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任丘各村地名

任丘各村地名

2018-09-05 15页 doc 32KB 175阅读

用户头像

is_321575

暂无简介

举报
任丘各村地名任丘各村地名 新华路办事处 前庄 陈场 东凉 卢各庄 西凉 张桥 史家胡同 徐庄 北各庄 谢刘场 安庄村 殷边村 北小征 南小征 前 庄:建村于明朝,因位于任丘南关的前面,故名前庄。 陈 场:建村于明朝,原为任丘城里姓陈的一个场,后成村,故名陈场。 东 凉:建村于五代,原名东火村。周世宗柴荣北征曾驻此地,为避“柴”“火”之克,改名为东凉。 卢各庄;据墓碑记载,建村于明朝,当时此村有水塘,水青芦绿,风景优美,故起名芦国庄,后改为卢各庄。 西 凉:建村于五代,原名西火村,周世宗柴荣北征驻此,为避“柴”“火”之克,改名...
任丘各村地名
任丘各村地名 新华路办事处 前庄 陈场 东凉 卢各庄 西凉 张桥 史家胡同 徐庄 北各庄 谢刘场 安庄村 殷边村 北小征 南小征 前 庄:建村于明朝,因位于任丘南关的前面,故名前庄。 陈 场:建村于明朝,原为任丘城里姓陈的一个场,后成村,故名陈场。 东 凉:建村于五代,原名东火村。周世宗柴荣北征曾驻此地,为避“柴”“火”之克,改名为东凉。 卢各庄;据墓碑记载,建村于明朝,当时此村有水塘,水青芦绿,风景优美,故起名芦国庄,后改为卢各庄。 西 凉:建村于五代,原名西火村,周世宗柴荣北征驻此,为避“柴”“火”之克,改名为西凉。 张 桥:建村于清初。原名太平庄。有张秀才办一学校,很兴旺,故改名张家学,后把“学”音传讹为张桥。 史家胡同:建村于明朝。有史姓先居此,因庄小,故名史家胡同。 徐 庄:建村于明朝,由徐氏处村,故名徐庄。 北各庄:明朝由姓郭的建村,因在任丘城北,故名为北郭庄。清朝将村名叫移为北各庄。 谢刘场:建村于清朝。原为地主之场院,有谢刘两户看场居此,后成村,名为谢刘场。 安庄村:建村于清朝。由安姓建村,故名安庄村。 殷边村:建村于明永乐年间。由山西洪洞市迁来殷、边两户在此定居,故名殷边村。 北小征:建村于明初。由山西洪洞市移民至此,因位于南小征北面,古二名北小征。 南小征:建村于明初。因位于大征南面,故名南小征。 西环路办事处 长洋淀 白塔村 哑叭庄 小于庄 褚家庄 大于庄 后长洋 前长洋 南五里铺 肖楼村 思贤村 宋庄 长洋淀:建村于宋初。当时该地为大片积水如洋淀,该村又建于水边,故名为长洋淀。该村南靠津保公路,位于任丘市人民政府驻地西偏南2.8公里处。 白塔村:建村于宋朝末年。因该地低洼盐碱,每逢春秋,四面皆白,加之村内房屋高低不平,远望如塔,故名白塔村。该村西邻西环城路,位于乡镇驻地东北偏北2.2公里处。 哑叭庄:建村于清乾隆年间。清朝皇帝乾隆南下江南夜过此村,鸡不叫狗不咬,皇帝说哑叭村,故得名哑叭庄。 小于庄:建村于元末明初。因靠近白塔村,故名前白塔村,后有于氏二兄弟迁居于此,因弟居此村,故名小于庄。 褚家庄:建村于清朝初年。囚褚姓为大族,以姓氏命名,故名褚家庄。该村位于乡镇驻地东1.5公里处,津保公路从村南穿过。 大于庄:建村于元末明初。因靠近白塔村,故名前白塔村。后有于氏兄弟二人迁此居留,兄留此村,故名大于庄。 后长洋:该村建于宋初。因位于前长洋西北面,故名后长洋。该村北靠津保公路。 前长洋:该村建于宋初。当时该地为大片积水如汪洋,村庄建于水边,并在长洋淀南面,故名前长洋。 南五里铺:该村建于明朝。当时为传递消息而设五里一铺,该村位于市城南五里处,故得名南五里铺。 肖楼村:建村于元末明初,有一姓肖的迁此居住,经营手饰行山巳家中盖有手饰楼,故取名肖楼村。该村位于乡镇驻地东南偏北2公里处,为华北石油基地中心,东邻会战道。 思贤村:建村于明朝初年。曾名沙村,清朝乾隆皇帝南下路宿此村时,问及村名沙村,因与杀同音,不吉利,皇帝当时想起古代贤人,即传旨改名为思贤村。 宋 庄:该村建于清朝康熙年间,以姓氏命名为水庄。 永丰路办事处 季家铺 永丰村 蒋家庄 林家庄 太平庄 郝家铺 柿庄 荷花村 白鹅坟 季家铺:建村于1393年,当时地势洼下,有季姓者在此搭铺捕鱼,后戍村,故名为季家铺;该村为乡镇驻地和华北石油基地中心。 永丰村:建村于1668年,当时地薄民穷,为了吉利,取名为永丰村。该村位于乡镇驻地西偏北2公里处,会战道从村东穿过,为华北石汕基地中心。 蒋家庄:建村于1582年,有蒋姓者来此建村,故名蒋家庄。该村位于乡镇驰地西偏北1.4公里处。会战道从村中穿过,为华北石油基地中心。 林家庄:建村于1475年,因姓林的先居丁此,故名林家庄。该村位于乡镇驻地东北偏北1(5公里处。北靠南环城路。为华北石油基地中心。 太平庄:建村于清康熙18年(公元1679年),清圣祖南巡至此,见此村很安静,故起名太平庄。该村为华北石油基地中心。 郝家铺:建村于1831年,当时地势洼下,有姓郝的在此搭铺捕鱼,后成村,故名郝家铺,该村为华北石油基地中心。 柿 庄:建村于1350年。因建村时为一繁华的鱼市,故产“市庄”,后写成柿庄。该村分4个大队。 荷花村:建村于1330年。因当时地势低洼,莲藕茂盛,故名为荷花村。该村位于乡镇驻地西南偏向2公里处。会战道从村中穿过。为华北石油基地中心。 白鹅坟:建村于1390年。因村旁有一大坟头,传说是埋的一只白天鹅,故起村名为白鹅坟。 任丘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八里屯 北五里铺 东八村 西八村 八里屯:建村于明朝,因该地离任丘城八里,原为古代屯兵之地,故名八里屯。该村东靠京开公路,任(丘)文(安)干渠流经村北。 北五里铺:建村于明朝。古时为便于联络,五里设铺,十里设墩,该地位于任丘城北五里处,故名北五卫铺。 东八村、西八村:建村于明初,原名八个村。明“燕王扫北”后此村无人,由山西迁来人重新建村,叫八村,1961年分成两个村(即:东八村、西八村)。该村西靠京开公路,共分两个大队。 苟各庄镇 宗家佐 清河口 马召村 高召村 任召村 黄召村 大刘村 郑召村 西里长 东里长 枣林庄 小刘村 苟各庄 将庄 王各庄 万各庄 大董各庄 小董各庄 宗家佐:建村于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山西洪洞市迁入宗氏居此,故名宗家佐。 清河口:建村于1531年,该村地处千里堤以里,南临千里堤,因位于大清河南岸,故名清河口。 马召村:建村于明永乐元年(1403年)从山西洪洞市迁入马姓在此居住,因马姓先居于此,故名马召村。 高召村:建村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以居民姓氏取名,又与几个召村为邻,故名高召村。 任召村:建村于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以姓氏命名,因近距马召村建村,故名任召村。 黄召村:建丰十于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有黄姓迁此居住,因近距马召村建村,故名黄召村。 大刘村:建村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山西洪洞市刘姓迁移到此,分两地居住,因居此者多,故名大刘村。 郑召村:建村子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由山西洪洞市迁来郑姓居此,因原邻马召村,故名郑召村。 西里长:建村于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因里长分两村,该村位于西部,故名西里长。 东里长:建村于天启年间(1621—1627年),因该村低洼易涝,乡里百姓不断增土垫高,故名为里长,后村渐大分开,又位于东部,故名东里长。 枣林庄:建村于宋朝,因建村时该地枣树成林,故名为枣林庄。该村座落在千里堤之上,南有二十五孔闸,西靠白洋淀边,淀水与安新市相连。 小刘村:建村于明永乐二年(1404),由山西洪洞市迁来刘姓到此,分两地居住,因居此者少,故名小刘村。 苟各庄:建村于宋朝,因该地多红荆,故名为荆美庄,后发现一只狗经常卧于村边场屋处,故改名狗卧庄,后又改为苟各庄村。该村北靠千里堤和大清河开卡,南临京开公路。 将 庄:建村于唐朝,因村西有一土丘,据传为唐朝一将军墓,故起名为将庄。该村北靠千里堤和大清河开卡。 王各庄:据传建村于清朝,由王姓建村,故名王各庄。该村北临千里堤和大清河开卡。 万各庄:建村于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由山西洪洞市迁入毛、刘二姓,因避孤单,求兴旺,起名叫万各庄。该村北靠千里堤和大清河开卡。 大董各庄:建村于明朝,因有朱姓居住,取名朱家台。后来迁入汪、栗、董三姓,因姓董的势力较大,遂改名为大董各庄。 小董各庄:建村于明朝,原名赵圪挞村,因紧靠大董各庄,遂改名小董各庄。 于村乡 西于村 西八方 东王各庄 东八方 诗坞基 新庄 东黄垒 西黄垒 前王约 后王约 东于村 陵城 苏庄 侯圪垯 军庄 张家庄 便家铺 北芦庄 史家庄 西于村:该村建于宋朝。因建村初,村的形状似“鱼”故起名为鱼村,后来把“鱼”字写为“于”字。1937年分成两个村,因该村在西边,故名西于村。 西八方:该村建于东汉(因村东有东八方,故取名西八方。 东王各庄:建村于东汉,因先居者为王姓,故名东王各庄。 东八方:该村建于东汉,因先居者有八户,房八间,故名为八间房村,后叫成八方村。后距该村西1华里处又建一村,且取同名,为区别开,故名东八方。 诗坞基:据古钟上的文字记载,该村建于宋朝,原名失窝鸡(含意不详),后叫成诗坞基。 新 庄:建于东汉以后,从西八方村迁出一部分人在村西建庄居住,故名新庄。该村地处大洼地带,低洼易涝,唐堤从村东穿过。 东黄垒:该村建于晋朝初,村西北有一兵部尚(邢赞)坟,因墓丘呈黄色,故名东黄牟。 西黄垒:该村建于晋朝,因位于东黄垒西侧,故取名西黄垒。 前王约:该村建于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原名为南齐村,后改为前王约,因何起名不清。 后王约:该村建于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原名叫北齐村。后随前王约更名而改为后王约。 东于村:该村建于宋朝,因建村初,村的形状似鱼,故名鱼村,后把“鱼”写成“于”。1937年分为两个村,因此村在东边,故名东于村。 陵 城:据史书载:建于西汉,为阿陵市,属幽州。东汉建武元年(25年)有任光将军封为阿陵侯。北魏废市为陵城属鄚市,后被水淹无人。明朝中期,有朱、刘两户在旧城北面建村,仍称陵城。该村北靠七陵公路,古洋可流经此村中心。共分4个大队。 苏 庄:建村于明代。束氏自任丘搬至此地建庄,故名束家庄,后以谐音改为苏庄。该村西靠古洋河。 侯圪垯:清朝初建村。因村北边有大土圪垯,故起名后圪垯,后来写成了侯圪垯。 军 庄:明朝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移民至此,先到这里的有高、李、马三家,因此地养过兵,故起名军庄。 张家庄:建村于明永乐年间,有河南开封张宜(官居守备)在此建庄,故称张庄。1981年12月地名普查时更名为张家庄。该村东靠古洋河,地处大洼地带。 便家铺:明朝建村。有任丘姓边的一户在这里种地某生,因搭铺居住,故起名边家铺,以后把“边”字写成“便”,故名为便家铺。 北芦庄:明永乐初年,由山西洪洞市迁来姓王的到此落户,当时此处芦苇丛生,因而得名芦庄,因当时有两个芦庄,该庄居北,故名北芦庄。 史家庄:建村于明朝。原是土圪垯,四面环水,有姓史的在此安家,捕鱼为生,起名史家庄。 七间房乡 七间房 西大坞 郝各庄 三各庄 三塚 辛口子 梁沟村 大树刘庄 七间房:建村于清朝光绪年间。从安新市采蒲台迁来七户,在此盖房七间居住,故名七间房。 西大坞:建村于明朝中期,该处为白洋淀边沿,西面低洼有水,中间为陆地,因本市东北有东大坞村,故名西大坞。该村西靠千里堤,白洋淀与安新市淀水相连,共分四个大队。 郝各庄:建村于明朝万历年间,因郝姓居多,故名为郝各庄。 三各庄:建村于明朝初年,从山西洪洞市迁来兄弟二人在此居住,当时该地方有三个小庄遗址,故名三各庄。 三 塚:建村于宋朝初,因该村附近有三个大坟,故积为三塚。 辛口子:1501年建村,安新市李家庄李全武迁来此处居住,因地处千里堤,当年被水冲一大口子,故称为新口子,后改为辛口子。该村座落在千里堤之上,西部与安新市淀水相连。 梁沟村:建于明初。从山西洪洞市迁来韩、王二个人在此安家,起名两口村,后演化为梁沟村。该村座落在千里堤之上,西部与安新市淀水相连。 大树刘庄:该村建于宋初,姓刘的曾迁居于此,当时该处有大杨树,故取名大树刘庄。该村座落在千里堤上,西部与安新市淀水相连。 梁召镇 梁召 北芦张 楼子村 唐召村 梁新庄 正洛村 西南芦张 南芦张 南梁召 西段村 东段村 大姜村 北姜村 辛安庄 阎家坞 南丁坞 老各庄 梁各庄 东姜村 前王仙庄 北丁坞 梁 召:建村于战国。当时有梁王将军在此筑一高台召兵,后此为村,名为梁王召台村,后简称为梁召。该村为我市较大集市。 北芦张:建村于秦朝。四周围水,芦草丛生,中间一块高地,后有人在此居住,取名北芦州,后演化为北芦张。该村北临任文干渠,共分两个大队。地处大洼地带,盐碱易涝。 楼子村:建村于隋初。当时有一宗姓,占地千顷,名为宗千顷,房屋成片,并在院中修 一小楼,后称村名为楼子村。该村地势低洼。 唐召村:据碑文记载:建村于唐朝。当时该地有一尼姑庙,因离村太远,常受歹徒侵扰,有僧人海济用25亩香火地换取庙旁处建村,取名唐召村。 梁新庄:建村于战国末期。由梁召村迁出一部分人在村东建一村,取名梁辛庄,后叫成梁新庄。 正洛村:该村建于元末,原名曲里店,明初遭战乱无人,由山西洪洞市迁入刘、邹、唐三户,取名正洛村。 西南芦张:建村于秦朝末期。因在北芦张西南面,故名西南芦张。该村西邻任文干渠、古洋河交叉之处。唐堤绕村西而过。共分两个大队。 南芦张:建于秦朝末期。因在北芦张南面,故名为南芦张。该村位于乡镇驻地西南偏北土公里处。 南梁召:建村于明朝永乐元年。因在梁召正南,只有一坑之隔,故名为南梁召。 西段村:隋朝建村。当时有一淤泥河在村中间通过,把村分为两部分,河西取名为西段村。 东段村:隋朝建村。当时有一淤泥河南北向流过村中间,把该村分为两部分,东部取名东段村。 大姜村:建村于南宋庆元年间,迁居者定居时该处多沟河,港叉,水势如江,故名大江村,后改“江”为“姜”,故名为大姜村。 北姜村:建村于明洪武年间,该村位于大姜村北面,故名北姜村。该村南临任文干渠。 辛安庄:该村建于明朝洪武年间,“燕王扫北”后,有几户人家在大姜村东边重新建村,起名新安庄,后改为辛安庄。该村北靠任文干渠。 阎家坞:建村子明朝永乐年间。“蒸王扫北”后,由山西洪洞市移民至此,因该地多盐碱,且靠河,有码头船坞,故名盐家坞,后改名为阎家坞。该村北邻任文干渠。 南丁坞:建村于明朝洪武年间。因村北靠河有码头,村呈丁字形,故名南丁坞。 老各庄:建村于明朝永乐年间。“燕王扫北”后此地无人,后有早年外出人郑氏回到此地居住,起名老家庄,后改为老各庄, 梁各庄:建村于唐代天褊年间。以姓氏命名为梁各庄。 东姜村:建村于明朝洪武年间,因位于大姜村东部,故名东姜村。 前王仙庄:建村于明初。因王姓居多,故名前王仙庄(文安市有后王仙庄)。 北丁坞:建村于明洪武年间。因与南丁坞隔河相望,故名北丁坞。 北辛庄乡 北辛庄 苑临河 姜临河 北代河 领军 大唐头 堤东村 司马庄 南代河 东代河 牛村 小唐头 张河口 司马前庄 香城铺村 任河口 邓河口 东李各庄 西李各庄 三浒村 北辛庄:该村建于明朝宣德年间(1430年)。有朱、李、田三姓从南方迁来此地。因路途遥远,途中历尽艰辛,故起名北辛庄。 苑临河:该村建于明朝初年,有一苑姓从山西迁来,建村于赵王河东岸,故起名苑临河。 姜临河:该村建于明朝初期。有姓姜的从山西迁来此处落户。因临赵王河,为此取名姜临河。该村西靠小白河,南靠金马淀渠。 北代河:该村建于明朝,因村南有条夏河,故取名北代河。该村地势偏低,京开公路在村中穿过。 领 军:该村建于五代(925年),因当时为军队驻地,军头常于此发兵,故起名为领军。该村西靠小白河。 大唐头:该村建于明朝初期,村建在赵王河唐堤上,因南有小唐头,故名大唐堤头,后 简称大唐头。 堤东村:该村建于明朝。因西侧是赵王河的唐堤,故起名为堤东村。唐堤从村西穿过。 司马庄:该村建于明朝。因村边有一司马坟,故起名司马庄。 南代河:该村建于明朝初年,由任姓建村。因村北有一大柳河(今已淤塞),故名南代河。 东代河:该村建于明朝,位于夏河(古河道,现淤平)以东,故起名东代河。 牛 村:该村建于唐朝末年,因庞、火、张三姓居住成三角形,故名为三角村。后逐渐连成片,据传有一古牛,每天夜间出来到大坑喝水,白天不知去向,故改名古牛仙庄,后称牛村。该村西临京开公路。 小唐头:该村建于明朝初期。由姓于的建村,因建在赵王河唐堤的堤头上,故名小唐堤头,后简称小唐头。 张河口:该村建于明朝,当时有姓张的搬到此建村,因村位于赵王河沿,唐堤的道口,故名张河口。 司马前庄:建于明朝。因该村位于司马庄南边,故名前庄村。于1981年12月地名普查时更名为司马前庄。 香城铺村:该村建于明朝初年,原名大浒村,后改为古虞铺村。永乐年间由山东登州府涞阳市寨头屯,秦民屯迁来刘、于两家,在此落户,改名为香城铺村。该村东靠京开公路。地势东高西低,共分两个大队。 任河口:该村建于明朝。当时有一姓任的从山西迁入,把庄建于赵王河岸的道口,故取名任河口。 邓河口:该村建于1370年,因靠赵王河与梁家河(古河道现淤平)接口处,故取名大河村。后又因姓氏改名邓河口。 东李各庄:建村于明朝,原名韩家铺。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因遭兵灾,房舍尽毁,人口大部被杀,余下之人在村北菜园重建村庄,名为“立个庄”。后演变为李各庄。1931年因王、郑二姓闹纠纷,以中间大坑为界,分为两个村,坑东为东李各庄,坑西为西李各庄。该村东靠京开公路,南临任文干渠。 西李各庄:该村位于乡镇驻地南偏东3公里处,南临任文干渠。 三浒村:该村建于唐朝末年。原名叫三户村(田、孙、任)。后因赵王河决口,三户村被淹居民迁到三户村边朱家岗(又称三浒淀)居住。后改名为三浒村。该村西靠京开公路,南临任文干渠。地势西高东低。 青塔乡 青塔 尚书村 双塔村 娄堤 张各庄 白洋村 边各庄 田各庄 半边店 天门口 后赵各庄 前赵各庄 赵各庄店 陈王庄 辛庄 青 塔:建于汉朝。因村缘赵王河,有渡口,取名赵渡口。后改为清渣镇。后又逐渐演化为青塔。小白河流经村西。 尚书村:早年有一姓梁的本村人,官居兵部尚书(现村西南仍有梁尚书坟地),故名尚书村。该村北靠任雁公路。 双塔村:建村于唐朝,因距青塔很近,故名为双渣村。后随青渣演化为青塔,双渣改名为双塔村。任雁公路从村中穿过。 娄 堤:明初建村,有张、郝、李三户迁来居此,因村北有一堤,故名娄堤。 张各庄:建村于明初。有张、贺二姓在此建村,故名张贺庄。后张家人口兴旺,贺家人口减少,故名张各庄。该村西靠小白河。 白洋村:很早以前这里为洼地淀泊,与现在的白洋淀相连,因本村离白洋淀很近,即取名白洋村。该村东靠小白河。 边各庄:明嘉靖年间,迁来边、王、李、田四户在此建村,因边家是大族,故取名边各庄。该村西靠小白河。 田各庄:该村建于元末明初。当时迁入田、陶、张三姓,定名田陶张。后由于田家兴旺,陶、张人口减少,故改名为田各庄。该村西靠小白河。 半边店:该村建于宋朝,因西临赵王河,并有一渡口,故取名赵渡口营,后洪水将村淹没,只剩几户人家,即改为半边淀村,后将“淀”改写为“店”,即半边店。 天门口:据村南三皇庙前碑文记载:该村原名田门口,建于宋初,村西北面有一赵王河,因河的北岸有“天门阵”的传说,后即由田门口改为天门口。小白河流经村西,南靠任(丘)雁(翎油田)公路。 后赵各庄:据李氏家谱记载:该村建于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由山西洪洞市迁来李孝先、李仲先兄弟二人,李仲先建庄于赵王河北岸,故名为后赵各庄。该村北靠任(丘)文(安)干渠。该村北偏西1.5公里处,有高郭市(又名高郭,候国,即裹角城,俗称裹城角)旧址。据《古今地名大辞典》载:“汉置高郭市,为候国,后汉省”。《寰宇记》载:“故城在郧市西南二十六里。滹沱河经其索滨,亦称裹角城,以水裹其角而过也”。 前赵各庄:据李氏家谱记载:该村建于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由山西洪洞市迁来李孝先,李仲先兄弟二人,李孝先建庄于赵王河南岸,故取名前赵各庄。该村北靠任(丘)文(安)干渠。 赵各庄店:该村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由山西洪洞市迁来一户在赵王河的主要渡口安家,并开一客店,以后逐渐成村,故取名为赵各庄店。该村北靠任(丘)文(安)干渠。 陈王庄:该村建于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当时由山西洪洞市迁来陈、王二家,故取名为陈王庄。 辛 庄:建村于周朝,原名“万恒庄”,后被洪水淹没。清朝同治年间,迁来郭、赵、邝三户,重新建庄,故取名辛庄。现与赵各庄店合为一个大队。 长丰镇 长丰 西郝村 东郝村 黄庄 阜各庄 崇村 王庄 邵庄 袁庄 北庄 长丰南庄 长丰东庄 杨屯 北张村 寇家村 金元村 柳村 胡家村 高屯 蔡 村 南张村 田口 锁井 孙庄 吕公堡镇 吕公堡 杨村 陈庄 梁家村 毕村 北宋村 颜家村 邢家村 籍屯 吴屯 李家屯 宋家屯 北十里庄 北王庄 圈里 南十里庄 西袁庄 后李花 前李花 张佐 南宋村 南王庄 周村 北罗 张庄 议论堡乡 议论堡 石村 三杰村 大征 守练村 东长洋 东张各庄 三方村 阁辛庄 西南庄 魏家村 李家村 程村 田家庄村 东大坞 小门村 邢村 东庄店 孙家坞 野王庄 陈村 出岸镇 百尺 东良淀 袁果庄 出岸 小关 北漕口 南漕口 东古贤村 大辛庄 谢家坞 刘家坞 庄家营 王家坞 赵家坞 西古贤村 古家营 陈家营 段家坞 郭家营 庞家营 麻家坞镇 麻家坞 尹村 刘家泊 孟家庄 北马庄 齐家泊 留村 北郎庄 南马庄 辛立庄 东陈庄 南畅支 北畅支 南芦庄 郭庄 大纪庄 小纪庄 杨各庄 坞坊村 吴好庄 石门桥镇 石门桥 张村 西关张村 东关张村 翟城村 东辛庄 史村 拨子 南于庄 傅家村 张家场 磨盘街 潘家村 军营村 马家村 汜水 崔家庄村 庞许庄 大王果庄 高李庄 东王庄郭家村 辛仓 檀家庄 田村 尹家佐 安头村 西辛庄 崔家村 北汉乡 北汉 魏家庄 张老虎庄 后边庄 前边庄 南郭庄 南郎庄 小李庄 西马庄 刘家铺 后解经 前解经 大李庄 苏家庄 许家庄 毕家庄 约保 黄土圪垯 赵家圪垯 老河头 辛中驿镇 辛中驿 南张庄 刘家庄 陶家庄 后台基寺 前台基寺 陈家边村 李家边村 惠伯口 北马村 铁匠庄 边关村 张施 东王团村 西王团村 西陈庄 南马村 南马辛庄 刘保店 安里店 边渡口 郭家口 谢家庄 培里
/
本文档为【任丘各村地名】,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