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分享]乙烯,加成反应

2017-09-28 4页 doc 24KB 20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3808

暂无简介

举报
[分享]乙烯,加成反应[分享]乙烯,加成反应 三、乙烯的加成反应 乙烯的加成反应之一 [原理] 乙烯分子中的不饱和碳原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结合,生成饱和化合物,如跟溴反应可生成1,2—二溴乙烷。 CH=CH+Br?CHBr—CHBr 22222 [用品] 铁架台、圆底烧瓶、烧杯、尖嘴导管、溴、乙稀。 [操作] 1(往盛满乙烯的烧瓶里用滴管迅速加入2~3滴液溴,立即用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 2(充分振荡烧瓶,溴的红棕色逐渐褪去,瓶的内壁有油珠产生。 3(使烧瓶倒置,用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把导管的末端插入水里,装置如图所示。...
[分享]乙烯,加成反应
[分享]乙烯,加成反应 三、乙烯的加成反应 乙烯的加成反应之一 [原理] 乙烯分子中的不饱和碳原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结合,生成饱和化合物,如跟溴反应可生成1,2—二溴乙烷。 CH=CH+Br?CHBr—CHBr 22222 [用品] 铁架台、圆底烧瓶、烧杯、尖嘴导管、溴、乙稀。 [操作] 1(往盛满乙烯的烧瓶里用滴管迅速加入2~3滴液溴,立即用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 2(充分振荡烧瓶,溴的红棕色逐渐褪去,瓶的内壁有油珠产生。 3(使烧瓶倒置,用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把导管的末端插入水里,装置如图所示。打开弹簧夹,瓶里就产生喷泉现象。 [备注] 1(液溴用量不要太大。 2(装置密封要好。 乙烯的加成反应之二 [原理] 同之一。 [用品] 铁架台、圆底烧杯、单孔塞、气球、导管、溴、乙烯。 [操作] 1(往盛满乙烯的烧瓶里用滴管迅速加入2~3滴液溴,立即用带有气球和带有活塞导管的单孔塞塞紧瓶口[图] 2(充分振荡烧瓶,溴的红棕色逐渐褪去,瓶壁有油珠产生。打开活塞,乳胶气球迅速缩小,甚至吸入管内。 [备注] 本实验注意装置密封要好。 乙烯的加成反应之三 [原理] 同之一 [用品] 塑料瓶、胶头滴管、液溴、乙烯。 [操作] 1(往盛满乙烯的塑料瓶里用滴管迅速加入2~3滴液溴,立即塞紧塞子。 2(振荡塑料瓶,同样可以看到溴的红棕色逐渐褪去,同时塑料瓶逐渐收缩而凹瘪进去。 [备注] 1(本实验不仅现象明显,还能启发学生思考产生现象的原因。 2(本实验的成败关键是装置的密封性要好,反应物取量适当。 乙烯的加成反应之四 [原理] 乙烯分子中的不饱和碳原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结合,生成饱和化合物,如与溴反应可生成1,2-二溴乙烷。 CH=CH+Br?CHBr-CHBr 22222 [用品] 试剂瓶(1000mL)、集气瓶、漏斗、试管、胶头滴管、溴水、液溴、乙烯(存于储气瓶中)。 [操作] 取1000mL试剂瓶,用排水法收集满乙烯,塞好橡皮塞,备用。 用胶滴管吸取1.5mL液溴(要在胶头滴管上事先做好1.5mL容量标记),随即打开试剂瓶橡皮塞,把1.5mL液溴一次加到试剂瓶中,再塞紧橡皮塞,然后两手握瓶并摇动,可看到瓶内红棕色逐渐消失。当打开瓶塞时,不但很费力而且在打开的瞬间会有“嘭”的一声发生,反应后瓶内气体压强大大变小。向瓶内注入些水(约10~15mL),再转动试剂瓶,把附着在瓶壁上的1,2-二溴乙烷全部冲洗下来,然后把瓶内液体经漏斗全部转移到试管中,可在试管底部明显看到(约1.5mL)有不溶于水、比水重、稍显乳白色的液体(纯的1,2-二溴乙烷为无色,因有少量的乳化作用故稍显乳白色。长时间静置可变为无色透明)。 如果在瓶塞上配有带尖嘴的玻璃管,再接一段乳胶管(用止水夹夹紧),待加成反应完成后,还可进行喷泉现象的实验,以说明反应后瓶内压强大大变小,则效果更佳。当然,完成喷泉现象之后,仍应把生成物转移到试管中,可观察其色、态及溶解性。 [备注] 所用胶头滴管的尖嘴要尽可能细些,否则,当拿起胶头管时,已吸入的液溴又会流下来。溴蒸气有毒且刺激性又强,所以,取溴、加溴的全部操作要快。另外,液溴的用量是略少于计算量的,切不可超过1.5mL,否则容易出现反应后红棕色不能完全消失的情况。在所用的乙烯中,如果混有太多的二氧化硫和其它杂质气体时,生成的液态产物将会明显减少,所以收集于储气瓶中的乙烯,应当把混杂于其中的二氧化硫等洗掉。
/
本文档为【[分享]乙烯,加成反应】,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