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高铁

2017-10-31 42页 doc 376KB 24阅读

用户头像

is_751406

暂无简介

举报
高铁高铁 河北工程大学科信学院一零级通信工程三班四组 二零一零年十二月十日 2 1.高速铁路的发展 „„„„„„„„„„„„„„„„„„„„„„1 1.1高速铁路的历史.„„„„„„„„„„„„„ 1 1.2高速铁路的发展浪潮 „„„„„„„„„„„2 1.3高速铁路的发展见证 „„„„„„„„„„„7 2.高速铁路的优势„„„„„„„„„„„„„„„„„„„„„„8 3.高速铁路的意义„„„„„„„„„„„„„„„„„„„„„„12 3.1对沿线城市的意义„„„„„„„„„„„„12 3.2对中国发展的意...
高铁
高铁 河北工程大学科信学院一零级通信工程三班四组 二零一零年十二月十日 2 1.高速铁路的发展 „„„„„„„„„„„„„„„„„„„„„„1 1.1高速铁路的历史.„„„„„„„„„„„„„ 1 1.2高速铁路的发展浪潮 „„„„„„„„„„„2 1.3高速铁路的发展见证 „„„„„„„„„„„7 2.高速铁路的优势„„„„„„„„„„„„„„„„„„„„„„8 3.高速铁路的意义„„„„„„„„„„„„„„„„„„„„„„12 3.1对沿线城市的意义„„„„„„„„„„„„12 3.2对中国发展的意义„„„„„„„„„„„„15 3.3中国大陆目前开通的高速铁路„„„„„„„20 4.高速铁路的总体规划及展望„„„„„„„„„„„„„„„„„21 5.京沪高铁的总体概况„„„„„„„„„„„„„„„„„„„„11 6.京沪高铁的论证过程„„„„„„„„„„„„„„„„„„„„12 7.京沪高铁的工程概况„„„„„„„„„„„„„„„„„„„„14 7.1夸大区的工程„„„„„„„„„„„„„„15 7.2规模宏大的超级工程„„„„„„„„„„„16 7.3千里高架贯纵南北„„„„„„„„„„„„17 7.4国产高速动车组下线„„„„„„„„„„„18 8 .京沪高铁的关键工程„„„„„„„„„„„„„„„„„„„19 9.京沪高铁的18年大事记 „„„„„„„„„„„„„„„„„„21 高速铁路是指通过改造原有线路,直线化、轨距标准化~,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00公里以上,或者专门修建新的“高速新线”,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50公里以上的铁路系统。高速铁路除了在列车在营运达到速度一定标准外,车辆、路轨、操作都需要配合提升。广义的高速铁路包含使用磁悬浮技术的高速轨道运输系统。 ————高速铁路的发展———— ? 历史 铁路是人类发明的首项公共交通工具, 在十九世纪初期便在英国出现。直至二十世 纪初发明汽车,铁路一向是陆上运输的主 力。二次大战以后,汽车技术得到改进,高 速公路亦大量建成,加上民 行驶在山 阳新干线上的300系列车航的普及,使铁路 运输慢慢走向下坡。特别在美国,政府的投资主要放在公路的建设上,不少城市内的公共交通曾一度被遗弃。 早在20世初前期,当时火车“最高速率”超过时速200公里者寥寥无几。直到1964年日本的新干线系统开通,是史上第一个实现“营运速率”高于时速200公里的高速铁路系统。 1 世界上首条出现的高速铁路是日本的新干线,于1964年正式营运。日系新干线列车由川崎重工建造,行驶在东京, [1]名古屋,京都,大阪的东海道新干线,营运速度每小时300公里。 ? 世界高速铁路发展浪潮 第一次浪潮:1964年~1990年 1959年4月5日,世界上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在日本破土动工,经过5年建设,于1964年3月全线完成铺轨,同年7月竣工,1964年10月1日正式通车。东海道新干线从东京起始,途经名古屋,京都等地终至(新)大阪,全长515.4公里,运营速度高达210公里/小时,它的建成通车标志着世界高速铁路新纪元的到来。随后法国、意大利、德国纷纷修建高速铁路。1972年继东海道新干线之后,日本又修建了山阳、东北和上越新干线;法国修建了东南TGV线、大西洋TGV线;意大利修建了罗马至佛罗伦萨。以日本为首的第一代高速铁路的建成,大力推动了沿线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促进了房地产、工业机械、钢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降低了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影响程度,铁路市场份额大幅度回升,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 第二次浪潮: 1990年至90年代中期 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荷兰、瑞典、英国等欧洲大部分国家,大规模修建本国或跨国界高速铁路, 2 逐步形成了欧洲高速铁路网络。这次高速铁路的建设高潮,不仅仅是铁路提高内部企业效益的需要,更多的是国家能源、环境、交通政策的需要。 第三次浪潮:从90年代中期至今。 在亚洲(韩国、中国台湾、中国)、北美洲(美国)、澳洲(澳大利亚)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建设高速铁路的热潮。主要体现在:一是修建高速铁路得到了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一般都有了全国性的整体修建规划,并按照规划逐步实施;二是修建高速铁路的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了更广层面的共识,特别是修建高速铁路能够节约能源、减少土地使用面积、减少环境污染、交通安全等方面的社会效益显著,以及能够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等等。 适合高速铁路的生存环境其实只有两条基本原则:第一是人口稠密和城市密集,而且生活水准较高,能够承受高速轮轨比较昂贵的票价和多点停靠,第二是较高的社会经济和科技基础,能够保证高速轮轨的施工、运行与维修需要。 就这两点而言,以巴黎和柏林为核心的欧洲大陆和日本密集的城市带是最适合不过的。因此世界最先进的高速轮轨技术诞生在德、法、日这3个国家就非常合乎逻辑。 日本的高速铁路“新干线”诞生于1964年。当时的东京至新大阪“东海道”新干线仅用8年时间就收回全部投资。近40年来,新干线技术不断进步,已经构成了日本国内铁路 3 网的主干部分。 虽然新干线的速度优势不久之后就被法国的TGV超过,但是日本新干线拥有目前最为成熟的高速铁路商业运行经验———近40年没有出过任何事故。而且新干线修建之后对于日本经济的拉动也是引起世界高速铁路建设狂潮原因之一。 TGV可能是目前唯一没有任何盈利色彩而享誉世界的法国产品。所谓TGV是Train à Grande Vitesse(法语“高速 铁路”)的简称。第一条TGV是1981年的开通的巴黎至里昂线。此后不过几个月,TGV就打败法国航空拥有了这条线路的最大客源。 1972年的试验运行中,TGV创造了当时的318公里的高速轮轨时速。 从此TGV一直牢牢占据高速轮 轨的速度桂冠,目前的纪录是2007 年创下的57 8.4 公里/小时。另外法国境内的加来至马赛线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条超过1000公里的高速铁路运营线,在这条线路上TGV的平均时速超过300公里,表现也非常稳定。 法国TGV的最大优势在于传统轮轨领域的技术领先。1996年,欧盟各国的国有铁路公司经联合协商后确定采用法国技术作为全欧高速火车的技术标准。因此TGV技术被出口至韩国、西班牙和澳大利亚等,是被运用最广泛的高速轮轨技术。 4 德国的ICE则是目前高速铁路中起步最晚的项目。ICE(Intercity-Express的简称)的研究开始于1979年,其内 部制造原理和制式与法国TGV有很 大相似之处,目前的最高时速是 1988年创下的409公里。因此现在 德国与法国政府正在进行铁路 对接,用各自的技术完成欧洲大陆上最大的两个国家铁路网的贯通。 ICE起步较晚和进展比较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德国人在高速轮轨和磁悬浮的两线作战。由于磁悬浮在设计理念上的先天优势(没有固态摩擦),德国的常导高速磁悬浮一直是其铁路方面科研的重点。磁悬浮的设计理念与传统意义上的轮轨完全不同,因此当法国的TGV顺利投入运行,而且速度不亚于当时的磁悬浮时,德国人才开始在高速轮轨方面奋起直追,但是至今仍与法国TGV技术有不小的差距。 在认识建造高速铁路的优势后,美国奋起直追,不仅保留了原计划拆除的东北走廊电气化设施,而且在引进TGV技术的基础上,研制了具有美国特色的高速列车Acela,该列车连接了波士顿、纽约、费城、华盛顿。是美国唯一一条高速铁路。 1971年最早的TR1型磁悬浮面世之后,至今已经有八个型号。上海磁悬浮采用的就是最新的TR8型。 5 日本磁悬浮研究成功是在新干线正式运行10年之后的1972年,而且研究方向是与德国完全不同的超导方式。目前日本磁悬浮已经在试验中得到552公里,小时的最高速度。但是曾经实地考察过两国线路的朱镕基总理评价日本磁悬浮的噪音和晃动都大于德国磁悬浮。日本方面也以技术尚未完全成熟为由,拒绝向中国提供磁悬浮技术。 高速轮轨和磁悬浮虽然在设计方法上有天壤之别,却还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关注于改变列车和轨道的接触状况以提高速度。到目前为止,磁悬浮能够达到的设计运行最高时速为450公里(德国),试验最高时速552公里(日本)。与目前最高时速的高速轮轨TGV相比,磁悬浮的纯速度领先还并不明显,但它有明显的速度潜力和能耗比、噪音等。与此大相径庭的是近年在兴起的,关注于改进机车牵引系统的摆式列车,很有可能是此后地面交通工具提高速度的另一个有益尝试。 德国、意大利和瑞典是最早进行摆式列车试验的国家,1997年以来摆式列车因为价格便宜和制造工艺相对简单,尤其是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线路,不必铺设全新的铁路网络的优势,而逐渐能够在高速列车的竞争上与高速轮轨和磁悬浮分庭抗礼。 从国际趋势来看,摆式列车很有可能是一种在大规模成熟铁路网基础上完成提速,而且性价比较高的高速铁路技术。 6 ? 世界铁路历史发展证明 高速铁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 自1825年英国修建了世界第一条铁路以来,由于运输速度和运输能量上的优点,铁路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成为各国的交通运输骨干。从20世纪50 年代开始,公路和航空运输迅速发展,使铁路在速度上居于劣势,长途客运受航空运输排挤,短途客运被汽车运输取代,铁路进入“夕阳产业”的被动局面。然而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能源危机、环境恶化、交通安全等问题的困扰,人们重新认识到铁路的价值。特别是高速铁路以其速度快、运能大、能耗低、污染轻等一系列的技术优势,适应了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需求。 1964年10月,日本在东海道新干线东京至大阪高速铁路以210公里/小时运行,法国在1981年修建第一条高速铁路(TGV东南线),高速铁路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由于它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欧洲、北美洲和亚洲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兴建、改建或规划修建高速铁路。截止到2010年5月,全世界运营中的高速铁路营业里程总长达 13414公里,这些线路分布在14个国家和地区。可以说,发展高速铁路已是当今世界铁路发展的共同趋势。 据统计,目前中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已达到6800多公里。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7 高速铁路的发展在面向21世纪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将产生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优势———— 1输送能力大 输送能力大是高速铁路的主要技术优势之一。目前各国 高速铁路几乎都能满足最小行车间隔 4分钟及其以下(日本可达3分钟)的 要求。日本东海道新干线高峰期发车 间隔为3分半,平均每小时发车达11列,在东京与新大阪间的两个半小时的运行路程中,开行“希望”号1列、只停大站的“光”号7列以及各站都停的“回声”号3列,每天通过的列车达283列,每列车可载客1200,1300人,年均输送旅客达1.2亿人次,待品川站建成后,东京站每小时可发车15列。东海道新干线目前每天旅客发送人数是开通之初的6倍多,最高达到37万人/日(在1991年)。其他国家由于铁路客运量比日本要少,高速铁路日行车量一般在100对以内。 2速度快 速度是高速铁路技术水平的最主要标志,各国都在不断提高列车的运行速度。法国、日本、德国、西班牙和意大利高速列车的最高运行时速分别达到了300公里、300公里、280公里、270公里和250公里。如果作进一步改善,运行时速可 8 以达到350,400公里。除最高运行速度外,旅客更关心的是旅行时间,而旅行时间是由旅行速度决定的。以北京至上海为例,在正常天气情况下,乘飞机的旅行全程时间(含市区至机场、候检等全部时间)为5小时左右,如果乘高速铁路的直达列车,全程旅行时间则为5,6小时,与飞机相当;如果乘 ,16小时;若与高速公路比较,以既有铁路列车,则需要15 上海到南京为例,沪宁高速公路274公里,汽车平均时速83公里,行车时间为3.3小时,加上进出沪、宁两市区一般需1.7小时,旅行全程时间为5小时,而乘高速列车,则仅需1.15小时。 3安全性好 高速铁路由于在全封闭环境中自动化运行,又有一系列完善的安全保障系统,所以其安全程度是任何交通工具无法比拟的。高速铁路问世35年以来,日、德、法三国共运送了50亿人次旅客,除德国去年6月3日的事故(ICE高速列车行驶在改建线上发生事故)外,各国高速铁路都未发生过重大行车事故,也没有因事故而引起人员伤亡。这是各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所罕见的。几个主要高速铁路国家,一天要发出上千对的高速列车,即使计入德国发生的事故,其事故率及人员伤亡率也远远低于其他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因此,高速铁路被认为是最安全的。与此成对比的是,据统计,全世界由于公路交通伤亡事故每年约死亡25万,30万人;1994年全 9 球民用航空交通中有47架飞机坠毁,1385人丧生,死亡人数比前一年增加25,,比过去10年的平均数高出20,。每10亿人公里的平均死亡数高达140人。 4受气候变化影响小,正点率高 高速铁路全部采用自动化控制,可以全天候运营,除非发生地震。据日本新干线风速限制的规范,若装设挡风墙,即使在大风情况下,高速列车也只要减速行驶,比如风速达到每秒25,30米,列车限速在160公里/小时;风速达到每秒30,35米(类似11、12级大风),列车限速在70公里/小时,而无须停运。飞机机场和高速公路等,在浓雾、暴雨和冰雪等恶劣天气情况下,则必须关闭停运。 正点率高也是高速铁路深受旅客欢迎的原因之一。由于高速铁路系统设备的可靠性和较高的运输组织水平,可以做到旅客列车极高的正点率。西班牙规定高速列车晚点超过5分钟就要退还旅客的全额车票费;日本规定到发超过1分钟就算晚点,晚点超过2小时就要退还旅客的加快费,1997年东海道新干线列车平均晚点只有0.3分钟。高速列车极高的准时性深得旅客信赖。 5舒适方便 高速铁路一般每4分钟发出一列车,日本在旅客高峰时每3分半钟发出一列客车,旅客基本上可以做到随到随走,不需要候车。为方便旅客乘车,高速列车运行规律化,站台 10 按车次固定化等。这是其他任何一种交通工具无法比拟的。 高速铁路列车车内布置非常豪 华,工作、生活设施齐全,座席 宽敞舒适,走行性能好,运行非 常平稳。减震、隔音,车内很安 静。乘坐高速列车旅行几乎无不便之感,无异于愉快的享受。 6能源消耗低 如果以“人/公里”单位能耗来进行比较的话。高速铁路为1,则小轿车为5,大客车为2,飞机为7。 高速列车利用电力牵引,不消耗宝贵的石油等液体燃料,可利用多种形式的能源。 7环境影响轻 当今,发达国家对新一代交通工具选择的着眼点是对环境影响小。高速铁路符合这种要求,明显优于汽车和飞机。 8经济效益好 高速铁路投入运行以来,倍受旅客青睐,其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日本东海道新干线开通后仅7年就收回了全部建设资金,自1985年以后,每年纯利润达2000亿日元。德国ICE城市间高速列车每年纯利润达10.7亿马克。法国TGV年纯利润达19.44亿法郎。 11 ————高速铁路意义———— 高速铁路之所以受到广泛青睐,在于其本身具有显著优点:缩短了旅客旅行时间,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推进和均衡作用;促进了沿线城市经济发展和国土开发;沿线企业数量增加使国税和地税相应增加;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污染。 ?对沿线城市发展的意义 高铁对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促使高铁沿线中心城市与卫星城镇选择重新“布局”——以高铁中心城市辐射和带动周边城市同步发展。 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时期,高铁给沿线城市带来的高速交通优势,将使城市资源重新得到评估、定位和布局,实现周边城市在高铁圈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下同步发展。 由于高铁通车,运力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既有铁路运力得以释放,缓解了长期以来运能与运量的紧张矛盾,更加快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生产要素的快速流通。因此,高铁沿线城市重新受到国内外投资商的青睐,纷纷前来考察项目,投资办厂。一些“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开发价值,也再次评估,重新焕发出发展活力。 高铁在山东德州设站,因此吸引着周边城镇纳入到德州 12 高铁经济圈的发展中来,使城市规模布局快速扩张。毗邻德州的陵县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主动将其纳入德州城市规模扩张布局中来,以高铁交通优势来提升陵县与德州“同城经济”的区位价值,与德州市同谋划、同发展,以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带动全县经济社会进入“高铁时代”快车道。 日前,计划投资50亿元的中昊创业高铁产业园在四川省广汉市经济开发区开工建设,规划将建成全国知名的高铁产品制造基地。高铁成为广汉经济发展布局的新机遇、新主题,一大批与高铁相关的产品研发项目落户高铁产业园区,大大加快了高铁科技的产业化进程。 高铁从河南荥阳穿城而过到郑州,使荥阳与郑州距离近得触手可及。荥阳市委负责同志说,我们要抓住高铁带来的城市发展新机遇,更加积极、主动地接受郑州辐射带动作用,融入到郑州城市布局中去,着力将荥阳打造成郑州市的新城区和“西花园”。 武广高铁开通之后,长沙成为长株潭“1小时经济圈”的中心城市。利用高铁客运带来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湖南省已承接1600余项产业转移项目,其中138个项目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将长沙打造成工程机械、汽车产业、食品工业、材料工业四个千亿产业集群,规划2012年工业总产值达到8000亿元。湖南省为此推行涉及税收、工商、财政、人力等多个部门的34条优惠新政。 13 郑州高铁客运站附近的区位优势,还引无数企业竞相进驻。国内500强企业、央企、跨国公司等战略投资者,在这里大力培育核心骨干企业,促进支柱主导产业的形成。据郑州新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郑州新区共签约项目59个,总额521亿元,实际到位106亿元;新开工超亿元项目57个,其中超10亿项目13个;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05.6亿元,增长57.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1.3亿元,增长85.4%;出口总值2.8亿美元,增长105.3%。 高铁时代将使武汉成为中国“4小时经济圈”的中心城市。为此,武汉调整产业结构,围绕高铁新机遇,重新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现代服务业、制造业和纺织业等产业发展新布局,实现高铁时代新发展。 大量数据表明,高铁沿线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和最具潜力的地区。我们完全有理由乐观地预见,高速铁路在支撑区域协调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构建高效综合运输体系、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促进城镇一体化进程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对中国发展的意义 1992年,在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和中国铁道学会召开的高速铁路发展研讨会上,专家们就指出,中国高速铁路要尽快起步。“中国比哪个国家都更需要高速铁路。对高速铁路,国民有需求,经济发展有需求,市场有需求,铁路的深 14 层发展有需求。” 1999年,北京交通大学教授申金生指出,高速铁路作为适应现代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高科技产品,是以高速度、大容量、低污染、安全可靠著称的先进的交通工具。它的采用将大大降低交通运输的社会成本,从而产生很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进入本世纪,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专家们认为,交通运输各行业中,从单位运量的能源消耗、对环境资源的占用、对环境质量的保护、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以及运营安全等方面来综合分析,铁路的优势最为明显。因此欧洲各发达国家在经历了一段曲折的道路之后,重新审视和调整其运输政策,把重点逐步移回铁路,其策略中重要的一环是规划和发展高速铁路。专家们纷纷指出,发展中国高速铁路势在必行。 高速铁路之所以受到广泛青睐,在于其本身具有显著优点:缩短了旅客旅行时间,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推进和均衡作用;促进了沿线城市经济发展和国土开发;沿线企业数量增加使国税和地税相应增加;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污染。 1.从运输发展分析 中国加快高速铁路建设是必然要求 运输发展理论认为,运输化是工业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15 也是伴随工业化而发生的一种经济过程。在运输化过程中,人与货物空间位移的规模由于近代和现代运输工具的使用而急剧扩大,交通运输成为经济进入现代增长所依赖的最主要的基础产业、基础结构和环境条件。经济发展的运输化过程有一定的阶段性。在工业革命发生之前,从原始游牧经济、传统农业社会到工场手工业阶段,各国经济一直处于“前运输化”状态;与大工业对应的是运输化时期,而运输化本身的特征又在 “初步运输化”和“完善运输化”这两个分阶段中得到充分发展;随着发达国家逐步向后工业经济转变,运输化的重要性在相对地位上开始让位于信息化,从而呈现出一种“后运输化”的趋势。中国的运输化仍旧处于需要扩大运输能力的初级阶段。 运输发展理论还认为,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给经济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唯一的出路是实现可持续运输。可持续运输政策所要取得的效果应该包括:保证有合适和安全的运输服务满足社会需求;提高运输系统的效率,降低对各种资源的耗用;减少运输活动对环境的各种污染;保证高速铁路这种环境友好型运输方式获得优先发展,鼓励利用公共交通和环境损害小的运输方式;推动区域之间的平衡发展,促进全社会的福利。 2.从国情实际出发 16 中国加快发展高速铁路也是必然选择 一是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铁路“瓶颈”制约矛盾非常突出。 党的十六大以来,铁路运输生产力快速发展,改革不断深化,运输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但铁路运输能力紧张问题仍然很突出,严重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铁路网规模的扩张严重滞后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 1978年至2007年,中国GDP由 3645亿元增加到24.95万亿元,增长了67.5倍,年均实际增长9.8%。1978年至2007年,中国工业一直保持快速增长,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迅速增加,煤炭增长了3.1倍,粗钢增长了14.4倍,石油增长了79.1,,发电量增长了11.8倍,水泥增长了19.9倍,化肥增长了5.7倍。改革开放30年来,铁路虽然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相比,发展是滞后的。1978年到2007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从5.17万公里增长到 7.8万公里,增长50.9%,年均仅增长1.4%。 二是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加快形成的重要时期,铁路运输远远不能适应工业化发展的迫切要求。运输发展理论表明,铁路先行是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在运输化初级阶段,对铁路运输的需求更大。在运输化初级阶段生产产品所需要的原材料数量大,对铁路的依赖性强。据有关测算,生产1吨棉纱能够引起2.5吨至3吨相关运量,生产1吨水泥引起4 17 吨至5吨的相关运量,生产1吨钢引起7吨至8吨的相关运量,生产 1吨铜要引起50吨至100吨相关运量,铁路运输是降低这些产品运输成本的最优选择。据铁路统计资料显示,1999年全国煤炭产量10.45亿吨,铁路煤炭运量6.5亿吨,产运系数0.62,2007年产运系数下降到0.60;1999年钢铁产运系数0.42,2007年产运系数下降到0.21。正因为发展滞后,铁路运输能力严重不适应社会需求。许多煤炭、矿石等初级产品通过公路运输,大量消耗石油这一高级能源,不仅 增加了社会运输成本,还加重了环境污 染。 三是中国正处在统筹城乡和区域 发展的关键时期,铁路网布局难以适应 城乡和区域发展的迫切要求。 铁路作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国民经济大动脉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在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中肩负重大。统筹城乡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难点之一。改革开放30年来,尽管中国广大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与城镇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农业的基础仍然薄弱,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农民增收仍然困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支持农村发展是铁路义不容辞的责任。铁路的发展,可以直接促进城镇化率的提高。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由2007年的44.9,提高到60,以上。城镇化率的提高,离不开铁路 18 这一基础设施的支持。统筹区域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初步形成了东中西优势互补、共同加快发展的可喜局面,但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中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一个重要原因是铁路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西部12省区市占中国国土面积的71.5%,集中了中国50%以上的煤炭储量和81%以上的天然气储量,但进出西部的铁路能力十分紧张。没有铁路大通道的保障,实施西部大开发是难以想象的。只有在各区域之间构建起运力强大、方便快捷的铁路通道,实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快速流动,才能更好地把欠发达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四是中国正处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阶段,铁路发展远不适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迫切要求。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国策,提出加快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交通运输是用地、能源消耗和污染大户,需要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发挥各自优势、协调发展。铁路具有占地少、能耗低、污染小的比较优势,加快铁路发展,对于中国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模式具有特殊意义。由于铁路发展滞后于其他运输方式,节约资源、有利环保的优势难以得到充分发挥。1978年至2007年,公路里程增长了3倍,民用航空航线里程增长了14.7倍, 19 管道输油(气)里程增长了5.6倍,而同期铁路营业里程仅增长0.5倍,铁路发展明显滞后。显而易见,加快发展铁路,对于优化中国交通运输体系结构,以较小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支撑全社会的运输需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国大陆目前已开通的高铁线路 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际高铁通车 2009年4月1日,石太客运专线通车 2009年12月26日,武广高铁建成通车 2010年1月28日,郑西高铁相继建成通车 2010年4月26日,福厦高铁通车 2010年7月1日,沪宁高铁通车 2010年10月26日,沪杭高铁通车 ——中国高速铁路总体规划及展望—— 根据《中国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为满足快速增长的旅客运输需求,建立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规划“四纵四横”铁路快速客运通道以及四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建设客运专线1.2万公里以上,客车速度目标值达到每小时200公里及以上。 “四纵”客运专线:北京—上海(京沪高速铁路)、北京—武汉—广州—深圳—香港(京港高速铁路)、北京—沈 20 阳—哈尔滨(大连)、杭州—宁波—福州—深圳(沿海高速铁路)、北京—蚌埠—合肥—福州—台北(京台高速铁路) “四横”客运专线:徐州—郑州—兰州、杭州—南昌—长沙—贵阳—昆明 、青岛—济南—石家庄—太原、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成都)。 长江三角洲地区:南京—上海,杭州—上海,南京—杭州,杭州—宁波 珠江三角洲地区:广州—深圳,广州—珠海,广州—佛山 中投顾问认为:中国高速铁路建设进程正在不断加快,目前,武汉及周边城际圈,郑州及周边城际圈,成都及周边城际圈,沈阳及周边城际圈,长沙- 株洲 -湘潭地区,长春-吉林地区,赣江经济区,皖江经济区等经济集中带或经济据点,均将规划修建城际铁路。 除此之外,广州至南宁,成都至兰州,成都至西安,成都至贵阳,太原至西安等等重要省会之间或重大城市之间, 21 将来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和客运需求的增加,都将陆续修建时速200公里及以上的高速铁路或高速客路专线。预计到2020年,中国200公里及以上时速的高速铁路建设里程将超过1.8万公里,将占世界高速铁路总里程的一半以上。 2008年4月18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出席京沪高铁开工典礼,并为工程奠基。 22 京沪高速铁路 ——世界最长的高速铁路项目 工程总投资:2209.4亿元 工程期限:2008年——2013年 停靠在站台的CRH2型高速动车组 2008年4月18日上午,世界一次建成线路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速铁路全线开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出席了开工典礼,并宣布京沪高速铁路开工建设。这是中国继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之后,又一个超大型工程;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次投资规模最大的建 23 设项目,工程总投资2209.4亿元。全长1318公里的京沪高速铁路,全线共设北京南、天津西、济南西、南京南、虹桥等二十一个车站。设计时速350公里,设计寿命100年,建成后从北京至上海只需5小时,规划年客运输送能力双向达到1.6亿人次,每天至少可单向运送22万名旅客。工程建设总工期为五年,预计2013年投入运营。这条“黄金干线”的建设,将为沿线经济提速注入强劲动力,也缩短了京津冀与长三角的距离,能够从根本上缓解北京—上海之间铁路运输紧张的状况,成为连接两大经济圈发展的一条交通动脉。 工程数据概览: 线路长度:1318公里,相当于日本新干线总里程的一半。 投资总额:2209.4亿元,超过三峡工程。 消耗物资:钢铁500万吨,相当于三峡工程的七倍;水泥4000万吨,相当于三峡工程的六倍。 施工人员:每天有11.4万人工作在长达1200多公里的施工线路上。 站房工程:需要新建改建21座高速铁路车站,其中北京南站、南京南站、上海虹桥站规模居世界前列。 土建工程:需要浇筑29000多座标高12米的H型混凝土高架桥墩,以及每块长达32米,重达900吨的箱梁。 轨道系统:需要铺设4万多块5米规格的无砟道板,以及重达32万吨的高速钢轨,总长度超过5000公里。 24 车辆系统:研制超过150列时速350公里级别的CRH2C型和CRH3型高速动车组。 始建于1930年12月1日的南京下关长江火车轮渡码头,随着南京长江大桥的崛起,早已成了过眼云烟。可那写满沧桑历史的遗存,却好象在向人们述说着什么。 ————京沪高铁18年论证与通过———— 1990年,铁道部提出要对京沪铁路进行电气化改造,以提高运能,那时候,京沪铁路运能不足的矛盾已经出现。这时就有人提出修一条专用的快速客运通道,以彻底缓解京沪线的压力,这就是京沪高速的雏形。修建京沪高速铁路的相关可行性研究提上日程之后,经过了四年的时间, 1994年底,铁道部联合多个 25 部委共同推出《京沪高铁重大技术经济问题前期研究报告》,建议下决心修建京沪高铁,而且越早建越有利。最初,运用高速轮轨技术新建京沪高速铁路,被认为是非常好的方法。然而,1994年,开始有一部分专家主张京沪高铁缓建,他们反对运用轮轨技术新建京沪高速铁路,认为应该在现有线路基础上进行扩建改造,发展中国的摆式列车。理由是,相对经济,成本只有新建线路的一半,而且完全可以满足客货运输的需要,也更适合我国国情。 1998年,在主张新建“京沪高铁”的阵营中,又出现了新的想法,力主采用磁悬浮技术。何祚庥、徐冠华和严陆光等学者认为,相比于轮轨技术,磁悬浮技术具有能耗小、环保、启动停车快以及安全舒适等优点。此后,针对“京沪铁路”以何种技术模式修建,便成为了社会各界争论的焦点,多年来,这种争论一直持续不休。在尚未确定这项之前,还有一场争夺战也一直在进行着。 从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修建京沪高速铁路的动议以来,面 对造价如此高额、投资规模仅次于三峡工 程的京沪高铁,国内众多厂商以及背后提 供技术的外资巨头们为获得中国高速铁路 订单一直在做着努力,其中,以德国,法国,日本三个国家为代表的高速铁路技术强国,始终力图向中国销售自己的技术和产品,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竞争。 2003年6月,全球发电和轨道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领先企业 26 ——法国的阿尔斯通表示关注京沪高速已经十几年了。2003年8月,时任日本国土交通大臣的扇千景公开向外界表示,希望把新干线技术嫁到中国。2003年9月,德国前总统约翰内斯?劳访华访华,并在上海乘坐磁悬浮列车。他一再强调,德国除了磁悬浮列车,还有高速轮轨技术。国际观察家们都将德国总统的此次来访视为德国在争取高铁项目上加强自身竞争力的表现。 2003年12月1日,财政部与到访的法国经济财政工业部长分别代表两国政府,就中国铁道部利用法国政府贷款引进铁路大型养路机械和电气化运营维护设备项目,签署了政府间财政议定书。此举被日本视为“法国为争取京沪铁路所增加的筹码之一”。2005年,日本方面向中国提出了关于线路、车辆、信号、控制四个系统整体化引进的建议。外界评价:这是在技术转让上相对保守的日本方面态度上的一个转变。随后,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整体引进或者分项引进,都可以由中国决定;这场争夺历时数年,到底花落谁家,一时间扑朔迷离。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在法、德、日三国争得不可开交时,国内已经完成了高铁建设的前期研究和技术储备工作,从1997年到2007年,中国铁路经历了六次大规模提速,使旅客列车的速度达到每小时200至250公里,这已经达到高速铁路的国际标准。2005年9月,铁道部通过公开招标,组织国内企业(主要是南车集团、北车集团)与海外高铁巨头(主要是法国阿尔斯通、德国西门子、日本川崎重工、加拿大庞巴迪等公司)合作研发时 27 速200公里的动车组。2006年2月22日,国务院批准了《京沪高速铁路项目建议书》,确定采用高速轮轨技术方案,全线按最高时速350公里、初期运行时速300公里设计,一次建成高速铁路线路1318公里,总投资2209亿元人民币。2007年10月22日,国务院决定成立京沪高速铁路建设领导小组,由曾培炎副总理任组长。12月27日,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2008年2月26日,科技部与铁道部共同启动《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联合行动计划》,提出研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时速350公里及以上等级的国产高速列车。此前经过三年的合作,中国企业在消化吸收相关技术的基础上,已经将与德法日合研动车组的时速从200公里提高到300至350公里。在京沪高速铁路即将建设之际,南车集团、北车集团已经成功消化吸收外国技术,并及时将时速300至350公里的列车下线,经过六次提速实验(特别是在尚在建造中的武广客运专线的高速实验),中国的时速300至350公里高速铁道技术方案已经形成,从而将外资高铁巨头阻挡在高达1000亿的设备采购项目之外,原本夺得招标合同呼声最高的三家技术——法国TGV、德国ICE及日本新干线最后悉数出局。而且京沪高铁的注册资金不准外资参与,设备采购亦将全面回避外资企业。在高铁设计建造方案中工务工程、牵引供电、通信信号、动车组、运营调度、客运服务等“六大系统”全由中方力量自主完成;部分核心设备按照开放的国际标准招标,但仍由国内企业生产制造。2008年1月16日,国务院第205次 28 常务会议同意京沪高速铁路开工建设。4月18日,温家宝总理亲自出席京沪高铁的开工仪式。 京沪铁路示意图 ————京沪高速铁路工程概况———— ? 跨大区域的工程 历经长达18年的动议和讨论,背负着种种的期待和关注, 29 京沪高速铁路终于拉开了建设序幕。这是我国铁路建设中投资规模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一项工程。全线贯穿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安徽、江苏、上海七省市,所经区域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6.5%,人口占全国的26.7%,人口100万以上城市11个,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43.3%,两端连接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两个经济圈,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和最具潜力的地区。京沪高铁将大大缩短北京、天津和上海的空间距离,使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资金物流要素逐渐向北方渗透,成为连接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的“陆上京杭大运河”。 京沪高铁正线全长约1318公里,较既有京沪线缩短约140公里,为新建双线铁路,设计时速350公里,初期运营时速300公里,与现有的京沪铁路走向大体并行,线路自北京南站西端引出,沿既有京山线,经天津新设华苑站并与天津西站间修建联络线连接;向南沿京沪高速公路,在京沪高速公路黄河桥下游3km处跨黄河,在济南市西侧新设济南高速站;向南沿京福高速公路东侧南行,在徐州市东部新设徐州高速站;于蚌埠新淮河铁路桥下游1.2km处跨淮河设新蚌埠站,过滁河,在南京长江大桥上游20km的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处越江进入新设的南京南站,东行经镇江、常州、无锡、苏州,终到上海虹桥站。其中天津、济南、徐州、蚌埠、南京、上海等枢纽地区通过修建联络线引入既有站。 全线共设21个车站,由北向南分别为:北京南站、廊坊站、天津西站、天津南站、沧州西站、德州东站、济南西站、泰安西 30 站、曲阜东站、(滕州东站)、枣庄西站、徐州东站、宿州东站、蚌埠南站、(定远站)、滁州南站、南京南站、镇江西站、常州北站、无锡东站、苏州北站、昆山南站、上海虹桥站。 工程总投资2209.4亿元,包括约1000亿元的基建工程投资、1000亿元的设备投资以及200亿元的搬迁和土地补偿费用,征用土地54876亩,完成拆迁448万平方米,静态投资每公里1亿元人民币。其中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150亿元,由中铁建设、平安资产、社保基金、及沿线七省市以土地折价入股组成,约占项目总投资的50%,资本金以外的资金使用银行贷款,并研究发行部分企业债券,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预计京沪高铁的票价将介于目前京沪铁路票价和飞机票之间,现有京沪动车组最高票价为543元,而飞机票全价为1130元,铁道部相关负责人预计京沪高铁的票价将参照现行京沪线软卧票价,大约550元左右。如按照0.4元/人公里的票价方案计算,京沪高铁线路经济效益收益率为14.4%,预计该线路将在运营14年后收回投资成本。 京沪高铁建成后,将与既有京沪线实现客货运分离。届时京沪高铁作为客运专线,每年旅客运输能力将达到1.6亿人次,每天可单向发送旅客22万人次,高于目前春运期间十余万人次的日发送量。北京到上海直达只需4-5小时,比目前京沪铁路上时速200公里的直达列车缩短2小时,而且高峰期将实现3分钟发送一列,确保旅客随时乘坐、随时有座位。现有京沪线则主营货 31 运,年货物输送能力将由目前的8400万吨提升到1.3亿吨以上。届时,可从根本上解决京沪铁路“运输难”问题。 ? 规模宏大的超级工程 京沪高速铁路总长1318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是中国自主建设的世界一次建成里程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此前世界一次建成最长的高速铁路,是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到第二大城市巴塞罗那的高速铁路,长度只有628公里,时速300公里,采用法国TGV技术,总投资70亿欧元,于2008年2月20日投入运营。 京沪高铁的工程规模要远远超过前者,根据估算整个京沪高速铁路工程中,共需消耗钢材500万吨,相当于三峡工程的七倍;水泥4000万吨,相当于三峡工程的六倍;高速钢轨32万吨,总长超过5000公里;耗电4.5亿度,足够20万户家庭用一年;施工图纸重达数十吨,此外工程还能够提供上百万个就业岗位,将明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在京沪高铁开工后,平均每天要消耗1万吨钢筋、3.5万吨水泥、11万立方混凝土,完成投资额约1.9亿元;每天工作在1200多公里施工路段上的人员超过11.4万人,大型施工机械超过2.35万台套,其中包括世界最大的千吨级提梁机、架梁机。 京沪高速铁路工程技术复杂,主要涵盖工务工程、牵引供电、通信信号、电动车组、运营调度、客运服务6个系统,是当代高新技术的集成,也是庞大复杂的系统,近年来,我国围绕高速铁 32 路技术完成400多项科研试验,攻克一系列技术难题,如大跨深水桥梁建造技术、软土地基沉降控制技术、无砟轨道技术等;通过铁路六次大面积提速,又掌握了时速200公里及以上铁路成套技术;秦沈、武广等客运专线建设,也为我国积累了高等级铁路建设经验,这些成套关键技术最终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时速300―350公里中国高速铁路技术体系,为京沪高铁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 ? 建造过程 土建工程是京沪高铁施工量最大的部分,全线共分为六个标段,由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旗下的中铁十七局、中铁十二局分别中标1、4标段。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中铁一局、中铁三局分别中标2、5标段,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和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中标3、6标段。六个标段施工总报价合计 33 为837亿人民币,其中第4标段为170亿元。各施工单位在施工工程中,解决了无砟轨道、长大桥梁、高架站无缝线路、沉降控制技术一系列问题,满足了工程建设需要。 京沪高铁双线全长约1318公里,由于施工路段河网众多,广泛分布着深厚的软土层,因此大量采用高架桥梁技术来解决沉降控制问题。在京沪高铁全线共有高架桥梁238座,隧道22座,总长度达1061公里,占全线长度的80.5%。上千公里的高架桥梁由29000多座H型高架桥墩和巨型钢筋混凝土无砟箱梁组成。H型混凝土高架桥墩每座标高12米(相当于四层楼),桩基深入地下40-90米,以控制沉降。其实,这与在城市中建高架道路是一样的建设原理,只是桥墩上面承载的是绵延上千公里的高速铁路。高架桥的造价尽管比路基高,但是造桥可以走直线,有利于提高高速铁路车速。 箱梁的生产和架设,是京沪高速铁路土建施工的关键性工程。全线共设有48个梁场现场浇筑混凝土箱梁,每块箱梁长32米,宽12米,高3.5米,面积相当于一座篮球场,耗用钢筋68吨,混凝土328立方米,对抗腐蚀性、抗震和抗拉裂性都有相当高的技术要求。浇筑完工的箱梁重达900吨,需要用世界最大的千吨级提梁机和架梁机吊装到位,箱梁之间的误差不能超过0.5毫米,而路基沉降必须控制在15毫米以内。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列车在高速行驶时的平稳和安全。高架桥梁施工法还能节约大量土地。普通铁路路基平均1公里占用土地70亩左右,而1公里高架桥 34 梁占地仅为27亩,以此计算,京沪高铁1059公里长的桥梁,能节省施工用地4.5万多亩,相当于30平方公里左右。 箱梁架设完成后,再依次在箱梁上铺上无砟道板、轨枕和钢轨后,高速火车就可以在上面跑了。高速铁路对轨道精度要求非常高,钢轨间的距离误差不能超过正负2毫米,否则呼啸疾驰的列车就会有倾覆的危险,这就需要有高科技的施工技术作保障。为此京沪高铁将全线铺设无缝线路和无砟轨道,“砟”就是小石子。常规铁路都在石子路基的基础上,再铺设枕木或水泥钢轨,但这种石子道碴路基较软,因而列车的速度无法提得很高。只有建在硬路基上,列车才能高速行驶,这就需要建设无碴铁路。京沪高铁路基由一块块混凝土箱梁连接而成,箱梁上预置有安放橡胶垫和弹性扣件的40多万块无砟道板。钢轨在无砟道板上用螺栓等零件对其强力扣死,可以承受时速350公里列车的冲击能量。以前,只有德国和日本拥有修建无碴铁路的技术。目前我国已经攻克了这一难题。 高速铁路因其列车行驶速度高、机车轴重较轻,线路曲线半径较大的特点给钢轨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钢轨具有„四高?(即高内部质量、高尺寸精度、高平直度、高表面质量)。京沪高铁采用的是每米60公斤,单根长度100米的超长高速钢轨,符合350公里高铁标准,耐久度比现有钢轨提高数倍,并且全线无缝焊接,以改善铁路平顺性,提高铁路运行的安全性。根据测算,京沪高铁共需高速钢轨32万吨左右,铁道部拟在全路统筹 35 规划和部署11个钢轨焊接基地,全路焊接用钢轨全部采购100米钢轨。攀钢、鞍钢、包钢等企业都具备重型钢轨的生产能力。此前,攀钢已经为京津高速铁路提高了2.75万吨高速钢轨,其年产量高达10万吨,是世界三大高速钢轨供应商之一。 信号控制系统是高速铁路的关键技术之一。京沪高速铁路通信信号系统的设计、施工、试验、运营维护等依靠我国力量自主完成,并采用国产化、本地化设备。运营调度系统的应用软件全部由国内企业自主开发,满足铁路运营调度系统安全、保密的要求;系统需要的硬件采用开放的国际标准设备或本地化生产的设备。客运服务系统将以席位管理和交易处理为核心,建立能够适应多种售票方式、多种支付形式、灵活营销策略和定价政策,以自助式和自动化为主要售检票方式的全路客运专线统一票务系统。该系统将在借鉴国外高速铁路理念和经验的基础上,实现软件系统完全由国内企业自主开发;其硬件采用国产设备。此外,噪声污染将是京沪高铁治理的重点。全长1300多公里的京沪高铁将初步设计100到200公里的声屏障。 ?国产高速动车组 京沪高铁的总投资约为2200亿元,其中车辆设备采购约占30%,达660亿元。由于京沪高铁高峰期每3分钟一列,按照双向建设计算,至少需要150列动车组。主要由我国机车制造的两大龙头企业南车集团和北车集团研制,以确保拥有中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列车与京沪高速铁路开通同步投入运营。京沪高 36 铁运行车辆主要有两种,包括由南车四方生产的时速350公里级CRH2C型高速动车组,和北车唐山生产的CRH3型高速动车组,每列价格在1.3亿元左右。 2007年12月22日,我国首列时速300公里级“和谐号”动车组(CRH2—300)在南方车辆集团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竣工下线。这标志着我国铁路客运装备的技术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2004-06年,南方四方通过3年时间消化吸收日本E2-1000设计技术、自主制造60列CRH2动车组,打下时速200公里级技术基础。之后,自2006 年开始立项,经历了2年的预研、 设计、制造、调试工作,自主完 成了时速300公里级高速动车组 的研制工作。 CRH2C型高速动车采用中 空型铝合金车体,铝合金型材厚度只有1.5毫米,整个动车组由8节组成,6动2拖配置,包括6节车厢和两端各1节机车,每节车厢仅重7吨左右,全长201米,重345吨,总功率7200千瓦。整列可乘坐610人,大大少于现在人们乘坐的20节一组的普通列车。每节车厢下面都装有电力驱动系统,其中即使有两节车厢的动力系统出故障,也不会影响速度。2008年4月24日,编号CRH2-061C的列车在京津城际线上进行高速测试,其最高时速达到近370公里,打破了“中华之星”创造的321.5公里时速 37 纪录。8月1日起正式投入京津城际铁路运行。 停靠在站台的CRH2高速动车组 2008年4月11日,国产时速350公里CRH3型和谐号动车组在北方车辆集团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下线;该车原型为德国西门子ICE-3列车及中国国产动车组—长白山号,由北车唐山及德国西门子合作研制。整车由8节组成,4动4拖配置,总功率8800千瓦,载客601人。8节车厢加上旅客的重量只有450吨,比和它载客量相当的空客A380客机还轻100吨。CRH3型车体采用中空型铝合金材料,需要在恒温厂房内由焊接机器人自动完成焊接工作,使用寿命可达20年以上。2008年6月24日,CRH3型动车组在京津城际铁路试验中,跑完京津全线120公里仅用时25分10秒,创造出时速394.3公里的高速纪录。 此外,这两种动车组都能“聪明”地主动调节车辆平衡,过大 38 弯或线路颠簸时,乘客几乎不会感觉到晃动和眩晕。 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设计荷载量为世界之最。 ————关键性工程———— 京沪高铁共有高架桥梁238座,这些桥梁,不仅长度长,而且建造难度大、质量要求高,其中昆山特大桥、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淮河特大桥、黄河特大桥等特大型桥梁,创造了多个中国乃至世界第一。 京沪高铁丹阳至昆山特大桥长164.8公里,穿越苏锡常三市,其中,在阳澄湖上一段就长达9公里,为我国高速铁路中桥梁长度之最,也是世界上最长的铁路桥梁。这种设计主要是为了解决苏南地区地质松软、河网密布的问题。除了令人惊叹的丹阳至昆山特大桥之外,京沪高铁江苏段还有三座特大桥梁: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全长14公里;南京秦淮河特大桥,全长12公里;镇江京杭运河特大桥,全长11公里。 39 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是京沪高速铁路技术难度最大的工程之一,主桥长9.273公里,为六跨连 续钢桁梁拱桥,两个钢拱最大单跨 为336米,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 的高速铁路桥梁;三座巨型主桥墩, 每座面积相当于7个篮球场,采用 精确定位技术,误差仅43毫米,是我国桥梁建筑史上的“巨无霸”; 桥主桥采用了世界最大吨位的球型支座,承载力达1.8万吨;大钢梁采用Q420qE型高强度特种钢,总重量超过8.23万吨,相当于武汉长江大桥的4倍,鸟巢体育场用钢量的2倍。桥面采用六线布置,分别为京沪高铁双线、沪汉蓉铁路双线和南京地铁双线,其中京沪高铁时速350公里,沪汉蓉铁路时速200公里,南京地铁时速80公里。这种差速布局是为世界罕见。 京沪高铁全线设有北京、上海2个动车段,新济南、南京南、虹桥3处动车运用所;20个固定设施保养点; 中间站设两条正线,四条到发线。北京南站,南京南站,上海虹桥站是这21个车站中最重要的三个枢纽车站。其中北京南站被誉为“亚洲最大火车站”,主站房建筑面积达31万平方米,相当于40个足球场,可容纳1万多人同时候车,按13台24线布置,每年的客流量将达到上亿人次,伦敦希思罗国际机场所有航站楼加起来的面积也不及北京南站。上海虹桥站建成后将是长三角地区最大的火车站,车站总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按16台30线布置。南京南站 40 的站房建筑面积也超过8万平方米,共有15个站台。这三个车站都是是集高速、城际、普速铁路、市郊铁路、地铁,公交车和社会车辆为一体的特大型立体交通枢纽。 一端连着政治和文化中心北京,另一端连着经济中心上海,从环渤海经济圈到长三角经济圈,建设京沪高铁已经超越了一般经济性的考量,而是具有深远的政治经济战略的丰富内涵,对于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崛起的历史大视野中,京沪高铁必将占有一席重要的位置,它将成为中国经济起飞的象征。 ————京沪高铁18年大事记———— 1990年12月,铁道部完成“京沪高速铁路线路方案构想报告”。 1994年,当时的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国家体改委和铁道部课题组完成了“京沪高速铁路重 大 技术经济问题前期研究报告”的深化研究。 1994年12月,国务院批准开展京沪高速铁路预可行性研究;同月,铁道部成立京沪高速铁路预可行性研究办公室。 1996年4月,完成“京沪高速铁路预可行性研究报告(送审稿)”。 1997年4月,完成“京沪高速铁路预可行性研究报告补充研究报告”,并据此上报了项目建议书。 1998年10月至2000年4月,当时的国家计委委托中咨公司对“京沪高速铁路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评估。铁道部按评估意见 41 完成了“京沪高速铁路预可行性研究报告。 2000年1月,按国务院要求,铁道部配合中咨公司完成并上报国家计委《关于高速轮轨与高速磁悬浮比较的论证报告》。 2001年,当时的国家计委和国土资源部联合颁发《关于预留京沪高速铁路建设用地的》,要求沿线地方政府预留京沪高速铁路建设用地。 2003年7月至10月,完成了设计暂行规定国际咨询。 2003年9月,中咨公司召开了京沪高速铁路建设论证会,评估了京沪高速铁路建设的必要性、轮轨方案和磁浮方案的比选,认为高速轮轨技术是现阶段的必然选择。 2003年12月至2005年7月,完成了设计国际咨询。 2006年2月22日,国务院第126次常务会议批准京沪高速铁路立项。 2006年5月至11月,中咨公司受国家发改委委托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估工作。 2007年8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批准京沪高速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9月12日国家发改委批准京沪高速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 2007年10月22日,国务院决定成立京沪高速铁路建设领导小组。 2007年11月16日至12月1日,国家发改委组织专家组完成了京沪高速铁路初步设计优化评审工作。 42 2007年12月5日,铁道部批复初步设计。 2007年12月10日,京沪高速铁路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 2007年12月26日,国土资源部批复先期用地。 2007年12月27日,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创立。 2008年1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开工建设。 2008年4月18日,京沪高速铁路正式开工建设。 2008年11月23日下午4时30分,一根长32米、重900吨的简支箱梁稳稳落在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北岸引桥G0—G1号墩 43 上,这是京沪高铁江苏段架设的第一片箱梁。吊起这个庞然大物的是900吨级架桥机,使用的龙门吊为亚洲之最。 京沪高铁常州西特大桥。绵延上千公里的京沪高速铁路,就是由29000多座标高12米的H型混凝土高架桥墩,和每块重达900吨的32米巨型混凝土箱梁连接起来的。 44 2008年10月13日,京沪高铁南京大胜关特大跨江大桥开始架梁 京沪高铁上海虹桥站——世界最复杂的立体综合交通枢纽 45 后 续 通过学习工程导论这门课程,让我对我所学的专业有了初步认识,对工程也 有了新的更深刻的认识,它不仅是技术,需要有创造精神,具有艺术性。让我知道我要具有存疑、思考、实践、合作这些品质,才能成为优秀人才。知道了“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知道了工程的目的是造福人类;知道了我要有严谨的态度,缜密的分析,清晰地头脑等等。我要努力拥有这些让自己成为造福人类的人才~ 还有通过小组的团队作业让我知道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大家贡献自己的能力与智慧,过程真的很值得体会~ 总之这一学期的学习让我有了全新的认知,让我充满激情的投入到四年的学习中去 王旦旦 作为一名初级学习认识工程的我虽然还末知工程的具体实施过程,工程需要我们用严谨的态度和认真负责的心态来对待,因为完成一项工程如同对自己的进行了一次人生的洗礼,让我们彻底感觉到人生的意义。我们都知道工程师是从事工程的巨人,是科学家、艺术家、和对末来世界的创造者,具备一定的能力和素质。他们已具备完全理解工程的能力,我渴望成为一名工程师,成为末来世界的创造者,但成为一名工程师需要自己的恒心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更需要严谨的态度,让自己扬起自信的风帆,努力夯实基础,提高能力,相信自我~ 曹会会 46 工程导论这门课程让我学习到很多东西。了解到工程是科学和数学的某种应用,通过这一应用,使自然界的物质和能源的特性能够通过各种结构、机器、产品、系统和过程,是以最短的时间和精而少的人力做出高效、可靠且对人类有用的东西。于是工程的概念就产生了,并且它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和技艺。完成一项工程无论宏大与渺小都需要缜密详细的部署与规划,一项工程的成功与否不仅要看它产生的经济效益还得考察它对环境的影响。经济效益高,环境破坏小的工程才是称得上成功。 刘克伟 工程导论刚开始觉的挺抽象的,就像理论课一样,讲一些大道理,与专业课和实践工作好似关系并不大。上课也曾感到迷茫,但是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和老师的透澈讲解,使我意识道工程的重要性,透过工程看到了人类的发展与未来,有人生存的地方就有工程的存在。学习工程导论是为以后的工程学打基础的,试问连工程和科学界线都分不清的人,又怎能学好自己的专业,更何谈做一个合格的工程师了~工程导论并不是纸上谈兵,它讲的也并不是空虚无用的大道理,它里面蕴含着丰富的工程学文化,它指引着我们在这条路上走的更远,使我们将来都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人,甚至资深的工程师~ 韩硕 47 第一次讨 讨论主题 论 第二次讨 分配任务 论 第三次讨 总结汇报并讨论解决遇到的问题 论 第四次讨 总结汇报并讨论解决遇到的问题 论 第五次讨 总结报告 论 第六次讨 报告的撰写及排版 论 48
/
本文档为【高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