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不同定位方法在口腔颌面深部间隙异物取出术中的效果比较

2017-03-18 3页 doc 7KB 15阅读

用户头像

is_003124

暂无简介

举报
不同定位方法在口腔颌面深部间隙异物取出术中的效果比较不同定位方法在口腔颌面深部间隙异物取出术中的效果比较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定位方法在口腔颌面深部间隙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40例口腔颌面深部间隙存在异物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影像学定位方法进行异物取出术,观察组患者在光学导航下对患者进行异物取出术。术前对患者进行CT检查和血管造影检查,并对深部间隙的异物进行定位。在手术过程中对导航系统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进行观察,并对影像学定位和光学导航在口腔颌面深部间隙异物...
不同定位方法在口腔颌面深部间隙异物取出术中的效果比较
不同定位方法在口腔颌面深部间隙异物取出术中的效果比较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定位方法在口腔颌面深部间隙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40例口腔颌面深部间隙存在异物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影像学定位方法进行异物取出术,观察组患者在光学导航下对患者进行异物取出术。术前对患者进行CT检查和血管造影检查,并对深部间隙的异物进行定位。在手术过程中对导航系统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进行观察,并对影像学定位和光学导航在口腔颌面深部间隙异物取出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异物取出率为60%,观察组患者的异物取出率为90%,观察组患者的异物取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异物取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手术后,有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0%,观察组患者手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光学导航下对口腔颌面深部间隙存在异物的患者行异物取出术,能对异物进行准确的定位,从而减少手术风险,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有效减轻患者痛苦,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光学导航;应用价值;深部间隙;异物取出  近年来,由于工业和交通的不断发展,口腔颌面部外伤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口腔颌面部外伤主要是由于交通事故、工业伤残、运动损伤及其他意外事故引起的[2],患者颌面部被穿透后,异物很容易进入颌面部深部间隙中。由于异物所处的位置位于深部间隙,一般不会使患者出现开放性的骨折、血管损伤及神经损伤,医生在对患者进行诊疗时,常会由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而忽视深部间隙存在的异物[3]。短期内患者可能不会出现临床症状,异物长期留置会使患者出现炎症感染、肿胀、疼痛及异物感,严重时会使患者的口腔功能出现严重的障碍[4],必须进行异物取出手术。光学导航是一种新型的导航技术,可以对影像信息进行整合,在术前和术中均可对手术状况进行实时调整,能对异物进行准确、灵活的定位。目前,在临床口腔颌面外科方面,光学导航被成功应用于颌面整形、口腔种植中,但关于口腔颌面深部间隙异物取出的研究报道尚且少见。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口腔颌面深部间隙存在异物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光学导航下对患者进行异物取出术,以探讨光学导航技术在口腔颌面深部间隙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40例口腔颌面深部间隙存在异物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23~51岁,平均(35.17±7.92)岁;观察组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22~50岁,平均(34.56±7.68)岁。所有患者在进行研究前均对研究目的和研究过程有所了解,且均已自愿签署知情。对比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性别比例、平均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影像学定位方法进行异物取出术。术前对患者进行X线拍片和CT扫描,对深部间隙的异物进行定位,并根据定位情况对异物进行取出术。  观察组患者在光学导航下对患者进行异物取出术。术前,患者进行CT检查,层厚设置为0.625mm,将CT检查的数据导入到光学导航系统中,以便术前进行手术规划及术中进行导航;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通过对血管进行造影,获得血管的多维动态图像,以便了解患者深部间隙留置异物与血管的距离,避免术中对患者的血管造成损伤。应用光学导航系统,根据录入的CT检查数据对患者的口腔颌面深部间隙的解剖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在患者的上颌牙槽骨处植入螺钉。在患者前额安置动态的参考架,并应用探针进行点取,以便术中对患者的口腔颌面深部间隙进行实时的定位,并对深部间隙留置的异物进行识别。在手术器械上夹持好动态的参考架,对动态参考架和手术器械进行定位校准,方便光学导航系统在术中对手术器械的应用状态进行实时地追踪和定位。确定手术路径后,在患者的口腔内进行小切口,应用探针对深部间隙的异物进行探查。异物被定位后,应用已经校准完成的手术器械探入深部间隙,将留置的异物取出。  在手术过程中对导航系统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进行观察,并对影像学定位和光学导航在口腔颌面深部间隙异物取出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术后对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异物取出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异物取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8000,P=0.028);观察组患者的异物取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2.8333,P=0.0073)(表1)。  表1两组患者异物取出情况的比较(min,x±s)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对照组患者术后有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0%,其中2例患者是由于术中血管受到损伤引起的术后血肿,2例患者是由于术中神经受到损伤引起的头痛;观察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4444,P=0.035)。出现并发症的患者经过对症治疗后,均得到治愈。  3、讨论  目前,对异物进行检查和定位的方法较多,通过对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根据影像检查结果中异物的情况对其进行定位,是目前临床口腔颌面外科中常见的异物定位方法[5]。但此种方法仍然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虽然影像图像能对患者深部间隙的异物位置进行了解,但其参考是异物周围的明显解剖标志点[6],如患者深部间隙处的异物周围不存在明显的解剖标志点,影像资料就很难对异物的具体位置进行准确定位。此种定位方法是术前定位,不具有实时性[7],一旦患者手术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易导致手术失败。口腔颌面深部间隙存在重要的血管和神经,若无法对异物进行准确定位,可能会对患者的血管、神经造成损伤,手术风险较大。当异物的周围包绕了重要的解剖结构时,解剖层次多,解剖难度大,解剖所需的时间较长,易对异物周围组织造成损伤[8-9]。
/
本文档为【不同定位方法在口腔颌面深部间隙异物取出术中的效果比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