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对体育的认识 对体育观的认识

对体育的认识 对体育观的认识

2017-09-18 5页 doc 17KB 356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3423

暂无简介

举报
对体育的认识 对体育观的认识对体育的认识 对体育观的认识 [摘 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体育事业发展指针,近10年中国体育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促进了人们体育观念的重大变化。本文试图从人们对体育的需要着手,解析人们现代体育观形成、改变的内因。注重以科学的体育观念引导学校体育教育健康发展,以满足人们对现代体育教学观念的科学需要和要求。 [关键词]体育观;科学体育教学观;认识需求 [DOI]10.13939/j.cnki.zgsc.2015.06.139 1 前 言 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广泛...
对体育的认识 对体育观的认识
对体育的认识 对体育观的认识 [摘 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体育事业发展指针,近10年中国体育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促进了人们体育观念的重大变化。本文试图从人们对体育的需要着手,解析人们现代体育观形成、改变的内因。注重以科学的体育观念引导学校体育教育健康发展,以满足人们对现代体育教学观念的科学需要和要求。 [关键词]体育观;科学体育教学观;认识需求 [DOI]10.13939/j.cnki.zgsc.2015.06.139 1 前 言 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体育事业的发展密不可分,中国已成为世界体坛重要力量,国际影响力迅速提升。最近10年中国体育国际影响力不断 1 提升,得益于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相辅相成,得益于职业体育与体育产业的协调发展。其中有5个标志性事件:第一是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成功举办,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第二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在最近三届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第三是姚明、李娜等一批运动员在国际主流体育项目中实现重大突破;第四是网球(中网、大师杯)、F1等世界顶级职业赛事落户中国,并吸引了国际主流媒体高度关注;第五是中国体育用品企业开始在世界体育用品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2 科学体育教学观 魏纪中作为国际单项体育组织领导者的体育界人士之一,他的体育观认为,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之间的关系,即在普及基础上提高,在提高指导下普及。这是中国建设体育强国、成为世界体坛重要力量的基础。 一国或地区体育之国际地位,不光取决于其在国际赛场上的表现,也取决于其在国际体育事务中扮演的角色与发挥的作用。自1979年重返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以来,中国体育从最初的追随者、参与者,日益向推动者、引领者转变。20世纪90年代,吕圣荣和徐寅生就先后担任过国际羽联和国际乒联的主席。而今,越来越多的重要国际体育组织中都活跃着中国人的身影。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国际体育组织中任职的中国人超过200位。全球第一大体育组织――国际 2 奥委会现有106名委员,其中3人来自中国奥委会,与美国、俄罗斯、西班牙的委员数量并列第三多,仅次于瑞士和英国。 和谐世界的构建需要世界体育的和谐发展。魏纪中表示,只有在承担相应国际责任、对国际社会有所贡献的前提下,中国的发展和崛起才能广受国际社会欢迎,和平发展的道路才能走得更加顺畅。 对体育的认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加强,人们有着不同的认识和认知,也随着人们文明程度与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变化着,即物质文明得到改善后,人们精神文明也相应地得到提高,对体育的认识也更加深刻,更趋完善,参与意识也就越强。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学校体育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在新的历史形势下,我们的体育观念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相当大的差距,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 应试教育以学习成绩来衡量和评价一切的各种弊端与现实社会经济建设所需人才之间的矛盾日趋加深,使得许多人对教育产生曲解,从而导致学校教育只重视学生智育培养,而忽视了体育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出现重智轻体的现象长期存在。究其原因:首先,是对体育的本质认识不清,没有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树立良好的体育观;其次,在体育行政,特别是教育行政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对人们的生存价值,生存质量,运动生命力缺乏智慧学的统筹 3 分析与指导不力的结果。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坏,直接影响到我党教育方针,政策的顺利实现。对体育建设投入的不足,器材设施匮乏,仅有的也是年久失修无法利用,管理不利都是对体育价值作用,对体育观念认识不清或认知不正确造成的。据有关资料显示,大多数学校的学生对学校体育设备持不满意态度。这不难看出学校教育重智轻体现象的严重性和急需改变这种现象的必要性。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颁布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不难发现人们对体育的认识有了新的较完整、较科学的认知、认可和提高。关心、关注、关爱和从事体育锻炼者不断增多,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群体和年长者群众的体育参与意识,活动次数都有大的发展,通过体育达到育体和育人的目标,但是,从参加体育活动者和我国人口比例、地域、城乡等总体绝对数来讲,还是相对少数者,而且参加活动的形式和方法也比较单一,仅限于个人自由活动,缺乏全民性、广泛性及组织的社会性层面。学校体育也是如此,无论是两操、体育课,还是课外活动,都缺乏有效的技术指导和理论的支持。多数人对体育的认识(包括体育主管领导和从事体育教学活动的教师)只是停留在只要运动不论何种方式都有益于健康的认识层面。可见,如何教会学生科学地参与体育活动,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是非常重要的。 这里也存在着体育行政对体育认识的偏差。学校体育 4 行政对体育工作的认识只是停留在“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十分重要的。”看起来对体育教育的认识是很充分的,可是在学校体育工作具体操作运行中,就无人过问了。教学、教材、课外活动中存在哪些问题就无人关心、指导,各项具体工作完成进展情况是否了解,真是应了那句俗话:“体育是教育的主要内容,是面子活,说起来重要,工作中次要,忙起来不要。”此种现象是客观反映体育行政对体育认识的偏差和不足的具体表现,影响体育教学健康有序的发展,影响到体育老师、学生正确认识,理解科学体育观的形成。因此,努力培育终身体育态度、能力和习惯,是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艰巨任务。 高校体育如何结合和适应新形势下体育建设的主题――正确、科学地培育学生的体育观念,使学校体育真正深入体育教学的实质,使学生形成学后体育,健康体育与终身体育的新思维的需要和要求,将人本思想的理念和人文精神的理念落实到具体体育观教养的实践工作中。建设具有现代科学理念新人,培养大批体育科技带头人,将体育教学事业推向更高的层面而奋斗。 在长期体育文化建设中,由于社会的、经济的、人文的价值趋向的差别,体育工作者对体育有不同的认知。如传统的体育观认为,体育就是技术教育,技能培养为主导,以身体素质、运动成绩为主要要求,以生物体育、体能体育为 5 建设目标。只注重教育的形式等单一、片面、局部的教育观。究其原因,主要是对体育对象缺乏心理和教育方面的引导工作,只是在做形势,做表面文章,根本的问题是没能解决好改善与增强民族体质的问题,忽略了育人这个关键环节。只有将人本理念和人文精神落实到体育教育的全过程,强调体育的本质属性,注重人的意义与人与社会的和谐与统一,展示人文体育、健康体育、终身体育、体育需要、自主能力、人本意识、生命意义等理念的培养,使广大学生都能养成良好的体育行为方法,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为目标的体育观。我们学校体育教育就能得到大的发展和提高。 笔者认为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应当体现在:社会需要与个体需要相结合,育体与育心相结合,锻炼学生身体与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基础相结合的原则。不要把体育教学当成单纯的传技,也不要把体育教学等同于一般的身体锻炼。它首先是教育,它必须为育人的最高目标服务。因此,体育教学必须突出它的教育性,人文性,在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同时,注意锻炼学生的身体,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3 结 论 人们的体育观念在不断增强的现在,体育已成为人类积极、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生命需要。只有科学的理解体育,才能从体育的本质属性中确立正确的体育观念,为我们的体育事业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转变各种不科学及错 6 误的体育观念,树立科学的体育观。只有我们每个人,特别是体育行政主管、体育工作者及体育爱好者都确立了正确的、科学的体育观,才能推进体育教育事业的更大发展与进步。同时,日益发展壮大的中国体育,也才能肩负起更多的国际责任,为体育在全球的健康发展,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做出更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胡淑媛.试论如何开展家庭体育锻炼[J].中国市场,2010(18). [2]陈泽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可持续发展与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J].中国市场,2010(18). [3]罗平,谭宝明.多元目标建设与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市场,2008(9).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com,您的在线图馆 7
/
本文档为【对体育的认识 对体育观的认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