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整理版]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

2017-09-29 50页 doc 170KB 21阅读

用户头像

is_266065

暂无简介

举报
[整理版]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整理版]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项目 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 建设方案 二?一一年十月 前 言 为了提升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提高专业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带动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应用电子等相关专业发展, 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精神,根据《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江苏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沿海...
[整理版]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
[整理版]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项目 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 建设 二?一一年十月 前 言 为了提升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提高专业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带动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应用电子等相关专业发展, 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教职成[2011]11号)精神,根据《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江苏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沿海开发五年推进计划(苏发[2011]16号)》、《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精神,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会同欧贝黎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电江苏龙源风力发电有限公司、韩华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太平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新能源行业知名企业多次深入研讨,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出本建设方案。 目 录 一、 专业建设背景与基础 ................................ 1 (一)专业行业背景 ...................................... 1 (二)专业沿革 .......................................... 3 (三)现有基础与条件 .................................... 4 (四)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7 二、 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8 (一)专业建设目标 ...................................... 8 (二)人才培养规格 ...................................... 8 (三)建设重点 .......................................... 9 (四)建设思路 ......................................... 11 三、 专业建设内容 .................................... 11 (一)创新办学机制体制 ................................. 11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 14 (三)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 16 (四)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 20 (五)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 21 (六)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 23 (七)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建设 ........................... 29 四、 改革举措与保障措施 ............................... 31 (一)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 ............... 31 (二)推进校企对接,创新运行机制,强化实践育人 ......... 31 (三)通过工程中心、数字化教学资源等平台转变培养方式 ... 32 (四)推行校企“双专业带头人、双骨干教师”制度 ......... 33 (五)探索系统培养,积极为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 ....... 33 (六)实施教学质量监控工程 ............................. 34 (七)实施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 ................... 35 (八)坚持重点专业建设与专业群建设相结合 ............... 35 (九)保障措施 ......................................... 35 五、 绩效考核指标 .................................... 38 (一)预期成效 ......................................... 38 (二)建设进度与绩效考核指标 ........................... 39 六、 专业建设资金预算 ................................. 46 中央财政支持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发展项目 项目负责人:赵 斌 贲礼进 主要成员:孙兵 符爱红 王正高 曹莹 胡志刚 陈继永 王建,江苏龙源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工, 姜夏平,欧贝黎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工, 一、专业建设背景与基础 (一)专业行业背景 1(政府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保障地方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随着全球对能源需求的加大和传统能源资源的快速消耗,新能源产业得以迅速发展。《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积极发展风电、太阳能光伏、太阳能热利用、新一代生物质能源、海洋能、地热能、氢能、新一代核能、智能电网和储能系统等关键技术、装备及系统。实施风力发电、高效太阳能、生物质能源、智能电网等科技产业化工程。建立健全新能源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促进新能源应用的先进适用技术和模式的研发,有效衔接新能源的生产、运输与消费,促进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江苏省出台的《新能源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也将风电和光伏产业作为重点产业,加大扶持和推进力度。 《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江苏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沿海开发五年推进计划(苏发2011-16号)》、《南通市“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都提出了优先发展新能源产业。 2009年7月,《南通市新能源、能源及其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规划纲要》出台,《纲要》提出,到2011年,全力实施“双千规模”培育工程,着力打造“三大基地”。“双千规模”即千万千瓦发电装机规模和千亿元产业销售规模。“三大基地”即建设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长三角重要的能源基地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能源、能源装备制造基地。 2(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从2006年开始,南通风力发电迅速崛起,装机规模不断扩大,全市掀起了发展新能源产业的热潮。在新能源、能源装备制造领域,发电、输变电设备和风电整机及配套、光伏电池及发电系统等产业保持年40%以上的增长速度,成为全市工业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 南通市新能源、能源装备制造业完成的销售收入连续数年增幅保持40%以上,远远领先于整体面上规模工业增速。航天万源安迅能风电设备公司、林洋新能源公司等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逐步赶超10亿元和100亿元,成为新能源、能源装备制造业的重要主体。一些传统工业企业纷纷调整转型涉足新能源装备产业。强生集团自筹资金新上非晶硅太阳能薄膜电池生产线,并着手在如东建设1兆瓦太阳能电池发电站。九鼎集团从2007年开始投资风电装备制造, 2010年实现1.5兆瓦风机叶片和双馈变频风电机组产能各达100套。随着电力建设步伐的加速、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国家、省发展装备制造业政策的落实,南通市新能源、能源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2010年南通新能源及其装备投入1032.96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13.8%,新能源工业总产值达到352.3亿元,新能源产业销售超亿元企业达31家,其中风电装机规模全省领先,江苏是全国七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之一,而南通是江苏建设“海上三峡”的重要区域之一,目前已并网风电项目达74.2万千瓦,发电量占到全省风电的一半,名列江苏第一;光伏电池组件产量居全国前列,产量达1476兆瓦,也居全省第一。预计到2012年,南通新能源产业将完成销售收入500亿元,在2009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其中太阳能光伏电池及组件产量达2000兆瓦,光伏产业完成销售收入250亿元;风电整机产量达500台,风电装备完成销售收入150亿元;新能源汽车及配件等其他新能源产业初具规模,完成销售收入100亿元。到2015年整个新能源产业销售收入预计达1000亿元,再次实现翻番目标。 目前,南通新能源领域在建和储备项目达48个,总投资超过100亿元。明阳风电、中船海装等一批风电整机制造项目已陆续开工,2~4年内可形成2000台套风电整机产能。韩华新能源4条25兆瓦晶硅电池生产线和组件扩产项目今年6月份已竣工,正筹划1000兆瓦产能扩建项目,预计三年内南通光伏电池组件产能可突破4000兆瓦。总投资5亿元的国核维科锆铪一期项目已经开工,实现了核级海绵锆的国产化,企业建成后将成为我国核级海绵锆铪的生产核心企业。同时,南通作为全国“十城千辆”入选示范城市之一,正在苏通科技产业园加快建设电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化基地,5~8年内可形成具有国际一流技术水准的年产2万辆电动公交车(客车)、20万辆电动轿车及与之相配套的关键零部件生产能力。 3(新能源应用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 与新能源产业的迅速发展,人才短缺的问题日趋明显,人才供给显得捉襟见肘。国有、民营及外资企业在风力发电、太阳能、生物智能等方面的人才需求将大幅放量。在上海、南通举办的大型企业招聘会上,新能源企业的人才招聘出现前所未有的活跃,超过半数的新能源企业对该领域都有用人需求,据估算,到2020年在风电领域的从业人员将会有几十万,其中包括几万名技术应用人员,负责开发、制造、安装、调试各类风电设备。对于快速发展的太阳能产业而言,人才供应同样面临严重不足,仅韩华新能源(南通)有限公司上马的100MW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及组件生产线项目人才需求达到4000名。因此,亟待加大新能源产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以满足新能源产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迫切的需求。 江苏省高职院校在新能源专业设置和专业人才培养上还远远落后于产业的发展,到2011年,只有2所高职院校设置了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但也局限于风力发电或者太阳能光伏发电一个方向,江苏省从事新能源专业及其相关专业学习的学生不足500人,目前还没有新能源专业的毕业生。 目前国内从事新能源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一般都是从事相关电力及自控行业转行而来的,其新能源专业背景不强,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这也制约了我国新能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行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专业沿革 2005年以来,我院应用电子类、机电类、电气自动化类等专业的许多毕业生就业于南通、无锡、扬州等太阳能发电、太阳能光热、风力发电等新能源应用技术相关企业,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毕业生以肯吃苦、肯钻研、岗位迁移能力强而受到企业的欢迎,至2010年止,已有近百名毕业生服务于江苏林洋新能源、江苏欧贝黎新能源等知名企业,绝大多数毕业生现已成为公司的技术骨干,如江苏欧贝黎新能源公司车间主任王勇(02电子班)、江苏林洋新能源公司车间主任岳维维(02纺机电班)等。近年来,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出台,新能源产业前景光明,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江苏沿海和南通地区新能源企业发展迅猛,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人才严重缺乏,在此背景下,2010年,在我院应用电子专业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专业的基础上,适时开办了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成为南通地区首个开办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的公办高校。第一年招生形势喜人,新生录取率超过100%、报到率达到93%。 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社会急需的新能源高端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作为南通地区唯一一所国家示范院校,理应当成为服务社会、培养高质量人才的示范学校。 新能源应用技术不仅涉及太阳能、风能等相关知识,更离不开电气技术、自动控 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以及应用电子技术,若将新能源用于建筑供热供暖、发电,同样离不开建筑、暖通、热泵等相关专业知识。新能源应用技术涉及多学科知识,在大力发展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的同时,可以带动相关专业的发展(如图1),在行业需求的推动下,可以促进相关专业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 图 1 新能源专业与其它专业的关系 (三)现有基础与条件 1(初步构建了具有高职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 我院于2010年在南通高校中首次开始开设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组织课程内容,淡化学科概念,重视技术应用,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有效保证了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的提升。注重校企合作,与江苏欧贝黎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电江苏龙源风电有限公司、江苏林洋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太平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南通地区新能源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企业资源,聘请兼职教师、合作开发课程、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参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设置技能训练项目,将专业核心技能的考核与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实行双证书制。 2(有一支素质较高的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2人,其中江苏“333”高层次人才1人,南通“226”高层次人才2人,高级职称教师6人,比例为50%,双师型教师9人,比例达75%。 11人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或学位。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1人,高级技师3人,技师4人,本专业常聘兼职教师10人。本专业教师队伍职称结构与双师结构如图2所示。 职称结构 双师结构 图2 职称结构与双师结构图 近3年来,本专业教师主持的已完成或在研科研项目13项(见表1),发表论文近40 篇,专利11项(见表2),有多本教材在编或已出版。专业教师与企业联系密切,其中有多位教师被南通新能源企业聘为技术顾问。 表 1 本专业教师近3年来完成或在研科研项目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立项或委托单位 立项时间 备注 国科发计字1 高速电脑平缝机伺服控制系统设计 科技部 2009 [2009]579号 ,已完成, 项目号:BC20081032 基于BBT直流伺服技术的缝纫机系统 江苏省科技厅 2008 ,已完成, 缝制纺织设备针位快速精确定位关键立项号:K20090393 南通市科技局 2009 技术的研究 ,已完成, 4 LED日光灯研制 院自筹 2009 已完成 5 风光互补式3OOWLED路灯 南通昭阳电子 2010 已完成 6 1KW正弦波低失真逆变器 南通星旗太阳能 2010 已完成 7 10KW发电机智能AVR 南通昭阳电子 2010 已完成 8 循日式太阳跟踪控制系统 南通博比特 2010 已完成 9 3KW风光互补发电系统逆变器 南通海泰太阳能 2011 已完成 院重点项目 10 风光互补供电系统智能监控技术研究 院自筹 2011 在研 院重点项目 11 一体化太阳能电站 院自筹 2011 在研 12 低谐波逆变技术的研究 院自筹 2011 在研 13 太阳能草坪灯控制器 南通海泰太阳能 2011 在研 表 2 本专业教师近3年来专利一览表 序号 专利名称 专利号 备注 1 布料颜色及厚度的装置 ZL 200920212528.X 实用新型 2 LED日光灯 ZL 200920212529.4 实用新型 3 电机旋转检测装置 ZL 201020033014.0 实用新型 4 一种基于直流无刷电机的工业缝纫机伺服控ZL 201020525826.7 实用新型 制装置 5 一种一体化便携式太阳能电站 ZL 201110202407.9 发明型 6 风光互补立体车库系统 ZL 201110257266.0 发明型 7 基于异构网络的风光互补电站远程监控系统 ZL 201110257203.5 发明型 8 基于双轴电液伺服控制的太阳能跟踪系统 申请中 实用新型 9 风光互补发电集成装置及其控制系统 申请中 实用新型 10 一种具有车身自动调整功能的立体车库 申请中 实用新型 11 基于zigbee技术的逆变器并联控制系统 申请中 发明型 3(拥有较完备的校内实验实训条件 校内实践教学基地能够基本满足专业实训教学需要,建有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光热、风光互补控制、电站系统监控、太阳能电池组件、金工、电工、电子、CAD/CAM、电机拖动、调速系统、PLC、单片机、电子制版等17个实训室,拥有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系统建模分析软件、POLARY太阳能光热系统分析软件、三菱PLC软件、FESTO气动仿真软件、组态软件、protel软件等教学软件,资产总值400余万元,具有较真实的职业氛围和产学研一体化功能。 4(建有一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本专业现建有江苏欧贝黎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韩华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南通太平洋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南通星旗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南通桑普司 力兰电器实业有限公司等多家校外实训基地,这些企业均为江苏省内有影响和规模较大的新能源企业。良好的校外实训基地满足了本专业相关课程的现场教学需要,同时也是部分毕业生顶岗实习、就业的接收单位。这些单位成熟的管理及生产工艺技术,为我们提供了翔实的第一手宝贵资料,为我们制作数字化教学课件、建设数字化课堂提供了很大帮助。 5(有较强的社会服务能力 2010年10月,“江苏省风光互补发电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在我院正式挂牌运行。该中心重点围绕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风光互补发电领域的关键及共性技术进行攻关,在自主创新和引进技术基础上,持续不断地创造新成果,开发新技术,并进行工程化研究,为产业化提供成熟、配套的技术、工艺、装备和新产品。 “江苏省风光互补发电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依托南通几个知名风电及太阳能光伏企业,通过近年的合作,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其中包括江苏欧贝黎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电江苏龙源风电有限公司、江苏林洋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太平洋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南通星旗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南通 城市照明管理处等企事业单位。 工程中心已建立了一支专业和年龄结构合理、稳定精干的从事风能及太阳能光伏技术应用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队伍,至2011年上半年,已承接社会委托的有关风能、太阳能光伏技术的新产品项目十项;样品试制、信息咨询、质量分析、产品检测与系统服务等横向项目二十余项,市级以上纵向项目三项,申报专利11项,其中发明专利四项,发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江苏省风光互补发电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培养和锻炼了专业教师在新能源、自动控制、电气、机电一体化技术等方面的研发能力,为专业教师服务社会提供了一个良好平台。与此同时“江苏省风光互补发电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也已成为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平台,通过让学生参与教师的横向项目课题研究,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6(校企深度融合,社会认可度高 在新能源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在积极承担企业委托项目,服务社会的过程中,逐步与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校企深度融合,社会认可度高。专业建设不但聘请了新能源企业的专家担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共同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的建设、课程标准的制定、职业资格标准的制定,一批紧密型的校外实训基地已经成为我院新能源专业学生理想的实训基地和就业基地。 从近两年我院新能源专业招生情况看,形势喜人,2012年学院将进一步扩大新能源专业招生规模。企业之所以愿意共同参与人才培养,一方面是基于我院历年来机电类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好、岗位迁移能力强、社会声誉高,另一方面是新能源企业希望我院为他们尽快培养更多专业的、与岗位零距离的高端技能人才,以满足企业不断发展的需要。 (四)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工学结合培养人才的运行机制需要创新。虽然本专业具有一定的校企合作基础,但在校企合作组织架构、合作育人理念、资源共享、顶岗实习以及为企业服务方面还需要改革和完善。要进一步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探索校企共建“厂中校”、“校中厂”的运行机制,完善学校、企业、学生、家长“四位一体”的顶岗实习质量监控制度和“跟进式”学生。 2(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由于是新设专业,工学结合方式、课程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配套教材建设、课程改革等任务繁重,网络教学资源等尚有待开发。要按照学院基于工作过程和基于社会生活过程的“双基导向”理念,系统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构建“融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 为一体”的高职专业新型课程体系。 3(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和兼职教师比例需要进一步提高。本专业需要在新能源行业聘请一批科研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特别是要从企业聘请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以适应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需要和技术服务的需要。要加大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建设力度,建设院级以上优秀教学团队。 4(社会服务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升。江苏省风光互补发电工程中心于2010年正式揭牌,虽取得一定成绩,但对照验收目标,建设任务繁重,专业教师间的科研能力还很不平衡,要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发挥科研领头人的作用,通过校企深度融合,积极开展横向、纵向项目研究,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科技服务能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一)专业建设目标 传承张謇先生“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办学理念,顺应“沿海开发国家战略”,面向江苏海上风电和光伏新兴产业,培养紧缺专门人才,为江苏沿海新能源产业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探索“学校主体、政府协调、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专业建设机制,深化学院“知行并进,学做合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充分发挥校企两个育人主体作用,以学生新能源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搭建四级学习平台(院内实训基地、校中厂、江苏省风光互补发电工程研发中心、厂中校),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将本专业建设成为教育教学理念先进、办学条件完备、人才培养质量高、区域内服务水平领先的特色专业,努力成为江苏新能源行业高端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 (二)人才培养规格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的必备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面向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太阳能光热应用等相关企业和设备制造企业,从事生产工艺、质量控制、产品售后技术服务、系统安装、维护、检测、设计及相关技术管理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毕业生就业初期可胜任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或太阳能光热应用等相关企业设备操作、产品检测与维修、设备保养与维护、品质控制、工艺设计、产品售后技术服务等岗位,3~5年后可胜任生产车间管理、设备管理、技术管理、产品市场技术服务管理等岗位,10年后可胜任风力或太阳能发电、太阳能光热设备制造企业生产、技术、品质、销售等中高级管理岗位。 (三)建设重点 1(构建两个委员会,创新办学体制机制 建立新能源专业建设咨询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专业建设层面形成完善的校企合作制度和工作机制,为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从决策到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1)由政府、行业协会、知名或行业龙头企业共建专业建设咨询委员会,制定《专业建设咨询委员会工作方案》,不拘一格地建立校企互融、资源共享、多层次、多形式、多方面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2)根据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建设需要,完善或重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工作方案》,落实行业企业全程参与教育教学各环节的具体任务。 2(搭建四级学习平台,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发挥校企两个育人主体作用,积极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建设院内新能源工程训练中心、江苏省风光互补发电工程研发中心两个中心,分别与佳木斯电机厂和龙源风电集团合作建设风力发电机、风电装备两个“校中厂”;合作建设韩华新能源、江苏欧贝黎新能源、南通星旗太阳能等“厂中校”。通过搭建院内实训基地、校中厂、工程研发中心、厂中校四级学习平台,培养学生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复合、由专项到综合的问题解决能力,同时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实施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推进“课证融通”。 3(构建“理实一体”课程体系,加强综合能力培养 围绕新能源设备及系统的装调、运行维护、检修等岗位核心能力,构建“融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为一体”的新能源课程体系,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配套的人才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监控体系,强化实践育人。重点建设《风力发电技术与实践》、《太阳能发电技术与实践》、《太阳能风能电站远程监控技术》、《太阳能光热技术与实践》、《风光互补发电技术与实践》等5门专业核心课程,完成3部工学结合教材编写任务并正式出版。 4(实施“双专业带头人、双骨干教师”制度,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培养专业带头人2名、其中聘请校外专业带头人1名。培养骨干教师6名,其中校外骨干教师一名。专业带头人努力培养成为院级及以上教学名师。所有专业课教师定期到合作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使“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专业教师的90%以上。聘请企业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工程师、高级技师作为兼职教师参与专业教学、生产性实训指导和顶岗实习指导等工作,建立18名左右的兼职教师资源库,使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30%。通过两年建设,教学团队培育成为院级以上优秀教学团队。 5(与龙源风电、欧贝黎新能源等公司共建实训基地,完善校内外实训条件 在滨海实训基地与佳木斯电机厂、龙源风电集团等知名企业合作共建生产性教学工厂(校中厂),在滨海实训基地新建一个新能源工程训练中心;与南通昭阳电子公司合作共建电子技术生产性实训室;新建校外实训基地至少4个;与江苏欧贝黎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韩华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通星旗太阳能有限公司等合作建设“厂中校”,保证顶岗实习落到实处。完善校中厂、厂中校机制建设,完善实训基地内涵建设,满足职业岗位能力培养要求,为工学结合、技能培训与鉴定、技术服务提供良好的软硬件保障。 6(搭建校企数字传输课程,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 建设5门核心课程为主体的专业教学数字化资源库和自主训练与测评题库,包含生产过程视频动画、企业文化展示、行业企业标准、技术动态、专业教学文件、习题库、试卷库、多媒体课件、典型项目案例、专业技术资料图片等,为数字化课堂建设提供详实的资源保障。搭建校企数字传输课堂,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送到课堂,使企业兼职教师无需到学校来,也能在生产、工作现场直接开展专业教学,实现校企联合教学。 7(依托“江苏省风光互补发电工程研发中心”,提升专业社会服务能力 依托“江苏省风光互补发电工程研发中心”,提高专业建设的社会服务水平,密切校企合作关系、拓展社会服务能力,完善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2013年,江苏省风光互补发电工程中心将通过省厅验收,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数不少于10项、横向纵向项目不少于20个、学生实训不低于600人次、学生参加省级以上专业技能竞赛获奖不少于两项、为企业培训人数不少于300人。 8(带动相关专业群建设,推动专业发展成果辐射 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与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专业之间内在联系紧密,部分课程相互交叉渗透,技能训练项目和内容相近,有相同的电子和电气专业平台。在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的带动下,通过校企深度融合,通过培育优秀教学团队、校中厂和厂中校建设、工程研发中心建设。使各专业在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资源共享、协调发展。同时,“一线四平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探索和实践成果,可供专业群借鉴、移植和运用,从而带动整个专业群的发展与整体水平的提升。 (四)建设思路 认真学习贯彻党和国家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方针、路线和政策,特别是《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精神》。贯彻学院“知行并进、学做合一”人才培养理念,以机制创新为保证,发挥南通风电、光伏新能源行业和企业优势、发挥滨海实训基地区位优势,加快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体制机制改革步伐,推进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坚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重点建设“院内实训基地、校中厂、江苏省风光互补发电工程研发中心、厂中校”四级平台、按照“一线四平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以风力发电运行检修员、维修电工等工种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参照,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按照基于社会生活过程和基于工作过程的“双基导向”理念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实施教学团队双带头人、双骨干教师制度,校企共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和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共同设计教学方案、共同实施教学过程、共同评价教学效果;加强江苏省风光互补发电工程研发中心建设,提高技术研发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辐射带动专业群发展,实现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共同提高。 三、专业建设内容 (一)创新办学机制体制 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新能源专业建设咨询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层面形成完善的校企合作体制和工作机制。在 1(建立组织机构 建立由政府、行业和企业的高层管理者等人员组成的专业建设咨询委员会,从教学系层面解决专业建设规划、专业改革、咨询、决策、专业建设资源等问题,制订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咨询委员会章程和相关工作制度。 建立由行业企业的技术专家和校内外兼职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等参加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其中企业专家不少于三分之二。主要任务是根据行业及市场需求现状与变化提出专业建设与调整方案,合理开发课程,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具体指导本专业及专业群的人才培养各项工作。建立有利于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参加实践教学、合作开展技术研发、落实就业等工作的内部政策环境。 2(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制度建设 依托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与行业内主流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制订下具体的运行制度: (1)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管理办法 明确教学模式和主要教学方法、课程的考核方法、课程的评价方式、师资队伍的 组成和保障条件、实训设施或基地的保障条件、教学资源的保障条件等。 (2)课程建设和开发管理办法 以开发专业核心课程为重点,注重专业特色教材建设,发掘和整合校内专业、校外企业的课程资源,形成与专业有机统一的、体现专业特色的课程。 (3)企业兼职教师聘用、考核和评价办法 构建“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通过制定兼职教师任用条件、工作职责、聘用程序、考核办法、奖惩办法,稳定优化兼职教师队伍,为培养高端技能人才提供保障。 (4)顶岗实习及实践教学管理办法 实行学生预就业和顶岗实习相结合,通过 “厂中校”建设,校企双方明确顶岗实习及各项实践教学项目的任务、内容、要求,实习地点的确定、岗位的安排、实习的组织和指导方式,校企指导教师的职责,顶岗实习及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要求,实习成绩的评定,安全注意事项等。明确学生实习期间学院和企业为学生上顶岗实习保险,减少实习风险,责任共担,出现意外伤亡事故时校企双方的职责划分等。 (5)教师下企业锻炼管理办法 建立专任教师每年下企业锻炼的管理制度,制定教师下企业锻炼的具体要求,考核办法,评价方式,奖惩办法等。 (6)校内外实训基地和实训室管理办法 制定校内外实训基地和实训室管理制度,确定专门管理人员,落实工作职责,创建职场氛围,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实训操作规程、仪器设备设施及耗材管理制度。 (7)毕业生质量评价办法 通过征求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知识水平、专业技能、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方面的评价意见,建立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制度,为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课程体系的调整提供依据,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8)教师到企业开展新技术应用服务的实施办法 建立专业教师定期下企业开展新技术应用服务的考评机制,制定相应的激励办法和管理办法,把新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晋升职称的重要条件。 (9)院外就业基地建设办法 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上,本着“互惠互利”原则,加强院外就业基地的规范化建设,形成相应制度文件,保证基地建设质量,重点建设3~5个毕业生就业基地。 (10)弹性教学运行管理制度 根据生产规律和教育规律,采取灵活的教学组织模式,有效落实工学交替。根据企业兼职教师来校上课的时间要求,执行弹性、灵活的教学运行管理制度。 3(选择典型企业,合作建设“厂中校”,积极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 选择韩华新能源、江苏欧贝黎新能源、南通星旗太阳能、龙源风电等大中型企业作为专业的紧密型合作企业,共建“厂中校”,在合作过程中,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更新、先进技术共享、实习实训基地共建、顶岗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企业职工培训和学生就业等工作。“厂中校”为企业长期提供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为企业优先推荐优秀毕业生就业;“厂中校”,为专业提供设备、场地、技术、师资等方面的优势资源,为学生实习、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科研提供条件,形成校企互动双赢的运行模式。校企主要进行以下合作: 双方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根据企业急需的专业人才,由校企双方共同组织生源(高中生或职高生),经单独招生考试或高考合格后,学生与企业签订服务意向协议,到学校进行学习,教学组织模式与教学内容由校企双方协商确定,拟以多学期、分段式进行组织,学生学业期满取得毕业证后,企业再与学生签订正式劳动,录用为企业员工。 双方合作进行“厂中校”教学硬件条件建设:双方投入资金完善企业教学环境,建设多媒体教室和相应的教师办公室等场地,明确“厂中校”实训设备地点、数量、功能、实训项目等内容,完成学生的实践操作与技能培训工作,接受学生的职场体验实习、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接受青年教师下企业进行实践锻炼等,学校负责完成学生在校期间的理论知识的教学组织工作。 合作双方定期进行人员交流,完善互派教师与工程技术人员制度,学校每年安排2名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工程进修),企业每年安排1~2名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学术进修);建立教师到企业进行技术服务的考评机制,教师在晋升高一级职称前,必须有一年以上到企业锻炼的时间,同时要帮助公司至少解决一项技术服务难题。推行校企“人员互聘、职务互兼”制度,通过2年的建设,努力使教学团队从结构到素质都成为双师型。 定期邀请生产一线专家或优秀校友来校进行新技术应用或职业成长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和就业指导。合作双方形成稳定的毕业生就业基地,本着双向选择的原则,优先选用本专业的毕业生。 发挥“江苏省风光互补发电工程研发中心”科技服务平台作用,以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应用为抓手吸引企业参与工程中心建设,校企双方在技术服务、技术推广等对外服务过程中,要创造条件,吸纳学生参与,在校企平台建设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工作进度表见表3所示,资金预算如表4所示。 表3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工作进程表 建设任务 2012年 2013年 1.成立“专业建设咨询委员会”和“专1.根据运行效果对“委员会”章程及相关 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订“委员会”制度进行修订, 章程及相关制度, 2.定期召开会议~研讨和解决专业建设、 2.定期召开会议~研讨专业建设和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组织程建设方案~为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寻找恰当的解决办机构习创造条件~为校内教师提供实践锻法, 建设 炼场所~推荐企业兼职教师, 3.对教学改革及课程建设改革提出建设性 3.校企合作开展行业、企业培训, 意见。 4.促进校企合作技术研发, 5.校企合作建立生产性实训室。 工学1.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管理办法, 1.制订顶岗实习及实践教学管理办法。 结合2.制订课程建设和开发管理办法, 2.制订校内实训基地和“厂中校”管理制运行3.制订企业兼职教师聘用、考核和评度~确定专门管理人员~制定工作职责~机制价办法, 创建企业文化氛围~完善规章制度、安全体制4.制订教师下企业锻炼的具体要求~管理制度、操作规程、仪器设备设施及耗制度 建设 考核办法~评价方式~奖惩办法, 材管理方法 建设 5.制订毕业生质量跟踪和评价办法, 3.院外就业基地建设办法, 6.制订教师到企业进行新技术应用4.根据生产规律和教育规律~制定具有专 的实施办法。 业特点的教学组织模式~有效落实工学交 替。根据企业兼职教师来校上课的时间要 求~执行弹性、灵活的教学运行管理制度。 1.与南通星旗太阳能、江苏欧贝黎新1.在韩华新能源、龙源风电集团等企业建探索能源等企业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 设“厂中校”。 校企2.在南通星旗太阳能、江苏欧贝黎等2.建设3~5个院外就业基地。 合作公司建设“厂中校”。 模式 表4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体制建设资金预算表(单位:万元) 自筹 序号 建设任务 负责人 2012年度 2013年度 小计 组织机构建设 赵斌 1 8 4 12 2 制度建设 孙兵 3 3 6 3 合作模式建设 赵斌 6 4 10 合计 17 11 28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秉承学院“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办学理念,结合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发展和江苏新能源行业、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充分发挥学校和企 业双元育人主体作用,强化实践育人。探索并实施以新能源技术应用为主线、以典型太阳能、风能系统应用为载体、职业能力不断递进的“一线四平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从专业基本能力、专业专项能力、专业综合能力到岗位综合能力培养不断递进。“一线四平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结构图如图3所示。 “一线四平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内涵是: 一线:以学生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核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 一级平台,依托新能源技术校内实训基地,进行专业基本能力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为达到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及专业群“高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规划建设高水平的新能源工程训练中心和电子技术生产性实训室,营造职业氛围,注重职业素质教育。 二级平台,依托海门滨海实训基地的“校中厂”开展工学结合课程教学,与佳木斯电机厂、龙源风电集团等合作建设风力发电机、风电装备教学工厂,主要学习电机、电气控制、风能应用等专项课程,利用企业资源实现工学交替,着重培养学生专业专项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图3 “一线四平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结构图 三级平台,依托“江苏省风光互补发电工程研发中心” 科技创新与服务平台,开展专业综合项目化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专业综合能力。让学生直接参与工程中心的纵向或横向项目的研发,开展高端技能和创新人才培养,体现高端技能人才特征。 四级平台,依托校企共建“厂中校”平台,培养学生对职场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生产一线的实际操作技能、将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运用于生产实际的岗位综合能力。主要选择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如韩华新能源、江苏欧贝黎新能源、南通星旗太阳能、龙源风电等大中型企业共建“厂中校”,让学生以企业员工身份进行顶岗实习,为就 业奠定基础。 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项目的建设内容及资金投入见表5。 表5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项目的建设内容及资金投入表 自筹资金投入(万序号 项 目 名 称 负责人 元) 1 “一线四平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赵斌 1 2 岗位,群,及岗位能力调研 贲礼进 1 3 顶岗实习、跟班实习指导、管理与考核制度 孙兵 1 4 开发新能源技能鉴定项目 符爱红 1 5 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 赵斌 2 合 计 6 (三)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1( “基于社会生活过程” 构建高职公共课程体系 按照学院“基于社会生活过程”的高职公共课程体系设计理念,即以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学会做人,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围绕学生未来必备的社会生活素质要求开设思想政治教育类、身心健康类、审美与人文类、就业与创业类、生活通识与通用技能类等五类公共基础课程,形成必修、选修有机融合的公共课程实施体系。 2. “基于工作过程”理念开发专业课程 根据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岗位群分析,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在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依据职业技术岗位要求建立课程体系,岗位工作任务与课程对应关系见表6,“一线四平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阶段目标及与主要课程的对应关系见表7,课程体系建设项目建设内容、进度及资金投入表见表8。 表6 典型工作任务与学习领域(核心课程)一览表 序典型工作任务 工作任务描述 核心课程 号 1. 工程识图与制图 2. 风力发电机组装与调试 3. 风力发电机检测、维修 4. 工艺文件编制 风力发电机生产及系统安5. 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 1 风力发电技术与实践 装、调试与检修 6. 风电场监控与管理 7. 风力发电系统安装、调试与检修 8. 风力发电电子零部件检测与维修 1. 设备操作、参数设置、调整、运行状态控制 2. 设备维护保养、设备运行情况记录~设备故障诊断~故障排除 3. 电池片的分选、检验 4. 电池片划片、焊接、层压、太阳能电池生产及发电系2 装 太阳能发电技术与实践 统安装、调试与检修 框~电池组件性能测试 5. 电站系统设计及相关电子产品或单元电路设计、检测、维修 6. 电站系统安装、调试、检测、维修 7. 工艺文件编制、生产调度、品质管理、售后服务 1. 零部件检验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设计与2.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设计 3 风光互补发电技术与实践 施工 2.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安装、调试、检测、维修 1. 太阳能集热管的生产、检验、销售艺文件编制、生产调度、品质管理、售后服务等 2. 太阳能热水器的生产、检验、太阳能光热系统安装、调试4 销售 太阳能光热技术 与检修 3. 集中供暖系统设计、安装、调试、检测、维修 4. 工艺文件编制、生产调度、品质管理、售后服务 1. 传感器的选用 2. 系统安装、调试 太阳能风能电站远程监控5 电站系统智能监控 3. 组态软件使用 技术 4. 系统方案设计与验证 表7 “一线四平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阶段目标与主要课程对应关系 第1学年两学期 第2学年两学期 第3学年两学期 1 2 3 4 5 6 校内实训基地 校中厂 工程中心 厂中校 利用滨海实训基地“校在校企合作“厂利用“省工程中心”以公共文化基础与职业基本中厂”开展工学交替,结中校”中顶岗实平台对学生进行专业能力训练为主。 合,人才培养~以专项习~为就业奠定综合能力训练。 技能训练为主。 基础。 目标:以横向或纵向目标:以就业为目标:培养学生公共文化素目标:掌握新能源应用课题为载体~开展项导向~培养学生质~依托新能源技术校内实训的专项技术~在校中厂目化教学~培养学生岗位综合能力~基地~进行职业基本能力训练中通过模块化项目训练新能源技术综合应用实现人才校企与引导~培养专业基本能力。 培养学生的专项技能。 能力~体现高端人才“无缝对接”。 培养特征。 对应课程: 思想政治教育类身心健康类、对应课程: 对应课程: 审美与人文类、就业与创业风光互补发电技术与电气控制设备安装与调类、生活通识与通用技能类等实践 试 对应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 太阳能风能电站远程风力发电技术与实践等 顶岗实习 专业认知与职业规划 监控技术 维修电工实训 电工基础与实践 专业综合项目设计毕工厂供电 电子技术 业设计 电力电子实训等 表8 课程体系建设项目建设内容、进度及资金投入表 中央财政 序号 项 目 内 容 负责人 合作企业 资金投入 (万元) 1 社会及企业调研 贲礼进 3 欧贝黎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 公司 2 职业岗位能力、素质培养研究 孙兵 1 国电江苏龙源风电有限公司 南通韩华新能源科技股份有 限公司 3 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建设 赵斌 1 南通太平洋新能源科技有限 公司等 4 项目课程教学管理研究 符爱红 1 合 计 6 3.重点建设五门专业核心课程 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中,以新能源技术应用为主线,在专业核心课程中突出新能源应用技术的系统运用这一特色,按“技术引领,任务驱动”进行项目化教学。精心设计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太阳能光热技术应用的教学情境,将新能源应用技术理论与实践项目的融合作为课程建设主要目标,改革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强化知识的运用,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室与校外实训基地,所有专业课程均采用学做一体的工学结合方式进行教学,真正实现“学中做、做中学”。在建设期将3门课程建成院级优质核心课程,力争将《太阳能发电技术与实践》、《太阳能风能电站远程监控技 术》2门课程建成院级精品课程。核心课程建设一览表见表9。 表9 核心课程建设一览表 完成 经费课程名称 建设目标 负责人 合作企业 经费来源 时间 (万元) 风力发电技术与优质核心国电江苏龙源风电有限2013年 曹莹 中央财政 2 实践 课程 公司 太阳能发电技术欧贝黎新能源科技股份院精品 2013年 贲礼进 中央财政 2 与实践 有限公司 国电江苏龙源风电有限 太阳能风能电站公司 院精品 2013年 孙兵 中央财政 2 远程监控技术 南通韩华新能源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 太阳能光热技术优质核心南通太平洋新能源科技2013年 陈继永 中央财政 2 与实践 课程 有限公司 风光互补发电技优质核心南通昭阳电子科技有限2013年 张新亮 中央财政 2 术与实践 课程 公司 合 计 10 4.实行“双证书”制度,推进“课证融通”改革 坚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为参照,将多门专业课程与社会化职业资格考试对接,并以社会化考试成绩作为课程的评价依据,探索课证融通机制。通过与南通新能源知名企业联合开发工学结合课程,完善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体系,促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学生应取得的技能证书与对接课程如表10所示。 表10 “课证融通”一览表 技能证书 对接课程 Auto CAD中级 识图与制图 维修电工中级 电机控制与系统调试 太阳能利用工 太阳能发电技术与实践、太阳能光热技术与实践 风力发电运行检修员 风力发电技术与实践 5.校企合作开发工学结合教材 根据课程建设要求,与企业合作开发完成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教材建设任务5本。教材建设情况见表11。 表11 教材建设一览表 完成 经费 经费 教材名称 建设目标 负责人 拟合作企业 时间 来源 (万元) 国电江苏龙源风电风力发电技术与实践 正式出版 2012年 曹莹 中央财政 2 有限公司 太阳能发电技术与实欧贝黎新能源科技正式出版 2013年 贲礼进 中央财政 2 践 股份有限公司 国电江苏龙源风电 太阳能风能电站远程有限公司 正式出版 2013年 孙兵 中央财政 2 监控技术 南通韩华新能源科 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阳能光热技术与实南通太平洋新能源校本教材 2012年 陈继永 中央财政 1 践 科技有限公司 风光互补发电技术与南通昭阳电子科技有校本教材 2012年 张新亮 中央财政 1 实践 限公司 合 计 8 6.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教学评价 项目课程全部在实训室进行教学,配备多媒体设备与项目实施的教学环境,从硬件上达到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实施要求。为了保障项目化教学的有效进行以及先进教学方法的有效应用,依据“分组实施、小班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 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以完成作品的形式开展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推进数字化课堂建设,破解校企合作时空障碍。搭建校企数字传输课堂,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送到课堂,使企业兼职教师无需到学校来,也能在生产、工作现场直接开展专业教学,实现校企联合教学。 建立相应的考核标准,该标准应包括:题库(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操作技能)、评价标准、组织形式等内容。具体可采用笔试、现场考试、综合作业、项目评审考核等方法。根据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要求,在项目化课程中推行综合性考核、形成性过程考核,不仅关注知识、技能考核,同时注重学生“职业行为能力”的考核。 7.开展全面素质教育,加强学生职业道德培养 专业核心课程学习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专业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贯彻职业技能、职业素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共同培养的“四同步”培养理念。课程教学中不仅强调职业技能的训练,同时强调纪律、规范、程序、责任、细致、安全、卫生等职业素质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工作态度,规范的操作与良好的安全习惯,将工程技术的专业能力训练与职业素养的培养有机结合。力争将全面素质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 入学初期,在新生中开设《专业认知与职业规划》课程,通过现场参观、专家讲 座、师生交流、分组汇报等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了解行业、理解专业、认知岗位、规划职业。通过学习,让本专业学生能准确了解新能源行业发展的概况,了解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能描述今后就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和特点,能说出毕业时要求取得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能明确本专业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对专业的认同感,明确职业发展的目标,启动学业生涯与职业生涯设计。 第一学年,按照学院“基于社会生活过程” 理念设计高职公共课程体系,通过开设思想政治教育类、身心健康类、审美与人文类、就业与创业类、生活通识与通用技能类等公共基础课程,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学会做人,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通过在滨海实训基地推进“校中厂”建设,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与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活动环境中接受岗位综合训练,接触企业职业文化氛围,突出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道德,努力缩短学生岗前适应期。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在“校中厂”中学习,不仅让学生完成生产上的任务,更要根据职业岗位将职业素质要求纳入其中,特别是工作程序与质量要求,严格按企业工作质量来完成。通过训练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与工作作风,同时让学生对所完成工作有成就感,对专业有认同感、有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 顶岗实习阶段是强化职业道德培养的最重要阶段,是学生了解企业文化、职业认同的重要时期。专业教师与企业共同制定学生实习计划,不仅在专业技能上对学生进行训练考核,同时在工作态度、协同合作、操作规范、劳动纪律等职业道德方面进行全面考核,从而使学生顺利地实现从校园人向准职业人的转变。 另外,成立学生科技创新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活动,以“江苏省风光互补发电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为平台,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技术应用和创新实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技能竞赛和创新大赛。通过制度化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创新精神、熟练的专业技能、较强的团队意识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四)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1(专业带头人的培养 根据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的发展趋势建设要求,培养1名具有较高专业学术水平,了解职业技术教育和新能源应用专业技术领域的发展现状,能够带领教学团队开展专 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专业带头人。通过培养,使其在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高职课程体系开发方面取得较大提高。主要措施有:为专业带头人优先提供政策、资金和人员的支持,为专业带头人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优先安排到国内外考察、培训。主持市级以上并与专业建设相关的教改或科研项目至少3项;发表相关专业论文2~3篇;到新能源企业做兼职顾问,参与相关专业项目的开发、研制等。 实施“双专业带头人”制度,专业带头人不单由校内专任教师担任,专业教学团队中至少有1名在行业企业有影响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或高级管理人员担任专业兼职带头人,主要承担相关专业的行业技术咨询、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践课程开发与教学以及教学资源建设等工作。 2(骨干教师的培养 培养双师型素质的专业骨干教师5名,从企业聘请骨干教师1名,明确每个教师的发展方向,有计划安排教师参与对外技术服务等社会服务工作,支持教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每年安排教师到新能源企业或新能源设备生产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的技术开发与服务。专业骨干教师承担核心课程教学改革任务,并负责专业实训室建设和教学项目的开发。 实施“双骨干教师”制度。专业教学团队中至少有1名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担任兼职骨干教师,由企业根据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要求和教学环节的安排,推荐、选派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业务素质好、表达能力强、经验丰富、具有一定教学能力的专业技术骨干兼任骨干教师,承担专业课程改革、实践教学等工作。 3(“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 通过增加专业教师企业实际工作经历,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参与实训室、实训基地建设。“双师”素质的教师定期下企业了解新能源应用技术最新动态,更新专业知识,必须达到每年下厂至少两个月的要求,力争两年内实现专业“双师”达90%的目标。 4(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 聘请当地企业与科研机构的专业人才作为兼职教师,增加兼职教师的比例,改善教师结构,再聘请行业专家和企业技术骨干8人,使本专业兼职教师达18名,兼职教师数与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达1:1以上。对兼职教师开展高职教育的相关培训,聘请兼职教师参与教学、专业课程开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程中心建设等。 教学团队建设内容与经费预算见表12。 表12 教学团队建设一览表 中央财政人数 项目 培养途径 培养内容 时间安排 经费预算(人次) (万元) 高职教育理论学习,新能源应特聘专家 1 2012年 用技术研究 学习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学习出国考察 2 2012年 高职课程体系开发 人才培养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 研究,新能源应用技术相关职课题研究 2 2012年 业资格证书开发,跟班实习实专业 施与管理,精品课程建设 带头 16 新能源应用技术企业或新能源人 重点企业挂职 2 2012-2013年 设备生产企业挂职 学习高职教育理论,学习先进 教学改革经验,学习职教课程国内学习交流 10 2012-2013年 开发,进行专业建设交流,校 际教学研讨 到新能源技术应用企业合作开访问工程师 2 2012-2013年 发产品 技术开发与服务 与企业合作进行应用项目开发 10 2012-2013年 学习高职办学模式,学习高职 出国进修 课程体系开发,带课程开发课6 2012-2013年 题考察 骨干 省青蓝工程培养 新能源方向 3 2011-2013年 12 教师 高职教育理论培训,国内培训 教学设计能力学习课程开发和改革方法,进12 2012年 培训 行专业建设交流,课程与教材 开发 晋升职称 晋升高一级 3 2012-2013年 参与实训室建设,下厂挂职锻教学能力培训 12 2012年 炼,参与项目开发 获得专业技术具有工程技术系列要求 2 2013年 双师 职称 素质 10 下厂实践锻炼 每人每年至少两个月 2012-2013年 教师 “三个一”工程 每人参与 2012-2013年 校内外实践基人人参与 2012-2013年 地建设 中央财政 接受或承担的主要工作任务 人数 时间安排 经费预算 (万元) 参与专业教学课程开发 8 2012-2013年 进行课程教学 4 2012-2013年 兼职 教师 实践项目指导 8 2012-2013年 12 跟班实习与顶岗实习指导 12 2012-2013年 对专任教师实践能力的培训 4 2012-2013年 接受教学能力培训 8 2012-2013年 总 计 50 (五)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1.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积极引进企业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重点建设融多项新能源技术应用的“新能源工程训练中心” 以及“新能源电子技术实训室”,强化新能源应用技术特色,服务新能源专业课程教学。 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不仅能进行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光热系统设计、安装、调试、维护、检测等方面的综合技能,还要具备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光热系统应用方面涉及的电子产品,如传感器单元、信号采集与转换单元、逆变器、控制器、充电器等电子产品进行检测、质量分析、维修的能力,简单电子产品的设计能力。通过“新能源工程训练中心”培养在学生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光热系统应用方面的能力,通过“新能源电子技术实训室”培养学生电子产品检测、质量分析、维修的能力以及电子产品设计能力。 (1)“新能源工程训练中心”建设 建设目标:该项目的建设按照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课程学习情境设置要求进行规划设计,覆盖新能源专业的各个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环节。该中心既是教学平台,能实现从基本能力的训练到专业技术综合能力的训练,又是工程应用、技术开发平台,达到专业教学、技术培训、技能鉴定、技术开发服务“四合一”开放平台。 建设内容:在滨海实训基地建设“新能源工程训练中心”,它是一个综合技术平台,它涵盖了太阳能发电技术及应用、风力发电技术及应用、太阳能光热技术及应用的综合实训,预计总投资172.6万元,其中中央财政80万元、学院自筹92.6万元。该中心集成多种新能源控制技术,是新能源课程的教学平台。能实现如MPPT技术、逆变技术、储能技术、恒频恒压技术、智能充电技术、PLC控制技术、变频调速技术、传感器应用技术、无线组网技术、伺服控制技术、总线控制技术、触摸屏技术、组态技术等控制技术的学习与应用,不仅配备各种典型新能源实训装置,还可以开发各种新型新能源设备的控制系统实训项目,保证新能源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学。同时,与企业合作开发新能源设备的教学装置,为新能源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提供支持。 主要功能:首先是承担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的项目化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工作,它的建成可实现各种控制技术的综合应用,真正实现以应用技术为中心的新能源教学功能。二是承担学生技能训练与考核工作,特别是提供新能源方面综合技能的训练。三是成为学生新能源方面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开放场所。四是面向社会开展新能源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五是开展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工作。 13所示。新能源工程训练中心机所配设备与资金预算如表 表13 新能源工程训练中心设备与资金预算一览表 预算资金 预算单价 设备元器件 单位 台(套)数 经费来源 (万元) (万元) 风力发电机综合测试系统 台 15 1 中央财政 15 10KW风力发电机 台 5 1 中央财政 5 10KW太阳能电池阵列 套 5 1 中央财政 5 10KW太阳能发电智能控制器 台 5 1 中央财政 5 10KW并网逆变器 台 8 1 中央财政 8 10KW锂电池蓄电池组 套 12 1 中央财政 12 高速存储示波器 台 6 2 中央财政 12 太阳能光热仿真分析软件 套 2 5 中央财政 10 太阳能电池组件测试仪 套 0.5 8 中央财政 4 伺服电机及驱动模块 台 0.4 10 中央财政 4 单片机开发系统 套 0.2 50 风场测试设备 套 8 1 30KW风力发电机组 台 30 1 10KW太阳能电池阵列 套 15 4 10KW太阳能发电智能控制器 台 5 4 功率因数测试仪 套 2 4 高速存储示波器 台 0.6 20 机电一体化实训台,含变频器, 张 0.40 60 风光互补电站监控系统 套 11 1 自筹 11 伺服电机 台 0.4 10 电线、电缆、接插件等安装配件 若干 0.1 52 自筹 5.2 触摸屏、PLC、总线控制器 套 0.8 16 自筹 12.8 空压机 台 0.6 6 自筹 3.6 投影仪,含屏幕, 台 1 10 自筹 10 新能源实训装置 套 2 25 自筹 50 电脑 台 0.4 60 总 计 172.6 (2)“新能源电子技术生产性实训室”建设 建设目标:在新能源技术应用中涉及大量的电子产品与部件的生产、检测与维修,或进行简单电子产品的设计与制作,如传感单元、信号采集与转换单元、逆变器、控制器、充电器等。与南通昭阳电子公司合作,建设集电子技术教学、电子产品开发、调试、检修、生产于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室。 建设内容:新能源电子技术实训室计划投资30万元,南通昭阳电子有限公司与学校各投入一半,新能源电子技术生产性实训室所配设备与资金预算见表14。通过共建实现从电子产品设计到生产的全过程合作,结合“江苏省风光互补发电工程技术开发中心“的建设,使新能源电子技术实训室具备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光热应用等方面电子产品的生产能力。 主要功能:“新能源电子技术实训室”是新能源设备数字控制系统的主要综合运用 场所,主要功能一是提供专业课程教学、生产过程技能培训,二是提供对新能源电子设备的教学与研究,三是提供学生在数字控制方面进行课外科技活动,四是提供技术服务与应用开发研究,五是提供学生实训的真实的企业氛围。 表14 新能源电子技术生产性实训室所配设备与资金预算一览表 单价 合计 序号 名称 数量 经费来源 (万元) (万元) 1 恒温电烙铁 50 0.02 企业投入 1 2 高强度吸锡器 50 0(01 企业投入 0.5 3 SMT设备 1 10 企业投入 10 太阳能电池、传感器、集热4 若干 企业投入 3.5 管、小型风力发电机 5 电子生产装配工位桌 50 0.1 自筹 5 6 双踪示波器 20 0.2 自筹 4 7 函数信号发生器 20 0.12 自筹 2.4 8 双路直流稳压电源 20 0.06 自筹 1.2 9 数字万用表 20 0.02 自筹 0.4 10 电脑 5 0.4 自筹 2 总计 30 (3)滨海实训基地“校中厂”建设 坚持学校主体、企业参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发挥滨海实训基地的地理优势,引导和调动行业、企业以及社会力量参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积极性。 与佳木斯电机厂、龙源风电等大型企业合作建设校内教学工厂,2011年启动一期“校中厂”项目,与佳木斯电机厂合作建设风力发电机生产教学工厂,总计投入485.4万元。其中企业投入438万元、学校投入47.4万元,拟建成华东地区最大的电机维修检测中心及高低压电机生产经营基地。通过电机生产性实习,学生可以掌握发电机绕组制作与嵌放、电机装配、参数检测、电机拆装与维修等技能。电机生产“校中厂”设备投入与资金预算见表15。 2013年计划启动“校中厂”二期项目,利用临海优势,与央企龙源风电集团合作建设风电装备生产教学工厂,计划投入超过五百万元,就近满足龙源风电在南通沿海的设备需求。 表15 电机生产“校中厂”设备投入与资金预算一览表 预算单价 预算资金 设备元器件 单位 台(套)数 经费来源 (万元) (万元) 压力机 台 4 2 企业投入 8 普通车床 台 6 5 企业投入 30 预算资金 预算单价 设备元器件 单位 台(套)数 经费来源 (万元) (万元) 大型外圆磨床 台 20 1 企业投入 20 立车 台 40 1 企业投入 40 浸储漆罐 台 40 1 企业投入 40 烘干炉 台 20 2 企业投入 40 动平衡机 台 10 2 企业投入 20 高压试验台 企业投入 低压台 企业投入 调压器 套 80 1 企业投入 80 企业投入 变压器 企业投入 耐压冲击器 匝间试验仪 台 1 1 企业投入 1 示波器 台 1 1 企业投入 1 立式铣床 台 8 1 企业投入 8 机座底脚铣床 台 15 1 企业投入 15 机座铁心止口镗床 台 5 1 企业投入 6 钻床 台 4 3 企业投入 12 10吨液压拉 台 2 3 企业投入 6 包带机 台 3 2 企业投入 6 绕线机 台 4 2 企业投入 8 热压型机 台 4 2 企业投入 8 电焊机 台 1 2 企业投入 2 空气压缩机 台 1 1 企业投入 1 风动扳手 台 0.5 6 企业投入 3.0 水压机 台 4 1 企业投入 4 水帘喷漆机 台 5 1 企业投入 5 风扇静平衡机 台 2 1 企业投入 2 实训工位桌 台 0.06 50 学院自筹 3.0 工具、仪器仪表等 套 0.20 50 学院自筹 10.0 计算机 台 0.4 50 学院自筹 20 投影仪与多媒体设施等 套 2.4 6 学院自筹 14.4 合计 485.4 (4)“江苏省风光互补发电工程研发中心”科技创新与服务平台建设 发挥江苏省风光互补工程研发中心在高端技能人才培养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中的 作用,坚持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技服务与新能源产业发展相适应,通过两年建设, 将工程中心建设成为集项目教学、技术培训、技能鉴定、新能源产品技术研发、技术 服务于一体的人才培养与科技服务平台,2013年将通过省厅验收。风光互补发电工程 中心设备投入与建设资金预算如表16所示。 表16 风光互补发电工程中心设备投入与建设资金预算一览表 预算资金 预算单价 设备元器件 单位 台(套)数 经费来源 (万元) (万元) 太阳能电池测试仪 台 12 2 自筹 24 全自动电化学CV 分布仪 台 8 1 自筹 8 太阳能电池I-V测试系统 台 12 1 自筹 12 太阳光模拟器 台 10 1 自筹 10 电池组件制造设备 台 20 1 省财政专项 20 存储示波器 台 6 2 自筹 12 台式电脑 台 0.5 10 自筹 5 10KW蓄电池组 套 8 1 自筹 8 结构设计软件,PROE, 个 5 1 自筹 5 10KW太阳能电池阵列 套 15 1 自筹 15 智能控制器 台 5 1 自筹 5 逆变器 台 5 2 自筹 10 功率因数测试仪 台 2 1 自筹 2 软件开发仿真设备 台 2 1 自筹 2 合计 138 2(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提高原有的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水平,密切校企合作关系,重点建设3~4家大型、紧密型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探索实施校企共建“厂中校”。探索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新机制,不断拓宽校企合作面,深化校企合作的内涵。每年新建校外实训基地不少于2家,到2013年至少达到15家院外实训基地的规模,为学生实训与顶岗实习提供有效保障。校企共同合作,加强对实习实训的过程管理,确保学生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有效实施,不断提高实习质量,并积极为学生实习提供意外伤害保险,排解企业对学生实习安全的后顾之忧。同时也使校外实训基地成为教师实践锻炼的场所,学生稳定的就业基地。新建校外实训基地见表17。 表17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规划一览表 自筹经费完成 基地名称 实训内容 负责人 预算(万时间 元) 南通麦隆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风力发电机生产、顶岗实习 2013年 曹莹 2 南通博比特软件有限公司 软件开发与检测、顶岗实习 2013年 张新亮 2 韩华新能源厂中校实训基地 太阳能组件生产~顶岗实习 2013年 孙兵 2 风能发电设备调试、维护、顶龙源风电集团厂中校实训基地 2012年 赵斌 3 岗实习 江苏欧贝黎新能源公司厂中校太阳能组件生产、顶岗实习 2012年 贲礼进 3 实训基地 南通航天万源安迅风电设备制风电系统设备生产与维护实训 2012年 陈继永 2 造有限公司 合 计 14 3. 实验实训管理机制建设 为了保证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可靠运行、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确保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的学生职业技能及职业道德的培养质量,在学院总体建设机制下开展专题研究,建立项目教学的保障体系;完善跟班实习与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及教学质量考核体系,完善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长效机制;健全实训中心与实训室的管理制度等。具体建设项目见表18。 表18 实验实训条件软件建设一览表 完成 自筹经费预算(万建设内容 负责人 元) 时间 学生实习质量监控体系 2012年 孙兵 1 风光互补发电工程中心项目教学管理办法 2013年 赵斌 1 新能源工程训练实训中心与校中厂管理制度 2012年 符爱红 1 合 计 3 (六)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搭建校企数字传输课堂,校企合作建设5门核心课程为主体的专业教学数字化资源库和自主训练与测评题库,包含生产过程视频动画、企业文化展示、技术动态、专业教学文件、习题库、试卷库、多媒体课件、典型项目案例、专业技术资料图片等。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破解校企合作时空障碍。与南通星旗太阳能、龙源风电集团等企业合作开发虚拟流程、虚拟工艺、虚拟生产等数字化教学资源,为数字化课堂建设提供翔实的资源保障。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送到课堂,使企业兼职教师在生产、工作现场直接开展专业教学,实现校企联合教学。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数字传输课堂与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情况见表19。 表19 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一览表 完成 经费 资源库分类 名 称 负责人 经费来源 时间 (万元) 3 风力发电技术与实践 2012年 曹莹 中央财政 课程教学资4 太阳能发电技术与实践 2012年 贲礼进 中央财政 源库 太阳能风能电站远程监控技术 2012年 孙兵 中央财政 3 太阳能光热技术与实践 2013年 陈继永 中央财政 2 风光互补发电技术与实践 2013年 张新亮 中央财政 2 数字传输课企业资源远程传送系统 2013 贲礼进 中央财政 3 堂 自主训练与CAD题库、太阳能利用工、风力2013年 符爱红 中央财政 1 测评题库 发电运行检修员等题库 总 计 18 (七)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建设 (1)职业技能与社会培训 积极开展各类培训工作,围绕“江苏省风光互补发电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的建设任务,启动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建设工作。与知名企业合作,努力面向新能源行业、企业开展培训,开发新能源技术社会培训与技能鉴定项目2~3项,每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00人次以上。 (2)创新科技平台建设 取得专利、软件、技术标准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至少15项,科研成果或论文论著不少于30项。与企业共同进行科技开发与创新活动,争取科研经费达50万。 (3)辐射能力建设 推进“江苏省风光互补发电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的建设,构建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平台,建设期间,承接社会委托的有关风能、太阳能光伏技术、太阳能光热技术的新产品、新工艺及其设计项目不少于20项;样品试制、信息咨询、质量分析、产品检测与系统服务等项目不少于30项;培养风能、太阳能光伏产品研发与检测的高级技术人才不少于100名,发挥显著的社会效益。 (4)相关专业群建设 通过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的建设,带动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提升专业群整体水平。 在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的带动下,使各专业在课程体系的构建、“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资源共享、协调发展。特别是校企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和风光互补工程研发中心的建成,将成为机电大类专业群实践和创新教育的重要平台。同时,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改革和实践成果,可供专业群借鉴、移植和运用,从而带动整个专业群的发展与整体水平的提升。 四、改革举措与保障措施 (一)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 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新能源专业建设咨询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专业建设层面形成完善的校企合作制度和工作机制。 1(专业建设咨询委员会建设 专业建设咨询委员会主要工作职责如下: ?制定《专业建设咨询委员会工作方案》,贯彻落实学院校企合作各项工作决议。 ?专业建设规划、专业改革、咨询、决策,指导、督查专业建设委员会工作。 ?评价与监督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施,依据《专业建设咨询委员会工作方案》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监控。 ?参与建立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支撑机制和运行机制。 2(专业建设委员会建设 建立由行业、企业的技术专家和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参加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对校企合作建设项目在调研、论证、评估、预测、可行分析、实施过程控制、信息反馈等各个环节制定具体实施操作计划上报校企合作委员会,经批准后进行具体实施操作,项目实施全过程向校企合作委员会提交项目阶段性运行情况报告,接受校企合作委员会对项目实施过程监控,保障校企合作建设项目的规范实施。专业建设委员会主要职责如下: ?制定《专业建设委员会工作方案》,落实行业、企业全程参与教学工作。 ?提供社会、行业、企业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需求的调研方案。 ?接受校企合作执行委员会指导及工作检查,制订与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岗位技术标准与专业技术核心课程建设工作。 ?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 ?主持“校中厂”、“厂中校”示范教学基地建设。 ?主持校企合作技术研发及技术服务项目立项与运行工作。 (二)推进校企对接,创新运行机制,强化实践育人 坚持学校主体、政府协调、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专业建设机制,充分运用法规、 政策、资源配置等手段,引导和调动行业、企业以及社会力量参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以区域新能源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推动实践教学改革。 1(校企双方合作进行“厂中校”建设 选择江苏欧贝黎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电江苏龙源风电有限公司、江苏林洋新能源有限公司、南通星旗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业,接受学生的职场体验实习、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接受青年教师下企业进行实践锻炼等。校企双方投入资金完善企业教学环境,建设多媒体教室和相应的教师办公室等场地,明确“厂中校”校企指导教师、实习地点、实习设备、实习项目等内容,完成学生的岗位操作与技能培训工作,学校指导教师同时配合企业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教育学生遵守企业各项制度,主动适应企业文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推进素质教育。 2(利用滨海实训基地推进“校中厂”建设 以滨海实训基地“校中厂”为平台,探索完善“校中厂”机制建设,努力做到五个合一,即:教师与企业员工身份合一,教学课堂与生产现场合一,教学内容与生产任务合一,职业能力培养与生产活动合一,教学评价与完成生产任务质量合一,实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中厂”运作机制。 发挥海门滨海实训基地临海区位优势,本着“资源互补、合作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与佳木斯电机厂、龙源风电集团等龙头企业合作共建生产性教学工厂,由学校提供滨海校区标准厂房及相关配套水、电、网络等设施,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校企联合组织实训,为校内实训创建真实的岗位训练、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将课堂建到生产一线,在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实习实训安全保障等方面与企业密切合作,提高教学效果。 (三)通过工程中心、数字化教学资源等平台转变培养方式 坚持专业与新能源产业相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坚持专业建设与工程中心建设相结合、与人才培养相结合、与服务地方相结合,充发发挥“江苏省风光互补工程研发中心”在高端技能人才培养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中的作用。第五学期,要积极带动学生参与教师课题研究,在技术服务、技术推广等对外服务过程中,要创造条件,吸纳学生参与。要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大 力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技能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职业成长。 要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破解校企合作时空障碍。要与南通星旗太阳能公司、江苏欧贝黎新能源公司等企业合作开发虚拟流程、虚拟工艺、虚拟生产、虚拟运营等数字化教学资源,搭建校企数字传输课堂,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送到课堂,使企业兼职教师在生产、工作现场直接开展专业教学,实现校企联合教学。 坚持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技服务与新能源产业发展相适应,主动面向江苏沿海风电和光伏产业, 开展科技合作、提供技术服务、培养一批企业急需的高端技能人才,为江苏沿海和南通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推行校企“双专业带头人、双骨干教师”制度 校企合作是“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根本途径。要按照学院要求推行校企“人员互聘、职务互兼”制度和“双专业带头人、双骨干教师”制度。以“工学结合、资源共享、紧密稳定、深度融合、校企双赢”为原则,校企互相选派人员,双向兼职双重身份,通过签定校企合作协议,在新能源行业中聘请两名有影响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分别担任专业教学团队兼职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主要承担新能源专业的行业技术咨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实践课程教学、科技合作研发以及教学资源建设等工作。为“双师型”教师培养和专兼结合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政策支持,使兼职人员有地位、有荣誉、有锻炼、有提高、有待遇、有实惠,从而建立起校企合作、专兼结合,充分发挥专兼职教师的组合优势,形成“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培养的长效机制。 要建立和完善校内“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培养和评聘制度,促进专业骨干教师积累企业工作经历和树立行业影响力,促进来自生产一线的兼职教师承担相应比例的教学任务。通过校企合作,建设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教学机制,推进校企之间技术研讨和经验交流的制度化建设,提高技术服务能力;突出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发扬传、帮、带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形成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德技双馨的专业教学团队。努力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五)探索系统培养,积极为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 2011年我院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首次面向高中生源试点提前单独招生,报考生源素质较好,招生、录取形势喜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革招生考试方式,推进中高职衔接(对口单招),探索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制度和形式,贯通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通道。2013年,要面向中职机电、电气、电子等专业毕业生尝试对口单招,重构面向中职生源的课程体系,发挥中职学生实践能力强的优势,提高学生高级职业 资格证书通过率,切实培养高技能人才。 积极为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针对新能源专业人才紧缺的现状,校企双方合作招生,根据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由校企双方共同组织生源(高中生、职高生或技校生),经单独招生考试合格后,与企业签订用人登记合约,到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的组织模式与教学内容由双方协商确定,拟以多学期、分段式进行组织,学生学习期满考核合格者,企业再与学生签订正式用人协议,录用为企业员工。 (六)实施教学质量监控工程 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组织机构,实现教学质量管理的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依据学院教学督导委员会工作条例、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教学事故的认定及处理办法等相关文件,规范教学过程管理与质量监控。 1(加强“系教学质量督导组”的督导作用,对专业教学过程、教学秩序、教学效果进行检查,组织专业教学质量和毕业生质量评价活动。逐步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检查评议办法,探索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保障标准和方法。 2(加强校外实习质量监控,提高校外实习质量 (1)做好计划管理工作。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安排学生到校外实习,若有变更,必须提前两周填写人才培养方案变更表,报教务处、分管教学院领导审批。 )充分发挥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厂中校”的作用,与合作企业签订实习协议(2 书,明确双方责任义务,并与企业共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3)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共同制定顶岗实习任务书、实习指导书,确定实习具体内容和进度。 (4)实行顶岗实习带队教师制度,同时确保顶岗实习单位都配备实习指导教师。企业指导老师与学校带队教师之间,实习检查干事与系部领导之间保持联系,及时反馈实习开展情况。 (5)实行座谈会制度,系部领导定期走访顶岗实习单位,与企业管理部门负责人、带队老师、企业指导老师、学生开展座谈,掌握学生实习效果,及时与企业指导教师沟通,共同商定学生教育事宜。 (6)实行实习期考核制度,带队教师和企业指导老师一起,根据实习学生专业知识掌握水平、岗位技能掌握情况、企业制度执行力度、学生工作日志记录情况等,定期对学生考核。校企共同建立学生企业经历档案,记录学生在企业实训岗位、实训时间、实训收获、系部指导教师意见、企业指导教师意见、企业实习总结报告等。 (七)实施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 建立就业(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通过征求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在综合素质、知识水平、职业技能、动手能力等方面的意见,建立毕业生就业与跟踪调查制度,为专业设置,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依据。聘请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对首届毕业生开展跟踪调查、数据分析,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并对毕业生毕业后至少五年的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踪。为教学质量管理、专业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调整创新、制度设计等提供科学依据。 (八)坚持重点专业建设与专业群建设相结合 坚持特色发展,充分发挥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对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等专业群及学校整体发展的引领辐射作用,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的率先突破,带动学院机电系相关专业整体发展,提升人才培养整体质量,实现办学水平的持续提升和社会服务能力的不断增强。 (九)保障措施 成立学院、系部重点专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完善政策、明确责任、确保落实。研究与制订《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管理办法》、《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绩效考核办法》、《重点专业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办法》以及《重点专业建设项目工作例会制度》等一系列文件,科学谋划、统筹管理,全面推进重点专业建设。 1.组织保障 为确保国家重点支持建设专业项目的顺利实施,学院成立重点专业建设办公室和项目审计监察小组。 (1)重点专业建设办公室 重点专业建设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负责与上级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工作;负责重点专业建设的整体规划工作;统筹、协调、指导重点专业建设的相关工作;起草相关项目管理办法、绩效考评办法等;开展调研、业务咨询和专题研究工作;建立信息采集与绩效监控系统,开展年度绩效考评工作;组织完成阶段重点专业建设的验收工作;负责重点专业建设有关文件的学习、研究和宣传工作等。 重点专业建设办公室下设重点专业建设工作组。重点专业建设工作组实行项目组长负责制,项目组长由重点专业所属系的系主任担任,具体负责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的实施,项目副组长(直接责任人)由专业负责人担任。 重点专业建设项目工作组的主要职责是:具体组织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的实施;保证项目进度和建设质量;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相关问题;按教育部和学院要求编报 项目建设统计、报告;接受项目建设中期检查;接受学校和上级有关部门对项目建设的监察和审计;负责编写项目总结报告,并做好评估、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好项目建设过程中大型、贵重、精密仪器设备购置论证的相关准备工作;及时报告、研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项目审计监察小组 项目审计监察小组由学院纪检、监察、审计、国资管理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项目审计监察小组主要职责是:全面负责学院重点专业建设的审计监察;审计项目资金论证报告、年度财务预决算及执行情况;按教育部和学院要求编报项目建设审计报告;协助上级有关部门对项目建设的审计监察;确保项目建设过程中大型、贵重、精密仪器设备购置工作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时报告、研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制度保障 (1)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全面贯彻执行《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重点支持建设专业计划管理暂行办法》(教高[2007]12号)《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确定“重点支持建设专业计划”2011年度立项建设专业的通知》(教高函[2008]17号)等文件精神,严格执行上级各项建设政策和管理制度,制定项目建设管理制度,以保证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2)制定《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重点专业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强化经费预算管理,统筹安排使用由不同渠道下达或筹集的专项资金,制订详细的分项目、分年度资金使用计划,按照专款专用的原则合理使用,加强过程管理,合理、规范、有序地使用资金,充分发挥建设资金效益,确保预期建设目标的实现。 (3)建立项目工程招标管理办法和大宗物资招标采购管理办法,保证项目基本建设工程均采用公开、公正、公平的形式向社会招标,保证项目的物资采购资金的公开。 (4)建立《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重点专业建设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实施项目建设跟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共同研究解决。 (5)建立项目专家咨询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专家咨询参谋作用,提高项目建设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6)建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信息采集、信息上报、信息反馈制度,及时向重点支持建设专业计划实施工作办公室、江苏省教育厅和财政厅等上级部门汇报项目实施情况,并接受检查监督,保证项目建设信息畅通,建设工作规范有序。 (7)制定《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重点专业建设项目实施与考核管理办法》,加 强过程监督和结果监督,严格按制度进行项目中期检查和结项检查;建立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工作负责、成绩突出的,学院对项目负责人和参加人员予以奖励,对工作不负责任,造成工期延误、资金浪费、建设质量低劣的,予以一定经济处罚和党纪、政纪处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保证高质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3(管理体制保障 深化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为重点专业建设提供管理保障。 (1)深化办学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的途径和模式,探索灵活的投入主体多元化的合作办学体制和双赢的利益机制。 (2)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提升绩效管理水平。构建“扁平化”管理组织结构,加强学院管理职能部门的专业化、产学合作办公室的专职化建设;深化院、系二级管理体制改革,调整管理幅度,降低管理重心,规范管理行为;建立职权明晰的目标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和奖罚制度,充分发挥教学系部和教师在学院建设与发展中的中坚作用。 (3)建立健全校内民主参与管理机制。健全和完善学院的咨询、决策、执行和监督的有效机制,实行校务公开和重大决策的听证制度,增强学院决策过程中的“透明度”;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学术委员会的作用,完善群众参与的监督体系,充分调动各方面投身学院改革与发展的积极性。 (4)强化职能管理部门的效能建设和工作作风建设。以转变职能、规范服务为核心,建立起适应学院发展需要的办事高效、运作协调、行为规范的工作管理机制。 (5)强化产学合作工作办公室的管理职能。加强对校外实训基地的协调和管理,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强化实践教学,推进产学合作。充分发挥合作企业和专业指导委员会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作用,使人才培养能够适应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4(团队保障 科学组建项目团队,定期和不定期组织项目团队成员认真学习有关重点支持建设专业的政策、文件等,进行专业知识、项目管理、财务知识等方面的培训,提升项目建设团队的整体素质,提高项目建设效能。 通过培训,使项目建设团队负责人熟知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明确项目建设的要求、程序和内容,提高项目负责人整合资源和对驾驭项目的能力,增强项目计划和预算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加强项目建设过程的质量控制,优化项目资源配置,降低项目建设的风险。通过培训,提高项目建设团队成员的业务素质和创优意识,增强团队成员的 合作精神和凝聚力,营造和谐的团队工作氛围,进而提高工作效率,确保项目建设的目标的顺利实现。 5(资金保障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文件精神,遵循“地方为主、中央引导、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的原则,在中央财政投入200万元基础上,学院自筹338万元(含江苏省风光互补工程研发中心专项建设经费138万元),学院承诺配套经费足额、及时到位。吸引企业投资453万元,总计预算投入991万元。具体预算如表20所示。 表20 “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项目”经费来源总表 单位:万元 项目经费来源 2012年度 2013年度 总 计 中央财政 114 86 200 省财政 / / / 行业企业 365 88 453 学院自筹 202 136 338 合 计 681 310 991 五、绩效考核指标 (一)预期成效 1(搭建四级学习平台,构建以学生新能源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职业能力不断递进的“一线四平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以素质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并重、适应职业岗位发展变化、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架构。学生在校经过一年公共文化课程与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后,进入到校企共建的“校中厂”进行岗位跟班实习和工学结合一体化专业课程的教学,去感受真实的企业环境和职场氛围,然后再利用“工程中心”平台进行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最后到校企共建的“厂中校”中进行以就业为目的、有组织、有考核的顶岗实习。通过校企“四级平台”培养,使学生成为深受新能源企业欢迎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端技能人才,为江苏沿海特别是南通地方培养一批新能源急需人才。 2(完成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所需教材开发及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 由于新能源应用技术领域属于新兴产业,合适的教材很少,具有“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的教材几乎没有,为了有效组织教学,有必要开发专业核心课程,使 之具备高职教育的特点。根据课程建设要求,与企业合作开发完成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教材建设任务5本。教材建设情况见表21。 表21 拟完成的教材一览表 完成 教材名称 建设目标 负责人 拟合作企业 时间 国电江苏龙源风电有风力发电技术与实践 正式出版 2012年 曹莹 限公司 欧贝黎新能源科技股太阳能发电技术与实践 正式出版 2013年 贲礼进 份有限公司 国电江苏龙源风电有 限公司 太阳能风能电站远程监控技术 正式出版 2013年 孙兵 南通韩华新能源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 南通太平洋新能源科太阳能光热技术与实践 校本教材 2012年 陈继永 技有限公司 南通昭阳电子科技有风光互补发电技术与实践 校本教材 2012年 张新亮 限公司 在校企合作开发教材的同时,建设5门核心课程为主体的数字化学习教学资源库,包含企业生产流程、专业教学文件、习题库、试卷库、多媒体课件、典型项目案例、专业技术资料图片、视频动画等。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数字化学习教学资源库建设情况见表22。 表22 数字传输课堂与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一览表 完成 资源库分类 名 称 合作企业 负责人 时间 风力发电技术与实践 龙源风电集团 2012年 曹莹 太阳能发电技术与实践 江苏欧贝黎 2012年 贲礼进 数字化学习太阳能风能电站远程监南通星旗太阳能公司 2012年 孙兵 中心教学资控技术 源库建设 江苏桑夏太阳能产业太阳能光热技术与实践 2013年 陈继永 有限公司 风光互补发电技术与实南通麦隆能源设备有2013年 张新亮 践 限公司 数字传输课企业资源远程传送系统 江苏欧贝黎公司等 2013年 贲礼进 堂 自主训练与CAD题库、太阳能利用工、风力发电运行检修员等2013年 符爱红 测评题库 题库 3(完成资源有效配置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要建成资源共享的 “四合一”开放平台。按照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课程学习情境设置要求将实训室建成开放的平台,实现实训室既是教学平台,能实现从基本能力的训练到专业技术综合能力的训练,又是工业应用与技术开发平台,成为对社会服务载体,达到专业教学、技术培训、技能鉴定、技术开发服务“四合一”开放平台目标。 建设完成校内新能源训练工程中心、江苏省风光互补发电工程研发中心,在滨海实训基地建成“校中厂”一个、新启动建设“校中厂”一个,校企共建电子生产性实 训室一个,积极建设新的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每年开拓新的校外实训基地至少2家,到2013年至少达到15家,建设“厂中校”至少三个,确保“一线四平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同时也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培养提供基地保障。 4(建成一支高素质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建成一支由校内外双专业带头人、12名校内专任教师、17名校外兼职教师的教学团队,教学团队专兼结合、“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好,争创院级以上优秀教学团队,培养专业带头人成为院级教学名师,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建成院特色专业、积极申报省特色专业建设项目。 5(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1)“江苏省风光互补发电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建设通过验收,通过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平台,锻炼教师队伍。承接社会委托的有关风能、太阳能光伏技术、太阳能光热技术的新产品、新工艺及其设计项目不少于20项;样品试制、信息咨询、质量分析、产品检测与系统服务等项目不少于30项;培养风能、太阳能光伏产品研发与检测的高级技术人才不少于100名,职业技能培训规模逐步扩大,每年培训一线技术人员达200人次以上,发挥显著的社会效益。 (2)取得专利、软件、技术标准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至少15项,科研成果或论文论著不少于30项。 (3)建成信息服务网,提供一个技术交流、信息共享的网络信息公共平台。 (4)建立有利于开放服务、能够自我积累发展、市场化运作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争取科研到账经费达50万。 6(建立新能源职业技能鉴定机构 98%以上的毕业生取得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实现课证融通,毕业生质量得到第三方认可。依托“江苏省风光互补发电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的建设,努力创建新能源职业技能鉴定机构,面向专业和行业开展服务。 7(扩大招生规模,实现招生就业双丰收。 不断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在提前单独招生的基础上,试点面向中职学生对口单招,努力扩大招生规模,2012年招生规模达150人,2013年达200人,新生报到率95%以上。加强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超过98%,专业对口率超过85%。 (二)建设进度与绩效考核指标 表23 中央财政支持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重点建设项目绩效考核表 建设内容 2012年 2013年 考核目标:建立“专业建设咨询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考核目标:完善“专业建设咨询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体 校企合作各项决策搭建贯彻落实的平台。 制与机制~为校企合作各项决策搭建贯彻落实的平台。 考核要点: 考核要点: 1.成立“专业建设咨询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订“委1.根据运行效果对“委员会”章程及相关制度进行修订, 员会”章程及相关制度, 2.定期召开会议~研讨和解决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1.组织机2.定期召开会议~研讨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方案~为生产性实训、顶岗和师资队伍建设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寻找恰当的解决办法, 构建设 实习创造条件~为校内教师提供实践锻炼场所~推荐企业兼职教师, 3.对教学改革及课程改革提出建设性意见。 3.校企合作开展行业、企业培训, 4.促进校企合作技术研发, 5.校企合作建立生产性实训室。 考核目标:建立校企合作的有效制度~为校企合作提供保障。 考核目标:建立校企合作的有效制度~为校企合作提供保障。 工学 考核要点: 考核要点: 结合 运行1.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管理办法, 1.制订顶岗实习及实践教学管理办法。 机制2.制订课程建设和开发管理办法, 2.制订校内实训基地和“厂中校”管理制度~确定专门管理人员~体制3.制订企业兼职教师聘用、考核和评价办法, 制定工作职责~创建企业文化氛围~完善规章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操2.制度建建设 4.制订教师下企业锻炼的具体要求~考核办法~评价方式~奖惩办法, 作规程、仪器设备设施及耗材管理方法 设 5.制订毕业生质量评价办法, 3.院外就业基地建设办法, 6.制订教师到企业开展行新技术应用的实施办法。 4.根据生产规律和教育规律~制定具有专业特点的教学组织模式~ 有效落实工学交替。根据企业兼职教师来校上课的时间要求~执行弹性、 灵活的教学运行管理制度。 考核目标:为企业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建设“厂中校”。 考核目标:建设2~3个“厂中校”和院外就业基地。 考核要点: 考核要点: 3.探索校1.与南通星旗太阳能、江苏欧贝黎新能源等企业开展“订单式”人才1.在韩华新能源、龙源风电集团等公司建设“厂中校”。 企合作模培养。 2.建设3~5个院外就业基地。 式 2.在南通星旗太阳能、江苏欧贝黎等公司建设“厂中校”。 建设内容 2012年 2013年 考核目标: 考核目标: 完善 “一线四平台”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培养方案并在2011级实施。通过反馈进一步完善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管理制度~突出人才 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发挥企业专业带头人的作用。 培养方案的针对性、灵活性、开放性、完整性、系统性。 考核要点: 考核要点: 1.与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文本及证明材料, 1.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证明材料, 1.人才培2.院外实训基地实践教学方案文本及证明材料, 2.教学模式示范推广方案的证明材料, 养模式改3.校企合作证明材料, 3.跟班实习项目开发~校企联合组织实训, 革 4.依托劳动部门及南通知名新能源企业~合作开发的职业资格标准的证明4.建立顶岗实习指导、管理与考核制度, 材料。 5.本年度相关教学管理、运行记载文件, 6.开发新能源技能鉴定项目, 7.依托劳动部门及南通知名新能源企业~合作开发的职业资格标准的证 明材料。 人才考核目标: 考核目标: 培养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能力要求~构建“公共平台+3个专业方向”的课程体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形成专业特色~形成对相关专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模式系~三个方向即太阳能发电方向、风力发电方向、太阳能光热方向。 考核要点: 与 考核要点: 1.完善“公共平台+专业方向”课程体系的证明材料, 2.课程体课程系开发 1.校企共同成立专业岗位调研机构的证明材料, 2.完成专业教学标准的制订工作, 体系 2.典型工作任务与能力要求分析报告, 3.完善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相关制度与保障措施的证明材料。 改革 3.岗位群工作过程分析、岗位技能的确定与标准制定的证明材料, 4.“公共平台+专业方向”课程体系构建的证明材料。 考核目标: 考核目标: 与大型新能源企业合作~引进企业生产标准、技术标准~使设计、工艺、实现“课证融通”~在完成全部核心课程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创建院 检测、管理等教学内容同生产实际相结合~制订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启动3级精品课程2门、建设优质核心课程3门。 门校企共建优质核心课程、2 门院级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考核要点: 3.核心课考核要点: 1.完成《太阳能发电技术与实践》、《太阳能风能电站远程监控技程建设 1.核心课程教学标准制定的证明材料, 术》院级精品课程建设, 2.完成《太阳能发电技术与实践》、《太阳能风能电站远程监控技术》2.课程建设总结。 院级精品课程材料申报, 3.建设完成《太阳能光热技术与实践》、《风光互补发电技术与实 3.各门专业课程标准、教学资源收集与教学准备的相关资料。 践》、《风力发电技术与实践》3门优质核心课程。 4.3门校企共建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方案、2门院级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4.“课证融通”学生证书通过率超过95%。 建设内容 2012年 2013年 考核目标: 考核目标: 正式出版1部教材~编写校本教材4部。 正式出版2部教材。 考核要点: 考核要点: 4.教材建 设 1.《风力发电技术与实践》教材正式出版, 完成《太阳能发电技术与实践》、《太阳能风能电站远程监控技术》人才2.编写完成《太阳能光热技术与实践》、《风光互补发电技术与实践》、教材编写并出版。 培养《太阳能发电技术与实践》、《太阳能风能电站远程监控技术》校本教材。 模式 与 考核目标: 考核目标: 课程对核心课程启动教学资源库建设~完成3个资源库建设。 完成其余2个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技能训练题库建设。 体系 考核要点: 考核要点: 5.教学资改革 1.专业核心课程的部分教学资源库建设资料, 1.完成2门专业教学资源库,《太阳能光热技术与实践》、《风光源库建设 2.收集技能训练题库部分资料, 互补发电技术与实践》,的相关资料。 3.资源库建设资料,《风力发电技术与实践》、《太阳能发电技术与实2.完成技能训练题库建设的相关资料。 践》、《太阳能风能电站远程监控技术》,。 考核目标: 考核目标: 培养2名专业带头人~使其能较全面了解专业发展动态~具有把握专业具备专业建设和技术开发项目管理能力~在校企合作、专业建设、 发展、改革方向以及科研开发和技术推广的能力。 教学科研中起引领作用。 考核要点: 考核要点: 1.社会调研报告以及专业发展规划, 1.社会调研报告以及专业发展规划, 1.专业带2.考察、进修培养相关材料。 2.发表1篇以上学术或教学论文或专利, 头人培养 3.发表1篇以上学术或教学论文或专利, 3.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4.主持专业教改课题1项, 4.科研课题立项协议或其他相关成果证明材料, 5.主持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5.考察、进修培养相关材料。 教学6.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6.院级教学名师。 团队7.省“333”人才一名。 建设 考核目标: 考核目标: 培养骨干教师5名。以国内外培训培训、企业挂职锻炼以及参与科研开以国内外培训培训、企业挂职锻炼以及参与科研开发等途径~进一 发等途径~提高“双师”素质~并参与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实践。 步提高“双师”素质~在教学改革、课程开发和科研等方面发挥骨干作 考核要点: 用。 2.骨干教1.国内外培训考察、实践锻炼、科技开发等相关资料, 考核要点: 师培养 2.每年发表1篇以上科技或教学论文, 1.国内外培训考察、实践锻炼、科技开发等相关资料, 3.主持或参加1项教改课题, 2.主持实训室项目建设的相关台账, 4.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3.主持或参加1项教改课题的证明材料, 5.技能水平或其他证明材料。 4.参与企业项目开发的证明材料。 建设内容 2012年 2013年 考核目标: 考核目标: 通过下厂实践、参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途径~提高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 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3.双师教考核要点: 考核要点: 1.安排2名以上教师到企业轮训至少2个月及相关台账, 1. 2人以上参加技能培训的相关台账, 师培养 2.教师参与实训室建设、下厂实践、教学能力培训的相关台账。 2.教师参与实训室建设、下厂实践、教学能力培训的相关台账, 3.双师比例达80%。 3.双师比例达90%以上。 教学考核目标: 考核目标: 团队新聘具有中、高级工程技术职称的企业技术人员5人~参与教学与建设。 再聘请3人~使兼职教师库人数达到18人~基本建成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 建设 考核要点: 考核要点: 4.兼职教1.承担教学工作,参与课程开发与教材开发相关台账, 1.承担教学工作~并参与课程开发与教材开发相关台账, 2.承担课时相关台账, 2.参与实训室建设相关台账, 师聘任 3.参与实训室建设相关台账, 3.参与学生跟班实习指导相关台账, 4.进行高职理论培训相关台账, 4.参与学生顶岗实习指导相关台账, 5.参与课程开发~学生实训指导相关台账。 5.进行相关高职理论培训相关台账。 考核目标: 考核目标: 完成计划采购目标~配备最基本模块~进行最基本的控制实训~为专业完成全部计划采购目标~全面完成新能源工程训练中心建设任务。提供新能源控制方面课程的实训条件。实现新能源应用和电气控制及自动化成为开放性实训中心。开展对外技术培训、技能鉴定。 的有机结合~能满足专业课程中的设计、维修、故障排除等实训的需要。 考核要点: 2考核要点: , 1.新能源 1.完成新能源综合实训系统项目建设,增加面积不小于400 m 1(启动新能源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硬件投入过半。配备太阳能电池、 2.企业培训、技能培训等大于200人, 工程训练小型风力发电机、壁挂式太阳能集热器、、传感器等,配备新能源实训设施。3.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记录, 中心 2能进行新能源综合性的训练~总面积大于600m, 4.开发教学项目不低于3个~有配套的实训教材实物。 2(承担3000人次教学工作的相关台账, 教学3(开发教学项目不低于3个~有配套的实训教材, 实验4(开展企业培训、技能培训等大于200人。 实训 考核目标: 考核目标: 条件 完成实训室的基本配备~能够承担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电子系统方面的完成全部计划采购与建设目标~形成开放的实训室~实现社会服务建设 课程教学。与企业合作进行电子产品的生产开发~培养学生电子产品检测、能力~形成真实电子产品工厂的生产氛围。 质量分析、维修的能力。 考核要点: 2.新能源考核要点: 1.配备新能源相关电子产品生产条件, 电子技术21.完成新能源电子技术实训室的的基本配备。总面积大于200m, 2.完成SMT机器安装调试, 2实训室 2.设计开发教学训练项目~编写配套的实训教材, 3.完成实训操作台安装调试~总面积增加200m, 3.开展学生科技活动的记录。 4.开发训练项目~编写配套的实训教材, 4.与南通昭阳电子有限公司共建协议书。 5.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与社会服务活动的记录。 5.电子产品生产记录。 建设内容 2012年 2013年 考核目标: 考核目标: 积极建设新的校外实训基地~开拓新的校外实训基地3家~基本满足专开拓新的校外实训基地3家~并安排学生实习。 业校外实训需要。 考核要点: 考核要点: 1.校外实训基地企业名录, 3.校外实 训基地 1.专家委员会活动记录, 2.校企合作协议, 2.校企合作协议, 3.学生实训记录, 教学3.学生实训记录, 4.学生跟班实习的记录, 实验4.学生实习管理制度试点工作的记录。 5.学生跟班实习管理制度。 实训 考核目标: 条件考核目标: 实现实训基地的规范管理。制定实训质量控制标准。 建设 实现实训基地的规范管理。制定校外实训质量控制标准。 考核要点: 考核要点: 4.实验实1.制定校内外教学管理制度, 训管理体1.校外跟班实习指导文件与质量控制标准, 2.教师参与校内实训室建设与管理工作制度, 制建设 2.顶岗实习指导文件与质量控制标准, 3.兼职教师参与实训管理工作制度, 3.新能源工程训练中心管理制度, 4.校内实训质量控制标准, 4.实训室开放管理办法。 5.校内实训室设备管理制度。 考核目标: 考核目标: 依托“江苏省风光互补发电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为企业提供各类技术服进一步依托“江苏省风光互补发电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为企业提供各 务~包括产品开发、技术培训、技术咨询、产品检测等。 类技术服务~包括产品开发、技术培训、技术咨询、产品检测等。 考核要点: 考核要点: 1.社会服 务能力建1.合作开发项目5项以上, 1.合作开发项目8项以上, 社会设 2.完成科技服务到账经费30万元以上, 2.完成科技服务到账经费20万元~累计50万元以上。 服务3.承接社会委托的样品试制、信息咨询、质量分析、产品检测与系统服3.承接社会委托的样品试制、信息咨询、质量分析、产品检测与系统与 务项目不少于10项。 服务项目不少于15项。 辐射4.完成专利授权不少于5件。 4.完成专利授权不少于8件。 能力 考核目标: 考核目标: 提高教师服务社会的意识,提升学院的社会培训服务能力。 提高教师服务社会的意识,提升学院的社会培训服务能力。 2.教育培 训与技能考核要点: 考核要点: 鉴定 1.社会培训人数大于300人次的培训记录, 1.社会培训人数300人次的培训记录, 2.技能鉴定大于100人~相关鉴定材料。 2.技能鉴定300人~相关鉴定材料。 六、专业建设资金预算 表24 新能源应用技术重点专业建设资金预算与来源一览表 单位:万元 重点专业名称 新能源应用技术 资金预算及来源 建设内容 中央财政 省财政 行业企业投入 学院自筹 合计 2012年 2013年 小计 2012年 2013年 小计 2012年 2013年 小计 2012年 2013年 小计 组织机构建设 , , , , , , , , , 8 4 12 12 办学体制 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机制建设 , , , , , , , , , 3 3 6 6 机制创新 合作模式建设 , , , , , , , , , 6 4 10 10 小 计 , , , , , , , , , 17 11 28 28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含委托第三方评价) 3 3 6 , , , , , , , , , 6 课程体系开发 2 2 4 , , , , , , , , , 4 核心课程建设 6 4 10 , , , , , , , , , 10 人才培养 模式与课 教材建设 5 3 8 , , , , , , , , , 8 程体系改革 数字传输课堂与教学资源库建设 10 8 18 , , , , , , , , , 18 学生素质教育(创新制作、竞赛等) 6 6 12 , , , , , , , , , 12 小 计 32 26 58 , , , , , , , , , 58 专业带头人培养 8 8 16 , , , , , , , , , 16 骨干教师培养 6 6 12 , , , , , , , , , 12 教学团 双师教师培养 6 4 10 , , , , , , , , , 10 队建设 兼职教师聘任 6 6 12 , , , , , , , , , 12 小 计 26 24 50 , , , , , , , , , 50 新能源工程训练中心 50 30 80 , , , , , , 50 42.6 92.6 172(6 校内 实训实习耗材补贴 4 4 8 , , , , , , , , , 8 实训 新能源电子实训室 , , , , , , 15 , 15 15 , 15 30 基地 教学实验实训滨海“校中厂” , , , , , , 350 88 438 30 17.4 47.4 485.4 条件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含实习意外伤害保险) 2 2 4 , , , 0 0 0 8 6 14 18 实验实训条件软件建设 , , , , , , 0 0 0 2 1 3 3 小 计 56 36 92 , , , 365 88 453 105 67 172 717 科技创新与江苏省风光互补发电工程中心 , , , , , , , , , 80 58 138 138 服务平台 合 计 114 86 200 , , , 365 88 453 202 136 338 991
/
本文档为【[整理版]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