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虬髯客传

虬髯客传

2018-03-17 17页 doc 38KB 66阅读

用户头像

is_737352

暂无简介

举报
虬髯客传虬髯客传 第六課 虬髯客傳 杜光庭 一、中國小說史流變 參見第一冊第九課――明湖居聽書 二、小說體裁四大類 類 別 說 明 例 作 內 容 漢、魏六朝之作,多為零干寶•搜神記 志怪小說 筆 記 星記事,欠缺完整結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志人小說 沈既濟•枕中記 神怪小說 白行簡•李娃傳 愛情小說 唐代盛行,已有完整結傳 奇 構,多為文言短篇小說 元稹•會真記 愛情小說 杒光庭•虬髯客傳 俠義小說 宋代盛行,模仿唐代小說 平 話 樂史•楊太真外傳 志人小說 或以白話為之的話本 大唐三藏法師取經記:出於宋、元間,...
虬髯客传
虬髯客传 第六課 虬髯客傳 杜光庭 一、中國小說史流變 參見第一冊第九課――明湖居聽書 二、小說體裁四大類 類 別 說 明 例 作 內 容 漢、魏六朝之作,多為零干寶•搜神記 志怪小說 筆 記 星記事,欠缺完整結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志人小說 沈既濟•枕中記 神怪小說 白行簡•李娃傳 愛情小說 唐代盛行,已有完整結傳 奇 構,多為文言短篇小說 元稹•會真記 愛情小說 杒光庭•虬髯客傳 俠義小說 宋代盛行,模仿唐代小說 平 話 樂史•楊太真外傳 志人小說 或以白話為之的話本 大唐三藏法師取經記:出於宋、元間,撰者未詳, 中國已亡佚,日本有藏本,也被歸類為話本之列 元代開始發展長篇小 施耐庵•水滸傳 俠義小說 說,多用白話 羅貫中•三國演義 歷史小說 許仲琳•封神演義 章 回 明代作品 神怪小說 吳承恩•西遊記 曹雪芹•紅樓夢 愛情小說 吳敬梓•儒林外史 清代作品 謃刺小說 劉鶚•老殘遊記 譴責小說 三、太平廣記 宋•李昉等人奉宋太宗敕命集體編纂 編 者 共五百卷,目錄十卷,參考書籍共344種,分為二十五部,為古代文言小 篇 卷 說大成 1.宋初人所編的大型類書之一 2.專門收集自漢代至宋初的野史小說 說 明 3.因為成書於太平興國年間,與太平御覽同時編纂,故名 1 四、傳奇小說 名 稱 傳奇一詞,始於唐人裴鉶的短篇小說集――傳奇 多為名人、神以之故事。大致分為愛情、豪俠、神怪三類 內 容 1.唐人繼六朝志怪小說之後,由設幻小說,發展為寫實的作意小說 性 質 2.後人將唐、宋人用文言寫的短篇小說稱為「傳奇」,白話小說則稱為「話本」 3.傳奇,是中國短篇小說的開始 1.唐代的傳奇小說,已有整個結構的故事,較六朝筆記小說的零星記事,進 流 變 步甚多 2.宋代的傳奇小說,模仿唐人之作 唐、宋的傳奇小說多為元雜劇與明、清傳奇所取材,甚而影響日本文壇 影 響 唐人傳奇小說多保存於宋•李昉•太平廣記之中 總 集 王度•古鏡記?無名氏•補江總白猿傳?沈既濟•枕中記?李公佐•神怪 南柯太孚傳 白行簡•李娃傳?元稹•會真記?蔣防•霍小玉傳?陳玄祐•離魂愛情 唐 記(亦可列於神怪) 作 品 蔣防•霍小玉傳(亦可列於愛情)?陳鴻•長恨歌傳 歷史 代 表 杒光庭•虬髯客傳?袁郊•紅線傳 豪俠 徐鉉•稽神錄 神怪 宋 樂史•楊太真外傳?綠珠傳 人物 1.唐、宋時代的文言短篇稱為「傳奇」 2.明、清以唱南曲為主的長篇戲曲,亦稱「傳奇」 說 明 3.另有一說,將傳奇分為五類,除前列四類,另加「警世」,將枕中記及南 柯太孚傳列入 五、字義比較 字 形 字 義 詞 例 靖策馬遄「征」 遠行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王翰•涼州詞) 討伐 橫「征」暴斂 1. 課徵 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孟子•梁惠王上) 奪取 有布縷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孟子•盡心下) 賦稅 靖之友劉文靜者與之「狎」 親近 2. 輕霜露而「狎」風雨(蘇軾•教戰孚策) 輕慢 2 熟悉、習慣 吳兒生長「狎」濤淵,冒利輕生不自憐(蘇軾•看潮) 「乃」一小板門,叩之,有應者拜曰 是 「乃」親得之於史公云(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狀) 同年曰:君賜不可違也。「乃」簪一花(司馬光•訓儉示康) 才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氣歌) 3. 吾才不及卿,「乃」覺三十里(世說新語) 竟 「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陶潛•桃花源記) 於是 魏武亦記之,與修同,「乃」嘆曰(世說新語) 你 爾其無忘「乃」父之志(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且 「乃」當抗峰岷、峨,偕嶺衡、疑(水經江水注) 語助詞 「乃」若其情,則可以為善矣(孟子•告子上) 吾有「少」下酒物,李郎能同之乎 一些 外人頗有公孫布被之譏。公宜「少」從眾(司馬光•訓儉示 康) 滿園子的人,都屏氣凝神,不敢「少」動(劉鶚•明湖居聽4. 稍微 書) 或勸以「少」休(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少年(ㄕㄠˋ) 「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論語•季氏) 李郎「且」來拜三兄 句中助詞 爐中烹肉「且」熟 聞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不速治,「且」能傷生(方孝孺•指喻) 人「且」飢死,而必得穀(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狀) 罪「且」及副元帥(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狀) 將 及其無救而「且」窮也,將其創殘餓羸之餘(韓愈•張中丞 傳後敘) 5. 雲雖欲食,義不忍,雖食,「且」不下咽(韓愈•張中丞傳 後敘) 人相食「且」盡,雖愚人亦能數日而知死處矣(韓愈•張中 丞傳後敘) 「且」臣少事偽朝,歷職郎署(李密•陳情表) 而且、況且 「且」君為晉君賜矣(燭之武退秦師) 身衣口食,「且」免求人(白居易•與元微之書) 尚且 3 「且」猶不欲死,況君乎(韓詩外傳) 忽聞「叩」門而聲低者 敲 以杓「叩」其脛(論語•憲問) 「叩」頭、「叩」首 磕、觸 6. 問 「叩」之寺僧,則史公可法也(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牽、拉住 伯夷、叔齊「叩」馬而諫(史記•伯夷列傳) 「因」文靜見之可也 未若柳絮「因」風起(世說新語) 憑藉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燭之武退秦師) 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因為 凡舉事必循法以動,變法者「因」時而化(呂氏春秋•察今) 依順 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莊子•庖丁解牛) 7. 「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論語•學而) 親近 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論語•先進) 接連 此天之亡楚之時也,不如「因」其機而遂取之(史記•項羽乘、趁 本紀) 公見人被暴害,「因」恬然(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狀) 竟 「因」摸地上刑械,作投擊勢(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於是、就 隋煬帝之「幸」江都也 皇帝親臨 此係公事,先生「幸」勿推卻(孔明借箭) 希望 教吾子與汝子,「幸」其成(韓愈•祭十二郎文) 僥倖 寧以義死,不苟「幸」生(歐陽脩•縱囚論) 8. 高興 「幸」災樂禍 朱泚「幸」致貨幣,慎勿納(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狀) 如果 三生有「幸」、榮「幸」 福分 張氏以髮長「委」地,立梳床前 放置 確實 你「委」實弄不清楚(莊裕安•野獸派丈母娘) 事情的終了 窮原竟「委」 9. 疲困的 「委」靡不振 曲折的 「委」曲求全 捨棄 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白居易•長恨歌) 拋、丟 謋然已解,如土「委」地(莊子•庖丁解牛) 4 此政之失和,朕之不德,而欲「委」咎孚宰,豈禹湯罪己之推託、推卸 義耶(晉書) 一手握髮,一手「映」身搖示 隱蔽 亭亭曉月「映」,泠泠朝露滴(謝靈運•夜發石關亭) 照射 10. 光線照在物仰矚俯「映」,彌習彌佳(水經江水注) 體反射出來 天下之權重望崇者,莫我「若」也 如 「若」屢為之,則殺人者皆不死(歐陽脩•縱囚論) 如果 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歸有光•項脊軒志) 你 「若」不知關中有鄧伯翊耶(宋濂•秦士錄) 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韓愈•師說) 似 11. 乃「若」其情,則可以為善矣(孟子•告子上) 順 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孟子) 如此 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孟子) 梵語,能證悟 空理的智慧般「若」 (ㄖㄜˇ) 李「郎」且來拜三兄 婦人稱呼夫君 觀李「郎」之行,貧士也 12. 對男子尊稱 三「郎」令候李郎、一娘子久矣 僕人敬稱主人 「卻」收頭囊中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絃絃轉急(白居易•琵琶行) 退 追至大洋,且戰且「卻」(宋濂•秦士錄) 於此失「卻」局 了 兼議從容,無前「卻」也 推辭 此係公事,先生幸勿推「卻」(孔明借箭) 魯智深提起禪杓,「卻」待要發作(魯智深大髰桃花村) 正 13. 「卻」賓客以業諸侯(李斯•諫逐客書) 排拒 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李斯•諫逐客書) 明日即將來射曹軍,「卻」不甚便(孔明借箭) 豈 肅允諾,「卻」不解其意(孔明借箭) 但是 後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蘇洵•六國論) 擊退 「卻」說魯肅領了周瑜言語(孔明借箭) 再、且 5 公今可去探他虛實,「卻」來回報(孔明借箭) 我且與夫人廝見了,「卻」來吃酒未遲(魯智深大髰桃花村) 聞追訪之聲,意亦非「峻」 嚴厲急切 14. 詔書切「峻」,責臣逋慢(李密•陳情表) 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高 乃雄服乘馬,排闥而去,「將」歸太原 打算 「將」來滭儸堪療飢(琵琶記•糟糠自厭) 有酒「將」些來吃(魯智深大髰桃花村) 拿 明日即「將」來射曹軍(孔明借箭) 公公休說這話,請自「將」息(琵琶記•糟糠自厭) 養息 可「將」身後託汝(韓愈•祭十二郎文) 把 還「將」兩行淚,遙寄海西頭(孟浩然•宿桐廬江寄廣陵舊 遊) 小嘍囉把鼓樂就廳前擂「將」起來(魯智深大髰桃花源) 了 使其中不自得,「將」何往而非病(蘇轍•黃州快哉亭記) 15. 使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非快(蘇轍•黃州則、那麼 快哉亭記)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蘇軾•赤壁賦) 如果 今滕絕長補短,「將」五十里也(孟子•滕文公上) 近 不知老之「將」至云爾(論語•述而) 將要 「將」恐今之視古,亦猶後之視今也(世說新語) 唯、只 刺客不行,良「將」猶在(蘇洵•六國論) 將領(ㄐㄧㄤˋ) 使「將」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盧綸•塞下曲) 率領(ㄐㄧㄤˋ) 乃紫衣戴帽人,杓「揭」一囊 挑 乘其車,「揭」其劍,過其友(馮諼客孟嘗君) 高舉 16. 書晉王右軍墨池之六字於楹間以「揭」之(曾鞏•墨池記) 懸掛 提起衣服 深厲淺「揭」 (ㄑㄧˋ) 聖賢起陸之「漸」,際會如期 事情的開始 生事擾民,「漸」不可長(蘇軾•教戰孚策) 17. 顧自海通以來,西力東「漸」(宋濂•秦士錄) 流入 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滫(荀子•勸學) 浸泡 18. 懷恨 此人天下負心者,「銜」之十年 6 含 出則「銜」恤,入則靡至(詩經•蓼莪) 連接 且把糧車首尾相「銜」,權做寨柵(水滸傳) 官階、職稱 官「銜」、頭「銜」 端正 素「斂」容而起,與語大悅 整理 急急梳頭畢,「斂」衽前問其姓 19. 收 道士一見慘然,「斂」棋子 靖「遽」延入 急忙 風起波涌,孫、王諸人色並「遽」(世說新語) 20. 驚慌、恐懼 歌喉「遽」發,字字清脆(劉鶚•明湖居聽書) 突然 車 一妹以天人之姿,蘊不世之藝,從夫而貴,榮極「軒」裳 長廊之窗 執拂妓臨「軒」,指吏問曰 21 小屋 項脊「軒」 飛、舉 鶴「軒」翥不能復飛(世說新語•言語) 六、字形辨析 ?相同偏旁 覲、不、披懷玉、西北風、呼盧雉、洪、臨掘井、玩日歲、竿而起、言、墓、殫精慮、鼓、響行雲 箕、傲鮮腆、拮、絕而去、功 銀貨兩、未成功、巧、巍然立 懸然如、竹難書、欬、寧兒 暱、咬薑醋、虎兕出、得還珠、片不留、角、肩、艋、水 被髮左、負才氣、人、光陰苒、娠、烹 命時乖、諤自負、騰、斬將旗、裳 鶉衣百、梗、金、頏 奴顏膝、胃、酒、鼓雷動、登、虎頭、益、肉復生、能、滕、睨物表、躬屈節、官野史、闔縱橫、一一笑 越、移默化、讒、纓、味含甘 開門盜、捕、修、邏、擊中流、翼 然、理力爭、先生、發、頭 不衫不、臨深冰、麻、齒、倒相迎 7 臥、嶇、瑰意行、麗、膝、馬可待、旎、貨可居、零地、 夢、齕、角之勢 曲、摹、效、畫、察、髴、徫、大雪 嗟、衡、謨、闊、降尊貴、蘭節、鳳凰飛 來之食、跎、如切如、揉、峨、參、官 征、想、慄、開、急、頊、特此送、苟延殘 鬚如戟、求、荏 、不讓眉、垂、抓、棄如弁、引千鈞、霧風、髮 七、成語集錦 1.:喻群雄爭取天下或爭奪地位。 義近:起陸之漸、逐鹿中原、先後崛起 2.:絲蘿不能獨自生存,願依附大樹。比喻女子嫁人,得所依託。 3.:比死人只多一口氣,猶言「苟延殘喘」。 義近:旦夕且死、氣息奄奄、行將就木 4.:未穿著正式士服皮屨,只穿便衣便鞋。多指不拘小節。 義近:不修邊幅、不護細行 5.:意指言談出色,舉座為之吸引。風生,即談吐風生,形容健談而動聽。 6.:視盼之間神采奕奕。 義近:視瞻不凡、炯炯有神、目光如電、目有紫稜 7.:有龍行虎步之態。謂英雄儀表,帝王之姿。 義近:龍行虎步、龍驤虎步、鷹揚鳳翽、龍眉鳳目、堯趨舜步、帝王之相、器孙軒昂 8.:比喻難得的才藝、非凡的才能。 義近:英特之才、不世之才、八斗之才、希世之才、蓋世之才 9.:比喻群雄乘時並起。 義近:群雄逐鹿、逐鹿中原、先後崛起、風起雲湧、風雲際會 10.:比喻帝王的興起,必有佐命之臣隨之而生。 義近:龍蛇起陸、龍吟雲萃、龍騰雲起、同氣相求 11.:螳螂用臂膀抵擋疾馳的車輪。比喻不自量力。 義近:螳臂當車、蚍蜉撼樹、以卵投石、自不量力、闇於自見、夸父追日、班門弄斧 八、課外閱讀 8 天授三年,清河張鎰,因官,家於衡州。性簡靜,寡知友。無子,有女 二人。其長早亡;幼女倩娘,端妍絕倫。鎰外甥太原王宙,幼聰悟,美容範。 鎰常器重,每曰:「他時當以倩娘妻之。」後各長成。宙與倩娘常私感想於 寤寐(ㄨˋ ㄇㄟˋ),家人莫知其狀。 後有賓寮之選者求之,鎰許焉。女聞而鬱抑,宙亦深恚(ㄏㄨㄟˋ)恨。託 以當調,請赴京,止之不可,遂厚遣之。宙陰恨悲慟,決別上船。日暮,至 山廓數里。夜方半,宙不寐,忽聞岸上有一人,行聲甚速,須臾至船。問之, 乃倩娘徒行跣(ㄒㄧㄢˇ)足而至。宙驚喜發狂,執手問其從來。泣曰:「君厚 意如此,寢夢相感。今將奪我此志,又知君深情不易,思將殺身奉報,是以 亡命來奔。」宙非意所望,欣躍特甚。遂匿倩娘於船,連夜遁去。倍道兼行, 數月至蜀。凡五年,生兩子,與鎰絕信。 其妻常思父母,涕泣言曰:「吾曩日不能相負,棄大義而來奔君。向今 五年,恩慈間阻。覆載之下,胡顏獨存也?」宙哀之,曰:「將歸,無苦。」 遂俱歸衡州。既至,宙獨身先至鎰家,首謝其事。鎰曰:「倩娘病在閨中數 年,何其詭說也!」宙曰:「見在舟中!」鎰大驚,促使人驗之。果見倩娘 在船中,顏色怡暢,訊使者曰:「大人安否?」家人異之,疾走報鎰。室中 女聞喜而起,飾妝更衣,笑而不語,出與相迎,翕然而二形合為一體,其衣 裳皆重。縊曰:「自宙行,女不言,常如醉狀,信知神魂去耳!」女曰:「實 不知身在家,初見宙抱恨而去,某以睡中倉皇走及宙船,亦不知去者為身耶? 住者為身耶?」 其家以事不正,祕之。惟親戚間有潛知之者。後四十年間,夫妻皆喪。 二男並孝廉擢第,至丞尉。 玄祐少常聞此說,而多異同,或謂其虛。大歷末,遇萊無縣令張仲規, 因備述其本末。鎰則仲規堂叔,而說極備悉,故記之。 語譯: 唐朝武則天天授三年,清河郡的張鎰,因做官的緣故,定居在衡州。張鎰性格疏略 沉靜,所以知己的朋友很少。他沒有兒子,只有兩個女兒。長女早逝,小女兒倩娘容貌 端莊美麗,無人能比。張鎰的外甥名叫王宙,太原人,從小聰明穎悟,容貌儀態俊美。 張鎰很器重他,常對人說:「將來打算把倩娘嫁給他。」等到王宙和倩娘都長大成人後, 不分日夜,常思念戀慕對方,家人卻絲毫不知道他們的心思。 9 後來張鎰的幕僚中有一位要赴吏部選官的人向張鎰求親,想娶倩娘為妻,張鎰竟答 應了他。倩娘聽說後,心中非常鬱悶,王宙也極為氣惱怨恨,便藉口說該調任官職了, 要求去京城。張鎰挽留不住他,就給了他一筆豐厚的路費,送他上路。王宙懷著憤恨悲 傷的心情,與家人告別上船。天將黑的時候,船已行駛到離城幾里的群山中。到了半夜, 王宙睡不著,忽然聽見岸上有人走得很快的腳步聲,沒一會兒就到了船上。王宙一問, 原來是倩娘赤著腳徒步趕來了。王宙驚喜得幾乎要發瘋,握著她的手問她是從哪裡來。 倩娘哭著說:「你對我的情義是這樣深重,我連在夢中都想念著你。現在父親要改變我 的意願,而我知道你的深情是不會改變的,便想犧牲性命來報答你,因此從家中逃出來 和你私奔。」王宙沒有想到事情會是這樣,異常欣喜雀躍。便把倩娘藏在船裡,連夜逃 走,以兩倍的速度趕路,走了幾個月就到了四川。他們在四川過了五年,生了兩個兒子, 與張鎰斷絕了音訊。 倩娘常思念父母,有一天,哭著對王宙說:「我以前不忍心辜負你,不顧父女間的 恩義與你私奔,到現在已經五年了,一直不能與父母見面,我還有什麼顏面活在天地間?」 王宙很憐憫她,對她說:「我們回去就好了,不必傷心。」就和她一起回到了衡州。到 了衡州之後,王宙先單獨一人來到張鎰家,首先便為沒有得到允許就娶走倩娘請罪。張 鎰說:「你在胡說些什麼!倩娘病在閨房中已經好幾年了!」王宙說:「現在她人就在 船上。」張鎰聽了大吃一驚,急忙派人察看。果然發現倩娘人在船上,神情愉快,問派 來的人說:「父母親身體還好吧?」家人感到十分奇怪,飛奔回來報告張鎰。家中那個 倩娘聽到這個消息,高興地起身下床,梳妝打扮,換了衣服,卻笑著不說話。她出門去 迎接船中的倩娘,兩人見面,就很快地合為一體,身上的衣服重疊在一起。張鎰說:「自 從王宙走後,你就都不說話,常常像喝醉了酒似的,現在才確實知道原來是你的神魂離 開了你的身體。」倩娘說:「我真的不知道自己的身體在家裡,當初一看到王宙含恨離 開,我在睡夢中慌慌張張地走到了他的船上,也不知道自己的身體是離開家中,還是仍 住在家裡?」 張鎰家中的人因這事情有些怪異,都對外保密。只有親戚中偶然有人偷偷知道這件 事的。過了四十年,王宙和倩娘都過世了,他們的兩個兒子都以孝廉中舉,做了縣丞、 縣尉之類的官。 我年輕時常常聽別人說起這件事,但講法都不同,也有人說這事情是假的。到了大 曆末年,我遇到萊陽縣令張仲規,他才詳詳細細地將事情講給我聽。張鎰就是張仲規的 堂叔,所以講得特別清楚,我這才把此事記錄下來。 【補充】: 1.「離魂」情節是本篇主線。元•鄭光祖雜劇「倩女離魂」,即據此改編。 2.明代湯顯祖所寫傳奇劇本《還魂記》又名《牡丹亭》,演杒麗娘死而還魂復生, 與柳夢梅結為夫妻的故事,最著名的兩折為〈遊園〉、〈驚夢〉。 3.清朝蒲松齡所寫《聊齋誌異》書中有〈小倩〉,寫的事聶小倩死後受樹精控制,幻 化人形害人取命的故事,後來改編成為川劇,並拍成香港電影《倩女幽魂》。 10 4.〈離魂記〉:陳玄祐所寫唐朝傳奇,形式是「小說」。 〈倩女離魂〉:元鄭光祖根據〈離魂記〉改編為元雜劇,形式是「戲劇」。 〈還魂記〉:明代湯顯祖所寫的傳奇劇本,形式是「戲劇」。 〈聶小倩〉:清朝蒲松齡所寫短篇故事,形式是「小說」。 〈倩女幽魂〉:根據〈聶小倩〉改編成川劇或電影,形式是「戲劇」。 九、相關名句 虬髯客在認清李世民實為真主後,能讓能捨,為識時務之英雄。有關「識時務者為俊傑」之 名句運用如下: 1.識時務者為俊傑。 【釋意】語本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襄陽記:「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 時務者在乎俊傑。」比喻認清時代潮流者,方可為英雄豪傑。 2.識時務者為俊傑,昧先機者非明哲。 【釋意】意味能審時度勢,順應時代潮流的發展才是好漢;不明白事情將要出現的細微的變 化者,不是明智的人。 3.He who lives in a glass house should not throw stones.(投鼠忌器、識時務者為俊傑) 4.古人說「識時務者為俊傑」,自古雄才大略之人皆能順應時勢而成大事,永遠走在時 代的前面。兵法說,戰法應該「與時遷移,隨物變化」,這也就是「造勢」的奧妙所 在。其實,掌握時機永遠是政治家的智慧體現。在什麼時候實施自己的計畫,什麼時 候又欲擒故縱,這些都是智慧。有時,等待的結果是養虎為患,而有時,等待則是成 功的重要保證。 5.鬼谷子在逸文中說:「聖人之所以能永垂不朽,就是能把握時機的變化。」所以無論 在行動上,還是計畫上,如果不能順應時代的變遷,講求適應環境的策略,只是一味 固守己見,絕對是要失敗的。 6.古語說得好:識時務者為俊傑。范蠡在政通人和之際「轉業」經商便是識時務的表現。 這其中的啟示至今仍值得我們借鑑。 11 7.想要取得成功,就得順應潮流,切不可不知變通地逆流而動。(澳大利亞.斯長里) 12
/
本文档为【虬髯客传】,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