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老龙湾

2017-12-26 3页 doc 20KB 22阅读

用户头像

is_482581

暂无简介

举报
老龙湾老龙湾 老龙湾 临朐县老龙湾旅游区包括老龙湾、冶源水库、海浮山、悬泉寺、温泉河、风火洞等,地处平原与山区交接地带,西南为山区,东北为山前冲积平原和丘陵,地势南高北低,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4?C,降水量为750毫米。老龙湾古名熏冶湖,位于海浮山北麓,泉水系地下泉脉涌汇地表而成,水域面积80余亩,水深盈丈,清澈见底,四季恒温18?C,湖中水鸟嬉戏,岸上竹林环绕。盛夏酷暑,泉水清凉甘冽,浸入肌肤;数九寒冬,雾气蒸腾,古人留下“冶源烟霭三冬暖”的诗句。老龙湾内泉计万许,主泉有铸剑池、万宝泉、秦池、善息泉、濯马潭等。另外还有...
老龙湾
老龙湾 老龙湾 临朐县老龙湾旅游区包括老龙湾、冶源水库、海浮山、悬泉寺、温泉河、风火洞等,地处平原与山区交接地带,西南为山区,东北为山前冲积平原和丘陵,地势南高北低,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4?C,降水量为750毫米。老龙湾古名熏冶湖,位于海浮山北麓,泉水系地下泉脉涌汇地表而成,水域面积80余亩,水深盈丈,清澈见底,四季恒温18?C,湖中水鸟嬉戏,岸上竹林环绕。盛夏酷暑,泉水清凉甘冽,浸入肌肤;数九寒冬,雾气蒸腾,古人留下“冶源烟霭三冬暖”的诗句。老龙湾内泉计万许,主泉有铸剑池、万宝泉、秦池、善息泉、濯马潭等。另外还有雪化桥、陈荣碑竹、清漪亭、江南亭、上天梯、松节亭、古戏楼等景点。主泉铸剑池,水出石坎下,突涌若沸,传说春秋时期欧冶子曾于此铸剑淬火。池西南侧磐石上,镌有“铸剑池”三个斗方大字和“天下明护阴阳剑,鬼斧凿开混沌池”的诗句,为明嘉靖年间雪蓑道人书,其字体刚劲潇洒,为历代书法家所赞誉。明代著名教育家冯惟敏(1511,1578),字汝行,自号海浮山人,他晚年弃官归里,隐居于海浮山下老龙湾畔,建“江南亭”,他曾作《桂枝香》十首,盛赞这里“海上三山秀,人间万古奇,见说江南好,江南恐不如”的风光。 薰冶泉 又名铸剑池,为老龙湾的最大源泉。一泓清池旁的盘石上镌有“铸剑池”三个大字,崖壁上还镌有题诗:“天丁呵护阴阳剑,神斧凿开混沌池”,用笔奇致,字体刚劲飞动。这是雪蓑应冯惟敏之约而题书的。 善息泉 在老龙湾南白龙行宫故址东40米处。泉水由海浮山脚卧牛石下喷涌而出,犹如珍珠万串,熠熠生光。盛夏临泉小憩,暑气顿消;煮水烹茗,清香纯正。郦道元曾在卧牛石上坐歇,故名。 濯马潭 在江南亭前三角湾,泉旺水清,传说战国末期,齐宣王的妻子钟离春曾在此洗马,故名濯马潭。冯惟敏《冶源十大景》中之“捉马潭”,指江南亭后水深处。 万宝泉 老龙湾北,为长方形水池,池水清澈,是湾北居民的主要饮水泉。水池东边松节亭内有一石碑,书“万宝泉”三字,系清同治年间秀才冯锡田手笔。 雪化桥 铸剑池东原有一青石拱桥,是游人进入老龙湾的通道,造型优美,桥身触及水面,纵然是三九隆冬,水温亦能暖透桥面,每逢冬天降雪,雪花落到桥面就被溶化,故名雪化桥。 云桥 濯马潭出口处横一拱形石桥,名云桥。濯马潭水尚未汇过云桥,即与外水相遇,水面上横有两水分界线,静如震裂玻璃纹之分明,动似风送游丝虚无中。若击破水面,又瞬息复原,是为奇观。 白龙行宫 雪化桥南龙王庙旧址处,就是三面环水的“白龙行宫”。对面立有清人陈荣的画竹刻石。石碑用青砖镶嵌,内径高1.58米,宽1.56米,镌竹数竿,枝叶劲峭而工整,洒落多姿而布局有方。用笔遒劲,形神盎然,颇得竹质高洁之神韵。 海浮山 在老龙湾南侧,海拔215.9米。传说远古时代这里一片汪洋,唯此山翘首于海面,遂称海浮山。山顶浮山庙声名远播。这座古刹,始建于北魏和平三年(462年),由南齐高僧僧远选址修建,并定名钟灵寺,后更名玉泉寺、浮山庙。此庙经历代扩建,至清代已规模宏大,占地1.4公顷,有殿祠楼阁十几座,斋房僧舍70余间。清末民初以后,因多战乱,香火逐渐冷落。数百株千年古木被砍,寺庙被焚。新中国建立后,政府修复古建筑,并有诸多名家题写匾额。重修后的浮山庙,分前、中、后三进院,主体建筑有碧霞祠、玉皇阁、王母殿、东西两庑、钟楼、鼓楼、魁星楼等。 海浮山南坡,1986年4月发掘的北齐南讨大行台都军长史、威烈将军崔芬墓,对研究我国绘画史有着极其重要的史料价值。这一带多古墓,为海浮山墓群,1992年由山东省政府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的东面有闻名国内外的冶源水库。山西侧有卧龙岗石蘑菇群,有涓涓清泉和茂林修竹等。 亭 海浮山上,绿竹丛中,老龙湾南有江南亭,为明代著名散曲家冯惟敏晚年弃官归里,隐居于老龙湾畔时所建,原名“即江南”。清乾隆年间,大学士于疏敏为之题“碧波云谭”匾额,1912年重新修葺,冯氏后裔冯瑞章改题为“江南亭”。1986年秋,书法家武中奇为之题书“碧波云潭”,重制匾额,悬于江南亭内。老龙湾北有芳洲亭与白龙行宫南北对峙,隔水相望。清光绪《临朐县志》载,明代冯琦曾在此建清漪亭,久圮,在其址建小亭,题曰“芳洲”。因年久失修1965年拆毁,1973年再建,仍名芳洲亭。芳洲亭丹柱青瓦,造型精美,四面环水,只有一小桥与北岸相通。亭周围数十亩翠竹,相传开始也是其从江南移栽来的,亭前之八角湾、小雪桥、清流潺潺,是老龙湾的佳景。冯惟敏曾隐居在这里,自称“海浮山人”。在隐居冶源的岁月里,他创作了大量的散曲、杂剧。有时日与朋辈觞咏欢宴,浩歌自适,放形山水,留下许多赞美老龙湾风光的篇章。
/
本文档为【老龙湾】,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