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国计划生育

2017-09-21 19页 doc 39KB 67阅读

用户头像

is_321635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国计划生育中国计划生育 篇一:中国计划生育 数十年来,中国计划生育宣传无所不在,早年各种标语遍及城乡,甚至初中的思想品德、地理、历史、生物课本都有Www.CSpeNgbO.com 蓬勃范文网:中国计划生育)宣扬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的文字。这种强势宣传后果,则导致当代中国形成了人类历史上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比都最为偏执的人口观念:在中国,人口太多成为全民共识,控制人口利国利民成为公理。绝大部分人没有认识到,这种一面倒的思维离维持民族繁衍所需的正常人口观念有多么遥远。 比如,当前大部分民众会认为放开二胎就已足矣,而完全放开甚至鼓励生育则...
中国计划生育
中国生育 篇一:中国计划生育 数十年来,中国计划生育宣传无所不在,早年各种标语遍及城乡,甚至初中的思想品德、地理、历史、生物课本都有Www.CSpeNgbO.com 蓬勃范文网:中国计划生育)宣扬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的文字。这种强势宣传后果,则导致当代中国形成了人类历史上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比都最为偏执的人口观念:在中国,人口太多成为全民共识,控制人口利国利民成为公理。绝大部分人没有认识到,这种一面倒的思维离维持民族繁衍所需的正常人口观念有多么遥远。 比如,当前大部分民众会认为放开二胎就已足矣,而完全放开甚至鼓励生育则被认为是非常激进的建议。但实际上,鼓励生育是几乎每一个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的国家都在做的事情,尽管其中很多国家的生育率远高于中国。比如,法国的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但远高于中国,而法国长期鼓励生育,至今生育八胎可获得金质共和国家庭勋章,至于实际的生育鼓励政策更是不计其数。 1 反观中国,即使强力鼓励生育,生育率也几乎无法维持在更替水平之上。因此,鼓励生育并不是激进的建议,而是维持民族繁衍必须要做的事情。这个建议之所以会让很多人觉得激进,恰恰是因为中国社会已经离正常的人口观念太远了。 人口是民族之根本,也是国家最宝贵的资源。人口当然是负担,但更是贡献者。人在成年前是物质财富的消耗者,工作后是财富的创造者,年老后又成为消耗者。总体来说,人的贡献要大于消耗,否则人类社会不可能进步。在最初的几十年,持续低生育率因为少子化降低抚养负担,也会给经济发展带来了非常有限的好处,但长此以往却会导致人口的极度老龄化和急剧萎缩,从而给经济,社会,文化带来更为深重的灾难。 有关中国人口问题的争论,最令人诧异的是与其说是只从负面角度来看待人口一面倒的偏执观念,不如说是支撑这些观念的证据和理由如此经不起推敲。很多人对涉及中国人口问题的一些基本事实一无所知,其判断是基于毫无根据的想当然,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则是他们对控制人口的观点却是那么深信不疑。 在1971年开始,中国实行相对柔性的计划生育,其后生育率快速下降,到1970年代末期已经接近更替水平。如果说早期的计划生育政策或许有其合理性,但自1980年开始的 2 严厉化计划生育政策却毫无必要,中国社会当今流行的各种极端的人口观念大都与后者有关。为什么一个非常聪明而且历史悠久的世界最大的民族会在人口这个根本性的战略问题上错得这么离谱,错得这么持久,这背后至少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支持生育限制的种种理由虽然长期和宏观上不成立,但在短期和微观上却与直观相符。中国改革开放之处,发现自己各方面都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人均意义上更是如此,大量知青回城又造成了短期的就业困难,因此很容易就把这些问题部分归咎于人口太多。而且,1970年代的能源危机之后,人口过剩的思潮一度风行全球,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等组织更是通过各种方式诱导和鼓励发展中国家进行人口控制。这一里一外的思潮,加上之前计划生育的成功经验,自然会让严厉控制人口的思想在中国找到土壤。这种思想不仅影响到决策层,也影响到不同领域的知识分子。特别是一些理工背景的学者,心怀强国之梦,满腔热情地投入到与人口政策相关的研究当中。 篇二:中国计划生育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29日在北京闭幕,当天发布的公报宣布“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 3 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专家预测,2030年左右或现人口峰值14.5亿。 回应 国家卫计委:下一步要做好政策衔接 本报讯(见习记者 彭小菲)日前,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我国将在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对此,国家卫计委表示,全面实施二孩政策,有利于优化人口结构,增加劳动力供给,减缓人口老龄化压力。同时,有利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以及更好地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 昨天,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就“全面二孩”政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我国通过实行计划生育,缓解了人口过快增长的压力,缓解了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紧张关系,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人口的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的生育观念也改变了,现在少生优生已经成为社会生育观念的主流。因此, 4 党中央审时度势,根据形势发展的变化调整完善生育政策。 李斌指出,这次政策的实施,将有利于优化人口结构、增加劳动力的供给、减缓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促进人口的均衡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实现,也有利于更好地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和谐。 李斌还强调,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五中全会精神上来,做好政策的落实工作。下一步要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做好政策的衔接。要加强生殖健康、妇幼健康、托儿所幼儿园等公共服务的供给。要帮助有特殊困难的计划生育家庭,要便民、利民,做好服务工作,把这件惠民生、利长远、合民心、顺民意的好事办好。 释疑 中央为何迅速放开全面“二孩”, 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放开“全面二孩”,让很多人惊讶。就在7个月前的全国,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被问及全面放开二孩时还表示,“政策可以调整,国策不能动摇,时间表没有”。 国家卫计委此前已考虑全面放开 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建民与国家卫计委有较多接触。他对北京青年报记者透露,实际上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开放“单独二孩”时,国家卫计委已在研究全面放开二孩,只是出于国家政策实施考虑,采取分步走的策略。 5 可作印证的是,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培安在今年全国两会被问及“全面二孩”时曾透露,国家卫计委早在2013年就组织专家团队对中国的人口情况进行认真测算、调研和分析研究,“会在适当的时候上报中央进行决策”。 值得一提的是,公报中的“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完善人口发展战略”、“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的政策方向与此前的“控制人口增长”相比有很大变化。 计划生育政策执行已超承诺的30年 对人口研究学者来说,全面放开二孩的速度并不快。不少学者对北青报记者表示,全面二孩政策早该放开了。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学系特聘教授王丰直言,计划生育作为一项政策,从初始实行时就知道是有代价的。但从1980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发表《计划生育公开信》开始,该政策已执行35年。其间,人口专家曾于2004年、2009年先后集体谏言,建议中央及早取消独生子女政策,但并未被采纳。 1980年的公开信中曾提出,“到三十年以后,目前特别紧张的人口增长问题就可以缓和,也就可以采取不同的政策了。”李建民认为,计划生育实施时强调是一代人的政策,现在已经三十多年了,中央应该兑现当初的承诺。 单独二孩放开后家庭生育意愿低于预期 李建民指出,当前中国经济、社会、人口的新情况,也决 6 定必须要全面放开二孩。他甚至表示,社会应建立新的共识,多生孩子是好事。“中国的人口高峰可能就在2026年或者2028年之间,其实很近,就在10年之后,而全面放开二孩并不能使高峰到来的时间有所延后。” 李建民说,中国现在的国力国情跟以前完全不一样,30年前实行计划生育时中国的资源缺乏、工作岗位缺乏,当时为控制人口甚至对此实行“一票否决”。 不少人口学家认为应该鼓励多生孩子。 王丰说,中国持续多年的低生育意愿,继续持续下去对中国是雪上加霜的。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陆杰华教授也对北青报表示,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后,生育意愿、出生率等各方面指标都没有达到预期。 他介绍,最初测算1100万家庭在一年内可以出生150万到200万人,然而单独二孩实施一年半以来,申请人数仅有150余万,申请人数占符合政策人数的比例可能只有12%左右。 文/本报记者 邹春霞 赵婧姝 追问 全面放开“二孩”后还有哪些问题待解, 多位受访专家在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全面二孩政策实行及实行后,还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解决。 全面放开二孩和二胎是否一样, 五中全会公报公布后,有人提出疑问:全面放开二孩和全 7 面放开二胎是否有细微区别,如果第一胎是双胞胎,是否还可以再生, 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建民笑着告诉北青报记者,他真的被这个问题难倒了。在他个人看来,这两个表述内涵并不一致,但他建议在政策执行时偏松不偏紧。“从人口发展战略这个角度,中国面临的最大风险不是人口增加,而是老龄化。”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陆杰华也认为,“二孩”和“二胎”不是一个概念,这意味着已经有双胞胎的家庭,不能够再生一个孩子。如果第一胎是一孩,第二胎是双胞胎或者三胞胎,应当不算超生。 陆杰华还提出,实施“全面二孩”政策还有两个问题,需要国家制定统一的政策来明确。一是再婚家庭当中,夫妻双方都已经生过一个孩子,是否还可以再生一个孩子。“单独二孩”实施时,不同地区因对该政策理解不同有不同规定。二是流动人口在生育过程中遇到了要多地办证、申请指标等问题,在一个地区符合到了另一个地区又不被允许,这还需国家有统一的政策来解决。 全面放开”二孩”到全面放开有多远, 在李建民看来,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全面放开二孩,是让家庭在生育决策权上更有决定权,但家庭仍未掌握生育决策的所有权。 8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学系特聘教授王丰认为,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我国计划生育的改革还“留了一个小尾巴”。以现有政策为例,如果社会抚养费没有取消,生三孩仍将被认定为超生,面临缴纳社会抚养费的问题。 “从政策上说,根据我们的调查,90%的夫妇基本想要一到两个孩子,想生三个、四个不会超过5%。这样的话,全面二孩的政策就会在大家的生育意愿之内。”李建民说,“但从个人角度,我自己认为应该是彻底取消,有人超生也没关系,因为也有很多人不愿意生,这样就抵消了。”他介绍,部分西方国家就是有些家庭一个都不生,但要生的家庭一般都是多个孩子,独生子女率大大低于中国。 王丰、李建民都认为全面放开是未来的趋势,中国距此并不遥远。陆杰华说,如果未来实施全面二孩之后仍没有明显的效果,那实施“三孩”也是有可能的。 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未来会怎样, 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今年3月明确表示“基本国策不能动摇”,公报也明确写入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陆杰华表示,这说明基本国策是不会取消的,但是内涵发生了变化,“从只能生一个、独生子女,变为了适度生育,生两个孩子。” 也有专家乐观预计,全面放开二孩后,全面放开生育限制,将生育权还权于民也不远,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取消只是时 9 间问题。 李建民的观点与陆杰华类似,他认为计划生育的内涵在未来会有变化。他指出,如果真的要取消计划生育这项国策,到时候需要做的可能只是相关法律条款的修改,比如宪法中涉及计划生育的条款等。 不过他表示,短期内计划生育政策虽然不会变,但社会抚养费、生育许可证等政策应该考虑做相应的调整。 计生相关的政府机构未来是否会消失, 在受访专家看来,早在201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将卫生部的职责、人口计生委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职责整合,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时,计生系统的变化就已经开始了。 王丰称此对计生系统是“突然袭击”,削减了计生系统的权力。李建民也告诉北青报记者:“这是很突然的事情,计生系统很多人都不知道,包括地方上的计生委主任都不知道,他们还是从中央知道的。” 不过李建民认为,计生系统机构消失的可能性很小,更多的是调整职能。他说,计生委相比卫生部本身就是很小的一个机构,机构合并后卫计委设有国家计划生育指导司,负责计划生育的指导和管理。但未来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全面调整,若全面取消生育限制,国家卫计委现有的家庭司有望发挥更大的作用。 10 他认为,未来低生育率可能是中国需要面临的问题,因此有赖于家庭司推出一批家庭政策去鼓励生育,这有很大空间去做,但目前在我国仍是空白。据他介绍,西方国家中,推行家庭政策较好的北欧国家生育率可达到1.9(一对父母平均生1.9个孩子),我国要想保持1.8的生育率也需要做很多工作。文/本报记者 邹春霞 赵婧姝 预测 出生人口、性别比例、人口结构将发生哪些变化, 全面二孩政策的提出,是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 这是专家们的共识。有关专家认为,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有利于优化人口结构,增加劳动力供给,减缓人口老龄化压力;有利于提高家庭抗风险能力,增加未来劳动力的供给和缓解老年扶养负担。 那么,全面二孩实施后,我国人口形势将会出现哪些变化, “十三五期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的第一年,出生人口将出现2000万到2300万的小高峰。”人口专家原新分析认为,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从人口数量上来说总人口将适当增加,2029年到2030年出现最高峰值达到14.5亿。十四五期间进入缓慢下降、逐步稳定的阶段。预计政策实施后,人口更替水平将逐步达到正常的1.8左右。 他指出,经过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后,我国家庭逐步简约化,全面二孩的放开,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家庭结构,有利 11 于家庭经济社会功能的发挥,也有利于子女教育。 在人口专家陈卫看来,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与生育水平的上升也具有一定的关系。出生人口性别比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出生人口男女比例的人口指标,正常范围是103至107。进入21世纪后,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始终在119至121的高位间徘徊。2014年,出生人口性别比降到115.88,即每100名出生女婴对应115.88名出生男婴,回落到14年前的水平。 陈卫说,伴随出生人数和生育水平的上升、生育意愿和性别偏好的弱化,我们有理由预计,随着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推进,出生人口性别比将出现长期下降并回归正常水平的趋势。 除了平衡出生人口性别比,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对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也将起到积极作用。原新认为,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到本世纪中叶可以使老龄化水平降低1.5个百分点。据新华社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篇三:中国计划生育 2016年7月29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在京会见南非总统夫人托贝卡一行,就加强中非艾滋病防治合作等进行了交流。 篇四:中国计划生育 中国计生协网站新版于近日正式推出。欢迎您参与中国计 12 生协网站新版网上调查,您的意见和建议将有助于我们提高网站的建设和应用水平,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篇五:中国计划生育 中国的计划生育陷入了什么误区, 许锡良 我常常怀疑,中国把计划生育作为国家的基本国策长期实施,这是不是一个误区,其后果会不会很严重,中国人一定要搞计划生育吗,是不是真的构成了一个这样的恶性循环:越穷越生,越生越穷,中国人在人口问题上陷入了什么误区呢, 一个疑惑:日本人为什么不搞计划生育, 如果依中国人所谓的搞计划生育的理由,那么日本人最应该实施计划生育。因为在人口多,密度大,资源贫乏,居住的自然环境恶劣这些条件里,日本远远超过中国。日本的人口现在是约1亿3千万,再加上外来定居与流动的人口,总共约2亿。日本全部的国土面积是37.8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不合人居住的地带约占四分之三,这一点与中国相近。但是,日本再加上火山、地震、台风、海啸等多种自然灾难,日本实际上适合居住的地方很少。平原面积占整个日本不到10万平方公里,但是,日本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却把自己的国家打理得井井有条,人民幸福,安居乐业。最重要的是,日本按照人口密度应该是中国的近4倍,但是,日本似乎从来没有担心过人 13 口过多过剩,从而引发社会失业、资源匮乏、社会治安混乱等问题,相反,日本长期实施鼓励生育政策。不但在理念上鼓励,而且在财力物力上大力支持。日本是一个高福利的国家。每一个孩子的出生,对日本政府的财政都是一个不小的负担。但是,尽管如此,日本政府仍然频频出台鼓励生育的奖励,对每一个孩子,真正做到了从出生到读大学的高福利资助。日本儿童已经做到了全民免费医疗、义务教育阶段免费入学、免费营养午餐、政府资助学生游学等等高福利待遇。在这样的高福利的情况下,日本政府不但从来没有为人口过多而担心过,相反,日本政府始终担心的是日本人口不增,出生率不高。这是为什么呢,借一面镜子来看看自己,是非常必要的。其实不仅日本不搞计划生育,而且世界所有的发达国家都不搞计划生育。搞计划生育的国家有多少,我们没有统计,其实在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中,只有中国在搞计划生育,甚至连印度这样人口众多,密度超大的国家都不搞计划生育。当然,我们可以说,中国有中国的特色,但是,以中国特色来搞计划生育,显然是不合理的。因为日本如果要搞计划生育,日本特色比中国特色并不更乐观,印度也有印度的特色。有比较才会有鉴别。这里我们一定是陷入了某种误区。分析这种误区是十分必要的。中国的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政策,无论在教育上,还是在人口结构比例,都将带来严重的后果,我们现在正在开始品尝这种后果。 14 中国计划生育的深层次根源:对人的认识扭曲 中国的计划生育会走到今天这步,自然是有多种原因的。表面的原因我们都知道:人口多,资源贫乏,读书、就业、医疗卫生都很困难,生活质量不高,这都是理由。这在中国的计划生育的一些地方政府宣传的标语里也有反映:要想富,少生孩子,多养猪。这里并不是说人不如猪,而是说孩子多了猪作为一种食品资源就不够了。显然,我们是把人纯粹当成了消费者,而不是生产者,才会有这种感叹。但是,这还不是对人认识的最大扭曲,后面还有更大的扭曲。那就是人,纯粹只是当成了工具与手段,而从来没有达到过:人作为最高目的的存在。也就是说,以人为本的社会在中国从来没有出现过,甚至在认识上也没有真正达到这种程度。 中国主流传统学说儒家学说,在对人的态度方面倒是比较宽容,但是,那是在自然农业社会里。儒家学说中孟子所说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确实在价值观念上给中国人生育观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但是,即使是儒家价值观中,人口被重视,只是因为人口是统治者圣治的标志,同时更是一种家族财富。是一种人丁兴旺的表现。我们可以从这两句历史悠久的口号里可以看出奥秘: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人,在这里只是作为臣民存在着。此后,因为中国长期战乱的需要更是把人口增长,当成兵源。所谓: 15 兵民是胜利之本。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毛泽东曾经在上个世纪批评西藏的喇嘛教说:你们既不从事经济生产,也不从事人口生产。在这里充分反映出,在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里,人只是一个工具,或者战争的工具,或者经济生产的工具,或者作为统治者的统治工具。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表明,作为人,连起码的知情权都没有。在家庭内部,中国的家庭文化更是残忍。多生的目的,其实只是为了在死亡的概率面前,有更大的保险系数而已。中国传统思想中,没有一种是对人有宗教般的爱,宗教般的理解。我奇怪地发现,中国无论鼓励多生,大喊人多力量大的时候,还是搞计划生育,限制人口的时候,其基本的思想依据却是高度的一致的。那就是人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工具。在战争年代,是战争的工具,多生可以充当炮灰。在愚公移山,改天换日的年代,多生是经济的工具,人多力量大,只是生产的工具。在文革造反的时候,那只是政治的工具。在自由市场经济年代,人口又成了资源消费的负担。更是医疗、入学、就业率的障碍。最近几年,中国大学生的入学率上来了,但是就业率却出现了空前的紧张。这也是中国理直气壮搞计划生育的重要根据。 扭曲了人的认识,必然带来错误的教育 在人作为工具化之后,我们不难发现,中国数千年来,直到今天,我们的教育都是在错误的道路上滑行。一千三百九十年的科 16 举考试制度不用说,完全是把人当成工具。谋求功名利禄的工具。或者说,学得文武艺,货于帝王国家的工具。在家庭来说,那是光宗耀祖工具。因此,科举考试制度所考的内容虽然大多只是垃圾,只是一些完全未经审察与实验验证的圣人之言,这些知识充其量只能够算是伪知识,但是,就是这样的伪知识,由于有帝王用重金收购,从而能够获得荣华富贵,因此,大家也就乐此不疲。这种情况,在一个完全封闭的农业国家里当然也是可以行得通的。生产的事情让那些文盲来做,文化上的事情让那些拥有垃圾知识的人来完成。大家互不相干。但是,这种情况,一经遇到了西洋文明就大不相同了。他们在用武力,也用逻辑理性,把中国的自我循环完全击毁了。这就是出现了天下危机。三千年未遇之变局。以前中国出现乱,只是国乱,但是,没有威胁到思想价值观念。但是,与西方接触之后,中国的危机是从经济到军事,再到思想文化价值,都遇到了严重的挑战。其实,这种危机,恰恰是我们反思自己的价值观与教育的最好时机。也说明中国的教育,已经不能够培养出健康完善人格的人。我们只能够培养工具人,而且不是经世致用的人才,而是只有帝王将相认可,才能够生存下去的奴才。中国奴才式的教育,必然导致工具人的价值观。因为奴才的奴才,都是把对方当成工具来看的,都是为了实现某种外在的目的而用一个人。今天我们的教育,处处造假作伪。为何,教育也成了谋求功利政绩 17 的工具。学生与教师自然也就成了学校的工具。所谓,学校是为学生而存在的,就必然颠倒过来,变成了今天我们普遍看到的,学生与教师都是为了学校而存在的。为了学校的荣誉,造假作伪,也就在自然之中。扭曲了人性之后,必然是扭曲教育。而扭曲的教育,必然导致国民素质的低下。凡造假的地方,都是功利算计的结果。或者说都是在谋求不正利益的驱动下的结果。中国国民素质低下,自然不是天生的,是制度安排的结果。而制度安排后面其实就是对人的认识出了问题。 国民素质低下,导致了人多为患。素质高的人,一百也不为多,素质低下,三个流氓也会成为灾难。社会秩序的混乱,常常是人们没有自律意识,没有公共秩序意识的结果。中国人素质低下,显然有教育扭曲的原因。因为中国的教育不是在教育人们学会互相尊重,而是学会互相歧视。学习竞争也是争取歧视的资本。正如科举考试也是在制造这种等级歧视一样。因为背诵圣人经句比较多,或者运气比较好,就产生歧视别人的自豪感。而被歧视者则产生仇恨感。人与人之间自然充满敌意与不信任感。因此,中国的格言警句也表明了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不友爱的一面: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显然是矛盾的:既无害人之心,则何需防人之心,显然是自欺欺人。骨子里是对人不信任,也不友好。中国的人际环境生存之恶劣由此可见一斑。但是,在中国环境下, 18 作为中国式的生存还是很有必要的。中国国民素质低下,不仅表现在不遵守秩序,随便破坏社会公共道德的底线,而且以犯事不被抓作为一个人有本事的表现。不但不会得到大家的愤怒谴责,而且会得到人们的赞叹与羡慕。所谓“私酒家家有,不犯是高手”。另外,中国人在破坏环境方面,也是非常有传统的。中国的古老传统神话中,就有吴刚被罚砍桂花树,随后又有“愚公移山”的神话。一个是砍树有种,另一个移山有据。还有人定胜天的莫名其妙的理念。都是不自量力,破坏大自然,还作为美谈。这是中国自然资源源源不断遭受破坏的重要原因。吴刚砍树与古希腊神话的弗弗西斯推石头上山最大不同,就是吴刚是以毁坏生态为乐的。中国国民素质低下下面,还包含了喜欢乱食野生动物的恶习。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直到吃得山穷水尽,天怒人怨。吃出了SARS病毒为止。但是事过境迁,人们恶习不改。依然故我。这里就涉及到生存资源的问题。人多并不是根本问题,人的素质出了问题才是问题的根本。一个人如果敬畏自然,按照科学营养来作食品消费,并不用担心,资源贫乏的问题。但是,如果一个人有一种怪癖,就是喜欢吃珍稀的野生动物,而且越是国家保护级别高的野生动物越要吃,并且视为营养补品,那么,资源再丰富,也是经不住这样吃的。中国人,自古是民以食为天。其后面是因为制度安排不好,长期困扰中国人的饥荒所致。一个以烧山垦荒为农业生产方式的民 19 族,就是人数再少,也是要严重破坏大自然的和谐的。一个贪官污吏,常常会不惜杀鸡取蛋的办法,置人命不顾,置人们的生存环境不顾,置人的尊严不顾。所谓血汗工厂,贪婪掠夺,无恶不作,只要有利可图,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实际上一个社会,只有敬畏生命,敬畏自然。然后才会有良好的社会与良好的自然环境。 日本人为什么担心人口不增, 现在我们来思考一下近两亿人高质量和谐富裕地生活在那个资源贫乏、多灾多难的狭窄土地上的日本人。他们是怎样解决他们的人口问题的。有趣的是,日本在人口密度如此之大,资源如匮乏,自然灾难又如此之多的情况下,他们不但不担心人口过多过剩,而且反而担心人口增长不快。他们是怎样解决人们的就业、医疗、卫生、入学、居住、食物、资源等等问题的,日本的全部奥秘,其实说来也很简单,那就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这不是我们中央提出的发展方针吗,不错,问题是,我们只是提出,但是日本已经实施了六十多年。日本二战之后就是这样做的。而且是建立在制度与教育上的,而不是停留在口号上的。制度安排上一定要能够遏制腐败。有贪官污吏横行的地方,什么事情都是搞不好的。这是第一步,日本的宪政法治有效地解决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从根本上遏制了人们的这种贪婪,特别是杜绝了借公权实现这种贪婪的可能性。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日本第一个因为经 20 济问题而下台的首相田中角荣可以看到日本宪政法治的有效性。其次是教育。日本人始终认为,人最宝贵的财富不是矿山,更不是真金白银,而是存留在人们大脑里的智慧。而挖掘大脑智慧的最好办法就是良好的教育。因此,日本人是舍得花钱办教育的。当然前提是要把教育弄对。不是反教育的那种。日本二战之后,通过宪法规定:全国国民有依法根据其能力享受平等教育的权利。这一条的实施落实有效保证了日本良好教育的实施。也保证了日本二战后良好国民素质的来源。有良好的国民素质,治理成本就不会很高。比如,日本政府警察数量按照人口比例不及我们的百分之一。在整个日本,大街上是很少看到警察的。这说明日本的治安很好,交通秩序很好。相反,在中国一个大城市,一个十字路口,常常有七八个警察在维持秩序。另外还有不少交通协警。即使这样兴师动众,社会秩序仍然很糟糕。日本人口密度虽然很大,但是由于人人遵守公共秩序,因此,显得并不人多为患,更不会显得乱七八糟。日本社会主要表现为,以人为本的人生观,敬畏生命与敬畏自然的世界观。科技以人为本。构建民主宪政法治社会。 日本人的就业政策也是有一绝的。日本人不但失业率极低,而且,就是许多退休的六十岁以上,甚至七十多岁的老人还常常工作。他们把工作当成一种乐趣,一种延年益寿的方法。中国大学生失业,其实是我们的制度的失败,也是中 21 国教育的失败。日本人解决就业问题的策略,首先,逐渐消除职业高低贵贱观念。职业都是服务社会的,职业的选择是根据需要,根据各自能力来的。只要适合自己,大家都非常敬业,都非常有职业荣誉感。其次,他们把就业与创业联系起来。创业首先要求要有创造能力与创造意识。另外,就是社会要为人们提供创业的平台与机会。只有创业,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一个有创业能力的人,不但可以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而且可以带动一大批人就业。当年松下幸之助发明电饭煲,从而带动一个新兴电子产业的诞生。纵观中国就业困难,其实是因为有创业能力的人太少,同时中国社会环境太不利于人们的创业热情了。创业的门槛太高,成本太大,风险太高。这就是问题。因此我们看到,按照人口比例只有日本几分之一的中国大学生却出现了空前的就业难的问题。在中国,一方面有大量的年轻大学生没有事做,一方面大量的事情没有人做,还有一方面大量的环境与资源在遭受破坏。这些东西,不是单纯的人口太多造成的,而是人口素质过低,制度安排不合理造成的。我们首先是忽视了教育问题,然后才出现计划生育的走向。 日本担心人口增长速度过慢是有道理的。因为日本人口已经二十年不增长。为什么日本政府大力鼓励生育的情况下,人口仍然不增长,这是因为他们所受的教育水平高。在一个普遍敬畏大自然,敬畏人的生命的社会里,每一个孩子来到 22 人间,无论是对政府,还是对家庭的父母,都是一件极大的事情。作为父母本着对生命的敬畏感,就会使他们对养育孩子怀着一种高度的责任感。他们生育孩子更多的是想到这个孩子的幸福,对养育好孩子,教育好孩子有着神圣的责任意识。这就使日本人在生育孩子的时候,有着几份犹豫。这是日本人口出生率不高的根本原因。在中国,孩子即使在父母眼中,也只是一个经济符号,是家庭的私有产品,因此无论多生还是少生,都只是在算经济帐。也是经济的工具。倘若日本对孩子的补贴政策拿到中国来使用会出现完全相反的效果。这就是心中有人,与心中无人的差别。中国人为了经济发展,可以抓上千儿童来黑窑做奴工。可是,在日本,街头上连一个流浪儿童都找不到。甚至在日本已经消灭了乞丐。那些流浪汉们已经不需要伸手乞讨才能够生活,他们依靠政府的救济就可以保证营养地吃饱肚皮。日本基础教育的均衡化,非产业化与中国也完全不同。日本人算教育效益的方法与方式也与我们不同。中国人现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将基础教育当成产业来实施。因此规模越搞越大,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个体生命越来越被忽略。学生不是作为一个创造智慧的生命,而是作为一个经济符号而存在着。学校越来越像养猪场。儿童不是作为富有个性的生命而存在,而是作为一个能够带来经济利润的动物而存在。 中国搞计划生育的严重后果 与日本对照后,我 23 们不难找到中国计划生育制度后面的错误认识误区及其严重后果。几十年来,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数目庞大的靠吃计划生育饭,靠计划生育发财的公务员队伍,额外地增加了本来已经很重的锐收负担,许多地方搞计划生育已经成为地方政府的主要财政来源之一。在生育罚款制度下面,形成了这样的恶性循环:越罚越想生,越是偷不着的越要偷。甚至能够生几胎也成了人在社会上的成功的标志。穷的躲着生,富者罚着生,有权者顶着生。这些也慢慢成了一种生存之道。 但是,这还不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计划生育后面是消灭了“以人为本”的观念。让社会公共意识中,有一种人多为患,人是不好的的错误意识。这个社会中,常常有人认为,找四条腿的狗难,找两条腿的人容易。人不如狗。这使得中国要变成一个以人为本的文明社会困难重重。因为,人的生命本身就是惩罚的对象,那么,我们自然看重的只是金钱,是经济或者其他的政绩之类。中国人命不值钱,这是举世瞩目的。当年陶行知先生感叹:中国没有被废弃的东西,废弃的唯有人的生命。中国的计划生育,其实正是这种观念的生动写照。一个社会,如果不能够把人的生命高高举过政府的头顶,那么要使得这个社会人性化,和谐化,是不太可能的。我们在这个问题上如果出了差错,那么无论再怎么努力,也是白费的。 几十年的计划生育的结果,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其后 24 果就是人口结构比例极不合理。人口老龄化问题提前到来,而且越来越严重。更为要命的是,独生子女所带来的教育问题是无法弥补的缺陷。独生子女政策,使一家三代人,有八个老人(双方爷爷奶奶,父母),而只有两个年轻人。在零福利的国家,经济负担且不说,精神负担也是极其严重的。独生子女的教育非常难办。因为只有这一个,因此,集所有的家庭之爱于一身,自然显得特别娇贵,而且确实是没有退路。一旦发生像汶川地震这样的事情,整个家庭就会垮掉。汶川地震中那个死掉独生子的县宣传部副部长冯翔,最后走上绝路,正是独生子女所带来的恶果。他在日记里这样写到:儿子,你在整个世界看来,不过是一粒微尘,但是你的生命在我的眼里却是整个世界。在这样的心理下,要做到不溺爱孩子确实是万难的。在温室与溺爱的家庭环境中,孩子的成长肯定是有问题的。独生子女现在明显表现出人际交往困难,人与人沟通能力差,唯我自私的倾向极明显。孩子从小就是家庭中的小太阳。缺乏与同龄人共同生活的经验。中国独生子女这一代要担负起社会责任来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结论 中国的人口问题是一个伪问题,是治理乱象一个错觉。其存在的条件以错误的认识与错误的制度安排导致的。从制度与认识场面入手,着力想办法解决中国如何尽快做到:科学发展,以人为 25 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观。这是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不二法门。在这里核心是以人为本,制约权力,实现民主社会与法治政治,还人权于人。尊重敬畏人的生命。并且在全民中形成共识,中断恶性循环。中国的所谓的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则可以休矣。 2009年4年27日 26
/
本文档为【中国计划生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