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布鲁克斯先生》

2017-09-01 7页 doc 20KB 36阅读

用户头像

is_963767

暂无简介

举报
《布鲁克斯先生》《布鲁克斯先生》 按我的口味,这部电影定是奥斯卡最佳编剧。你不能不佩服好莱坞,一部“高智商、连环杀人加人格分裂”这么老套的商业片,竟能嵌入美国神学家尼布尔对“原罪论”的立场,以著名的“宁静之祷”串起全篇。我喜欢的凯文?科斯特纳复出,两位影帝加一位影后的阵仗,并不过分夸大惊悚,反令人欲哭无泪,心急如焚。 影片一开始,布鲁克斯先生在获颁年度商业人物的晚宴上,低头默祷;祷词来自尼布尔1934年写下的一篇堪称20世纪最著名的祷告文,“My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
《布鲁克斯先生》
《布鲁克斯先生》 按我的口味,这部电影定是奥斯卡最佳编剧。你不能不佩服好莱坞,一部“高智商、连环杀人加人格分裂”这么老套的商业片,竟能嵌入美国神学家尼布尔对“原罪论”的立场,以著名的“宁静之祷”串起全篇。我喜欢的凯文?科斯特纳复出,两位影帝加一位影后的阵仗,并不过分夸大惊悚,反令人欲哭无泪,心急如焚。 影片一开始,布鲁克斯先生在获颁年度商业人物的晚宴上,低头默祷;祷词来自尼布尔1934年写下的一篇堪称20世纪最著名的祷告文,“My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Th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And the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我的上帝,请赐我宁静,去接受我不能改变的一切;赐我勇气,去改变我所能改变的一切,并赐我智慧,去分辨两者的不同)。 二战时,这篇祷文不胫而走,在美国印刷了超过四千万张,当时谁也不知道作者是谁。每一个出征前的海军士兵,都拿到了这一单张。后来尼布尔开玩笑说,地球上每个人用这段话祷告,都应该付他版税。1948年,尼布尔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接下来又是冷战,“平静之祷”继续风靡欧美。1976年卡特当选总统,将这位被誉为美国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哲学家和神学家的著作,摆在床头,称为他政治生涯中的“圣经”。 布鲁克斯低头祷告时,另一个声音不断打岔,“得了吧,你已做了很久的乖孩子了;算了吧,想杀人就去杀,不要和自己的欲望过不去”。晚宴结束后,在他的汽车后座,这个声音化作了一个恶狠狠的人。原来这位企业家是一位已消逝数年的连环杀人者。这个扬名立万的晚上,他重新被内心不可抑制的邪恶吞没,对那个被称为“马歇尔”的另一个自己说,这是最后一次了。布鲁克斯深夜出门,再次犯案,将一对陌生的情侣杀死在床上。 从此,布鲁克斯和“马歇尔”两个角色不断对话、新旧交战。结果布鲁克斯的一生,就是一面向上帝祷告,一面被魔鬼绑架。但这部电影不是关于心理学,而是关于灵魂;它的主也不在猎奇式的人格分裂,反而借着一个寓言,把一个“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的事实,令人惊悚地宣扬出来。这与尼布尔当年如出一辙。面对一个欲坠的年代,和各种挑战“性恶论”、否认“原罪说”的自由派思潮,尼布尔重申罪性的无比真实。他说: “原罪不是一种遗传的腐败,它是人类存在的一种不可避免的事实。无时不在,无刻不有,不仅包括了人类理性的片面,也包括对人类欲望的熟视无睹。它来自一种精神上邪恶的秩序,一种不同层次上的秩序。这一邪恶是企图将自我树立为存在中心的结果。正是这一种邪恶是严格意义上的罪,正是在这里,人的罪性构成了对上帝的反叛”。 这段对“罪性”的阐释,略带存在主义的色彩,但尼布尔的盼望依然在乎那一位十字架上赐平安的王。这就是“宁静之祷”的时代背景。 一位摄影师偶然拍到了布鲁克斯杀人现场的照片,他为自己发现了一个著名的连环杀人者而兴奋。于是向布鲁克斯提议,不告发的条件是“下一次杀人请带上我”。接着一位女探员也出场了,她是身家数千万的富豪之女,父亲不喜欢女儿,她跑出来做警察,要自己的顽强给老爸看。她正经历一场离婚诉讼,丈夫水性扬花,反而开价500万“青春赔偿”。故事的延伸,就以这两个人物生命的流离与内心的冲动,给了布鲁克斯的“双重人格”一个普遍性的注脚。 当布鲁克斯说,我们就杀那个超车的司机吧;摄影师兴奋无比,说“我一直就想把那些挡在我前面的家伙干掉”。当女探员在离婚谈判中对他丈夫说,“我希望你出门被车撞死”。我就知道,布鲁克斯一定会在电影里把摄影师和女探员心里想他死的人真的杀死。我也知道,原来这部电影不是在说一个变态的杀人狂,而是在说我。因为十岁时,我就转过杀死父亲的念头。耶稣在“登山宝训”中解释“不可杀人”的诫命,说“凡向弟兄动怒的,难免受审判”,凡骂人的,就是杀害生命了。这话如光亦如刀,直指人的动机,和人心深处最坚固的营盘。叫一切对自我的洁净与公义心存幻想的人,慌了阵脚,掩面而泣。 布鲁克斯是商业巨子,也是慈爱的父亲。女儿未婚怀孕,他平静地劝她不要堕胎。他说,我们会加倍爱他,会帮助你抚养他。当他发现女儿与一桩校园杀人案有牵连。他在“马歇尔”面前哭了,他说,“从她一出生,我就担心有这么一天”。就如尼布尔说,这并不是一种遗传,而是一种邪恶的秩序、一个无法摆脱罪之权势的国度“自父及子”的扩展。就如挪亚的儿子含做下错事,受诅咒的却是含的儿子迦南。因为堕落一如创造,也如救赎,从来就不是个人性的,而是人类性的。 最后,布鲁克斯梦见女儿杀死了他。父亲在血泊里倒毙的一刻,音乐嘎然而止。一个失丧的灵魂在午夜被噩梦惊醒,第三次以黑暗中的“宁静之祷”结束了此片: “我的上帝,请赐我宁静,去接受我不能改变的一切;赐我勇气,去改变我所能改变的一切,并赐我智慧,去分辨两者的不同。也赐我对你公义的信心,不与这个罪孽的世界同流。按着你的真实,而非我的意愿。相信上帝,只要委身于你的旨意,凡事都将被归正,路也要被修直。如此,我可以和家人度过今生,与神同在,享受永生的幸福。阿门!” 周作人说,我们心中都有两个鬼,一个绅士鬼,一个流氓鬼。王朔说,我们内心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保罗则说,我喜欢神的律,但我里面另有个律,“就是我愿意为善的时候,便有恶与我同在”。因此“我所愿意的善,我反不作。我所不愿意的恶,我倒去作”。这部电影是否令人绝望,是否涉嫌你的灵魂,取决于这个世界到底是善恶二元、胜负未卜呢,还是必有一个“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的盼望,越过死亡、恐惧和我们心中的“马歇尔”,显出得胜的冠冕。若不然,“宁静之祷”就算优美,又有何用;若不然,就连忏悔,也不过自说自话。 《布鲁克斯先生》:双重完美人格 上帝。赐予我宁静,让我接受我无力改变的事实;赐予我改变事实的勇气;赐予我看穿异同的智慧;赐予我对公义的信心,不与这个罪孽的世界同流。按照您的真实而非我的意愿;相信您,委身于您的旨意,凡事将被归正,路也将被修直。如此,我可以和家人度过今生,与神同在,享受永生的幸福。阿门。——雷茵霍尔德?尼布尔(Reinhold Niebuhr) 每个人因为生存而被赋予了社会角色,而又因为内心的渴望而被赋予了自我的个性角色。角色衍生性格,所以心理学家可以武断地断言道:每个人都是具有双重或者多重人格的。判断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则由其主导人格所决定,而当两种或者多种性格并不融洽彼此相背甚至排斥,交替主导某个个体的生活,我们就有了一个非常常见的病神病症名称:精神分裂;更严重的时候就成了人格分裂。 人格分裂的题材电影并不鲜见。然而,能分裂得彼此独立又如此完整的病例却实属难得。杀人成瘾的病态艺术追求与模范男人的行为准则,当这两者都如此成功地存活于凯文?科斯特纳(Kevin Costner)所饰演的布鲁克斯先生(Mr. Brooks)身上时,我开始雀跃。因为在安东尼?霍普金斯(Anthony Hopkins)版本的汉尼拔?莱特(Hannibal Lecter)和托宾?贝尔(Tobin Bell)版本的Jigsaw之后,好莱坞的银幕上终于有了一位让我着迷而心跳不已的杀人狂魔了。 儒雅又不失风度,精确而稳重;用枪射杀情侣,摆成各种温情又充满浪漫气息的Pose照相保存,用吸尘器打扫房间的每一个角落之后把吸尘器的尘袋带走,最后再把这对情侣的拇指指纹留在房间里的显眼位置。 习惯带来了“拇指纹杀手”的声名;正如布鲁克斯自己所说,在成为“拇指纹杀手”之前,他用了无数种方式杀死了无数人。所有的一切都在精确的计划和之中,正是因为不曾遗漏的谨慎以及老练的反侦察意识,杀人无数又沉寂了两年之后重出江湖,他却永远地逃离在警察的视线之外。 毫无疑问,这部电影难免会被拿去与《电锯惊魂》(SAW)系列以及《沉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bs)系列相比较。Jigsaw是以救赎之名而游戏,屠杀虽然邪恶,然而该行为本身却充满了悲悯的艺术行为味道;汉尼拔虽说在社会角色和自我的个性角色都相当出色,然而两个角色本身却是统一而且为彼此相互服务的,并没有半点人格分裂的味道。 与Jigsaw将杀人本身就当成游戏艺术不同,与Dr.Lecter将杀人上升到吃人艺术的高度不同,布鲁克斯与他们最大的差别在于人格上的分裂以及两个人格的圆满。双重完美人格放在布鲁克斯的身上绝对没有夸大;因为不论是凯文?科斯特纳所饰演的那个还带有良知的社会角色还是威廉?赫特(William Hurt)那个充满邪恶念头和犯罪天赋的自我角色,哪一重人格都在他的身上发挥得淋漓尽致趋于完美。 两人同饰一角,不停地对话代着个人的思索和谋划。社会角色的成功在于商业上的成功,对妻子的体贴以及对女儿的疼爱,社会义务的尽心尽力等等;自我角色的成功在于对欲望的无限扩张以及疯狂却带着浪漫味道的屠杀,既完成了自我的欲望又成功地逃离在刑侦与法律的制裁之外。这两个角色成功地存活在一个人物身上,在这个点的设计上无疑是具有新颖性也具备了吸取眼球的噱头了。 在布鲁克斯的世界里,他似乎是无所不能的;他唯一的担忧也许就是因为自己的遗传而让自己的女儿跟他一样有着一种无法自抑的嗜杀欲望。他的这种担忧在女儿学校的那起谋杀案而变得现实起来,因为厌倦、因为寻求杀戮的快感而杀死情人的女儿只身逃回了家让他有了一种如坐针毡的烦躁以及一种撕心裂肺的自责。 布鲁克斯的邪恶分身就曾这样断言:她和你一样嗜血,只是你能聪明而优雅地处理,而她却显得愚蠢而粗俗;如果不阻止她的话,她还会继续杀戮;如果她想接管你的生意的话,下一个受害者可能会是你。 布鲁克斯的痛哭表现了一种人性的矛盾。与其说他对女儿的担忧,倒不如说是他对于自己曾经所有行为的畏惧,他所害怕的其实是自己曾经有过的所有杀戮行为之后的反噬;而他 把对这种反噬的担忧投射到女儿身上去,他的女儿仅仅只是他的这种恐惧心理的一个载体罢了。这是一种杀人欲望与良善理智的人性矛盾;他从服于欲望,而良善之心却都对他进行教诲式的恫吓。 另一方面这也表现了一种理性与感性上的矛盾。感性上作为父亲依旧想着如何去保护女儿替她摆平整件事,护犊情结让他去为女儿杀死一个无辜的人,这也与他曾经有过的杀人欲望相违背的另一方式的屠杀;他觉得恶心,可是他依旧去做了。而在理性上他曾想着让警察把女儿抓走,为了阻止她继续杀戮或者为了保护自己不被女儿杀死,或者为了减免自己对屠杀行为的反噬担忧。 正如理智屈从于欲望,所以他隐忍了两年之后又开始杀人。所以他也并没有更多选择,理性同样也屈从于感性。布鲁克斯最终模仿了女儿的手法杀死了另一个人并且为女儿提供了不在场的证明,于是女儿的杀人案被定性成了连环杀人案悬而未决。 电影从一起杀人案开始,结束于一个恶梦,以美国著名神学家雷茵霍尔德?尼布尔(Reinhold Niebuhr) 那段风靡20世纪基督世界的祷告文贯穿而把这部电影提升到了人性的高度。布鲁克斯所做的一切,似乎更多的是与自己那种杀人成瘾的强烈欲望相抗争。设计一起让自己人间蒸发的杀人案,渴望自己被警察抓走,渴望被对窗的业余摄影师杀死„„生存的意志以及挥之不去的心瘾让所有的一切到了最后都棋差一着。法律以及其它的屠杀者似乎没有任何办法能够将他制裁,于是折磨他的只能是他那个日渐清晰被女儿杀死的恶梦了。 双重完美人格;不是完美的双重人格,但是每一个从他身上分烈出来的人格依旧接近完美。作为好人的布鲁克斯平静、聪明、进取、勤劳、事业有成、对妻女疼爱有加;而作为杀人凶手的布鲁克多,则圆满着自己曾经所有嗜杀的渴望。 两个演员同饰一角给了这部电影一个非常宽敞的叙述空间,所有的心理活动以及思索过程都可以通过两个性格的对方而完整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与其说这是一部讲述杀人艺术的电影,也许不如说,这是一部探究人性阴暗心理的剖白式述说。近期略显低落的好莱坞电影里,这部电影多少让我眼前一亮;如此一种“高智商+连环杀人+人格分裂”的恶俗套路也能编出一部颇有味道的商业电影让你不得不佩服好莱坞的编剧。
/
本文档为【《布鲁克斯先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