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汇编]棒垒球规则

2017-10-16 23页 doc 124KB 59阅读

用户头像

is_266065

暂无简介

举报
[汇编]棒垒球规则[汇编]棒垒球规则 垒球详细规则 棒球场地面积大 垒球场地面积小些 投球距离远:18.44米 投球距离近:12.19米 垒间距离长:27.43米 垒间距离短:18.29米 本垒打线:两边91—97.54米 本垒打线:60—70米 中间108-121.92米 击球员区呈短,宽长方形 击球员区呈狭长长方形 投手板应高出地面至少25厘米, 投手板与地面齐平 投手区是斜坡形的圆土堆 四个垒都是白色方形垒包 一垒用白,橙两色的长方形双垒包, 橙色部分在界外 球: 棒球体积较小,较轻,较硬 垒球体积较大,稍重,硬 球棒: 较长...
[汇编]棒垒球规则
[汇编]棒垒球规则 垒球详细规则 棒球场地面积大 垒球场地面积小些 投球距离远:18.44米 投球距离近:12.19米 垒间距离长:27.43米 垒间距离短:18.29米 本垒打线:两边91—97.54米 本垒打线:60—70米 中间108-121.92米 击球员区呈短,宽长方形 击球员区呈狭长长方形 投手板应高出地面至少25厘米, 投手板与地面齐平 投手区是斜坡形的圆土堆 四个垒都是白色方形垒包 一垒用白,橙两色的长方形双垒包, 橙色部分在界外 球: 棒球体积较小,较轻,较硬 垒球体积较大,稍重,硬 球棒: 较长,较重 较短,较轻 手套: 尺寸稍小,衬垫较厚 尺寸稍大,衬垫较薄 跑垒员: 在比赛中可以随时离垒 必须在投手投球出手后才能离垒 比赛局数: 九局 七局 第一节 垒球投手规则 垒球比赛的攻守局面都是从投手投球开始的。根据这一特点,为维护攻守双方的合法权利,防止出现偏差和取巧行为以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必须严格执行投手投球规则。 一、投球前: (一)踏板:垒球投手一经踏触投手板,即为投球的准备动作开始;不允许做与投球无关的任何动作,也不允许再离开投手板。 必须是两只脚都踏在投手板上。脚的任何部分不得踏出投手板的两侧或一脚踏在板后。在投球出手以前,非轴心脚(即自由脚)只能向前迈出一步;轴心脚除允许起踵外,始终不得离开投手板(图38)。 (二)合手、“立定”和“静止”:投手投球时,必须面对本垒方向,两肩与一、三垒平行,两手在身体前面合手握球。这种持球站在投手板上的动作,要求整个身体完全处于“立定”和“静止”的状态,最少保持一秒钟,以区别投球准备动作和投球动作。立定后,如果出现 歪头斜肩、踏板就立即起动投球、边合手边向后摆臂或合手时腿脚仍在活动等情况,都属投手犯规。 二、投球时: “立定”“静止”状态后的任何动作,都是投球的实效动作,一经开始,必须连续完成,不得中止、停顿或改变方向。 (一)摆臂:投球前的预备摆臂方式不限,允许向前或向后,也可以做“8”字后摆,但必须 图39);投球时的发力摆臂不得超过一个圆周(图40)。 动作连贯( (二)低手投法:垒球比赛时,投手必须用低手投法投球。低手投法在投球离手的整个过程中,有下述的限制: 1(距离:从投球的手臂摆过体侧线起,至球离手的随前动作止,手、手腕和体侧的距离应与肘部和体侧的距离相等。也就是在投球手臂摆经体侧时,臂与手所成的直线,必须与体侧线平行。这是区别低手投法或其他投法的依据之一(图41)。 2(高度:投球的手在经过体侧线直至球离手的整个过程中必须低于臀部(图42)。 3(方向:投球时必须朝着本垒方向迈步;手、手腕和投球臀应伴随投球动作向前方摆动;投球前手臂预摆时,身体可随势转动,但在投球的手臂摆至体侧时,上体必须转至面对本垒方向。 4(位置:球离手时的位置,必须在体前。 5(时间:迈步和投球动作要在同一时间开始;球离手后,轴心脚才可以离开投手板。在此以前,轴心脚应始终与投手板保持接触。 三、注意问题: 1(如果垒上没有跑垒员,投手接球后,必须在二十秒钟以内把球投出。 2(接手“接球的准备”是指接手在接手区内,并用下蹲的姿势表明已完成接球的准备。 3(“不得在手和球上涂抹任何物品”系指用口液、泥土等擦抹球体。但允许投手用镁粉或松香粉搓擦手指,以保证手指对球的正常磨擦力;但不得用它涂抹球体。如果球体沾湿或沾泥,可以用手擦干净。 用任何物品损坏球面或缝线的行为也届此类犯规。 4(投手自踏板起至投球离手止,只能做一次双手持球的合手动作,不允许再次合手或做双手触球的动作。 5(投球时的迈步,限落在投手板两端的假想延伸线以内的范因。如果伸踏脚完全踏出限定的范围,应判不合法投球。 6(设投球区的主要意义是使比赛进行得紧凑,防止延误时间。当投手接球后一经进入投球区,如果跑垒员不是正向下一垒跑进,就应当退回原垒位;但对投手来说,也不得利用进入投球区的消极办法,迫使正在向下一垒前进的跑垒员回垒。裁判员在执行任务时要掌握,不作有利于取巧一方的判罚。 垒球比赛中跑垒员如因离垒过早被判出局时,投手所投的球不论是否击出,都属无效。 第二节 其他规则 一、好球与坏球——“击”与“球” 规则规定,投手投出的球,在落地前经过本垒,并且低于击球员的腋部,高于击球员的膝部,即算一“好球”。裁判员宣判一“击”。 规则又规定,投手投出的球,在落地前没有经过本垒,或高于击球员的腋部、低于膝部都算一“坏球”,裁判员宣判一“球”。 现对如何判定“好球”和“坏球”说明如下: (一)对“好球”高低的判定是以击球员击球时自然站立姿势作的(图43)。这里要注意: 1(击球员的身材有高有矮,所以判定“好球”的高低要因人而异,有的高些,有的低些。 2(击球员自然站立姿势就是起棒击球前膝部微屈,上身稍前俯的准备迎击来球的站立姿势,而不是象有些击球员为掩护跑垒员跑垒或诱使投手投坏球而作的下蹲姿势或上体前俯姿势。 3(击球员在击球员区内不论靠前站(投手方向)还是靠后站(接手方向),判断“好球”或“坏球”时,均以本垒板上空为准(图44、45)。 4(“好球区”(即好球范围)实际上是一个立在本垒板上空的垂直体(图46)。就“好球区”的高低来说,必须是整个球体通过才算“好球”。也就是说,整个球体低于腋部或高于膝部才算“好球”。就“好球区”的内外而论,只要是球体的一部分通过就算“好球”。因此,高低较严,内外可稍宽(见图43、44)。 二、界内球和界外球(图49) (一)判定标准: 1(内场区:击出的球在内场范围时,要看球的停止点或与场上人员的接触点。 界内球: (1)停点、接触点在界内; (2)在界内接触场上人员后滚出界外; (3)停点、接触点在边线上或在边线的垂直线上; (4)停点和接触点在本垒板上; (5)在界内着地后从外场边线滚出界外; (6)触及一、二、三垒垒包后滚出界外。 界外球: (1)停点、接触点在界外; (2)在界外接触场上人员后滚入界内; (3)停点、接触点在击球员区内; (4)在界内着地后从内场滚出界外。 2(外场区:击出的外场腾空球或平直球,要看球的落点及与场上人员的接触点。 界内球: (1)落点或接触点在界内; (2)落点或接触点在边线上或在边线的垂直线上。 界外球:球的落点或接触点在界外。 (二)界内球和界外球的表现形式: 图例: 1. 界内球(图50):击球员击出的球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都算界内球: (1)在界内触及裁判员; (2)触及垒包; (3)界内触及守场员; (4)外场腾空球落点在外场界内而后又滚出界外; (5)由界外滚入内场,并停在界内; (6)由界外滚至边线上或停止在边线上; (7)落在内场经一(三)垒垒包后面的外场边线弹出界外; (8)外场平直球、腾空球落在边线上,或守场员在边线的垂直线上接触后滚出界外; (9)停止在本垒板上。 2(界外球(图51):击球员击出的球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都算界外球: (1)停止在击球员区内或在击球员区接触场上人员; (2)停止在内场区边线之外; (3)在内场边线外接触守方队员、裁判员或障碍物后又弹入内场; (4)落在界外后弹入外场; (5)外场平直球、腾空球落在界外。 三、投球中身和击球中身 (一)投球中身:击球员被投手投出的球击中身体或衣服时,应按不同情况作不同判定: 1(击球员因躲避不及而被击中时,判安全进一垒。(死球局面) 2(击球员如未躲避或故意以身体或衣服触球时,应按该球的具体情况判“击”或“球”。(死球局面) 3(击球员如挥棒未击中,但球却碰触身体时,“二击”前判“一击”,“二击”后判出局。因为本来就是“三击不中”,而且球中身后妨碍接手接杀。 (二)击球中身:击球员被击出的球击中自己身体时,应按不同情况作不同判定: 1(击球员在“击球员区”内被击出的球击中身体时,按界外球处理。(死球局面) 2(击球吊踏出“击球员区”后被击出的球击中身体时,则按改变击球方向影响守场员接杀的规定判为出局。(死球局面) 判清击球员是否踏出“击球员区”的关键,在于击球中身时,击球员是否已经起动跑垒。只要已经起动,即使只起动一、二步,都会踏出“击球员区”(只要一脚全部踏出就算踏出),就可以判出局。 司球裁判员站位时,要注意使自己的视野开阔,不但要看清投手投来的球,而且要能看清本垒板周围的地区。 一、三垒司垒裁判员应帮助司球裁判员观察击球中身的情况。 四、不合法击球 1(击球员击球时,一脚或两脚完全踏出“击球员区”界线以外,只要球棒中球,不论击至界内或界外,均判该击球员“不合法击球”,出局;跑垒员退回原垒(死球局面)。如果棒未中球,则不判“不合法击球”。 2(如一脚或两脚踏在“击球员区”线上,而没有完全踏出线外,不能判“不合法击球”。 击球员在下列情况下容易踏出“击球员区”。裁判员要特别注意: 1(击球员靠近“击球员区”的前沿或靠近本垒板站立时。 2(击球员为配合“抢分”战术,强行触击外角球时(投手投出的球,经过本垒板靠近击球员的一角的叫内角球,相反,经过本垒板离开击球员较远的一角的叫外角球)。 遇到上述场合,裁判员要特别注意击球员击球时脚的伸踏动作。例如,击球员强行触击外角球时,往往是身体外移,一脚外伸,脚先落地,棒再碰球。注意这些动作就便于判清是否踏出“击球员区”。如果触击瞬间观察不清,可在触击后察看脚印。 五、擦棒球 规则规定:击球员合法击球,球擦棒后直向本垒后方飞出,被接手直接接住叫“擦棒球”(球高度低于击球员的头顶。接手除用手及手套外,不得依靠身体其他部份的帮助来补接,否则不是直接接住)。 场上出现擦棒球时,司球裁判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接手接擦棒球时,如球在手套中弹跳后仍接住者,也是直接接住,仍判“擦棒球”。 但球弹出手套并接触身体后再用手套接任或球先触身体再用手套接住的都不是直接接住,不判“擦棒球”而判界外球。因此,擦棒的球虽被接手接住,但不是直接接住,应按击出腾空球未被接住的界外球处理。 2(两击前的“擦棒球”均判“击”,比赛继续进行;没有直接接住则为界外球,成死球局面。 3(两击后出现“擦棒球”,判击球员出局,继续比赛。如果接手没有直接接住,应是界外球(这与击球员“三击未中”的处理不同),击球员仍是“两击”,成死球局面。 4(一垒跑垒员向二垒偷垒时,如果击球员正好是两“击”后击出“擦棒球”被判出局,跑垒员仍然可以继续向二垒跑进,不必返回一垒。但接手也可以向二垒传杀跑垒员,因为这是继续比赛局面。 六、第三“击” 击球员二“击”后,如果对投来的好球未击或击球未中,都判为第三“击”。这些球在着地前如果被接手合法接住,判击球员出局。但是,如未被接住或接住前球先着地。应按下列不同情况处理: (一)不论几人出局,只要一垒没有跑垒员,击球员都成为击跑员,可以跑向一垒。如先于接手的传球到一垒时,判安全进垒;否则出局。 (二)如果已有二人出局,即使一垒有跑垒员,击球员也成为击跑员。 (三)但在二人出局前,只要一垒有跑垒员,则判击球员出局,�继续比赛。这是为了防止接手故意接球失误,借以迫使前位跑垒员跑垒而造成双杀或三杀的取巧行为。 为了正确处理上述情况,司球裁判员要注意以下事项: 1(要随时记清垒上跑垒员的情况、出局数、和击球员的“击”数。特别要注意二人出局前和二“击”的局面。 2(不论什么局面,只要出现第三“击”而接手把球接住时,司球裁判员应即宣判“击球员出局!”但要注意不要宣判过早,因为接手有时会接而复失或者裁判员看不清接球前是否球先着地。因此,必须确实看清接手把球接牢后才宣判“击球员出局!”。 3(二人出局前,只要一垒有跑垒员,如果出现第三“击”,不论接手是否把球接住,司球 三击:击球员出局!”切忌疏忽大意。 裁判都应立即宣判“ 4(不论几人出局,只要一垒没有跑垒员,或者已有二人出局而一垒有跑垒员时,如果接手没有把球接住,主裁判员都不应作“出局”的判定,而只宣判“三击!”待接手把球捡起触杀击球员时再宣判“击球员出局!”或待接手把球传到一垒后,由司垒裁判员宣判击跑员“出局”或“安全”。 5(出现“第三击”时,不成死球局面,应继续比赛。 七、触击球 击球员用棒轻触来球或者让球碰棒的击球方法为“触击球”。 触击球不但在方法上有别于挥击球,而且从规则及处理上也不同:击球员二“击”后,如用触击法把球击出界外,不判为“界外球”,而应判击球员出局。这一规定是因为用触击法较用挥击法容易打中球,为防止击球员连续用触击法把球击出界外,借以消耗投手体力和争取四个坏球上垒而制定的。 八、跑垒 判断跑垒员跑垒时,裁判员要特别注意下列几个问题: (一)守队对跑垒员的跑垒有申诉权:规则规定,如遇下列情况,守队可利用申诉权,请求裁判员作“出局”的判定: 1(击跑员到达一垒后,有意向二垒跑进但又退回而被守方持球触杀时。 2(跑垒员漏踏垒位时。 3(击出腾空球,跑垒员离垒过早又未及时退回原垒时。 守队对以上三种情况所以要行使申诉权,是因为这些情况的察看和判断属于守队的防守行为和责任,裁判员只有在守队提出申诉时,才据情宣判。 裁判员对以上三种情况,必须做到观察清楚,明确判断,心中有数。判断时要熟悉下列情况: 1(判清跑垒员到达一垒后是否有意向二垒跑进的关键,在于弄清跑垒员的真正意图和具体行动。击跑员上一垒,一般有两种跑法:一种是踏垒后跑向界外,然后回一垒(图58之?);另一种是踏垒后跑入界内稍作停止,然后回一垒(图58之?)。前者是击跑员估计不能继续进垒时的跑法;后者是估计可能继续进垒时的跑法。这两种跑法都不能认作是“有意向二垒跑进”。如果击跑员踏垒后先跑向界外再转身向二垒跑进(那怕是一两步),然后见势难进而又折回一垒时,就应判“有意向二垒跑进”(图59之?)。同样,如果击跑员踏垒后跑入界 ,但见势难进又折回一垒时,也应判“有意向内,急停后再起动向二垒跑进(那怕是一两步) 二垒跑近”(图59之?)。 2(判断跑垒员是否漏踏垒位,要特别注意下列两种情况: (1)跑垒员在连续跑垒时的踏垒。 (2)球在外场时(例如击出外场球),跑垒员的踏垒情况。 跑垒员在连续跑垒时,由于步子不准确,往往容易漏踏垒垫。对此,裁判员要特别注意观察。球在场外时,裁判员往往只看球而忽视跑垒的跑垒员。如果必须进入外场判球,就由其他裁判员协助察看踏垒情况或者进入外场不要过远,以便尽快回垒察看踏垒情况。 3(关于“离垒过早”的判断。这里说的“离垒过早”是指跑垒员在守场员接腾空球前离垒,不是垒球比赛时跑垒员在投手投球前的离垒(这不是申诉局面)。遇到这种局面,裁判员不能疏忽大意,必须站好位置,取好角度,作出明确的判断(裁判员的站位和移位见第二章第二节)。 对于以上三种申诉局面,裁判员必须做到心中有数。但不要在守队提出申诉前宣判,也不能给任何一方以任何暗示。只有等到提出申诉后才作最后判定。如不提申诉,就照常继续比赛。 (二)关于颠倒跑垒顺序 规则规定,跑垒员跑垒时,应按顺序踏触一、二、三及本垒,不得漏踏。又规定,跑垒员不得为扰乱守队的防守而颠倒跑垒顺序,违者应判出局。 下列情况不能看作是颠倒跑垒顺序: 1(夹杀时的回头跑垒。 2(守队接腾空球,跑垒员因离垒过早而返回原垒。 3(触杀局面时的回垒。 但是,击跑员的回跑和封杀局面的回跑就应看作是扰乱守队防守而颠倒跑垒顺序。因为,这两种情况都是只能往前跑垒或被迫进垒的局面。例如: 三垒有跑垒员,击球员击出一靠近本垒到一垒边线的触击球,一垒手上前接球并准备触杀跑向一垒的击跑员时,如击跑员停步并向本垒回跑,借以拖延被杀出局时间以掩护三垒跑垒员回本垒,向这是犯规行为。裁判员应即宣判击跑员出局。 (三)关于跑离“跑垒员限制线”的判断。规则规定,跑垒员为躲避守队队员触杀而离开垒线0.9l米以外时,判跑垒员出局。 对此,裁判员要注意两点: 1(关键在于“躲避触杀”,而不在于躲避时身体的其一部分是否离开“跑垒员限制线”。守场员在垒线或边线上持球触杀时,跑垒员又有绕道躲避动作就应判为出局。 2(跑垒员滑进垒位时虽有躲避触杀动作,但不能看作离开垒线0.9l米以外而判为出局。因为跑垒员滑垒的目的在于更好地进占垒位,而不是离开垒位,所以即使有躲避动作也是有限的。而且巧妙地回避触杀的滑垒技术是值得提倡的。 (四)关于站在垒上的跑垒员被击出的球击中时的判断。站在垒上的跑垒员如被击出的球击中,裁判时要注意下列两点: 1(棒、垒球规则都规定,裁判员宣判的“内场腾空球”击中站在垒上的跑垒员时,不判该跑垒员出局,比赛成死球局面。 2(垒球规则新近补充规定,站在垒上的跑垒员如被击出的球击中,不判该跑垒员出局,比赛成死球局面。由于垒球场地较小,击出的球如果比较猛,跑垒员,特别是三垒跑垒员往往很难躲避。而且,三垒跑垒员为了避免被杀出局,往往又不能离垒。因此,为了保护进攻,垒球规则作了这项规定。 九、封杀和触杀 封杀和触杀都是守队队员在不同情况下所使用的防守手段。封杀是守队队员接球触垒使被迫进垒的跑垒员或击跑员出局的一种防守手段。触杀是守队队员持球碰触自由进垒(可进可退)的跑垒员使其出局的一种防守手段。 判定时要注意的问题: 1(在比赛过程中,只要场上的跑垒员离开了垒位,无论属自由进垒还是被迫进垒,守队队员都可以用触杀的方法使之出局。 2(触杀的有效部位是持球手臂的肘关节以下至手部(包括整个手套)。双手持球时,两前臂都有效。用没拿球的手或其他部位触杀无效。用有效部位触及对方身体任何部位,都属有效。 3(在触杀过程中,如果球被对方碰掉、球在手或手套中弹跳,都属无效。 4(封杀时,如果先触垒而后持球,触垒动作无效。守垒员的接球触垒与跑垒员踏垒如果同时,应判跑垒员安全。 5(场上出现被迫进垒的局面时,如果击球员先被封杀出局,那么前位跑垒员就不是被迫进垒了,因而对其封杀无效。同样,如果后位跑垒员出局在前,对前位跑垒员的封杀也无效。只有在被迫进垒时封杀才有效。 6(被封杀出局的跑垒员或击跑员,如果恰好是第三个出局者,那么,在这一进攻中的得分无效。 7(三垒跑垒员如在其他跑垒员被触杀成“第三人出局”时进入本垒,应根据触杀和进入本垒时间的先后来决定他是否得分。如果三垒跑垒员进入本垒的时间在先,得分有效;如果触杀成“第三人出局”在先,则得分无效。 十、野传球 在比赛中,凡是守队队员向垒上传球或投手向垒上传牵制球,由于传接失误,致使该球滚出野传球线、穿过后挡网,或者在越出野传球线或后挡网前触及观众或其他物体时,都判为“野传球”。 遇“野传球”时即成死球局面,垒上跑垒员按下列情况安全进两个垒: 1(内场员接住击出的球(腾空球除外)后传球而造成“野传球”时(称“第一传”),跑垒员和击跑员的进垒数应自投手投球时原在的垒位算起。如造成野传球时(守场员传球出手时)所有跑垒员(包括击跑员在内)都已超越一个垒,则跑垒员和击跑员的进垒数,应包括已超越的一个垒,实际上是进三个垒。 2(外场员接住击出的球(腾空球除外)后传球而造成野传球时,跑垒员和击跑员的进垒数,应自该外场员传球(出手)时原在的垒位算起。如外场员在内场防守范围内传球而造成野传球时,按内场员野传球处理。 3(守场员接腾空球后传球而造成野传球时,跑垒员进垒数应自投手投球时原在的垒位算起。 4(第二传或多次传球后而造成野传球时,跑垒员和击跑员的进垒数,应自最后一传时已进占的垒算起。 5(守场员没能接住击出的界内球,但该球接触守场员后又滚出野传球线外或在滚出之前触及观众或其他物体时。也按野传球的规定处理。跑垒员和击跑员的安全进垒数自投 手投球算起(两个垒)。 6(垒上有跑垒员,投手在没有踏板前或踏板后又撤板传杀跑垒员而造成野传球时,也按上述野传球的规定处理:跑垒员安全进两个垒。 但是,投手向击球员投球或踏在投手板上向垒上传牵制球造成野传球时,跑垒员只能安全进一个垒。这时也成死球局面。 注意事项: 1(必须随时注意跑垒员原在或已进占的垒位,这样一旦出现“野传球”时,就能正确掌握跑垒员应安全到达的垒位。“第一传”野传球和接“腾空球”后的野传球,跑垒员的进垒数都易判定(都从投手投球时算起);但对第二传或多传后造成的野传球和外场员传球造成的野传球,跑垒员的进垒数则较难计算。因此裁判员要特别注意在这种局面下跑垒员的进垒情况,不要被跑垒员不断进垒或多次进垒的现象所影响。 2(对野传到外场界外接近野传球线附近的地区、守场员又快步赶上企图捡球继续传杀的球,一定要追上观察,以便判清该球是否越出野传球线。 3(如果后挡网的距离符合规则的规定,凡由于“野传球”、“野投”或接手“漏接”而滚到后挡网又弹回来的球,都不按“野传球”处理,比赛继续,跑垒员可以跑垒,但有被杀出局的危险。比较正规的棒垒球场,如果两侧都有看台,而距离也符合规则规定时,球触后挡 处理,比赛继续。网或看台最下一层台阶弹回,不按“野传球” 十一、妨碍行为 妨碍行为是技术犯规动作,不论有意无意,都有碍对方技术的正常发挥。因此,凡属妨碍行为都要根据保护被妨碍者的原则进行合理的处理。我们的运动员必须贯彻执行“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方针,打出风格、打出水平。裁判员对运动员故意妨碍对方的行为,必须及时批评教育,严肃处理。如果一犯再犯,可以取消其参加比赛的资格。 妨碍行为可分为:攻队妨碍守队、守队妨碍攻队和裁判员妨碍攻守三类。 (一)攻队妨碍守队: 1(击球员如果采取随球引棒、晃动球棒、身体阻挡或以其他行为企图妨碍接手接传球时,判击球员出局,比赛成死球局面。如果这种妨碍行为发生在跑垒员偷垒或三垒跑垒员抢进本 垒时(也就是击球员为了掩护跑垒员而故意妨碍接手接传球时),两人出局前,应判跑垒员出局,比赛成死球局面;对击球员,则根据投球判“球”或“击”。如果已有两人出局,应判击球员出局。裁判员对上述小动作应特别注意观察。 2(当三垒跑垒员抢进本垒,投手撤板向本垒传球时,如果击球员击球,作为妨碍接手接杀处理:两人出局前,判三垒跑垒员出局,并判击球员“球”或“击”;两人出局后,判击球员出局。理由是:投手撤板后,即成为守场员,他不是向击球员投球,而是向接手传杀跑垒员,所以击球员不能击球。 3(投手已踏触投手板作投球准备,如果击球员从一侧“击球员区”换到另一侧“击球员区”时,是妨碍投手投球和接手接球的行为,应判击球员出局,比赛成死球局面,跑垒员退回原垒。 4(击球员击出界内球后如再击触该球时,以妨碍行为判击球员出局,比赛成死球局面,跑垒员退回原垒。 5(击球员击球后,故意抛出球棒碰触击出的界内球,以妨碍守队接球传杀时,判击球员出局,比赛成死球局面。裁判员对这条规定要注意两个问题:(1)如果击球员无意妨碍守队,不是抛棒去碰球,而是滚动的球碰了抛出的棒时,不应判击球员出局,比赛继续进行。(2)击出的球在边线附近滚动,有可能滚入界内时,如击球员有意抛棒触球,或以其他动作改变球的方向时,应判击球员出局,比赛成死球局面。 6(击球员故意妨碍传接击出的球时,如果情况发生在被迫进垒时(即封杀局面),判击跑员和离本垒最近的跑垒员都出局;如果不属封杀局面,就只判击跑员出局,比赛都成死球局面。攻队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被“双杀”。对守队来说,如果攻队不故意妨碍,就有可能双杀。因此,只有在封杀局面下才可以判击跑员和跑垒员都出局;否则不能判两人出局。 7(击跑员跑向一垒时,在到达垒间距离的一半就应进入边线外侧的“跑垒员限制线”内;否则,如妨碍守队的传接球或与守队队员发生冲撞,都应判击跑员出局,比赛成死球局面。规定“跑垒员限制线”的目的之一就是避免冲撞和互相妨碍。只要防守队员在一垒及其附近准备传接球,击跑员就必须在“跑垒员限制线”内跑向一垒,这样即使被传球击中或发生冲撞等,也不判击跑员出局(不成死球局面)。 8(击出的界内球,在未触及守队队员前击中跑垒员时,判跑垒员出局比赛成死球局面。但下列两种情况例外:(1)“内场腾空球”击中占垒的跑垒员,不判跑垒员出局。(2)垒球比赛规则规定,击出界内的球击中占垒的跑垒员,不判跑垒员出局。 9(跑垒员在跑垒时要避免冲撞或妨碍守场员。即使守场员在垒线上接传球、阻挡了跑垒路线,也不要冲撞守场员或碰触击出的球。否则,判为妨碍行为,跑垒员出局,比赛成死球局面。跑垒员遇到守场员在垒线上接传球时,应绕过守场员后面跑垒。 10(跑垒员为了避免双杀,故意妨碍守场员传接球时,应判该跑垒员和击跑员都出局,比赛成死球局面(参阅第6条)。 11(跑垒指导员如故意妨碍防守队员传接球时,应判防守队员准备传接杀的跑垒员出局,比赛成死球局面。如跑垒指导员故意向本垒奔跑,企图诱使守队队员传球给本垒时,是阻扰防守的行为,应判距三垒最近的跑垒员出局,比赛成死球局面。 (二)守队妨碍攻队 接手妨碍击球员击球,判击球员安全上一垒。 1. 接手妨碍击球员击球,往往是接手的位置过于靠近击球员。当击球员挥棒击球时,接手伸手接球就容易发生手套碰触球棒的妨碍行为。因此,裁判员要注意接手接球的位置和方法,以及是否有伸臂向前抢接的错误动作。 接手即使妨碍击球,如果击球员仍然把球击出,并且上了垒时,就不按妨碍行为处理,不成死球局面,其他跑垒员可以跑垒,但有被杀出局的危险。 如果接手妨碍击球员的行为发生在跑垒员“偷垒”或“抢分”时,成死球局面,除判击球员安全上一垒外,同时判其他跑垒员安全进入欲进的垒。例如:一垒跑垒员偷二垒时发生接手妨碍击球的行为,那末,除非击球员把球击出并至少安全上一个垒,否则应判击球员和跑垒员都安全进一个垒。又如:在“抢分触击球”的局面,接手如妨碍击球员击球,应判击球员安全上一垒,并判抢分的跑垒员得分。“偷垒”和“抢分”区别于一般跑垒的共同点是:都在投手起动投球时就已起动跑垒;而一般的跑垒则是在投手投球后,有进垒的可能时才起动跑垒。如果接手妨碍击球行为发生在一般跑垒时,不应判跑垒员安全上垒。 2(守队队员阻挡跑垒员跑垒时,成局部死球局而,判被阻挡的跑垒员安全进占欲进的垒,其他跑垒员可以继续跑垒,但有被杀出局的危险。如果守队队员没有持球,不进行封杀或触杀而站在跑垒线上或垒位上因而阻碍或碰撞跑垒员时,应判跑垒员安全上垒,并对阻挡的守队队员进行批评教育或警告。 3(一垒手在接杀时,如果故意进入或跨入“跑垒员限制线”因而妨碍了正在“跑垒员限制线”跑向一垒的击跑员时,判一垒手妨碍行为,击跑员安全进一垒。这时也成局部死球局面,其他跑垒员可以跑垒,但有被杀出局的危险。如果一旦发生守场员不得不进入“跑垒员限制线”接球因而有可能与击跑员相撞时,我们认为击跑员要主动躲让,以免相撞。 裁判员对规则上还未明确指出的守队队员的“妨碍行为”(实际上有“妨碍”企图的小动作),应按规则判定并给予批评教育。例如当跑垒员连续进垒时,守场员不持球也不接杀,却故意站在垒包内角,迫使跑垒员踏垒位外角进垒。如跑垒员因此而被传杀,裁判员不应判出局。又如守场员在接杀时,把垒位封住,使跑垒员没有触垒的余地。如果因此而发生冲撞,应判合理冲撞,不判跑垒员妨碍行为。 三)裁判员的妨碍行为( 裁判员执行任务时,应尽量避免妨碍双方的攻守活动,要注意场上攻守情况和自己的位置及移动路线。如果发生妨碍行为时,处理的方法是: 1(司球裁判员如果妨碍了接手接杀或传杀跑垒员时,成死球局面,跑垒员退回原垒。 2(击出的界内球,在未经守队队员接触,或在守队队员附近穿过(投手除外)前触及裁判员时,成死球局面,判击球员安全上一垒。由于击球员的上垒而被迫进垒的跑垒员也进一个垒,其他跑垒员退回原垒。 遇到下述情况时,比赛应继续进行: 接手漏接,球触及站在接手后面的裁判员时; (2)接手转身捡球或追接身后的腾空球而碰触裁判员时; (3)守场员漏接传来的球而触及裁判员时; (4)击出的界内球,在守队队员接触或穿过守队队员(投手除外)以后,触及裁判员时。 十三、死球局面和继续比赛 在棒、垒球比赛进行中,有许多场合需要成“死球”局面,比赛暂停。它的原因是: 1(有些活动非规则所能制约。 2(如果继续比赛,影响双方攻守技术的正常和充分发挥。 3(如果继续比赛,造成不利于一方的后果。 在比赛中出现下列场合一般都成“死球局面”: 1(野传球(包括投手“野投”、接手“漏接”造成的野传球); 2(界外球; 3(投手犯规、不合法投球和投球无效; 4(妨碍行为; 5(其他违例行为,如离垒过早(垒球)、投球中身、不合法击球等等。 但并不是一出现以上情况,都毫无例外地按“死球局面”处理,而是有例外的。如: 1(击出的界外腾空球如果被守队队员在落地前接住,就不成“死球局面”而应继续比赛。同样,击球员击出“擦棒球”,不是“死球局面”,而应继续比赛。 2(投手虽然犯规,如果所投的球被击球员击出,而且至少安全上了一个垒,其他垒上的跑垒员也同样至少安全上了一个垒时,就不作“投手犯规”处理,不成“死球局面”。 3(如前所述,攻队妨碍守队都成“死球局面”,但是守队对攻队或裁判员的有些妨碍行为并不完全作“死球局面”处理,应继续比赛。例如: (1)接手虽然妨碍击球员击球,但击球员把球击出,而且至少安全上了一个垒时。 (2)守队队员妨碍跑垒员跑垒时,虽判被妨碍的跑垒员安全进垒,但其他跑垒员可以继续进垒,但有被杀出局的危险。这是“局部死球局面”。 (3)经守队队员接触或穿过守队队员(投手除外)以后的球再触及跑垒员或裁判员时。 由于“死球局面”相“继续比赛”在规则处理上完全不同,所以,裁判员必须严格加以区分。否则,很容易作出影响双方攻守或不利于一方的处理。 棒、垒球规则规定的“死球局面’’列后(上述情况除外): 1(不合法投球。 2(投手犯规。 3(投球无效。例如:因跑垒员离垒过早被判出局(垒球)、裁判员宣布暂停后投球等。 4(不合法击球(击球员出局,各垒跑垒员退回原垒)。 5(击成界外球。 6(两击后用触击法击成界外球(处理同4)。 7(击球后球又中身。 8(两击后击球未中而球中身(处理同4)。 9(在界内再次击触击出的界内球(处理同4)。 10(击球员在击球员区内或踏出击球员区,企图阻碍接手传、接球动作或以其他行动阻碍接手时。 11(投手踏板作投球准备时,击球员由一侧击球员区换到另一侧击球员区(处理同4)。 12(两人出局后;三垒有跑垒员,击球员已有两“击”,跑垒员抢进本垒致被投球击中身体时,如果这个球是在“好球范围”内击中跑垒员。(判击球员出局,得分无效);同样,如在两人出局前发生以上情况,则判第三“击”,击球员出局,跑垒员得分,其他跑垒员安全进一个垒。 13(击出界内球后,有意用抛出的棒再次碰触该球以妨碍防守动作时(处理同4)。 14(击出的界内球在触及守队队员前触及站在界内的裁判员或跑垒员的身体时(击跑员可以安全进一垒,被击中的跑垒员出局,其他跑垒员退回原垒,被迫前进者不在此限)。 15(击球员未作击球动作而被投手投来的球击中身体时(安全进一垒。但击球员如有意取巧,并不躲避而以身体触球时,裁判员应按来球情况宣判一“击”或一“球”)。 16(击跑员在界内碰触击出的球,使其改变方向,影响守方防守时(处理同4)。 17(击跑员为了避免双杀,故意妨碍守场员传接击出的球时(判击跑员及离本垒最近的跑垒员出局)。 18(两人出局前,三垒跑垒员有跑回本垒的行动而击球员有扰乱守队的行动时(应判三垒跑垒员出局,但两人出局后判击球员出局)。 19(跑垒员企图偷垒而接手有意妨碍击球员击球时(击球员和该跑垒员都安全进一垒)。 20(跑垒员为避免双杀,故意妨碍守场员接传击出的球时(跑垒员及击跑员出局)。 21(传出的球触及跑垒指导员时(跑垒员安全返回原垒)。 22(在三垒外的跑垒指导员,利用身体的接触,企图协助跑垒员跑垒时(该跑垒员出局,其他跑垒员退回原垒)。 23(守队队员接球后作防守动作时,在三垒外的跑垒指导员故意向本垒奔跑,企图诱使守队队员传球给本垒时(判距三垒最近的跑垒员出局)。 24(攻队队员聚集在跑垒员即将进占的垒旁扰乱守队的防守动作时(判该跑垒员出局,其他跑垒员退回原垒)。 25(跑垒员妨碍守场员传接球时(跑垒员出局,其他跑垒员退回原垒)。 26(守队队员没有拿球,而故意阻挡或扰乱跑垒员跑垒时(被阻扰的跑垒员安全进入欲占的垒,其他跑垒员可继续进垒,但有被杀出局的危险)。 27(守队队员抛出帽子、手套或衣服等物接或阻挡击出的球时(所有跑垒员安全进三个垒);用上述衣物接或阻挡传出的球时(所有跑垒员进两个垒)。 26(站在接手附近的裁判员,因身体或衣物阻碍接手传接球时(跑垒员退回原垒)。 29(出现野传球时。 30(传出的球在野传球线内触及观众或其他物品时(跑垒员安全进两个垒)。
/
本文档为【[汇编]棒垒球规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