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让身体解放 给心灵松绑

2017-12-11 6页 doc 18KB 12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3808

暂无简介

举报
让身体解放 给心灵松绑让身体解放 给心灵松绑 —— 新“课程”呼唤绿色课堂 宋诏桥小学 王文静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标像那清新的春风吹遍了大江 南北。新课程那些崭新的理念犹如春风化雨,滋润了我们教师的心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 和理解”……这些理念透着浓浓“人本观”,所以新课程呼唤着一种让学生解放 身体,给学生松绑心灵的绿色的、人文的课堂。 传统的课程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 化。学生做为学习的主人,却只能端坐于课堂中,被动接受着知识,...
让身体解放 给心灵松绑
让身体解放 给心灵松绑 —— 新“课程”呼唤绿色课堂 宋诏桥小学 王文静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标像那清新的春风吹遍了大江 南北。新课程那些崭新的理念犹如春风化雨,滋润了我们教师的心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 和理解”……这些理念透着浓浓“人本观”,所以新课程呼唤着一种让学生解放 身体,给学生松绑心灵的绿色的、人文的课堂。 传统的课程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 化。学生做为学习的主人,却只能端坐于课堂中,被动接受着知识,如仓库一 般储存和积累着知识,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探索, 俨然象书本和课堂的奴隶。 新课程指导我们,新时代的教育应该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学生不是作家笔下被动的小说,不是画家笔下波动的图画,也不是电影面前无可奈何 的观众,更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做为一 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兴趣、知识、经验、思维参与学习活动,并成为 教学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要让这一部分充满生机,让他们的身体解放, 给他们的心灵松绑! 1、 解放眼耳,解放嘴巴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孩子们总是凭着形状、颜色、声音和一般感觉 来思考事物。”他们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通过自己的视觉、听觉去感受事物, 他们就会觉得无比兴奋。我们在教学中要运用生动的视听,让学生的眼睛 亮起来,耳朵竖起来,那小嘴巴当然也会跟着动起来了。 低年级的教材,大多是图文结合,配了许多学生们喜爱的图画。在教选学 课文《蚂蚁和蝈蝈》一课时,我利用第一幅插图(夏天很热,蚂蚁在搬粮食, 蝈蝈却在树底下乘凉),再配上一些蝈蝈的叫声,让学生仔细观察仔细听,然 后练习说话“夏天里,蚂蚁在干什么?蝈蝈又在干什么,说什么?”学生认真的看着、听着,不一会儿就纷纷发言,一个比一个说的好。一位同学说:“蚂蚁 们正在搬粮食,蝈蝈们却在大树下乘凉,还笑话蚂蚁。”另外的学生补充说:“蚂蚁搬 粮食很辛苦,可能是夏天太热了,再加上粮食又重,你们看,他们都搬得满头 大汗了。”“蝈蝈在对蚂蚁说:„蚂蚁啊,天这么热还搬粮食,你们真是傻瓜,还 是和我们一起来乘凉吧?。”你瞧,学生看得多仔细,听得多认真,说得多精彩, 还加上了他们丰富神奇的想象呢! 除了在课堂上利用实物、图片、多媒体外,我还要求学生们收听或观看一 些优秀的少儿广播和少儿电视,然后伙伴之间进行交流,说说看到什么,听到 什么,想到了什么。这也给孩子们的嘴巴开启了一道锻炼的大门,使不爱说的 学生也慢慢地由一个听众变为讲者。 只要老师们多给学生提供感性的材料,解放他们的眼和耳,让他们能看、 能听,他们定会捕捉信息,并急于去达,从而解放嘴巴。 2、 解放手脚,解放大脑 俗话说“听来的忘得快,看来的记得住,动手做的学得快”。心理学的有关研究成果也表明:听和看虽然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一定的信息,但远远不如动手 操作给人的印象深刻,不如动手操作掌握得那样牢固,不如动手操作更能将有 关知识转化为实践行为和能力。把老师的感受告诉学生,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 获取体验。 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改变手脚的固定状态,活动起来,在活动中思考, 在思考中动手。《称象》一课,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亲身体验。课前, 老师先准备好道具:大象模型、塑料船、小石子、一盆水,还有天平,组织学 生一个个边动手“称象”边叙述的。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理解了曹冲称象的办法, 知道了课文是怎样有条理地叙述的,还学会了用“先……再……然后……”叙述,很好的掌握了这一课的学习重点。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做一做”拼音字母操;“演一演”《狐假虎威》中的狐狸和老虎;“画一画”《云房子》的形状;“玩一玩”找朋友游戏等等。 当然,我们还能更大程度的解放学生的“脚”。让他们走出教材、教室、学 校,走向大自然、社会、世界,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让学生到野外“找春天”,去参观大桥、去街上找“错别字”……通过这些有趣的活动来启发思维,增长知识。 实践证明:孩子们喜欢这样“动手动脚” 的活动,在实践探索中学习,知识才变的丰满、鲜活起来,孩子们才会更积极、 自主地将知识“吸”入自己的大脑中。 1、 放松学生的情绪 西方的课堂,学生坐没坐相,站没站相,有时还跟老师打成一片,学生的 积极性却受到了极大的发挥。 再来看看我们的课堂,老师居高临下,学生正襟危坐,双手放桌腰笔直。 若有学生为了吸引老师注意,举手时“恩恩”,踮着脚尖拉长身子,或者不举手 频频插嘴,则被视为没有纪律,那些学生定会惹来老师的责骂,老师成了绝对 的权威,学生呢?只好“封嘴”,也许还对老师产生了反感的情绪,你说还会有 兴趣主动学习吗? 笔者认为:纪律无非是为了要利于学生的学习,但如果是“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生气,叫人活泼不得”就大可不必,虽然规矩有了,但学 生学习的兴趣却荡然无存。上课起立,不必千篇一律的“老师好”;上课时,老师也可以坐上学生的座位,让学生上讲台当“老师”,老师必要时可以“指点”;回答问题,争相讨论、你辩我驳也未尝不可;看久了,可以闭目几分钟;坐不 住了,可以做做操什么的;读书读完了,休息一下听一段好听的音乐;学生在 这样的氛围中学习,才不会觉得有压力,才学得有劲。 2、 放松学生的自信 教师的是学生成长中自信好坏的参照物。在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在 学习过程中,优等生一般都很有自信,他们的自信来自课堂优异的表现,来自 老师慷慨的表扬,而众多的学生在课堂上几乎默默无闻,原因也来自老师的评 价。老师在他们回答后表现出来的往往是很少“眉开眼笑”,答对者老师觉得不及优等生,评价“没有***说的好”;答错者老师更没有好生气了,轻则说声“不对、坐下”再请另一位,重则“坐下”之前还要数落几声。这样,学生的心灵在 老师的评价中受到了伤害,怎么还会去张扬他们自己的个性,当然只会“默默无闻”。 其实,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丰富的潜能。他们的潜能象空气,放在多大的 空间里,它就有多大。我们所做的就是要帮利用我们的评价,给他们足够的空 间去发挥潜能。要坚信“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以“闪光点”来带动 所有点。对于中等生,尽量在课上多给他们提供展现才能的机会,并鼓励争优, 让他们敢于去和优等生竞争。一个孩子在充满宽容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有 耐心,一个孩子在充满鼓励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自信。于永正老师老师很 好地做到了这一点,他一贯主张“要关爱学习困难的学生”。一次,他上公开课时,指名读课文时,有意叫了一位没有举手的同学。站起来读,不行。一直读 到第八遍才读完整。我们看看他是怎么说的:“这么长的一个句子,第一遍只掉了一个字,不容易。最好一个字也不掉,那就更完美了。别紧张,放松一下, 再练练,一定能读好”(抚摩着孩子的头)“哎呀,太可惜了,大家的手都已经 举起来准备庆祝你成功了。可你就是不给我们这个机会。再练练,第四遍不行 还有第五遍,第五遍不行还有第六遍嘛”……没有指责,只有激励和期待,就象一缕温暖的阳光射入了这位学生的心灵,让他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自信起 来,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 后进的学生自信心最为缺乏,笔者在实践中也发现:长期在和优等生、中 等生的比较中,他们已经变得对学习很沮丧,认为“优秀”离他遥不可及。于是我就想,横着比不行那纵向比啊。于是在帮助后进生的同时,一旦有一点点的 进步,我都会在作业本或者书上给他们画个“大拇指”,表示“你比以前进步了”, 他们一看到“大拇指”就很开心,想着要有更多的“大拇指”,于是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拾回了学习的自信。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 的潜能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到学习的成功乐趣。只有真正让学生的身体得以 解放,并给学生松开心灵上的捆绑的绿色课堂,才能让孩子们焕发出他们勃勃 的生命力,获得健康的优化发展,才能放飞个性,演绎精彩。
/
本文档为【让身体解放 给心灵松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