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区间验收主要控制标准

区间验收主要控制标准

2018-05-21 6页 doc 18KB 28阅读

用户头像

is_079973

暂无简介

举报
区间验收主要控制标准区间验收主要控制标准 杭长区间验收主要控制标准 一、支持及定位装置 参数项目: 1、检查腕臂偏移均不应大于 200mm,腕臂、定位管、定位器均在同一个铅垂面内。 2、测量定位坡度:矩形8-13、T型10-14度,止钉间隙根据定位器长度确定(请施工方提供设计标准)。 3、平斜腕臂夹角任何情况下不得大于25度。 4、:腕臂余长(外露)200?20 mm,定位管余长(外露)150?20 mm。腕臂支撑距平腕臂棒瓶100?20 mm。承力索支座距双套筒连接器300 -500 mm,斜拉线卡子距斜腕臂端头150 mm。双斜...
区间验收主要控制标准
区间验收主要控制 杭长区间验收主要控制标准 一、支持及定位装置 参数项目: 1、检查腕臂偏移均不应大于 200mm,腕臂、定位管、定位器均在同一个铅垂面内。 2、测量定位坡度:矩形8-13、T型10-14度,止钉间隙根据定位器长度确定(请施工方提供设计标准)。 3、平斜腕臂夹角任何情况下不得大于25度。 4、:腕臂余长(外露)200?20 mm,定位管余长(外露)150?20 mm。腕臂支撑距平腕臂棒瓶100?20 mm。承力索支座距双套筒连接器300 -500 mm,斜拉线卡子距斜腕臂端头150 mm。双斜拉线平行距离:正定位间距200,反定位600。防风拉线环距定位器头水平距离500,650 mm。腕臂支撑与斜腕臂角度70-90度,定位管支撑与定位管夹角45,70度。 外观检查项目: 1、检查护线条有无缺少。 2、检查承力索垫片有无缺少,材质是否为铜材质。 3、斜拉线卡子朝向拉脱侧相反方向。 4、检查防风拉线环方向,向下锚方向。 5、检查螺帽是否缺少,力矩有无明显松动。 6、检查AF线悬垂线夹压块是否缺少。 7、检查电气连接线状态,紧固情况。 8、检查管帽有无缺少。 二、吊弦 1、任何时候均无偏移,误差?20mm。 2、载流环线鼻子与接触线角度不小于30度,线鼻子有无损伤、开裂。 3、吊弦间距不得大于12m。 三、弹性吊索 1、长度18米,22米,定位点两端长度相等,误差?20mm。。 2、并沟线夹螺栓应交叉穿。 3、露头中锚侧30mm,下锚侧170mm。(?请吴忠辉说明依据) 四、中心锚结 1、材质正线JTMH-120,侧线JTMH-95,不得腐蚀、断股、松股、硬弯。 2、承力索中锚并沟线夹距承力索座中心间距200mm。 3、接触线中锚回头外露不小于30mm 。 4、接触线中锚线夹处导高与相邻吊弦高0,10mm。 五、电联接 1、电联接压接符合要求,有无变形、压偏,电联接线为软铜绞线。 2、电联接外露5-10mm。高于相邻吊弦0,3mm。 3、电联接螺纹卡子与电联接穿向相反,外露1-3mm。 六、下锚补偿 1、补偿制动间隙隧外15-20mm,隧内14-17mm(杭长无,合复有)。 2、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外露不少于15,承力索螺纹外露不多于3环。 3、平衡轮水平,不得偏斜超20度。 4、终端锚固线夹销钉穿向从上往下或水平。 5、补偿绳在大小棘轮中的圈数、a值、棘轮中心至终端锚固线夹距离。 000 20C 30C 40C 大轮圈数 2.3圈 2.1圈 1.8圈 小轮圈数 1.8圈 2.1圈 2.3圈 大轮a值(误差?200mm) 2700mm 3100mm 3500mm 小轮a值(误差?200mm) 2700mm 3100mm 3500mm 大轮小轮中心至终端线夹700mm 800mm 600mm 的补偿绳长度 6、下锚缘子对齐,偏移不超过150mm。 七、锚段关节 基本规定: 、转换柱处承力索、接触线绝缘子对齐,允许偏差?30mm。 1 2、所有转换柱、中心柱处两悬挂的垂直、水平距离误差按《高铁检规》为?20mm.。(<高铁验标>为+0,+50mm只做参考) 3、两接触线等高点按《高铁检规》比相邻定位点高+0,+40mm。(<高铁验标>为设计值的?10mm只做参考) 以下(一)至(四)尚未核对设计标准,暂行。 (一)隧外四跨绝缘关节 1、转换柱抬高500mm,水平500mm。中心柱处两定位点非支抬高40mm,水平500mm。中心柱处两支所有线索、零件间最小间距500mm。 2、隔断绝缘子距转换柱腕臂1000mm靠中心柱安装。裙边抬高不小于300。 3、线索交叉处应在中心柱处。 (二)隧外四跨非绝缘关节 1、转换柱抬高500mm,水平500mm。中心柱处两定位点非支抬高40mm,水平500mm。 2、线索交叉处应在中心柱处。 (三)隧外五跨绝缘关节 1、转换柱抬高600mm,水平500mm,中心柱抬高150mm,水平500mm。中心柱处两支所有线索、零件间最小间距500mm。 2、隔断绝缘子距转换柱腕臂1000mm靠中心柱安装。裙边抬高不小于300mm。 3、线索交叉处应在两中心柱跨中处。 (四)隧外五跨非绝缘关节 转换柱抬高600mm,水平500mm,中心柱抬高150mm,水平500mm。 八、隔离开关 1、隔开引线弛度符合要求,距接地体不小于500mm。 2、隔开分合闸须同步。 3、隔开分闸角度大于135度、合闸角度0.。 九、分相。无电区、中性区长度符合设计,允许误差?500mm,无电区不小于220m。 十、避雷器 1、上部地线必须是70软铜绝缘线。 2、计数器须与支柱绝缘,单独引入接地极。 3、抄计数器读数。 十一、地线、吸上线。 1、每隔300,500m有一处PW线用绝缘铜线引入接地端,支柱处同引接到接地端,接地端不得超过2个连接鼻子。过轨需有穿管或其他防护。 2、检查扼流变接线鼻子有无防松弹片,有无涂电力复合脂。 十二、桥、隧安全间距 1、AF线与隧道壁在任何情况下垂直不小于500mm(距下锚点或固定点2米范围内可不小于350 mm),水平不小于700mm,对动态不达标的可在距离隧道口500mm处增加AF线悬挂点。 2、AF线在转角处(有支撑装置时)与支柱、隧道壁空间距离不小于350mm。 3、隧道内AF线(固定点附近)距吊柱不小于350mm,隧道外AF线(供电线)距支柱不小于1000mm。 4、AF线与跨线桥桥墩距离不小于1000mm。 5、隧道内AF线与水平腕臂的空间距离不小于700mm(支撑点处不小于540mm)。 6、AF线(供电线)与跨线桥底、雨棚、桥梁的距离不小于700mm。 7、承力索距离路线桥底部、隧道壁、雨棚、桥梁不小于700mm(既有线改造有困难时,不小于500mm)。 8、承力索距隧道内PW线不小于700mm。 9、定位管距隧道壁的距离不小于350mm。 10、中锚辅助绳距隧道壁的距离不小于350mm。 11、上、下行间带电设备的安全间距不小于2000mm,困难地段不小于1600mm,对达不到1600mm的地点应在供电平面图中注明,在电化资料中公布,这些处所禁止V停作业。 12、接触网、供电线、自耦变供电线距树木的水平距离不小于4000mm,回流线、自耦变中线、保护线、架空地线距树木的水平距离不小于3000mm。 13、 AF线、供电线、自耦变供电线水平排列间距不小于2500mm,垂直排列间距不小于2000mm。 十三、其他 1、上下行间距2000,困难1600。 2、同一吊柱不得同时安装上下行接触悬挂。若设计确认,纳入“禁止V停”统计。 3、测量记录该处AF、PW(回流)、T(接触网)之间的最小安全距离,重点是中锚、下锚处。AF线与T线设计为极端弛度下?550mm(供电处文件规定静态下1200mm),AF线与PW线、AF线与地距离设计为极端弛度下?300mm(供电处文件规定静态下1000mm,隧内为?600mm)。
/
本文档为【区间验收主要控制标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