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莊子美學與宋代山水留白

莊子美學與宋代山水留白

2018-02-02 7页 pdf 1MB 33阅读

用户头像

is_141776

暂无简介

举报
莊子美學與宋代山水留白國文新天地  18中國人對於大自然,向來有著特殊的情感,而將生命寄情於自然山水的思想代表,則非莊子莫屬,從莊子美學到中國山水畫,除了發揮民胞物與的精神外,也提升生活至純真本始的善美境界。︽莊子︾一書,共三十三篇;莊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雖然天地不語,卻孕育包容了萬物的美感。又言:﹁夫得是,至美至樂也。﹂這是說,得到了道,就是最高的美感境界。莊子以為:﹁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道﹂是超越時空來自於天地,無跡可尋卻又富有情感重於情義,這種非物質性的精神實體,就...
莊子美學與宋代山水留白
國文新天地  18中國人對於大自然,向來有著特殊的情感,而將生命寄情於自然山水的思想代表,則非莊子莫屬,從莊子美學到中國山水畫,除了發揮民胞物與的精神外,也提升生活至純真本始的善美境界。︽莊子︾一書,共三十三篇;莊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雖然天地不語,卻孕育包容了萬物的美感。又言:﹁夫得是,至美至樂也。﹂這是說,得到了道,就是最高的美感境界。莊子以為:﹁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道﹂是超越時空來自於天地,無跡可尋卻又富有情感重於情義,這種非物質性的精神實體,就是莊子畢生所追求的真理,也是至高無上的美感境界。足見,莊子是在老子的思想基礎上再加以深化,使得質樸單純的美學思想,成為瑰偉綺麗的藝術境界;莊子以縱橫奇才與超絕想像,描繪出種種的浮世繪圖,在︽莊子︾的宇宙人生,有搏扶搖而上的大鵬鳥,有形貌奇醜的支離疏、兀者王駘、申圖嘉、叔山無趾,也有美麗的麗姬與糜鹿,……莊子的美感空間縱橫遼闊,獨與天地往來,生命的荒謬侷限、人世的悲涼……盡出於生花妙筆之中,錢穆先生所言:﹁莊子這一戶水,數千年來人喝著,總有一股說不出的怪味,但卻越喝越愛喝,但總也解不了人的渴……﹂。莊子以生命來寫作詩篇、以摯愛來描繪人情,他揚棄了老子的理性與客觀,而將主觀的情感投入現實、擁抱世間。表面是玩世不恭的生活態度,卻蘊含著對生命的熱情,與自由的浪漫,使得莊子哲學具有濃厚的藝術色彩和豐富的美學內容。所以說﹁老子是道家美學的開創者,莊子則是道家美學的完成者﹂。莊子的思想深刻的影響了以詩、畫、文學為主軸的中國藝術,莊子的靈泉活水澆灌了中國藝術深美遼闊的大地,無論是審美的理想、隱逸的田園詩風或是美學的自然主義都創造了宏偉巨大的山水畫心。莊子的哲學思想具體的表現中國山水畫的藝術精神,南朝劉宋莊子美學與宋代山水留白■許美玲N5001-01封面主題.indd182010/9/20上午11:50:24【封面主題】國文新天地 第22期  19的宗柄在其︽畫山水序︾中寫道:聖人含道咀英,賢者澄懷味象,至於山水,質有趣靈……夫以應目會心為理者,類之成巧,則目亦同應,心亦具會,應會感神,超神理得。宗柄所說的﹁澄懷﹂就是莊子﹁心齋﹂的實踐功夫,而他所說的﹁神﹂,類似於莊子所說的﹁道﹂,應目會心即是觀道體道。此外,王微也在︽序畫︾中指出﹁畫山水即是畫山水之神﹂,而這就是莊子所謂的﹁觀道之靈﹂,總而言之,莊子的美學思想正是中國山水畫的根源。莊子的美學是由老子發展而來,自在的精神解脫,莊子反對儒家禮樂之藝術美學,也不在乎宗教家求諸上天的未來,只是本於一己的﹁放心﹂,追求精神的自由解放,只有﹁聞道、體道﹂、﹁與天為徒﹂,而﹁入於寥天一﹂就是最高的藝術境界。莊子^在宥篇﹀云:鴻蒙曰:﹁浮游,不知所求。猖狂,不知所往。遊者鞅掌以觀無妄,朕又何知。﹂足見﹁遊﹂的本質,就是當下的自得快感,沒有目的所在,這些都符合藝術性的本質,也是想像力與美感的重要經驗。西方美學評論家席勒亦言:只有人在完全的意味上算得上是人的時候,才有遊戲。只有在遊戲的時候,才算得是人。因為只有在遊戲當中,才能解脫束縛然後有自我的自覺,而莊子所謂神人、真人、至人都是悠遊自由的人,能通過主觀的精神創造,與道合而為一,重現藝術的美感境界。所謂﹁至人無情﹂,無所謂無人之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惡內傷其身。唯有﹁忘形﹂、﹁忘我﹂才是超俗的審美態度。又^逍遙遊﹀載: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鄉,廣末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莊子認為人世利害無用真誠為無用,但是精神上﹁無何有之鄉,廣漠之野﹂雖然形體無所用於世,而精神上卻是寬廣無際,合於道之本性﹁不夭斤斧﹂、﹁安所困苦﹂。這種真正的心靈解放,才是藝術的真精神。總而言之,莊子以道為主體,以無用與和相輔之,形成自在逍遙的精神特質,而這些都是美感的象徵。莊子︽逍遙遊︾: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癘而年穀熟﹂。這是一種圓滿自得,而有與萬物感通的審美境界,所謂其神凝,使物不疵癘而年穀熟。就是﹁和﹂的至極,表現出神人不食人間煙火的空靈境界,也是真正藝術的美感。莊子^德充符﹀曰:N5001-01封面主題.indd192010/9/20上午11:50:24國文新天地  20有人之形,無人之情。有人之情故群於人。無人之情,故是非不得於身。渺乎小哉,所以屬於人也;贅乎大哉,獨成其天。足見莊子對於情感是採否定的態度,^齊物論﹀破除是非善惡,^養生主﹀謂﹁哀樂不能入﹂、^人間世﹀謂﹁哀樂不易施於前﹂……,莊子所追求的是﹁遊心於淡,合氣於漠﹂恬淡無為的人生,就連生死也無法牽動他的情感。莊子以虛無言德,以虛靜言心性,都是要從慾望中解脫出來,而這種去知忘慾的自身,就是精神的最大自由,一旦能﹁自適其適﹂才能到達有﹁天樂﹂與﹁至樂﹂的美感境界。^天地篇﹀謂:上神乘光,與形滅亡此未照曠。致命盡情,天地樂而萬事銷亡。萬物復情,此之味混冥。可見,莊子所謂無情,無非就是不受到個人主觀情感的侷限,不斷的超脫,到達與萬物融合的無我境界,也就是脫俗的美感境界。^大宗師﹀謂:其心忘,其容寂,其顙頯,淒然似秋,煖然似春。喜怒通四時。與物有宜,而莫知其極。這就是發自人性的虛靜之心,也是萬物感通的最高境界,即所謂﹁與物有宜﹂、﹁與物為春﹂,就是大自然美的關照。至於莊子所言,隨物而化,物化之物,就是存在的一切。^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莊子用夢蝶來象徵自己和蝴蝶齊一的境界,當人與物之間的界限消除了,就能超越自我的侷限,而能與天地萬物融為一體,此與藝術創作中的﹁移情﹂是相符的。老子亦曰﹁滌除玄覽,能無疵乎?﹂認為人應該去除心中理知,而以直覺來觀照自然。又曰:﹁致虛極,守敬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這些都是去除理知反璞歸真的道理,人一旦回復虛無,任由萬物興作,才能回復自然的本性,而﹁致虛守敬﹂就是觀照自然的不二法門。而莊子曰﹁墮爾形體,吐爾聰明,倫與物忘,大同乎涬凕。﹂又曰:﹁忘乎物,忘乎天,其名為忘己。忘己之人。﹂都是同樣的道理,當一個人到達忘我境界時,不再意識到主觀與客觀的差異性,自然而然與萬物合而為一,﹁遊乎天地之一氣﹂、﹁忘卻自我與大自然合一﹂此之謂﹁物化﹂,為了到達此境界,莊子提出了﹁心齋﹂:若一志,无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无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耳止於聽,心止於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極虛。虛者,心齋也。莊子在這裡區別了三種認知的方式,最下等的是﹁聽之以耳﹂純粹以感官的方式聽聞;其次是﹁聽之以心﹂N5001-01封面主題.indd202010/9/20上午11:50:25【封面主題】國文新天地 第22期  21以個人的想法來接收它;而最高的境界莫過於以﹁氣﹂聽之,也就是憑藉著一己的直覺加以辨識。而莊子以為﹁直覺﹂並非與生俱來,而是經由長期的專心致志和自我修持而來;莊子更講述庖丁於十九年的解牛經驗之後,能夠不以目視而以神遇之,而遇到關節複雜者,則更加凝神,緩刀遲行,終究迎刃而解。莊子用氣、神兩者來表達個人悟道的直覺與超理性的能力;一旦到達這種直覺了悟的境界,莊子稱之為﹁神人﹂或是﹁真人﹂,這是與萬物合一,唯有﹁心凝氣虛﹂方得入於﹁心齋﹂的美感境界。北宋仁宗晚年,道教的新思想大量的滲入繪畫藝術當中,而經由神宗、哲宗,徽宗到達鼎盛。新的哲學觀念進入人物畫、山水畫及花鳥畫,而山水的結構布局則結合了道教的陰陽相生,雖然無異於之前的神仙瑞應,卻特別強調物我合一的自然思想,因此在山水畫上也追求氣韻氤氬的氛圍,藝術創作則著重發揮個人的想像空間。李成畫派延續郭熙S型山水結構而來,取代北宋早期荊︵浩︶、關︵仝︶巨碑式程式山水,郭熙^早春圖﹀一條中軸線如龍脈彎曲盤踞,產生了線條流動的感覺,而雲水氤氬之氣大量生出,醞釀了濃郁的詩情,進一步結合了文學與繪畫的創造風格,而文同的^墨竹﹀、蘇軾的^古木怪石圖﹀……都令人耳目一新。而蘇軾許多繪畫思想都深受莊子美學的影響。蘇軾云:與可︵文同︶畫竹時,見竹不見人,豈獨不見人,嗒然遺其身與竹化,無窮出清新。莊周世無有,誰知此疑神。又云:君子可以寓意於物,而不可以留意於物。寓意於物,雖微物足以為樂,雖尤物不足以為病。留意於物,雖微物足以為病,雖尤物不足以為樂。……凡物之可喜,足以悅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書與畫。這些審美的觀點,與莊子用氣、神兩者來表達悟道的直覺、超理性的能力之思想相通,莊子言庖丁經由長期的專心致志,不再以目視而以神遇之,遇到關節複雜者更加凝神,緩刀遲行,終究迎刃而解。一旦到達這種直覺了悟的境界,則為﹁神人﹂或是﹁真人﹂,這是一種與萬物合一的美學境界。蘇軾作畫事實上是當時普遍興起的文人畫風,他們以筆墨遊戲的方式,紓解胸中的塊壘;而他則首先提出﹁士人畫﹂的說法:觀士人畫如閱天下馬,取其意氣所到。乃若畫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糟櫪、芻秣,無一點俊發,看數尺許便倦。漢傑,真士人畫也。蘇軾以為﹁士人畫﹂意氣所到自然形成,在於寫其生氣傳其神韻,不若工匠作畫不過求其形似,只是皮毛糟粕,毫無新意可言。其︽東坡題畫詩︾上卷十六^書鄢陵王主簿折枝二首﹀又言:N5001-01封面主題.indd212010/9/20上午11:50:26國文新天地  22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賦詩必此詩,定非知詩人。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邊鸞雀寫生,趙昌花傳神,何如此兩幅,疏澹含精勻。誰言一點紅,解寄無邊春。蘇軾以為若以形似論畫,則與鄰家兒童的見識相仿。真正的﹁士人畫﹂要清新疏澹,疏澹中外加精筆提點,折枝上只要微紅一點,就有了無邊春色。﹁士人畫﹂只要淡筆微染,不求形似,惟求﹁意趣﹂表現,心性的抒發,所謂﹁非高人逸才不能為辨﹂意在於此。他在^鳳翔、八觀﹀同時提出﹁象外﹂的說法:吳生雖妙絕,猶似畫工論。摩詰得之於象外,有如仙翮謝籠樊。吳觀二子皆神俊,又於維也斂衽無間言。蘇軾坦言吳道子的畫雖妙絕,未若王維得於﹁象外﹂之象,無論是得之於象外或是木石的荒誕意象,都是突破外在形似,與萬物感通的美感境界;莊子所謂﹁與物有宜﹂、﹁與物為春﹂,這些都是發自心靈與自然美的觀照,隨物而化時,物化之物,就是存在的一切。這種變化開始於北宋末期,也是瀟湘山水的發展過程,而最早為瀟湘八景作畫者則是宋迪,據說他常以絹置汙牆上,觀想山川雲霧之變化,一旦下筆,則墨韻氤氬,妙韻頓生,帶有﹁墨戲﹂之抽象韻致,也符合了莊子﹁放遊自得﹂的美感境界。此外,﹁米點山水﹂、﹁米氏雲山﹂也是平淡天真的風格,米友仁逐漸將詩畫的關係轉移到畫題本身,也就是畫家本身不著力於大自然的景觀描繪,而畫題本身就是畫家創作的豐富來源。而米芾則將天真自然、皆得天籟、平淡趣高……作為評畫的審美標準,還讚譽巨然清潤秀拔,他常言清潤可喜,氣格清秀、氣格清絕;清秀如王維……。同樣是米氏,米友仁有^瀟湘奇觀﹀和^瀟湘白雲﹀,事實上瀟湘畫派在南宋早期似乎特別蓬勃,王洪^瀟湘奇觀﹀美國Edward.L.Elliot收藏,傳有^瀟湘夜雨﹀、^洞庭秋月﹀、^平沙落雁﹀、^遠浦歸帆﹀、^煙寺晚鐘﹀、^漁村夕照﹀、^山市晴嵐﹀和^江天暮雪﹀等。畫中表現瀟湘晴日雨天與四時的日景變化,尤甚者風狂雨驟的動感都是前所未見。其中以^煙寺晚鐘﹀最為凸出。這些南宋詩畫合一氣韻氤氬的文人繪畫,不但融合了文學的意象,也表現了莊子﹁直米友仁〈瀟湘奇觀〉N5001-01封面主題.indd222010/9/20上午11:50:27【封面主題】國文新天地 第22期  23觀了悟﹂的空靈境界。畫中人物細小而精工,較之馬夏派點景人物寫實,山水則有雲霧繚繞、純任自然的美感,江山如畫詩意盎然,而一葉孤舟向晚,在宏闊的江面上則格外清寂幽靜。同樣的意境也出現在米友仁^瀟湘奇觀﹀,畫家同樣被瀟湘的奇景所吸引,分別以自己的視點感覺來表現,尤其是詩畫的關係,逐漸的轉移到﹁題畫詩﹂上,﹁瀟湘﹂二字成為意象的創作根源,畫家所見不再只是洞庭煙雨,而是沉浸在瀟湘的氣韻當中。米友仁^瀟湘奇觀﹀不用傳統水墨鉤皴的方法,而是以筆飽蘸水墨,讓墨色與水氣相互浸染形成墨韻氤氬、煙雲瀰漫的江南山水。在畫史上稱為﹁米點皴﹂或﹁落茄皴﹂,這種創新的風格,融合了詩畫與莊子哲學,不但豐富了中國山水的形式,也提升了審美的意境,御繁於簡,脫卻景物的外在形體,瀟湘不再是瀟湘,充分表現人文的意象。夏珪是南宋的畫家,作畫的時候喜歡使用禿筆帶水的大筆,人稱﹁拖泥帶水皴﹂,將水墨技法提升到﹁淋漓蒼勁,墨氣襲人﹂。夏珪的山水構圖簡當,設色清潤,除了近景凝重精工之外,遠景簡略虛空,再加上文人詩畫的意境,自然真誠的流露情感,是莊子﹁虛無寂靜﹂美感的最佳詮釋。像是其^松溪泛月圖﹀就是運用了簡潔的構圖方法,前景的松樹筆法遒勁,色澤圓潤,畫中一葉小舟,一輪明月,描繪出江天一色的夜景。夏珪的風格近似馬遠,構圖上也有化簡的形式,所謂﹁夏半邊﹂與﹁馬一角﹂之稱,意在於此。事實上中國的繪畫本來具有高度的書法性,也就是作畫的技巧有很多是書寫的筆法,偏重於主觀的美感經驗表現。書家寫畫是由內心到筆端,藉由筆勢的運轉表達心中的情感,而畫家的重心也不在於客觀的景物,而在於心中的意象。因此在創作的時候必須心、眼、手合一,如同︽莊子︾所言庖丁的解牛經驗,不以目視而以神遇之,緩刀遲行,終究迎刃而解。運用氣、神來表達個人直覺美感的能力。依據趙孟頫在^秀石疏林圖﹀卷後自書一詩云: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應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須知書畫本來同。﹁飛白﹂是書體的一種,筆畫成枯絲平行狀,轉折處筆路明顯,﹁籀﹂則是大篆文字,八法即書法,古人有﹁永字八法﹂,及論書法中各種筆畫的寫法,故用八法夏珪〈松溪泛月圖〉絹本設色  北京故宮博物院N5001-01封面主題.indd232010/9/20上午11:50:28國文新天地  24替代書法。趙孟頫論畫,以﹁古意﹂為重,再將書法筆勢注入畫中,可謂﹁書畫合一﹂,不只是由古人意韻中來,也是由書法筆墨而來。而書法的﹁飛白﹂與莊子用氣、神兩者來表達悟道的直覺、超理性的意境相通;一旦到達這種直覺了悟的境界,就是與萬物合一的美學境界。  ︵作者任教於淡江大學通識與核心課程中心︶註釋陳鼓應:︽莊子今註今譯︾,^大宗師﹀,臺灣商務書局,頁一八五。陳傳席:︽六朝畫論研究︾,宗炳^畫山水序﹀研究,學生書局,頁九九。陳傳席:︽六朝畫論研究︾,王微^序畫﹀研究,學生書局,頁一四三。陳鼓應:︽莊子今註今譯︾^在宥篇﹀,臺灣商務書局,頁三一二。︽美學百題‧席勒的美育書簡︾,丹青出版社,頁八五。陳鼓應:︽莊子今註今譯︾^逍遙遊﹀,臺灣商務書局,頁三三。陳鼓應:︽莊子今註今譯︾^德充符﹀,臺灣商務書局,頁一五八。陳鼓應:︽莊子今註今譯︾^大宗師﹀,臺灣商務書局,頁一八四。陳鼓應:︽莊子今註今譯︾^齊物論﹀,臺灣商務書局,頁一八四。陳鼓應:︽莊子今註今譯︾^人間世﹀,臺灣商務書局,頁一二八。︽蘇東坡全集︾前集卷十六^書晁補之所藏與可畫竹﹀,頁六九九。︽蘇東坡全集︾前集卷三十二^寶繪堂記﹀,頁一四四七。陳傳席:︽中國繪畫理論史︾,東大出版社,頁一二九。同上註。同註。王洪:^瀟湘八景﹀“EightViewsoftheHsiaoandHsiangRiverbyWangHung"Imagesofthemind1984。︽中國巨匠美術︾^董源、巨然﹀,錦繡出版社,頁五。︽中國巨匠美術︾^夏珪﹀,錦繡出版社,頁五。陳傳席:︽中國繪畫理論史︾,東大出版社,頁一五五。N5001-01封面主題.indd242010/9/20上午11:50:30
/
本文档为【莊子美學與宋代山水留白】,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