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烧灰:亿元村从赤土坡上走来

烧灰:亿元村从赤土坡上走来

2018-04-02 3页 doc 15KB 38阅读

用户头像

is_650122

暂无简介

举报
烧灰:亿元村从赤土坡上走来烧灰:亿元村从赤土坡上走来 许华彬 在晋江市龙湖镇(古盈村)西部,有个美丽的村庄,它距离镇区大约5公里,北隔粘厝埔,南临瑶厝村,东靠龙埔村,西近茂亭村,是闽南 金三角的要地之一,这就是我的家乡烧灰村。烧灰村,原名“萧妃村”, 因为唐穆宗的妃子萧妃故里就在这里,村子因而得名“萧妃村”,后 来逐渐谐音成现在的“烧灰村”。村中居民共同劳动,共同致富,为 了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烧灰茂亭,讨吃艰难”,“赤土坡,赤土坡,一生三粒土葛填腹 肚”。解放前的烧灰村,土地贫瘠,十分贫困,听老人们讲,烧灰村 以前是出了名的乞丐乡...
烧灰:亿元村从赤土坡上走来
烧灰:亿元村从赤土坡上走来 许华彬 在晋江市龙湖镇(古盈村)西部,有个美丽的村庄,它距离镇区大约5公里,北隔粘厝埔,南临瑶厝村,东靠龙埔村,西近茂亭村,是闽南 金三角的要地之一,这就是我的家乡烧灰村。烧灰村,原名“萧妃村”, 因为唐穆宗的妃子萧妃故里就在这里,村子因而得名“萧妃村”,后 来逐渐谐音成现在的“烧灰村”。村中居民共同劳动,共同致富,为 了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烧灰茂亭,讨吃艰难”,“赤土坡,赤土坡,一生三粒土葛填腹 肚”。解放前的烧灰村,土地贫瘠,十分贫困,听老人们讲,烧灰村 以前是出了名的乞丐乡。每当刮大风的时候,家里的摆设,天井等都 积聚着厚厚一层沙,最难熬的就是连吃饭的时候,碗里也积着一层沙, 但还是得把它吃下去。 解放后,吃苦耐劳的烧灰村人,对村里的环境进行大力的整顿, 在赤土坡上及其他荒废的土地上大规模地植树造林,从根本上解决了 环境问。村里还修建了水库,旱灾的时候,水库开闸放水,雨季来 临时,则闭闸蓄水。水库的建成不仅缓解了旱情,也疏通了河段。同 时,村里又对耕地进行了改造,使农作物的收成明显增加,这些措施 改变了烧灰村原始落后的面貌和恶劣的自然环境。 改革开放以前,烧灰村也跟大多数的村庄一样,村民绝大部分都 只以耕田为生,很少从事其他行业,因此村民们的生活依旧贫困。 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顽强拼搏的烧灰人,高举改革 开放的旗帜工商业并举,以家庭为单位,纷纷办起了制衣厂,准备创 造出一片以工商业为主的新天地来。长期从事农活,现在忽然从农业 转到商业上来,村里人大都有点不适应,但村民们并没有丧失掉自信 心,而是虚心向那些长期在海外做买卖华侨求教。经过村里人的不懈 努力,制衣厂的规模越办越大,由刚开始的小本经营,发展到今天拥 有近百名员工的大企业,烧灰所生产的服装也畅销整个泉州地区。与 此同时,一些村民与海外华侨一起合作投资建布行。开始时,布行只 有屈指可数的几间,但在当时服装产业十分红火,布料市场的前景十 分乐观。很快烧灰布行业的发展就迅速壮大起来,布行分布广泛,占 烧灰经济来源的三分之一。 到了80年代,整个泉州市的布料市场都集中在烧灰,当时许多 外地客商都到烧灰订购布料。布料市场上,买布的,卖布的相互交谈 着,热闹非凡。在服装行业和布行业的带动下,整个烧灰村呈现出一 片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景象。1992年整个烧灰村的工业总产值超过了 二亿元,登上了福建“十强村”金榜。1992年以后,由于村里交通 不够便利,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完善,适应不了时代发展的需求,烧灰 的布行纷纷迁到了石狮。这时,村里一些较为保守、规模较小的制衣 厂纷纷倒闭了,此时的烧灰经济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在这种危机关头,积极进取的烧灰人并没有气馁,没有放弃希望 而是以一种“爱拼才会赢”的精神,再接再厉,重新创办以纺织业为 主的工厂。刚起步的纺织工厂就像婴儿般娇弱需要人们百般呵护。在 厂领导和员工的细心打理下,在坚持诚实信用的商业道德和合法经营 的前提下, 截至目前为止,这些工厂已经发展成颇具规模与有实力 的企业,其中就包括利瑶、万兴隆、华昊、大赢家等企业。烧灰工业 能发展到今天这般规模,主要是跟企业领导十分关心员工的生活分不 开的,不管员工是本地的,还是外地的都一视同仁。员工有困难的时 候,领导都会挺身而出帮助他们解决。领导们为员工们办实事,员工 们自然也就乐于为企业做贡献,正所谓“家和万事兴”。 经济的腾飞,带动了村容村貌的改变。村中大厦如雨后春笋般一 栋栋拔地而起,人们告别了破旧简略老房,搬进了宽敞舒适的楼房里, 村里工厂一座连着一座整齐有序的排列着。昔日那崎岖不平的羊肠小 道已然不见,迎面而来的是一条条平坦笔直的水泥大道。经济的飞速 发展使烧灰跻身于时代前列,烧灰人加强了村里的精神文明建设,在 村子北部投资建立了烧灰青年文化活动中心。它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 活,缓解了平日里所带来的就业压力。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烧灰人 并没有忽略教育的重要性。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教育,全村各界人 士慷慨解囊,共同捐赠400万元重建英峰小学。现在的英峰小学设备 达标,师资力量雄厚,办学环境好,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今日的烧灰村,已从过去一个贫穷。落后的农村,变成现在这样 一个亿元村。面对二十一世纪科技信息时代的机遇和挑战,我相信烧 灰人一定会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创建一个更加美好的烧灰村。
/
本文档为【烧灰:亿元村从赤土坡上走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