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小学班队工作原理与实践

2019-10-02 3页 doc 42KB 8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彩华

人民教师

举报
小学班队工作原理与实践·小学班队工作的对象:年龄六七岁至十一二岁阶段的以学习为重要任务的儿童。是有个性特点的小学生个体,研究小学生社会文化心理活动规律及特点,研究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认识过程、情感、意志、社会行为和个性特征的发展过程与特点,研究小学生个体在小学班队影响下怎样成长、发展的变化和规律,研究现代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是做好班队工作的重要前提。·现代小学生发展的特点:一是面临新生活环境的适应(1.学习环境的变化2.人际环境的变化3.活动环境的变化)。二是接触的信息量开发庞杂。三是个性化行为表现较强。四是整...
小学班队工作原理与实践
·小学班队工作的对象:年龄六七岁至十一二岁阶段的以学习为重要任务的儿童。是有个性特点的小学生个体,研究小学生社会文化心理活动规律及特点,研究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认识过程、情感、意志、社会行为和个性特征的发展过程与特点,研究小学生个体在小学班队影响下怎样成长、发展的变化和规律,研究现代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是做好班队工作的重要前提。·现代小学生发展的特点:一是面临新生活环境的适应(1.学习环境的变化2.人际环境的变化3.活动环境的变化)。二是接触的信息量开发庞杂。三是个性化行为表现较强。四是整体智力水平趋于提高。五是积极的主体参与意识产生。六是成人化倾向过早的出现。七是心理行为问日趋明显。·班级的含义:班即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它是由年龄相近、知识程度大体相同,有共同学习任务的几十名学生组成的群体。·班级的性质与特点:第一,班级是按照学生年龄划分的,同一年龄阶段学生的文化程度和身心发展水平大致相同。第二,班级作为儿童所属的正式群体是由学校根据学籍管理规定编排、组建的。第三,班级集体的主要任务是课程的学习和训练。第四,教师是社会委派的承担教育工作的专职人员。·少先队的含义:对是指少先队,它的全称是中国少年先锋队。中国少年先锋队是中国少年儿童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以共产主义精神团结、教育全体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党以先锋命名这一组织,是为了教育少年儿童学习革命先锋的榜样,继承他们的事业。·少先队的性质和特点:①革命性②教育性③群众性④自主性·班队工作者:是指班主任和少年队辅导员。他们是从事班队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教育者。·班队工作的基本内容:一.班级工作的基本内容:①班级日常管理(班级教学常规管理;班级各项建设;班级卫生保健;了解、研究学生;班级总结评比;假期生活管理)②班级集体建设(建设优秀的班集体需做到:了解学生与班级的特点;实施目标管理;培养班级核心与积极分子;形成良好的集体舆论和班风;协调班集体与非正式群体)③班级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教学活动;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④学生家长的工作。二.少先队工作的基本内容:①入队前教育②少先队组织教育③培养少先队干部④开展少先队活动(少先队活动的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少先队活动要以集体活动为主要形式,充分发挥队集体的教育功能,同时通过这些有益的活动,促进团结向上的集体精神的形成和巩固;第二注意少先队活动的广泛普及,让每一个队员都成为活动的积极参加者,使每一个队员都能在活动中分收到教育;第三注意教育性与趣味性的有机统一,寓教育于有趣的活动之中,在趣味性活动之中融合教育;第四注意少先队德育活动的针对性;第五,注意发挥队员的自主自动精神;第六,创造热情向上的活动范围)·班队工作者的任务: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发展初步的道德能力。二是教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①培植学习能力②掌握学习方法③提倡合作学习。三是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活动与交往能力。四是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良好心理素质:①把身心健康教育纳入日常班队活动之中②发挥班队隐性教育资源的作用③开展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活动。·正面教育原则:是指班队工作者要以正面的事实、道理、榜样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让学生学会分辨是非善恶,自觉接受教育。·贯彻正面教育原则的要点:一是在教育学生懂得是与非、好与坏的过程中,着眼点应放在什么是对的、好的。二是在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思想道德行为时,要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三是在日常教育中,要坚持表扬为主,批评为辅。·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是指班队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既要真诚地关心、尊重和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贯彻这个原则需做到:第一要热爱学生;第二,严格要求要适度、合理;第三热爱、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密切结合。·集体教育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原则:是指班队工作者在工作中要注意培养学生集体,并在此过程中教育每个学生,又要通过每个学生的成长进步,促进集体的巩固和发展,把培养学生集体与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个别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贯彻这个原则需做到:第一要注意培养和形成良好的班集体;第二要注意个别教育;第三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应该结合起来。·适应年龄特征与因材施教相统一的原则:是指班队工作者在工作中要充分了解和熟悉教育对象,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育一致性和连贯性相统一原则:是指教育活动的各个阶段之间要相互连接,统一连贯,形成系统,有地进行,同时学校内部及学校内外各方面的教育力量要在认识上协调一致,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小学班队工作的主要方法:一.说理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改变学生品行中不良特征的方法。)①说服要靠科学②说理要因时就势③说理要入情动心。二.行为观察法:(是儿童行为研究中最常见、最普通的方法,即从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小学生在一定条件下行为发生的变化,并做出观察记录,进行分析研究,以了解小学生行为发展变化的规律的一种方法)①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②要有多样化的观察方式③尽可能地在常态下观察。三.情境教育法:(是指自觉利用环境、气氛、周边人际关系影响以及教育者自身教育因素对受教育者施加积极的影响的方法)(方式)①情境熏陶②环境陶冶③爱的感染①精心创设良好的情境②引导学生参与情境创设③创设充满情趣的人际环境。四.榜样示范法:(是在学生面前呈现一定的能积极促进学生成长发展的范例,让学生敬仰和模仿范例,以激励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积极地变化。)①充分发挥师表的影响力作用②以先进模范人物为示范楷模③榜样的选择符合学生的特点。五.实际锻炼法:(是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在行为实践中锻炼思想,培养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学会自我控制、驾驭自己,培养优良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六.奖惩激励法:(是以表扬、奖励、批评、惩罚为教育手段,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扶持正气,打击歪风,创造人人争取进步的氛围的教育方法)①表奖要恰如其分②要着眼于发展变化③要及时反馈信息④要创设条件,发挥表扬奖励法的积极作用⑤要善于运用背后的表扬。具体做到:①要明确教育目的②要具有客观、公正性③要以学生的心理基础为前提④要选准恰当的时机⑤要巧妙运用集体的力⑥要牢记批评的八忌。·班队工作的意义:班级是学校教育结构系统中最基本的单位,学校关于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通常是以班级为基点进行的,并通过班级工作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学校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和各项活动的开展,大多是通过班级具体实现的。因此,班级工作关系到整个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校风学风的优劣。·班队工作之间的关系:联系:一.班队工作的对象一致性。二.教育者职业素养的相同性①有共同的职业理想②有共同的职业责任③具备崇高的师德④具备一定的教育和组织管理能力。三.教育内容的融合性。四.教育途径的相近性。区别:一.工作目标不同。二.工作内容不同。三.工作方法不同。·教育理念的含义:是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基本观念,是指导教育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小学班队工作的理念:一.小学生主体观。二.知行统一观。三.儿童发展观:①关注每一位儿童的发展②给发展中的儿童积极引导③不因发展的个别问题予以定论。四.教育活动观。·小学班队工作者的职业素养:一.职业道德素养:①对班队工作事业的道德(对班队工作有较强的事业心;对班队工作任劳任怨,不辞辛苦;对未知领域,不惧失败地求索)②对班对教育对象的道德(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保护学生)③对其他同行的道德(尊重和信任其他教师;与其他教师形成教育合力;尊重和依靠教师集体)④对家长及其他社会成员的道德。二.职业知识与能力素养:①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②精深的专业知识③广博的知识视野④组织管理班队能力⑤求变创新的能力。三.职业行为素养。四.职业语言素养:①语言应规范、准确、简练②语言应健康、纯洁、文明。五.职业作风素养。·心理素质:是指人在先天和后天的合力作用下所形成的一种调控个体自我实现与社会要求之间的协调机能和处理个体期望与个体能力内部冲突的平衡机能。·教师的心理素质:是指教师个性心理品质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的综合表现。它是在社会与教育要求等因素影响下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发展水平的总和,是教师身心发展的内在依据。·教师心理素质的特征:一.积极主动的发展需要。二.健全的认知能力。三.创造性的人格。四.理智丰富的情感。五.健康稳定的情绪。六.顽强的意志力。七.良好的自我意识。八.较强的适应能力。·教师的心理素质包括:教师的认知、情感、意志、人格、自我意识以及身心健康等方面的素质。·班队工作者心理素质的表现:一。高尚丰富的情感素质:①教师丰富的情感是生命的教育②教师高尚的师爱是永恒的教育(第一,师爱具有高度的责任性;第二,师爱具有彻底的无私性;第三,师爱具有明显的广泛性;第四,师爱具有突出的教育性)二。稳定可控的情绪素质:①树立自信心,增强心理抗压力②悦纳现实,保持乐观的心境③削减应激反应,缓解心理压力(第一,克服消极的自我暗示;第二,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节奏;第三,破释心理紧张,缓解心理压力)④建立防御机制,掌握自我调适技巧(理智调节;目标转移;适度宣泄;换位思考;合理升华)三。健全完善的人格素质:①树立教师先进榜样,认同教师人格楷模②加强教师自身修养,发挥教师人格力量③丰厚教师文化底蕴,强化教师人格根基④培养豁达开朗的性格,完善教师人格品质.四。抵抗疾病的健康素质:①适度休息,避免过度疲劳②丰富活动内容,改善心境状态③正确对待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④改善人际关系的技巧和策略。·偏爱:是一种偏离师爱的原则性、广博性和客观性的不良情感表现,它对小学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偏爱的后果:①引起个性的畸形发展②破坏集体的心理平衡③使学生产生心理障碍。·教师的沟通能力: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为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和任务,与学生、与同行、与领导、与家长、与社会,通过语言、思想、感情和行为的沟通、交流而产生和发展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中表现出来的交流能力。·教师沟通能力的作用:和谐融洽的沟通过程,会促进教师群体意识中有明确的目标,有更先进的理念,有积极的环境氛围,有助于师生中不良情绪的转化,民主、平等、协调、和谐的心理环境的形成,也有助于班队集体形成团结互助、取长补短、彼此接纳的关系,在多维的立体交流中使整体效能提升。·师生沟通关系的特征:①坦白或明朗,彼此诚实不欺诈②关系,彼此都知道自己受对方重视③独立体,一方不依赖另一方④个体性,一方允许另一方发展其独特的个性与创造力⑤彼此适应对方的需要,一方需求的满足不以另一方需求的牺牲为代价。·促进师生沟通的条件:①沟通的前提,同理心②沟通的基础,信任感③沟通的关键,接纳与尊重。·沟通的方法:①开门见山法②迂回婉曲法③命题讨论法④侧面辐射法⑤倾听法·教师的创新能力:是指非常灵活地适应科学技术和时代迅速变化的综合性能力。包括:①方法创新②活动内容创新③载体创新·管理包含:组织;目标;资源;效率·小学班队管理的理念:一.为本的管理思想:①管理过程的起点是人②人是首要的管理客体③要确认教育管理主体是整个教育管理活动的中心④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具有共同价值观、道德观、教育观以及学有专长的教师群体。二.常规管理的参与式理念。三.非常规管理的权变理念。四.多元化的管理模式:①网络管理②书函管理③问题管理④分类管理·小学班队管理的内容:一.指导班队的整体活动。二.指导学生的学习:①端正学习动机②引导学习方向③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三.对学生思想品德的管理。四.对学生增强体质和心理健康、卫生保健工作的管理。五.对学生课外活动的管理。六.对班队财务的管理。·班队组织管理的任务:一.班级管理任务:①依据学校的管理目标,制定班队工作计划,并有效地组织实施②建设良好的班集体③做好班级的各项社会工作④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二.班队组织建设的任务:①建立健全班集体组织的领导核心,班委会②选拔、任用班干部。·选拔班干部注意的问题:①对学生不求全责备,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②要给每个学生表现才能的机会,不要偏爱优秀生③充分发扬民主,反对主观武断④着力选好班长。·少先队组织教育工作包括:①加强队章教育②健全少先队组织③搞好少先队的队荣建设④树立组织的威信,严肃队的纪律⑤搞好队的舆论宣传工作·小学班队管理原则:是班队管理工作中必须遵循的根本要求和行动准则。特点:①客观性②普遍性③特殊性。依据:①学校管理的客观规律②国内外学校管理的经验和教训③小学班队管理的实际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小学班队的管理原则包括:①目标性原则②系统性原则③活动性原则④教育性原则·小学班队管理的方法:①调查法:是班队工作者为了解学生的各种情况,全面把握学生及学生群体的现状、特点乃至问题而采取的有步骤的研究工作方法。②陶冶法:是借助外界环境对学生施行潜移默化影响的一种教育方法(环境陶冶;美的陶冶)③榜样学习法:是指班主任通过选择既有教育意义又切合学生实际的典型人物和事例,运用榜样所具有的生动性、形象性、先进性和教育性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教育方法④目标管理法:是组织内部各部门乃至每个人为实现组织目标,自上而下制定各自的目标并自主地确定行动方针、安排工作进度、有效地组织实现和对成果严格考核的一种系统的管理方法⑤自我管理法:是在管理活动中启发学生全员参与,积极、主动管理班集体的教育方法。·小学班队常规管理的内容:是对学生学习的管理,包括对学生学习思想的管理、学习活动的管理、学习组织的管理、学习目标的管理、学习计划的管理和学习质量的管理等方面。包括:预习、听课、复习、作业、考试。·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与要求:一.班务日记:日记内容要详实,有教育意义;日记的记录过程,应该是每个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提高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二.学生档案管理:班级档案管理;学生个人档案管理。·小学班队教育原则·学生主体原则:是指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是自我发展的主体,是自我教育的主体。要求: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需要,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民主平等原则:是指班队工作者在工作中,要认识到教师与学生在人格和社会地位上是平等的,所以在班队管理中尽量地尊重学生,信赖学生,给学生参与班队活动的平等权利和机会。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严禁简单、粗暴地对待学生;依据班队中学生的意愿和利益管理班级;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公平公正的原则:是指班队工作者在工作中,能够按照一定社会时代公认的道德准则,公平合理地对待班上的每一位学生。要求:班主任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努力养成良好的师德品质;深入地了解每一位学生,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情感动向;不断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实践活动原则:是指班队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有助于认识、了解、教育和发展学生,班队工作通过实践活动这种教育手段来培养、锻炼学生,并检验学生的言行。要求:转变教育观念,让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成长;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放手让学生去活动;注意实践,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启发疏导原则:是指班队工作者在教育学生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入手,调动其主动性,使他们把教育者的要求内化为自觉的行动。要求:讲清道理,疏通思想;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激励向上,正面教育。·集体教育原则:是指班队工作者在工作中,要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集体教育个人,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巨大作用。要求:建立良好的班集体,通过集体教育个人;有针对性地教育个人,通过个人来教育集体;发挥班主任和大队辅导员的主导作用。·非正式群体:是针对正式群体而言,是指以个人喜好为基础,带有明显情绪色彩的若干自发结合在一起的联合体,该群体人数不等,年龄没有严格限制。·非正式群体的特点:一.组织的向心性;二.成员的排他性;三.结构的稳定性;四.行为的散漫性;具有双重性。·非正式群体的类型:积极性;娱乐性;消极性;对立性。·非正式群体的教育:一.支持、保持积极型的非正式群体:对于积极型的非正式群体,应支持和保护,对于娱乐型的非正式群体,应关心和引导,使他们对班集体发挥更大的作用。二.引导、改造消极型和对立型的非正式群体:消极型和对立型的非正式群体,往往背离班级集体共同目标,成为班级集体成员努力实现目标的阻力,所以对消极型和对立型的非正式群体应该积极加以引导和改造。三.强化正式群体:要把非正式群体的教育纳入集体教育之中,班队工作者要始终坚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强化班队集体的建设上。·心理健康的含义:广义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它以促进人们心理调节、发挥更大的心理功能为目标,使人们健康地生活,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更有效地为社会和人类做出贡献;狭义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主要目的在于预防心理障碍或行为问题的发生。·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认知能力发展正常,智力水平在正常值以上。二.情绪稳定、乐观,心情愉快。三.意志健全,有较强的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四.自我观念正确,具有健全统一的个性。五.和谐的人际关系。六.较强的适应能力。·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观)生理发育因素;心理发展因素。(客观)家庭环境因素;学校教育因素;社会影响因素。·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是指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原则:因材施教原则;面向全体、面向发展原则;个体差异性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坚持预防、发展重于矫治的原则。·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一.与学习有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学习心理辅导;进行学习动机的教育)二.与人际关系有关的心理健康教育。三.与自我调节有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四.与生活、社会适应有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一.创设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环境。二.提供面向全体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三.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四.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班队活动:是指为建设和发展班集体而开展的班集体成员共同参与的集体教育活动。广义是指在教育者的组织和领导下,为实现我国的教育目的和小学教育目标,完成学校的教育工作计划,组织班队集体成员共同参与的一切教育活动;狭义是指为实现教育目的,在教育者引导下,由班队集体成员自己组织,共同参与,在课堂教学以外时间组织开展的教育活动。·小学班队活动的内容:一.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二.班队科技教育活动。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四.文学艺术活动。五.文娱体育活动。六.公益服务性活动。七.课外阅读活动。·小学班队活动的原则:(为了确保班队活动取得良好效果,在设计班队活动,组织和开展班队活动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一.教育性原则:①体现在教育内容上②体现在教育环节上③更重要体现在内化上。二.针对性原则:①组织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②组织要根据班队集体建设的需要,针对学生思想实际开展活动③要针对班队集体所在地区实际,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三.主体性原则:①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②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需要③在组织和实施班队活动中班队工作者对学生要充分信任。四.多样性原则。五.计划性原则。六.生活化原则。·小学班队活动的意义:一.小学班队活动是促进班集体全体学生得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打好素质基础的有效形式、途径和方法:①班队活动是进行思想品德奇偶碍于的有效方式②班队活动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形成良好个性的主要途径。二.班队活动是组织、建设良好班集体的有效方法:①有利于班集体的形成②有利于实现班队教育目标③有利于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班队活动类型:①按参与规模分为班队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②按地点分校内班队活动和校外实践性班队活动③按时间分季节性班队活动、常规性班队活动、纪念性班队活动、即时性班队活动④按内容分主题教育活动、班队文体活动、班队科技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班队劳动活动、课外阅读活动等⑤按类型分例行性班队活动、专题性班队活动、综合性班队活动⑥按组织者不同分为师治性班队活动、自治性班队活动、少先队活动。·主题教育活动含义:是指在班队工作者的指导下,根据学校教育工作计划,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个明确而集中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而开展的集体教育活动。·主题教育活动的意义:①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②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的能力③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可以增强班队集体凝聚力,促进学生团结④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可以改变班队集体面貌⑤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可以密切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主题教育活动的形式:主题班队会(演讲;竞赛;讨论;文艺表演;野外活动)、主题报告会、主题座谈会以及主题系列活动等,其中以主题班队会的形式最为常用、最为普遍。·主题班队会的组织与实施:主题的确定与设计:①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掌握学生的现实状况的第一手资料②拟题酝酿③确定主题④突发事件的主题确定。二.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①给主题班队会命名②确定主题班队会的形式③确定参与者的活动角色。三.主题班队会活动的准备工作:①精神准备②物资准备③人员准备。四.举行主题班队会活动。五.主题班队会活动的总结和深化·班队例会:是以班队或少先队为单位,以会议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常规性教育。主要形式有:班务会或队务会、民主生活会、周会及晨会。·班队科技活动:是以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及技能、培养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思想、科学态度,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主要目的,从科学态度、科学知识和技能、科学方法及科学行为习惯等四方面,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形象到抽象地开展的教育活动。·班队科技活动的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有利于实现学校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要求;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有利于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和活动中身心素质的锻炼,促进学生得智体美劳诸多方面全面发展。·班队科技活动基本内容:①科学知识、技能②科学态度③科学方法④科学的行为与习惯。·班队科技活动的形式:①科技知识宣传教育活动②科技参观③科技知识讲座④科技竞赛活动⑤科技夏令营⑥科普主题活动⑦科技兴趣小组活动·班队科技活动的组织与实施:①选择合适的活动内容②确定并落实营地或考察站点③制定明确的活动计划④建立强有力的活动指挥机构⑤对营员进行出发前的培训⑥落实开营、考察前的准备工作⑦举行开营仪式和考察动员会⑧精心组织夏令营、考察活动⑨活动结束后进行必要的总结汇报和成果展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指班队工作者根据学生心理活动规律,运用多种方法和措施,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心理素质进行积极的教育和辅导,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意义:①是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②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③是班队集体建设的客观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基本内容:一.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①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②帮助学生增强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的心理健康教育③帮助学生学会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④帮助学生学会适应生活、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二.针对具有典型意义和个别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矫正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②心理健康专题讲座③其他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班队文艺活动:是班队文化艺术娱乐活动的简称,是指学校通过健康的文化艺术活动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教育,以发展学生的美感和健康心理品质的活动。·班队文艺活动意义:对于丰富学生生活,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班队文艺活动的基本形式:①文艺小组活动②娱乐活动③文学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讨论活动。·班队体育活动:是指在学校体育课以外开展的,以增强体质,提高体育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活动。·班队体育活动的意义:能够增强学生体质,以其丰富多彩、生活活泼的形式和内容,吸引、感染学生,可以在活动中培养起良好的情操和道德风貌。·班队体育活动基本内容:田径运动;球类运动;体操;武术;游泳;滑冰;军事体育活动;趣味性体育活动。·班队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①制定班队体育工作计划②严格执行有关学校体育工作的③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④配合体育班队工作者开展活动⑤抓好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⑥班队工作者要提高体育素养。·班队劳动活动:是指班队工作者通过社会公益性活动与班队自我服务性活动等形式开展活动性教育,以增强体质和体力,促进学生智力、体力、审美情趣发展,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增强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为宗旨的班队集体教育形式。·班队劳动活动意义: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增强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②有利于学生智力、体力、审美情趣的发展③使学生的肌肉受到锻炼,促进新陈代谢,增进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的机能,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增强体质和体力。④有利于学生开拓精神的培养⑤有利于培养起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从而有利于班队集体的建设,是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班队劳动活动包括:社会公益性劳动;自我服务性劳动;勤工俭学劳动。·节日、纪念日教育活动:是班队活动的一个重要的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行为教育的一个良好的活动形式。·课外阅读活动: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以外时候,在班队工作者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阅读课外书籍以丰富新知识的活动。·课外阅读活动的意义:对于陶冶小学生情操,提高思想认识,产生稳定的学习兴趣,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开展智力,促进学校里的功课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生素质教育目标体系及个性发展指标包括:①思想品德素质教育②文化科学素质教育③身体心理素质教育④劳动素质教育⑤审美艺术教育。·班队文化:是指班队工作者利用和创设班队的精神氛围、文化制度、文化关系、文化环境等来熏陶和培养学生文化人格的影响活动。·班队的精神氛围:是学生和教师以及班集体融为一体、团结一心、互相尊重、情意畅通、富有个性和活力的精神力量。·班队文化制度:是正规的、学校要求的社会主导文化价值观念。·班队文化关系:是指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的亲切、文明、平等的关系。·班队的文化环境:是体现班队师生意志、情感、喜好、审美情趣以及人格品味的创造性活动及其状态。·班队文化的特征:童趣性、想象性、开放性、兴趣性。·班队文化的功能:①发展学生的智能②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③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班队文化形成的因素: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影响力是班队文化形成的深厚的土壤②社区文化的辐射影响力是班队文化形成的重要环境③校园文化对班队文化的直接影响力是班队文化形成的有力导向④班队成员的个性特征是班队文化形成的基础条件⑤外来文化对班队文化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小学班队文化建设的目标:是要塑造学生的主体性文化人格,即重视、学会用文化等手段把学生培育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有能力、懂合作、会创造、个性健康发展的高素质的人。包括:①构建小学生的文化人格②造就人文与科学并重的综合素质人才。·小学班队文化建设的内容:一.努力形成班队成员共同的价值取向:①要科学规划和精心设计②要塑造班队的主题精神③要潜移默化地进行价值导向④要注意发挥示范作用。二.建设良好的班风。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文化活动:①思想教育活动②文体活动③科技活动④情趣发展活动⑤社会实践活动⑥社会公益活动。四.培养学生文明守纪的观念:①学校常规的管理教育规范②学生奖惩条例·小学班队文化的特点:①灵活性和多样性②主导性和辅导性。·小学班队文化活动的基本形式:①思想教育型②讲座培训型③课外阅读型④课外活动小组型⑤竞赛评比型⑥社会实践型⑦游览娱乐型。·教师与学生的沟通策略:①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②尊重学生的个体文化。·同学之间关系建立与沟通:①让学生了解文明的概念②在班队文化中养成文明行为③班队工作者要做文明人的榜样。·班主任与学生文化关系:①科学处理同学中的小报告②积极探索班队的管理风格。·发挥文化偶像在班队建设中的作用:①注意对人缘儿的教育和引导②重视学生干部的选拔与管理。·倡导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①创建新的师生关系②创造童趣化的教学环境③创造民主轻松的教学氛围④创造新型的教法与学法。·网络对儿童的影响:一.网络时代对儿童精神生活的影响:①独立的探索精神②自由的生活方式③逆反的人生态度④唯我的道德观。二.网络时代对儿童学习的影响:①交往方式的变化②教育资源的共享③学习方式的变革。·网络时代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①进行网络学习②注意行为纠正③注重文化回归。·社区教育:是一种非正式、非制度化的教育组织形式,以社区内所有成员为教育对象,依托一定的社区进行,教育内容面向社区成员的实际需要。·社区环境教育对班队建设的意义:①有利于教育优先发展和深化教育改革②有利于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③有利于丰富儿童的社会生活实践和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社区环境教育的开展:①充分发掘社区潜在的社会教育资源②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③建立社区与学校合作性制度和组织。·我国现代家庭教育现状:①家长和孩子没有共同语言②我是个失败的家长③孩子花钱大手大脚④孩子缺乏自理能力⑤怎样使孩子避免社会的负面影响⑥孩子没有伙伴⑦老师不喜欢我的孩子⑧孩子学习不刻苦⑨孩子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家庭与学校合作的必要性:①.家庭教育相对于学校教育的特点(自然性;奠基性;情感性;持久性)②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③统一家庭和学校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协调双方的教育力量④迈向学习化社会。·家庭与学校合作的形式:①建立定期互访联系②举办家长学校③召开家长与教师会议或家长会④在学校中建立家校合作委员会⑤请家长参与学校活动。·班队工作者有责任推进家庭教育环境的优化:①建立和睦融洽的家庭氛围②要养成孩子勤俭的生活习气③要注重孩子的主体性地位④要有热爱学习、开发智力、培养兴趣、鼓励创新的家庭环境·班队物化环境教育的作用和影响:①物化环境影响学生的发展②班队的物化环境影响班队集体的文化培育。·构建有特色的班队物化环境:①美化校园环境②教室的物理环境③课堂坐位的编排④布置教室⑤设绿化和生态角·制度是一种文化限制:具有重要的文化和价值导向作用。班队有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是班队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文化资源,是为孩子们的个性成长创造一种特有的文化环境。·班队制度环境建设的基本要求:一.制度建设要与学生心理空间相和谐:①不要把制度与严厉相等同②不要用惩罚代替建设性的管理。二.制度从行为的细节开始。三.要把握制度规范的持续性:理解制度的真正意义②经常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
/
本文档为【小学班队工作原理与实践】,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