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1银行招聘1专业基础范围商业银行学商业银行学复习要点

2018-09-08 6页 doc 86KB 6阅读

用户头像

is_609083

暂无简介

举报
1银行招聘1专业基础范围商业银行学商业银行学复习要点《商业银行学》复习指南(四班复习材料) 1. 商业银行的职能 1、 信用中介2、支付中介3、信用创造4、调节经济5、提供金融服务 2. 分支行制度的优点 1. 机构网点多,利于吸收存款,扩大经营规模,取得规模经济效益,降低经营成本 2. 有利于分支机构调剂资金,减少现金准备 3. 有利于转移、分散风险 4. 有利于国家的宏观调控 5. 内部分工明细,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6. 有利于使用现代化设备,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弊端:1.易于形成对银行业务的垄断,2.内部管理层次多,增加了银行管理的难度。 混业经营的利...
1银行招聘1专业基础范围商业银行学商业银行学复习要点
《商业银行学》复习指南(四班复习材料) 1. 商业银行的职能 1、 信用中介2、支付中介3、信用创造4、调节经济5、提供金融服务 2. 分支行的优点 1. 机构网点多,利于吸收存款,扩大经营规模,取得规模经济效益,降低经营成本 2. 有利于分支机构调剂资金,减少现金准备 3. 有利于转移、分散风险 4. 有利于国家的宏观调控 5. 内部分工明细,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6. 有利于使用现代化设备,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弊端:1.易于形成对银行业务的垄断,2.内部管理层次多,增加了银行管理的难度。 混业经营的利弊: 有利于竞争力的提高。 可以经营各种业务,竞争充分,提高服务质量,增进效率 降低交易成本,能更好地满足客户全方位的金融需求,提供一站式服务,密切客户关系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如:资本、资金、人才、信息、设备; 分散风险,扩大盈利来源 弊端:增大风险、监管的难度增加。特别是银行短期资金长期应用,加剧了短借长贷的矛盾。 3. 商业银行的规模、范围经济 规模经济讨论银行的适度规模,进而银行业一般应以多打规模的银行为主才是最有效率的讨论。在有规模经济的产出水平上,产出的增加会降低平均经营成本,产生这一状态的原因主要有:1.银行经营一般需要较多的技术装备和设施投资,从而带来较多的固定成本。随着规模的扩张,银行主要增加可变成本,而固定成本相对稳定,使单位平均成本下降。2.银行技术专业化分工,可以提高经营效率,而专业化分工建立在银行一定的经营规模基础上。随银行经营规模扩张,银行的平均成本曲线呈现出相对平坦的U型状态,中等规模银行在规模效率上要优于巨型银行和小银行 范围经济是指银行是否提供了最节省投入成本的业务组合。如果经营多种业务银行的成本低于专业经营银行的成本,那么,多种经营银行存在着业务范围经济。反之,则为经营业务范围的不经济。业务范围经济形成的假说:1.固定成本分摊。2.信息经济。3.降低风险。4.客户成本经济。 4. 国际银行为何转型,以及其转型和战略调整的内容 原因: 1.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的迅猛发展和完善对银行间接融资的空间形成持续的挤压。 2.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是经济一体化和各国金融市场相互依赖的必然结果。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越来越多的国家逐步放松了外汇管制和投融资限制,促进了各国金融市场的连接,这给银行业也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3.信息技术的进步。技术想来是促使任何行业发生根本变革的重要力量,银行业也不例外。技术的高速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整个银行业的变革起着决定性作用。 4.金融需求的巨大变化。需求对供给会产生极大的影响,金融业也不例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国国民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金融需求者的品味提升和金融需求的变化,对以提供存款、贷款和结算业务为主的传统商业银行无疑是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5.金融管制的放松。政府放松金融管制成为一种普遍的趋势,即在金融监管中,由原来强调公共利益优先逐渐转向强调加强竞争和减少保护来提高金融业的市场效率。 影响:1.银行业核心竞争力大为削弱。(处理信息不对称问、业务分销和支付优势、经济资源转移的中介功能)2.利差收入持续下降。3.生产能力过剩。(过多的银行数量以及重叠的金融机构) 内容: 1. 狭义银行业正在快速猥琐,全能型经营的银行成为主流模式。 2. 契约式银行成为金融业市场结构的一种新形势(生产过程“外包化”) 3. 网络银行系统形成银行业新的核心竞争力(方便、可信、丰富) 4. 银行将继续强调削减内部管理成本的战略 5. 重新重视中小企业和零售业务的战略意义(个人理财等) 5.金融中介的积极作用  1、金融中介实现了资金流与物流,信息流的高效整合与匹配  2、金融中介使资源配置效率化  3、金融中介的交易费用节约功能  4、金融中介发展推动了企业组织的合理发展 6.新巴塞尔协议的三大支柱 A、最低资本标准;B、监管审查;C、市场约束(信息披露)。 7.什么是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风险资本及其作用 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不能满足客户存款提取、支付和正常贷款需求而使银行陷入财务困境,不仅损害银行信誉,甚至可能使银行破产的风险。流动性风险往往以其他各类风险为基础。 狭义信用风险仅指交易对手或债务人到期不履行合约义务的违约风险。广义信用风险还包括交易对手或债务人信用品质变化的不确定性所英气的信用价差风险。作为信用中介,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就是信用风险。 风险资本,又称为经济资本——是指在一定容忍度下覆盖潜在风险所需要的资本。是与银行实际承担的风险直接对应的资本范畴。风险资本既不是风险本身,也不是真实的资本,它是对应着风险的一种虚拟资本形式,随着银行承担风险大小的变化而变化。 风险加权资产总额=表内风险资产+表外风险资产 表内风险加权资产=Σ表内资产数额*风险权数 表外风险加权资产=Σ表外项目金额*信用转换系数*表内相同性质资产的风险权数 资本充足率=银行资本/风险加权资产 资本充足率是银行资本与加权风险资产的比率,最低标准为8%,其中核心资本最少为4%,附属资本不能超过核心资本。 核心资本。主要由普通股、非累积优先股和公开储备等组成; 附属资本。主要包括重估储备、未公开储备和长期次级债务资本等。 作用: 1.保护功能。一是作为银行日常经营中的风险缓冲器。二是在银行破产的情况下对存户的权益起保障作用。三十起到一直银行经理人员从事高风险投资行为的作用。 2.管理功能。资本为监管当局提供了控制银行风险的管理杠杆。 3.经营功能。资本是任何银行创立之初开展经营活动的启动资金,用它来购置土地、建筑物、设备等必须的物质条件。 8.国有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途径 1.分子策略,即银行针对巴塞尔协议的资本界定,增加资本总量或是调整资本结构。银行可以通过增加留存收益、发行股票扩充核心资本,还可以通过增加弥补风险的准备金,对现有房地产、证券等资产按市值重估,发行银行资本债券或混合资本工具等方式来增加附属资本。 2.分母策略,即银行减少风险暴露,以提高资本充足率。银行可以通过压缩风险资产规模或优化资产结构减少表内资产的风险暴露。在各类资产中,证券投资与贷款的调整空间较大,如果银行资本不足,可以考虑以贷款出售、证券化等方式减少对低信用等级客户的信用暴露,同时收购政府债券或高等级企业债券,从而降低资产组合的风险度。同时,银行也可以加强表外业务管理,选择转换系数以及对应的风险权数较小的表外业务。 9.影响商业银行存款的因素 外部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2.经济周期,3.中央银行货币政策,4.物价水平,5.金融法规,6.社会保障制度,7.公众的储蓄习惯和偏好,8.市场竞争格局。 内部因素:1.存款品种,2.存款定价,3.服务项目与服务质量,4.银行对客户的信贷支持,5.银行信誉与实力,6.网点设置和营业设施,7.营销手段,8.银行公共形象与社区关系 10.存款保险 存款保险制度是指在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持金融体系稳定的一种制度安排,它要求接受存款的金融机构为其吸收的存款向存款保险机构投保,当投保机构发生危机无力支付存款时,由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提供财务援助或直接对存款者给予偿付。 存款保险制度的理论基础是这种制度有助于避免“囚徒困境”问题导致的银行挤兑风潮。同时,存款保险制度还能有效地防止单个银行倒闭的局部风险演化为银行系统风险。但有学者指出,存款保险制度会导致道德风险,其结果可能是更多的银行破产和更频繁的系统性银行危机。 11.资产的种类 (1)现金资产:金额不大,作用特殊;货币性资产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很大。流动性一级准备 (2)证券资产:二级准备金,越来越重要; (3)贷款资产:主要资产,问题最多; (4)固定资产 (5)汇差资产 12.现金的构成 1、现金资产的构成 1、库存现金 2、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包括:法定准备金及银行在中央银行的一般性存款 3、存放同业存款 4、托收中的现金 13.资产证券化 各类金融机构将其缺乏流动性、但具有某些共同特征和稳定现金流的资产(各类贷款和应收债权)进行组合,经过信用增级,并依托该现金流、以这些资产为担保发行可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的过程。 不良资产证券化交易流程 1、构造资产池 2、债权的转移 3、信用增级 4、信用评级 5、安排证券销售,做好证券交易和资产售后的管理和服务 14.证券化与次贷危机的关系 虽然各个利益主体由资产证券化这个纽带连在一起,并且最终正是资产证券化这个纽带的断裂导致了次贷危机的发生,但是从次贷危机演变过程及其发生的条件来看,资产证券化并不是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在于:次级抵押贷款发放机构在预期房产市场持续繁荣的前提下,忽视了对贷款者偿还能力的考察。放贷机构为了追求高收益向那些风险很高、还款能力比较差的人发放了次级抵押贷款。资产证券化本身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它是中性的。如果利用得好,它可以增加资产的流动性,转移、分散资产风险,带来额外的收益。反之,如果错误的使用,当发生危机时,它将引起连锁反应,造成巨大损失。  次级抵押贷款机构对资产证券化的错误使用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放贷机构在进行证券化时,没有正确评估基础资产的质量与风险。其次,没有及时、准确地披露基础资产的信息。再者,美国金融监管部门对资产证券化的监管不力。 · 次级贷款——危机的基础 · 证券化、杠杆、金融衍生产品——风险放大、扩散 · 评级机构、监管机构——失察与监管不力 对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启示: (1) 加强金融监管,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 (二)信用评级机构,建立合理的信用评级体系 (三)建立房地产市场的预警和监控体系 15.为什么说商业银行是经营风险的行业 银行风险产生的原因在于货币经营和信用的不确定性。对于银行来讲,货币经营和信用的不确定性是始终存在的。 1.银行风险来源于本身内在的脆弱性。银行最显著的特征是负债经营,自由资本占资产总额比率远低于其他行业。这一经营特点决定了银行抵御损失的能力补强,具有内在的脆弱性。 2.银行风险源于宏微观经济环境 3.银行风险源于经营策略及管理水平 由此可见,银行的存在、发展、经营活动、内外部环境无不存在着风险的影响,商业银行要想正常有序的经营下去,首先必须处理的就是其所面对的各种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所以说商业银行是经营风险的行业。 16.风险管理的程序 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处理 风险处理的方法: 贷前:风险预防,指银行对风险设置各层防线。 风险规避,指银行对风险明显的经营活动采取的避重就轻的处理方式。 风险分散,随机分散,有效分散 贷中:风险转移,指利用某些合法的交易方式和业务手段将风险全部或部分地转移给他人。 风险抑制,指银行承担风险后,要加强对风险的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争取在损失发生之前阻止情况恶化,或提前采取措施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 贷后:风险补偿,指银行将违约借款人的资本、应收账款和各种抵押品进行拍卖,将其收入补偿银行遭受的损失。 17.为什么经营证券业务 1.分散风险,2.获取稳定的收益,3.保持流动性,4.逆经济周期的调节手段,5.合理避税 18.西方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有哪些 1.担保,2.承诺,3.金融衍生工具交易,4.有追索权的资产出售 19.发展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的作用,保理、金融租赁 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属于商业银行三大支柱业务之一,具有成本低、风险 低、收入高、潜力大的特点,是与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相伴而生并长期依存的中介业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特别是在存贷利差小的微利时 代,它独立于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之外,既是国内各商业银行互相竞争的目标和谋求新生存空间的重地,也是国际银行业务激烈竞争的主要对象。在一定的条件下, 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还可以直接或间接转化为商业银行的表内资产或负债业务。 国际保理是集结算、财务管理、融资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银行可以作为保理商,与卖方订立保理。根据该合同,卖方将其现在或将来的基于其与卖方订立的货物销售、服务合同所产生的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商,由保理商为其提供贸易融资、销售分户账管理、应收账款催收、信用风险控制与坏账担保等服务中的至少两项服务。 金融租赁是出租人根据承租人的要求与选择,从供货方购买设备并出租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按约定向出租人支付租金的租赁交易。金融租赁不同于经营租赁,承租人不仅通过租赁获得设备的使用权,还拥有设备经济上的所有权,而且可以将租赁信用作为融通资金的手段。 20.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演变 一、资产管理理论: 商业银行的管理重点应放在资产方面,中心是维护流动性,在满足流动性前提下追求赢利性,通过资产结构的合理安排,来实现经营方针的要求。 1、商业性贷款理论,认为应该主要通过短期放款来保证银行资产有流动性(一战前) 2、资产转移理论,是认为在金融市场得到一定发展,金融资产交易成为普遍的条件下,通过金融资产的转换来保证流动性(一战后至1949年) 3、预期收入理论,则主要是从贷款和投资的清偿条件来考虑资产安全和流动性的(1949年至20世纪60年代) 弊:赢利性下降,缺乏灵活性,导致人才流失 二、负债管理理论:商业银行在保证流动性方面,没有必要完全依赖建立分层次的流动性的储备资产的方式。一旦商业银行需要周转资金,完全可以向外举债。主张商业银行将管理重点放在负债业务方面,通过寻找新的资金来源,来实现经营方针的要求(60年代-80年代) 主要特征: 第一、以负债作为保证商业银行流动性的经营重点。 第二、主动负债是该理论的重要方法。 第三、负债经营是实现商业银行流动性和盈利性均衡的工具 1、银行券理论2、存款理论3、购买理论4、销售理论 弊:(1)负债管理理论建立在对吸收资金抱有信心、并能如愿以偿的基础上,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主观色彩;(2)负债管理理论导致银行不太注意补充自有资本,使自有资本占商业银行资金来源比重下降,经营风险增大;(3)提高了银行负债成本。(4)增加了银行经营风险。 三、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所谓资产负债管理理论,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将资产管理与负债管理结合为一体,在适当安排资产结构的同时,寻找新的资金来源,使资产和负债统一协调以实现经营方针的要求。在融资计划和决策中,银行主动地利用对利率变化敏感的资金,协调和控制资金配置的利率敏感状态和期限状态,使银行维持一个正的净利息差额和正的资本净值。(80-90s) 主要原理有:1.偿还期对称;2.风险分散化;3.目标替代(“三性”原则用总效用代替) 四、资产负债外管理: 资产负债外管理理论主张银行应从正统的负债和资产业务以外的范围去寻找新的经营领域,从而开辟新的盈利源泉。(90s后) 21.用利率敏感性缺口,持续期缺口的计算来分析净利息与净资产的影响,以及防范利率风险的其他办法 利率敏感性缺口与净利息 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是指那些在一定时限内到期的或需要根据市场利率重新确定利率的资产和负债 这类资产和负债的差额被定义为利率敏感性缺口,资金缺口(GAP)=IRSA-IRSL 资金缺口用于衡量银行净利息收入对市场利率的敏感程度 一般而言,银行的资金缺口绝对值越大,银行承担的利率风险也越大 资金缺口表示了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之间绝对量的差额,而利率敏感性比率则反映了它们之间相对量的大小 利率敏感性比率(SR)=利率敏感性资产/利率敏感性负债 ( --在一段时期内银行净利息收入的预期变动, --利率水平的预期变动) 资金缺口 敏感性比率 利率变动 利息收入 比较 利息支出 净利息收入变动 正 正 负 负 零 零 ﹥1 ﹥1 ﹤1 ﹤1 =1 =1 上升 下降 上升 下降 上升 下降 增加减少 增加 减少 增加 减少 ﹥ ﹥ ﹤ ﹤ = = 增加 减少 增加 减少 增加 减少 增加 减少 减少 增加 不变 不变 持续期缺口与净资产 持续期是固定收入金融工具的所有预期现金流量的加权平均时间;持续期用适当的贴现率将固定收入金融工具的所有利息和本金等现金流量转换为现值,表示以现值方式收回投资所需的时间 D为持续期,PV为现值;t为现金流量发生距现在的时间;n为现金流量发生的次数;i为金融工具的收益率: 金融工具现值的利率弹性为: 它表明,金融工具的持续期越长,其现值对利率变动的弹性(敏感性)就越大,金融工具面临的利率风险也越大,因此,决定金融工具利率风险的因素是持续期而不是偿还期 持续期缺口是银行资产持续期与负债持续期和负债资产现值比乘积的差额 持续期 缺口 利率 变动 资产现 值变动 变动幅 度比较 负债现 值变动 股权市场 价值变动 正缺口 正缺口 负缺口 负缺口 零缺口 零缺口 上升 下降 上升 下降 上升 下降 减少 增加 减少 增加 减少 增加 ﹥ ﹥ ﹤ ﹤ = = 减少 增加 减少 增加 减少 增加 减少 增加 增加 减少 不变 不变 利率风险的管理方法 1.持续期模型利率风险管理 利率上升时要使资本价值与利率收益增大,就要使 尽量短期化、 尽量长期化,即扩大持续期负缺口或缩小持续期正缺口。 2.利率风险免疫化 当 =(L/A) 时,银行股本的持续期为0,银行股本净值价值免遭利率波动的影响。免疫化操作只在一定时点起风险免疫作用,随着时间的变化,资产负债的持续期也在变化,这些变化随时都会破坏先前的免疫作用,因此,必须定期测算持续期。 3.风险受控的套利管理 用成本尽可能低的负债为高收益率的资产融资以计量扩大利差的一种策略。 _1304615046.unknown _1304615654.unknown _1304615662.unknown _1304615676.unknown _1304615459.unknown _1304614486.unknown _1304614493.unknown _1304614462.unknown
/
本文档为【1银行招聘1专业基础范围商业银行学商业银行学复习要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