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安塞腰鼓教案

2010-07-14 9页 doc 121KB 273阅读

用户头像

is_661500

暂无简介

举报
安塞腰鼓教案14、安塞腰鼓 设计理念: 《安塞腰鼓》是我国著名作家刘成章的一篇抒情散文。它为我们展现了安塞腰鼓这一独特的民间舞蹈艺术,再现了“安塞腰鼓”的冲天激情和生命力的张扬。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这样设计:1、了解腰鼓,(有条件的可以欣赏下载的安塞腰鼓视频表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通过朗读课文,赏析语句,来分析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课堂上,应注重与学生的对话,注重朗读和欣赏。文章多处运用排比、比喻,使文章气势恢宏,节奏明快,每个词语都简洁有力,每个句子都群情激越,增强了文章感人力量。我们要让学生掌握课文的知识,并注意用自...
安塞腰鼓教案
14、安塞腰鼓 设计理念: 《安塞腰鼓》是我国著名作家刘成章的一篇抒情散文。它为我们展现了安塞腰鼓这一独特的民间舞蹈艺术,再现了“安塞腰鼓”的冲天激情和生命力的张扬。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这样设计:1、了解腰鼓,(有条件的可以欣赏下载的安塞腰鼓视频表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通过朗读课文,赏析语句,来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课堂上,应注重与学生的对话,注重朗读和欣赏。文章多处运用排比、比喻,使文章气势恢宏,节奏明快,每个词语都简洁有力,每个句子都群情激越,增强了文章感人力量。我们要让学生掌握课文的知识,并注意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美文美读,揣摩内化。凸现学生主体精神,力避教师烦琐讲解。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2、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美。 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美。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见过“摇滚”和“劲舞”吗?其实,在我们中国古老的黄土地上,早就有我们自己的摇滚和劲舞。它就是融摇滚和劲舞为一体的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奇葩——安塞腰鼓。 1、演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画面,学生欣赏。 2、师问:你看了这些画面,此时内心洋溢着怎样的感情? (学生自由回答,谈一谈观后感,可以从声响、画面等方面谈。) 2、导入:俗语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产生于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粗犷、雄浑、动力十足。今天我们就一起跨越时空,走进黄土高原,走近安塞腰鼓,去感受一下它的风采和魅力。 (本课导入的设计,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 (1)教师范读或放录音,学生听读,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调。 (铿锵激越的朗读能深深感染学生,许多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情可通过读来悟出。) (2)指导朗读。 例段一:第5自然段 明确:本段描写安塞腰鼓表演开始时那种壮阔、豪放、火烈的场面、赞颂了那股喷涌而出的、不可扼制的生命力。因此,“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三个短句要读得简洁有力;“骤雨一样……强健的风姿”这组排比句要用急促的、富有跳跃性的节奏,来表现腰鼓场面的火烈、豪放、动力十足;最后,“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要读出对腰鼓场面,对人的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第一部分是鼓声响起之前,用中速,也不乏力量。中间部分是鼓声响起来,语调就应该激越、高昂。鼓声落,要读出悠远寂静、若有所思的情绪,语速稍慢。) (3)学生组内自主朗读,然后推荐代表,比赛朗读。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这一环节就是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朗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有所感悟,享受到审美乐趣。同时,用比赛来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 2、知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好一个 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用文中的内容。 (学生各抒己见,可能有如下一些答案:“壮阔”、“豪放”、“火烈”、“有力”、“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等等。) 3、明结构。 说明:文章按“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可分成3大部分。第二部分为文章的主体部分。 “好一个安塞腰鼓!”反复出现,怎么读? (美读时感情要炽热、饱满、声调要高亢激越,充分表达本文对人的旺盛的生命力的赞颂之情。) 三、作业 1、摘抄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 2、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二、设疑过渡 三、精读文章,品味语言 1、寻美点。 A、从语句上看 布置分组朗读,分组进行寻找美点比赛。用“ 美,你看(听)….”的句式或用“ 好,好在 ”这一句式进行评点。 可能出现的答案有: ①蓄而待发的后生美,你看,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梁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梁。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梁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②火烈的舞蹈场面美,你看,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③激越的鼓声美,你听,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④击鼓的后生美,你看,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疚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⑤变幻的舞姿美,你看,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 B、从用词方面说: (1)“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一句中“呆呆地”用得好,好在它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安静时安塞腰鼓的状态。 (2)“茂腾腾的后生”“咝溜溜的南风”中的“茂腾腾”“咝溜溜”用得好,好在叠词的运用使语言亲切富有韵味。 (3)“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中反义词用得好,好在它们对比强烈,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点。 C、从修辞上说: (1)文章中排比用得好,好在形式多样的排比增强了语势,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磅礴的气势。 (2)“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写得好,好在比喻使对象更加形象具体,从而铺排出一系列异彩纷呈的画面。 (3)文中的反复用得好,好在使语言节奏明快,形象深刻清晰。 D、从写法上说: (1)“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写得好,好在“以声写静”,更加突出了鼓声止后的寂静。 (2)文中开头的静态描写好,好在它为文章后面写动设下铺垫,使文章静中蕴动,动静结合,充满画面美。 2、进一步美读训练。 可以模仿合唱的形式。1—4自然段由女生读,5—17自然段由男生读。18—20自然段老师朗读。 (目的:指导学生多美读,从美读中体味它的气势,感觉其中的生命律动,进而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包孕的对人的旺盛的生产力的赞美之情。) 四、布置作业 1、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熟读成诵。 2、任意找出一段你喜欢的课文,试着仿写一段话。 3、读后感。 五、结束语 有人这样形容道:“安塞腰鼓表演起来有股能劲,挥槌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跳跃有股虎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叫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足劲!”刘成章写的《安塞腰鼓》这篇文章是一首生命的和力量的赞歌。 在《黄土高坡》的歌声中结束本课学习。 板设计 痛快了山河 好一个 ——安塞腰鼓 蓬勃了想象力 《安塞腰鼓》 教学目标: 1、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品味西北特有的艺术奇葩。 2、学习文章形、神结合的语言。 3、感受生命的律动、蓬勃想像力。 教学重点: 1、利用多媒体教学,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2、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及运用。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安塞腰鼓”视频,学生欣赏。 2、学生谈观感。教师从以下方面适当引导: ①安塞腰鼓,它产生于距延安四十公里处的安塞县。它的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风格与当地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等浑然一体,不可分离。 ②安塞腰鼓是人、鼓合一的,没有一种乐器能够像它这样要求人和乐器的高度和谐。人的表演和乐器的"表演完整地糅合在一起,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所以成功的表演是人借鼓势,鼓借人威,酣畅淋漓,精、气、神无阻无碍一脉贯通。今天我们来学习刘成章的《安塞腰鼓》。 二、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给合注释,掌握下列词语的音和义。 亢奋、晦暗、羁绊、冗杂、叹为观止、戛然而止 2、听课文的录音;请学生自己大声朗读课文,体会全文语速、语调的变化。 明确:1—4自然段语速较慢,语调沉稳有力,表现腰鼓表演前安静中蓄积力量的特点。 5—27自然段:语速较快,语调高昂激越,表现腰鼓表演的欢快、火爆、热烈的特点。 28—30自然段:语速舒缓,语调轻柔,表现腰鼓表演结束后场面寂静的特点。 3、找出全文中感情最炽烈、音调最高亢的句子。 明确:“好一个安塞腰鼓!”间隔反复四次。 4、朗读全文。 可以模仿合唱的形式。1—4自然段和28—30自然段由女生读。5—27自然段主体部分老师朗读。其中,抒发赞美之情,音调最高亢的13、17、22、24自然段,由男生读。 5、分清结构层次: 全文可以分成三个部分。从“群茂腾腾的后生”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是表演前;第二部分从“但是” 到“声,成了茫茫一片......”是表演中;第三部分从“戛然而止的时候”到“耳畔是一片渺远的鸡啼”,是表演后。 开篇(1-4):雕塑般的造型 (静态美) 以静衬动 (5-13):火烈的舞蹈 (动态美) (14-17): 激越的鼓声 (气势美) 主体(5-27)(18-22):击鼓的后生 (阳刚美) (24-27):变幻的舞姿 (艺术美) 结束(28-30):无声的世界 (静寂美) 无声衬有声 三、 师生互动,赏析文脉。 1、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话,你会用哪个字? 用“静”。 2、两部分的“静”有没有不同? 第一部分侧重于人的安静,第二部分侧重于声音的寂静。 3、这两部分对第二部分的表达有什么作用呢? 以动衬静,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二与第-部分形成前后呼应。 四、品味语言。 生命因力量而得到渲泄,力量又带动生命奔腾、升华,我们用心去品味文章的语言,看作者是怎样体现生命的律动的。 (提示:可以结合体会多种修辞手法去品味赏析。) 示例:第8自然段中"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这个句子运用排比句式,使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 1、“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运用排比和比喻,用层出不穷的美好想像和联想,来描绘鼓声,思维大开大合。气势恢弘。) 2.“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碰撞”化无形为有形。写出了鼓声的力度。“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运用比喻,写出了沉重的鼓声清楚地回响在山崖之间,似乎山崖也被敲出了强烈的鼓点。三个“隆隆”反复出现,造成一种回环音的效果。) 3.“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遗落”表现观众在这鼓点中不自觉地遗忘和放弃了一切繁杂的思绪,情不自禁地与之产生共鸣;运用比喻,形象传神。) 4.短句的运用:为了传达勃发的生命激情,作者使用了一连串短语,使文章语句铿锵,节奏像波浪一样倾泻而出,欲止不能。如“忘情了,没命了”。让学生找出自己喜爱的短句,感情朗读。 (学贵有疑,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让学生主动质疑,合作解疑,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学生在多角度、有创意的品味中,拓展思维的空间,加深了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和体验,本文的教学重难点也得到很好的解决。) 五、评点式品读,理解文章语言的意蕴美、情味美。 ①、学生任意寻找自己觉得写得精彩的地方朗读3遍,要求用“ 好,好在”这一句式进行评点。 可以从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各方面进行评点,说得越多越好。 ②、分学习小组交流。 ③、学习小组汇报员向全班汇报。 ④、教师整理学生评点教师整理学生评点。 从用词方面说: (1)“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一句中“呆呆地”用得好,好在它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安静时安塞腰鼓的状态。 (2)“茂腾腾的后生”“咝溜溜的南风”中的“茂腾腾”“咝溜溜”用得好,好在叠词的运用使语言亲切富有韵味。 (3)“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中反义词用得好,好在它们对比强烈,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点。 从句式上说: (1)“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中“发狠”“忘情”“没命”用得好,好在它们语意层层递进,语势步步增强。 (2)“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这些短句用得好,好在它们使文章语句铿锵,气势强劲,突出了安塞腰鼓的豪放美。 (3)“但是”与“看”独立成段好,好在它们特别引人注目,自然完成画面由静到动的急转。 从修辞上说: (1)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写得好,好在比喻使对象更加形象具体,从而铺排出一系列异彩纷呈的画面。 (2) 文中的反复用得好,好在使语言节奏明快,形象深刻清晰。 (3) 文章中排比用得好,好在形式多样的排比增强了语势,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磅礴的气势。 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 句内部的排比:“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句与句之间的排比:“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段与段之间的排比: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流做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这些排比句使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钱钻,能表达出强烈的思想感情。 从写法上说: (1)“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写得好,好在它使人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增加了文章的内涵。 (2)“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写得好,好在“以声写静”,更加突出了鼓声止后的寂静。 (3)文中开头的静态描写好,好在它为文章后面写动设下铺垫,使文章静中蕴动,动静结合,充满画面美。 六、 归纳总结,言尽意长。 这篇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锡铭,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表达出作者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赞美陕北高原人们粗矿、豪迈、开放的性格特征。文章多处运用排比、比喻,使文章气势恢宏,节奏明快,每个词语都简洁有力,每个句子都激越豪壮,增强了文章感人力量。 七、练习,学用课文句式、段式。 作业:请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写一段话,描述一个表演场面。 《安塞腰鼓》教案 教学目标 : (1)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2)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3 )本文的学习,用中华民族生命律动的厚重阳刚之美熏陶感染学生,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难点: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 教学设想: 本文作为一篇诗化的散文,将指导学生以"朗读法"学习课文,即以"朗读"一线贯穿读、说、析、品、评,不知不觉让学生受到熏陶,完成教学。以"讨论法"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二课时教学,具体实施以课堂流程而定。 教学准备 : 1、布置预习:落实字词,会读会写;多读课文,试图初步了解安塞腰鼓。 2、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苍凉厚重的黄土高原上,后生们粗犷、动力十足的击鼓场面。塞腰鼓的大型演出) 教学程序: 一、导入 播放《安塞腰鼓》的视频,进入新课学习。 二、学习新课 第一板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知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用文中的内容。 2、明结构。 说明:文章按"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可分成3个部分。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四个角度来展示腰鼓的艺术魅力,且这四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 (好一个安塞腰鼓) 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 3、寻美点。 布置分组朗读,分组进行寻找美点比赛。用"美,你看(听)……"的句式叙述出来。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出示幻灯片,播放例句。学生与之对照,进一步体会文章的美妙之处) 第二板块:精读文章,品味语言 1、学生采取"替换式品读",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所谓替换式品读,就是将文章形式变为别的
/
本文档为【安塞腰鼓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