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河南延津 五六万人夜间捉蟋蟀 最贵蟋蟀一只近2万[研讨]

河南延津 五六万人夜间捉蟋蟀 最贵蟋蟀一只近2万[研讨]

2018-03-05 5页 doc 17KB 13阅读

用户头像

is_321635

暂无简介

举报
河南延津 五六万人夜间捉蟋蟀 最贵蟋蟀一只近2万[研讨]河南延津 五六万人夜间捉蟋蟀 最贵蟋蟀一只近2万[研讨] 河南延津 五六万人夜间捉蟋蟀 最贵蟋蟀一只近2万 注:蟋蟀亦称“促织”、“蛐蛐儿”。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触角比体躯为长,雄性善鸣,好斗。 记者任磊 实习生董超雯 文图 引言| 提起延津,许多人会联想起“延津小麦”,可在全国斗蟋蟀的虫友圈里,“延津蟋蟀”却渐渐叫响,甚至还成了“名牌”。立秋至白露是延津蟋蟀交易的旺季,每年都会吸引全国各地上万名“蟋友”。 小小蟋蟀搅动了一个县,五六万男女老少齐上阵,过起了白天睡觉、夜里“捉虫”的特殊日子。一只蟋蟀少则三五元,多则...
河南延津 五六万人夜间捉蟋蟀 最贵蟋蟀一只近2万[研讨]
河南延津 五六万人夜间捉蟋蟀 最贵蟋蟀一只近2万[研讨] 河南延津 五六万人夜间捉蟋蟀 最贵蟋蟀一只近2万 注:蟋蟀亦称“促织”、“蛐蛐儿”。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触角比体躯为长,雄性善鸣,好斗。 记者任磊 实习生董超雯 文图 引言| 提起延津,许多人会联想起“延津小麦”,可在全国斗蟋蟀的虫友圈里,“延津蟋蟀”却渐渐叫响,甚至还成了“名牌”。立秋至白露是延津蟋蟀交易的旺季,每年都会吸引全国各地上万名“蟋友”。 小小蟋蟀搅动了一个县,五六万男女老少齐上阵,过起了白天睡觉、夜里“捉虫”的特殊日子。一只蟋蟀少则三五元,多则上百元,若运气好了碰到极品则能卖到千元万元以上。今年市场上,更是有农民抓的蟋蟀卖出了1.27万元的高价~ 不仅如此,小蟋蟀还带动了延津县餐饮、住宿、出租等行业的发展,每年能给延津农民增收一亿多元。 田野变作不夜城,村民夜晚抓虫、卖虫忙 9月2日一大早,记者来到延津县僧固乡德士村蟋蟀交易市场。只见公路边停着许多外地车辆,客商们的摊位沿马路两边一字排开,一眼望不到边,摊前不断有农民拿着蟋蟀询问价格,整个市场熙熙攘攘。 该县蟋蟀民俗文化协会会长王秋国告诉记者,每年八、九月份,延津县130多个村子70%以上的农户组成浩浩荡荡的捕捉蟋蟀大军,就连一些在外地打工的村民也返乡加入其中。目前,延津县已有13个蟋蟀交易市场,分早市和夜市。 记者在该县石婆固乡老仪门村,见识了夜市的红火和热闹。 晚上9点,村子的街道上一片灯火辉煌,路边的空地上一张张小桌一字排开。农妇吴大姐在自家门前高高低低摆了二十张桌子,每个桌子上吊着一个明亮的节能灯。“大桌一晚上收20块,小饭桌收10块。昨儿晚上除了出租桌椅挣了250块钱外,我还介绍一个村民卖给上海老板一只好蛐蛐,挣了200元中介费。”吴大姐高兴地说。 说话间,下地捉蟋蟀的村民陆续回来了。远远望去,一个个小光点在马路上列成长长的一队,煞是壮观。走近一看,村民们几乎都是统一的装扮,头戴矿灯、身披雨衣、脚蹬胶靴。顾不上拂掉身上的草叶,他们赶忙到客商那里去“验货”。 上海客商从老仪门村村民袁嘉慧手里接过竹筒,去掉一头塞着的棉花,小心翼翼地把蟋蟀倒进手里,然后用小网兜扣在手心观看了半天。最后,客商相中了其中的两只。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80元卖掉了两只。 “俺两口平时在外打工,这时候就回村逮蛐蛐,有9年了。刚开始几年每年卖蛐蛐能挣5000多,这几年技术好了,逮的蟋蟀质量高了,一月能收入9000多,打工一人一个月才挣2000多。”袁嘉慧告诉记者,今年他们最贵的一只蟋蟀卖了2300元,听说其他好手逮的蟋蟀一只上千,一个月能挣三万多。 最开始逮蛐蛐的都是青壮年男子,如今,农村妇女们也成了主力军。家住位邱乡的左女士说:“夜里去地抓蛐蛐一个人害怕,我就跟村里其他4个姐妹结了伴。”记者在各个摊位上转了转,对于相中的蛐蛐,客商开出的价钱从5元、10元、上百元不等。村民们说,一般一晚上捉虫能挣个几十元到几百元。 客商们反映,延津蟋蟀市场这几年发展很快,这里不仅蟋蟀好,民风和治安也都不错,没有强买强卖的。对此,一位捉虫的农民说:“相中就买,相不中就算,花钱买如意~就算虫蹦跑了,俺也不会讹人家。” 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交易市场,“延津蟋蟀”成了“名牌” 据王秋国会长讲,延津县境内的蟋蟀品种多、个头大、牙硬齿利、善搏斗,是全国三大产地的后起之秀,可与宁阳、宁津产地的蟋蟀媲美。在1997年上海蟋蟀协会举办的斗蟋友谊赛上,延津蟋蟀一举夺魁,从此名声大振,引来众多外地客商前来收购。 德士村是延津蟋蟀经济的“发源地”。上海的韩岳年先生告诉记者,他是第一个来延津买蟋蟀的客商,从1998年到现在,每年都来。“最开始住在老百姓家里,摆个方桌买蟋蟀,渐渐来的客商多了,便在德士村村外的郑滑(郑州—滑县)公路上形成了市场,这些年市场越来越大了。”今年,他带的上海朋友就有二三百人。“每年来延津买蛐蛐的就上海人多,今年有上千人。” “蛐蛐儿就是‘百日虫’,我们买回去后调养到秋分左右,挑选出来好的,等到霜降再拿出来斗,一直斗到11月底。玩蛐蛐儿要会斗,刚开始先喂它吃五谷杂粮,斗前再喂它吃 鲜虾、蟹肉,这样蛐蛐儿才有劲斗。”谈起斗蛐蛐,韩先生立马来了兴致,向摊前的村民们讲起了技巧。 谈话间,一位村民从怀里掏出一个小竹筒让韩先生“看货”,最终卖了10元。 苏州市蟋蟀协会的季新民说,他和延津蟋蟀“结缘”是近几年。“五六年前,我有两个朋友到河南来买蛐蛐,回去后给了我一批,斗下来狠得不得了,所以后来我就一直到河南来了。” “我以前一直去山东宁阳,但这两年那里的蟋蟀市场上常有白虫(人工饲养的蟋蟀)。后来听朋友说延津蟋蟀个头大,体格健壮,腿粗善斗。这几年在上海蛐蛐比赛中成绩不错,所以就转战河南了。”来自天津的王先生今年买了70多只蟋蟀,他每年玩蟋蟀要花费十几万元。 几年斗蛐蛐比赛中,延津蟋蟀善斗的“凶名远播”,韩岳年先生笑称,现在上海各大蟋蟀交易市场都挂有“延津蟋蟀”的大牌子,有的还写着“专卖”,成了“名牌”。延津蟋蟀不仅吸引了不少玩家,就连“蟋蟀大省”山东,今年也有四五千商贩,专门来延津收购蟋蟀,再拿到外地贩卖。 小蟋蟀带来大效益, 村民富了,人也“洋气”了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延津县地处黄河古道,特殊的生态环境,形成大部地域属于钙质壤土,良好的土壤和气候使得蟋蟀优良的基因能够繁衍传播。延津的蟋蟀不仅让捉蛐蛐的村民富了、腰包鼓了,同时也带动了延津县旅馆、交通、餐饮等行业,县城大街上随处可见挎着腰包的外地客商,每年的收购蟋蟀大军要在这里投下可观消费。 1997年,德士村村民董瑞印第一个抓蟋蟀卖出大价钱,他抓的蟋蟀在上海比赛中取得冠军。随后,不断有商客来延津买蟋蟀,他抓住商机,在德士村蟋蟀市场第一个摆摊卖蟋蟀用具,如今已经成了当地第一大户。出售蟋蟀用具加上捕售蟋蟀,每年能收入30万元左右。另外,他还自己参加斗蛐蛐比赛。 南宋村的县民俗文化协会理事樊英,把家里腾出8间房,办起了农家旅馆,今年接待了20多位买蟋蟀老客户,加上全家捕蟋蟀收入,一个月能赚5万多元。 记者在德士村蟋蟀交易市场上看到,有村民在路边摆摊卖烧饼、矿泉水,还有人挎着背包帮人修拉链、修背包,有村民专门帮客商换零钱,一百元抽取2元手续费。当地饭馆也成了外地人的“专用食堂”。 上海复旦大学一位退休的老教授酷爱蟋蟀,这几年每年八九月他都要约上朋友来延津,“我们是工薪阶层,连吃住和买蟋蟀,能投入两三万元,不像其他的上海老板,带着几十万来。”他说,住在农家院里享受了农村生活的宁静,呼吸新鲜空气,还能过把“蛐蛐瘾”,非常开心。 老仪门村支书李彦杰告诉记者,这些年村里人富了,开放的环境也让村民们思想大解放,开始追求城市人的生活方式,“住房讲宽敞,吃饭讲营养,穿戴讲花样,家用讲高档„„”村里纠纷也少了。 蟋蟀经济持续大发展, 市场要规范 为开发利用蟋蟀资源,弘扬蟋蟀文化,使蟋蟀经济持续发展,2009年8月6日,延津县蟋蟀民俗文化协会应运而生,现有会员200多人。为了避免资源枯竭和保护当地蟋蟀品种,协会规定禁止贩卖雌蟋和幼蟋,禁止在大田以外的蟋蟀栖息地喷洒农药,以确保给蟋蟀生存、繁衍和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协会还印刷《蟋蟀的捕捉及鉴别技巧》,免费发给村民使用 2010年,该协会还远赴上海、天津、山东等地考察,请上海蟋蟀文化研究专家李佳春等人先后来延津讲课。“宁阳县委、县政府对蟋蟀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高度重视,他们成立了中国宁阳蟋蟀研究院,每年举办‘中华蟋蟀友谊大赛’,组织开展‘中华蟋蟀研讨会’、‘宁阳名虫展销会’等系列文化活动。与延津相比,人家的交易市场规模更大,更规范。” 今后,我们要加大对农民捕捉蟋蟀的,还要建立一支懂知识会经营的营销队伍,“ 把我们县的蟋蟀产业越做越大。我们需要建立专业市场,使市场管理更加规范,使我们的蟋蟀交易市场越做越大、越做越火爆,给农民带来更多的效益。”王秋国充满信心地说,不仅如此,还要在延津策划举办蟋蟀文化节,发扬蟋蟀民俗文化。
/
本文档为【河南延津 五六万人夜间捉蟋蟀 最贵蟋蟀一只近2万[研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