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抵制日货.doc

2017-10-21 15页 doc 34KB 17阅读

用户头像

is_014457

暂无简介

举报
抵制日货.doc抵制日货.doc 无论是各种知识还是产品,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都是人劳动的产物,这些东西在给世界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在推进社会发展。人类的发展目标是使每一个人的生活更加美好,更加方便,快乐,而不是所谓的政治,因为政治本来应当是为每一个人服务的。现在,用政治的方法把普通人切割开,挂上“侵略者”“坏人”的标签,然后全盘否认对方,把本来他们创造价值提供方便的东西根除,是一种不道德的方法 爱国应当是一种种具体的,意味深长的表现,不是发泄情绪和不讲道理的行为。同样爱国主义教育也不该是只宣传仇恨而不试图化解。我们的目的是更理解这个世界,更...
抵制日货.doc
抵制日货.doc 无论是各种知识还是产品,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都是人劳动的产物,这些东西在给世界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在推进社会发展。人类的发展目标是使每一个人的生活更加美好,更加方便,快乐,而不是所谓的政治,因为政治本来应当是为每一个人服务的。现在,用政治的方法把普通人切割开,挂上“侵略者”“坏人”的标签,然后全盘否认对方,把本来他们创造价值提供方便的东西根除,是一种不道德的方法 爱国应当是一种种具体的,意味深长的表现,不是发泄情绪和不讲道理的行为。同样爱国主义教育也不该是只宣传仇恨而不试图化解。我们的目的是更理解这个世界,更爱这个国家,让这个国家免于战争的威胁,让过去发生的事情不再重演,而不是在强大以后再去欺负别人。 大学生之所以抵制日货,是因为在传统教育中,只去激发对侵略的愤怒,而不去介绍战争的残酷,我们一直在作为一个受害者,不断去博得同情和种下报仇雪恨的誓言而不是客观的讲述历史,让人们引以为戒。 我们大学生对“抵制日货”等口号曾经非常支持。现在我们认识到,爱国要与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核心利益———繁荣和统一结合起来。我们会遵循冷静理智、合法有序的原则,选择合适的方式表达我们的感情。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汉语专业研究生三年级学生吴明瑜说,中国现阶段正处在发展战略机遇期,中日经贸正处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时期,我们不能盲目、冲动地对待中日关系,要理智、理智、再理智。 我们买外国的东西,不代表我们不爱国,不代表我们就是背叛,从长远看,反而更有利于国家生产力的发展,国家经济的成长。 大学自古就是思想之花盛开的乐园,大学生们思维活跃,爱憎分明,是一个在思想、文化知识占有量方面占相对优势的青年部落,就像社会的神经末梢,社会上任何风吹草动都能在大学生的言行中首先灵敏的体现出来。灵敏和活跃的思维是接受各种信息的最有力土壤,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也往往在大学期间成型。所以对于大学生来说,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大学阶段的重要任务。 最近一段时间,笔者的邮箱里经常会接到一些邮件,有认识的人发的也有不认识的人发的。内容大都是号召起来抵制日货。虽然本人对日货并不怎么敢冒,但对于这种十分激进的观点也是不赞同的,日本军国主义对我们中华民族造成重大心理创伤,我们是绝对不能忘记的。但是,这些号召抵制日货的邮件,却让我非常反感。比较简单的原因是,很多邮件明显试图通过谎言来打动人。就像对某个著名的化妆品品牌,某些邮件居然能编出这样毫无技术含量的鬼话,说是厂家在里面下毒,目的就在于毁坏中国女同胞的脸蛋。对于这样的激进语言,只要我们稍微怀有一丝理性就不难发现。企业都是以营利为目的,它们是不会冒着利益风险这么干的。再说,尽最大可能赚取中国人的钱才是他们的目的,有谁那么傻会故意失去这么广大的中国市场呢, 很多人认为只有抱着日本的东西一律反对的态度,才是爱国。在本人看来,似乎有些狭隘,很多大学生们,动不动就要挥洒千万人血肉,展开复仇之战,这恰好是20世纪上半叶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的思维方式。军国主义其实就是一种偏执成狂的爱国主义,20世纪早期,日本包括首相在内的文官政府反对与中国展开全面战争,结果疯狂的少壮派军人竟公然闯入首相官邸将其杀害。正是这种打着爱国旗帜,可以为所欲为,无视基本法律规范,更无视他人的选择权利和自由思想的思维方式,将日本送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我们知道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和法国都是对手,双方战死的人数比例远远超过中国和日本。但是战后德法两国更多的是着眼未来,维护未来的和平和共同发展才是重要的事情,仇恨无论如何不是新的战争的理由。 话题在转向日本的产品,面对风行世界的日货,我们更多的应该是反思,而不是歇斯底里的失去理性的叫骂。我们都读过“农夫与蛇”的故事,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人们,被毒蛇咬过的人,自己要反思自己的行为,反思的目的是为了以后不再被毒蛇所害。有的人甚至自豪的说“只要全中国抵制日货一个月,日本的企业怎么怎么样”,然而事实是号召抵制日货似乎也不是一次两次了,结果怎么样呢,据有关资料显示,我们伟大的三峡工程所用的全部特种钢材都是进口自日本,这么说连党中央都不爱国了, 日货到底需不需要抵制呢,首先本人认为无论是哪国的商品品,只要是合法进入市场的产品,买还是不买,是每个消费者自由选择的权利。你可以自己不买日货,也可以号召其他人不买日货,但是你没有权利以爱国主义的名义来审判那些购买日货的人们。从另一个方面讲,日本的产品之所以长盛不衰,这正说明了它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生产力,这样的产品恐怕不是说抵制就能抵制的了得。 面对60年前的那场灾难,我们应该正确面对,反思才是正路。日本军国主义者犯下的罪行不应由日本人民来承担,只要看过冯小宁导演的《紫日》,我们就能感觉到,日本的普通人民其实也是军国主义的受害者。 其实需要我们大学生去关注的社会热点很多,西部那么多失学孩子的问题难道不需要我们去关注吗,农民的就医难、看病难问题不需要我们去思考吗,我只希望我们新时代的年轻人不要在口头上发牢骚,而应踏踏实实,总之爱国主义的情操不是骂出来的。 中国大学生抵制日货签名留言区: 如果你买日本汽车,将来开上中国街头的日本坦克就是你造的。 如果你买日本橱具,将来射穿你儿子头颅的子弹就是你造的 。 如果你买日本电视音响,将来就会在战地喇叭中听到中国人被杀的哀鸣~ 我们没有时间和权力去采取政治行动,我们只能作力所能及的事. 抵制日货是我们对付日本人的最好行动,不但简单而且有效( 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来和我和许多爱国人士一起并肩战斗吧~ (网上流传的一些东西) (1从大学生的反应过于激烈来说事,抵制日货没有错,但是以抵制日货来并不能说明你爱国,只能表达你日本的仇视。2抵制日货与爱国的关系并不大,如果爱国就应该如周恩来所说“为振兴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如果你爱国就应该好好读书制造出比日本商品好的东西,这样人们不就自然而然的不再买日本货3前年武汉有一个大学生抵制日货的游行,很多人打折抵制日货的标语,却拿着日本制造的相机来照相。这说明了什么,大学生将抵制日货当成了一种口号去喊,而并没有去付出真真的行动) 诚信 诚信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之一。无论在过去或是现在,诚信对于建设人类社会文明都是极为重要的 诚信, 诚信是一种人人必备的优良品格,一个人讲诚信,就代表了他讲文明,讲诚信的人:处处受欢迎;不讲诚信的人,人们会忽视他的存在;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讲诚信。 诚信是立人之本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认为人若不讲信用,在社会上就无立足之地,什么事情也做不成。 诚信是齐家之道 唐代著名大臣魏徵说:「夫妇有恩矣,不诚则离。」只要夫妻、父子和兄弟之间以诚相待,诚实守信,就能和睦相处,达到「家和万事兴」之目的。若家人彼此缺乏忠诚、互不信任,家庭便会逐渐崩溃。 诚信是交友之基 只有「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才能达到「朋友信之」、推心置腹、无私帮助的目的。否则,朋友之间充满虚伪、欺骗,就绝不会有真正的朋友,朋友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和谐的大学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诚信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从现实来看,大学生诚信教育缺失,严重阻碍了和谐校园的建设,加强诚信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从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现状入手,分析了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进一步提出了提高大学生诚信素质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教育;和谐校园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的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在这种大环境下,一些大学生诚信意识淡薄、诚信行为缺失等问题日益凸现,已经成为校园中不和谐的杂音。因此,在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进程中,塑造大学生诚信道德人格,促进大学生诚信教育,推动和谐校园建设进程,具有重要社会价值意蕴。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现状 1、学业上不诚信现象层出不穷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在高校中,有一部分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由于定位不正确,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学习过程中诚信缺失现象随之产生,考试作弊现象则是典型表现。在百度网上一份大学生诚信问题问卷显示:有14.6%的同学在大学考试过程中有过违纪行为,6.9%的同学有过找枪手或雇用枪手的经历,而48.7%的同学对考试作弊抱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态度,9%的同学认为这是“大众趋势”。 1.建立诚信评估机制和奖惩, 完善约束体制 实践证明,诚信道德的养成,仅仅靠说教和环境的熏陶是不够的,必须有完善的信用体系和相应的奖惩制度作保证。高校在开学初,为学生建立学籍卡的时候就应为每个学生建立个人信用档案,详细记录个人基本情况、品行说明、学习成绩、信用记录以及奖惩状况,并依据个人档案作为学生评奖评优、入党、升学就业、发放助学贷款等的一个重要指标,这样定能促进学生诚信习惯养成,有助于在校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最终带动整个校园的诚信氛围的营造。 2.充分发挥教师的楷模作用 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应该起到模范作用,教育家加里宁说:“教师,一方面应当是学识渊博的人,另一方面应当是高尚诚实的人。”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诚信品德,教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做课堂上的讲师,实践上的工程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教育学生、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教 师的诚信道德修养水平是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根本。 3.创设诚信环境,做到环境育人 和谐校园的建设最终是体现整个校园的风气上,所以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的最终解决有赖于整个校园风气的根本好转。因此,我们应该在全校园营造诚信氛围,充分发挥校园舆论作用,在坚持诚信教育的同时结合诚信宣传,全校可以通过校报、学校网站、宣传橱窗等各种媒体大宣传力度。同时也对同学们身边的种种不诚信行为,加大宣传,利用舆论作用,使同学们感到不诚信是一种可耻的,并且是害人害己的行为,最终也必将得到应有的惩罚。 摘要:和谐的大学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学生的诚信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目前,大学生的诚信危机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严重的阻碍了和谐校园的建设。造成大学生诚信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高校在发展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不和谐问题和存在的教育弊端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必须要进行教育创新,完善诚信机制,实现大学生诚信回归,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和和谐校园。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教育,构建,和谐校园 一、大学生诚信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基础性、重要性工作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并把这作为中国共产党全面提高执政能力的五大能力之一。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以诚实守信为荣”。很显然,诚信已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有的深刻内涵之一。 大学校园是社会的特殊组成部分,其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在当代的中国社会中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尤其是对文化意识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诚信也应该是和谐校园的深刻内涵和重要特征。 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优秀群体,他们思想活跃,朝气蓬勃,奋发有为。他们有着比其他群体更高的学历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开阔的视野,地域和职业的交流性强,社会公德和法制观念等都高于一般人,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更是和谐校园建设的生力军。在他们身上寄托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历史重任。他们步入社会后,将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也将成为人类知识和文明的传承者,他们是否具有较高诚信度是衡量其合格与否的一个重要,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也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与未来。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社会诚信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群体的整体诚信素质,是检验和谐校园建设成效的标准,是反映和谐校园建设进程的一面镜子。因此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必然成为和谐校园建设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突出,影响和谐校园建设 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一些大学生诚信意识淡薄、诚信行为缺失等问题日益凸显,已经成为校园中不和谐的杂音,甚至产生广泛的社会负面影响,严重阻碍和谐校园的建设。 1.学业上的不诚信触目惊心。 一方面是日趋严重的考试作弊现象成为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典型表现。在一份对福州大学城地区(包括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学院等高校)有关大学生诚信问题的问卷调查显示:其中12.4%的同学在大学考试过程中有过违纪行为,10.4%的同学有过寻找“枪手”或雇佣“枪手”的经历。而40.1%的同学对考试舞弊现象抱以“事不关己,独善其身”的冷漠态度,8%的同学则是认为应“随波逐流,避免吃亏”。作弊一直以 来是大学校园里一个无法禁绝的现象。来自对南京地区大学生作弊问题的一份调查中显示:59.5%被调查者承认偶尔会作弊,另有接近10%的被调查者承认自己在考试中经常作弊,且绝大部分被调查者表示自己不会检举他人的作弊行为。广西师大对该校16届违纪学生的纵向研究表明,考试作弊后8年比前8年上升了24.6倍。更有甚者,高价招聘“枪手”的启事公然张贴在校园的广告栏上。高校“枪手”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的考试认证秩序和相关证书的信用质量。另一方面是学术研究、论文抄袭严重。部分大学生撰写论文是上网抄袭别人的现成文章,东拼西凑,粘贴复制,还美其曰“拿来主义”、“走捷径”。图书馆的阅览室里,经常可以看到各种杂志一些文章的标题上被注明“已用”的字样。学生的这种对待论文的态度,客观上催生了“论文买卖”的“市场”,一些论文网站、所谓的“学术传播公司”、枪手广告由此向大学校园渗透,一些大学生甚至参与其中的“经营”。 2.大学生就业中的不诚信已引起社会的警觉。 在应届大学生求职中,每一个人都会制作一份精美的履历,用以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己。但有些大学生平时学不努力,成绩低劣,表现较差,综合素质不高,求职时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在个人履历上“掺水”作假,涂改课程成绩、夸大奖励事实、伪造等级证书等以增加竞争资本。在某次招聘会上,一家用人单位,收到84份求职履历,竟发现有5人同时为同一学校的学生会主席,6人同时为同校同班“品学兼优”的班长。在就业过程中爽约现象屡见不鲜。某些大学生缺乏诚信意识,契约观念淡薄,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后,找到了条件更好的单位便不辞而别,而且想方设法逃避法律责任。为了能够多一次选择,往往“一女多嫁”,同时与几家用人单位签订应聘协议,这山望着那山高,失信于用人单位,给用人单位工作带来被动,大大增加了招聘成本。调查发现,“当遇到更优越的单位要招聘你时”,遵守、选择先签约单位的学生仅有22.3%,大多数学生则陷入两难的境地,选择“视情况而定”的高达73.4%。上述问题已经引起了用人单位的警觉,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不再愿意承担起培养大学毕业生的社会责任,转而倾向于通过社会招聘途径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这也是导致对毕业生需求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2006年3月广东省教育厅就业指导中心公布了一份《2006年毕业生选聘现状调查问卷》中表明,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和诚信最令用人单位不满。 3.大学生经济上的不诚信已经导致社会信任危机。 国家助学贷款是以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大学阶段学业为目的,完全以大学生自己的身份、人格和信誉为担保的贷款,是完全意义上的信用贷款。但根据《文汇报》载文报道,在对复旦大学中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调查显示,29.7%的学生不了解个人诚信制度,甚至有近两成的学生表示“对是否还贷款还很难说”。2002年4月12日《中国青年报》报道:重庆市首次发放的两批国家助学贷款还款期限已到,但却分别有约20%、30%的受助学生未能如期还贷。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2002年5月到期的45名毕业借款学生,有37名学生违约,违约率达82%,37 人中又有20人毕业后不知去向而无法联系上。而目前我国普通消费信贷违约比例还不到3%~高违约率问题已成为进一步开展国家助学贷款的最大障碍。大学生信用贷款的风险前兆大大牵制了银行的积极性,工商银行河南省分行营业部为催缴被拖欠的助学贷款,甚至不得不在媒体上公布违约大学毕业生“黑名单”。在这种情况下2003年以来,由于贷款学生违约率过高、银行风险大而利润微薄等原因,陆续有银行对高校停止发放助学贷款,一时间,有关高校助学贷款告停的新闻不断出现。我国高等院校还普遍存在学生拖欠学费现象,大学校园内出现了“恶意欠费族”。山东济南的《齐鲁晚报》报道,山东师范大学每年拖欠学费人数有千人之多,共拖欠学费400多万元。在拖欠学费的学生中特困生仅占三分之一,半数左右的学生拖欠学费并非因为经济困难的原因,而是恶意欠费。大学生拖欠学费的现象日渐突出,使在办学中时感到资金捉襟见肘的诸多高校雪上加霜,直接影响正常的教学、科研活动。 4.日常生活中的不诚信随处可见。 高校图书馆图书期刊被盗被撕现象就令校方头痛不已。一些学生看到有用的、感兴趣的文章,懒得拿去复印或摘抄,而是趁管理员不注意时随手撕下占为己有,有的学生还自诩“窃书不算偷”,心安理得,感觉良好。网络交往毫无诚信可言,宿舍失窃竟为舍友所为,为了购买半价车票而伪造学生证,对自己的言语出尔反尔,对同学违纪行为进行隐瞒、包庇等等,不一而足。 三、学校发展建设中存在的不和谐问题是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 造成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因为传统诚信伦理局限性的传统思想文化根源,也有当前政府失信、企业失信、传媒失信以及监督体系不健全的社会社会根源,还有家庭教育失当根源。但不能否认,高校在发展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诸多不和谐问题、存在的教育弊端等是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 1.教师的诚信素养影响着学生诚信意识的形成。 由于目前的高校间的校际竞争激烈,高校在引进师资时只注重专业水平,忽视了道德素养。而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一些老师也开始一切向 “钱”看,教育价值观、职业道德、专业水平都出现了偏差,这些教师在教学上将经济利益最大化,尽可能地多上课、多兼职、多赚钱,不愿、也抽不出时间接受新东西,不备课就给学生讲课,随意更改上课时间,把生活中的情绪带到课堂;在学术上心态浮躁,在完成这些科研任务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急功近利、不择手段,如买版面发表文章、买书号出版著作、改编文章、甚至公然抄袭或剽窃他人成果。这些教师教风不认真、学风浮躁、学术道德卑下,不能在诚信意识和行为上起到榜样和示范作用,存在着教书与育人相分离、理论与实践相矛盾、言传与身教相背离的现象,在学生中造成不良影响,使诚信教育成为流于形式的空洞说教。 2.学校的德育方式、方法问题影响着学生诚信意识的形成。 诚信教育,主要通过道德教育。但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教育体制都是强调应试教育,而对学生德育的要求并不高,这种重知识、技能、证书而轻视道德教育的思想,使诚信失去了文化传承的最佳途径,诚信教育也就相对弱化了,最终导致教育和品德的分离。而就学校的德育而言,也是以说教和灌输的方式方法为主,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抽象化、空洞化、形式化的弊端。教育方法枯燥、单一,流于形式,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尤其是不分对象、内容、场合的“命令式”、“填鸭式”的教育方法使认知教育和实践教育脱节,并且直接导致知行脱节,严重影响德育实效。淡化情感的德育方式方法,结不出诚信的果实。教育内容标准化、模式化脱离实际,缺乏时代性、层次性、针对性。德育教育内容的政治化倾向弱化了人们的诚信教育,理想化色彩导致人们习惯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共产主义等理想层次的道德教育,相对忽视规范层次的道德教育,尤其是诚实、守信这种人与人交往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的教育。 3.学校内部管理体制问题影响着学生诚信意识的形成。 目前高校许多领域和部门存在着一定的漏洞,管理松散,约束机制不健全,特别是一些与学生联系比较密切的职能部门,由于缺乏监督机制,客观上为学生不讲诚信提供了可乘之机。学校为保障教学而制定了各种,但在执行过程中常常出现偏差,例如,在奖学金评定中的不实事求是,先进个人、干部评选中的暗箱操作,等等现象,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对大学生的正面诚信教育,并成为部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重要诱因;部分学生钻学校诚信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的空子,不按章办事、拉关系、走后门,“捞便宜”在他们眼中早已不是什么羞耻之事。学校为保证就业率,对学生“自荐材料”的“注水”,也视而不见,毕业鉴定表中一律都是 “表现良好,学习认真„„”。管理机制问题,无法在学校形成良好的诚信氛围,一定意义上表明了学生与学校诚信意识的 “双输”,其结果只能加剧大学生的不诚信心态与行为。 4.学校自身的失信行为影响着学生诚信意识的形成。 前一段时间,有许多不具备资格的学校借高等教育改革、院校合并重组之机,不顾基础 条件、师资力量等一味大规模合并、升级。中专变大专、大专变学院、学院变大学,甚至有的学校根本不具备教育部门审批的办学资格,也大肆招生,降低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失去了教育应有的社会诚信。其次,同时高校还存在着教育乱收费等教育失信行为,主要是收取与招生录取挂钩的捐资助学费、点招费、转专业费、赞助费、建校费等。这些乱收费有的是明码标价,按分计价;有的收费金额特别巨大。为避检查,有的学校收取现金后不给学生开出任何票据;有的让学生直接交存折、银行卡;有的由校友会、董事会、工程建设部门向学生收取。西南政法大学、西安外国语学院、武汉科技大学、北京广播学院等在2002年、2003年招收新生时,分别按每人5000元至10000元不等的标准收取了赞助费、点招费、转专业费等。这些从根源上就为大学生的失信行为埋下伏笔。 5.高校扩招导致的就业压力影响着学生诚信意识的形成。 由于市场对高校扩招未能做出及时反映,导致就业压力加剧,一时间呈现虚假的“人才过剩”和片面的“学历高消费”。有些用人单位在招聘大学毕业生时,不能客观的实事求是,而是重学历、重证书、轻能力,专科生能做的事用本科生,本科生能做的事用研究生,不管是否需要,招个博士充门面。这些促使大学生毕业时弄虚作假,努力粉饰自己,甚至铤而走险篡改个人资料。 四、引导诚信回归,推动和谐校园建设 和谐校园呼唤诚信,诚信教育则是实现和谐社会和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要从教育创新和完善机制两个方面着手,有针对性的纠正学校发展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不和谐问题,改革现有的教育弊端,努力提升大学生的诚信品质,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和谐的人” ,进而推动和谐校园建设。 (一)与时俱进,创新传统教育方式方法 1.全面阐述诚信内涵,实现自律与他律的和谐统一。 诚信既是一个道德范畴,又是一个法律范畴,要将诚信在道德范畴与法律范畴的涵义向学生讲全、讲深、讲透。让学生真正明白,诚信不仅是一项道德的义务,更是一项法律义务而一项法律义务。因此,既要通过道德的自律提倡诚信,又要通过法律的他律规范诚信。要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使学生把外在的诚信准则内化为自身所遵循的理念,并通过道德的自律,通过自我评价、自我监控、自我激励等来塑造自己的诚信形象。诚信作为一项法律义务,具有强制性,违反诚信义务必须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通过这种教育,强化诚信的法律他律效果。通过法律规范和道德引导,促进自律和他律的统一。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认知与行为的和谐统一。 要改变现有的灌输式的德育方式,通过制造舆论氛围、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让学生自觉参与其中,认识到诚信是一种美德,是我们安身立命之本,从而树立起诚信行为光荣,失信行为可耻的道德信念,逐步使大学生认同诚信并主动去实施诚信行为,从而做到知行合一。 3.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实现言传与身教的和谐统一。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教重于言传。只有教师先做到身正行直,认真践行“八荣八耻”大学生们才能信服,才能为大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做出表率,才有资格教育大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因此要把师德建设作为重点,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引导教师履行《教师法》规定的职责和义务,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以自己的道德追求、道德情感和道德形象去教育和影响学生。 (二)完善机制,鼓励诚信 1.建立大学生诚信的档案管理机制。 对大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行为中的诚信表现进行客观记录,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将 其纳入大学生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学生诚信档案的电子化管理。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内容涉及面广泛, 可以包括在校期间国家助学贷款还贷情况、学杂费交费情况、违反校规校纪情况、勤工助学情况、尽相关责任义务情况及履行承诺情况等,要具有可操作性、针对性、学生参与性、教育性等特点,真实反映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道德水平状况,便于学校和社会对大学生本人的了解。 2.构建大学生诚信度评价机制。 结合大学生的诚信档案,学校应该成立相应的大学生诚信度的评估部门,构建大学生诚信度测评体系。测评体系要有测评内容和具体量化指标,测评的途径可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老师评议和社会中介机构评议,从而把大学生诚信状况划分为不同的级别。通过诚信度测评体系可以考核学生过去、现在的诚信状况,可以预测大学生个人诚信道德的发展趋势,从而逐步建立起大学生个人信用评价体系,引导大学生终身诚实守信,珍惜自己的信用,使个人信用如同自己的第二张身份证。 3.建立大学生诚信的奖惩机制。 包括建立大学生诚信的激励机制和惩处机制。对诚信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同时根据大学生诚信度测评的结果,将大学生的诚信情况作为评比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推荐优秀团员入党的重要标准;对于违反诚信规范的大学生,可以视其情况进行程度不同的处罚,使他们为自己的失信行为付出代价。只有这样,在大学校园里真正做到守信者得到精神和物质的褒奖,失信者受到物质和精神双方面的惩罚,才能促使大学生诚信行为的良性循环,逐渐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浓厚氛围。 4.完善学校诚信监督机制。 学校要对诚信教育的开展和落实,对诚信评价的客观否予以监督。监督的对象要包括学生、教师、管理者和职能部门。建立诚信监督机制尤其要紧密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切实保证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而不能流于形式,切实保证诚信教育和诚信评价的顺利进行 (从考生作弊,论文造假,毕业不还贷来说事)
/
本文档为【抵制日货.doc】,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