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学案例

2017-09-02 4页 doc 15KB 51阅读

用户头像

is_496339

暂无简介

举报
《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学案例《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学案例 一、教学背景 “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是四年级上第二单元的内容。求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它也是估算的基础。学生在生活中对准确数和近似数两个概念已经有一些初步的感知,会用“大概”、“大约”、“差不多”等词语来描述一些不准确的数据,也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近似数。通过本课的教学, 二、教学设想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要密切联系生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认为学生必须对所学知识内容充满兴趣,如果数学知识是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常...
《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学案例
《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学案例 一、教学背景 “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是四年级上第二单元的内容。求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它也是估算的基础。学生在生活中对准确数和近似数两个概念已经有一些初步的感知,会用“大概”、“大约”、“差不多”等词语来描述一些不准确的数据,也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近似数。通过本课的教学, 二、教学设想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要密切联系生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认为学生必须对所学知识内容充满兴趣,如果数学知识是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常出现的,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很近,学习的兴趣一定会大大增强。所以,在课一开始,我引导学生列举身边的一系列数据,进而研究这些数据,使学生感到生活中的事物与数学有关,所研究的数学知识有趣,有用处,而让学生有目的地、饶有兴趣地进入学习状态,这是非常重要的。与此同时,关注孩子的学习情感,这也很重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时间内必须给予学生较为充裕的自主的时间,包括动手操作与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探索创新的时间,使学生能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逐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课堂实录 1.构建新知 师:今天有许多老师来听课,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表示欢迎。 师:请大家数一数,听课老师一共有几位, 生(纷纷数起来):1、2、„„共有12位。 师(板书“听课老师12位”后):如果让你向听课老师介绍介绍咱们班或是你自己,你想说什么, (全班稍沉默片刻,有同学三三两两举起了手) 生1:我们班有56个同学。(老师板书:56个同学。) 生2:我们班齐晋同学在运动会1500米赛跑中勇夺团体第一名,为班级争了光。(板书:1500米赛跑。) 生3:放寒假,我在上海姥姥家过年。 生4:我叫黄欣子,今年9岁。(板书:黄欣子今年9岁。) 老师面对黄欣子:你今年9岁,能猜一猜老师的年龄吗, (一些同学在嘻嬉笑,有的猜老师25岁,有的猜28岁,20岁„„等) 老师:你们为什么不猜老师10岁或40岁呢, 学生D:老师没有那么小,也没有那么老。 学生E:根据老师的实际年龄估计,老师大概(有的学生说大约)20岁,(板书:周老师大约20岁.) 老师:刚才,F同学说放寒假在姥姥家,那大家估计一下,放寒假,我们大约休息了多少天? 同学们相互窃窃私语,然后答寒假大约休息30天。(板书:寒假大约休息30天)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板书: 听课老师12位 周老师大约20岁 56个同学 寒假大约休息30天 1500米赛跑 黄欣子今年9岁 师:请大家比较一下比较左右两组数据,它们的描述方法怎样, (学生叽叽喳喳,说左边的数是肯定的,右边的数不太肯定。) 教师:像这样( 教师指:12、56、1500、9)的数,我们称为“准确数”,而将这组估计得到的与准确数很接近的称“近似数”。(板书:准确数、近似数) 2.适时反馈 出示: 1、说一说,哪一个数是准确数,哪一个是近似数, 我国陆地面积大约是960万平方千米,列世界第三位,我国还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全国人口将近12亿。 2、下面的近似数合理吗, (1)新编小学生字典有592项,大约是500项。 (2)我班有学生61人,大约是70人。 学生回答后,老师揭示课题:接下来,我们学习研究如何正确合理的取近似数„„ 四、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一课之所以是教学的难点,很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教材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脱离,学生不熟悉,不感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在导入新课环节就紧紧抓住学生的生活实际:数一数听课老师的人数,向听课老师介绍自己或是所在班级的情况。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不应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教材”,而应该是“用教材去教”。我认为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就要努力从学生身边挖掘、选取教学的素材,让数学走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所学的知识来源于他们的生活,学生必定倍感亲切,也就能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了。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意识到,一堂课要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将新课标的思想、理念自觉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必须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情绪体验,,使学生投入到现实的、充满探索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去。学生在学习本课知识时总是保持着比较兴奋的状态,时而交头接耳,时而议论纷纷,时而面面相觑,时而恍然大悟、开怀大笑,师生皆全情投入,宛若一场趣味盎然游戏。 (2)丰富教材内容,源与教材,又不拘泥与教材。新课标强调数学内容增加密切联系生活、反映数学发展的新内容、新思想。教材知识只是一种学习的 资源,教学时要灵活运用教材资源,补充和发展教材,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其它学习资源。我在本课教学中,将学生找到的一组数据作为教学素材,展开教学,充实了教材内容,又不拔高要求,为学生所喜爱和接受,为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与人合作交流、积极探索新知奠定了基础,真正让数学走近了学生的生活~
/
本文档为【《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学案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