高 , 标准化 是基本要求 包括难度和区分度, 108.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 109.影响能力形成发展的因素,遗传营养,早期经验,教育教学,社会实践主观努力, 110.如何培养学生能力 注重对早期能力的培养,培养非智力因素,教学中积极培养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中加强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训练,针对能力差异因材施教,社会实践活动是基本途径, 111.如何根据智力差异因材施教, , 根据不同特点提出不同要求, 对于能力发展水平高,成绩优良的,应提供比较难的任务,鼓励他们独立思考, 对于智力水平较差的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使他们树立信心, 对智力水平不差,但成绩差,要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完善良好的个性品质 , 二不应该歧视某些能力方面有缺陷的学生, , 三要善于发现和培养有特殊兴趣和才能的学生, 112.元认知训练的方法,自我提问,相互提问,知识传授 113.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性格行为的特有模式, 人格有独特性,稳定性,整合性,功能性, 社会性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是独特性, 江山易改 秉性难移是稳定性 人格的结构包括,气质 性格 自我调控, 自我调控包括,自我认识 体验和控制, 弗洛伊德,人格三我结构,本我 自我和超我,, a) 本我--快乐原则, 自我--现实原则, 超我--道德原则, b) 本网-生物本能我,自我-心理社会化,超我-道德理想我, 114.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 速度 灵活性和指向性等方面稳定的心理特征,也就是脾气 秉性 115.希波克拉底提出了体液说,盖伦 13种 简化为4种,分为胆汁质 多血质 粘液质 抑郁质 胆汁质 精力旺盛 粗枝大叶 多血质,活泼好动, 粘液质 稳重缺乏生气,抑郁质 温柔怯懦,孤独, 116.神经活动类型说,巴甫洛夫 强 不平衡, 强 平衡 灵活, 强 平衡 不灵活, 弱 117.气质与教育, , 对待学生克服气质偏见,针对气质差异因材施教, , 帮助学生进行气质的自我分析和教育,培养良好的气质品质, , 特别重视胆汁质和抑郁质,组建学生干部队伍时应该考虑学生的体质类型 根据气质差别因材施教, , 对于胆汁质的,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 , 对于多血质的,采取多种方式,定期提醒,缺点严厉批评啊 , 对于粘液质的,采取耐心教育的方式,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 , 对于抑郁质的,,采取委婉暗示的方式多关心 多爱护,不宜在公共场所指责, 118.性格是人比较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结合而成的人格特征,, 119.性格的结构,态度,理智 情绪 意志,态度特征是核心 120.性格的类型, 121.性格和气质的关系, , 联系,都属于稳定的人格特征,相互渗透 彼此制约 相互影响,, , 区别气质受到生理影响大 性格受社会影响大, 气质稳定性强,性格可塑性强, 气质特征表现早性格特征表现晚 气质无好坏之分,性格有优劣之分, 气质是职业选择的依据,性格最能反映一个人的道德风貌 122.学生优良性格的培养, 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及时强化积极行为, 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 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及时进行个别指导,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123.性格评定的方法, 行为评定法,观察法,谈话法,作品分析法,个案法,自然实验法,测验法, 124.性格测验方法, , 自陈式 明尼苏达,爱德华,,卡特啊 , 投射法 罗夏克墨迹,主题统觉,句子完成 125.人格理论, , 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共同 个人特质, 个人分为首要 中心 次要 , 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四层:表面根源最重要的 共同个人 体质环境 动力能力气质 , 斯普兰格的人格理论,6种形态,经济型,理论型,审美型,宗教型,权力型,社会型 126.影响人格的因素,生物遗传,个人主观因素,社会文化,家庭因素,学校教育, 127.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识,包括自我认识体验和监控, 128.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生理 社会 心理自我, 自我中心时期 客观化时期 主观自我 129.生理自我 3岁生活,社会自我 少年期成熟,心理自我 青年期, 130.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初三到高一是显著上升,
/
本文档为【教育心理学 心理学 山香教师招聘考试,所有的,知识点重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